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思维导图_wrapper

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思维导图_wrapper
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思维导图_wrapper

道路面层施工思维导图

面层施工道路分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城镇道路大修维护微表处理工艺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适用条件:结构、强度满足要求,路面无损坏 1、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 2、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4、深度15~40mm的车辙、壅包进行铣刨处理 水平变形反射裂缝 面层垂直变形基底处理开挖:换填基底材料 非开挖: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设置应力消减层1、使用沥青密封膏2、切缝、吹净、灌砂浆、涂粘合剂、填密封膏>40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 运输 模板摊铺与振动 接缝养护开放交通:设计弯拉强度:40%通人、100%通车、80%停养) 兼顾技术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经弯工久)高温,初凝时间≥3h,低温,终凝时间≤10h 搅拌设备应优先选用间歇式拌合设备 根据拌合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经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黏均强) 水灰比,取小、用水量,取小、水泥用量,取大(灰小水小泥大) 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加班赶) 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 传力杆固定不连续浇筑:端头木模固定法 连续浇筑:支架固定传力杆 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10℃)、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15℃)由昼夜温差决定 缝料灌注深度宜为15~20mm,热天:与板面平,冷天: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 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 养护时间:≥弯拉强度的80%,一般为14~21d,前7d的保湿(温)养护。 道路路面分类透层与粘层、封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面层垫层生产和运输摊铺压实与成型接缝: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横接缝:冷却之前垂直切割,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开放交通:严禁堆土和杂物,严禁制作水泥砂浆 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粘气中毒)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 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温度不低于160℃,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初压≥150℃,终压≥90~120℃。 MB不宜用轮胎、SMA不得用轮胎、OGFC钢轮不低12T 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运输与布料摊铺压实成型接缝 开放交通: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透层:于无机料基层表面 粘层: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 上封层:面层表面 下封层:面层下面 喷洒隔离剂,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 高级路面,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每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 (水泥面层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5m),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 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 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基层碾压4km/h,改性沥青1~3m/min)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压实层最大厚度宜≤100mm,碾压温度: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 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密级配沥青:重型轮胎压路机,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 压路机钢轮:涂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应采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 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 按结构类型 按力学特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柔性路面: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刚性路面: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水泥路面 结构类型面层分类面层使用指标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 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面层类型:热拌、冷拌、温拌混合料面层、沥青贯入式面层、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①承载能力②平整度③温度稳定性 ④抗滑能力⑤透水性⑥噪声量(承平温滑水声) 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防不均匀沉降、变形)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主要材料分类:普通、钢筋、连续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 特性指标: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砼强久磨平滑) 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设置带拉杆的平缝(铺小路真、铺≥4.5m假) 横向接缝: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 抗滑构造: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3槽1毛) 水泥: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 细集料:细度模数在2.5以上粗砂、中砂,海砂不得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可用于支路。 外加剂:有合格证,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 钢筋: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并宜加入耐老化剂。(老请你指教) 悬浮—密实结构: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AC 骨架—空隙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沥青碎石混合料(AM)和OGFC 骨架—密实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沥青玛碲脂混合料(简称SMA) 主要材料沥青: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 粗、细集料: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成 纤维稳定剂:不宜使用石棉纤维。应在250℃高温条件下不变质。 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原压厚弯)

2020二建工程法规干货笔记

2020 年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干货笔记(154 个考点+历年考题解析) 2020 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干货笔记已上线,全书包含各章思维导图、考情分析、154 个重要考点、历年考题、85 个时间、数字类考点等内容。 2 全书共包含8 章36 节内容,对基本法律知识、施工许可、承发包、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环保和节约能源及文物保护、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解决建设工程纠纷法律制度进行编写与阐述。可免费试听233 网校二建法规精讲,详细内容新教材及该科考试基本情况介绍。 3、2015-2019 年真题各章分值占比 第一章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1010 法律体系 【本节主要知识点】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 ◎法的形式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 ◎法的效力 ◎法的冲突 核心知识点1、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7 大类)

