《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

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

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

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课件

小数乘法 【蜜蜂引路】 1.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时,先在积的左边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 2.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一般要划掉。 4.比较积和乘数(0除外)的大小的方法: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5.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金典手指】 例1 用竖式计算,在说说他们的积是几位小数。 2.6×0.8 2.4×0.85 0.82×0.03 0.05×0.2 1.25×1.2 0.35×300 6.3×50 练习你我来 1.用竖式计算,在说说他们的积是几位小数。 2.9×0.6 12.5×0.12 0.92×0.7 0.56×90 2.4×1.02 9.16×2.3 2.判断。 (1)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积与乘数的小数点要对齐。()(2)一个数(0除外)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3)两个小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先去掉0,再点上小数点。()

(4)0.56×0.63的积中有四位小数。() 3. 选择题。 下列式子的积是两位小数的是() A.8.4×20 B.0.9×7.7 C.0.8×0.04 D.3.2×5 例2比较大小 126×0.8 ○ 126 1×0.79 ○ 1×1.3 7.53×1.2 ○ 7.53 4.36×1.8 ○4.36×0.99 练习你我来 1.比较大小 326×2.8 ○326 11×0.79 ○ 11×1.3 27.53×0.2 ○ 27.53 0.36×1.8 ○0.36×0.99 5.5×1 ○5.5×1.0 88×0.88 ○ 77×0.88 27.06×11.2 ○ 27.06×11.20 10.36×1.8 ○10.36×0.99 2.选择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大于0.65的是()。 A.6.6×1.01 B.1×0.65 C.0.88×0.65 D.6.5×0.1 (2)一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小数,()。 A.积大于这个数 B.积小于这个数 C.积等于这个数 D.积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例3 练习本1本2.8元,铅笔盒1个6.1元,《数学家的故事》1本7.2元。 (1)现在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钱? (2)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例4 1.25×99×0.8 27.7-(7.7+1.09) 25.66+72.09+27.91+74.34 4.5+5.5×0.42

小数乘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意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技能。计算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的编排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 (1)例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例1展示的3.5×3三种不同算法;例2、例3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例4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不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小数乘法笔算的算理和算法,更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培养了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都是从实际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的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蕴涵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也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三.单元教材主要内容和例题分析。 1、本单元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五部分内容和8个例题。其关系如下: 标题 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 一、课程总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 二、第二学段目标:(四----六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三、全册目标: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 教材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2)知识点体现在整册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 (3)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6)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数学思考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课时) 岔河小学王东青 单元教材内容解析: 小数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意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修订大纲》要求相比,突出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降低复杂运算的难度。因此,本套教材改变传统教材中过分强调小数知识的体系,对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不够;重视计算方法的总结和计算速度的熟练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技能,不关注估算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教材中参与数学运算数都比较大,把乘除法安排在一个单元,内容多,学的时间长,使学生感到小数乘除计算枯燥、难学、容易出错等。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套教材,从降低难度,分散难点,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出发,首先不再讲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价值。第二,淡化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总结,而是选择熟悉的问题情境和较小的数据,并借助计算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和小数点变化规律等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方法。为了克服集中学习小数乘除法内容多、时间长的情况,本套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第三,把小数两步混合运算的内容整合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单元中。

五年级数学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牛场小学五年级安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的安排、例题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与前一册教材中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相同,本册教材没有概括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小数乘法的例1,学生在解决“喜鹊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在探索怎样计算3.5×3的过程中,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 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用具: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 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 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 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知识全解(小数乘整数)

一 小数乘法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目标指南 课标要求全解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 难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问题导入 每个风筝3.5元,买3个风筝需要多少钱?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买1个风筝需要3.5元,买3个风筝需要3个3.5元。 可用“单价×数量=总价”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提示 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探究方法: 方法一:3.5×3表示3个3.5相加,因此可写成3.5+3.5+3.5=10.5(元)。 方法二:可以把3.5元化成角来计算, 有两种算法: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归纳总结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位的进率是十,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利用十进制关系可把小数乘法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书写提示 笔算小数乘整数的格式是:把整数的个位与小数的尾数对齐。如: 问题导入 3.5×3怎样计算最直接,最简便? 方法讲解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3.5这个因数中有一位小数,使其扩大到它的10倍,用35×3=105,再把105缩小到它的10 1变成10.5。(如下)

