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3f12174606.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续。

(3):点击“确认”,生成如下三张表。

Statistics

人均消费(已离散化)

N Valid 32

Missing 0 Mean 3.13

Median 3.00

Std. Deviation 1.314

Minimum 1

Maximum 7

Percentiles 25 2.00

50 3.00

75 3.75

人均消费(已离散化)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 12231.90 1 3.1 3.1 3.1 12231.91 - 15231.90 10 31.3 31.3 34.4 15231.91 - 18231.90 13 40.6 40.6 75.0 18231.91 - 21231.90 3 9.4 9.4 84.4 21231.91 - 24231.90 3 9.4 9.4 93.8 24231.91 - 27231.90 1 3.1 3.1 96.9 27231.91+ 1 3.1 3.1 100.0 Total 32 100.0 100.0

由上图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集中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大约占到百分之七十。由于在表格中不存在缺失值,因此频数分布表中的百分比和有效百分比相同。从此次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集中,大约在12000元--18000元之间,还有少数省市的消费水平处在中等阶段,而有上海、北京、浙江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达到了21000元以上。

三、对数据的回归分析

(一)、作出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散点图,以观察他们的线性关系如何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散点图”将其拖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人均收入”选定为x轴,将“人均消费”选定为y轴

(4):点击“确认”生成如下散点图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人均消费Y和人均收入X大概呈一元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建立一元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二)假设回归模型为Y=a+b X,其中,Y表示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X表示人均收入,为解释变量,b为回归系数。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菜单项,打开“线性回归”对话框。

(2)将“人均消费”选入“因变量”列表框,将“人均收入”选入“自变量”列表框。

(3)单击“确定”按钮。

得到如下(1)、(2)、(3)、(4)四张表格,依次分析如下:

表(1):移入/移出的变量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 b

Model Variables Entered Variables

Removed Method

1 人均收入a. Enter

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消费

从上表可以看出,放入模型的变量只有一个即“人均收入”,选择变量的方法为强行进入法,也就是说将所有的自变量都放入模型中,模型的因变量为“人均消

费”。

表(2):模型汇总

Model Summary

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1 .960a.92

2 .920 1106.90715

a. Predictors: (Constant), 人均收入

上表是对模型的简单汇总,其实就是对回归方程拟合情况的描述,通过这张表可

以知道相关系数R=0.960,决定系数2R=0.922,调整决定系数

2

R=0.920,和回归

系数的标准误=31106.90715。由于决定系数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表(3):方差分析表

ANOV A b

Mode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1 Regression 4.353E8 1 4.353E8 355.256 .000a

Residual 36757303.474 30 1225243.449

Total 4.720E8 31

a. Predictors: (Constant), 人均收入

b.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消费

F=355.256,P=0.000<0.05,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即农民人均收入对消费有高度影响。

表(4):系数

Coefficients a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1897.504 835.983 2.270 .031

人均收入.599 .032 .960 18.848 .000

a.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消费

由上表知a=1897.504,b=0.599,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回归方程:

人均消费Y=1897.504+0.599人均收入X

上述回归方程给出了如下信息: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

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599元。

四、单样本的T检验

(一):由频数分析可知,分组后,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家庭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合计,大约有23个城市都集中在第一组,数额主要12231.91——18231.90元之间,其中在15231.91 - 18231.90之间的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因此可推断,全国农村家庭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数应该在15000--20000元之间,假设为18000元,由于该问题涉及的是单个总体,且要进行总体均值检验,同时农村家庭居民平均每人消费的总体可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应采用单样本t检验来分析推断全国农村家庭居民人均消费的平均值是否为18000元。分析结果如下:

(二):操作步骤:

1、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天t检验”菜单项,打开“单样本t检验”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

生成如下两张图表:

表(1):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人均消费32 17216.6031 3902.16064 689.81106

表(2):

One-Sample Test

Test Value = 18000

t df Sig. (2-tailed) Mean 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人均消费-1.136 31 0.265 -783.39688 -2190.2758 623.4821

由表(1)可知样本均值为17216.6031,低于基准线18000.00,标准差3902.16064,均值标准差689.81106。

由表(2)为单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第一行注明了用于比较的假设总体均数为18000,下面从左到右依次为t值、自由度、p值、两均数的差值、差值。根据上面的检测结果t=-1.136,p=0.256,由于p>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人均消费水平在18000元。同时,可知全国城镇居民2013年人均消费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15809.7242,18623.4821)。

