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_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船用柴油机气缸套摩擦磨损机理及减磨措施分析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混合摩擦
围介质间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磨损。化
学 反 应 或 电化 学 反应 和机 械 作 用 交 替进 行 并 且 相 图 1摩擦 分 类( 润 滑状 态 ) 互促进。 2 . 1 . 1干 摩 擦 2 . 2 . 4 疲 劳磨 损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干 摩擦 是 摩 擦 副直 接 接 触 , 摩 擦 副表 面不 存 在 在 交 变接 触 应力 的作 用下 因疲 劳使 摩擦 副 不 断损 失 的现 象 。 其 任何润滑, 接 触 面积 小 进 而 产 生 塑性 变 形 , 氧 化膜 被压 碎 或 剪切 , 分 故 障机 理是 : 交变 负 荷一 组 织 变 化一 裂 纹 形 成一 扩 展 一 磨 屑脱 落 一 子 溶 合形 成 冷 焊 , 随着 摩 擦 副 的 相对 运 动 焊 点 被剪 切 。此种 摩 擦 形 表 面 上 造 成麻 点 的缺 陷 ( 麻点是形成滚动轴承 、 齿 轮 失 效 的主 要 形 式 摩擦 系数 极 高 可 以达 到 O . 1 — 1 . 5 , 在船 上 应 该 避免 干 摩擦 的存在 。 式) 。 2 . 1 . 2 边 界摩 擦 2 . 2 . 5微 动 磨损 在摩擦副 的表面间 , 存在一层极薄边界膜时 的摩擦 , 称 为边界 两 接 触 表 面 在载 荷 的作 用 下 , 由于 微 幅 ( < 0 . 2 5 微米 ) 振 动 而 引 摩擦 。边界膜的厚度很小 ( 0 . 1 微米 ) , 但仍 可使 摩擦 系数 大大降低 起 的机 械 化学 磨 损 , 是 一种 复 合 ( 粘着 、 腐蚀 、 磨粒 、 疲劳 ) 磨损形式。 ( 0 . 0 5 — 0 . 5 ) 。 边界膜与机体的结合形式分为物理 吸附膜、 化学 吸附膜 其故 障机理 : 粘着一由于振动发生剪切一氧化膜脱落一形成磨粒一 和化学反应膜 。 船用柴油机的活塞环与气缸套直接就是这种摩擦形 磨 粒 不 能外 排 而加 剧 磨损 。 式。 3活塞与缸套摩擦磨损 2 . 1 . 3 流体 摩 擦 3 . 1活 塞与 缸 套摩 擦 摩擦副表 面有一层 由边界膜 和流体膜组成的润滑剂 , 摩擦表面 活塞 与缸套之间是一对相对运动的运动副。由于活塞与缸套都 不 直接 接 触 。这 种 摩擦 形 式 的 摩擦 系数 最 小 , 柴 油 机 主轴 与 轴 瓦之 是燃 烧室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所 以活 塞与 缸 套 表 面 必将 受 到 高 温 、 高 间, 连 杆 大端 轴 承 与连 杆 瓦 之 间就 是此 种 摩擦 形 式 。 压、 燃气 冲刷 的作 用 。 气缸 内 的润滑 条 件及 其 恶 劣 , 现代 船 舶大 型二 冲程 主柴 油 机 大 多 采用 注油 器 将 气 缸 润 滑 油 通 过 气 缸 内 壁 的 注 油 2 . 1 . 4 混合 摩 擦 混合摩擦是多种摩擦形式同时存在 的摩擦现象。 主要有半干摩 孔 注 入 到活 塞 与 缸套 之 间 。 随着 二者 的相对 运 动 将气 缸 油 均匀 的分 擦、 半液体摩擦。 不到摩擦副之间形成边界润滑 。 但是 由于活塞在上止点和下止点时 2 . 2磨 损 活塞 与 缸 套之 间 的相 对速 度 为 0 , 所 以此 处 难 以形 成 稳 定 的润 滑 油 摩擦副的表面物质 , 在摩擦 的过程中逐渐损失 , 使其尺寸、 形状 膜 。 一 3 . 2 活 塞与 缸 套磨 损 磨 正 常工 作 状 态下 柴 油机 气 缸 套 与 活塞 间 的磨损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但是其耐磨性却是影响柴油机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 一般柴油机缸 套 的磨 损 量 只要 在 允 许 的范 围之 内 ( 最 大磨 损 量 为 0 . 4 %一 0 . 8 %缸 套 内径 ) , 即可 视 为 正常 状态 。 气缸套的磨损最大磨损部位在气缸套上部 , 通常是活塞位于上 止点时第 1 、 2 道活塞环对应 的缸壁处 , 并沿缸壁 向下磨损量逐渐减 小如图 3中的( a ) 。气缸套左右舷方 向的磨损大于首尾方向的磨损 。 根据气缸套材质的不同其磨损率为 : 铸铁气缸套< 0 . 1 m m / k h , 镀铬气 缸套在 0 . O 1 — 0 . 0 3 m m / k h之 间 。气缸 套 正 常工 作 表 面清 洁 光 滑 , 无 明 显划痕。 如果气缸套出现异常磨损其纵截面形状和磨损量将会发生 改变 。图 3中 ( b ) ( c ) ( d ) 属 于 异常 磨 损 中 的磨 粒磨 损 。 ( b ) 中 的磨 粒 主要 来 自气缸 上 部 燃 烧 室 中空 气 和 燃烧 产 物 带来 的磨 粒 。( e ) 中磨 图 2磨 损 率 曲线 粒主要来 自气缸下部的润滑油。( d )属 于气缸上部下部 皆有磨粒 。
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是内燃机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内燃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YH31合金因其优异的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在发动机的活塞环和缸套材料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有效使用寿命仍存在问题。
因此,对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进行试验研究,能够为内燃机的性能和寿命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磨损试验方案的设计:设计摩擦磨损试验的装置和方案,包括试验的载荷、转速、温度、润滑、试验时间等参数的设置。
2. YH31合金的性能测试:采用光电直接读数式万能试验机或气动万能试验机,测试YH31合金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硬度、抗热膨胀等。
3. 摩擦磨损试验的实施:使用自行设计的装置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通过测量磨损量、摩擦系数等参数,探究YH31活塞环-缸套材料在不同载荷、转速、温度等条件下的磨损规律。
4. 结果分析与总结: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YH31活塞环-缸套材料的磨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内燃机的优化设计及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三、研究进度安排本次研究拟于明年三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底完成,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一个月):撰写开题报告、文献调研、研究方案制定。
2. 第二阶段(六个月):样品制备、YH31合金性能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的实施。
3. 第三阶段(两个月):摩擦磨损试验的结果分析与处理。
4. 第四阶段(三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相关论文。
四、预期成果1.研究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的试验方法和方案,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2.获得YH31合金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基础性的测试数据,为材料的应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3.对YH31活塞环-缸套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解析其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
2.3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摩擦磨损解析

