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

1.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历次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个整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3.阿登纳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不属于上述材料的观点是A.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B.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

C.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D.经济合作可消除战争

4.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在二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修补和修正,“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其中的“修正”开始于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欧洲共同体成立D.欧洲联盟建立

5.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6.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说明欧共体

A.军事联合正在发展

B.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提高

C.成为经济政治军事联盟

D.压倒亚非拉国家的崛起

7.1816年美国通过了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对进口棉花等征收高达30%~40%的关税,之后又不断提高关税。1929年《斯摩特一霍利关税法》对进口品课税平均高达53%.致使许多国家通过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停止支付战争赔款,世界贸易陷入困境。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C成立联合国D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8.“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 “它”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

9

厂商/合作者产品/服务成本

苹果(Apple美)设计—

东芝Toshiba(日)闪存、触摸屏$40.00

三星Samsung(韩)应用处理器$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相机组件、GPS接收器$11.80

富士康Foxconn(中)组装≤$6.50

注:$是美元的简称——《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1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模式特点

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欧洲联盟——模式3

D.欧洲联盟——模式 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 2 亚太经合组

织——模式3

12.右图漫画作于1992年。最符合漫画寓意的选项是

A.经济全球化迎来新一轮浪潮

B.英德竞争阻碍欧洲一体化

C.欧共体成立加速欧洲经济发展

D.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

13.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这表明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②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③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作已成共识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从右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

展③新型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推动了全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曾扬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美元制造麻烦始于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倡导关贸总协定

16.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法德关系的和解

17.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A.时装 B.欧元 C.欧共体 D.欧盟宪法

18.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C.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

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19.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要破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相互协调。这表明

A.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责任均等

B.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比发达国家受益更大

D.经济全球化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参与

21.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2008年2月4日被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这是世界银行60多年来首次任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担

任这一重要职务。结合右边的漫画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汇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世界银行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革

C.世界银行日益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世界银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2.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23.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这一巨大变化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

A.英国不再是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国家 B.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C.美国利用二战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 D.美国充分利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25.1948年至196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总量中美国所占的份额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则从15%上升到44%。此变化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促成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为欧元的问世提供了前提D.激起西欧与美国全面抗衡

26.“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欧洲联盟成立②欧元正式问世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7.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其后,经过十年的筹划和准备,2012年5月13日召开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宣布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据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历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强化

B.该历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强化

C.该谈判的启动反映了三国已妥善解决了相互间存在的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

D.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始终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8.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29.右图是我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20日公布2012年1—9月世界主要贸易体

对外贸易情况,该图表明

A.中国已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B.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在此期间主要贸易体中中国增速第一

30.据《新中国五十年资料汇编》记录:1968年和1971年我国两次从国际市场增持的40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1.6亿美元,而1974年增持的38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3.8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文革”时期人民币贬值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国霸权政策的调整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按销售额排列的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金字塔,在高踞塔尖的23家中,美国占了10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高达250亿美元。在紧接塔尖之下的52家中,美国占了21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1987年600家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2%,西欧占32%,日本占1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反映了

A.美国经济发达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资本和生产集中D.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32.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D.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33.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美国控制西欧 D.欧洲共同体

34. 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史实推论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D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各国实行金本位制,即各国以立法手段规定黄金纸币的价格(即:各国通过立法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总是围绕黄金平价上下波动。

材料二 1944年44国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成员国应承担义务,自协定生效后的3—5年过渡时期终了之日起,废除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以l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比价为基础,确定成立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结构……成员国不得擅自改变汇率……美国在该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以上材料摘自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一战前货币体系相比有哪些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与影响。(8分)

材料三 1959年,美国的外债接近她的官方黄金储备的总价值,两者均为200亿美元左右。到1967年,美国总的海外流动债务已经急剧上升到360亿美元,然而其黄金储备已经垂直下跌到120亿美元,只有债务总量的三分之一。l961年1月,肯尼迪总统第一次向参众两院做演讲时指出:“自从1958年以来,我们花费或者投资在国外的美元与重新回到我们手中的美元之间的差额大幅增加。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贸易赤字总额增加了将近110亿美元,国外美元持有者把它们转换成了黄金,数目如此之大,将导致我们近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流失。”