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构成。 ●核心知识点2、法的形式(共七类) (1)宪法至上 (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4)新法优于旧法 (5)需要由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 【2018】法的形式的含义包括()。 A.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B.法律规范 的地域效力C.法律规范的内涵D.法律 规范的期间效力E.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233 网校答案:ABE 233 网校解析: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它包括4 层含义:(1)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2)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3)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4)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属于()。A.法 律

电气设备章节(二级机电)归纳、思维导图

一、电气设备的安装程序和要求 (一)安装程序 1、一般施工程序:埋管、埋件→设备安装→电线、电缆敷设→回路接通→检查、试验、调试→通电试运行→交付使用 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施工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设备就位→吊芯检查→附件安装→滤油、注油→交接试验→验收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否需要吊芯检查,应根据变压器的大小、制造厂规定、存放时间、运输过程中有无异常、建设单位要求) 3、真空断路器的安装程序:真空断路器检查→操作机构检查→真空断路器就位→机械及电气性能试验 4、六氟化硫断路器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充加六氟化硫→操作机构安装→检查、调整→绝缘测试→试验 5、隔离开关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操作机构安装→调整 6、成套配电设备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安装固定→母线安装→二次回路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 (二)技术要求 1、安装要求: (1)设备保管环境条件具备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 (2)电气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或不锈钢制品 (3)绝缘油应经严格过滤处理,电气强度、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色谱分析试验合格后才能注入设备。 (4)接线端子的接触表面应平整、清洁、无氧化膜,并涂电力复合脂。 (5)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要可靠。 (6)单体设备安装:暂时不使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短路后再接地。零序互感器安装时,要注意与周围的导磁体或带电导体的距离。 (7)成套设备安装:①基础型钢露出最终地面高度宜为10mm,基础型钢的两端与接地干线应焊接牢固。②柜体间及柜体与基础型钢的连接应牢固,不应焊接固定。③成列安装柜体时,宜从中部开始向两边安装。④手车单元接地触头可靠接地:手车推进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手车拉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断开。⑤同一功能单元、同一种型式的高压电器组件插头的接线应相同,能互换使用。 2、交接试验 (1)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直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泄露电流测量、绝缘油试验、线路相位检查 (2)交接试验注意事项: ①装设遮拦,悬挂警示牌 ②操作人员与高电压回路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6—10KV不设防护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0.7m ③高压试验结束后,应对直流试验设备及大电容的被测试设备多次放电,放电时间至少1min以上 ④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 ⑤成套设备进行耐压试验时,宜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进行。 ⑥做直流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按每级0.5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并记录泄露电流。 3、电气设备通电检查及调整试验 (1)通电条件:设备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电气交接试验合格,建筑装饰工作完成并清扫干净,通电环境整洁。 (2)通电检查及调整试验:①先进行二次回路通电检查,再进行一次回路通电检查 ②一次回路经过绝缘电阻测定和耐压试验 ③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无开路现象,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无短路现象 (3)二次回路通电检查 ①接通二次回路电源之前,应再次测定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确保无接地或短路存在。 ②将需检验回路与已运行回路以及暂不检验的回路之间的连线断开。 ③进行二次回路动作检查时,不应使其相应的一次回路带有运行电压。 (4)通电检查步骤 1)通电条件:①受电系统的二次回路试验合格②保护整定值已按实际要求整定完毕③受电系统的设备和电缆绝缘良好④安全警示标志和消防设施已布置到位 2)原则: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 4、供电系统试运行条件及安全要求 (1)五防联锁:①防止误合、误分断路器②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③防止带电挂地线④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⑤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新版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逐条对比解读

