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

HIV等的研究。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磷酸化的捕获探针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依次加入待测核酸和悬挂有多个支链的信号探针进行杂交,每个支链DNA都结合有放大信号的分子(如碱性磷酸酶),最后通过利用化学发光检测核酸的含量。bDNA技术是目前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成本较高,不利于其普及应用。

5、原位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可检出细胞中单拷贝mRNA,估算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转录的程度,对于病毒感染(特别是具有长潜伏期的病毒感染)和其它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很有用。

6、液相杂交液相杂交酶免疫法量化检测核酸扩增产物这种方法同固相杂交量化检测核酸扩增产物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将反应体系换为液相环境。应用液相杂交量化检测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在PCR扩增时通过掺入法使产物上挂有地高辛分子,再通过液相杂交与标记有生物素的探针结合后,被包被有链亲和素的酶标微孔板捕获,利用辣根酶标记的地高辛抗体使酶反应底物(OPD或TMB)显色。据报道,核酸扩增产物与特异性探针在液相中的杂交效率要高于在酶标微孔板上的结合,液相杂交的灵敏度通常是固相杂交的10~20倍,可以检测到pg水平。

二、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的DNA片段扩增技术,它通过分别与双链目的DNA序列两个3’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由Taq DNA聚合酶从5’到3’进行一系列DNA聚合反应,扩增出所需要的目的DNA。由于每个循环中合成的引物延伸产物可作为下一循环中的模板,因而每次循环中靶DNA的拷贝数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20次PCR循环将产生约一百万倍(220)的扩增产物。这种1985年由Kary Mullis 建立的方法最早在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应用于人β-珠蛋白DNA 的扩增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的产前诊断。随后迅速发展起来,将基因诊断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PCR反应的设计和优化:PCR技术自建立以来,几年内就成为一项广为应用的研究技术。PCR 之所以得到普及主要是因为它灵敏、特异、高效、简便。按照最基本的定义,PCR只不过是在适宜的缓冲液中将样本DNA与寡核苷酸引物、脱氧核苷三磷酸及热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结合起来,然后反复加热和冷却若干小时,直到获得所需的扩增量。但事实上,PCR是一个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的生物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各种反应成分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产物的质量。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反应的最终结果比较好,但如果要获得更好的结果,就有很多参数需要进一步探讨。

由于PCR的应用很广泛,因此,不可能有这样一套条件,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反应地成功进行。但是,一般有一种标准反应,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DNA扩增反应,即使不能适应,它至少也确定了一个共同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多种变化。标准PCR的体积通常为50μl或100μl,除样品DNA

外,还包括50mMKCl,10mM Tris-HCl (Ph 8.4,室温),1.5mM MgCl2,100μg/ml明胶,0.25μM的各种引物,200μM的各种脱氧核苷酸(dATP,dCTP,dGTP和dTTP),以及2.5 单位的TaqDNA聚合酶。当然,样品DNA的类型是可变的,但通常都要具有102~105拷贝的模板(例如,0.1μg人基因组DNA),通常还要加几滴矿物油,以密封反应,并防止反应体积的减小。利用这些条件可扩增DNA的靶序列的范围很大。当上述条件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时,即必须进行PCR的优化。

(一) PCR缓冲液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扩增结果,特别是Mg2+离子,其浓度对扩增的专一性和扩增量有重大影响。通常最适浓度为1.5mM左右(每种dNTP的浓度为200μM时),但有时需采用不同的Mg2+浓度。Mg2+浓度过高,通常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累积,而浓度过低时通常会降低扩增量。最近证明少用或不用KCl和明胶对反应较为有利。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浓度通常每种都是50~200μM。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聚合酶将其错误掺入,因此应当避免。浓度为50μM 和200μM时,足以合成6.5μg 和25μg的DNA。由于脱氧核苷酸定量地与Mg2+结合,因此反应中的dNTP的含量将决定游离Mg2+的含量。在标准反应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最终浓度为0.8mM,因此原来的1.5mM MgCl2中剩下0.7 mM未与dNTP结合。所以,如果dNTP的浓度有很大的改变,MgCl2的浓度也必须随着改变。Taq DNA 聚合酶通常浓度为2.5单位/100μL反应液。对于含有序列非常复杂的DNA 样品(如染色体组DNA)的扩增反应,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浓度通常为1~4单位/100μL。浓度高于此水平时,将导致非特异性PCR产物增加。

(二)循环参数也是影响PCR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标准反应中,将样品快速加热至90~95℃,使双链DNA 变性,再快速冷却至40~60℃,使引物退火结合到互补序列上,然后加热至70~75℃用TaqDNA聚合酶延伸退火引物。在70~75℃下保温时间因被扩增的靶DNA长度而异。(如果靶序列含约150个碱基或更短,就可以取消整个延伸过程。聚合酶在较低温度时仍保持很强的活性,延伸过程有退火转变为变性时即可完成)。过渡时间,即从一种温度转变到另一种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所用设备的类型。除了有特殊情况外,这种变温速率并不重要,因而应尽量加快过渡转换,从而缩短实验时间。但是为了确保样品达到所需的温度,应该在扩增过程中测定样品的温度,以确定特定反应中的实际过渡时间。用一根微探针温差电偶和一台数字式万用表即可达到这个目的。变性时温度不够是导致PCR反应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但过度变性也是不必要的,应尽可能保持聚合酶活性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都达到最高水平。退火时的温度取决于引物的长度和GC含量。对GC含量约50%,长20个碱基的典型的寡核苷酸引物来说,通常用55℃作为起点温度,尽管较高的温度对提高引物的特异性是必要的,由于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存在着极其过量的引物,杂交可以在瞬间内完成,因此,不需要长时间退火。有时,引物只有12~15个碱基,退火温度需达40~45℃。然而,这样短的引物在72℃的延伸温度下不可能保持退火状态。利用聚合酶在较低温度时的部分活性将引物延伸几个碱基,使之稳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可以通过在50~60℃时进行保温或将温度从40℃逐渐升高到72℃来实现。简并引物与

靶序列常常会发生多处错误配对,这可以采用类似方法解决。在同一温度下使引物退火和延伸是可能的。在55℃以上的温度同时退火和延伸,除了可将反应程序简化为两温度循环外,还可进一步提高反应的专一性。

(三)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现在对高效而专一性强的引物的选择仍然是凭经验。没有一套规则能确保高效引物对的合成。但是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1)长度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一般为20~27bp。引物的有效长度:Ln=2(G+C)+(A+T),Ln值不能大于38,因为>38时,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产物的特异性。