二、活塞环与气缸套的磨损 3.活塞环与气缸套的异常磨损 (3)异常磨损的原因 ②冷却水温的管理【6】 壁温 出口冷却水温过低 H2SO4露点 低于
低温腐蚀
出口冷 缸壁冷却不良 粘着 导致 却水温 粘度下降,油膜破坏 磨损 过高 油氧化严重,炭垢增加 适当提高冷却水温,有利于防止酸腐。一般 冷却水温度控制在85~90℃
练习: 柴油机正常运转时气缸套-活塞环的摩擦表面间可 能出现的摩擦类型有______ B 。 Ⅰ.边界摩擦,Ⅱ.液体摩擦,Ⅲ.干摩擦,Ⅳ.半干 摩擦,Ⅴ.半液体摩擦 A.Ⅰ+Ⅱ+Ⅳ B.Ⅰ+Ⅱ+Ⅴ C.Ⅰ+Ⅲ+Ⅴ D.Ⅰ+Ⅳ+Ⅴ 为了提高柴油机气缸油在高温下保持油膜的能力, 在气缸油中加入了______ D 。 A.极压添加剂 B.油性添加剂 C.抗腐蚀剂 D.抗氧化添加剂
二、活塞环与气缸套的磨损 2.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正常磨损【2】 (3)气缸套正常磨损的参数: ①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内径增量(缸径 最大增量)小于说明书或有关标准的规定值。 ②缸套正常磨损率: 铸铁<0.1mm/kh; 镀铬在0.01~0.03mm/kh。
(4) 气缸套的正常磨损原因【3】
(1)处于边界润滑部位的局部金属直接接触引起 的黏着磨损。或因过薄的油膜被工作表面的尖锋刺破, 或因高温、速度低等使油膜未能形成或遭破坏。 (2)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中的灰尘,燃油或滑油 燃烧生成的各种氧化物、炭粒和灰分,润滑油中的 机械杂质及运动副的摩擦产物等均会引起磨粒磨损, 且以气缸上部最为严重。 (3)燃油中硫分的燃烧产物对缸壁的硫酸腐蚀。 由于活塞在上止点时第一道环对应缸壁处含酸量最 大,为缸套下部的4倍,造成缸套上部严重的腐蚀磨 损。气缸上部燃气温度与压力对硫酸露点的影响, 使上部凝结较多的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第三节 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摩擦磨损