在前面和两篇文章,我们为大家逐条对比解读了评估点一、评估点二、评估点三和评估点四。接下来,作为逐条对比解读系列的完结篇,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解读评估点五“是否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评估点六“是否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 逐条对比解读 评估点五:是否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5.1 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前是否征得用户同意 a) 如App存在从客户端直接向第三方发送个人信息的情形,包括通过App客户端嵌入第三方代码、插件(如SDK)等方式,应事先征得用户同意,经匿名化处理的除外。 b) 如个人信息传输至App服务器后,App运营者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应事先征 得用户同意,经匿名化处理的除外。 c) 如App接入第三方应用,当用户使用第三方应用时,应事先征得用户同意后,再向第三方 应用提供个人信息,用户获知应用为第三方且在知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后,自行同意提 供给第三方的除外。 【解读】 相较于原《App自评估指南》评估点22,新版《App自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吸收了《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第5条“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定,旨在强调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均应获得用户的同意,这里宜根据本指南第1.6f)条和第2.1条的规定,通过隐私政策、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等授权文本告知用户对 外提供个人信息的目的、个人信息类型和接收方类型或身份。 相较于《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第5条,本条新增了“用户获知应用为第三方且在知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后,自行同意提供给第三方的除外”的例外情形。举例来说,微信某小程序通过弹窗方式,告知用户想要获得用户的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用 于某目的,用户若点击允许,即代表用户自行同意微信将该等个人信息提供给该小程序。该 场景下是小程序征得用户的同意,而非微信征得用户的同意。 评估点六:是否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 6.1 是否提供有效的注销用户账号功能 a) App应提供有效的注销账号的途径(如在线操作、客服电话、电子邮件等),并在用户注 销账号后,及时删除其个人信息或进行匿名化处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b) 受理注销账号请求后,App运营者应在承诺时限内(承诺时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完成核查和处理。

市政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市政公用工程技术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 第1节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第2节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第3节城镇道路基层施工 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第4节城镇道路面层施工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第二章城市桥梁工程 第1节城市桥梁工程结构与材料 城市桥梁结构组成与类型 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预应力材料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强度及配比要求 第2节城市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桩基基础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 墩台、盖梁施工技术 各类围堰施工要求 第3节城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 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技术 钢梁制作与安装要求 钢筋(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要点 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 第4节管涵和箱涵施工 管涵施工技术要点 箱涵顶进施工技术要点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第1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 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与施工方法 轻轨交通高架桥梁结构与施工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组成

第2节明挖基坑施工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工程降水方法 第3节盾构法施工 盾构施工条件与现场布置要求 盾构法始发与接收施工技术 盾构掘进技术 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控制措施 盾构机型选择要点 第4节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 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 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 管棚施工技术 第四章城市给水配水工程 第1节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与特点 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 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第2节给水排水场站工程施工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沉井施工技术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八种基本的思维导图word版本

思维导图,英文叫Mind Map,也称 Thinking Map ,就是借助图表来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今天介绍的都是思维图的基本款,体现了基础的思维框架。但是每种图都能有无限的延伸,甚至不同种图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用,可以变得非常复杂。常见的思维图有这八种:Circle Map 圆圈图、Tree Map 树状图、Bubble Map 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双重气泡图、Flow Map 流程图、Multi-flow Map 多重流程图、Brace Map 括号图,和Bridge Map 桥型图。

1、圆圈图,定义一件事(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 Circle map 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基本形状是这样的: 下面是国外一个幼儿园孩子做的圆圈图练习。左边是一个典型的联想型圆圈图;主题是海滩,可以联想到螃蟹、鱼、遮阳伞、海草、游泳衣、海豚,等等。而右边的图,反过来,从现象、特征(details)让孩子去推断相关的主题是什么?思维练习的开始就是这么简单!

还可以用圆圈图帮孩子理解数学概念,虽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10以下数字,也可以让孩子展开很多思考和联想呢! 2、气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 国外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在用Bubble Map 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描述事物,因为这个真的比较简单和管用,最基本的气泡图是这样的:

2018最实用二级-复习-思维导图

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基本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古典组织理论(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 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其中的静态理论的内容仍占主导地位。 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设计 多维立体(强调结果):1、按产品分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2、按职能分参谋机构(成本中心),3、按地区分管理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新型模式 模拟分权(强调过程):将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核算,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分公司与总公司; 子公司与母公司; 企业集团(依托型、独立型、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非常设机构)。 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环境、规模、战略目标、信息沟通);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 部门结构模式的选择 (强调过程):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任务小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 (强调结果):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既强调结果,也强调过程); (以关系为中心):超事业部制、多维立体。 设计与变革 (钱德勒)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对组织结构做调整: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 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 变革的程序 征兆(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 变革 实施结构变革 方式(改良式、爆破式、计划式) 推除阻力(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与计划;组织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力) 整合的依据 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结构的整合 新建的整合 依标准对分解后的部门、层次、岗位和职位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 现有的整合 通过几方面表现出来:各部门常有冲突、存在过多少委员会、高层常当下属部门的裁判和调解者、结构本身失去了协调机能。 整合的过程 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 内容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静态的规划):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条件、比率、时间为指标)。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动态的规划):上述三种;培训开发计划;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 作用 满足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行业的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原则 确保需求、与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 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信息;2、了解企业现状;3、预测需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制度平衡供给计划;5、评价与修正。 人员计划的编制:需求、供给、培训、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内涵 估算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结合。 需求预测 内容 1、需求预测(总量预测);2、存量与增量预测(现有量与将来增加的量);3、结构预测;4、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作用 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锋利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局限 1、环境的不确定性;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制。 一般影响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 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方法 定性方法: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提出目标、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问题、考虑专家意见修改预测结果、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进行最后预测)。 定量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通过因果关系预测未来),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 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总量预测 影响企业人员需求量参数 内部供给预测需考虑: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 外部供给预测的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 供给量=现有量+流入量-流出量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流入量=现有量*(1+降职+招聘……) 流出量=现有量*(1+晋升+辞职……) 马乐可夫模型: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未来的 人员供给情况。 例: 第 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2012年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内容思维导图

考过的同事推荐我在学习和考试期间可以试着吃一些怀府铁棍山药,说具有健脑滋肾、补气安神、美容养颜等作用,试了试确实非常不错。现在考过了也推荐给大家,愿大家都能够顺利通过。这种山药受国家原产地保护(一定要买正宗的),数量稀少, 淘宝店铺名称:怀府世家 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基本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古典组织理论(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 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其中的静态理论的内容仍占主导地位。 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设计 多维立体(强调结果):1、按产品分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2、按职能分参谋机构(成本中心),3、按地区分管理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新型模式 模拟分权(强调过程):将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核算,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分公司与总公司; 子公司与母公司; 企业集团(依托型、独立型、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非常设机构)。 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环境、规模、战略目标、信息沟通);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 部门结构模式的选择 (强调过程):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任务小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 (强调结果):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既强调结果,也强调过程); (以关系为中心):超事业部制、多维立体。 设计与变革 (钱德勒)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对组织结构做调整: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 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 变革的程序 征兆(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 变革 实施结构变革 方式(改良式、爆破式、计划式) 推除阻力(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与计划;组织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力) 整合的依据 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结构的整合 新建的整合 依标准对分解后的部门、层次、岗位和职位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 现有的整合 通过几方面表现出来:各部门常有冲突、存在过多少委员会、高层常当下属部门的裁判和调解者、结构本身失去了协调机能。 整合的过程 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 内容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静态的规划):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条件、比率、时间为指标)。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动态的规划):上述三种;培训开发计划;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 作用 满足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行业的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原则 确保需求、与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 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信息;2、了解企业现状;3、预测需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制度平衡供给计划;5、评价与修正。 人员计划的编制:需求、供给、培训、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内涵 估算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结合。 需求预测 内容 1、需求预测(总量预测);2、存量与增量预测(现有量与将来增加的量);3、结构预测;4、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作用 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锋利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局限 1、环境的不确定性;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制。 一般影响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 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方法 定性方法: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提出目标、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问题、考虑专家意见修改预测结果、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进行最后预测)。 定量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通过因果关系预测未来),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 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总量预测 影响企业人员需求量参数 内部供给预测需考虑: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 外部供给预测的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 供给量=现有量+流入量-流出量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流入量=现有量*(1+降职+招聘……) 流出量=现有量*(1+晋升+辞职……) 马乐可夫模型: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未来的 人员供给情况。 例: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级(二级)注册结构结构工程师考试工作必备(思维导图)