(2)G+C含量G+C含量一般为40%~60%。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形成50%寡核苷酸双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 =4 (G+C)+2(A+T)估计引物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3)碱基的随机分布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 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引发错误。

(4)引物自身引物自身之间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若用人工判断,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多于3个碱基互补。

(5)引物之间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性,尤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一对引物间不应有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6)引物的3’端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除在特殊的PCR(AS-PCR)反应中,引物3’端不能发生错配。在标准反应体系中,用2U Taq DNA 聚合酶和800μmol/L dNTP(四种dNTP各200μmol/L),以质粒(103拷贝)为模板,按95℃,25s;55℃,25s;72℃,1min的循环参数扩增HIV-1 gag基因区的条件下,引物3’端错配对扩增产物的影响是有一定规律的。A:A错配使产量下降至1/20,A:G和C:C错配下降至1/100。引物A:模板G与引物G:模板A错配对PCR影响是等同的。表1

表1 引物3’端错配对相应扩增效率的影响*

引物3’端碱基

T C G A

模板3’端碱基T 1.0 1.0 1.0 1.0

C 1.0 <0.01 1.0 1.0

G 1.0 1.0 1.0 <0.01

A 1.0 1.0 <0.01 0.05

*完全配对产物量定为1.0

同等条件下,引物3’端第2位或第3、4位的错配对扩增量影响不大,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和引物二聚体。改变反应成分的浓度与复性温度可影响上述结果。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一定要优化各反应成分,同时,上述结论也提示,引物3’端尽量不用T,尤其应避免连续2个或2个以上的T 。对AS-PCR更应注意3’碱基错配的非特异性扩增。

引物的5’端引物的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突变位点、插入与缺失突变序列和引入一启动子序列等。

密码子的简并性如扩增编码区,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避开产物的二级结构区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引物重复区DNA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测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1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四)由于PCR强大的扩增能力与检测敏感性,极微量的污染就可导致假阳性。污染来源有标本间交叉污染;实验室质粒污染和PCR产物污染等,因此实验室的布局和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预防的办法是隔离不同操作区,分装试剂,严格按规范操作,如戴一次性手套,避免反应液飞溅,用一次性吸头,离心管,最后加模板。

实验中设计合理的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监测反应中有无污染。

有关材料可用稀盐酸檫拭或浸泡,紫外线照射环境;丢弃可疑反应液,如果反应液较珍贵,则可以采用反应液中加消化DNA的酶或紫外线照射反应液;还有其它一些处理的方法:如尿嘧啶DNA糖基化酶法,固相捕捉法,RNA酶特异PCR法等,不一一赘述。

(四)介绍几种特殊的PCR类型

1、定量PCR

(1)竞争性定量PCR:采用内参照竞争性定量方法,其检测原量如前所述。产物分析多采用探针杂交法,也有采用电泳法、HPLC和荧光法等。该方法应用报道甚多,样品分析可实现自动化。由于采用内参照的竞争性定量,克服了常规PCR扩增效率不稳定性的缺陷,各管间差异得以避免,因而在准确性方面优越于终点稀释法定量,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定量方法。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存在诸多不

足,其主要表现在:

①内参照制备较难,需经反复测试,实践中其与待检样本扩增效率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②内参照与待检样本相互作用,内参照与待检样本是否会形成二聚体尚有待深入研究。

③定量原理从根本上说仍是采用基于标准曲线的类推法,单个标准品的点变异对定量结果影响较大。

荧光定量PCR:这是新近才出现的一种定量PCR检测方法,可采用外参照的定量法,也可采用内参照的定量方法,后者是在竞争性PCR基础上的发展。扩增后产物采用荧光显示,定量方法多样化,算法更为精确。

荧光定量PCR的基本特点是:

①用产生荧光信号的指示剂显示扩增产物的量。

②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染料嵌入双链DNA,或双重标记的序列特异性荧光探针或能量信号转移探针等方法获得。大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精确性。

③固相杂交酶免疫法检测核酸扩增产物该法将特异性探针包被于固相载体上(包被探针),通过杂交反应将标记有生物素的产物固定在酶标微孔板,再加入辣根酶标记的链亲和素,利用显色反应显示待测样品中核酸模板的情况。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可以避免因PCR非特异扩增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准确可靠,且成本不高,有利于推广和普及。但由于PCR体系不同管之间不同的模板提取效率、逆转录效率和扩增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酶标结果并不能完全客观地表示模板含量,而且酶免疫显色反应的线性测定范围狭窄,也会影响真正的量化检测结果.

动态实时连续荧光监测免除了标本和产物的污染,且无复杂的产物后续处理过程,高效、快速。由于方法学上的诸多优点,本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点突变检测、抗病毒药物筛选及其他临床研究和病理研究等方面。

综上所述,定量PCR技术的发展具有以下趋势:(1)从粗略定量、半定量到精确定量、绝对定量;

(2)从单纯外参照非竞争性定量到多种参照定量;(3)从扩增样本终点一次检测到扩增过程中动态连续检测进行定量;(4)检测方法也由手工、半自动发展到成套设备检测,且检测效率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五)此外,PCR还可应用于:

1、PCR检测突变

(1)已知点突变的检测

1.1 增抗拒突变系统PCR(ARMS-PCR)和短串联重复PCR(STR-PCR) ARMS-PCR和STR-PCR在检测已知点突变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用来诊断特殊遗传疾病和癌症。两种分析方法都包括利用可以辨别单碱基突变(ARMS-PCR)或者具有简单序列的不同数量的重复片段(STR-PCR)的引物进行专一性基因片段

PCR扩增。CGE和ESCE都可以分析在ARMS-PCR基因PCR扩增中的单碱基取代产物。选择合适的多组PCR 引物对可以同时对多个突变位点进行分析,Donohoe等利用多重ARMS-PCR扩增反应鉴定了阿朴脂蛋白E基因。对于杂合子样品,STR-PCR有一定困难,这包括长等位基因低的扩增效率和PCR扩增受阻(如非转一性片段的扩增),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低的扩增条带。

1.2 连接酶链式反应(LCR) LCR是一种点突检测反应接着进行信号扩增的技术,在基因突变诱发人体疾病的程序性分析中十分有用。LCR反应中采用了两对互补寡核苷酸引物,如果引物的序列与目标序列能完全配对时,那么两对引物将与各自目标片段杂交,并连接;如果点突变出现在目标片段上时,将不能进行连接反庆,就不会出现连接产物。

