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 第2章 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1)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问题亟待解决,向IPv6过渡成为必然趋势。
02
网络安全性问题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在安全性方面存在诸多
漏洞,如DDoS攻击、网络钓鱼等,需要加强安全防护。
03
网络可扩展性问题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在面对大规模数据传输和海量设备连接时,存在可扩
展性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未来物联网、5G等应用场景的需求。
02
ICMP(互联网控制 消息协议)
用于在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 控制消息,如网络不可达、超时 等。
03
IGMP(互联网组管 理协议)
用于IPv4网络中的多播组成员资 格管理。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如Ethernet、PPP等,负责将数据封装成 帧进行传输,并提供错误检测和流量控 制等功能。
内容过滤
检查数据包内容,拦截恶意代码、垃圾邮件等不良信息。
防火墙原理及功能介绍
日志记录
记录网络访问和数据传输情况,便于审计和 故障排查。
VPN支持
提供虚拟专用网络功能,保障远程访问的安 全性。
典型防火墙配置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型企业网络防火墙配置
配置目标
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限制员工上网行为。
典型防火墙配置案例分析
协议作用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使得 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 够相互通信,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 信息的交换。
协议层次结构划分
OSI七层模型
01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
用层。
TCP/IP四层模型
02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五层模型
03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全解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路径选择:指通信子网中,源节点和中间节 点为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而对后继节 点的选择。 流量控制:对进入通信子网的数据量加以控 制,以防止拥塞现象的出现。 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2、网络服务 (1)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以分 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 传送方式。
2、网络互联层 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分组, 它是TCP/IP参考模型中最重要一层,它是通 信的枢纽。 在该层,主要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即IP协 议及数据分组的格式。本层还定义了地址解 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及网 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3、传输层 也被称为主机至主机层,它主要负责端到端 的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 该层使用了两种协议支持数据的传输,它们 是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UDP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不同功能划分为7层
7 6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处理网络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5
4 3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2.1.2分层设计
为什么要分层
协议分层与问题简化
硬件故障 网络拥塞
“分而治之” 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 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 务的细节对上层加以屏蔽。
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课件

目 录
•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 OSI模型 • TCP/IP模型 • 网络协议详解 • 网络安全与协议 •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展望
0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总结词
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层功 能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定义了网络 中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
DNS协议
总结词
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详细描述
DNS协议是互联网上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过DNS协议,用户可以在 浏览器中输入域名,而不是IP地址,来访问网站。DNS协议将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以便计算机 能够相互通信。
FTP协议
总结词
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文件。
远程办公 企业通过SSH协议建立安全的远程登 录通道,保证远程办公数据的安全性。
域名系统(DNS) DNS通过DNSSEC协议提供安全可靠 的域名解析服务,保护用户免受DNS 欺骗攻击。
06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展望
软件定义网络(SDN)
总结词
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通过将网络控制与 转发分离,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管理和调度。
DNSSEC协议
DNSSEC协议是一种DNS安全扩展协议,可以为DNS查询提供数据完 整性和源认证等安全保护。
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场景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网站通过SSL/TLS协议对用户 提交的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保证交
易数据的安全性。 虚拟专用网络(VPN) VPN通过IPsec协议建立安全的网络 连接,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网页 浏览等。
表示层
第2章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层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主要层功能 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
通俗含义 做什么
数据格式的转换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轮到谁讲话、从何处 讲
端-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 对方在何处
分组交换、寻址、路由选择 和流量控制
走哪条路可达到该处
数据单元格式
原始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的通信。因此,更具体地说所谓实体,是指能发 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对象,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和通信进程等。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2)
网络中的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 性,大多数网络的实现都按层次的方式来组织。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表述: 每一层只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又都建立
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实现体现为协议的实现。 为了保证网络的各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便
于实现和维护,通常将协议划分为多个子协议, 并且让这些协议保持一种层次结构,子协议的集 合通常称为协议簇。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2)
网络协议的分层:以因特网为例,TCP/IP协议族 中包含多个协议,它们之间并不孤立,那么设计们 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整个协议族的体系结 构呢?这就涉及网络协议的分层问题。
所谓“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 可
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 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 开放系统互连的目的:将不同的网络互连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解决异种网络互连的兼容性。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
(N)实体
(N)服务: 在(N)协议的控制下,(N)层通过(N)实体的工作,可以 向上一层即(N+1)层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称为(N)服务.
