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练习桩功入静可以帮助功夫的提升,但不是最终目的,今天谈下站桩如何入静。

入静分两个层次:

一个是短暂的入静,退在站的时候可以入静,不站了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方法是采用一些有为法,像观呼吸,观感受,观想等都可达到。

下面介绍下几种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入静方法:

1、观呼吸

观呼吸这种方法广泛流传于打坐过程中,也有站桩爱好者用来使自己入静,方法非常地简单:

即在站桩时除了关注自己的呼吸进出外,什么都不去想(不主动想,也不被动想)。自然吸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进入一直到不能再吸,呼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很自然呼出来,就像一个观察者一样,观察者这个呼吸的现象正在发生而不去干预它,只是静静地看着。

a、练习观呼吸时刚开始时会变成控制呼吸。如果是这样就变成导引了,而不是”

观“,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变成控制呼吸的时候需要自己时时去觉察到然后再转变成观察呼吸,需要一次次地反复练习,慢慢地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了。

b、胸闷。有些人在练习观呼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胸闷,这也是正常的,主要练

习者的气息比较短,没有吸入到小腹,而是停留在胸口处,练习多了,自然就会胸闷。在感觉到胸闷时只要做几下深呼吸让气息往下沉到小腹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行,就多做几次深呼吸,否则胸闷自己也站不住。

2、观感受

观感受是指在练习站桩时感觉自己身体上的触受,也是在打坐中常见的练习方法。人在心里活动及身体活动相对安静地状态下时,对自己身体的触受是可以很敏锐地观察得到的,就像一个很小声的念佛机白天几乎听不到,可以夜晚很安静地却变得很大声。观察感受的程度取决于练习者的入静状态,同样反过来也会影响观察的程度,两者相辅相成。

练习站桩时,刚开始感受下自己的双手是怎么放置的,双脚是怎么站立的,头又是怎么样的姿势,正的还是歪的,臀部姿势、腰、胸、背、膝盖等等,观察完一处后就移动到另一处,不可停留在一个位置太长,否则气就堵在那里了。等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姿势时,就可以进一步观察身上的感觉:冷、热、痒、痛、酸、胀、麻、电、轻、重等感受。

3、意守

意守是道家常见的一种练习方法,通常有意守身体部位或意守全身甚至意守身体外部事物现象等。

?

意守身体部位

?

通常是意守身体三个丹田:上丹田(前额处)、下丹田(胸口处)、中丹田(小腹处)。

?

意守全身

?

意守全身一开始练习时相对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意守双手双脚来达到意守全身的目的。

?

意守身体外部事物或现象

?

意守外部时,需要选择的是比较正能量、相对详和的物体或现象。

比如说刚初升太阳、远处非常美丽的花草草原等、或者佛祖形象之类的。

综上,不管意守什么,都要围绕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用意微微的核心要点来进行,否则容易入迷了或者产生疼痛等感觉。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吕祖百字碑曰:”养心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另一种是常态化的入静,即无论何时何地,有没站桩或者打坐都可以入静。

这种入静的表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长期保持

一颗无私的心,一颗利他的心,平时不胡思乱想,遇到事情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最好。简单说就是不自私,不打妄想,尽力而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