1.3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分析(ASA)

ASA是一种点突变的检测方法,两种寡核苷酸引物被用在PCR反应中。如果点突变发生在目标片段上时,则无扩增产物出现。

1.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PCR-RFLP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已知DNA点突变的方法,它可以检测大到几千个碱基对DNA片段。该方法通过分析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经目标模板PCR扩增的DNA片段上突变基因位点的有效性来分析DNA点突变。

(2)未知点突变的检测

2.1 定量反转录PCR 在疾病状况下,特殊基因的突变活性影响病理的表现状态。定量反转录PCR(ORT-PCR)可以通过从mRNA合成的cDNA接着PCR定量扩增cDNA来估测基因的活性和表达。

2.2 异源双链核酸分子多态性分析(HPA)

HPA广泛用于检测未知点突变。这种技术包括等位基因DNA片段变性(PCR-扩增)和接下来单链DNA分子重新退火形成一个原生型和突变型的双链DNA(dsDNA)片段混合物。这个组成是一个重聚的同源双链核酸分子(dsDNA)和新的异源双链核酸分子(dsDNA)的混合物。异源双链核酸分子出现的错配现象归因于结构的变化。在电泳过程中,异源双链核酸分子滞后于同源双链核酸分子。HPA依赖于DNA复制中局部结构的变化,随着DNA片段长度和围绕配对区域GC含量的增加,灵敏度会降低。

2.3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SSCP也是一种分析未知点突变常用的方法。它包括双链DNA片段的解离,每两个单链片段依靠其特定序列组成一种折叠构象。SSCP分析的灵敏度依赖于是否突变影响到DNA的折叠和因此形成的单链DNA(ssDNA)分子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

2、PCR用于细菌核糖体分型

核糖体是细菌唯一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由核蛋白和rRNA组成,其中rRNA在细菌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变化不大,这表现在碱基组成、碱基序列、高级结构及功能等不同层次的保守性。传统鉴别方法既费时又结果不清,利用细菌的rRNA分型技术可克服这些缺点,如果能选择一个相对可变

且又保守的目标序列可能会加速杂交技术的广泛开展。16S rRNA内所含的多态性位点较少,一些菌种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序列,往往需测序才能鉴定,这就限制了它作为商业探针的广泛应用。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可变性,诸如热休克蛋白(HSP65)也并不受欢迎,因为它的种特异性信号易变或不稳定。而最近研究的16S~23S rRNA区间被认为是细菌鉴定的合适部位,它集保守性和可变性于一身,且片段小,重复性好。PCR技术为快速而全面地分析多拷贝16S~23S区间开辟了全新的道路。随着生物芯片的不断开发,若能把rRNA分型技术、PCR与生物芯片技术相结合,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3、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RAPD)是建立在聚合酶链反应基础上的新的检测基因组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型方法。采用不针对已知染色体的一条长约8~12个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低退火温度下与基因组DNA两条链的多个非特异位点通过错配而复性,若相临退火处不大于kbp且位于不同股DNA,扩增反应即可发生,获得的基因组DNA指纹图可反映种系发育过程的相互联系及不同克隆间的差异。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的分型中。

RAPD的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可在模板DNA序列未知情况下任意设计引物,因而引物的选择成为RNPD 分型成功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扩增产物取决于模板DNA退火位点的数目及出现的频率。一些学者认为G +C的含量是评价扩增效率最有价值的指标。最佳引物长度依赖于模板DNA,理论上长的引物较短的引物具有更高的分辨力,一般RAPD选用8~12个寡核苷酸为引物。

RAPD反应中引物浓度随模板DNA浓度而定。一般在RAPD反应中,10ngDNA与0.25μM引物可较稳定的产生预期的DNA片段。若引物浓度低于0.05μM无扩增反应发生,若大于0.5μM引物与模板DNA比值过高将降低反应的特异性而产生更多的较小的淡染色条带。RAPD反应中,结合相同或不同长度多个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可提高RAPD的分辨力。

RAPD分型中为达到有效DNA扩增需要较低的退火温度(25℃~40℃),当退火温度超过40℃时,许多引物的扩增反应将被抑制。尽管有研究显示某些短的引物可在55℃退火形成扩增产物,但大量研究显示,在65℃~80℃的退火温度下无扩增反应发生。高温抑制了引物退火及后继的延伸反应。

循环次数对RAPD分析也有影响。大量研究表明,RAPD较佳的循环为45次,小于30个循环将丢失一些条带,而在30~50个循环范围内,循环次数对条带的数目及相对强弱无影响。与常规PCR相比,RAPD对扩增仪的要求较高。许多研究显示,不同实验室使用相同的扩增方法得到的RAPD指纹图不同,表明不同的扩增仪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DNA扩增产物电泳时间的长短也对结果有所影响。

总之,模板及引物浓度是影响重复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减少RAPD图谱的差异,模板浓度应控制在中等含量即大于10ng,引物浓度至少达到2.0μM。由于RAPD采用较低的退火温度,退火处特异性较低,因而对实验条件的变化较常规PCR更为敏感。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前提。

4、此外还有简并引物扩增法(扩增未知基因片段),巢居PCR(提高PCR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突变),复合PCR(同时检测多个突变或病原),反向PCR(扩增已知序列两侧地未知序列,致产物突变),单一特异引物PCR(扩增未知基因组DNA),等等。

三、基因芯片技术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出现的DNA分析技术,其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高度的并行性不仅可大大提高实验的进程,并且有利于DNA芯片技术所展示图谱的快速对照和阅读。多样性是指在单个芯片中可以进行样品的多方面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分析的精确性,避免因不同实验条件产生的误差。微型化是当前芯片制造中普遍的趋势,其好处是可以减少试剂用量和减小反应液体积,从而提高样品浓度和反应速率。高度自动化则可以降低制造芯片的成本和保证芯片的制造质量不易波动。由于这些优点,它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最重要技术之一。

所有的DNA芯片技术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点:DNA方阵的构建、样品的制备、杂交和杂交图谱的检测及读出。

1.1 DNA方阵的构建方法 DNA方阵的构建一般有三种方法:光蚀刻法俣成寡核苷酸或肽核酸(PNA)、压电印刷法、预先合成寡核苷酸或PNA后再通过机械接触组成方阵,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第二种方法都属于原位合成范畴。