开放系统A (N+1)层
(N)服务 (N+1)实体 (N)实体 (N)连接 (N)用户
(N)层 (N-1)层
交换原语
(N-1)实体
(N)服务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 (1)(N)实体自己提供的某些功能; (2) (N-1) (2)从(N-1)层及其以下各层以及本地环境得 到的服务; (3)通过与处在另一开放系统中的对等(N)实 体的通信而得到的服务.
(N)SAP (N)CEP (N)连接
二 数据单元
在用户数据传送的过程中,有两种控制信息 存在:一种用于控制对等(N)层之间的信息传送; 另一种用于控制相邻层之间的信息传送.
当用户数据从发送端的应用层传向物理层时,要带上各层的对等层控制信息; 当其从接送端的物理层传向应用层时,各层要将其对接的同等层附加的控制信息取 走. 用户信息在相邻层间传送时,由相邻层控制信息控制,这些控制信息不参加传 送,也不出现在用户信息中,它们只是局部有效.
OSI环境
网络环境 3 2 1 节点 数据通信网 网络环境 3 2 1 节点
APA 7 6 5 4 3 2 1
AP数据 AP数据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APB 7 6 5 4 3 2 1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比特流 物理媒体
报文 分组 帧
应用进程APA要在OSI中经过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送到对方的应用进程 APB,但这些复杂过程对用户来说都被屏蔽掉了,应用进程APA的数据 好像直接传递给了应用进程APB。同理,OSI环境中两个同样的层次之间, 也好像可将数据(服务单元)直接传送给对方。
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2.1.2 分层通信体系结构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如下:(1)将通信功能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完成一部分功能,各个层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通信的功能;(2)每一层只和直接相邻的两层打交道,它利用下一层提供的功能(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仅需该层通过接口提供的功能),向高一层提供本层所能完成的服务;(3)每一层是独立的,各层都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技术来实现,每一个层次可以单独进行开发和测试。
当某层由于技术进步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其它层不受影响。
OSI的分层结构层号层的名称7 应用层(A:Application Layer)6 表示层(P: Presentation Layer)5 会话层(S:Session Layer)4 传输层(T:Transport Layer)3 网络层(N:Network Layer)2 数据链路层(DL:Data Link Layer)1 物理层(PH:Physical Layer)(1)物理层物理层OSI模型的最低层,是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主要定义了物理链路所要求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等。
物理层协议的目标是使所有厂家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在接口上按规定互相兼容。
比较典型的物理层协议有RS-232,RS-449,X.21,V.35,ISDN,FDDI以及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物理层协议等。
注意,物理层不包括物理介质(物理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物理层从一台计算机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规定了如何识别帧的头、尾、如何检测和校正传输差错,物理信道如何复用和寻址,以及如何解决通信双方的速率匹配问题等。
在局域网中,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将数据链路层分成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子层。
网络通讯协议书结构图解

网络通讯协议书结构图解网络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一套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通信双方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高效地传输。
在网络通信协议中,协议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系列协议的层次化组织,每一层协议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下面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介绍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通信协议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在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
物理媒介可以是电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时钟同步等。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逻辑上的数据帧,并添加帧头和帧尾等控制信息。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差错检测、流量控制和数据的帧同步。
比如以太网协议、Wi-Fi协议等都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
三、网络层网络层是网络通信协议的核心层,它负责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来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
在网络层中,IP协议是最常用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在互联网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的规则。
网络层还负责将数据分片、差错恢复等操作。
四、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了两种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UDP协议则提供了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一些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五、会话层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它定义了会话的开始、结束和恢复的规则,并提供了会话控制和同步机制。
在会话层中,我们常见的协议有FTP、Telnet等。
六、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它将来自会话层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能够正确地解释和处理数据。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有JPEG、ASCII等。
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第二章 TCPIP协议簇的安全架构-716

AP2 5 4 3 2 1
物理传输媒体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2.1.4 TCP/IP对等实体之间收发数据示意图
应用层
相同的报文流
应用层
传输层
相同的分组
传输层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接口层
相同的 网络帧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接口层 相同的 网络帧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Internet层
接口层 相同的 接口层 网络帧
物理网络
物理网络
物理网络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2.1.5 TCP/IP协议