五、非参数检验——多配比样本分参数检验

数据中我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及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8个指标,为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8项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体的影响,以及其大概的消费动向,可以利用多配比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 检验对各个指标进行检验。

(一):操作步骤:

(1)选择“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k个相关样本”菜单项,打开如下对话框:

(2):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两张表格:

表(1):

Ranks

Mean Rank

食物消费8.00

衣物消费 5.09

居住消费 4.50

家居设备 2.66

交通通讯 6.38

医疗保健 2.34

文教娱乐 5.88

其它 1.16

表(2):

Test Statistics a

N 32

Chi-Square 198.604

df 7

Asymp. Sig. .000

a. Friedman Test

(二)、结果分析

检验结果中的p值小于给定水平0.05,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八个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是有显著差异的。由表(1)知食物消费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通通讯和衣物消费,而影响最小的是其它。

六、因子分析

在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时收集了食物、衣物、居住等八个影响居民消费情况的因素,以期对问题能够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由于数据过多,在实际建模时,这些变量未必能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会给统计分析带来许多问题,可以表现在:计算量的问题和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又必然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一)操作步骤

(1)、选择菜单“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出现因子分析对话框;(2)、把参与因子分析的样本选到变量对话框中,如下图: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11张图:图(1)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Correlation Matrix

食物消费衣物消

居住消

家居设

医疗保

交通通

文教娱

乐其它

Correlatio n 食物消

1.000 .288 .656 .744 .295 .787 .782 .732

衣物消

.288 1.000 .337 .517 .694 .368 .374 .634

居住消

.656 .337 1.000 .676 .505 .849 .750 .771

家居设

.744 .517 .676 1.000 .441 .830 .853 .767

医疗保

.295 .694 .505 .441 1.000 .479 .414 .600

交通通

.787 .368 .849 .830 .479 1.000 .860 .782

文教娱

.782 .374 .750 .853 .414 .860 1.000 .831 其它.732 .634 .771 .767 .600 .782 .831 1.000

从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图(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833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233.009

df 28

Sig. .000

由上图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33.009,相应的概率p为0.如果给出的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地差异。同时,KMO值为0.833,根据Kaiser 给出了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图(3)因子分析的初始解

Communalities

Initial Extraction

食物消费 1.000 .798

衣物消费 1.000 .862

居住消费 1.000 .750

家居设备 1.000 .812

医疗保健 1.000 .821

交通通讯 1.000 .897

文教娱乐 1.000 .885

其它 1.000 .872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由上图第二列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图(4)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 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

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

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

e %

1 5.504 68.794 68.794 5.504 68.794 68.794 4.524 56.545 56.545

2 1.192 14.898 83.692 1.192 14.898 83.692 2.172 27.147 83.692

3 .473 5.910 89.602

4 .258 3.222 92.824

5 .237 2.961 95.785

6 .178 2.22

7 98.012

7 .091 1.136 99.147

8 .068 .853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上图◎第一组数据项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解的特征根值为 5.504,解释原有八个变量总方差的68.79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94%。其余数据含义类似。在初始解中由于提取了八个因子,因此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均被解释掉。

◎第二组数据项描述了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由于指定提取两个因子,两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3.692%。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第三组数据项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可见,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也就是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容易解释。

图(5)因子的碎石图:

上图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对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3个以后的因子特征根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被忽略的“高山脚下的碎石”,因此提取两个因子是合适的。

图(6)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Matrix a

Component

1 2

其它.929 .097

交通通讯.921 -.222

文教娱乐.909 -.241

家居设备.895 -.103

居住消费.854 -.143

食物消费.822 -.350

衣物消费.599 .710

医疗保健.635 .646

a. 2 components extracted.

上图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根据该表可以写出本案例的因子分析模型:

其它=0.9291f +0.0972f 交通通讯=0.9211f -0.2222f 文教娱乐=0.9091f -0.2412f 家居设备=0.8951f -0.1032f 居住消费=0.8541f -0.1432f 食物消费=0.8221f -0.3502f 衣物消费=0.5991f +0.7102f 医疗保健=0.6351f +0.6462f

由上表知,八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他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度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 图(7)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a

Component 1

2

交通通讯 .915 .244 文教娱乐 .914 .222 食物消费 .889 .084 家居设备 .836 .336 居住消费 .819 .281 其它 .770 .528 衣物消费 .188 .909 医疗保健 .250

.871

a. Rotation converged in 3 iterations.