光蚀刻法主要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采用,其基本过程为:水银光有选择性地照射到有光掩蔽剂)保护的玻璃片上,以去掉玻璃片上的光敏基因(X),从而激活DNA的合成过程。在去掉光敏基因的(M

1

)置于这个受光保护的碱基上。不断地去特定部位偶联一个光保护碱基(A-X)。再将第二次光掩蔽剂(M

2

保护和偶联就可以得到30个碱基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许多这样的不同序列的片段就构成DNA方阵(见图1a)。光蚀刻法的优点在于精确性高,缺点是制造光掩蔽剂既费时又昂贵。

压电印刷法主要是美国加州Icye Pharmaceuticals公司和Protogen公司所采用,其原理类似于目前所用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头在方阵上移动,在方阵每点上电流使喷头放大,并将装有某种碱基的试剂滴出1μl到晶片表面,然后固定。在洗脱和去保护后,另一轮寡核苷酸的延伸就可继续进行。这种合成方式的各步收率超过常规的多孔玻璃(controlled pore glass,CPG)合成法,一次可以合成40~50个碱基长度的寡核苷酸。大量的寡核苷酸就可构成方阵(见图1b)。压电印刷法由于不需要与载体表面直接接触,故有很高的效率,但制造工艺还不太成熟。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传统的CPG法合成的寡核苷酸或寡PNA,通过直接接触或用精细的微量加液管置于晶片上构成方阵(见图1c)。这种方式主要为美国加州的Narogen公司所采用。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方阵中各点都已电极化,从而能用可控电场将事先合成并经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固定到各点上。整个过程虽然看来十分繁琐,但在现代高效率机器人的帮助下,大规模利用这种技术生产DNA芯片已成为现实。它的优点在于芯片制造速度快、成本低,而且芯片之间制造误差小;其缺点在于:与原位合成法相比,构成方阵的DAN片段需事先合成、纯化,以及在制造DNA芯片前必须将如此大量具有微小差别的片段分别保存。

方阵构建分子的选择构成方阵的分子可视DNA芯片本身用途的不同而异。如果是测序、分析等位基因和检测点突变,一般采用8~10个碱基长度的DNA或新合成的DNA替代分子PNA;如果是mRNA的转录情况分析,则可采用分离的克隆cDNA构建方阵,因为其片段较长,适于图谱分析。

样品DNA或mRNA的制备: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扩增以提高阅读灵敏度,但这一过程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一个癌细胞中有成千上万个正常基因的干扰,杂合癌基因的检测和对它的高效、特异地扩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一般溶液中PCR 扩增时,靶片段太少且不易被凝胶分离,故存在其它不同的DNA片段与其竞争引物的情况。美国Mosaic Technology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此系统包含两套引物,每套都可以从靶基因两头延伸。当引物和DNA样品及PCR试剂相混合时,如果样品包含靶序列,DNA就从引物两头开始合成,并在引物之间形成双链DNA环或“桥”。由于上述反应在固相中产生,因而避免了引物竞争现象,并可减少残留物污染和重复引发。

杂交是DNA芯片技术中除DNA方阵构建外最重要的一步,其复杂的程度和具体条件的控制由芯片中DNA片段的长短和芯片本身的用途而定。如果是表达检测,杂交时需要高盐浓度、低温和长历时(往往要求过夜),但严谨性要求则比较低。如果要检测是否有突变,因涉及单个碱基的错配,故需要在短时间内(几小时)、低盐、高温条件下高严谨性杂交。

杂交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在液相中探针与DNA片段按碱基配对规则形成双链的反应。影响杂交的因素很多,英国牛津大学Southem研究组发现,其中传阻因素的影响尤其重要:合适长度的DNA片段可有利于探针与之杂交;DNA分子中任何带正电或负电的残基都会影响杂交效率。另外,在有利于杂交双链形成的条件下,探针分子本身也有利于形成自身双链的二级结构甚至三级结构,使靶序列不易被探测到。解决杂交中诸多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用PNA代替DNA制成芯片。

PNA的结构及其优越性 PNA是丹麦科学家Nielsen于1991年首先合成,其基本化学结构如图2所示。PNA的骨架由重复的N-(2-氨乙)—甘氨酸通过酰胺键相连构成,碱基则通过甲叉碳酰基与骨架相连。由于它不象DNA那样在核糖磷酸骨架中存在带负电的磷酸基团,因而杂交时不需盐离子以抵消DNA 之间的静电排斥。这样DNA与PNA更易靠近而形成杂交分子,不会因静电斥力形成自身二级、三级结

构,并且形成的DNA-PNA杂交分子的稳定性和碱基配对的特异性也大大提高。由于上述显著优点,虽然PNA的制造比DNA要麻烦一些,但仍大有限代DNA而成为芯片制造的首选材料的趋势。

目前DNA探针大多采用荧光标记法,并根据各杂交点的荧光信号强弱用扫描同焦显微镜读出。它的优点是重复性好,缺点是灵敏度相对较低。为此,人们正在研究多种替代方法,如:质谱法、化学发光和光导纤维、二极管方阵检测、乳胶凝集反应、直接电荷变化检测等等。其中最有前途的当推质谱法,因为它可以在各DNA方阵点上提供更多、更快、更精确的信息以供读出。用质谱法不仅可以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还可精确地判断它位于序列的哪一位置上。不过由于在探针的化学合成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质谱法还不如荧光标记用得普遍。

由于杂交时产生序列重叠,会有成百上千的杂交点出现图谱上,形成极为复杂的杂交图谱。序列重叠虽然可为每个碱基的正确读出提供足够的信息,可提高序列分析的可靠性,但同时信息处理量也大大增加了。一般说来,这些图谱的多态性处理与存储都由专门设计的软件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对比进行人工读谱。

DNA芯片技术的应用

测序这是DNA芯片技术最早的用途,为美国的几个科研小组于80年代末各自独立提出和研究出来的。具体做法如下:把八聚体核苷酸的全组合,即所有可能的65 536种组合的八聚合体,按只差一个碱基的顺序固定到一小片载体上。将未知序列的DNA探针与之杂交,得到特定的杂交图谱,进而分析出DNA顺序。由于现在并行性处理的不足和前面指出的序列重叠而导致的图谱复杂性问题,对某个粘粒或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这样大型的基因组的序列还不能从头进行全分析,故而现在的序列分析只是标记位的序列分析 (Seuqence-Tagged-Site,STS)。