第三节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摩擦磨损一、摩擦形式活塞环—气缸套是柴油机中一对重要的具有往复运动的运动副。
活塞环与气缸套受到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和冲刷,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
工作表面受到腐蚀与严重的摩擦。
活塞往复运动速度在行程中点最大、止点位置为零。
所以,在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的运动速度下难于形成理想的液体动压润滑。
一般来说,活塞行程的中部工作表面易于实现液体摩擦,形成液体动压润滑,在上、下止点附近工作表面间形成极薄的边界油膜,实现边界润滑。
气缸中的高温不利于液体油膜建立。
因为高温,使润滑油粘度降低或氧化变质,使活塞头部变形影响正常配合间隙,使缸壁上已形成的油膜蒸发、氧化和烧损。
形成油膜的有利条件是:行程中点运动速度最大;己形成的油膜在下一个行程被更新之前暴露在高温中的时间极短,仅有几分之一秒;现代气缸油中的添加剂使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大大提高,增强了高温下保持油膜的能力。
二、气缸套的正常磨损柴油机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缸套的磨损情况。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气缸套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只要气缸套的磨损量在允许范围之内(最大允许磨损量为0.4%~0.8%缸套内径),气缸套就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气缸套正常磨损的标志气缸套正常运转工况下正常磨损的特征是最大磨损部位在气缸套上部,即活塞位于上止点时第1、2道活塞环对应的缸壁处,并沿缸壁向下磨损量逐渐减小,气缸内孔呈喇叭状。
气缸套左右舷方向的磨损大于首尾方向的磨损。
图2-7为气缸套正常磨损后缸壁纵向形状和磨损量示意图。
正常磨损的参数::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内径增量(缸径最大增量)小于说明书或有关标准的规定值;缸套磨损率:铸铁缸套< 0.1mm/kh,镀铬缸套在0.01~0.03mm/kh之间;气缸工作表面清洁光滑,无明显划痕、擦伤等磨损痕迹。
2.正常磨损原因(1)处于边界润滑部位的局部金属直接接触引起的粘着磨损,或因过薄的油膜被工作表面的尖锋刺破,或因高温、速度低等使油膜未能形成或遭破坏。
YH31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论文编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江苏大学研究生处办理。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十7将岛劲t≥年‘只/z-H指导教师签名:矽f)年‘月f加YH31活塞环一缸套摩擦磨损试验研究擦产生磨损后,引起的润滑、密封及表面擦伤等影响着发动机的机械效率【3】o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可靠性、耐久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活塞环与缸套的磨损对内燃机的工作有一定影响,该摩擦副的磨损后,造成燃油不完全燃烧后排出,使内燃机排放污染物增加。
内燃机中活塞环与缸套磨损后,对活塞环及缸套的修复困,若直接对活塞环及缸套组件进行更换,更换过程复杂,且大大增加了附加费用,更换组件会降低内燃机性能,甚至造成内燃机报废【41。
内燃机向低油耗、大升功率、低排放方向发展,这使得活塞环与缸套间摩擦磨损增大。
要求提高活塞环、缸套的耐磨性,降低它们由于摩擦而损失的功率,延长发动机耐久性、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5】。
如何降低活塞环一缸套的摩擦磨损所带来的问题是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一直以来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活塞环缸套系统工作环境恶劣,监测困难等因素,国内外关于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过程研究的方法、性能评价指标和试验设备很多【61。
不同内燃机,所选用活塞环、缸套以及润滑油都不同,合适的活塞环缸套配合、润滑条件,能降低活塞环与缸套的摩擦磨损,提高内燃机的寿命。
而活塞环材质选择,从保证其强度出发,尽可能提高其耐磨损性、经济性、工艺性进行选择。
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

活塞内设计三个通孔安装弹簧 , 通过换装不同刚度的
弹簧来改变缸套2活塞环之间的载荷[2] ; 用以测量摩
擦力信号的力传感器安装在发兰盘和机架之间 ; 用以
测量速度信号的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活塞顶部中央位
置。
(5) 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 : 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
器将测量信号传输到终端 , 通过编制程序实现对信号
提出了考虑双电层作用的电化学边界润滑模型 。 此模型可用于分析许多机电结合领域中的摩擦学问 题 , 并用于指导实践 。
参考文献 1 石庚辰 1 微机电系统技术 1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21 2 温诗铸 1 纳米摩擦学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981 3 P A Rehbinder , E K Venstrem1Electrocapillary Effects in the Re2
duction of the Rigidity and Hardness of Metal1Acta1 Physicochim , URSS , 1944 (19) : 36~501 4 F P Bowden , L Young1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Potential on Friction and Surface Damage1 Research , 1950 , 3 : 2351 5 J O’M Bockris , S D Argade1Dependence of Friction at Wet Con2 tacts upon Interfacial Potential J1 of Chem1 Phys1 , Vol150 , (4) : 1622~16231 6 Y Y Zhu , G H Kelsall , H A Spikes1The Influence of Electrochemi2
气缸的摩擦机理与研究分析

气缸的摩擦机理与研究分析气缸是内燃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容纳活塞,并通过活塞运动将压缩空气与燃油混合物推入燃烧室,再将产生的燃烧气体排出。
气缸的摩擦机理是指在活塞运动过程中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和磨损现象。
研究和分析气缸的摩擦机理对于改善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缸的摩擦机理主要包括气缸套与活塞环、活塞与气缸套、活塞环与活塞之间的摩擦。
首先是气缸套与活塞环之间的摩擦机理。
气缸套内壁表面经过高精度的加工,以提供足够的密封效果和摩擦力。
活塞环则通过压力差和气压的作用下与气缸套表面产生适当的接触压力,从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
气缸套与活塞环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取决于气缸套的材料、润滑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是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摩擦机理。
活塞与气缸套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主要是由于工作过程中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磨损,从而导致气缸套表面的磨损。
根据工作条件不同,气缸套表面可能会出现磨损和热蚀现象,这会影响机械密封性能,增加冷却液和机油的消耗。
另外是活塞环与活塞之间的摩擦机理。
活塞环是一种安装在活塞槽中的环形密封件,主要作用是防止高温燃烧气体进入曲轴箱,并提供润滑油膜。
活塞环与活塞之间的接触压力往往比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接触压力更大,所以活塞环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更大的摩擦力和磨损。
活塞环的磨损不仅会增加机械噪音和液压噪音,还会增加油耗和污染排放。
在气缸的摩擦机理研究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润滑方式、表面处理、材料选用等。
合理选择润滑油的黏度、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等对降低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有效的表面处理技术,如电火花加工、喷涂等,可以提高气缸套表面的硬度和光洁度,从而减少摩擦力和磨损。
气缸的摩擦机理研究分析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气缸摩擦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摩擦力和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浅谈发动机活塞环-气缸表面润滑状态的影响因素

