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第 1 章 导论

写作 第 1 章    导论
写作 第 1 章    导论

第1 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弄清楚写作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区别,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的内容。

[教学重点]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写作的规律。

[教学难点] 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第1次课)

1.1.写作及其相关概念

1.1.1. 文章

1、古今词义有别

1、1、色彩、颜色

《周礼、考工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楚辞、桔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1、2、礼乐、法度

《诗经、大雅、荡》诗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

1、3、有组织的文字

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文章者也,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理:事物之理;性:事物之性;万物之宜:万事万物最恰当的表现。

释:宣示天上地下的迹象,规则,阐明人之五伦的次第,秩序,穷极事物的道理,尽抒有物之性,探索研究万物的最恰当的表现。”

《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此处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文章,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用文字传达意思的制作说是文章。”

唐弢:“人类大概都有表现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这就是文章了。”

《辞海》:“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现代汉语辞典》:“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

2、今人外延有别

1、1、一切有篇章组织的文字

1、2、非文学作品

张寿康《文章学概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持文章(包括散文和通讯报告)不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几类文学作品。”

1、3、李静梅《大学写作教程》:广义:一切文章;狭义:非文学作品。

3、结论

文章是意思相对完整的、有篇章组织的文字符号的集合体。

符号:《现代汉语词典》标记、记号;

苏珊、朗格:“一种表现形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符号的形式”。

《现代写作学》称公式、图表、照片等为非语言符号,或辅助信息符号。[思考与练习 1 ]

以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第2次课)

1.1.

2.写作

《韩非子、十过》:“子为我听而定之”,写是记录。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

《诗经、小雅、何斯人》“作此好歌”。指制作,创制。

释为:用笔来记录心中构想的成果。

1、分歧

1、1、关于内容载体

一是刘锡庆《基础写作学》:“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的精神产品过程。”

一是朱伯石《现代写作学》:“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1、2、关于写作成果

一是指文章

一是王作昌《写作》93年12期的“写作本质论”:“写作是用文字(别处用符号)传达意义的创造性制作。”成品除文章外,还有非文章写作成品,如标语、处方、对联、元素周期表、注释、广告等。

2、结论

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字符号来制作文章的精神生产活动

1.1.3.写作学

1、定义:写作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写作规律的科学。

2、历史:

A、古代写作研究

《尚书》:诗言志(两说:尚书尧典或舜典)

孟子:以意逆志、知言、养气。

墨子:言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庄子:妙造自然

荀子:文以明道

孔子: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为命,裨bi谌che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论语、宪问》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陆机《文赋》:恒患意不趋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刘勰:《文心雕龙》

钟荣《诗品》

箫统:《昭明文选》序

王国维:《人间词话》

B、现代写作学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现代写作学的产生以作文法、文章学的研究为滥觞,以写作杂志的诞生为标志。

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鲁讯:《摩罗诗力说》

叶圣陶:《文心》

陈望道:《作文法概要》

“文章学”一词始见于1907年《国粹学报》,后以此命名的有:龚自知《文章学初编》;蒋祖怡《文章学纂要》;张寿康《文章学概论》。(张的文章不包文学作品)

文章学与写作学“前者是以研究写作的成品为主,后者以探索成品的制作为主”。(现代写作学)

1980年成立“中国写作学会”,而“写作学”一词始见于1981年7月10日创刊的《写作》杂志。

1985年刘锡庆《基础写作学》第一次在著作是以写作学冠名。

马正平在《高级写作学引论》把写作学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写作行为宏观操作机制的探索

一、从“八大块”转向“文体技法”论

二、从文本主义转向写作过程论

三、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

四、从写作主体论转向写作文化论

第二阶段:探索写作行为微观操作原理

一、从梯级模型到场论模型:写作能力内在机制研究

二、从非线性、非稳态到写作分形:对写作复杂性的思考

三、“写作思维”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四、对思维的思维:“写作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五、非理性写作与非构思写作的观念与理论的提出

3、现状

一是教材纷乱,派别林立

A、表态、构件论,八大块:“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文风、修改、文体”