2.2 转录情况分析将不同条件下从某生物体中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经标记成为探针后,再与代表它所有基因而制成的寡核苷酸/PNA方阵杂交。通过分析杂交位点及其信号强弱,就可得出不同情况下每个基因是否已表达及表达多少。

由于转录情况分析直接涉及到功能基因(表达基因),它已成为DNA芯片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众所周知,在人类基因组中只有大约3%的序列能有表达,直接通过测序等手段来了解功能基因的情况相当费时、费力。改用功能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与微方阵杂交以研究功能基因,其效率可提高30倍以上。据估计,一个由100000个不同cDNA构成的微方阵可通过一次杂交对整个人类基因组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基因诊断与基因药物的设计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并与DNA并与DNA芯片上方阵杂交,可得到标准图谱。从病人基因组中分离DNA并与方阵杂交就得到病变图谱。通过这两种图谱的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病变的DNA信息:DNA突变发生在何部位,属于什么样的序列突变。得出正确的诊断后,就可针对病变的靶序列设计基因药物,以改变靶序列的表达情况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

1. 2 染色质DNA 限制性内切酶(REA )分析

染色质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得到的DNA 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脉进行分离, 每个基因组形成的电泳图谱是特异的, 但所得图谱比较复杂, 可用核酸杂交或探针技术简化这一过程。[1 ]

应用REA 图谱可区别致病菌和其它共存的同种分离株, 也可应用REA 图谱证明同一鸡场的不同鸡群和在其附近的几个鸡场暴发的细菌病是否为同一传染源。也可用某种细菌的RNA操纵子提取的rRNA 探针区别该细菌的活疫苗株和野外致病株。但如果一个属或一个种内的所在成员都有相同的REA 图谱, 那么REA 图谱就不能用于这种疾病的流行学研究。[1 ][2 ]

1. 3 分子杂交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是以DNA 复性和变性为理论基础, 可分为Southern 杂交、No rthern 杂交、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4 种方法。Southern 杂交用于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基础; No rthern 杂交检测基因是否表达; 斑点杂交用于分析DNA 片段是否来源于同一DNA; 原位杂交可鉴定细胞内特定基因的位置, 常用于诊断生物和病原学研究。[1 ][12 ]

1. 4 聚合酶链反应(PCR ) 技术

PCR 技术是一种模拟体内DNA 复制的过程, 在体外扩增特异性DNA 片段的有效手段。PCR 具有快速、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强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菌株鉴定、流行病学调查。随机PCR 提高了PCR 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免疫PCR、反转录PCR、接头PCR、不对称PCR、反相PCR、鉴定PCR、多重PCR 等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制造探针和标记探针等方面, 尤其在传染性病原的检测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优势。PCR 技术对样品要求不严格, 纯化的核酸或抽提的核酸均可, 新鲜的或陈旧组织均可, 并且样品要求量不大, 这些都有利于PCR 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PCR 尤其适用于那些培养困难的细菌检测以及那些抗原性复杂的细菌鉴定。如通过检测毒素来监测产毒素菌株, 如巴氏杆菌、肉毒梭菌等。通过从基因库中筛选某菌的特异性杂交片段。可鉴定该菌的多个血清型, 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等; 对于严格厌氧菌如结节双支杆菌、猪密螺旋体等, 用PCR 检测很容易; 对于培养费时, 分离困难的细菌如支原体、副结核分支杆菌等, 运用PCR 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灵敏度。然而PCR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临诊样品中(尿、粪便、胸水、腹水等) 不同程度含有PCR 抑制物, 必须对样品加以处理, 才能使PCR 获得准确结果。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缩写RFLP) 技术的原理是检测DNA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形成的特定DNA片段的大小。因此凡是可以引起酶切位点变异的突变如点突

变(新产生和去除酶切位点)和一段DNA的重新组织(如插入和缺失造成酶切位点间的长度发生变化)等均可导致RFLP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第二版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是依据梵绮诗主编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一版的内容,结合临床实验室的具体应用和我校教学的具体条件制定的。重点突出与临床分子诊断应用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本学科教学总时数为32学时,其中包括26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课和国庆放假4学时。 第一章 临床分子诊断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 课程设置;分子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讲授4学时。 [讲授内容] 分子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目的要求] 掌握 基因组DNA分离的常用方法,如酚抽提法;RNA分离纯化方法,如酸性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质粒DNA分离纯化方法,如加热法和碱裂解法;固相支持物吸附法 了解 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核酸进一步纯化的方法 [教学时数] 讲授4学时。 [讲授内容] 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分离纯化的原则;核酸分离纯化的设计;基因组(高分子量) DNA的分离纯化;质粒DNA的分离纯化;RNA的分离纯化;磁性硅胶吸附技术 [自学内容]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目的要求] 掌握 PCR的概念和基本原理;PCR反应体系的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概念、原理和荧光示踪方法;外标定量法的原理 了解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演变历史;PCR产物的检测方法;PCR技术的发展变化和PCR相关的扩增技术;临床PCR 实验室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教学时数] 讲授6学时 [讲授内容] PCR及有关技术的发展历史;PCR的概念和基本原理;PCR反应体系的组成和各组分介绍;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概念和各种荧光示踪方法的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理论和基本知识;外标定量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PCR 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及PCR相关的扩增技术;PCR实验室的标准化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自学内容]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PCR 产物的克隆 第四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目的要求] 掌握 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核酸探针的设计;固相杂交方法的适用范围;Southen/Northen印迹杂交。 了解 探针的检测核酸探针的标记;探针的纯化;其他杂交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多态;SNP;chips [教学时数] 讲授4学时 [讲授内容] 核酸变性定义,Tm值定义,影响因素;核酸复性; 分子杂交的概念,同源性;核酸探针定义;核酸探针的种类,制备,优缺点;核酸探针的标记,缺口平移,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1)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等。(2)基因突变的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和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如:用cDNA表达的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定位。 3、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 7、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4)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 (5)含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_______期日______ _名___签__任__主__室__研_教名课姓任_ _ ____________名__签__员_教号题学出_ ________________员__教_课次任班学__教_ _ _ _ _ _ ______________次__班_核别考队______数人核考湖北医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卷湖北医药学院 A、内含子 B、外显子 C、DNA D、质粒 E、重叠基因 …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卷(C卷)8、对染色体端粒进行的显带称为 A、C显带 B、D显带 C、G显带 D、Q显带 E、T显带 ……… 9、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题目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复查人A、同一物质在细胞中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B、不同物质在细胞中的不同时期 ……得分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C、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D、不同物质在细胞的… 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E、染色质是染色体的前体物质 ……… 10、物理图是以什么作为图距 线…评卷人得分 A、摩尔 B、摩尔根 C、纳米 D、重组频率 E、kb …… 一、A型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 ……1、A、重复序列B、断裂基因C、单拷贝序列D、DNA多态性E、多顺反子结构

