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谈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关键能力;特征;培养方法;培养模式

所谓“关键能力”,它指的是具体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如学习任务的组织实施能力、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人际交流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一个人的独立性、责任心等等。这些能力在当今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称为“关键能力”,亦称“综合职业能力”。

一、关键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由于这一能力,从而让劳动者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可携带的能力”。

尽管有时对“关键能力”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它们都表现出了某种共同的特征,如:①关键能力所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在社会中交往的能力,它是对传统的职业能力观的补充和发展。②关键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个体的一般智能结构,如认识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等,它还包括了个体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了职业教育教育的内涵。

二、培养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就业,而且就业后还具有发展潜力(以与技能培训相区别)。具体来说,要求中职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要进行技能的训练。其最终转化为或体现为专业能力。只有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才有可能是合格的毕业生。(当然专业能力强,不一定考试分数就高。当学校的测试体系与未来工作要求相适应时,专业能力与考试分数相关,且成正比例关系;当学校测试体系与未来工作要求脱节或相反时,考试分数则不一定反映专业能力。) 二、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人是“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中职学生要想在社会上生存立足,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悦纳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道德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职业通俗地讲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职业道德则是人们谋生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从长远来讲,不道德的行为将给行为人及社会带来不利益。中职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生、立足,就要善于愉悦地接纳道德规范,并按其规定去做,且长期坚持内化为行为指南。这样,才能在所从事的行业中乃至社会上生存立足。 2、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能力)