10.16638/ki.1671-7988.2019.16.050浅谈发动机活塞环-气缸表面润滑状态的影响因素*孙长勇(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34)摘要:活塞环是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与气缸表面的润滑程度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因此分析活塞环—气缸之间润滑油膜的影响因素,对今后汽车发动机活塞气环润滑性能和结构改良的研究打好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结构改良;影响因素;润滑性能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6-138-02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gine Piston Ring-Cylinder SurfaceLubrication Film*Sun Changyong( Shandong Huay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dong Dezhou 253034 )Abstract: Piston ring is one of the core parts of automobile engine. Whether the lubrication degree of piston ring and cylinder surface is good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In the future, a good foundation is laid for the study on the lubrica -tion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piston rings of automobile engines.Keywords: structural improvement; Impact factors; Lubrication performance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6-138-021 活塞环—气缸表面润滑油膜在运行中的影响活塞环是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并且活塞环又是易损坏的部件。
车辆发动机缸套一活塞环磨损试验研究

度 的 试 样 磨 损 试 验 。依 据 磨 损 试 验 数 据 , 分 析 了缸 套 试 样 的 磨 损 质 量 和 磨 损 率 的 变 化 过 程 ; 通 过 试 样 表 面 电镜 扫 描, 分析 了缸 套 试 样 不 同磨 损 阶段 的 表 面形 貌 特 征 ; 采用响应面拟合 方法 , 建 立 了不 同工 况 下 Ar c h a r d黏 着磨 损 模
感 器及 其测 试部 件等 。
动机 的寿命 密 切相 关 , 不 少 研 究 工作 一 直致 力 于 开
展 缸 套一 活塞 环 的润滑 、 磨损 状况 的计算 , 并 借此 研 究 发 动机 的 寿命 口 ] 。 目前 普遍 采 用 滑 动 摩 擦 副 黏 着磨 损 的经典 模 型— — Ar c h a r d模 型 对 缸 套磨 损 量 进 行 计算 [ 4 ] 。受 车辆 发动 机实 际使 用状 况 的影 响 ,
度为 1 . 5 m, 维 式硬 度 HV 为 6 5 0 。
磨 损 试 验 在 MM1 0 W 万 能摩 擦 磨 损试 验机 上
进行( 见图1 ) 。
试验 过程 中 , 上试 样 为旋 转 件 , 下 试样 固定 件 ,
接触 形式 为 面接触 , 接触 面积 为 9 8 . 1 mm。 。 1 . 3 试 验方 案设计
拟 合方 法 建 立 Ar c h a r d模 型 中磨 损 系 数 K 关 于 工
坯经车床 、 铣床 、 磨床加工至基本 尺寸后 , 修钝锐边 , 后 去毛刺 , 退磁 ; 表 面镀铬 , 使 用高 精度平 面 磨床精 磨表
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学

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学
柴油机活塞环和气缸套之间的摩擦学是指两者接触时发生的摩擦现象。
柴油机活塞环的主要作用是密封气缸,防止燃气泄漏,并起到导热和传热的作用。
而气缸套则是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时的导向和支撑部件。
在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接触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既有助于密封气缸,又会对活塞环和气缸套产生磨损。
为了减小摩擦力和磨损,通常会在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接触面涂覆润滑剂,如润滑油。
活塞环和气缸套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材料、表面处理方式、润滑油的性能等。
合适的活塞环和气缸套配对、良好的润滑和维护措施可以减小摩擦力和磨损,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柴油机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摩擦学也与动力损失和热损失相关。
摩擦力会消耗一部分功率,增加燃料消耗和排放。
而摩擦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热损失,导致能量转化效率降低。
因此,减小柴油机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摩擦力和磨损,提高润滑效果和热传导性能是改善柴油机性能和经济性的重要方面。
研究和改进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学对于提高柴油机效率和降低能
耗具有重要意义。
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润滑和磨损研究的现状和对策

上 窜 等等 , 内燃 机 的经 济性 、 使 动力 性 、 靠性 等 性 可
能 全 面下 降 所 以通 过 对 缸套 一 塞 环润 滑 和磨 损 活
的 系 统 研 究 ,全 面 改 善 该 摩 擦 副 的 摩 擦 学 性 能 , 不
仅 是提 高 内燃 机 整机 性 能 , 强 内燃 机 生命 力 的有 增
断 。早 期 的不 少 学者 认 为 缸套 一 塞环 主要处 于边 活
作环境等。
缸 套 一 塞 活
界 润滑 状 态 . 随着 下业 制 造 技 术 和使 用 条 件等 的 但
改 善 ,现 如今 国 内外 理 论 界 已普遍 认 为 缸套 一 塞 活 环 的润滑状 态也 可 以实 现流体 润 滑 。事实 上 , 套一 缸
上 的研 究 现 状 与 进 展 , 出 了 目前 研 究 工 作 上 存 在 的 不 足 , 指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 关键 词 ] 内燃机
缸套一 活塞 环
磨损 润 滑
随着 人们 对 内燃 机 节 能 减排 的呼 声 越来 越 高 , 内燃 机 的摩 擦 学 问题也 越 来 越受 到 关 注 。缸 套一 活
副 材 料 ( 度 、 性 模 量 、 服 极 限 等 ) 表 面 形 态 硬 弹 屈 、
( 面形 貌参 数 、 面 涂 层等 ) 运 转 工 况 ( 度 、 表 表 、 速 载
荷 ) 润 滑 、
状 况 和 工
由于T 作 条件 恶 劣, 验 再 现性 差 , 实 凶此有 关 缸
套 一 活 塞 环 润 滑 状 态 的 理 论 主 要 是 基 于 推 测 与 判
效 途 径 , 是 实 现 当 前 内 燃 机 节 能 减 排 高 标 准 的 必 也
气缸套的磨损原因及正确维护

