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及水系

水文及水系
水文及水系

淮河水系特征: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区别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

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河流的弯曲系数等。①河流长度是指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确定河流长度一般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用曲线计或两脚规量取。②河网密度是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说明水系发育和河流分布疏密的程度。③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如我们说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当属水系特征。我们说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国内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三

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尼日尔河: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流经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总径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两支流,分别是靑尼罗河和白尼罗河。这两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流经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支流的水量较大。但白

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所以尼罗河的水文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赞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地区,横穿东非高原,其上游为东非大裂谷的起点,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主要的水文特征是: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墨累---达令河: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的背风位置,发源于东部的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流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

密西西比河:流经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系结构呈树枝状。其最长的支流为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构成庞大的内河运输网。其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流速较稳,含沙量较小。

亚马孙河:世界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地处赤道及附近地区,支流发育多,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很大,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但南北两侧的支流由于流经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带,落差大,水流急,具有丰富的水能;含沙量小,但近年来有增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带原始森林遭大规模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有所增加。

阿姆河和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地区,向西北注入咸海,为内流河。依赖于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

化),有冰期,以夏汛为主。这两河为中亚重要的灌溉水源,流经图兰平原。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上游发源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流经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等。上游地区受地中海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量大,而下游流经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加之农业灌溉用水,径流量较少。该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国家,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源头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去,该河流的径流量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恒河: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也大,汛期出现在6---9月,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西南季风),含沙量较大(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其入海口附近常发生洪涝灾害。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中南半岛的“浮稻”即说明),水流较急(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水系南北纵列分布,流域上游窄下游变宽。

(浮稻,能随雨季洪水水位升高,稻杆可长到6米高。秆之平伏转直立生长能力是浮稻之一项最重要特性. 具有平伏转直立生长能力之水稻品种的茎部,在水流退后由平伏转为直立生长,至生长3到4节后结穗。根部与茎叶间有裂生通气组织贯通,故耐涝性强。浮稻分布于江河下游低洼地带和湖泊沿岸的洼堤、塘田、湖田。浮稻浮生水中,地上茎节能发根、分蘖,并随水位上涨而伸长,茎长可达5米以上。)

二、中国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

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断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2、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壶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壶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

黄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初冬和早春)

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

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时间同上)

东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盖高),流速平缓(东北平原),冰期长。

西南地区的河流(横断山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窄,支流较少。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但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部分地区会出现秋汛现象。

东南地区(珠江、闽江等):水量丰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水流较急,尤其是流经低山丘陵地区的。汛期较长,出现在夏秋季节。(秋季东南沿海有台风影响)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它们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水系归属:看河流最终的注入地。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洼地的河流为内流河。如黄河、长江为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为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为北冰洋水系;塔里木河注入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 (3)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凸向河流上游。 (4)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直线长度的比值。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一般而言,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曲发育,如长江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5)河网密度:看流域支流的数量及疏密。河网密度的大小是用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来衡量的。河网密度跟流域内的地形及气候息息相关,如降水丰富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支流众多,水系发育;而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边缘,河流的支流稀少且短小。 (6)流域面积: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汇)水区域。分水线是流域的边界,而流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分水岭的分布状况即可判断流域面积的大小及形状。 (7)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⑤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如我国长江的水系

世界水文及水系特征

中国及世界水文水系特征 淮河水系特征: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区别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河流的弯曲系数等。①河流长度是指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确定河流长度一般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用曲线计或两脚规量取。②河网密度是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说明水系发育和河流分布疏密的程度。③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如我们说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当属水系特征。我们说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国内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 征分析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 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中国四川盆 地的水系。?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 1(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的河流水位和径流量变化很小,但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 流量变化较大;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 2(汛期及长短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09届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必看.doc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 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 (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 (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 (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 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②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11、河流与人口分布、迁移 12、河流与乡村城市的区位选择 13、河流与工业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 影响河流的因素 流向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 河流的流向:受 地势 的影响; 2. 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 海陆轮廓、地形 有关 ;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3. 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 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 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 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 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 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 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特征 一、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是:的大小,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从曲线高峰期了解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的时间和长短。 河流径流量过程线图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或)及。如雨水补给的水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雨水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2)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大,以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如冰川补给汛期在季;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大多在季;同样是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则。 (4)有无断流。一般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补给,也可能是气候区或气候区,还可能是的调节功能。 二、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方法和解题思路如下 (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情况。 (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3)解题思路分析: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三、判断下列河流是我国哪个地区的。 注意 1、一条河流的流量的大小除了与降水补给量和冰雪融水补给量的多少有关,还与该河流的支流多少和流域面积的大小有关。 2、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可以很好的判断河流所处的地区。 【本节练习】

水文及水系

淮河水系特征: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区别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

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河流的弯曲系数等。①河流长度是指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确定河流长度一般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用曲线计或两脚规量取。②河网密度是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说明水系发育和河流分布疏密的程度。③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如我们说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当属水系特征。我们说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来分析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是如何影响河流特征。 一、河流特征的影响因素 [小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当然,除了自然因素外,分析过程中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 二、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地上河”、落差或峡谷分布)。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河道状况。 水系特征要素概念描述特征影响因素 主 要 内 容 流向 水流的去 向,以方位 角表示 自西向东; 自南向北等 地势的倾斜方向 案例:我国地势西高东 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 入太平洋;亚洲地势中高 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 周分流 流程 河源到河 口的轴线 长度,确定 河流长度 一般在大 比例尺的 地形图上, 用曲线计 或两脚规 量取。 流程 长或短 ①陆地面积大小 ②大陆轮廓形态(完整或 破碎) ③分水岭影响 案例:亚马孙河和欧洲西 部河流 a.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 长河的成因?(安第斯山 直逼西海岸;南美大陆北 宽南窄;地势西高东低) b.欧洲西部河流流程短 的原因? (欧洲西部陆地面积较