由上图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食物消费、家居设备、居住消费、其它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衣物消费、医疗保健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 图(8)因子旋转中的正交矩阵

Component Transformation Matrix Component 1 2 1

.879

.477

2 -.477 .879

图(9)因子协方差矩阵:

Component Score Covariance Matrix

Component 1 2

1 1.000 .000

2 .000 1.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因子没有线性相关性,实现了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

图(10)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

由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衣物消费和食物消费比较靠近两个因子坐标轴,表明如果分别用第一个因子刻画食物消费,用第二个因子刻画衣物消费,信息丢失较少,效果较好。

图(11)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Component

1 2

食物消费.271 -.187

衣物消费-.188 .576

居住消费.194 -.032

家居设备.184 .001

医疗保健-.157 .532

交通通讯.236 -.084

文教娱乐.241 -.099

其它.110 .152

根据上表可以得到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0.271食物消费-0.188衣物消费+0.194居住消费+0.184家居设备-0.157医1

疗设备+0.236交通通讯+0.241文教娱乐+0.110其它

F=-0.187食物消费+0.576衣物消费-0.032居住消费+0.001家居设备+0.532医2

疗设备-0.084交通通讯-0.099文教娱乐+0.152其它

可见计算两个因子得分变量的变量值时,食物消费和衣物消费的权重较高,但方向恰好相反,这与因子的实际含义是相吻合的。

七、实验心得

本科的时候有概率统计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应用统计分析的东西,SPSS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学过。一直以为这一块儿会比较难,这学期最初学的时候,因为没有认真看教材,课下也没有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学起来有些吃力,总感觉听起来一头雾水。老师说最后的考核是通过提交学习报告,然后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些教材查了些资料,发现很多问题都弄清楚了。结合软件和书上的例子,实战一下,发现SPSS的功能相当强大。这门课要学习完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曲折和挑战的,我见证了自己从一无所知到困惑迷茫再到略懂再到会用的过程。甚至学完之后有些问题还没有彻底搞清楚,自己接下来还会不断的探索的。SPSS是个很神奇的工具,结合AMOS和EXCEL更是如虎添翼,相信学习了SPSS在以后的论文和数据分析中很有用。这门课给我的感觉是看起来很难,但是实际学起来就好很多,因为当我结合具体实例和软件的时候,很多抽象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但是想给老师一个建议,这门课需要很强的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要不然就会很难听懂或者听得半懂。然后这门课的很多方法的相关资料都是用在医疗卫生、自然科学领域的,在管理中的应用的资料不怎么多。老师希望我们上课的时候结合在管理中的应用来学习,但是资料有限,希望老师在这个方面多给学生一些引导。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31407371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航空公司编号航班正点率(%)投诉次数(次) 1 81.8 21 2 76.6 58 3 76.6 85 4 75.7 68 5 73.8 74 6 72.2 93 7 71.2 72 8 70.8 122 9 91.4 18 10 68.5 125 (1)用航班正点率作自变量,顾客投诉次数作因变量,估计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2)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3)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 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 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2.17E-09 残差40158.07 —— 总计11 1642866.67 ——— 参数估计表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63.6891 62.45529 5.823191 0.000168 X Variable 1 1.420211 0.071091 19.97749 2.17E-09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SPSS软件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2级01 班 姓名:韩祖良(20125991) 指导教师:王敏会 2015 年6月1日

