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规划

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规划
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规划

市场营销部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规划草案

一、建设目的

为不断完善公司市场开发战略,满足公司业务开发需要,特发起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客户信息数据库建设,将使公司销售团队得到有效性高、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信息数据支持。

客户信息数据库一旦完成,不仅能帮助公司充分了解主营业务市场情况,而且将在降低客户开发时间、经济、人力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销售团队的产出效率。

二、建设规划

1.满足眼前需求,建设1.0版本客户信息数据库,作为

2.0版本雏形

打哪里,知道哪里。主要根据主流客户信息进行数据的搜集,为公司销售团队提供当下主要销售客户的精准信息。

信息源搜集、项目信息搜集、企业信息搜集

2.满足长远规划,以1.0版本为雏形,不断完善形成2.0版本

指哪打哪。立足市场开发长远规划,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数据库。

分三步走,信息来源库、项目信息库、企业信息数据库

市场营销部¥#*

2018年4月20日

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蒲筱哥/ 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徐州221116 摘要: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7-2006年国内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近10年来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迅速膨胀,信息数据量爆炸性增长,使得信息服务机构对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趋势。特色数字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建特色数据库已成为信息服务机构尤其是图书情报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当今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组成部分;为此,近十年来,我国研究者对自建特色数据库的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总结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无疑有助于我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发展。 1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论文的时间跨度为1997年元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统计时间为2007年11月6日。由于我国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研究一般把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分为地方特色、学科特色和专题特色等,因此“特色数据库”、“特色数字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为防止漏检,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特色数据库”、“特色数字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作为篇名和关键词检索,经筛选去重后得到387篇有关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论文。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所检论文进行文献数量、作者、期刊和主题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2数据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 对某一学科、专题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可以从时间和数量的概念上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表1为1997-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 研究论文的发文量从1997-2006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2000年以后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迅速膨胀,信息数据量爆炸性增长,使得信息服务机构对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图书情报界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数量日益增多,随着我国数据库建设的深入,对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相关主题的研究也进一步高涨。 虽然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是进十来年的事情,但我国数据库建设已有近30年的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 2、人口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此前频频被揭露的死人领工资、领养老金,死人吃低保,未婚无从证明、结婚离婚不能及时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信息共享方面的缺陷,也说明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也使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具有了十分的紧迫性。 基础信息共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投资形成的信息资源,都应列入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其他公共部门根本不必也不应该利用公共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这既是公权力行使遵循精简、效率原则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珍惜公共资源的体现。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完全可能的。 3、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对法人库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3月29日,国信办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法人库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加快方案修订、论证、实施进度。 2007年4月29日,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领导小组召开了2007年第一 次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在广泛收集各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有关法人库建设的模式和思路。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烟台市综合交体系规划及数据库建设任务书

烟台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数据库 建设任务书 烟台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 2014年8月 一、规划背景 《烟台市综合交通规划》于2003年7月开始编制,2005年8月编制完成,历时两年,至今为烟台市的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过去9年,烟台市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建设突飞猛进,许多方面的变化超出了原来的预期,尤其是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老港区向八角港区的逐步搬迁,潮水机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即将建成试运营,烟台港客运中心的重新选址,龙烟铁路已全线开工,市区轨道线网规划已完成,这些变化都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既有的综合交通规划难以继续指导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市区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且新的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及烟台市总体规划修编,也都需要综合交通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指导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确保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亟需修编烟台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整合和结构性的调整,以构建

未来烟台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交通发展模式。 二、规划范围及年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与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本规划的期限与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其中,近期为2014-2020年,远期到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五)《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六)《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七)《烟台市综合交通规划》 (八)《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九)《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 (十)其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各区分区规划 四、规划目标 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支撑城市