②人工筑堤束水 案例:荆江河段和黄河下 游 落差或峡 谷分布 落差大或小 (峡谷多或 少) ①地形的起伏状况 ②流经的地形区(类型) 案例:黄河上游[活动]据图说出甲、乙两国河流水系的异同点。 ①共同点:河流短小、河网密度大 ②不同点:甲国河流大多从西向东流,多运河;乙国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 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水量)、水位变化、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等。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为气候决定着流量 (水量)、水位变化、汛期、结冰期和水能。 1.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水文特征要素概念描述特征影响因素 主 要 内 容 流量 (m3/s) 或水量 指单位时间内 流经某一过水 断面的水量。 流量 或水量 大或小 取决于流域的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况)、河流 的补给类型、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 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质)。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以高山冰 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 较小。 ②流域面积大,流量一般较大。 ③流程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量一般较 大。 案例:1.西伯利亚三大河流流量大 2. 2010年福建文综37题(1)题(同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水系知识汇总

世界主要河流 一:亚洲 [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发源地: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补给水源: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注入地:北冰洋。 水文特征:河流结冰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大,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备注: 1:凌汛发生的条件:纬度较高,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这些河流的下游发生凌汛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小,原因:在这些河流的下游纬度高人口稀少, 工农业不发达。 3:鄂毕河在中国叫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内陆地区的外流河) [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湄南河,红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湄南河,红河注入太平洋。 水文特征:水量大,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备注:这些河流都是国际河流: 萨尔温江:在中国称怒江亚洲东南部河流,长约2,400公里,为东南亚大河和缅甸最长河流。发源于 西藏唐古剌山脉,经中国云南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上游流经高山峡谷。部分河段通地方小船。因有急流险滩,使其难以成为重要水道。下游通航里程不足160公里。主要被利用於浮运柚木。 红河:越南北部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在中国境内称元江。呈西北一东南流向,在中国 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南进入越南,称红河。东南流经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湄公河:在中国是澜沧江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四国一一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也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伊洛瓦底江: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三]: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恒河,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备注:(1)恒河三角洲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又处在山地迎风坡

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河流越弯曲就说明河流不利于排洪和航运)、深浅。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河流水系特征与水源关系也较为密切,尤其是外流河水系,其特征多与气候中的降水因素联系紧密。甚至有可能气候影响河流水系特征,进而改变地形。 水文特征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 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8、河流流速大小,这是由地形决定的,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我们所说的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都是水系特征;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 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优.选)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尼日尔河: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流经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总径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两支流,分别是靑尼罗河和白尼罗河。这两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流经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支流的水量较大。但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所以尼罗河的水量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 一、河水的补给类型 (一)补给的主要类型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的补给,主要包括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和湖沼水五种类型。河流径流量在一年内不同季节之间的差异称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年份之间总径流量的差异称为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由补给水量的变化特征所决定。 1.大气降水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和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对河流的补给。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受冬季积雪春季消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汛特征。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水位高的水体可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河流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水位,河流单向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二)特点对比 补给类型 补给地区 补给时间 河水径流量及其变化

雨水 分布最普遍,主要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补给时间与降水时间相一致 径流量决定于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积雪融水 温带、寒带地区。 春季,积雪融化,成为河水补给来源,形成春汛。

径流量决定于地表积雪的厚度和广度。 冰川融水 分布于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补给河流,形成夏汛。 径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但年际变化小。 地下水

答题模板 类型4 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类

类型4__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提醒】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 (1)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散)状分布,如亚洲总体的水系特征。 (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提醒】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典题示范 读图4-1,概括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图4-1 大,航运条件好。 水文特征: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无结冰期;上游水能资源较丰富,下游河段航运价值高。 规范演练 1.图4-2为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甲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河段的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图4-2 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4-3中的主要国家甲国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该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图4-3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己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源地、沿河湖泊补给关系。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3、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 ①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 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⑤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二、河流水文特征河 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凌汛有无及长短、污染程度。 1.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较大分别形成夏汛和冬汛;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均为夏汛,汛期长短取决与雨季长短(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区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春季积雪融水的河流形成春汛,一年有两个汛期,河流汛期会较长)但是由于夏季风势力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水系知识汇总(1)

世界主要河流一:亚洲 [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发源地: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补给水源: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注入地:北冰洋。 水文特征:河流结冰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大,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备注:

1:凌汛发生的条件:纬度较高,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这些河流的下游发生凌汛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小,原因:在这些河流的下游纬度高人口稀少,工农业不发达。 3:鄂毕河在中国叫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内陆地区的外流河) [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湄南河,红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湄南河,红河注入太平洋。 水文特征:水量大,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备注:这些河流都是国际河流: 萨尔温江:在中国称怒江亚洲东南部河流,长约2,400公里,为东南亚大河和缅甸最长河流。发源于西藏唐古剌山脉,经中国云南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上游流经高山峡谷。部分河段通地方小船。因有急流险滩,使其难以成为重要水道。下游通航里程不足160公里。主要被利用於浮运柚木。 红河:越南北部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在中国境内称元江。呈西北—东南流向,在中国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南进入越南,称红河。东南流经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湄公河:在中国是澜沧江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也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伊洛瓦底江: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讲课教案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 水系特征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尼日尔河: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流经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总径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两支流,分别是靑尼罗河和白尼罗河。这两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流经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支流的水量较大。但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所以尼罗河的水量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赞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地区,横穿东非高原,其上游为东非大裂谷的起点,经过热 带草原气候区,其主要的水文特征是: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