B、动态、过程论。刘锡庆

生活——作者

读者——作品

以朱伯石为代表

C、综合派、动静结合

另外还有:史变论、体式论、价值论、文化派

二是电脑网络写作方兴未艾

张小红,在文学界和国际软件业中却小有名气。这不仅因为他从诗人、作家变成了电脑专家,在国际上首先发明了让电脑自动写文章的软件。还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肖春英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了一些报刊的专栏作家,年仅18岁的儿子肖诗呢也成了国内最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他们父子共同研制出了《GS文章自动生成系统》软件。用电脑写稿写出了200万。机器诗选一首如下:

李白诗仙

张小红

太白的诗都如此张狂

如此沁园春 如此上九天

怎么读

也是唐朝最动人的曲调

马蹄声声

在太白酒的香味中

醉去。 轻舟

总也追不上

早已不是

让人动人心弦的东西

太白魂都在他的吟唱里

他没有爱情

与闲愁

没有斗茶猜书

没有轻扬的泪水

没有后来人的赏花唱和。有时候

他的狂想掺了羊毫或狼毫的笔峰

一抖墨

浸透了宣纸

就白发三千丈

黄河入海流

壮壮烈烈醉倒华夏

……

4、本教学体系的创新要点

突出重点,拾级而上、以点带面、融汇贯通

[思考与练习 2 ]

1.我的写作兴趣是什么?

2.怎样才能提高写作兴趣?

(第3次课)

1.2.写作的特点

要区别不同的事物,就要抓住事物各自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是由它的特殊的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学好写作就应当抓住写作的特殊的本

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写作有如下特点:

1.2.1.目的性

指的是写作必须表现作者的主观愿望,一篇文章应当集中地、单一地反映作者某一意愿、想法、观点、感情等。比如白居易年青时,曾到长安求仕,携自己的诗文去见当时的有名文人顾况,顾况起初看不起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一眼看到诗卷上的名字,便戏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时,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了。分析白居易写诗的目的,人两种内容,一是想用诗来进身仕途;一是想通过诗本身的描写,来赞扬新生事物的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写作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层次:

1、1、宏观目的。指的是作者从事写作活动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从一定的立场出发,所表达出来的主观愿望。比如有的人写文章纯粹是为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他往往不考虑文章的内容怎样,因而会出现拼凑、抄袭等现象。而有的人写文章则是为了社会,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让文章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起到宣传群众、影响群众的作用。鲁迅的写作就是这样,他看到国人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为的就是疗救国人的精神。不过,一般人往往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现在人们撰写论文即是如此。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刘再复把它运用到分析人的写作动机上,也分为五个层次。

一是为生存而写作;

二是为安全而写作;

三是为归属而写作;

四是为尊重而写作;

五是为自我实现而写作。

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为自我而写作,而是要超越自我。自我实现有两主导意识,即自由意识和使命意识。自由意识包括超常性、超我性、超前性;使命意识是从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写作的。

我们应当有正确的写作目的。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传统的“文以载道”的精神。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事。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王充说,为世用者,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顾炎武说,文章有益于天下。鲁迅,为人生,救中国;托尔斯泰说,写作

而没有目的,又不求有益于人,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但是有人写诬告信,假新闻,即是反例。

1、2、微观目的

指的是作者通过一篇文章的本身内容所要表达的主观愿望。

1.2.2.综合性

指的是写作活动和写作成品的综合体现着作者的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2、1、生活。

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比如曲波写《林海雪原》,就是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而鲁迅是一个大家,但是他想写一部反映红军的斗争生活,他曾听陈庚介绍过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故事,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不熟悉生活而没有动笔。又如曹禺写《雷雨》中的工人和革命斗争生活就写的非常苍白。就是因为生活不熟悉的缘故。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来了解和收集历史材料,作间接的生活感受。

2、2、思想

指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有这样的故事,一财主请客,请的是秀才和一个当官的,宴席间秀才提议作诗,几人作的诗如下: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莫非帝王瑞气,

财主:下之三年何妨,

过来一个乞丐说:放你娘的狗屁!