HTLV基因组中tax基因编码的蛋白是 …12、据调查,糖尿病的单卵双生同病率为84%,双卵双生同病率为37%,根据遗传病研究的 ……A、对病毒的结构蛋白的表达有调节作用B、对病毒的调节蛋白的表达有调控作用C、一种…反式激活因子D、激活细胞的IL-6基因E、激活细胞的IL-2基因双生子法,可以计算出糖尿病的遗传率为 …封…2、A、100%B、75%C、60%D、50%E、25% 腺病毒基因组不正确的是 …13、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结果造成 …A、腺病毒基因组是环状双链DNA B、两条链分别称为轻链和重链C、每条链的5’端都…与蛋白质结合D、腺病毒DNA采用半保留复制方式E、腺病毒可引起人类许多急性感染 A、缺失 B、倒位 C、重复 D、插入 E、易位 ………3、基因图是指 14、线粒体基因组DNA的结构一般认为类似于 ……A、EST B、STS C、STR D、YAC E、STR A、原核生物 B、大肠埃希菌 C、质粒 D、病毒 E、真核生物 ………4、α -卫星DNA可由哪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 15、发生基因点突变的结、直肠癌中约80%的突变位于 密…A、Alu B、HindⅢC、HinfI D、KpnI E、EcoRI A、K-ras12位密码子突变 B、K-ras13位密码子突变 C、K-ras61位密码子突变 D、H-ras12…位密码子突变 E、N-ras61位密码子突变 ……5、下列哪项不属于Alu家族的特点 …16、与遗传性高发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是 …A、属于短分散重复片段B、有AGCT序列C、能被AluI切割D、无种属差异E、有调…控作用 A、APC B、BRCA C、DCC D、FHIT E、Rb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 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 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 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和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和重复序列; 7. 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 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 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 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

医学检验本科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

医学检验本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 一. 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在核酸提取时,常需要使用氯化钠,醋酸钠等盐溶液,真正的目的是() A. 中和核酸的负离子,使其易于沉淀 B. 调节PH值 C. 保持核算的完整性 D. 提高核酸的浓度 E. 无特定目的 2. 在一个DNA分子中,如G所占摩尔比为17.2%,则A所占摩尔比为() A. 82.8% B. 32.8% C. 17.2% D. 65.6% E. 无法计算 3.下列那项不是扩增反应所必需的?() A. 引物和模板 B. dNTP C. Mg++ D .DNase E. 缓冲液 4. 下列那项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形成的理论基础?() A.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B. 基因结构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C.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特征 D. 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疾病的关系 E. 以上皆是 5.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包括那些技术?() A.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B. DNA测序技术 C. PCR技术 D. DNA重组技术 E. 以上全是 6. 下列哪项检测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A. 肝功能检测 B.乙肝两对半检测 C. 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 D. 肿瘤细胞培养 E. 病原微生物培养 7. 在核酸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为保证其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应采取() A. 尽量简化分离步骤,缩短提取时间 B. 适当延长提取时间 C. 在37摄氏度条件下进行 D. 加入Mg++,Ca++等二价金属离子 E. 以上全是 8. 有一核酸样品,测得A260/A280=2.0,请问该样品属于哪类核酸样品?() A. DNA B. RNA C. 是DNA,但有蛋白质污染 D. 是RNA,但有蛋白质污染 E. DNA和RNA 9. 在RNA提取和纯化过程中,为避免Rnase污染而导致RNA的降解,应采取()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目的】 把握动物组织DNA提取的方法; 把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鉴定DNA浓度和纯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获得相当纯度和完整性的基因组DNA,可用于DNA酶切图谱、多态性分析、基因诊断、构建基因组文库等。因此,DNA样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截了当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较理想的DNA样品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①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②最大程度地降低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③排除RNA分子的污染和干扰。 DNA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中,提取DNA的原则是即要将DNA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成分分离,又要保持DNA分子的完整。本实验中,用阴离子去垢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消化破裂细胞膜、核膜,并使组织蛋白变性沉淀,DNA从核蛋白中游离分开;为操纵组织中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DNA的降解,加入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以除去兴奋该酶的金属离子,SDS也能使DNase变性失活;蛋白酶K可水解蛋白质,消化D NA酶;分离后的DNA用饱和酚/氯仿抽提除去蛋白质,接着用氯仿抽提以除去DNA溶液中微量酚的污染;最后用无水乙醇沉淀DNA,得到欲提取的基因组DNA。

260nm处DNA有最大吸取峰,测DNA的A260,可运算其浓度。而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取峰,可测定A260nm/A280nm比值,检测DNA的纯度,该比值介于1.8~2.0之间。 【实验器材和试剂】 1、动物 小白鼠 2、设备 移液器、台式离心机、水浴箱、陶瓷研钵等;751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洗瓶、滤纸等。 3、试剂 (1)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公司):包括Buffer CL、Buffer PP、Buffer GE、RNase A、Proteinase K (7)生理盐水,4℃贮存 (8)无水乙醇、70%乙醇 【操作步骤】 1、制备肝匀浆 迅速处死小白鼠,称取新奇肝脏组织50 mg,用预冷生理盐水洗去血液,滤纸吸干后剪碎组织,将剪碎组织放于组织匀浆器或研钵中研磨,同时加入300 μl Buffer CL。将肝匀浆液放入EP管,加入1.5 μl蛋白酶K,漩涡震荡10 s,55℃孵育直到组织溶解(约1小时)。 2、提取DNA (1)加入1.5 μl RNase A,颠倒混匀,37℃孵育15-60 min。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就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与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就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基因组:就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与非编码DNA。 4、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就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 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与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与重复序列; 7、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与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1%的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 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 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 基因总称。 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 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 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 2.5%患者为嵌合型:46, XX(XY)/47 ,XX(XY),+21 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 ,+t(14q21q) 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 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 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 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 6DNA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 等。 1PCR技术:选择高度特异性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设计引物 PCR—斑点杂交技术:正向杂交和反向杂交,后者可一次检测多种真菌 DNA指纹技术:RFLPRAPD电泳核型分析 AP —PCR技术:定义方法简便,快速,特别适合临床应用 DNA序列分析:可测定rDNA序列也适用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 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病原体的耐药研究 7、 F VIII基因倒位导致血友病A,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导致与杜氏肌营养不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第11章,P197,P203,P207。窝觉得大家把题目读三遍就可以了) 答:F VIII基因倒位是导致的血友病A的主要原因(占50%)其它基因突变,如点突变,缺失,插入也会导致血友病A。 同理DMD基因外显子缺失是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杜氏肌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60%-70%)。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有六种,主要的两种是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是主要发病原因。&基因多态性有哪些的临床应用?(P4)