9、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授权书

附件2 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授权书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 本单位(授权单位名称)现不可撤销地授权贵行在办理涉及到本单位的业务时,有权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查询、使用、报送本单位全部或部分信用信息,具体约定如下: 一、本单位同意并授权贵行在办理以下第壹、贰、叁、肆、伍、陆项涉及到本单位的业务时,可以向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并有权对查询到的本单位信用信息进行打印、保存和使用: (壹)本单位向贵行申请、办理信用业务,用于授信前调查、审查审批、放款下柜、存续期管理等用途的。 (贰)审核本单位作为担保人,用于提供担保的审核与存续期管理等用途的。 (叁)本单位关联单位向贵行申请办理信用业务,业务办理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本单位信用状况的。 (肆)贵行配合监管机构检查、调研和内外部审计等需要查询本单位企业信用信息的。 (伍)本单位高管或重要关系人向贵行申办零售信贷、信用卡等业务,需要了解本单位信用状况的。 (陆)本单位提出信息异议,用于处理异议核查的。 (柒)其他事项(请具体说明)。 二、本单位在此确认并同意,在办理第一条所述的涉及本单位的业务中,贵行上级机构因授信审查审批、存续期管理等需要开展的查询、打印、保存和使用本单位信用信息的行为,亦属于本授权书的授权范围。 三、本单位同意并授权贵行根据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专业运行机构的报送要求,有权将有关与贵行签署的全部合同、协议、承诺或其他法律性文件的信息,包括与上述法律性文件有关的履约信息,以及本单位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报送至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同时,本单位同意,在本单位发生与贵行签署的合同、协议、承诺或其他法律性文件项下的违约时,贵行有权根据违约情况酌情决定公开本单位的违约信息,并可以根据欠款催收、债权转让、金融服务外包等需要将有关信息提供给催收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外包公司等第三方机构。 四、若第一条所述的涉及本单位的业务审批不通过、未实际发生,本单位同意贵行保留本授权书以及本单位的基础资料、信用报告、信贷业务申请书等。 五、本单位声明,贵行已经依法向本单位提示了相关条款,本单位已经完全知悉并充分理解本授权书条款的内容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并愿意接受本授权书条款的约定。 六、本授权书的授权期限自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有权人签章、加盖本单位公章之日起,至本授权书授权事项项下的业务办理完毕并结清之日止;在授权期限内非经贵行书面同意本授权书不可撤销。 授权单位(公章): 授权单位贷款卡编码: 法定代表人或有权人(签章): 年月日