——[美]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5分)

37.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白海军《2049年,相信中国》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2分)

(2)在材料一中的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列举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的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10分)

(3)在材料一中的全球化第四个阶段,请回答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6分)材料二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4)你认为全球化会倒退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38.“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8分)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参考答案

AADCB BAADB ADBCC CBCAD ABCCA ABBDA BACDD

36.【答案】(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联合行动的结果;拥有一整套规则,有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国际汇率实行双挂钩制度;更多的反映了美国利益。(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实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2分)

影响: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美国获得了巨大收益;(2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分)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3)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造成了财政困难;大量资本输出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美国进出口贸易逆差,难以回流美元;美元黄金储备减少;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经济霸权逐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5分,答出五点即可)37. (1)历史依据:1492年以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

中国的应对: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抵抗侵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会: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在形成;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或不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

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够实现共同繁荣与稳定的目标。

38.(1)主体:3.0 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推动力: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6分)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2分)

参考答案

AADCB BAADB ADBCC CBCAD ABCCA ABBDA BACDD

36.【答案】(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联合行动的结果;拥有一整套规则,有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国际汇率实行双挂钩制度;更多的反映了美国利益。(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实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2分)

影响: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美国获得了巨大收益;(2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分)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3)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造成了财政困难;大量资本输出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美国进出口贸易逆差,难以回流美元;美元黄金储备减少;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经济霸权逐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5分,答出五点即可)37. (1)历史依据:1492年以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

中国的应对: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抵抗侵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会: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在形成;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或不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够实现共同繁荣与稳定的目标。

38.(1)主体:3.0 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推动力: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6分)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2分)

(2)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测试题 (精选)

第5章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原创题)2011年8月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点燃圣火,年轻的体育健儿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 A.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 C.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D.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 2.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结构中某一碱基对的替换必然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4.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具有不死性的癌细胞;②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③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环境改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5.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2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1 色体结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A.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6.(原创题)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 C.减数分离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大于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 D.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子,其性染色体异常只与其母亲有关 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或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8.(原创题)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合成受阻,从而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致,因而患者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使尿有一种特殊的臭味,当基因型为PP时表现为苯丙酮尿症,而基因型为Pp(杂合子)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医生让被检测者口服苯丙氨酸溶液,4 h后测定该人血浆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复习 教学设计 九江外国语学校黄长胜 [设计思想] 1、本课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高三传统的讲授复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运用知识、阐释问题和探究论证的能力;让学生亲近历史,感受并感悟历史,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引用材料设置问题,训练学科能力;自主复习要求学生发现问题,重点难点教师设置问题,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课前准备]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高中 生物 必修二 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等位基因的产生,发生在() A、基因重组过程中 B、基因突变过程中 C、染色体变异过程中 D、可遗传变异过程中 2.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化是() A、遗传信息的改变 B、中心法则的改变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 D、DNA空间结构的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形状异常 B、食物中缺少铁与蛋白质 C、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4.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5.同一品种的水稻,有部分植株仅仅由于肥料充足而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 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 A、基因突变 B、环境条件的改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6.下列不能传递到后代的变异是() A、安康羊的短腿性状 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C、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优良性状的组合 D、由于水肥充足而造成的小麦粒大粒多的性状 7.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8.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自由组合 9.在有性生殖中可能出现,在无性生殖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 D、染色体变异 10.辐射污染往往导致许多人患上癌症,其主要的病理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5 单元测试题 1(含答案)