做为一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要面对挫折。而这些都会引起心理变化。剧烈的变化,可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程度的加深,心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中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能够通过自己调适或求助于专业人士,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自一人生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生存于世,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将更加频繁。在这种交往中,如何展示自己,取得对方信任、理解、支持;如何处理与对方的各种利害冲突,实现双赢;如何回应他人的友好或敌意……这些都要求中职学生要想立足于世,必须具有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能力,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拓展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争取到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环境。 4、法制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法制将越来越完善,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将日益重要。法制将成为我们行为的强制规则。违反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惩罚。为了防止被惩罚,中职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而且,中职学生以后也可能到国外发展,将受到所在国法律的约束。中职学生要知道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禁止做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学会在法制框架内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三、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人说,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这种评论虽不全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二十一世纪人才观,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张扬人的个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突出的课题。本人总结10余年的小学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应着重培训学生的四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总体素质。具体为: 一、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1 、读一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2 、说一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如《乌鸦和狐狸》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狐狸骗到肉”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3 、演一演。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负荆请罪》这一课,通过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使我们体会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和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表演他们对话的情景。比一比,谁能把“廉颇”和“蔺相如”对话时的神态、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4 、议一议。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气氛十分活跃。5 、画一画。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为了突出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画出“两合抱粗”“浓密”“粗实而坚硬”“百十余平方米”“巍巍然”“撑立”等词语,体会这株柳树的高大、粗壮和生命力顽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思维材料,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又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思维过程,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1、提供思维材料,激发思维活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而无意识注意又直接受兴趣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根据知识的特征,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草原》这一课中的“墨线勾勒”和“绿色渲染”概念是抽象的,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和渲染的中国画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以至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尝到“摘苹果”的甜头,学生积极性上来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2、教授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做出个别的结论,然后从几个个别的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的事物有许多部分、要素和特性,其中有的是重要的、本质的。随着年级的增高,除了教给学生归纳推理的方法外,还要逐渐教给学生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使学生会根据几个例子归纳出一般的法则和规律,再通过演绎推理把一般规律应用到解题和思考中去,为加快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思考方法。3、展示思维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思维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积极性,更多地参与思考,给学生创造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抓住时机,注意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口头言语展示,用口头言语表达思维过程,判断依据,分析应用题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同,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提高,说话比较连贯,注意有条理。 三、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摆在我们素质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1、创造创新机遇。课堂教学中的"双主"道理,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在实际操作中,主导往往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市级立项) [日期:2008-05-20]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小]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我国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批量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现在可以说我们找一个研究生,找博士生可能不难,但是你要找一个高级技工可能很难,甚至花重金都聘不到。现在不仅仅是制造业,包括现代服务业,这种技能性人才都普遍缺乏。我国的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还要呈现出高速增长,对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型人才资源有很大的矛盾,为了支持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这也对我们职业类学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案方法上提出了创新要求。b5E2RGbCA P 2、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的脱离还比较严重。虽然我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有多年,但“粗放型”经济方式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等等,这些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还有大批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现在中央提出来扩大就业,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在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1EanqFDPw 3、“十一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迫切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有个大发展。所以国务院确定今后五年、十年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要增加对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职业教育要坚持大力发展,国家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2018年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逐步扩大。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DXDiTa9E3d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开拓能力,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与员工团队合作,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合乎生活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且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的教育,能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有较多的审美内容。 二、应该培养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美术的根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坏直接关系美术作品的好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肯定有一个好的造型。而这个造型又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幅的结构造型。这是一种比较大范围的造型,就如我们写作文用什么内容来表达思想感情一样,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状物体来表示。如:同是表达人的愤怒,可以用一个人的面部的表情直接表达,也可以用人的举止和周围的物体组合来表达。又如:同是表达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纷飞来表达,也有人用穿着棉衣、棉帽的人来表达等。不同的内容、物体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组合造型。怎样把这些物体组合到一起才美呢?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强调的问题。另一种是单个物体的造型,每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形状,但我们可以归纳成几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正方体)、三角形,圆形等。在实物中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大部分房子、书本、课桌看作长方体;我们的手脚四肢、树木的枝干可以看作圆柱体;我们的整个头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圆;牡丹花可以看作圆形等。这是物体的整体形状,在我们学习画画时,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了解物体的大体造型,然后再去分小的部分的造型。如:我们画小汽车,可以把小汽车看作一个长方体,确定大小位置,再来确定它的门、车轮的大小位置等。这样就不会出现变形和太大的比例问题。 三、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诗人、作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有较多地体现,如:根据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个季节、一首诗歌,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等。又如: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培养学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中间层次,它比较具体地规定了各级教育所应达到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2.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点,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分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3)体育方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成人高中打基础的教育。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少年期)。学龄中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初步”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教育最重要,但目前又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教育界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初中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3.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目标如下: (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道德思维和道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中职校由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现 实状况是学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在目标、师资、体系上 存在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及能力,改进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 在的问题两方面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校培养目标现状办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2- 01 一、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职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教育质量提升成为考核学校的重要目标,科学把 握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人才培养目标,对中 职校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教学是学校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手段,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职校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学校就 可以更科学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第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职教育已从外延性扩展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科学的培养目标对中职 校的教育起着引领作用。管理者常以培养目标作为工作方向,从而制定培养措施,同时,学 校也会以培养目标来评估教育,检查学校各项工作。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更能 够发挥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帮助管理人员选择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第三,有利 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发展观来讲,培养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激发自我 潜力;培养人的综合能力。通过对中职校培养目标的落实,能够为学生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 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状况 1.中职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专业知识重视不够。部分中职校的管理者认为中职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无关, 对中职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事实上,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能够获得专 业技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中职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 握更多的技术,提升自身素质。第二,职业素养培养不够。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中职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职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掊养不够,大多以讲座的形式来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具体,让学生无从做起。职 业素养的培育系统不强,很多的中职校没有将职业素养纳入学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没有整 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第三,社会能力培养不够。中职学生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 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社会及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胜任工作岗位, 掌握社会知识,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力,是以后成长的基础。 2.中职校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在问题 第一,目标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制定不具体,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结合 到实际,制定得广泛、宏观,没有进行具体规划,不能有效地在中职教育活动中得到应用及 开展。其次是目标制定过程随意,没有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出现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不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同,随意性大,培养目标缺乏规范性。最后是目标制定与实际脱轨,部分中职校培养目标缺乏理性思考,导致中职生无法真正实现目标。第二,目标实施上 的问题。部分中职校在实施培养目标时没有落到实处,调整原有的范围及力度,对学生有利 的培养目标没有执行到位,选择性地执行对学校有利的一些目标,呆板机械地实施,造成培 养目标不够理想。中职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改变教师在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引进高素质的学术带头教师,提升在校教师素质,从而促进培 养目标的实现。第三,培养体系上的问题。中职校培养目标的完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师资、条件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培养目标来开展,但在现实中,由于专业发展的不 平衡,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设定目标随意性大,造成中职校培养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再 就是中职校普遍追求规模,大力增加专业而忽视了内涵的发展,这种看起来专业多,规模在

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师生应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应以“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的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二、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尊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让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德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素质培养、表达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并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分阶段实施。一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通过组织定期的德育专题活动和行为规范检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等办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形成健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使学生想说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1榜样激励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2游戏激发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然而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二、使学生敢说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1合理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像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而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讲得时候还要有重点有顺序些,那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萌发一种让自己讲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会有胆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受到责怪。2积极训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三、让学生爱说学生能做到想说和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1巧定话题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像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