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陈新燕何刘鹏程冀) https://www.360docs.net/doc/3e11791752.html, 时间:2008-01-12 07:23:10 来源:《黄河规划设计》2007年第4期放大缩小打印 [摘要]基础资料是规划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规划资料现状的调查提出了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的必要性,确定了建设目标,根据需求分析,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整个数据库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结构建立一个基于GIS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点、线、面对象作为数据索引对象,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为规划数据应用管理提供一个具有空间背景的应用管理平台。 [关键词]规划数据库标准化规划信息化 1 建设必要性 基础资料是规划工作的基础,对于规划院来说大部分工作是黄河上的工作,需要有一套详实的流域基本资料,在以往的工作中我院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没有一套规范的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些资料大部分都分散在个人或各专业所内,管理也很不规范,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规划资料。再加上我们采用专业管理,项目负责人难以了解其它专业室个人手上的基本资料,所以在具体工作中都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往往造成资料重复收集处理。如果我们建立了系统、规范的黄河流域规划数据库。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在进行资料收集之前,可以了解那些资料数据库里面已经有或缺哪些资料,然后只收集所缺的那些资料,可以减少盲目的资料收集工作,而有些工作就可以不再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有了规范的基础资料,对于有些简单的工程设计工作,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标准化、程序化的设计,从而使骨干技术 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重点项目或关键技术的研究上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有些资料、技术掌握在个人手上,由于个人工作流动对院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立规范的数据库有利于工作方法及技术的积累,可以提高工作中的积累意识,通过规范的数据库可以建立通用的技术方法,使一些常用的方法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ArcGIS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基于ArcGIS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以潍坊市寒亭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为源数据,根据《潍坊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要求,利用ArcGIS中的图解建模工具和C#语言编译的程序,对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入库流程及建立市級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几个关键技术(提取现状数据入库、规划要素变更技术、规划表格的输出、数据的拼接问题)进行了探讨,达到上轮规划无法实现的“图数表一致”的目标,提高了建库效率和精度,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于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成果很多,如何宗宜等通过Arc/Info进行矢量数据的转换、投影变换来达到数据库多数据转换,Peerbocus等对时态地籍数据库进行了研究,保证数据库的适时更新,刘大杰等对应用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规则图形数字化数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刘纬等分析了基于MapGIS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对其中的数据采集、拓扑建立、数据入库等技术作了探讨。此外,国土资源部有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且各省(市、区)也有数据库标准规程,如潍坊市寒亭区《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这些研究和规程为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各平台数据之间的转换,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及数据库的空间要素、属性要素和表格要素之间的联动性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拟基于ArcGIS对建库流程和几个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建库平台选择 目前,国内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库专用软件主要有苍穹土地利用规划建库工具软件V1.0及平台软件MapGIS、ArcGIS。苍穹土地利用规划建库工具软件V1.0的主要优点有数据采集方式多样,支持与VCT、ArcGIS、MapGIS、SuperMap交换;系统功能简捷;图、文、表、库四者一体化的管理方式;遵循相关行业标准,系统具有高度兼容性和规范化;严格的指标控制与规划实施管理。而主要的缺点有成本较高;操作不灵活,建库者无法得到过程数据,当最终结果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手动修改;数据量较大时处理速度慢,且容易出错。MapGIS建库的主要优势是全中文的操作系统、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等,它的缺点是操作界面比较繁琐,系统管理功能较弱,缺乏专用数据库的支持。相对于平台软件来说,苍穹土地利用规划建库工具软件V1.0是针对全国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库开发的,而潍坊市寒亭区数据库标准与全国数据库标准存在差异,例如潍坊市寒亭区汇总数据库要求提交TDZZZDQY这个图层,苍穹软件最终结果不会输出此图层;潍坊市寒亭区标准要求的各个空间数据的字段与全国标准不同;潍坊市寒亭区汇交成果时需提交社界线等,苍穹软件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而ArcGIS具有空间几何图形与属性数据同步编辑、管理以及查询的功能,支持不同格式的数据和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具有便捷的二次开发能力,提供一体化的地图绘制、显示、编辑和输出的集成环境,方便的属性数据管理、图解建模与模块开发功能,ArcGIS可以建立自身支持的数据类型的元数据,也可以建立用户定义数据的元数据,为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提供快捷的元数据查询环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标准

1 前言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简称“数据接口规”)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应遵循的有关信息格式和数据管理规定,本文档分为六部分。 前言简介本规各部分的容。 报文规规定了本规中报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原则、文件命名原则、报文文件的结构和种类。 数据采集要求规定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数据的围、频率以及文件传送方式。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中规定了公积金中心向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采集报文和删除报文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公积金中心反馈容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附录包含公积金信息采集接口规的代码表、数据校验规则。 本接口规适用于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报文交换的公积金机构及公积金部门的数据处理。文档的主要读者有:拟建系统用户、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测试人员、项目监理人员。 2 报文规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 2.1.1报文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数据集合体。 2.1.2报文文件 包含报文的数据文件。 本规中报文文件与报文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段 一个已标识、命名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复合数据元和/或独立数据元的集合。段有各自固定的长度。 本规中段为基础段。 2.1.4信息记录 数据采集的基本信息单位,包含报送机构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 本规中的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2.1.5报文头 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采集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采集数据的信息提要。 2.1.6报文体 报文体是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容,报文体部分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记录,最后一条信息记录结束即为报文结束。 信息记录之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2.1.7信息记录 此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每个信息记录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基础段。 信息记录的容中不允许存在回车换行符(“﹨r﹨n”或“﹨n”)。 2.1.8基础段 基础段是由固定数据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组成的信息集合体。 2.2设计原则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系统”)的数据安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系统中各级用户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征信服务中心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第三条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分别指定专人负责系统用户管理、数据上报及信息查询。 第四条系统各级用户的权限划分、创建以及管理等应当严格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二用户种类及其权限 第五条系统采用多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各级用户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种。 第六条金融机构的用户角色和权限。 (一)用户管理员:负责管理同级普通用户和下一级用户管理员,具体是:新建用户、修改用户资料和权限、查询用户信息、停用/启用用户、重置用户密码、下级机构权限维护。 (二)普通用户:分为信息查询员和数据上报员,分别负责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对人民银行的数据上报。 1、信息查询员:单笔信用报告查询;修改登录密码;查看

