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优化——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研究评述

物流系统优化——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研究评述
物流系统优化——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研究评述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大连

437

物流系统优化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

(LRP)研究评述*

林岩 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116023)

摘要 本文概述了物流优化问题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

(Location-Routing Problems, LRP )的发展历程,并对LRP 的分类和解决方

法加以评述,最后就这一问题的发展方向进行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 LRP 物流 系统优化 运筹学

1 引言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得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它是一套全新的技术,同时还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所以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难题。在电子商务“三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中,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以及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观念的普及,信息流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而随着各大银行纷纷开展网上业务,以及支付网关的建立和加密技术的成熟,网上支付已经在许多网站上成为现实;然而,我国传统的物流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建立、发展起来的,与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已经无法相容。现今物流体系的落后现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

一。所以对物流系统优化的研究将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国外许多学者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就已经研究物流系统优化的问题了,为各类实际问题构建了优化模型,并形成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算法。依据实际问题的不同,可以对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进行分类,比如,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VRP )、定位—配给问题(LA )、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 )等等,其中LRP 更贴近目前的物流系统复杂的实际特征,所以对它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先从VRP 和LA 的集成来探讨LRP 的由来,然后讨论LRP 的分类,同时探讨LRP 的研究现状,并对LRP 的解决方法进行概述,最后就LRP 的未来发展方向作简要的讨论。

2 从VRP 、LA 到LRP ——物流系统的集成

依据实际问题的不同,可以对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进行分类,比如确定设施(指的是物品流动的出发点和终到点,如配送中心、仓库、生产工厂、垃圾回收中心等)位置、运输路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031020)

**

林岩, 硕士研究生, 1972年出生, 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 信息系统工程。

胡祥培, 1962年出生, 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 智能运筹学, 信息系统集成。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大连

438

安排、库存控制等,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各类问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决方法。

2.1 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VRP )

该问题可定义为: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系列的约束条件。该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已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通常,VRP 的目标函数是总费用最小)。如图1所示。

图中,□表示设施;〇表示客户;↗表示运输路线

图1 VRP 的图示

实际上,VRP 是按如下假设定义的最小费用问题[1]:

(1) 所有车辆路线均起始并终止于设施点。

(2) 每个客户只接受一个设施的货物。

(3) 满足其他一些约束条件,如:

■ 容量限制:每个客户点上都有一个非负的货物需求量,但每条车辆路线上的货物量总和不超过车辆装载量。如果此约束不满足,则引入惩罚函数。 ■ 总时间限制:每条路线总的长度或总耗时不超过一个事先定下的数值。这项限制旨在满足客户对供货时间的要求,以及对货物品质的保证。 ■ 具体时间限制:对某个客户点,车辆到达时间限制在某一时间段内。此约束在于满足客户对供应/回收的特殊要求。 ■

车辆到达顺序要求:如在到达i 点之前要求先到达j 点。 以上列出的约束只是该问题一部分,具体操作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VRP 的求解算法可分为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两种。其中精确算法包括树状寻优算法、动态规划和整数规划。VRP 的启发式算法多是来源于对TSP 问题的求解算法。比如局部优先算法、插值法等可以不用修改地用于一些VRP 。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大连

439

2.2 定位—配给问题(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s, LA )

定位一配给问题可定义为:依据客户点的地理分布与货物分配关系,确定出某一地理范围内设施的数量和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表示设施;〇表示客户;↗表示运输路线

图2 LA 的图示

LA 实质上是一个依据优化路径的原则来确定在什么地方设置设施的过程[2]。例如,在一个城镇中设立一个急救中心,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LA 问题。它的目标就是使得全镇的居民到医疗中心的路径(时间)总体上最短。

根据John Current 等学者对此问题的综述研究[3],把LA 问题进行了分类。Current 的方法是根据问题的目标函数来分类的,作为分类依据的目标函数共分四种:

(1) 费用最小化;

(2) 客户需求导向;

(3) 利润最大化;

(4) 其他相关考虑。

2.3 定位一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ocation-Routing problems,LRP )

当今物流系统的环境日趋复杂,而且物流地理分布也不断扩大。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各个子系统(比如设施定位问题、物品配送问题、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对许多实际问题,要综合考虑以上问题,这就形成了定位一路线安排问题(LRP )。

LRP 可以表述为:给定与实际问题相符的一系列客户点和一系列潜在的设施点,在这些潜在的点中确定出一系列的设施位置,同时要确定出一套从各个设施到各个客户点的运输路线,确定的依据是满足问题的目标(通常是总的费用最小)。客户点的位置和客户的需求量是已知的或可估算的,货物有一个或多个设施供应,每个客户只接收来自一个设施的货物,潜在设施点位置已知,问题的目标是把哪些潜在的设施建立起来,以使的总的费用最小。LRP 可图示为图3。

可以说LRP 是LA 与VRP 的集成[4],但比后两者更复杂。LA

在定位时考虑的是运输车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大连

440 辆从设施点到一个客户点后,随即返回设施点,所以它不考虑路线安排问题[5]。LA 在确定出设施点后的图形是从设施点到客户点的射线族。而LRP 则在定位时同时确定运输路线。LRP 与VRP 的不同之处是:VRP 的前提条件是设施点和客户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已知的;LRP 所研究的问题只知道潜在的设施点,在确定运输路线的同时要确定设施的位置。

图中,□表示设施;△表示未被选中的设施;〇表示客户点;↗表示运输路线

图3 LRP 的图示

在实际物流系统的集成的特征日益突出之前,就已经有人研究LRP 了。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一些类似的概念了[6-8]。到了70年代,Cooper [9, 10]把定位问题与运输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运输一定位问题(Transportation-Location problem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对LRP 的研究还是相当肤浅的,还没有真正涉及运输路线安排问题。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在研究运输一定位问题时,开始加入VRP 的多点运输的特征,Watson-Gandy 和Dohrn [11]是最早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学者。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LRP [12-14]。这些研究成果是伴随着集成物流系统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