为了有效维护TCP/IP模型中各通信实体的通信 关系,需要明确的、无二义的信息交换格式约 定及其语法和语义的各种规范-协议,称为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由一组协议集合所组成,主要表 现在传输层与网络层上。IP协议确定了数据的 到达,TCP协议确定了数据的分解与还原。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端到端)间的通信,并在IP的基础上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¾ 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 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¾ 提供流控制、差错控制和确认机制 ¾ 与网络应用的接口
TCP、UDP协议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 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一些具体应用:如网络故障、文件传输、远程控制以
2.2 TCP/IP协议簇的安全缺陷
网络层的安全隐患
9 IP地址欺骗攻击
2.2 TCP/IP协议簇的安全缺陷
网络层的安全隐患
9 ICMP协议的安全隐患:没有认证机制,黑客可以利用ICMP 进行拒绝服务攻击、数据包截取以及其它类型的攻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2章)

图2-5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2.3 TCP/IP参考模型 TCP/IP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种异构网络互联的 通信协议,也适用于在一个局域网中实现异种机的互联通信。 2.3.1 TCP/IP参考模型描述 TCP/IP最早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赞助研究的网络ARP ANET-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 TCP协议用来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 IP协议用来给各种不同的通信子网或局域网提供一个统一的互 联平台,这两者的结合被称为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协议模型。 TCP/IP协议模型从更实用出发,形成了具有高效的四层体系 结构,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如图2-6所示。
2.1.3 协议分层 计算机网络的整套协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为了便 于对协议的描述、设计和实现,目前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 如图2-2所示: 所谓层次结构就是 指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设 计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 分明的局部问题,并规 定每层次必须完成的功 能。
图2-2 网络的层次结构
同一体系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关系是:下层为上层提供 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完成自己的功能,同时再向更 上一层提供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层之间都 有一个接口,接口定义了下 层向上层提供的原语操作和 服务。 例:如图2-3所示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 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必须遵守 一定的约定,这些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一定的约定,这些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依赖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依赖于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协议分层是网络 体系结构的基础。 体系结构的基础。
IPX协议与IP协议功能相似,是N0vell NetWare操作系统 的底层协议,负责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如果数据在同一网段 内传输,则直接找目的目的计算机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 传送到目的计算机;若目的和源计算机不在同一网段内或位于 不同的局域网中,则数据包通过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 网络号,被传输到下一个结点。 SPX协议与TCP协议的功能相似,负责对传输的数据进行 无差错处理,它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与接收点建立连接,并检 测数据包是否被正确和完整的传输到了接收方,如果检测到数 据包在传输中被丢失,或被破坏,则SPX会重新发送损坏或丢 失的数据包。因此,SPX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讲义(ppt 20页)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 为服务访问点SAP。
4. 服务类型
面向连 接服务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必须终止这个 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无连接 服务
每个报文(信件)带有完整的目的地 址,并且每一个报文都独立于其他报 文,由系统选定的路线传递。在正常 情况下,当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 时,先发的先到。但是,也有可能先 发的报文在途中延误了,后发的报文 反而先收到。
2.3
2.4
2.5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 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2 例题分析【例题2-1】在OSI参考模型中,当相邻高层的实体把——传到低层实体后,被低层实体视为______。
A.IDU,PDUB.PDU,IDUC.IDU,SDUD.PDU,SDU【例题2-2】在ISO的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______;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______;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____;传输层提供(4)_____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____。
(1)A.1、2、3层B.2、3、4层C.3、4、5层 D.4、5、6层(2)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传输层(3)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4) A.主机进程之间B.网络之间C.数据链路之间D.物理线路之间(5)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例题2-3】TCP/IP参考模型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个协议系列,由多个处在不同层次的协议共同组成,用于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组成实际的计算机网络。
TCP/IP参考模型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主机—网络络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1)______属于互联网络层的低层协议,主要用于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2)________主要用于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多用在无盘工作站启动时利用物理地址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3)________是与IP协议同层的协议,更确切的说是工作在IP协议之上,但又不属于传输层的协议,可用于Internet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4)________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协议使用中存在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的过程;(5)_________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采用这种协议时,每一个数捃包都必须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特别适合于突发性短信息的传输。