自己的基本资料和权限。 2、数据上报员:报文预处理;报文报送;报文上报情况查询;修改登录密码;查看自己的基本资料和权限。 三用户的职责 第七条金融机构的各级用户管理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增加或删除用户的权限,不得随意修改用户的基本信息。对创建的所有用户都应登记造册,以备征信服务中心检查。 第八条金融机构的数据上报员应按征信服务中心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上报本行的数据。 第九条信息查询员由金融机构负责个人贷款、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审核、风险管理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担任。 第十条金融机构要保存与查询目的相关的原始文档,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有权对各行查询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是否有查询行为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查询记录为准。 四用户的创建 第十二条各级用户的创建规则。 金融机构的总部级用户管理员负责创建总部的普通用户和直属下级机构的用户管理员,以此类推。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需新增总部级用户管理员时,应先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征信服务中心根据需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Regulation For Establishing Geological Perambulation Programming Database)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数据源 (3) 6 数据库建设 (3) 7 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7) 8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12) 9 检查验收及评价 (14) 附录1 (规范性附录)图式图例 (16) 附录2 (规范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提交成果清单 (23) 附录3 (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规划元数据信息采集表 (24) 附录4 (资料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 (32)

前言 为指导和规范各省按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特编写本规范。本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建库及检查等过程做了规范性描述,并明确提交成果的要求,是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 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建库的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保证数据库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参照相关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信息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重点从建库的数据采集整理、格式转换到成果检查验收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提交最终成果的内容形式和检查验收的指标体系、方法程序,详细规定了元数据的填写形式。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按本规范执行,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地方各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能与本规范相抵触,补充规定需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 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 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 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 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多规合一一张图标 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正文.compressed

ICS03.060 A 11 JR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 JR/T 0115-2014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 FORMTEXT Specification for User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Credit Information Basic Database 2014-11-02发布2014-11-02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JR/T 0115-2014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与定义 (1) 3 管理原则 (3) 4 制度建设 (4) 5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用户管理 (4) 6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查询网点用户管理 (7) 7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用户管理 (9) 8 金融监管部门用户管理 (12) 9 信息反馈 (12) 10 内控检查 (13) 11 用户培训 (13) I

JR/T 011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煜、李斌、王俊山、谢业华、常可、佟岳男、章红、关伟、沈良辉、沈凯蓉、杜鲲、姬南、陈怡、江翠君、赵星霖、曾华、王磊。 II

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 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口规范

前言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周小川行长在200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2004年要初步建成企业和个人征信基础信息系统,并投入试运行。为此,必须尽快拟定发展规划,起草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标准体系是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建设与运行等各方面所需的具体标准,它的建立完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从信息化技术模型角度看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标识标准、征信业务流程标准、数据接口标准、网络及安全标准、工程建设管理标准等。本规范是为了保障系统建设,而优先制定的标准之一,其目的是规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与各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的数据接口标准,保证数据质量,实现信息共享。 本规范依据标准化基本原理和方法,参考美国信用局协会Metro-2格式标准,结合商业银行实际业务而制定的。其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报文的结构、数据项信息采集模型,以及数据采集中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同时给出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报文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元目录和代码集。 本规范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具体承担制定,同时参与规范制定的单位还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深圳鹏元资信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4.1数据类型定义 (2) 4.2标识项定义 (2) 4.3数据处理规则 (3) 4.4数据文件传送方式 (3) 4.5数据上报文件的命名规则 (3) 4.6加密 (4) 5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指标体系 (4) 5.1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采集信息分类 (4) 5.2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采集指标 (4) 5.2.1贷款开立信息采集指标 (4) 5.2.2贷款还款信息采集指标 (5) 5.2.3准贷记卡发卡信息采集指标 (5) 5.2.4准贷记卡透支、还款信息采集指标 (6) 5.2.5贷记卡发卡信息采集指标 (6) 5.2.6贷记卡还款信息采集指标 (7) 5.2.7个人身份信息采集指标 (7) 5.2.8特殊交易信息采集指标 (8) 5.2.9特别记录信息采集指标 (8) 6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报文的结构 (8) 7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项信息采集模型与采集数据项 (10) 7.1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项信息采集模型 (10) 7.2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采集数据项 (11) 7.2.1报文头数据项 (11) 7.2.2基础段数据项 (12) 7.2.3身份信息段数据项 (26) 7.2.4职业信息段数据项 (28) 7.2.5居住地址段数据项 (29) 7.2.6担保信息段数据项 (30) 7.2.7交易标识变更段数据项 (30) 7.2.8特殊交易段数据项 (32) 7.2.9特别记录段数据项 (3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元目录 (1) A.1 数据元的表示格式 (1) A.2 数据元的分类 (1) A.3 数据元目录 (1) A.3.1 与金额、利率、比率等有关的数据元 (1) A.3.2 与日期、时间、期限有关的数据元 (4)

