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德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英德矛盾激化

2.观察下边关于一战的漫画《友谊链》,作者的主要寓意是()

A.表达对塞尔维亚的同情

B.讽刺意大利的倒戈和投机

C.痛斥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

D.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

3.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同盟的形成

D.凡尔登战役

4.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

A.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C.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

D.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

5.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

B.轴心国同盟

C.三国同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于龙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

D.诺曼底登陆

7.历史学习与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非常相关,它能使你更好的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请你将下列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签订《九国公约》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⑤珍珠港事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④

8.读下图,请指出一战前两大集团的核心国分别是()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A.英国奥匈帝国

B.法国德国

C.英国德国

D.俄国意大利

9.秦飞同学收集了有关“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是在()

A.巴尔干半岛

B.凡尔登

C.塞尔维亚

D.萨拉热窝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1)(2)(3)(4)

A.(1)

B.(2)

C.(3)

D.(4)

12.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3.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

A.突发事件能够解决国际争端,抵制霸权主义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根本原因

C.处于爱国目的而采取的任何恐怖行动都是值得提倡的

D.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14.下图漫画的左上角为一支点燃的火柴,如要在图中?处为这支火柴做文字说明,填写的内容应该是()

A.克里木战争

B.来克星顿枪声

C.凡尔登绞肉机

D.萨拉热窝事件

15.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有关这场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B.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转折点

D.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8年9月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在全球蔓延,几乎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幸免。这场经济危机对全球的深远影响已经显现了。全球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外交格局正在因此而“重新洗牌”,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已经在诸多领域的全面蔓延和深化。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出现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两大组织出现的原因是在二战后实行那一政策?这两个组织的先后成立,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3)据材料二说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向什么趋势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17.历史不容忘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

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1亿多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由于战争的空前残酷,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极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文件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作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政治组织是什么?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

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

(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

(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

(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

1.B

【解析】题干表格中“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和“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因此题干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知,漫画由“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塞尔维亚”等国家组成的,可知与一战相关,直接排除BC,漫画反映的是因为塞尔维亚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反映,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但是不是对其同情,排除A,C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所以答案选B

4.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一战前帝国主义形成的军事同盟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项是二战时期对峙的军事同盟;C项是二战后美苏两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D项是二战后美国推出冷战政策后与苏联对峙

形成的两大阵营。故选B。

5.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德国争夺殖民地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组成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的是三国协约;轴心国同盟是二战时期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故选C。

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符合题干的“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等词语,所以答案选择A

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是1914年;②签订《九国公约》的时间是1922年;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是1942年1月1日;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到1943年⑤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是1941年12月。故选B。

8.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的核心国家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是英国,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故选C。

9.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前英法俄形成三国协约,德意奥匈形成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凡尔登。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双方损失70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故答案为B。

11.A

【解析】依据图(1)所给信息“奥匈帝国”,俄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分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图(1)符合题意;图(2)是一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3)是二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4)是苏联解体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事件名称的能力,主要考查时间概念。看到题文中“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结合时间信息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三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答案选A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会造成一定的威胁,由此可知, ACB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冲突的产物,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14.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答案选择D 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文中“一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A 项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说法不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掠夺性战争;B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个说法不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一战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C 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转折点,这是二战的转折点,不是一战的史实。所以答案选D

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关于一战的性质和根本原因都应该重点识记,本题考查的就是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能真正理解并熟悉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16.(1)一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冷战政策;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3)多极化;经济实力。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这两大军事集团建立后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共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图二“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对付美国,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第二问依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问依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结束。

(3)依据材料二“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已经在诸多领域的全面蔓延和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17.(1)凡尔登战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2)德国突袭波兰;《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联合国;

(3)九一八事变;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赵一曼(任选一个);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各国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挑战;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至少写出两点)

【解析】(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凡尔登绞肉机”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2)第一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三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第四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求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3)第一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涌现了很多抗日英雄,例如: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赵一曼(任选一个);第三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身上

体现的民族精神是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各国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挑战;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18.(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法西斯势力;《联合国家宣言》

(3)冷战;尼克松

(4)1979年;经济:亚太经合组织或世界贸易组织任意一个。政治:联合国(5)多极化

(6)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合约,召开了巴黎和会。形成了凡尔赛体系。之后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两次会议共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结合所学知识,1937 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由此可知,图二反映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冷战对峙正式形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4)根据材料二“2006年”“中美建交27年”可知,中美建交是1979年;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例如:经济:亚太经合组织或世界贸易组织任意一个。政治:联合国。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根据上述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案人民版选修3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重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主要战场及战争状况;掌握 1915~1916 年一战的主要战场。 2. 难点: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认识德奥军事集团失败的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战线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塞尔维亚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 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 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ft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 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 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 年2 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 70 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 2 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 100 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 年 12 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 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 年 4 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19 世纪末,一个以德国为中心、依附于德国的伙伴奥匈帝国和随时待价而沽的动摇的盟 友意大利组成的军事组织是( A ) A. 三国同盟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协约 D .反法西斯同盟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 3000 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 1000 万。“一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A )A 、 1914; 1918; B 、 1916;1918 ; C 、 1914; 1916; D 、 1914; 1917; 3.1914 年 7 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 指 ( c ) A. 三国同盟成立 B. 三国协约成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4. 在外交上有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C ) A. 各帝国主义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 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D. 5. 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开展军备竞赛 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 B ) A .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 B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D .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6. 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 ) A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8.1917 年 11 月 7 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发出了攻占冬宫的信号。经过 激烈战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以上场景发生在哪次革命中?( D ) A .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9. 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 与 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联的国际会议是 ( A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开罗会议 10.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国际会议是( B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万隆会议