A. RARPB. ICMPC. ARPD. IGMPA. RARPB. ARPC.DNSD.BOOTPA. IGMPB. ICMPC. DHCPD. SMTPA. SNMPB. HTTPC. TCPD. UDPA. HTTPB. FTPC. TCPD. UDP【例题2-4】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有确认服务与无确认服务,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下列情况中,请说明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可?哪些两者皆不可?(1)建立连接(2)数据传输(3)释放连接2.3基础习题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_和______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_2

2.1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 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 通信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 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
实例
如果你在北京读大学,但是你的家在杭州。当你想给杭州家中的父母写信时,第一步:需要写一封信; 第二步:需要在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在信封的中部写收信人的姓名,信封的右下方写发信人 的地址;第三步:将信件封进信封并贴上邮票;第四步:需要将信件投入邮箱。这样,发信人的工作就 已经完成,并不需要知道邮局如何收集与传输信件。 当信件被投入邮箱后,邮递员将按时从邮箱中收集信件,检查邮票邮资是否正确,盖邮戳后转送地区邮 政枢纽局。邮政枢纽局的工作人员根据信件的目的地址与传输路线,将送到相同地区的邮件装进一个邮 包,并在邮包上贴上运输线路、中转点地址。如果从北京到杭州的路程不需要中转,所有当天从北京到 杭州的信件都将装进一个邮包,贴上标签并由火车或飞机运输到杭州。 邮包送到杭州地区邮政枢纽局后,邮政枢纽局的分拣员将会拆开邮包,并将信件按目的地址分拣并传输 到各区邮局,再由邮递员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邮箱。当收信人接到信件后,确认是自己的信件后,就可 以拆开信封并阅读信件。
网络协议与网络间是如何完成信息交 换的呢?这一过程就像人们日常交流要 使用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 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 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 协议才能进行通信。本章将详细介绍网 络协议类型、OSI网络参考模型和 TCP/IP网络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1.1 协议的本质
正是由于协议的出现,各种网络才能够有机 的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信和资源共享。从 这个意义上讲,“协议”就是网络的本质。 协议定义了网络上的各种计算机和设备之间 相互通信、数据管理、数据交换的一整套规 则,金额就是有了它们的“共同语言”。通 过这些规则(也称为约定),网络上的计算 机之间才能够进行通信。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2.2 OSI参考模型
4. 传送层(Transport Layer)
传送层协议处理报文从信息源到目的地之间的传输。这一层的主要 功能是:把传送层的地址变换为网络层的地址,传送连接的建立和终 止,在网络连接上对传送连接进行多路复用,端一端的顺序控制,信 息流控制,错误的检测和恢复。传送层复杂程度与第3层密切有关。 对于可靠的、功能齐全的第3层,所要求的将是较小的第4层。第1层 到第3层是连接的,而第4层到第7层端点对端点的。
2.2.2 OSI的协议数据单元
在协议的分层结构中,一个特定层为上一层提供一组服务,上一层称 为服务用户,下一层是服务提供者。一般地讲,分层结构中的N层为 位于上面的N+1层提供一种服务。
16
现代通信网技
§2.2 OSI参考模型
如图2.3所示。图中示出(N-1)、N和(N+1)层之间的关系。N层对N+1
第二章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是从功能出发把通信网划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一 层完成特定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交换信息而完 成通信过程,它是一种用抽象的方法观察网络内部功能的一种分层化 结构,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网络描述与设计技术,可见,建立通信网 的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通信设备的制造和通信网络建设的标准 化,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TU-T制订了一系列用于开放系统互 联的协议标准。
3. 连接控制
数据通信分为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通信方式。在无连接的方式 中,每个协议数据单元传送的过程中进行独立处理:在面向连接的方 式中要在两个实体之间建立一个逻辑关系,然后对PDU通过建立的连 接进行有序的传送。 面向连接的通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6
现代通信网技
通信网络组成

1.3通信网的拓Biblioteka 结构一、网型(6)复合型:将前面的所有特点结合在一起 二、通信网的功能 1、网络发送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确实存在物理传输媒介,为通信双方提 供信息交换通路 2、协议变换:具有不同字符、码型、格式、信令、控制方式的终端用户 能互相得到信息 3、寻址:被传输的信息表明地址,具备寻址能力,正确达到目的地 4、路由选择:始结点和目的地结点间选择一条最佳的通道 5、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 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传输的准确性。 6、分组装拆:将来自异步终端(非分组终端)的字符信息去掉起止比特 后组装成分组,送入分组交换网。在接收端再还原分组信息为字符, 发送给用户终端。随着分组技术的发展,RSU与PAD的功能基本相同。 三、网与交换 1、全连交换:不用交换,用户各自与其他任何用户都存在直达的电路网 上,例如卫星
SMTP:MTP 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SMTP 是建立在 FTP 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 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
根据网络通信的功能要求,它把通信过程分为七层,分别为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都规 定了完成的功能及相应的协议。
(1)物理层:这是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的任务就是提供网络的物理 连接。所以,物理层是建立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逻辑上的协议和会话), 它提供的是机械和电气接口。主要包括电缆、物理端口和附属设备,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接线设备(如网卡等)、串口和并口等在网络中都是工作在 这个层次的。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物理连接、物理服务数据单元顺序化(接收物理实体收 到的比特顺序,与发送物理实体所发送的比特顺序相同)和数据电路标识。 注、双绞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一般以顺时针 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 过去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的,但现在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以帧为单位传 输数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数据封装和数据链接的建立。封装的数据信 息中,地址段含有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地址,控制段用来表示数据连接帧 的类型,数据段包含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差错控制段用来检测传输中帧出现 的错误。 具体讲,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构成数据链路 数据单元、数据链路连接的分裂、定界与同步、顺序和流量控制和差错的检 测和恢复等方面。