5.1.1 5.1.35.1.75.1.8 5.1.9 5.2.1 5.2.7 5.2.2 K 5.2.3 C D 5.2.6 5.2.4 3.0.4 5.2.5 5.3.35.3.4 5.3.5 5.3.6 5.3.7 5.3.9 5.4.15.4.2

3.0.1 3.0.2-1 3.0.2-2 3.0.2-4 3.0.33.0.4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11 4.1.9 4.1.10 4.1.12 4.1.13 4.1.15 4.1.14 4.2.1 4.2.2 4.2.3 4.2.4 4.2.5

5.1.1 5.1.35.1.7 5.1.8 5.1.9 8.1.2 8.2.7-2 6.5.5 8.2.7-3 8.3.18.3.2 8.4.2 8.4.108.4.11 8.4.5 8.4.5 8.4.13 8.4.2 8.4.12 8.4.7 8.4.9 8.4.8

6.3.26.3.3 6.3.46.3.56.3.6 4.1.1 4.2.24.2.14.2.5 4.2.64.3 6.1.16.1.26.2.16.2.2 3.0.4 A

3.1.2 3.1.3 3.1.4 3.3.1 3.3.3 3.4 3.5.3 5.1.1 5.8.2 5.8.3 5.2.1 5.2.2 5.2.3 5.2.5 5.1.1 5.1.3 5.2.1 5.3.1 -Q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1 5.5.7 5.5.8 5.5.9 5.7.1 5.7.2 5.7.5 5.7.3 5.8 5.9.2 5.9.7 5.9.10 5.9.15

一建城镇道路工程思维导图

城镇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组成结构 ?面层:高级路面面层分为磨耗层、面层上、下层【上 (表)面层、中、下(底)】 ?材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适合各种等级 ?冷拌沥青混合料,适合支路及以下面 层,支路表面层,各级沥青路面的基 层、连接层、整平层,坑槽冷补 ?温拌沥青混合料,适用同热拌,是添 加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和温度 120-130. ?沥青贯入式,厚度不超过10cm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起改善作用 ?使用指标 ?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疲劳损坏, 累计变形 ?平整度—重视面层材料强度和抗变形 能力 ?温度稳定性—较低的温、湿度敏感度 ?抗滑能力 ?透水性 ?噪声量 ?路基施工 ?填料:粒径不过10cm ?承受特重、重交通-细粒土、黏土质砂、级配 不良砂 ?中等交通-细粒土 ?性能 ?整体性 ?变形量控制 ?地下水的控制 ?路基排水:设置渗沟、截水沟;护坡、护墙 ?路基隔水:暗沟、渗沟;隔离层、疏干(土工 织物、塑料板等) ?严格控制细颗粒含量。潮湿——透水、水稳定 好的基层

?防护 ?土及处理 ?土颗粒粒径:黏、粉、砂、砾、卵、漂(细粒、粗粒、巨粒) ?分类 ?松软土:砂、粉 ?普通土:潮湿的黄土 ?坚土:砾石土、干黄土 ?砂砾坚土:1.0-1.5 ?软石 ?三相:固、水、汽 ?性能参数 ?含水量 ?天然密度 ?孔隙比(体积之比) ?孔隙率(三相之比) ?液性指数:判定软硬程度,<0.5硬塑 状态,<1.0软塑状态,≥1流朔状态 ?塑性指数=液限-塑限 ?压缩性指标 ?处理 ?基本方法 ?表层处理法 ?换填法-3m以内:置换土 ?重压法:抛石挤淤、反压互道 ?垂直排水固结法:塑料排水板 及土工织物 ?砂垫层置换、砂桩、粉喷桩 ?湿陷性黄土:换土、强夯、挤密、预 浸、化学加固——加筋挡土墙 ?高液限黏土(膨胀土) ?灰土桩、水泥桩 ?植草;减少坡面径流 ?换填、堆载预压 ?冻土 ?施工 ?准备 ?设置围挡 ? 1.8m,2.5m; ?有形硬质 ?连续性 ?导行临时交通