3 LRP 的分类

Hokey Min 等学者对LRP 进行了详细的分类[15],其分类标准十分详尽,几乎包含了LRP 的各个方面。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

Hokey的分类是依据问题的特征进行的,具体如表1。

表1中,各分类标准解释如下:

(1)物品流向,单向物品流向问题指的是所有设施只进行输入(供应)或只进行输出(回收)的操作;而双向物品流向问题涉及的设施中有一部分既要输入又要输出。

(2)供/需特征,确定型的是指物品供应/需求量是已知的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随机型的是指供应/需求量是不确定的。

(3)设施数量,指所研究问题要求设置设施的数量,分为单一设施和多设施两种。

(4)运输工具数量,是指有多少车辆为一个设施服务的标准,同时也确定了一个从设施出发的路线数。分为单一车辆和多车辆两种。

(5)车辆装载能力,是指是否要考虑车辆装载能力的限制。不确定定型是指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每条路线上的货物总量很小,不会超出车辆的装载量,所以不用考虑车辆的装载能力的限制;确定型是指每条路线上的货物总量有可能超出车辆的装载能力,所以要把车辆的装载限制作为一个参数引入问题。

(6)设施容量,是指是否考虑各个设施容量的限制。分为不确定型和确定型两种。

(7)设施分级,可以把设施分为两种:总站型和中间转运站型。总站型设施是指那些车辆路线的出发点或终点;中间转运站型设施是指物品的中间站,货物运入后还要运出。有了中间转运站,就产生了设施分级的问题,货物从总站型设施运入中间转运站型设施,经过简单处理后运到客户点。单级设施问题是指不考虑设施的分级,所有设施均为同级;而多级中心设施问题则要考虑设施的分级。

(8)计划期间,单期间问题把整个期间作为一个时间段,是静态问题;多期间问题把整个时间段按问题要求分为多个期间,是动态问题。

(9)时间限制,主要是指满足客户要求或货物品质要求,而对LRP的从设施点到客户点的时间约束。分为无时间约束和有时间约束两种。

(10)目标数量,LRP的目标通常是总的费用(包括建设设施费用和车辆运输费用等)最小,但有时也需要考虑其他目标,比如满足顾客的特殊需要、总体利润量大化等等。如果是多目标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目标之间的冲突。

(11)模型数据类型,在有些情况下,模型中的数据(如物品供/需量等)是来源于实际的;而有些情况下,这些数据是在实际中不可得的,需要对其进行假设。根据模型数据类型的不同,把LRP分成假设型和实际型两类。

4 LRP的解决方法

国外许多学者对LRP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

4.1 解决LRP的精确算法

基于运筹学的优化算法,解决LRP的精确算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直接树状搜索[1];

441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

(2) 动态规划[1][17];

(3) 整数规划[18][19];

(4) 非线性规划[20]。

在以上算法中,最为常用的是整数规划(包括混合整数规划),而具体解决时效率最高的方法是分支—定界法。它可以在不很长的计算时间内解决多至80个节点的LRP,但是采用分支—定界法的LRP必须在其模型中限制设施的数量。一旦所涉及的LRP的规模扩大,精确算法就不实用了。

4.2解决LRP的启发式算法

由于LRP结合了LA问题和VRP,而后两者都是NP-Hard (Non – 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hard)问题,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用精确算法来解决LRP是十分困难的。例如,在一个物流系统中,有3个潜在的中心点,8个分布的客户点,3条行车路线,如果用整数规划来解决,要涉及的变量会达到333个[16]。实际上,以上的物流系统是十分小的,在实践中遇到的系统规模往往会远超过它。很多情况下要引入启发式算法。

LRP往往是十分复杂的,需要采用多级分解方法对其简化。目前解决LRP的启发式算法多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或是它们的组合:

(1)先解决定位一配给问题,然后解决运输路线安排问题[15, 21];

(2)先解决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然后解决定位一配给问题[22];

(3)费用降低/插入算法[23, 24];

(4)路线扩展交换算法。

很多情况下精确的优化算法仅仅是作为一种参照的基准,在研究LRP时比较各种启发式算法的优劣。而在解决实际规模问题时一般要采用启发式算法。

5 LRP的未来研究方向

实际物流系统集成的程度越来越高,物流决策者面临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复杂。用目前LRP的研究成果来解决特别复杂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还存在许多局限。未来对LRP的研究将会集中于以下难点:

5.1 动态性

许多LRP的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库存费用会随员工的人数、员工的工资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运输费用也会因车辆装载情况、油料费用等的改变而改变。所以LRP具有动态性,对动态LRP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运筹学理论被认为是解决优化问题十分有效的工具。但是如果实际问题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数学模型改变和模型求解程序的改变。对于动态问题,这种连锁反应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因而用传统的运筹学理论解决动态的优化问题会力不从心。其原因是传统的运筹学理论缺乏基于知识的推理机制和处理动态问题的自适应能力。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将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理论引入运筹学,开辟了智能运筹学[25, 26]这一新的研究

442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

方向。使运筹学由过去的仅能解决静态问题变为可以解决动态问题,它必将有助于动态LRP 的求解

5.2 实时调控

在实际情况下,特别是在如今被广泛重视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实施过程中,商品供货点、运输工具、运输路径和送货时间等需要实时作出决择。这就涉及到实时调控的问题。

近年来,Agent技术发展迅速,Agent具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反应性和智能性为改进基于运筹学知识表示理论的动态问题的实时优化控制系统创造了条件。将Agent技术与运筹学理论有机结合和交叉渗透,必将对最终解决实际规模LRP有决定性的意义。