osi协议体系结构

osi协议体系结构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它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之间如何进行通信的标准和接口。
OSI协议体系结构由7层构成,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任务,并且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和实施。
第一层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它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包括电压、电流、光的传输等。
物理层定义了电器规范、机械规范和功能规范等,为上层提供了可靠的物理媒介。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主要解决如何在直接连接的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介访问控制(MAC)子层。
LLC负责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链路层服务,使得上层的协议可以在不同的物理媒介上运行。
MAC负责控制对共享媒介的访问。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它负责在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路由和数据包转发。
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并且使用路由算法来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此外,网络层还提供了差错控制、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第四层是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主要解决端到端的通信问题。
传输层一般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并且提供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机制。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
会话层定义了会话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方式,提供了会话的同步和恢复功能。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它负责数据的表示、编码和压缩等。
表示层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独立于数据的表示方式而进行通信,提供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第七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浏览等。
应用层协议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了用户友好的接口。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连接的网络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中,体系结构和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并深入探讨它们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架构,分为两个层次: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下面将对这两个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1. OSI七层参考模型OSI七层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结构。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这七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传输到物理媒介上,完成数据的物理传输。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通过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等算法实现数据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建立和维护端到端的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编码和解码,以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具体的网络应用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OSI七层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多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独立,可以独立进行升级和维护,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基于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开发的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从主机传输到网络。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通过I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具体的网络应用服务,如HTTP、FTP等。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一、引言二、协议的定义协议是指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各网络节点之间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错误处理、权限控制等内容,确保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可以正确交换信息。
协议分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不同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
三、体系结构1.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种协议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
从底层到顶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这七层模型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层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规范,使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可以互联互通。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目前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体系结构,它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TCP/IP参考模型将功能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简单实用,适用于不同的物理网络和操作系统。
四、协议的分类1.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定义了传输介质、数据的编码格式、电压信号等,确保数据能够通过物理线路传输。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有以太网、Wi-Fi、蓝牙等。
2.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解决在物理链路上传输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碎片问题。
数据链路层协议还负责数据的传输流控制和错误检测。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PPP协议等。