气缸套的磨损原因及正确维护发动机气缸套和活塞环是在高温、高压、交变载荷和腐蚀的情况下工作的一对摩擦副。
长期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工作,其结果是造成气缸套磨损变形,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
认真分析气缸套磨损变形的原因,对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经济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气缸套磨损的原因分析气缸套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造成磨损的原因也很多。
通常由于构造原因允许有正常的磨损,但使用和维修不当,就会造成非正常磨损。
1 构造原因引起的磨损1)润滑条件不好,使气缸套上部磨损严重。
气缸套上部邻近燃烧室,温度很高,润滑条件很差。
新鲜空气和未蒸发的燃料冲刷和稀释,加剧了上部条件的恶化,使气缸上都处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状态,这是造成气缸上部磨损严重的原因。
2)上部承受压力大,使气缸磨损呈上重下轻。
活塞环在自身弹力和背压的作用下紧压在缸壁上,正压力越大,润滑油膜形成和保持越困难,机械磨损加剧。
在作功行程中,随着活塞下行,正压力逐渐降低,因而气缸磨损呈上重下轻。
3)矿物酸和有机酸使气缸表面腐蚀剥落。
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燃烧后,产生水蒸气和酸性氧化物,它们溶于水中生成矿物酸,加上燃烧中生成的有机酸,对气缸表面产生腐蚀作用,腐蚀物在摩擦中逐步被活塞环刮掉,造成气缸套变形。
4)进入机械杂质,使气缸中部磨损加剧。
空气中的灰尘、润滑油中的杂质等,进入活塞和缸壁间造成磨料磨损。
灰尘或杂质随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时,由于在气缸中部位置的运动速度最大,故加剧了气缸中部的磨损。
2 使用不当引起的磨损1)润滑油滤清器滤清效果差。
若润滑油滤清器工作不正常,润滑油得不到有效的过滤,含有大量硬质颗粒的润滑油必然使气缸套内璧磨损加剧。
2)空气滤清器滤清效率低。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清除进入气缸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土和沙粒,以减少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
实验表明,发动机若不装空气滤清器,气缸的磨损将增加6-8倍。
空气滤清器长期得不到清洗保养,滤清效果差,将加速气缸套的磨损。
活塞-缸套表面纹理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进展

表面技术第52卷 第11期收稿日期:2022-09-11;修订日期:2022-11-11 Received :2022-09-11;Revised :2022-11-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65053);国家外专局外国专家项目(G2021039004);云南省农业联合专项项目(202101BD070001-051) Fu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865053); Foreign Experts Program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Affairs (G2021039004); Joint Special Project for Agriculture in Yunnan Province (202101BD070001-051)引文格式:程家豪, 陈文刚, 王泽霄, 等. 活塞-缸套表面纹理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 2023, 52(11): 128-138.CHENG Jia-hao, CHEN Wen-gang, WANG Ze-xiao, et al.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Frictional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Piston-cylinder Liner Surface Texture[J]. Surface Technology, 2023, 52(11): 128-138.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活塞-缸套表面纹理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进展程家豪,陈文刚*,王泽霄,郭思良,魏北朝,王海军,袁浩恩,罗海(西南林业大学 机械与交通学院,昆明 650224)摘要:减少摩擦损失是高性能发动机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活塞作为发动机组成的一个重要部件,在机械损失上损耗了发动机产生的总能量的40%,近乎于占据了发动机摩擦损失能量的一半,因此在发动机活塞-缸套上制备表面织构以改善活塞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保持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拥有良好的性能是现在发动机发展不可或缺的。
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上止点附近的低速润滑特性

Zh u F e n l f W an g Ze n g qu a n
3 . C h i n a N o r t h E n g i n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D a t o n g S h a n x i 0 3 7 0 3 6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l u b r i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s n e a r t h e t o p d e a d c e n t r e ( T DC) o f c y l i n d e r l i n e r a n d p i s t o n r i n g i n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 1 . Ma r 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 D a l i a n Ma r i t i m e U n i v e r s i t y , 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1 1 6 0 2 6 , C h i n a ;
气 缸 套 活 塞环 摩 擦 副 上止 点 附近 的低 速 润 滑 特 性
沈 岩 徐久军。 金 梅 王建平。 刘 烨 朱亚琼 朱 峰 王增全 ‘
( 1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 院 辽宁大连 1 1 6 0 2 6 ;2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 院 辽宁大连 1 1 6 0 2 6 ;3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山西大 同 0 3 7 0 3 6)
发动机气缸套变形对润滑油膜影响的数值分析