5.3 随机性

在实践中,物品的供应/需求量、客户点位置、车辆行驶时间等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这些参数就带有随机性。把随机性引入LRP,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已经有许多学者对随机性LRP进行了研究,如Laporte等人[29]对供应/需求量不确定的LRP作了探讨。他们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算法:第一阶段,在供应/需求量未知的情况下,确定中心位置、运输路线、车队数量;第二阶段,由于一条路线上的供应/需求量有可能超出车辆的装载能力,车辆在某点装满时要返回中心点装货/卸货,然后回到返回点恢复运输,以上的车辆操作产生了惩罚项。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引入两种方法:(1)在保证出现车辆返回的概率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阶段值。(2)在保证由于车辆返回而产生的费用不超过某一预定费用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阶段值。这类问题就可以采用整数规划来解决了。

5.4 时间限制

实际的物流系统中,许多情况下,客户对车辆的到达时间是有限制的。这种时间的限制又可以分为硬限制和软限制两种,硬限制要求时间的一点,软限制指定一段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对LRP的研究很少考虑对时间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是有益的。

5.5 多目标性

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目标之间会产生冲突,如按照总费用最小目标确定的方案,在满足客户对时间要求的目标时,可能会不合要求。然而,实际物流系统均有多目标的特征。所以以后对LRP的研究中会注重多目标之间优化。

6 结论

本文对物流系统中的LRP的由来、分类、解决方法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对LRP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分析。对LRP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没有很好解决的方面。对LRP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向符合实际情况的方向发展。

443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

参考文献

1Gilbert Laporte.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 An overview of exact and approximate algorth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2,59 : 345-358

2Alant Murray, Ross A. Gerrard. Capacitated service and regional constraints in location-allocation modeling.

Location Science, 1997, 5(2) : 103-118

3John Current, H. Min, D.A. Schilling. Multi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ility location deci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0, 49 : 295-307

4汪寿阳, 赵秋红, 夏国平. 集成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定位——运输线路安排问题的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 3(2) : 69-75

5S. Salhi, G.K. Rand. The effect of ignoring routes when locating depor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9, 39 : 150-156

6Maranzana F.E. On the location of supply points to minimize transport cost.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1965,(15) : 261-270

7M.H.J. Webb. Cost functions in the location of deports for multiple-delivery journeys.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968, (19) : 311-320

8N.Christofides, S.Eilton. An algorithm for the vehicle dispatching problem.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969, (20) : 309-318

9Leon Cooper. The Transportation-Location Problem. Operations Research, 1972, 20 : 94-108

10Leon Cooper. An efficient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the transportation – location problem.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76, 16(3) : 309-315

11 C.Watson-Gandy, P.Dohrn. Depot location with van salesman –A practical approach. Omega, 1973, 1(3) :

321-329

12I.Or, W.P.Pierskalla. A transportation, location –allocation model for regional blood banking. AIIE Transactions, 1979, 11(2) : 86-95

13Jacobson.S.k., Madsen. O.B.G.A comparative study of heuristics for a tow-level routing — location probl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0, 5 : 378-387

14Laporte G.,Nobert Y. A exact algorithm for minimizing routing and operating costs in depot location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1,6:224-226

15Hokey Min, Vaidyanathan Jayaraman, Rajesh Srivastava. Combined location - routing problems : A synthesi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8, 108:1-15

16Rajesh Srivastava, W.C.Benton. The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 considerations in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1990, 17 : 427-435

17I.Averbakh, O.Berman. Routing and location –routing p-delivery man problems on a path. Transportation Science, 1994, 28(2) : 162-166

18 C.ReVelle, J.Cohon, D.Shobrys. Simultaneous siting and routing in the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s.

Transportation Science, 1991, 25(2) : 138-145

https://www.360docs.net/doc/3e11185671.html,porte, Y. Nobert, D.Arpin. An exact algorithm for solving a capacitated location –routing problem.

444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大连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86, 6, : 293-310

20 C.L.Stowers, U.S.Paleker. Location models with routing considerations for a single obnoxious facility.

Transportation Science, 1993, 27(4) : 350-362

21J.H.Bookbinder, K.E.Reece. Vehicle routing considerations in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8, 37 : 204-213

22J.Perl, M.S.Daskin. A warehouse location – routing proble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1985, 19B(5) : 381-396

23T.W.Chien. Heurristic procedures for practical – sized uncapacitated location – capacitated routing problems.

Decision Sciences, 1993, 24(5) : 995-1021

24P.H.Hansen, B.Hegedah1, S.Hjortk, B.Obel. A heuristic solution to the warehouse location - routing probl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4, 76 : 111-127

25R.I.phelp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n overview of Similarities with O.R.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86, 37(1) : 13-20

26胡祥培, 杨德礼. 智能运筹学与动态系统实时优化控制. 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分会暨全国博士后第四届经济学管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10月出版:137-148

27Hu Xiangpei. A New Method 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or Programming Mode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tructured State-space Repres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Russian-Chines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Education Press, Moscow, Russia, Oct. 1994

28胡祥培,钱国明,胡运权.离散型动态规划模型的知识表示及其IBFS算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3:119-126

29Gilbert Laporte, Francois Louveaux, He lene Mercure. Modles and exact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stochastic location-routing probl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9, 39 : 71-78

Review 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s (LRP) in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s

Lin Yan Hu Xiangpei

(Institute of System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tion–Routing Problems (LRP). Whereafter, types, algorithms and solutions of LRP, which had been researched by some specialists, will be discussed, then the intending cruxes of LRP will be summarized.