作业1 方差分析 三组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X1)及红细胞计数(万/mm3,X2)如下表: A组B组C组 X1 X2 X1 X2 X1 X2 3.9 210 4.8 270 4.4 250 4.2 190 4.7 180 3.7 305 3.7 240 5.4 230 2.9 240 4 170 4. 5 245 4.5 330 4.4 220 4.6 270 3.3 230 5.2 230 4.4 220 4.5 195 2.7 160 5.9 290 3.8 275 2.4 260 5.5 220 3.7 310 3.6 240 4.3 290 5.5 180 5.1 310 2.9 200 3.3 300 要求: 1、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要求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请给出正态分布的检验结果, 另要求各总体方差齐性,给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2、检验三组贫血患者的指标x1,x2间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如 果有显著差异,分析三组患者间x1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x2指标是否有显 著差异? 3、最后进行两两比较,给出更具体的分析结果。 4. 画出三组患者x1,x2两指标的均值图。 答:1.将所需分析数据输入到SPSS中,首先判断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对文件进行拆分:数据→拆分文件→按组组织输出→确定。然后进行正态性检验:文件→描述统计→探索,在绘制对话框中,选择按因子水平分组和带检验的正态图,最后单击确定按钮。最后得出结果如图(1),(2),(3)所示: 表(1)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31407371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1. 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3. 随机抽取10家航空公司,对其最近一年的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spss 统计分析报告

Spss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检验贫血患儿在接受新药物与常规药物 之后血红蛋白增加量的情况,得出两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并且可以判断那种药物疗效好。 二.实验步骤 例题:某医院用某种新药与常规药物治疗婴幼儿贫血,将20 名贫血患儿随机等分为2 组,分别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测得 血红蛋白增加量(g/L)如下,问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别 差别? 新药 24 36 25 14 26 34 23 20 15 19 组 常规 14 18 20 15 22 24 21 25 27 23 药物 组 解题: 1)根据题意,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无效假设H0:新药物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没 有差别。 备择假设HA:新药物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差别。

2)在spss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变量“药组”,“血红蛋白增加量”,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数据,其中新药组定义为组1,常规药物组定义为组 2. 保存数据 。 3)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过程如下:分析——比较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将“血红蛋白增加量变量”导入“检验变量”,

——将“药组变量”导入“分组变量”——定义组1为 新药组,组2为常规药物组——单击选项将置信度区间 设为95%,输出分析数据如下: 表1: 组统计量 药组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血红蛋白增加量新药组10 23.6000 7.22957 2.28619 常规药组10 20.9000 4.22821 1.33708 表2: 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血红蛋白增加量假设方差相等 1.697 .209 1.019 18 .321 2.70000 2.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19 14.512 .325 2.70000 2. 4)输出结果分析 由上述输出表格分析知:接受新药物组和常规药物组的

spss的数据分析报告

Gender Educational Level (years)N Valid 474474Missing 00关于某公司474名职工综合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 1、 数据介绍: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公司474名职工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十一变量,分别是:id (职工编号),gender(性别),bdate(出生日期),edcu (受教育水平程度),jobcat (职务等级),salbegin (起始工 资),salary (现工资),jobtime(本单位工作经历<月>),prevexp(以前工作经历<月>),minority(民族类型),age(年龄)。通过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了解该公司职工上述方面的综合状况,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2、 数据分析 1、 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 能够了解变量的取值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非常有用。此次分析利用了某公司474名职工基本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gender(性别)、edcu (受教育水平程度)、不同的状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该公司职工的男女职工数量、受教育状况的基本分布。 Statistics 首先,对该公司的男女 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Gender Frequency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Female 21645.645.645.6 Male 258 54.4 54.4 100.0 Total 474100.0100.0 上表说明,在该公司的474名职工中,有216名女性,258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5.6%和54.4%,该公司职工男女数量差距不大,男性略多于女性。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受教育程度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 Educational Level (years) Valid Cumulative

多元统计分析(最终版)

题目:研究不同温度与不同湿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得试验数据如表。分析不同温度和湿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注:要对方差齐性进行检验) 不同温度与不同湿度粘虫发育历期表 根据上述题目,分析结果如下。 一、相关理论概述 F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 在方差分析的F检验中,是以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齐性为前提的,因此,按理应该在方差分析之前,要对各个实验组内的总体方差先进行齐性检验。如果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为齐性,而且经过F检验所得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这时才可以将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的差异归因于各种实验处理的不同所致;如果各个总体方差不齐,那么经过F 检验所得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的结果,可能有一部分归因于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不同所致。 但是,方差齐性检验也可以在F检验结果为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的情况下进行,因为F检验之后,如果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不显著,就不必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本文分析数据采用后一种方法,即先F检验再方差齐次性检验。