3.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主要负责进行数据的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它决定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的路径。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等。
4.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主要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
它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协议、UDP协议等。
5.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协议,它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PPT课件

IPv6被称为下一代的IP协议。
2020/12/9
33
TCP/IP协议的特点
开放的协议标准;
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可以运 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连网中;
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 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2020/12/9
35
TCP/IP 参考模型与 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OSI参 考 模 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参 考 模 型 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层 主机―网络层
2020/12/9
36
主机-网络层
负责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
2020/12/9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21
2.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主机A 应用进程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2020/12/9
数据
数据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报文 分组 帧 比特序列
传输介质
主机B 应用进程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提供服务; 不同结点的同20/12/9
19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主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传输介质
2020/12/9
CCP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CCP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传输介质
主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OSI体系结构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SNA、DNA等多种网络体系 结构,使得不同公司的网络之间很难实现互通。针对 这一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吸取了SNA、DNA 以及ARPA网等网络体系结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著 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所谓“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 可 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 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 开放系统互连的目的:将不同的网络互连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解决异种网络互连的兼容性。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5)
网络协议的层间关系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地方,通 常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服务访问 点SAP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接 口,与通常所说的两个设备之间的硬件并行接口或串行 接口是很不一样的。 如右图,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 N+1 实体 N+1 层 是在N层SAP处提供给N+1层的, N 层 SAP 即 N层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 N 层层 N 实体 1 N 实体 2 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 N-1 层 SAP 个能够唯一标识它的地址。 N-1 层 层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5)
网络协议的层间关系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地方,通 常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服务访问 点SAP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接 口,与通常所说的两个设备之间的硬件并行接口或串行 接口是很不一样的。 如右图,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 是在N层SAP处提供给N+1层的, 即 N层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 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 个能够唯一标识它的地址。
协议分层思想示意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第N层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使用N-1层提供的服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此服务不仅包含N层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还包括由下层提供的功能总和。 最低层只提供服务;最高层只是用户;中间各层既是下一层的用户 又是上一层服务的提供者。 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下层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层完全透明。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3)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示意(下图需替换)
结点 A N+1 实体 N+1 层协议 结点 B N+1 实体 (N+1)PDU (N)SDU (N)PCI (N)PDU
N+1 层
N层
N 实体 1
N 实体 2
SAP
N 实体 1
N 实体 2
N-1 层
(N-1)SDU 图 2-2 协议实体间关系及数据单元
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实现体现为协议的实现。 为了保证网络的各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便 于实现和维护,通常将协议划分为多个子协议, 并且让这些协议保持一种层次结构,子协议的集 合通常称为协议簇。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2)
网络协议的分层:以因特网为例,TCP/IP协议族 中包含多个协议,它们之间并不孤立,那么设计们 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整个协议族的体系结 构呢?这就涉及网络协议的分层问题。 计算机通信网的协议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如何将 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明且有利于处理的问题, 实践表明,采用网络的分层结构最为有效。 采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是人们对复杂问题进行处理 的基本方法。网络分层主要是将复杂的通信问题分 成不同的功能块,由不同的层次通过本层的协议来 执行某个功能块。网络分层是基于透明性原则。