Keywords LRP Logistics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445

个物流案例

案例1华普超市与和黄天百物流公司 2002年3月,做事一向低调的华普超市在北京总部爆出新闻—华普超市与国际物流业大腕和黄天百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和黄天百”负责其物流配送业务,此举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一、强强联手,开拓内地物流市场 和黄天百是香港和记黄埔同英国天美百达集团的合资企业,合作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效率最高的物流公司。 “和记黄埔”、“天美百达”两个享誉世界的集团公司,使得“和黄天百”一出世就与众不同。和记黄埔在我国拥有多年的运作经验,其主要业务涉及房地产、零售批发、酒店、通信及港口管理: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管理公司,和记黄埔目前已参与我国8大港口的运作,包括厦门港,深圳盐田港和上海集装箱码头。天美百达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物流服务供应商,世界排名第七位,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之一,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万余人。 和黄天百集两家优势于一身,结合其对地方市场的了解和最前线的物流管理技术工作经验于一体。和黄天百物流公司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在内地建立了物流网络系统,并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沈阳等为中心,使其服务可覆盖300多个城市。 二、发挥优势为超市企业度身定造物流方案 和黄天百物流公司为了实现成为中国最大、效率最高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个广阔的物流网络系统。且为配合运作,他们还可以提供从小车到40ft的货柜,敞蓬车或厢式车,普通车或冷藏车等各种车辆。凭借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黄天百物流公司利用其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详细精确的物流解决方案。能为客户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电子解决方案及度身定造合理的物流运作方案。与百佳超市和物美超市的合作是它的两个杰作。 1998年1月1日,和黄天百与零售商百佳超市签订了一个为期5年的物流服务合同,其目标是使百佳超市的物流运作更趋现代化。在未与和黄天百签订合同前百佳超市的供应商直接将货品送至广东地区的各家店铺里,此系统给百佳超市带来了一系列的供应链上的不便而且管理效率低。为此,“和黄天百”在深圳边界北部的石岩镇,为百佳超市的物流运作系统建立了一个占地约1万m2的西式中央配送中心,利用极佳的实践经验和现代管理技术,为百佳超市购置结构系统和机械操作设备、培训操作员工和管理人员,已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作系统。一些主要考核指标,如货仓服务水平,残损率以及工作效率,以天美百达环球运作系统的标准来衡量,使百佳超市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物流成本,便于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与“百佳”的成功合作,为“和黄天百”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赢得了诸多客户的青睐,接着就有了与物美超市的合作。2001年1月,“和黄天百”为北京物美超市有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理解掌握物流系统的各种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2、掌握物流系统的各种评价方法; 3、理解模糊综合评价法。 教学重点: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系统综合评价概述 一、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所谓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二、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系统评价指标 指标是衡量系统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 在系统评价时通常采用多种尺度进行相互比较,这种尺度就是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系统目的/目标是多层次的,相应地,用于评价这种目的/目标的指标也不只一个,也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一个体系,这就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社会性指标 5.资源性指标 6.时间性指标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 一、经济评价的成本效益法 所谓成本效益法(Cost Benefit Analysis),就是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成本反映的是建立新系统或改进系统所需要的主要投资耗费;效益则是反映新建的或改建的系统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系统评价中的所有指标都归结为效益指标或成本指标: 效益是实现系统方案后能获得的结果; 成本是为了实现系统方案必须支付的投资。 将每个方案的效益与成本分别计算后,再比较其效益/成本,就可以评价方案的优劣。 效益/成本愈大,方案愈好 【例10-1】某企业准备投资新建一个配送中心,经过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各方案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请用效益成本法对三个方案进行评价。

物流管理系统案例1.doc

物流管理系统案例1 (一)项目背景 本系统是一个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易通交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易通物流分公司是一家快速成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司从2000年11月份开始正式运作,经营三年来,业绩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达到年营业额2000多万、运送货物400多万件,送达城市300多个的规模。易通物流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易通物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经历了从单一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易通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从总体上来说分为四个阶段: 1、最初的系统只解决运单的录入和汇总数据的统计查询; 2、逐步涵盖委托、集货、调度、出入库、运输、配送、签收各环节的数据录入和统计查询; 3、达到调度、出入库、运输监控功能的完善和网上功能的实现; 4、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与系统对接。 (二)易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 本系统分为物流管理子系统、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出入库管理子系统和企业门户网站四大部分。

1、物流管理子系统 基础委托单信息的录入,支持电话、传真、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客户资料建档,包括客户业务信息、客户信用、客户投诉、客户基础信息、合作状况评价等; 业务流转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录入,包括在库相关信息,在途相关信息,费用信息,分别由不同岗位的责任人完成,便于出现问题责任的追究。 2、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 司机、车辆基础档案的管理; 车辆固定成本、可变费用的管理; 行车安全管理; 行车效率的管理(路单管理)。 3、出入库管理子系统 货物的入库数量、时间、完好情况的记录; 货物的出库数量、时间、完好情况的记录; 支持仓库网络分布情况下对货物的统计、汇总; 支持针对不同权限的客户分库区,分品种的库存货物查询; 实现上述各项功能的网上查询服务。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汇编

一.名词解释 1.物流:(美)物流是在供应链运作中,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低之间有效 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物流回收。 (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与服务的物、提供服务的设备 (含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物流需求: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与经营活动所派生的一种物的移动和储存的服 务需求。 4.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系统中的供应集成商,提供组织物流服务所需设施、信息装备等资源 和资金、技术,以及物流方案等。 5.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物流节点集多种设施为一体,是 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是以仓储、运输场站、流通加工等设施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的集中地。 6.物流节点体系:物流节点体系是指由为满足各类物流需求的具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规 模、不同覆盖范围而形成的物流节点集合体。 7.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系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工程、措施、解决方 案、管理模式、政策保障等的过程。 8.物流动线:物流动线是物流作业中物品的移动线路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物流流线的形式之一。 9.物流效益: ⑴宏观:A.空间效益 B .时间效益:1. 缩短时间创造的收益 2.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益 3. 错位时间效益 C规模效益 (2)微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0.物流供给:物流供给是物流系统性能的综合表示,一般指节点与通道的能力与服务,如运输能 力、仓储的库容量、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配送的速度等。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物流需求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表现的一些特征。 答:(1 )宏观上: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水平、资源分布、用地规模使物流需求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分布形态上的差异。(2):微观上:物流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现代科技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和人消费观的变化,提高了物流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敏感性。 2.简述物流节点的分类: 答:(1 )按性质与规模分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2)按衔接的运输方式分类:铁路、航空、港口、集装箱、邮政物流节点; (3)按地域活动范围分类:国际型、全国型、区域型点及城市型物流节点; (4)按物流功能特征分类: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加工型、综合型节点; (5)按温度层次分类:常温物流节点、低温物流节点。] 3.简述物流系统规划的意义如何体现的? 答:(1)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2)有利于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有利于物流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物流设施的合理配置。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__文本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 是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动、具有物流工能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二、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运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信息系统的规划、物流战略的规划、一体化供应链设计、物流运营系统规划。 案例一 上海通用的供应链整合 一、基本知识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物流目的而与物流作业系统同步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从广义上讲,是包含物流过程的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从狭义上讲,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某一物流企业的应用。 二、背景介绍 汽车行业信息化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是复杂。汽车是个大件,其构造复杂,零件通常有几万个,不同车型安全不一样,相同车型又有很多个性化要求,因此,从订单审核到生产计划、物料计划再到销售,这个流程相当复杂。 二是回报率高,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如果信息化体系运作顺畅,对业务的提升帮助特别大,投入产出比较高。无论是就降低库存而言,还是提高资金周转率,都成创造非常巨大的利润。 三、问题提出