分子生物学试验设计

分子生物学

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烟碱生物合成的方法 1 研究背景 烟碱是影响烟叶品质和安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烟草栽培和烟草制品消费者追求的主要目的物,也是烟草具有商品价值的根本所在。烟碱合成的第一步是腐胺到N-甲基腐胺的转化,由腐胺-N-甲基转移酶(PMT)催化,而腐胺-N-甲基转移酶(PMT)是合成烟碱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目前,国内外鲜有将烟碱的快速积累跟烟碱合成关键酶的转录水平直接对应起来的报道。研究表明,打顶后可导致烟草中烟碱的快速积累。所以利用烟草打顶可以增加烟碱生物合成的特点,选择参与烟碱合成的关键酶腐胺-N-甲基转移酶(PMT),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PMT基因表达变化;同时结合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比较两者的变化是否成正相关。这种方法的建立有利于通过检测烟碱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分析烟草中烟碱生物合成情况,增强了检测不同大田管理措施影响烟碱合成的力度。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普通烟草栽培种K326。烟苗培育采用漂浮育苗法,烟苗长到4叶时,用作水培试验,烟苗管理按常规的溶液培养方法进行。烟苗水培65d时打顶,于打顶后24 h时取样,取烟株的上部叶和根系进行试验。 2.2 测定烟碱含量 烟碱含量的测定采用王瑞新(2003)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每个样品5个重复,数据分析采用student,t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 2.3 RNA提取 提取打顶烟草和不打顶烟草根部总RNA,总RNA提取后,分别测260nm、280 nm处的吸光值,计算A260/A280的值,估计总RNA的纯度,通过A260的值对总RNA进行定量。在l%琼脂糖凝胶上检测总RNA的提取质量。 2.4 RT-PCR法检测PMT表达变化 取等量打顶处理和不打顶烟株的总RNA,用RT-PCR法检测PMT基因的表达变化。 3 预计结果 3.1 烟碱含量的测定 与对照相比打顶后烟碱含量显著上升 3.2 RNA电泳检测 总RNA提取后,经检测RNA样品纯度好,并没有发生降解,可用于cDNA 第一链的合成。 3.3 PMT引物和内参引物进行分管PCR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一填空题 1. 核酸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2. 双链DNA 中的碱基对有,。 3. 根据分子和结构不同,RNA 可以分为,,,。 4. 核酸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达到最大值50%时温度称为,其主要与核酸 的最终含量有关. 5. DNA 水解后主要产物是, , 。 6. 核酸(DNA 和RNA )分子除含 有,,,四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元素。 7. PCR 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使用最多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都有,,三 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8.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和。 9. 通用遗传密码中代表终止密码的三种密码 是UAA 、和。 10. P CR 方法扩增DNA 片段是,在反应中除了用该DNA 片段作为模板外,尚需加入、 和。 11. 在DNA 分子中还有大量的磷(P),P 的含量大约为。 二.判断题 1. 核酸变性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堆积力也受到破坏,共价键断裂. () 2. 核酸杂交原理就是根据核酸分子间互补.() 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核酸主要带正电 荷.() 4. 核酸分子质量很大,因此核酸溶液具有很大粘性.() 5. 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任何只有互补核苷酸顺序两条单股核酸单链之间,如DNA/DNA 、DNA/RNA 、RNA/RNA 等.() 6.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核苷和磷酸() 7. 在高分子溶液中一般球形分子比线形分子的具有较大的粘度。() 8?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m,而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nm。() 9?酚一氯仿提取法是我们在提取DNA时所用的经典方法,现在仍然被许多实验室所采用。()10. 组成R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 )、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11. PCR技术是以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 12. PCR技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扩增技术,它的基本步骤的顺序是退火、变性、延伸。 () 13. 免疫印漬技术及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印漬技术和抗原抗体反应结合的技术() 14. 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诊断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15. 无论是DNA还是RNA,在多核苷酸链 内既有酸性的磷酸基又有碱性的含氮杂环碱,因此核酸是两性电解质。() 16. 在PCR 实验中,退火是指在极端的PH 和受热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 DNA 双螺旋解开的一个过程。() 17. 临床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的设置必须遵 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制定的主要依据就是使建立的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能忠实的反映被检的临床样本的真实情况。( ) 二选择题 1. 核酸在波长为260nm 光吸收强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G>A>T>C B.A>T>G>C C.C>G>T>A D.G>C>A>T 2.鉴别RNA 靶分子的杂交是() A Southern Blot B Northern Blot C Western Blot D 斑点杂交 3. 在做RNA 检测时,我们对全血抗凝最好用下列哪种抗凝剂() A. 肝素 B. EDTA-K2 C. EDTA-Na2 D. 草酸钾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湖北医药学院2011-2012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D卷)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 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40小题,共40分) 1、人类朊病毒基因定位于 A、2号染色体 B、8号染色体 C、9号染色体 D、20号染色体 E、24染色体 答案:D 2、关于Col质粒下列哪项不对 A、可以产生大肠埃希菌素 B、分子量的范围波动很大 C、可以决定细菌的性别 D、小的Col质粒不能自传递 E、大的分子量可达6×10的7次方Da,属自传递型质粒 答案:C 3、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的特点是 A、已鉴定的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约有60个拷贝 B、转录单位在500bp以上 C、tRNA基因集中在染色体复制终点附近 D、转录单位大小不同,一般含有5~6个tDNA E、tRNA的拷贝数较多 答案:A 4、下列哪项不是端粒的功能 A、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B、防止染色体重组 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 D、细胞的生长 E、基因的调控 答案:E 5、在细胞运动、分裂、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6、在酵母中也存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c基因 答案:D 7、人类结肠癌癌变的序列中哪一个发生最早 A、ras的突变 B、FAP的丢失 C、DCC的丢失 D、p53的丢失 E、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 答案:A 8、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 A、APC突变 B、BRCA突变 C、DCC突变 D、p53突变 E、Rb突变 答案:D 9、与人类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有很高同源性的细胞癌基因是 A、src基因 B、sis基因 C、ras基因 D、myb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10、对结缔组织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erb基因 B、ras基因 C、sis基因 D、src基因 E、myb基因 答案:C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 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 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 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 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 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 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HIV等的研究。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磷酸化的捕获探针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依次加入待测核酸和悬挂有多个支链的信号探针进行杂交,每个支链DNA都结合有放大信号的分子(如碱性磷酸酶),最后通过利用化学发光检测核酸的含量。bDNA技术是目前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就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得结构、表达得变化与由此而导致得基因功能得改变,为疾病得研究与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得信息与依据得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得应用。 (1)感染性微生物得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得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得检测与解脲脲原体得检测等。(2)基因突变得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得鉴定与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得检测。如:用cDNA表达得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得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得定位。 3、基因组:就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得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就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就是贮存有功能得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得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就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与蓝绿藻等原始生物得总称,就是最简单得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就是原核生物基因组得功能单位。 7、质粒:就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得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就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与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得独立得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得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得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与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 (4)具有编码同工酶得基因。 (5)含有可移动得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得结构特点: (1)与细菌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得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与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就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DNA,或