二、从单因子方差角度分析 (一)在假定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析 1、假定相对湿度恒为40%,分析不同温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如下表: 温度℃ 重复 25 27 29 31 1 100. 2 90.6 77.2 73.6 2 103. 3 91.7 85.8 73.2 3 98.3 94.5 81.7 76. 4 4 103.8 92.2 79.7 72. 5 Ti 405. 6 369 324.4 295.7 T 2 i 164511.36 136161 105235.36 87438.49 在本例中,r=4,m=4, n=16 , =1394.7, = 123413.4696 T 2 /n=(1394.7)2/ 16=121574.2556 (式1) ( 式2) (式3) S E =S T -S A =1839.214-1762.297=76.917 (式4) 数据的方差分析表见表1. 表1 粘虫发育历期方差分析表 粘虫发育历期 (相对湿度40%) 来源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762.297 3 587.432 91.646 .000 组内 76.917 12 6.410 总数 1839.214 15 分析表1可知,F 0.05(3,12)=3.49,F 值=,91.646,F>F 0.05,P=0.000<0.05,说明在相对湿度为40%时,不同温度对粘虫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同时,在方差齐次性检验中P=0.304>0.05,说明方差齐次性显著,如下表。以下方差齐次性检验于此类同,限于篇幅,直接得出结果,方差齐性检验 粘虫发育历期 Levene 统计量 df1 df2 显著性 1.351 3 12 .304 相关程序源代码附录如下:DATASET ACTIV ATE 数据集0. ONEW AY 粘虫发育历期 BY X2 /STA TISTICS HOMOGENEITY =493346.2105/4-121574.2556=1762.297 =123413.4696-121574.2556=1839.214

spss统计分析实习心得3篇

spss统计分析实习心得3篇五天的SPSS软件实训终于结束了,虽然实训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实训结果却是甜的。看着小组的课题报告,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触。高老师在对统计理论及 SPSS 软件功能模块的讲解的同时更侧重于统计分析在各项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使我们不仅掌握 SPSS 软件及技术原理而且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个实训。我真真正正学到了不少知识,另外,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中每个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我的任务是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市、县及县以下的分类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分析方差,均值,P值,显著性如何并进行T 检验,得出结论报告。结果中比较有用的值为差值变量的均值Mean和Sig显著性在初级统计中,通常都要求所分析的数据呈现正态分布。通过对spss软件对数据的实践处理,我感觉显著性检验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具体数据分析的目的性,实用性以及自己在做研究时如何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提高。 SPSS 有具体的使用者要求的分析深度,同时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使我们非常容易使用,这样我们可以自己对结果进行检查。电算化老师曾经说过,学习软件其实只是学习软件的操作流程,而要真正掌握整个软件,就得自己摸索探

究,真真正正弄懂它,还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点。前几次实训都是关于会计实验的,虽然时间安排比此次实训紧,任务量大,但实训结束后,基本的试训内容都完全掌握。而这次实训,虽然时间安排较为轻松,内容也不多,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本就听不见看不见老师讲的,即便后来老师一讲就去前面,由于没有条件跟着操作,导致一部分内容总是不熟练,请教同学他们也不会,不过,问题也总会用解决的办法。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本次实训结束之前,我终于弥补了自己不熟练的那部分内容。 学习SPSS软件,对于我们这些将来要时刻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它主要的是运用SPSS软件结合所学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需要的处理,相对于EXCEL处理,SPSS软件处理不仅效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我个人觉得,SPSS 软件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门必备的课程,也是一门必须熟练掌握的课程,很庆幸,我是抱着将来要学习运用SPSS软件进行此次实训的。这次实训,使我对统计工作的过程和 SPSS应用的流程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拓展了视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职业意识、劳动观点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使我获得了思想和课题分析处理上的双丰收。

SPSS期末统计分析报告(可打印修改)

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 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 (3) 1.调查背景及目的 (3) 2.研究分析方法 (3) 二.数据分析过程 (3) 1.频数分析 (3) 2.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4) 3.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5) 4.相关分析 (6) 5.回归分析 (6) 三.结论 (7) 四.建议 (7)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7) 六.调查问卷 (8)