在上海通用建立之初,其IT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是沿用通用全球核心公共系统标准,虽然覆盖从接订单到交货到用户的整个流程,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通用核心,公共系统是十多年前开发的,开启语音陈旧、系统庞大,比起目前新兴的技术系统:运维护成本极高。再加上这套系统是从美国远程支持到上海,由于时间差等问题,上海通用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得到解决。 四、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11月6日,上海通用开始进行“用更加经济的新IT系统替代旧核心公共系统”的可行研究。经过6个多月的测试之后最终决定,实施SAP的IS-AUTO系统,并选择惠普为IS-AUTO系统提供咨询与实施服务。“在惠普的帮助下,历时两年多的SAPIS-AUTO(汽车行业SAP解决方案)加上APO(高级计划优化器)项目成功在上海金桥南厂上线,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业务的整合。” IS-AUTO系统运行以后,销售订单从经销商那里传送到上海通用之后,就会汇总到生产订单系统,然后通过生产系统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上线生产。这个过程完全是按需制定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定的车的生产进度,并可以根据生产进度更改已有定制;而上海通用,则可以还在生产线上是就知道它是卖给谁的,运输计划可以同时跟进,车一下线就可以马上运出。“保守些计算,上了IS-AUTO系统后,我们的库存平均比以前减少了1-2天,财务运作效率至少提钱了2-3天,经销商至少可以节约两天的财务成本,因为通过这个系统,经销商可以比以前提前两天获知汽车下线信息,对他们来说大大的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 事实上,SAP IS-AUTO系统已经成为上海通用汽车IT系统的神经中枢,

物流系统优化

第13章物流系统优化 本章要点:物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性系统,也是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在整个物流系统中,供应商、经销商、制造商、专业的物流公司及各物流节点共同构成一个物流网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些环节的运作效率和匹配程度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核心。物流系统的优化可以提升整个物流网络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相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章在基于物流系统优化原则上系统地概括了物流节点、仓储系统、运输系统及供应链理论知识和优化的方法。

第13章物流系统优化 13.1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13.2物流节点优 化 ?13.2.1影响物流 节点设置的因 素 ?13.2.2物流节点 类型的划分方 法 ?13.2.3物流节点 优化 13.3仓储系统优 化 ?13.3.1仓储系统 ?13.3.2仓储系统 优化措施 13.4运输系统优 化 ?13.4.1运输系统 ?13.4.2配送优化 ?13.4.3运输路径 优化 13.5供应链优化 ?13.5.1供应链优 化的概念与流 程 ?13.5.2约束理论 ?13.5.3约束理论 的应用

目标(Objectives) ?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定量的和可测评的 模型(Models) ?模型必须忠实地反映实际的物流过程数据(Data) ?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和全面 集成(Integration) ?系统集成必须全面支持数据的自动传递 ?系统优化方法必须以一种便于执行、管理和表述(Delivery) 控制的形式来表述

算法(Algorithms) ?算法必须灵活地利用独特的问题结构 ?计算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在可接受的时计算(Computing) 间段内给出优化方案 ?负责物流系统优化的人员必须具备支持建模、人员(People) 数据收集和优化方案所需的领导和技术专长 ?商务过程必须支持优化并具有持续的改进能过程(Process) 力 ?投资回报必须是可以证实的,必须考虑技术、回报(ROI) 人员和操作的总成本

顺丰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pdf版

物流系统分析、规化设 计 韩啟松13251100 2015/10/24

目录 顺丰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 (1) 1顺丰速递公司企业简介 (1) 2物流系统分析 (1) 2.1系统组成 (2) 2.1.1物流节点分析(包括货站、货场、仓库,公路、铁路、水运等港口站点等) (2) 2.1.2物流装备 (3) 2.1.3信息技术 (3) 2.1.4业务流程 (3) 2.2系统结构 (4) 3运营现状 (5) 3.1现状 (5) 3.2运营结构 (5) 4顺丰物流存在的问题 (6) 4.1运输区域及枢纽设置 (6) 4.2时效性 (7) 4.3运输成本 (7) 5优化方案 (8) 5.1枢纽选择 (8) 5.2充分利用其他运输方式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顺丰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现在,快递行业已经发展的越来越成熟,我国也已经出现了很多快递企业,像顺丰、申通、圆通等大型快递企业。快递企业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物流角度来看,缩短企业物流系统各要素流程时间,提高效率,最大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运输、仓储和配送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及最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快递企业物流系统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物流相关理论分析顺丰系统组成、结构与特点、运营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案。 关键词:顺丰;物流系统;组织结构;分析评价;优化设计 1顺丰速递公司企业简介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总部设在深圳。作为一家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的港资快递企业,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经济、优质的专业快递服务。顺丰以“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的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顺丰速运网络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顺丰已经拥有6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自有营运车辆,30多家一级分公司,2000多个自建的营业网点,服务网络覆盖20多个省、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100多个地级市。顺丰快递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是由区域性快递公司发展成全国性快递公司。顺丰快递从广东起家,在夯实了珠三角地区密集的快递网络之后,向长三角地区复制了其业务模式,进而再向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不断扩张。目前,顺丰在全国网络覆盖19个省、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攻击282个城市。其中广东、福建共有网点114个,覆盖非常的密集。顺丰快递网点完全自营,没有建设代理网点或采取加盟连锁的方式,其网络策略是“自然延伸”。即: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程度,哪里有市场就将网络铺设到哪里。在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密集网点的,放弃经济不发达地区——如在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几乎每个县都有顺丰的快递站点;华南的附件、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浙江,顺丰的网点也相当的密集;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广西、云南、贵州、江西、青海等省,顺丰一个站点也没有建设。 2物流系统分析