+6u
+12
(1)
收稿 日期 :2010年 10月
式 中 : 、 为 压 力 流 量 因 子 , 为 剪 切 流 量 因 子 ,三 者 共 同 体 现 表 面 粗 糙 效 应 ; 为 两 表 面 综 合 粗 糙 度 ;h 为 膜 厚 的 期 望 值 ;肛 为 润 滑 油 黏 度 ;t为 时 间 ;h 为 瞬 时 油 膜 厚 度 值 ;p 为 流 体 压 力 ;P 为 流 体 密 度 ; 为 流 动 速 度 。 1.2 边 界 条 件
m ;气 缸 套 表 面 粗 糙 度 为 1.5 m 。 1.1 气 缸 套 活 塞 环 润 滑 的 基 本 方 程
由 于 活 塞 环 和 气 缸 套 之 间 的 相 对 运 动 .润 滑 介 质 在 它 们 间 隙 中 的 流 动 服 从 Reynolds方 程 :
去c 告 +軎c =6utr
润 滑 油 的 黏 度 强 烈 依 赖 于 温 度 和 压 力 。由 于 活 塞 环 处 于 高 温 高 压 工 作 环 境 .考 虑 黏 度 的 温 度 、压 力 效 应 是 必 要 的
1 计 算模 型
缸 径 为 0.15 m : 曲 柄 半 径 为 0.08 m ; 连 杆 长 为 0.3m ;转 速 为 2 200 dmin;最 高 燃 烧 压 力 为 12.5 MPa; 自 由 开 口 间 隙 为 0.019 m :环 径 向 宽 度 为 0.005 m ;环 轴 向 高 度 为 0.002 4 m ;活 塞 环 弹 性 模 量 为 120 GPa;气 缸 套 弹 性 模 量 为 120 GPa:润 滑 油 黏 度 为 0.05 Pa·s:润 滑 油 密 度 为 840 kg/m3;气 缸 套 最 大 径 向 变 形 为 l LLm ;气 缸 套 最 大 轴 向 变 形 为 50 m ;活 塞 环 表 面 粗 糙 度 为 1.5
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环配副匹配特性研究

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环配副匹配特性研究甄洪梅;宋吉林;王旭兰;葛玉霞;任伟;白军爱;王红丽【摘要】Friction , wear and anti-scuffing performance of chromeplating and nitriding cylinder liner and molybdenum-sprayed ,CrN-plated and ceramics compound chrome-plated piston ring pair for diesel engine were researched by a reciprocating tribo-tester and the ma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tched pair under the testing conditions were acqui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romeplating cylinder liner is easily scuffed in poor lubricating condition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nitri-ding cylinder liner and CrN-plated ring pair are excellent .%利用专用气缸套-活塞环零件级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镀铬、氮化气缸套与喷钼、CrN、CKS活塞环配副的摩擦、磨损及抗拉缸性能,得出了各配副在试验工况下的匹配特性。
结果表明:镀铬气缸套对润滑条件比较敏感,在润滑不良时易发生拉缸现象;氮化气缸套与CrN活塞环配副摩擦磨损特性优良。
【期刊名称】《车用发动机》【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润滑;匹配【作者】甄洪梅;宋吉林;王旭兰;葛玉霞;任伟;白军爱;王红丽【作者单位】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天津 30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7气缸套-活塞环配副是柴油机中最重要的摩擦副,其摩擦磨损性能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机械效率和可靠性[1]。
活塞环_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部分分配给了活塞环和气缸套 。由于活塞环 、气缸
套的材料不同 ,所以摩擦热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 是均匀的 ,分配关系与材料的物性有关[2 ] 。 1. 2. 2 活塞组 —气缸套的导热方程
活塞的导热方程为
55τtp
=
αp
(
52 tp 5 y2
+
1 y
·5 tp 5y
+
52 tp 5 x2
)
(9)
气缸套的导热方程为
qp2L
=
λoil δoil
(
Tp
-
TL )
(11)
式中 :λoil 和 δoil分别为活塞环与气缸套间润滑油
膜的导热系数和厚度 , T P 和 TL 分别表示活塞和
A Study on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on Piston2Ring Pack in IC Engine
BAI Min2l i ,D ING Tie2xin ,DONG Wei2jun
(Department of Power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 China)
φs 代表了除了粗糙表面间的滑动以外的流动 。流
量因子可以通过膜厚比 ,即实际油膜厚度 、表面粗
糙度的比值 ( Hσ = h/σ) 和表面粗糙度方向因子
(γ) 的函数求得 。
油膜厚度非常薄 (μm 量级) ,相对于其他尺寸
相差几个数量级 , 所以沿油膜厚度方向的压力变
化可以忽略不计 。沿着缸套的轴线方向是轴对称
55τtL
=
αL
(
52 tL 5 y2
电容法测量汽缸套磨损简介