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借款人和担保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银行设立企业征信管理小组,隶属于信贷部,企业征信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企业信用数据库),承担企业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查询使用和数据报送工作。 第三条企业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及保存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我行信贷政策制定、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的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第五条企业征信管理小组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保密。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六条信贷部负责协调本行企业信用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查询使用和数据报送工作,指导各支行企业信用数据库的业务,组织支行企业信用数据的录入和查询使用等操作培训,对接收到的人民银行反馈错误数据及时督促指导修改,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建立本行用户体系,管理本行用户。

第七条科技部门负责对企业征信业务相关系统的日常运行、网络联通,为企业征信系统的查询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第八条各支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企业信用数据库报送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 第九条各支行应将当天发生、变化的信贷业务信息于下一个工作日报送企业信用数据库。 第十条根据企业信用数据库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各支行报送的企业信用数据应客观、真实,如发现其所报送的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不准确时,应当重新报送更正信息。 第三章信用信息的查询 第十一条**银行总部及支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可以向企业信用数据库查询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 第十二条总部及支行对申请信贷业务的借款人、担保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查询时,要取得被查询人书面授权。 第十三条总部及支行对已发生信贷业务的借款人、担保人进行贷后风险管理查询其信用信息时,无须取得被查询人授权;当所有信贷业务关系解除后,金融机构不再具有对该借款人、担保人信用信息的查询权。 第十四条在办理下列业务时,可以向企业信用数据库查询企业信用报告: (一)审核企业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企业贷款卡的; (三)审核企业作为贷款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企业贷款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第十五条总部及支行通过查询企业信用数据库获取的借款人、

7.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银发2014-323号)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 银发[2014]323号 2014.11.1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数据报送用户、查询用户、异议处理用户等各类用户管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查询信息的机构进行用户设置与管理,并为各类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和培训机制提供指导。 2. 术语与定义 2.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信用信息:能够反映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等。 2.2 征信业务 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2.3 用户机构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库的各类用户所在机构。 2.3.1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负责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2.3.2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查询网点:设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的查询网点,提供对外查询、异议处理服务。 2.3.3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非金融机构。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信贷信息,通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

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部门。 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一致后,通过接入方式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获取信贷信息,用于防范金融风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责。 2.4 用户 各类机构管理、使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用户,包括管理员用户、报送用户、查询用户、异议处理用户。 2.4.1管理员用户: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设置的高级用户,用于设置和管理下级用户。2.4.1.1 超级管理员用户: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系统内置初始用户,负责管理征信中心的一般管理员用户。 2.4.1.2 一般管理员用户:征信中心、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查询网点负责管理数据报送用户、查询用户、异议处理用户和下级一般管理员用户的管理员用户。2.4.2 数据报送用户: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负责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本单位信贷信息的用户。 2.4.3 查询用户: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的各类用户。 2.4.3.1 业务查询用户: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为自身业务需要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的用户。 2.4.3.2 窗口查询用户:征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查询网点为信息主体、法律规定有权查询的国家机关提供查询服务的用户。 2.4.3.3 金融监管查询用户:金融监管部门为防范金融风险查询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用户。 2.4.4 异议处理用户:征信中心、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查询网点处理信息主体提出的异议的用户。 2.5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征信中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的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3. 管理原则 3.1 权限控制原则 各类用户的权限应与其职责相适应,机构应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明确规定各类用户的权限和岗位职责,为用户分配权限时,应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用户岗位调整时,及时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