711的物流系统案例

711的物流系统案例 继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外,物流管理因其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各种与商品流动相关的费用,从而成为连锁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三大源泉。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就是通过其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地削减了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物流费用。目前,它共设立23000个零售点,业务遍及四大洲二十个国家及地区,每日为接近3000万的顾客服务,75年来一直稳踞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 不久前,7-11与广州地铁二号线全面合作,在地铁二号线首期开通的九个站内同时开张9家店铺。至此,7-11在南中国地区总店数达到127家,其中广州91家,深圳36间。在扩张的同时,7-11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也一并蔓延至内地,从而为其带来了另一个利润增长点。 一、物流路径集约化 对零售业而言,中国目前物流服务水准或多或少在短期内是由处于上游的商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来决定的,要改变他们的经营意识和方法无疑要比企业自身的变革困难、复杂并漫长。这种情景与当初日本7-11在构筑物流体系所处的环境类似。为此,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的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 二、设立区域配送中心 对于盒饭、牛奶等每日配送的商品,各产品窗口企业向各店铺的配送费用依然很高。对于这一点,7-11开始将物流路径集约化转变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地域划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场为方圆60公里,各地区设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高频度、多品种、小单位配送。实施共同物流后,其店铺每日接待的运输车辆数量看从70多辆下降为12辆。另外,这种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信息,7-11逐渐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在连锁业价格竞争日渐犀利的情况下,7-11通过降低成本费用,为整体利润的提升争取了相当大的空间。 三、度身定造物流体系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集中化物流体制的确立虽然由

物流系统优化案例

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在充分挖掘“第一利润源泉”(节约原材料)、“第二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转向建立和改进高效的物流系统,并将之称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这己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物流运作水平的高低成为判断企业现代化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适应现代社会对物流服务快速、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是现代物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JY物流作为一个仓储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在技术还是体制都占一定的优势,但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仍将显得尤为重要。从JY集团自身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化路线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市场份额为目标应当成为JY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 在指导思想的总体框架内,本方案整体分为JY物流网络的优化,仓库内部的布局合理化,业务流程的再造、新业务的拓展,企业文化、绩效评价。从JY 集团面临的一些明显问题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在网络优化上实施优化,逐渐深入。接着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符合当今企业内外环境的再造,以保障和增强省内零担快运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辐射全国的一些盲点地区我们创新地提出了基于ASP模式的物流动态联盟,并与当地物流仓储企业合作达到全国的覆盖。 本方案严格按照案例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并结合JY集团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了工程、管理、经济、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目录 前言 (1) 1绪论 (5) 1.1JY物流的发展过程及概述 (5) 2 JY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3 物流规划 (12) 3.1 基于同城配送体系下的车辆调度 (12) 3.2 运输网络规划 (14) 3.2.1 “轴辐式”网络的特点 (14) 3.2.2“轴辐射”的运营模式 (15) 3.2.3网络问题的描述 (15) 3.2.4在途运输成本 (16) 3.3集团文化SWOT分析 (18) 3.3.1初步解决思路 (20) 3.4仓库 (21) 3.4.1物流仓库主要区域布局 (21) 3.4.2自动分拣系统 (22) 3.4.3设备选型 (24) 3.4.4 仓储设备 (26) 3.5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探究 (27) 4 业务流程再造 (30) 4.1物流金融概述 (30) 4.2物流金融发展的背景 (31) 4.3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模式选择 (31) 4.4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5) 4.5物流信息系统 (37) 4.5.1JY物流信息系统的SWOT分析 (37) 4.5.2 系统结构 (38) 4.5.3业务信息系统 (40) 4.5.4 配送信息管理 (41) 4.5.6 营运管理功能 (42) 5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43) 5.1人员选拔 (43) 5.2 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44) 5.2.1对企业员工绩效定期不定岗位的培训 (44) 5.3 人员考评 (45)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8235700 题目:SF速运集团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 ——顺丰在新市场开拓中的布局策略年级/专业/班: 09级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 耿德安 学号: 开始时间:2012 年7 月02 日 完成时间:2012 年7 月1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技术水平与实际 能力(20) 创新(5) 说明书(计算书、图纸、分析 报告)撰写质量(45) 总分 (10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名称: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代码:_____8235700____ 专业:物流管理年级:2009级 一、设计题目 SF速运集团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顺丰在新市场开拓中的布局策略 二、主要内容 根据提供的SF速运集团案例,自主确定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完成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项目: ●企业物流战略优化设计; ●物流网络优化设计; ●物流系统重组优化设计; ●物流增值服务项目优化设计; ●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 ●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 ●物流标准化运作流程设计; ●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系统分析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参照《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及《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