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拓展提高 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对于整数乘小数同样适用。如:3×3.5=3.5×3=10.5。 知识点三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书写提示 计算后要将小数末尾的0用斜线划去。如: 问题导入 每个西瓜的质量是0.72千克,5个这样的西瓜重多少千克?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求5个西瓜的质量也就是求5个0.72是多少。 求5个0.72是多少,可列式为0.72×5=3.6(千克) (2)探究方法:先把0.72扩大到它的100倍,用72×5算出积为360,再把360缩小到它的100 1变成3.60,然后去掉末尾的0。 归纳总结 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拓展提高 1.小数乘整数,如果整数因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先把小数相应扩大10倍、100倍或1000倍,为了使积不变,再把整数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可使计算简便。如:0.36×900=36×9。 2.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3×2=0.06。 误区警示 误区一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按照整数乘法求出积后,没有根据因数的小数数位点上小数点。 正确解答 温馨提示 计算小数乘法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至关重要。 误区二 0.85×4=3.40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依据小数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正确解答 0.85×4=3.4 温馨提示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必须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丢掉小数末尾的0。 误区三 简算400×0.13=52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执教:任昱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页例8及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整数乘法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0.32×100 24+0.24 3.2×0.6 15-0.5 0.4×0.5 1.25×8 2.5×4 0.24×4 200×0.16 0.6×0.1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32×103 76×8+2×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 二、观察验证。 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 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 ×0.5○0.9×(0.5×0.4) (3.2+2.8) ×0.6○3.2 ×0.6+2.8×0.6 (1)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现:第一组两个算式中,两个小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符合乘法交换律。 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小数相乘,左边先把前两个小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小数,右边先把后两个小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小数相乘,结果相等,符合乘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3篇 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乡村四月时节的景象。 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

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诗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抓住诗中的重点字,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美。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感悟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四、说教法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目标。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读通顺,读正确,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虚拟情境,以游戏闯关的模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诗的影子,旨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针对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学案 1小数乘法(人教版)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学习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扎实基础,回顾旧知。 1.观察表格,口算出积。 2.观察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解决。 3.猜一猜:3.5×3=?为什么? 活动二:尝试解答,建构新知。 (一)学习例1 1.观察主题图,你收集到那些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 2.独立算一算:3个3.5元的风筝一共要多少元?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 (1)要求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钱?就是()个()元是多少元,列式为()。(2)计算3.5×3时,把3.5元看作35角,也就是把3.5扩大()倍,计算得到105角,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的()。 (3)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要把积105缩小到原来的1/10呢? 5.如果买15个这样的风筝要多少钱? 运用刚才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二)学习例2 1.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派一位代表,说一说计算过程。 3.议一议: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活动三:巩固提升,灵活应用。 1.基础练习(竖式计算) (1)7×4=? 0.7×4=? 25×6=? 2.5×6=?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竖式计算 2.05×4=? 12.4×7=? 2.3×12=? 组内互评,纠错。 2.解决问题 我家到学校大约1.3千米,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多少千米?一周(按5天)要走多少千米? 组内互评,纠错。 3.说说自己的学习所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法》,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小数的加减运算。如果将生活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考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重视引导与点拨,多给学生鼓励。 4、目标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最后用“巩固练习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逐步巩固新知,加深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小数乘法》课标解读