一.研究背景 1.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大学生书本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比赛,这些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不过一些比赛活动并不能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或支持,比赛活动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学生满意,提高大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本组进行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的问卷调查,为了使活动更有针对性,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研究分析方法 报告分析方法包括:SPSS的基本统计分析、SPSS的非参数检验、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 二.数据分析过程 1.频数分析

由上述表格可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101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57人。年级分布情况是:人数最多的是大三,其次是大一,人数较少的是大二和大四,人数大致相当。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参加比赛的态度情况是:“偶尔会考虑参加”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是自己课余活动的一部分”和“很排斥”,比例最少的是“可有可无”,该特征从饼图中表现得更直观。 2.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spss统计分析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商丘师范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年级:2012 姓名:亚慧 学号:121112015 时间:2015.09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题目: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实习目的 1.初步了解探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掌握问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3.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实现这些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4.熟悉SPSS操作系统,掌握数据管理界面的简单的操作; 5.熟悉SPSS结果窗口的常用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使用方法。 6.掌握常用统计图(线图、条形图、饼图、散点、直方图等)的绘制方法;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7.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一般编辑方法。掌握相关分析的操作,对显著性水平的基本简单判断。二.实习要求 1.遵守学校实习纪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实习安排、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安排 3.不得冒名顶替,否则严肃处理 4.按时上下课,不得缺席 5.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步骤 6.掌握对SPSS所分析的各项数据的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7.掌握工作中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的方法。 8.掌握相关关系的含义,并准确应用,熟练掌握绘制散点图的具体操作 9.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主要目标、及具体操作。 三.实习任务 (一)下列表为数据处理所有表格和数据 信管12-1成绩表 学号性别计算机 网络 管理信 息系统 统计 学 市场营 销学 现代管 理学 运筹学 信息资 源管理 英语上 学期 英语 下学 期 大三 综合 成绩 121112001 女82.00 90.00 79.00 82.00 84.00 85.30 81.00 74 75 89.5

实验5多元统计分析spss

青岛农业大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庞云杰 学号:20155653 班级:信计1502 指导老师:徐英 2017年11月28日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课:实验五 实验题目主成分分析 实验目的了解SPSS软件,掌握SPSS软件处理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 作 实验地点及时间信息楼127机房,周二8-9节 实验内容 1. 了解SPSS软件及常用功能; 2.了解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3.掌握SPSS软件处理主成分分析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实验习题 1.题目简述: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8年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估。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八项指标,具体数据见附件。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对全国31个地区的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整理实验报告。 解答如下: 2.(1)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标准化后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标准化过程: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 相关系数矩阵过程:点击分析—相关—双变量然后确定。) 相关性 Zscore: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Zscore: 人均第三 产业增加 值/元 Zscore: 第二产业 占GDP的比 重/% Zscore: 第三产业 占GDP的比 重/% Zscore: 第三产业 就业人员 比重/% Zscore: 城镇化水 平/% Zscore: 第三产业固 定资产投资 比重/% Zscore: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Pearson 相关性 1 .933**.037 .532**.760**.930**-.005 显著性 (双侧) .000 .844 .002 .000 .000 .980 N 31 31 31 31 31 31 31

spss统计分析报告期末考精彩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xxx班xxx 学号xxx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2) 描述统计量 性别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 4 77.00 85.00 82.2500 3.77492 有效的N (列表状态) 4 女数学16 67.00 90.00 78.5000 7.09930 有效的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 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应用统计s p s s分析报 告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着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着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着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 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 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着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着性()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3. 随机抽取10家航空公司,对其最近一年的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进行调查, 航空公司编号航班正点率(%)投诉次数(次) 1 21 2 58 3 85 4 68 5 74 6 93 7 72 8 122 9 18 10 125 系数的意义。 (2)检验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3)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 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残差—— 总计11——— 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X Variable 1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3)销售量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 (4)写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5)检验线性关系的显着性(a=)。 5. 随机抽取7家超市,得到其广告费支出和销售额数据如下

多元统计分析整理版.