电容法测量汽缸套磨损简介摘要:我国军用动力正朝着高功率,高可靠性,高经济性发展,发动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其寿命、可靠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因此有必要对发动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摩擦状态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已开展的气缸套活塞环间的磨损故障诊断研究,虽对磨损机理做了一定的研究,却很难对磨损程度做出定量分析,无法对其寿命进行有效的评估。
本文介绍的电容法测量发动机气缸套磨损状况,不仅能分析磨损机理,还能对磨损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
关键词:发动机气缸套电容法摩擦副内燃机气缸套的磨损是一种非均匀的三维表面磨损。
测量出其磨损图,除了可对目前摩擦学界所研究的气缸套材料、润滑油品质及发动机的结构等进行综合评价外,还可以对发动机的寿命进行有效的预测。
一、采用电容法测量的必要性内燃机气缸套的磨损是相当复杂、缓慢而且非常微小的磨损。
其复杂性是由于内燃机活塞副的运动特点和动力特性造成的。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仅活塞的运动速度和受力的方向及大小是瞬时变化的,而且活塞的两侧(主推力边和次推力边)所受的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不仅沿气缸套母线方向的速度和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而且沿气缸套的圆周方向其值也是变化的。
这就使得气缸套的内表面形成了三维不均匀磨损,即沿气缸套母线方向形成了锥度,而沿圆周方向则造成了失圆。
以往所用的测量方法,如称重法、刻痕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以及现在所用的铁谱法和光谱法,都无法满足气缸套磨损状态的测量要求。
电容法是基于气缸套为三维磨损的特点,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测点多、位置确定。
磨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其量值是一个与原始状态相比的相对量,二是其外在表现使零件的实体减少,使摩擦副配合间隙加大。
因此,摩擦副配合间隙量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磨损量的大小。
而间隙的大小可以用电容量的多少反映出来。
三、测量原理及方法测量、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电容测微仪、数据采集仪、传感器、采集软件及计算机。
应用电容传感器测量磨损量的工作原理是:把气缸套的内表面看作电容的一个极板,而电容传感器的有效端面面积s被看作另一个极板。
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上止点附近的低速润滑特性