二级 思维导图

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基本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古典组织理论(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 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其中的静态理论的内容仍占主导地位。 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一)超事业部:将相同性质的事业部组织在一起形成超事业部,在总经理与各个事业部间增加一级管理机构。 新型模式 (二)矩阵制: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的,具有双通道命令系统。 (三)多维立体:1、按产品分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2、按职能分参谋机构(成本中心),3、按地区分管理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四)模拟分权:将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核算,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流程型:以系统、整合理论为指导,按照业务流程为主、职能服务为辅的原则进行设计; (六)网络型:是虚拟组织,依靠网络将供应、生产、销售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 组织结构设计的 内容: 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工作岗位设计; 内容和概念 从存在的具体形态看,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从内部互联关系看,包括管理和业务部门的横向和纵向结构。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概念: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N=n[2 +(n-1)],N 为人员之间的关系数,n 为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 3,产生 18 组关系,管理幅度 4,产生 44 组关系。 组织的职能设计: 步骤:职能分析、职能调整、职能分解 方法: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及售后服务)和关键职能设计(由战略决定) 组织的部门设计:纵向结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 管理幅度的设计方法:经验统计法、变量测评法 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工作的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授权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管理层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有效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 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对个别管理层次做出调整。 横向结构设计方法: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业务流程法。 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按人数划分、按时序划分、按产品划分、按地区划分、按职能划分、按顾客划分。 组合方式: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矩阵、立体多维、流程、网络), 以成果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事业部、超事业部、模拟分权) 以关系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多维立体、流程、网络) 进行具体的职能或业务部门设计时,应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 1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 2 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 3 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 4 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钱德勒)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对组织结构做调整: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 与单一经营发展相适应的是早期的层级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与项目为中心的矩阵结构;与产品为中心划分事业部的大型跨国公司,采用多维立体制。进行组织变革时,应发挥三个系统作用(指挥计划系统、沟通联络系统、检查反馈系统),调整好四个层面关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遵循三项原则(以系统为主,以功能为辅的原则;以效率为主,以结构为辅的原则;以工作为主,层次为辅的原则) 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 变革的程序 征兆(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 实施结构变革 方式(改良式、爆破式、计划式) 推除阻力(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与计划;组织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力) 整合的依据 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结构的整合 新建的整合 依标准对分解后的部门、层次、岗位和职位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 现有的整合 通过几方面表现出来:各部门常有冲突、存在过多少委员会、高层常当下属部门的裁判和调解者、结构本身失去了协调机能。整合的过程 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 决定工作岗位的前提:受以下因素影响:相关的技术状态;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服务、加工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 本部门对岗位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主管对本岗位工作的分配指派以及领导行为的影响; 本岗位不同时段不同经历任职者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等,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 企业生产业务系统的决策,对岗位工作目标和活动的定位与调整影响; 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师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的影响;软环境条件的影响。 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合理分工协作、责权利相对应。 具体设置岗位时,考虑处理好五个方面:对当前组织结构评价,调整不合理地方;如果合理,所有岗位的责任和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足以保证组织总任务、目标的实现; 岗位设 置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要求;岗位之间是否协调;每个岗位是否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 基本内容: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纵向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任务的多样化、明确任务的意义、任务的整体性、赋予必要的自主权、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工作任务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工作制、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 环境优化考虑的因素: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企业分工与协作的需要;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岗位设计基本方法:1、传统方法研究技术: 步骤:选择研究对象;用直接观察法记录全部事实;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贯彻执行新方法。 具体应用的技术: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动作研究(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 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3、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的功能: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 岗位宽度扩大法:延长加工周期、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包干负责; 岗位深度扩大法:岗位工作纵向调整、充实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连贯设计、岗位工作轮换设计、岗位工作矩阵设计; 内容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静态的规划):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晋升条件、晋升比率、晋升时间为指标)。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动态的规划):上述三种;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 作用 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人 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行业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 统) 原则 确保需求、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 程序 12、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现状;3、预测需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制度平衡供给计划;5、评价与修正。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编写人员配置计划、*供给*、*培训*、*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计) 第 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 三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第一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 第 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