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方法及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方法及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DNA测序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转基因技术及基因芯片(DNA-chip)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已应用于血液病基因分析、基因诊断、白血病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微小残留病检测等方面。 2.分子生物学检查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1)恶性血液病融合基因的检测 白血病染色体相互易位是导致染色体重排的最常见原因。染色体重排在分子水平上常形成融合基因。重组产生的融合基因及其融合蛋白是疾病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融合基因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的检测都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 染色体易位的后果是使位于9q34上的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q11的BCR基因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一个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后者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性染色体易位是t(15;17)(q22;q21),易位的结果使15号染色体的PML原癌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a(RARa)基因融合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临床上变异型APL(M3v,M3b)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较难鉴别,M2的t(8;21)可产生一种融合基因AML1-ETO,这种融合基因在M2中的发生率为20%-40%,在M2b中可达90%,通过融合基因的检测可准确鉴别这两种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在ATRA和化疗达完全缓解(CR)的M3,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者极易在十个月内复发,而融合基因阴性者,复发率低。 (2)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检测 IgH和TCR的编码基因具有多态性。IgH基因重排是产生个体多样性和独特性的主要原因。由于白血病细胞源于造血干细胞,所以白血病细胞是单克隆性的。用PCR方法对重排基因进行扩增,正常白细胞的扩增产物大小不等,呈模糊的阶梯状,而白血病细胞扩增产物经电泳后条带是单一的。约80%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检测到IgH基因重排。通过PCR方法检测IgH和TCR基因重排,有助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型以及微量残留的检测。 (3)遗传性血液病的诊断 血红蛋白病是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基因缺陷包括基因缺

最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点合集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点 一、填充题 1、质粒按功能分类有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2、基因病分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3、分子杂交反应主要由预杂交、杂交和洗脱三个步骤组成。 4、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必须包括四个工作区域①试剂贮存和准备区;②标本制备区; ③扩增反应区;④产物分析区。 5、肿瘤发生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促癌阶段和转化阶段。 6、生物芯片技术是根据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如DNA-DNA、DNA-RNA、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之间可以发生的复性与特异性结合,设计其中的一方为探针。 7、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按杂交探针标记的不同可以分为同位素杂交和非同位素杂交。 8、PCR反应中,模板包括基因组DNA、RNA、质粒DNA和线粒体DNA。 9、DNA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基因诊断、DNA序列测序、临床药物筛选以及其它领域。 10、质粒提取方法主要有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SDS裂解法和其它方法。 11、PCR反应中的dNTP指的是dATP、dCTP、dGTP和dTTP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12、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过程称为PCR,其反应基本过程有变性、退火(杂交)和延 伸。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是在变性步骤中。 13、基因重组中用来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是限制性内切酶,若 产生的缺口错开突出,称为粘末端。若产生的缺口不错开,称为平末端。 14、国家级的蛋白质数据库有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库、蛋白质直系同源簇 数据库和DIP数据库。 15、转位的遗传效应是基因重排、引起突变和引人新的基因。 16、根据杂交核酸分子的种类,可以将核酸分子杂交分为DNA与DNA杂交,DNA与RNA杂 交和RNA与RNA杂交。 17、常用的DNA重组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穿梭载体和人工染色体。 18、基因工程中,平末端连接法主要有平接法、同聚体加尾法和人工接头法三种方法。 19、聚合酶链反应条件主要是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20、在生物芯片技术中,依据芯片上固定的探针类型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 片和组织芯片等。 21、核酸探针的种类有DNA探针、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 22、核酸探针标记方法主要有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 23、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呈间隔排列。前者称为外显子,后者称 为内含子。 24、PCR实验系统中的污染主要有扩增片段的污染(产物污染)、试剂污染和标本间的交叉 污染。 25、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26、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有DNA聚合酶Ⅰ、Taq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和T4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 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与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什么就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得激活机制有哪些? 原癌基因就是指人类或其她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得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得基因总称。 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 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得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 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 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 4简述淋球菌感染得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得优势 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与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得金标准,但就是其对标本与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得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得稳定性与条件限制,推广受限. 分子生物学得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得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 5、在单基因遗传病得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 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得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得检测、基因分型与耐药基因分析等。 1PCR技术:选择高度特异性得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设计引物 PCR—斑点杂交技术:正向杂交与反向杂交,后者可一次检测多种真菌 DNA指纹技术:RFLPRAPD电泳核型分析 AP—PCR技术:定义方法简便,快速,特别适合临床应用 DNA序列分析:可测定rDNA序列也适用于基因突变引起得耐药 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病原体得耐药研究 7、FVIII基因倒位导致血友病A,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导致与杜氏肌营养不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第11章,P197,P203,P207。窝觉得大家把题目读三遍就可以了) 答:F VIII基因倒位就是导致得血友病A得主要原因(占50%)其它基因突变,如点突变,缺失,插入也会导致血友病A。 同理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就是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杜氏肌营养不良)发生得主要原因(60%-70%)。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有六种,主要得两种就是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就是主要发病原因。 8、基因多态性有哪些得临床应用?(P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