化要求》。 3、论文字数要求:6000字以上。 4、按时提交论文,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著作,否则以不及格处理。 5、课程设计结束后需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打印文档和电子文档(刻光盘)。 6、课程设计档案袋装档要求参照《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化要求》。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阐明问题 本阶段的内容包括:提出问题的目的、问题的边界和约束条件、划分系统和环境、阐明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资源、确定评价指标。其中最关键的是:系统目的、评价指标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2、寻找备选方案 本阶段的内容包括:拟定解决问题的大纲和决定分析的方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初步筛选。 3、备选方案分析 本阶段的内容包括:分析备选方案可能产生哪些结果?哪一项结果最重要? 4、分析预测未来环境 本阶段的内容包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物理和技术环境、经济和经营管理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预测。 5、备选方案的评价 本阶段的内容包括:根据各种方案在不同情景下的预计结果和其他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将各种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示出每一方案的利 弊得失和效益成本,同时考虑各种有关的无形因素,如政治、经济、科技、环境 等,以获得对所有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结论。 五、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2周,进度安排学生自行制定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周溪召.物流系统工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实验一:物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能通过因特网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企业或组织应用的案例。 (1)分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2)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功能特点; (3)能对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应用进行分类; (4)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5)总结并阐述你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6)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拟定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三、操作步骤:通过Internet调查宅急送的主页,了解宅急送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 (1)通过Internet查询,了解宅急送应用介绍文档有: 在分析阶段有《系统分析报告》; 在系统设计阶段有《系统设计报告》,它包括以下八份文档材料《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设备配置图》,《系统分类编码方案》,《数据库结构图》,《I/O设计方案》,《层次化模式块结构图说明书》,《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案》,《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2)功能特点: ①目标查询追踪:监控中心可对某车辆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监控中心可以呼叫所有车辆也可以单独呼叫所监视的车辆,并在电子地图上实时动态跟踪显示车辆的位置。 a单独目标锁定跟踪:移动目标定于屏幕中心点显示。 b多个目标锁定跟踪:可同时打开数十个监控窗口。 ②定时回报:监控设备可对任何车辆的报告位置时间间隔进行设置,然后车辆按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回报频率)不断地报告自己的位置。

物流系统规划及设计分析案例习题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一 1、某工厂生产10种产品,设有六个部门,每种产品的月产量及其工艺流程如下表。试绘制多产品工艺过程图,计算出部门以每月产品数为单位的物流量,并画出表示物流量的从一至表。 2、一所大学的咨询办公室有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用于处理特定问题:A房间用于处理学生来函;B房间用于日程安排咨询;C房间用于处理年级申诉;D房间用于处理学生咨询。办公室长40m、宽10m,每个房间面积都是100㎡。目前房间按A、B、C、D直线型布置。人流量表示一个房间中的每个咨询人员与其他房间咨询人员的接触次数。假设所有的咨询人员权重相等,人流量AB =10,AC=20,AD=30,BC=15,BD=10,CD=20。试求:①根据物料搬运成本的方法评价该布置方式;②交换各房间的工作职能,以改进布置方式,并用与①同样的方法评价改进的程度。 3、一个工厂生产的产品及产量如下表所示,试划分适宜采用的基本布置形式。

4、Dorf 公司是比利时一家进行高质量玩具装配的小型企业,其原料和铁件均来自。公司目前的设施布局很随意,这也使得公司很难保证完成每天产出50个玩具的目标,而该目标是基于对欧洲市场需求预测的结果。生产部经理Dorf先生希望通过设施布局的改进来提高生产能力,以完成预定的生产目标。玩具的装配需要经过11道作业,每道作业所需的时间见下表。该公司采用每周五天工作制,每天工作八小时。 问题: 分别用下列两种方法,确定优化的装配线布置方案,用工作流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案的有效性。 用“后面的任务最多”方式来进行分析,请注意考虑工序的前后顺序性。 用“完成时间最长”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同样注意考虑工序的前后顺序性。 5、某医院有七个部门,已经绘制了两个从一至表,表a表示一般物品的物流量。表b表示药品的物流量。已经确定药品流动的重要性是一般物品流动的一倍,试将两个从一至表综合为一个作业单位相关图。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学年论文 (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专业:物流管理 ──────────── 班级:物流2102 ──────────── 姓名:蔡中亮 ──────────── 指导教师:吴朝辉 ─────────── 序号:28 2013年9月 28日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优化研究 院系名称外经贸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2102 学生姓名蔡中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对外资全面放开零售业,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开店不再受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使我国国内零售连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连锁超市业首当其冲。时至今日,全球50 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 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1,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巨头都加快了在国内扩张的步伐,本土超市业的发展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和威胁。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门店数仅占上海一半的外资大卖场,销售额却占了全市大卖场总销售额的近八成,外资大卖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内资大卖场。可以预见,我国连锁超市业在未来十年将面临更加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竞争更趋于国际化。 连锁超市间的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使配送体系逐步成为同业间的竞争焦点。合理的物流配送能够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费用、最高的效率”。而我国目前虽然有相当数量的连锁超市都自建配送中心,并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自营配送模式,但由于受到配送规模以及物流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与外资同行相比整体配送水平不高、配送效率也偏低。 配送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连锁超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标准之一。而配送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配送水平的高低。“拿来主义”做配送是能尽快追赶国际水平的一种方法。所以,快速反应、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便被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国内。但“拿来主义”还要看能否“洋为中用”。现阶段我国关于本土连锁超市采用何种配送模式的研究似乎还未形成体系,针对我国连锁超市应采用何种配送模式才合适也众说纷纭,并没有达成共识。 对于上述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典型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尝试着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期望能为本土连锁超市在找寻合适企业自身的配送模式以改进和提高现有配送水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所属领域的研究成果