IP网与传统电信网的比较
电路交换的电信网 传统电信网向用户(即电话机)提供的服务质 量有保证。 连接在传统电信网上的电话机几乎没有智能, 因此全部的服务质量由电信网完成。
电信网
电信网向用户话机提供信息可靠交付
因特网的设计思路
一般而言,通信必须是可靠的。但应当由谁负责 可靠交付?因特网和传统电话网的思路不同。 严格地讲,计算机通信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 程序之间的通信。所以实现可靠通信最终应当是 让计算机应用程序(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可靠。 因特网认为,IP 协议没有必要提供可靠服务 (这样做可以使网络简单、灵活性好、价格便 宜),但如何解决可靠通信的问题呢? 办法:在计算机网络中增加 TCP 协议,这样就 可以实现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4)
Network Architecture的研究内容: 关于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研究 关于命名、编址和路由的研究 关于网络协议模块化方法的研究 关于网络系统中的状态和功能部署位置的研究
前后连贯的、各个认知阶段之间存在紧密逻辑关系的 系统概念,因此对任何网络体系结构的合理认知或研 究途径,都应该遵循“ 需求目标->设计原则->具体 实现”的路线。
②面向网络的功能
包括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面向网络的传送功能,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送。 更接近网络传送和硬件
实际上传输层是承上启下的中间层,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只存 在于网络之外的主机中,在网络内部的各个结点只包括下三层.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5)
OSI七层模型→根据逻辑功能划分
2. OSI/RM的数据单元
OSI-RM于1984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ISO7498国际
标准。与此同时,ITU-T从通信系统的角度,进一步 研究了如何实现设备的兼容性要求,规定了ITU-T应 用OSI-RM、各层提供的服务以及开放系统中对等实 体间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程——X.200系列建议。 X.200建议为了便于对不同系统的同层实体之间交换 的信息数据单元组成和同一系统的相邻层之间的信息数 据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规范化的描述,定义了如下 几种常用的信息数据单元: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3)
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指网络 的各层功能及其协议的集合。 建立网络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抽象地讨论 和研究网络技术,使网络的实现技术与网络的功 能发展能够相互独立地各自发展。 Network Architecture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网络技 术设计,为研究人员提供在多种可选方案中进行 审慎选择的决策指导,从而试图保证这些技术决 策能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2.2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概述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 2.2.3 OSI体系结构
2.2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概述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网络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包括三个要素:
语法,规定了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表明信息要表达的内容; 同步规则,涉及双方的交互关系和事件顺序。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4)
两个结点之间进行协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信的实质
如下图所示,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体现为两个结点对等 层(结点A的N+1层与结点B的N+1层)之间遵从本层协议 的通信。 结点 A 结点 B 各层的协议由各层的实 N+1 层协议 N+1 实体 N+1 实体 N+1 层 体实现,通信双方对等层中 接口 N 层协议 完成相同协议功能的实体称 N 层 N 实体 1 N 实体 2 N 实体 1 N 实体 2 为对等实体。 接口 对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 N-1 层 信,所以协议反映的是对等层的对等实体之间的一种横向关系, 严格地说,协议是对等实体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协 议中的格式和语义只有对等实体能够理解。
原始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上层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上层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报文段 分组 数据帧 比特流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4)
OSI根据逻辑功能划分
①面向应用的功能
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面向网络的应用,负责数据的处理和用户接口,主要进行 数据的处理 更接近网络应用和软件,只与终端用户有关
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对象,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和通信进程等。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2)
网络中的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 性,大多数网络的实现都按层次的方式来组织。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表述: 每一层只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又都建立 在它的下层之上。不同的网络,其分层的数量、 各层的名字、内容和功能不尽相同。然而,在所 有的网络中,每一层都是通过层间接口向上一层 提供服务的,同时把这种服务实现的细节对上层 加以屏蔽。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 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 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第1章 通信网概论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协议与技术 因特网协议与技术 IP广域网的路由与QoS控制 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
第2章
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IP网络的重要特点 TCP/IP协议模型
2.1 2.3
2.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1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OSI的层功能
层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主要层功能 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 数据格式的转换 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端-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 分组交换、寻址、路由选择 和流量控制 在网络上无差错的传送帧 经物理媒体透明地传送 比特流 通俗含义 做什么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轮到谁讲话、从何处 讲 对方在何处 走哪条路可达到该处 每一步应该怎么走 对上一层的每一步应 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 数据单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