一战二战试卷

1、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 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计划低估了对手实力,导致速决 战破产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致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有 ①德军没有及时在西线集中主力②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③俄军在短时间内进攻东普鲁士④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协约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3、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 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4、一战爆发后,美国官员在解释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战争看不出任何好结果。如果协约 国战胜,结果将会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欧洲的未来几代之内都将是军国主义专制”。该官员实际上在强调 A.美国应加入正义的一方作战B.任何方都不可能赢得战争胜利 C.美国应该保持中立获得利益D.美国应断绝与交战双方的联系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 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凡尔登战役结束④《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6、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 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 ③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 ④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7、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该战役 A.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美国。

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2020版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师用书人民版选修3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2)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年2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70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2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100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年12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课中思考] 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对比)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 1、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 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主张的主要原因。 2、下列材料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好心肠”?他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时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节前给我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的过去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注意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同步练习: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选择题 1.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西两面都是协约国,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答案:A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解析: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战役中,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故选B项。 答案:B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解析: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目的是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答案:C 4.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尽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是相同的,即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答案:A 5.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解析: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北洋政府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20年”和“《欧游心影录》”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使得战争更加残酷,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高中历史高二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一单元_第一次世界大战_测试卷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答案】 D 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 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由题干中“德意志击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2010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50分开卷考试与政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军事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华约、北约组织 C.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D.正义集团、非正义集团 2.1914年7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即准备参加战争,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右图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的一位科学家,某人创作了右边的这幅漫画,他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达·芬奇 C.赫胥黎 D.伏尔泰 4.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 A.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 D.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5、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史说:“不对。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二战习题

1.2017年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2.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A. 《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 《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 《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3.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事件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C.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 三国轴心集团的建立 4.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此后不断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这些“突破”包括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④出兵吞并奥地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下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事件 A.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C. 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 6.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在1918—1928年的恢复建设过程中,曾大量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这一举动 A. 造成了欧洲经济的衰落 B. 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 C. 增大了美国经济的风险 D.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7.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 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四、经过: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

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 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 为 (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练习人民版选修3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原创题)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二月革命,这次革命的性质为(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 C.民族解放战争D.俄国工人起义 解析:判断一次革命的性质主要从目的和结果方面看,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沙皇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A 2.在同盟国中,由于士兵发动起义,最早宣布投降的国家是( ) A.保加利亚B.奥斯曼帝国 C.奥匈帝国D.俄国 解析:保加利亚由于人少国小,协约国在那里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士兵不愿再为同盟国而战,于1918年9月发动了起义,迫使保加利亚政府向协约国投降,故选A。B投降于1918年10月;C投降于1918年11月3日,D不是战败国,没有投降。 答案:A 3.(原创题)一战结束前后,新兴国家不断出现,人们在这些新兴国家当中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如同“鹤立鸡群”,这个国家应是( ) A.苏俄B.匈牙利 C.美国D.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在上述国家中,苏俄是唯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故与众不同;美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一战后新兴起的民族国家,它们都不符合“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这个条件。故选A。 答案:A 4.(原创题)对于参加一战的国家来说,有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战的正义战争,有为瓜分殖民地而战的非正义战争,中国参加一战属于( ) A.民族解放战争B.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D.抗日战争 解析: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是应“日本之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从主观上没有什么进步意义,也不涉及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独立战争,故选B,D与一战无关。 答案:B 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 )

(一战二战)主干知识整合

选修3《战争与和平》 Φ主干知识整合(1) 一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表现: (1)经济实力:工业总产值位次在19世纪中期的排名是英、法、德、美,到20世纪初变成美、德、英、法。 (2)政治模式:英法美是典型的民主国家;而德、奥、意、俄、日则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 (3)殖民地:英法是老牌殖民帝国;而德国所占殖民地少,与其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2.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表现: ()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具有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因为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2)三国协约形成: 法俄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三国协约的形成——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集团之间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德国的军国主义尤其严重——作为后起帝国主义强国,对所占殖民地状况不满,崇尚以武力“夺取阳光下的地盘”。 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德国的“泛日尔曼主义”;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英法:鼓吹对外扩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4.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2.战争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法、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 3.战场(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 主要战线是西线——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奥匈、德国;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 第一阶段(1914—1915):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转入堑壕战(阵地战)。8月,东线——俄军发起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德军抽调西线兵力支援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 呈现图表如下: 项目英德法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 32 13 10 23 比重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在世界所占位次 1 4 2 5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目标导学二:大战的爆发 请学生根据“相关史事”和资料讲述萨拉热窝事件。认识到德奥把萨拉热窝事件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目标导学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教师对照地图,指出欧洲战场上的西、东、南三条战线,以及每条战线的起止点和作战双方,教师强调两点:第一,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第二,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又起关键作用。 2.要求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发生凡尔登战役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相关战役情况,强调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