物流管理系统案例

(一)项目背景 本系统是一个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易通交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易通物流分公司是一家快速成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司从2000年11月份开始正式运作,经营三年来,业绩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达到年营业额2000多万、运送货物400多万件,送达城市300多个的规模。易通物流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易通物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经历了从单一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易通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从总体上来说分为四个阶段: 1、最初的系统只解决运单的录入和汇总数据的统计查询; 2、逐步涵盖委托、集货、调度、出入库、运输、配送、签收各环节的数据录入和统计查询; 3、达到调度、出入库、运输监控功能的完善和网上功能的实现; 4、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与系统对接。 (二)易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 本系统分为物流管理子系统、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出入库管理子系统和企业门户网站四大部分。 1、物流管理子系统 基础委托单信息的录入,支持电话、传真、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客户资料建档,包括客户业务信息、客户信用、客户投诉、客户基础信息、合作状况评价等; 业务流转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录入,包括在库相关信息,在途相关信息,费用信息,分别由不同岗位的责任人完成,便于出现问题责任的追究。 2、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 司机、车辆基础档案的管理; 车辆固定成本、可变费用的管理; 行车安全管理; 行车效率的管理(路单管理)。 3、出入库管理子系统 货物的入库数量、时间、完好情况的记录; 货物的出库数量、时间、完好情况的记录; 支持仓库网络分布情况下对货物的统计、汇总; 支持针对不同权限的客户分库区,分品种的库存货物查询; 实现上述各项功能的网上查询服务。 4、企业门户网站 作为物流公司对外界宣传和同客户沟通的工具,EIP物流企业门户网站主要提供网上查询,网上委托,网上交易。 (三)系统特点: 1、体系:

(完整版)《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系统工程》 习题及参考答案 王长琼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 (3) 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 (4) 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 (7) 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 (9) 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11) 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 (15) 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 (17) 第九章物流系统仿真 (24)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28)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决策 (29)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4.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物流系统优化与诊断

情景四物流系统优化与诊断

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含教材中的所学主要内容,主要根据已掌握内容能进行流程设计、组织架构的设计、功能模块的选择、物流设备设施的选择及人员配备、主要单证的填写及处理、信息系统的选型等,学生学习本节的知识目标有: 1.熟悉常见的运输方式和合理运输原则; 2.掌握出入库流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能解决; 3.掌握包装的合理化; 4.掌握装卸搬运过程中注意的原则; 5.诊断配送实例流程并能优化,进行有效评价; 6.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装卸搬运: 7.掌握包装与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8.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式 1、项目驱动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校外参观 5、多媒体影视资料演示 教学资源推荐 本单元的教学资源有: (1)孙秋菊等编《物流管理概论》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秋平等编《物流管理基础》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协会网页: (4)山东英才学院物流管理实训中心 (5)物流公司网页: 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物流的优化与诊断目标 本单元主要根据已掌握的内容能对物流流程的设计进行优化、能对基本组织架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对各个功能模块能进行合理选择、对物流实例能进行分析并诊断出缺点、选择及人员配备、对信息系统能进行操作等。学生学习本节的知识目标有: 1.熟悉常见的运输方式和合理运输原则; 2.掌握出入库流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能解决; 3.掌握包装的合理化; 4.掌握装卸搬运过程中注意的原则; 5.诊断配送实例流程并能优化,进行有效评价; 6.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装卸搬运: 7.掌握包装与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8.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部分物流的优化与诊断原则要求 1.各种常见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合理运输与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3.库存商品的质量管理 4.包装合理化 5.运输作业流程的设计及配送路线的选择 6.装卸搬运的概念与意义、合理化 7.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8.流通加工的地位及作用、流通加工合理化 9.信息技术的内容。 第三部分物流的优化与诊断学习内容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经过了70多年的时间才逐渐发展完善。 目前国内外对物流的定义很多,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是从供应开始,经过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并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的基本职能 1、包装。包装具有保护产品、便利储存运输、促进销售等功能。 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的区城内,以改变物品存放状态和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它是伴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物流活动,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 3、运输。运输职能主要是实现物质资料的空间移动。运输功能本身就是为了解决物质资料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差异的,进而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实现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 4、储存。储存保管是物流的重要职能,它与运输构成了物流的两大支柱,在物流活动中也是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物流活动都是围绕着储存保管与运输进行的。 5、流通加工。在流通过程或生产过程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更有效的商品,或者为了弥补加工不足,或者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更有效地衔接产需矛盾,往往需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生产加工活动,这些加工活动,通常称之为流通加工。 6、配送。配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几乎包括了物流的所有职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来讲,配送是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运输于一体,并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将物品送达的目的。 7、信息。情报信息的基本职能在于如何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602207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20 学分: 1 开课学期: 6 先修课程:管理学、现代物流概论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课程简介: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内容系统全面、深度适中,并且既兼顾到理论、原则的阐述,也兼顾到具体规划设计方法,规划理论应用实践的分析。此外,学生可以学习大量的案例,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本章节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系统规划设计软件的应用方法、最新发展趋势、应用前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了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学会应用系统规划设计软件,能独立分析物流系统并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与软件进行规划设计。 二、课程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2.熟知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原理、最优规划,物流各功能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评价。 3.了解各类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软件的相关基础知识、应用原理,将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5.通过理论与软件学习,能独立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 三、整体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第一章物流系统 2 2 第二章第二章物流系统战略规划及预测 4 2 第三章第三章物流节点选址 4 2 第四章第四章配送路线规划设计 4 2 第五章第五章设施规划与设计方法 4 2 第六章第六章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设计 4 2 第七章第七章物料搬运与分拣系统规划设计 4 2

物流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及答案

海尔现代物流系统建设案例 海尔在连续16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近两年来又悄然进行着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次,实现了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一、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单经济 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定单。企业把定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定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 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定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定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定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 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定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定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只为1.2次),呆滞物资降低73.8%。张瑞敏认为,定单是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定单,现代物流就无物可流,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没有定单的采购,意味著采购回来就是库存;没有定单的生产,就等于制造库存;没有定单的销售,就不外乎是处理库存。抓住了定单,就抓住了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个牛鼻子。但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保障流通的速度,有了定单也会失去。 二、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改变了物在企业的流通方式,基本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 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2.5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1.92万平方米,设置了1.8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 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