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

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 我们看到的实情是,知识的授受作为教育的中心已成为一个非常基本和普遍的现象。知识的授受占据了教育的绝大部分的时空,消耗着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这种单纯的知识教学很容易发展成为灌输一记忆式的教学。而这是造成现行教育诸多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是还未成年的学生。基础教育给予每个人最初的生活体验。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生活是他们一生中一个极为丰富、极为重要的时期。基础教育中比知识授受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有健康的体质、正常的智力、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丰富的情感,这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确信,授受知识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确信,在基础教育中还有远比知识授受更值得关注的事。基础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是人才还是公民? 人才并不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却显得很模糊,少数尖子生的选拔与培养成了学校的全部工作,基础教育被办成了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为青少年儿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它是教育的第一层次。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则是教育的第二层次。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是基础教育的底线,以此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的底线评价。首先,培养人才的倾向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其次,培养人才的倾向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公平性。人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换言之,基础教育要先教会学生成人才切合基础教育中“基础”二字之义。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一个认同社会,又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人。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合格公民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就象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产品,预先制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然后按规格统一生产。于是我们的学生也就分为了两种:学业成绩好的和学业成绩差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要求身体健康、无传染病、体貌端正、无色盲色弱。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托幼班、幼儿园、学前班和社区早教服务中心等多类型的教育机构,培养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有够用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幼儿专业教学技能(弹唱说跳做),具有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意愿和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的幼教初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具体培养目标: 第一、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儿童、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第二、基本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理论动态;具有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具备较好的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容、规和方法;根据工作实际,具备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第四、基本具备从事幼儿园保育和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遵纪守法。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儿童。 3.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二)专业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3.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握从事幼儿园 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5.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知识。 6.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8.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技能 1.能观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身心保健。 2.能组织和指导幼儿一日活动,包括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3.会制作游戏材料和玩、教具,创设幼儿园活动环境。 4.会说普通话,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能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6.能向幼儿进行弹、唱、说、跳、画等综合艺术教育。 7.能制定幼儿园教育计划,较灵活的选择教育容和教育组织形式。 8.能具有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9.能科学评价幼儿,为幼儿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案。 10.能与家长、同伴合作,具有利用家庭、同伴教育资源的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越来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取。因此,在各级各类的测试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也越来越多,批卷之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说有些学生简直没有一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我认为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我们老师不妨也反思一下,平时教学中是怎样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获取的。反思之前,先得搞清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究竟是指什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都不能等同于“习题”,这种问题,常常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么,

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可以结合春游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春游前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出示一些商品的单价:方便面面包鸡腿酸牛奶鲜奶蛋糕可乐台布每包1元每个2元每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 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 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 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 (一)学期 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 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三)公共基础课 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 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 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 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 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每学期安排一周实训,实训内容应保证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考前训练。 3、《语文》周学时2,共开设两学期,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大兴区第九小学王玉梅 中队辅导员是中队队员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队员所模仿。因此中队辅导员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那么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要具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队员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教育中,我觉得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自主角色,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认真负责干好自己的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记得有一天我开完会,从会议室回到办公室,途经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片狼藉,讲台前的过道撒满垃圾,扫帚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椅子歪歪斜斜地放在凌乱不堪的课桌上,当时看到这个场面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一学期一开学对每个队员在劳动方面明确提出完成值日认为,可今天却发生了这样令人费解的事,是不是得狠狠地批评一顿呢?可后来冷静下来思考,孩子们可能已经想好了怎样应对老师

的批评或是准备好了等待老师的批评,如果在孩子们的预想之中,这样做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是非机观念渐渐增强了,他们喜欢想象,富于,根据这个特点,我就写了一篇童话《满地废纸的哭诉》,第二天讲给孩子们听,听说今天要讲童话故事,同学们各个都挺高兴,可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产生了变化,当我把问题以满地废纸的质问抛给孩子时,没有一个字的批评与指责,但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来,孩子们自责了,后悔了。当时,我并没有要求几位值日生承认错误,事后,他们忐忑不安地主动走进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这时,我和颜悦色的对他们说:“从你们踏进办公室的一刻起,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小纸屑的问题,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孩子们主动要求重新做一次值日。 二、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首先在活动前就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师生共同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二是在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一分子,做学生的合作者。三是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例如在低年级理解绿化的意义,我设计了题为“我为小树叶找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先让学生在树林中捡树叶,然后寻找它的妈妈—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进而了解这棵树的名称、生长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这种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浅

最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