1、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主成分分析是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够解释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综合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的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始资料的大部分变异,即数据压缩,数据的解释。常被用来寻找判断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并对综合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 2、主成分分析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 设p 个原始变量为 ,新的变量(即主成分) 为 , 主成分和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 3、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是否要对原来的p 个指标进行标准化?SPSS 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自动进行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 p 21p x x x ,,, 21p ,21p y y y ,,, 21

需要进行标准化,因为因素之间的数值或者数量级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较小的数被淹没,导致主成分偏差较大,所以要进行数据标准化; 进行主成分分析时SPSS可以自动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 求解步骤 ?对原来的p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影响 ?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确定主成分,并对各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版本二: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的6项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二至表五,是SPSS的输出表,试解释从每张表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主成分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下面是SPSS的输出结果,请根据结果写出结论) 表一:数据输入界面 表二:数据输出界面a)

spss的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关于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一、数据介绍: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七变量,分别是:年龄,为三类变量;性别,为二类变量(0代表女,1代表男);收入,为一类变量;旅游花费,为一类变量;通道,为二类变量(0代表没走通道,1代表走通道);旅游的积极性,为三类变量(0代表积极性差,1代表积极性一般,2代表积极性比较好,3代表积极性好 4代表积极性非常好);额外收入,一类变量。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上述方面的综合状况,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数据分析 1、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地区359个人旅游基 本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性别、旅游的积极性不同的状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的男女职工数量、不同积极性情况的基本分布。 统计量 积极性性别 N 有效359 359 缺失0 0 首先,对该地区的男女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女198 55.2 55.2 55.2 男161 44.8 44.8 100.0

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女198 55.2 55.2 55.2 男161 44.8 44.8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表说明,在该地区被调查的359个人中,有198名女性,161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4.8%和55.2%,该公司职工男女数量差距不大,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旅游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积极性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差171 47.6 47.6 47.6 一般79 22.0 22.0 69.6 比较 好 79 22.0 22.0 91.6 好24 6.7 6.7 98.3 非常 好 6 1. 7 1.7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spss统计分析期末考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 xxx班姓名 xxx 学号 xxx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 ≤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描述统计量 性别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477.0085.0082.2500 3.77492有效的 N (列表状态)4 女数学1667.0090.0078.50007.09930有效的 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分析:

spss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3) 二、研究方案 (3)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4) 三、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4) 科技投入 (4) 科技产出 (5) 经济发展 (7) 小结 (7) 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模型分析 (8) 模型假设 (8) 符号说明 (8) 信度与相关性分析 (8) 因子分析 (9)

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 (13) 附录: (14)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而科技作为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和实践者,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着,科技进步成为生产力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无论是国家还是区域都需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考核有效地促进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使科技促进经济杜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

spss期末大数据分析报告

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某大学学生对本校的满意度调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学号:201411000156 姓名:李平 2014年12月13日

目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3)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3) (一) 研究内容 (3) (二) 研究方法 (3) 三、调查对象及人数 (4) 四、问卷分析 (5) (一)回收情况 (5) (二)信度分析 (5)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6) (一)数据输入 (6) (二)数据分析 (7) 1.描述统计 (7) (1)多选题描述统计 (7) (2)单选题描述统计 (9) 2.推断统计 (12) (1)独立样本T检验 (12) (2)单一样本T检验 (15) (3)单因素方差分析 (17) (4) X2检验 (21) 3.相关分析 (22) (1)变量间相关分析 (22) (2)维度间相关分析 (23) 六、结论 (27) 七、附录 (2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希望能引起学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最终希望大学生对其大学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越来越多人能够上大学。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都憧憬着大学校园的生活,然而当他们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生活并非所想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校园生活的不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他们的更好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了解学生对于学校的师资水平、环境、日常管理等各方面的满意度。 (二)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基本情况部分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等,问卷主体部分包括师资水平、学校环境、日常管理三大维度,细分为12个三级指标(见表2-1),问卷采用五点制计分法,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 表2-1 某大学学生对本校的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一 级指标 二级指标(潜在变量)三级指标(观测变量) 对自己师资水平对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师工作态 度、对教师人品修养、对师资配备 学校的意学校环境对学习环境、对就餐环境、对居住 环境、对校园绿化环境 满度指数日常管理对专业课时安排、对收费标准、对 奖、助学金制度、对学校治安

SPSS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

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期末考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xxx班姓名xxx 学号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成绩成绩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 ≤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2) 描述统计量 性别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 4 77.00 85.00 82.2500 3.77492 有效的N (列表状态) 4 女数学16 67.00 90.00 78.5000 7.09930 有效的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