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上止点附近的低速润滑特性沈岩;徐久军;金梅;王建平;刘烨;朱亚琼;朱峰;王增全【摘要】The lubrication problems near the top dead centre(TDC)of cylinder liner and piston ring in diesel engin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piston ring reciprocating liner test rig,and the friction force-sliding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lubrica-ting film under different loads and lubricating medium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or speed change results in the obvious variation of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 near TDC.When the load is 10 MPa,the friction force is re-duced by ZDDP additives at sliding speeds less than 0.4 mm/s,and as the sliding speeds is more than 0.4 mm/s,the in-fluence of ZDDP additives on the lubricating film shear characteristics becomes weakened.When the load is 20 MPa,the friction force is constantly reduced by ZDDP additives at the test sliding speed range.%针对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在上止点附近的低速润滑问题,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方法,获得不同载荷、不同润滑介质条件下,速度对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长度 , n 是转速 。
·74 · 内 燃 机 学 报 第 23 卷第 1 期
1. 2 润滑油膜温度 在活塞组 —润滑油膜 —气缸套传热过程中 ,
活塞环和气缸套的热状态是润滑油膜重要的边界
条件 ,同时润滑油膜的状态也影响活塞组 —气缸 套间的传热 ,他们互为边界 。 1. 2. 1 润滑油膜的能量方程
白敏丽 ,丁铁新 ,董卫军
(大连理工大学 动力系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 :活塞环与气缸套间的润滑 、摩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动力性 、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内燃机实际运行过 程中 ,缸内工作过程循环变动及活塞气缸套间动接触导热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 ,因而活塞环在缸套 中的不同位置时的摩擦 、润滑状态各不相同 。在传统的活塞环组稳态热混合润滑的基础上 ,考虑到活塞组 —气缸套动接触系统瞬态传热 ,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 、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 。运用该 方法可模拟出活塞环组润滑 、摩擦特性 ,并可预测出不同瞬时润滑油膜的温度场 、压力分布 、油膜厚度 、摩 擦功和摩擦热等重要参数 。 关键词 :活塞环 ;润滑油膜 ;非稳态 ;热混合润滑 中图分类号 : T K407. 9 文献标识码 :A
(3)
其中 , tm 是油膜平均温度 ;ρ为润滑油密度 。
考虑到表面粗糙度的实际油膜厚度 h T 为[4 ]
h T =
h 2
1 + erf
h
2σ
式中 :erf ( x ) 是误差函数 。
+
σ 2πe
2
h/
2σ2
(4)
名义油膜厚度定义为
h ( x ) = hs ( x ) + hmin ( t)
(5)
qp2L
=
λoil δoil
(
Tp
-
TL )
(11)
式中 :λoil 和 δoil分别为活塞环与气缸套间润滑油
膜的导热系数和厚度 , T P 和 TL 分别表示活塞和
的 , 并且 U 1 = U 、U 2 = 0 ,方程 (3) 就可以写成一
维形式[4 ] ,即
d dx
φx h3
dp dx
= 6μU
d hT dx
+
σ
dφs dx
+
12μ
dhT dt
(2)
式中 :μ是润滑油的黏度 ,mPa·s ;黏温关系可整理
为 Sloote 黏度方程[2 ] 为
μ =
5. 662 5 E + 4 ρ ( t m + 40) 4. 507 6
Ξ 收稿日期 :2004203201 ;修订日期 :2004205225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27600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1101058) 。 作者简介 :白敏丽 (1962 - ) ,女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与内燃机 CAE。
2005 年 1 月 白敏丽等 :活塞环 —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1 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模型的建立
活塞在气缸中的运动过程中 ,活塞环 、润滑油 膜和气缸套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摩擦副 ,如图 1 所 示 。影响其润滑摩擦状态的因素有 :活塞运动的速 度 、缸内压力 、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温度 、表面粗糙 度等等 。因为活塞环 —气缸套是轴对称的 ,我们 可以只研究其在一个轴截面上的情况 。对于润滑 油的黏度 ,由于压力不是很高 ,并且变化不是太剧 烈 ,所以只考虑黏度随温度的变化 。对于润滑油的 密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都忽略不计 ,认为密度 为常量 。由于考虑到包括润滑油膜外界环境温度 和自身摩擦热的影响 ,在建立和求解能量方程的 时候需要考虑到在各个时刻与润滑油膜相接触的 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温度 ;而且 ,摩擦热的生成包括 由于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凸峰接触产生的部分和 由于油膜黏性剪切产生的部分 。
引言
活塞环组 —气缸套的润滑 、摩擦的分析研究 一直是内燃机界关注的重要领域 。自从 Eilon 将流 体润滑理论用于活塞环 —气缸套的润滑分析以 来 ,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对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及影
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 。上世纪 70 年代后人们将 活塞环润滑的研究扩展到混合润滑 ,通过结合平 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接触模型 ,在研究活塞环润 滑问题时开始考虑到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国内以 桂长林为代表的研究工作者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 量研究工作[1 ] 。以往活塞环气缸套间润滑 、摩擦的
式中 :活塞环外表面轮廓函数 hs ( x ) 是由直线和
x 的二次方程曲线确定的 。
U 是活塞的运动速度 ,由式 (6) 确定为
U = Λsin θ 1 -
cos θ λ2 - sin2θ
bω
(6)
式中 :Λ = R/ b , R 为曲柄半径 , b 为活塞环的厚
度 ,λ = L / R ,θ = ωr ,ω = ( n/ 60) ·2π, L 为连
部分分配给了活塞环和气缸套 。由于活塞环 、气缸
套的材料不同 ,所以摩擦热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 是均匀的 ,分配关系与材料的物性有关[2 ] 。 1. 2. 2 活塞组 —气缸套的导热方程
活塞的导热方程为
55τtp
=
αp
(
52 tp 5 y2
+
1 y
·5 tp 5y
+
52 tp 5 x2
)
(9)
气缸套的导热方程为
·73 ·
研究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导热的影响 。活塞 环还是缸内重要的导热元件 ,缸内燃气传给活塞 的大部分热量经活塞环 —润滑油膜 —气缸套动 接触系统传给冷却介质[2 ] 。另外缸内工作过程的 瞬态变化 ,活塞组气缸套不同相对位置也是影响 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的重要方面 。本文在上述 已有的润滑摩擦研究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缸 内工作过程循环变动及活塞气缸套间动接触导热 对缸内润滑摩擦的影响 ,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 态热混合润滑 、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 ,使润滑 油膜的润滑 、摩擦特性更具真实性 。
φs 代表了除了粗糙表面间的滑动以外的流动 。流
量因子可以通过膜厚比 ,即实际油膜厚度 、表面粗
糙度的比值 ( Hσ = h/σ) 和表面粗糙度方向因子
(γ) 的函数求得 。
油膜厚度非常薄 (μm 量级) ,相对于其他尺寸
相差几个数量级 , 所以沿油膜厚度方向的压力变
化可以忽略不计 。沿着缸套的轴线方向是轴对称
件给出冷却水的温度和换热系数 ; 润滑油的冷却
边界条件由经验公式确定 ; 而对于活塞组和气缸
套的相对运动边界 ,则采用它们之间的耦合传热
关系 ,通过迭代算法 ,确定其边界条件 。具体做法
是将润滑油膜的传热简化成导热热阻 ,以此来完
成活塞组与气缸套间的热联系 。由以上假设 ,活塞
和气缸套间的换热关系为
55τtL
=
αL
(
52 tL 5 y2
+
1 y
·5 tL 5y
+
52 tL 5 x2
)
(10)
式中 α: p 、αL 分别为活塞 、气缸套的热扩散率 。
采用耦合研究方法确定微分方程 (9) 和式
(10) 的边界条件[6 ] : 燃烧室内由 GT2Power 软件
给出燃气的温度和换热系数 ;冷却水由 Star2CD 软
子的平均雷诺方程 ,其中压力和流量因子都是表
面粗糙度的函数[3 ] ,则
5 5x
φx
h3
12μ
·55
P x
+
5 5y
φy
h3
12μ
·55
P y
=
U 1 + 2
U 2 ·55hxT +
U1 2
U2
·σ55φxs
+
5hT 5t
(1)
其中压力 、流量因子分别来源于 φx 、φy 随机产生 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模型解决方案 。剪切流量因子
对能量方程沿 y 方向在 (0 , h) 上积分 , 考虑 到摩擦热的影响 ,平均形式的能量方程为
∫ ∫h
ρcV
h 0
U
5 5
T x
d
y
=
k
52 T 5 y2
d
y
+
0
∫h
τx y
5U 5y
d
y
+
S
(8)
0
式中 : S 是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摩擦热中
分配给润滑油膜的部分 ,由于热传导作用其他的
Abstract : L ubrication and friction on Piston2Ring Pack in IC Engine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 he engine power , t he fuel economy and t he reliability.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t he cyclic vari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in cylinder and t he heat transfer under dynamic contacting between t he piston and cylinder bore influence t he state of oil film. Thus , t he state of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for t he piston2ring Pack is variabl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This paper concentrated on t he mat hematic and p hysical model as well as its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t his transient , t hermal and mixed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between piston ring and cylinder bore based on t he steady , t hermal and mixed lubrication properties of t he conventional piston ring pack t hrough introducing t he instantaneous heat transfer under dynamic contacting between piston sets and cylinder liner. The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properties of piston ring pack , and parameters such as t he temperature fields of piston and liner , film t hickness , film temperature , friction force and friction heat etc. can be simulated by t he met hod. Keywords :Piston ring ;Oil film ; Transient ;Mixed lubr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