Unit 5单元测试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 a dark winter day in Russia in 1896, Sergei Prokofiev sat by a piano next to his mother. She was helping him compose (作曲) his first piece of music. Sergei was only five years old. He had overheard his parents discussing a terrible famine (饥荒) in India. The picture Sergei had of those hungry people in his mind caused him to write a story, in the form of musical notes. Sergei could not read music, so he picked out a tune on the piano keys, and his mother recorded the notes. Sergei titled it “Indian Gallop.” Sergei's mother began giving him piano lessons for 20 minutes a day, and his ability grew quickly. She had a great love for music, too, and Sergei often lay awake in bed at night and listened to her play the piano. Sergei's parents found a famous music teacher for him. The teacher shouted at Sergei when he didn't practice reading and playing music. Sergei later wrote, “I wanted to compose great musical plays, and instead I was given all sorts of boring tasks.” Yet he persisted with his studies and grew up to be a great composer. In 1936 a children's theater asked Sergei to write music that would teach children about different instruments. He was happy and wrote the piece in a week, calling it Peter and the Wolf. Sergei's Peter and the Wolf was enjoyed by children as well as adults. The first time Sergei played the piece on the piano, the children listening to it loved it so much that they made him play the ending three extra times. He was excited. Today Sergei Prokofiev is remembered not only for his contributions (贡献) to classical music, but also for his sense of fun. 21. When he was five, Sergei _____. A. could read music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5.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该计划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B.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其显著特征 C.“一五”建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D.计划的完成使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台州闻名遐迩的医药企业——方一仁始创于清 道光九年(1829年),历经126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公私合营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中外合资 4.下图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处反映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年份 全民所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年19.1 1.5 0.7 21.3 6.9 71.8 ?年32.2 53.4 7.3 92.9 0.1 7.0 A. 1927-1949年 B. 1952-1956年 C. 1956-1978年 D. 1979-1999年 5.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6.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 2

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7.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 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 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 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 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10.《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 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作业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 C.商品市场D.原材料 解析:“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 答案: A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故D 项错误。 答案: B 4.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5.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6.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7.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8.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根细胞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 9.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制作整理) 必修2第二单元练习题 1.He is h_______, and he never tells lies. 2.In a________times,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c________ in the Olympics. 3.Before writing the report, he decided to i________ some people first. 4.When asked, he a_______ stealing the necklace. 5.There is a s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city. 6. The g_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school will be finished next month. 7. He is such a person that nobody can r_______ him. 8.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term, we will have a p________ examination. 9. I cannot r______ what he did to what he said. 10. To improve the sale of their product, they a________ them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V. 11. No one can be so f_______ to do such a thing, except that he is a fool. 12. Father p_______ to buy me a computer if I do well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13. At the sports meeting, all the a_______ tried their best to get the g______ m______. 1. The Chinese delegation has won 32 gold m_______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2. A__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come to attend the Games every four years. 3. Mr. King has r_______ Mike as captain of the team. 4. Tom will have an i_______ with the boss of the company he wants to work in. 5. Mary was not at home, so her son acted as h_______. 6. Many c___________ will compete in a race to be held next month. 7. She was a________ into the party. 8. They often do some p________ exercise after school. 9. It’s f________ of you to make so many mistakes. 10. You can find some a_________ ruins in the village. 11. The two countries are closely r________ as the lips and teeth. 12. The football match will be held in the Peking Workers’ S_________.. 13. The people without tickets are not a______ to enter the stadium. 14. The newspaper has lots of a___________, which help us to find a good job.. 15. He is an h__________ person. You can believe in him. 16. The family has many r_____________ in Canada. 17. The girl won the first p______ in the competition.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 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5.(2009·临沂模拟)《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 7.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C.农耕工具 D.交通工具 8. 古代有货郎(右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 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五单元练习题

必修2第五单元练习题 1.He is h_______, and he never tells lies. 2.In a________times,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c________ in the Olympics. 3.Before writing the report, he decided to i________ some people first. 4.When asked, he a_______ stealing the necklace. 5.There is a s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city. 6. The g_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school will be finished next month. 7. He is such a person that nobody can r_______ him. 8.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term, we will have a p________ examination. 9. I cannot r______ what he did to what he said. 10. To improve the sale of their product, they a________ them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V. 11. No one can be so f_______ to do such a thing, except that he is a fool. 12. Father p_______ to buy me a computer if I do well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13. At the sports meeting, all the a_______ tried their best to get the g______ m______. 1. The Chinese delegation has won 32 gold m_______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2. A__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come to attend the Games every four years. 3. Mr. King has r_______ Mike as captain of the team. 4. Tom will have an i_______ with the boss of the company he wants to work in. 5. Mary was not at home, so her son acted as h_______. 6. Many c___________ will compete in a race to be held next mon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