《小数乘法》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二、课标解读 “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小数乘法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小数乘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下面就围绕“运算能力”“问题解决”及“应用意识”等课标内容,结合“小数乘法”单元的教学,进行简要解析。 (一)“运算能力”的解读及教学实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通过上面这段表述,我们可以明确这样几个关键词:正确、合理、灵活。 1.正确——不但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对” 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是进行数学运算的依据。数学运算的实质就是根据这些运算的依据,从已知数据及算式中推导出结果。因此,如果学生对数学运算法则掌握不到位,就会出现数学运算中的知识性错误;除此之外,基本计算不过关、计算习惯不良、口算能力不强等都会影响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运算法则,养成严谨认真的良好计算习惯,真正做到不但会算,而且算得“对”!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自主归纳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前认真审题,计算后及时检查,检查小数点位置是否正确、数据有无错漏、计算结果是否合理;要指导学生规范的作业书写格式,准确地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2.合理——不但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快” 学生光会运算还不够,还要明确运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只有这样“合理”地进行运算,运算的速度才能更快一些,效率才能更高一些。要使学生学会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

小数乘法学历案

三小数乘法 陈平唐恬徐和琼刘钱铭任智慧 【单元主题与课时】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014年版),P33—45(6课时) 【课标要求】 1、知识技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感受符号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小数点搬家”等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及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法计算的道理,学会进行小数乘法计算和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 2、结合“包装”的具体情景,会估算运算的结果,并解释其合理性,发展数感; 3、借助“街心广场”“蚕丝”等情景,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资源与建议】 1、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以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为基础的。教科书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转化的思想,即如何将未知的小数乘法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问题。这也为五年级小数除法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

小数乘法复习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复习》的教学设计 郑村小学五年级教师陆如兰 教学内容:复习小数乘法相关的知识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整数的应用解决问题、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和竖式写法—积的近似数---积与因数的联系---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知道积与因数的联系。 4、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题、PPT课件、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1、学生独立做一做 2、师生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从中切入小数乘法计算) 二、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 乘法应用题。

1、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师生交流如何计算和作答。 做一套衣服用面料2.4米,做12套衣服用面料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2、列竖式计算0.72×0.5 = 0.72+0.5 = 2.6-1.08= 2.6×1.08≈(积保留两位小数) 通过学生动手计算,巩固计算方法同时概括出平时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1 将位数多的数放在上面(方便计算)。2、列竖式时,要因数末尾对齐。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补上0。4、积末尾有0的要把0划去。) 1、根据计算方法快速写出积是几位数。 三、深化认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交流填写问题。 1、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几倍。 2、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那么积就扩大或缩小()倍。 3、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那么积()。 (二)、在○里填>、=或<。 3.78×1.5 ○3.78 5.4×1 ○5.4 6.3×0.99 ○6.3 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就()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四、深化巩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公式: 乘法交换律:a×b×c=a×c ×b 乘法结合律:a×b×c=a×(b ×c)乘法分配律:a ×c - b×c=(a-b) ×c a×c+b×c=(a+b) ×c 2、学生根据定律做一做 2.5×0.86×4 0.112×1.25×8 (1+0.8)×12.5 9.19×24-9.19×14 9.9×8.8+0.1×8.8 3、师生点评 五、综合性练习判断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是53.8。 4. 2.5乘0.37的积大于2.5。 5.把0.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它的10倍。 6. 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7. 6.8×0.83+0.83×3.2=(6.8+3.2)×0.83。 六、反思本节课总收获。 指名说一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 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十大核心理念” 曹培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 “双基”变“四基”。 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 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杨辉、朱世杰、秦九韶,直到近代的程大位、徐光启、李善兰,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人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靠后天养成。更何况数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误区之二:数感的培养必须通过数学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为了培养数感,今天是去商店“买东西”,明天要旅游点“买门票”,后天又是计算“存款利息”,或者呢今天喜洋洋、明天灰太狼、后天黑猫警长,一派糊涂,刚开始的新鲜劲一过,学生们渐渐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误区之三:脱离学生实际的“自编题” 为了贴近生活,老师常常“挖空心思”编造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往往显得不伦不类。比如:“100张新版的100元人民币捆在一起有多厚?1亿张100元人民币有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