鲁迅、沈尹默、胡适都写过人力车夫,但是主题却不一样。胡适是同情;沈是反映阶级对立。鲁迅是赞扬和自我解剖。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三个时代。

2、3、知识

指的是写作要融汇各不学科的知识,如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写宁波下大雨,刮台风,有水,想起《易经》上的“天一生水”的句子,这个藏书楼的名字就是因此得之。秦牧的散文知识丰富,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有许多历史知识。

2、4、技巧

指的是艺术表现方法。表现在结构、语言等上。比如红楼梦的结构象一个灯笼;儒林外史的结构则是一个链条式。

2、5、能力

指的是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创造力等。。

1.2.3.实践性

从理论上来看,写作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章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因而作者必须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生活,收取写作材料。

二是因为写作是一种技巧、技能,同其它技能一样,它的获得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实践,只学习了写作的理论是不行的,要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就得要实践。

写作要经过反复实践练习,多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许多专家对这一点都有过很好的论述。如:

1、写作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操作性,理论是操作的理论,教学的操作的教学,孙绍振见王光明等《写作学——福建师大写作教师关于写作学科建设的对话》、《写作》1995、8

2、我们写作老师的麻烦是把这门课化解成许许多多的训练元素,教师的本事就是要这个地方做转化工作。余秋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见《写作》1994、4

3、真本事、真功夫的'作文’训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大面积(非少数优异生),高幅度(五分或十分以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刘锡庆《写作》1997、6、14

陈师道:永叔谓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唐彪: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之功夫,其益相去矣。

司汤达:每天要动笔。

果戈理: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来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

契诃夫:请你尽量多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

(第4次课)

1.3.写作的规律

引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宇宙天体的运行有它自己的轨道,象哈雷慧星每隔71年就要和地球相逢,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形成潮涨潮落。从小的方面来说,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人体基因的组合,也无一不是受制于它自己的规律。人们就是要掌握这些规律来为自己服务。最近,美国的叶梁博士破译了癌症的基因密码,发明了一种“金百益”的抗癌新药。这就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性的掌握所取得的

伟大成就。

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性以后,会有许多的人间奇迹被创造出来。据有关媒体报道,随着人体基因密码的测试成功,人类会战胜更多的疾病,使自己的正常寿命延长到1200岁。这就是规律的作用。

因此,对写作来说,也应当掌握它的规律,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想见,我们在掌握了写作规律以后,肯定会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

1.3.1.关于写作规律的几种看法

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老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中,不仅传授学问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授治学的方法。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知识的创新,而知识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的已有的成果的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上。因而我们应当了解前人在写作规律上的不同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

前人对有无写作规律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文无定法”,“文无定格”,“法寓于无法之中”(明·唐顺之),这是不妥的。它扩大了法和格的含义。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是说写文章不要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文章应当常变常新;有人则认为,“文有文律”,“以法为律”(清·刘熙载),“定体则无,大体则有”(金·王若虚),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①刘锡庆《写作通论》

第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第二、习惯成自然,基础须早打;

第三、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推动力;

第四、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完全一致。

②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

一是双重转化律;

二是多元统一律,即文章是思想、技巧、生活、语言等众多元素的合成构筑;

三是点化调整律,即随着认识的深入,作者不断地提炼、修改、调整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③朱伯石《现代写作学》

一是化一律(物我化一、多元化一、言意化一);

二是渐近律;

三是适宜律(外部适宜: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联系;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符合本民族的特点。内部适宜:内容——主旨与质

料,形式——体裁、结构、表达方法、语言等。)

④周姬昌《写作高级教程》

一是物我交融转化律;

二是博而能一综合律;

三是法而无法通变律(法是文章体制、写作准则、写作技法;无法是指模仿、化用)。

除此之外,还有吴伯威等人也有一些说法。不过,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物意文的转化、综合素养、循序渐进等。

对前人的说法,我们取长补短,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3.

2.结论

(一)微观规律

双重转化律

是指作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总要进行两次转化。第一次是作者将客观外界事物或社会生活向自己的主观认识、感情转化。有人称意化、内化。第二次是作者将存在于自己头脑的认识、感情,转化成别人可以知晓的物质形态的语言文字符号。有人称物化、外化。

苏联心理学家A·T·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创作过程不是别的,而是双重的变换过程。就是: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者现实的形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

这一规律在中国,不是当代人的发明。虽然各家用词不同,说法不一,但是如出一辙,同属一门,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应当上溯到陆机,他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里他说的是物情辞的关系,与物意文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他的意思是说:“模写、再现客观事物的气象和风貌,这要随着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转换,要与之相适合;连缀辞采、谐合声律的语言表现,这要和内心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这种物意文的关系,在其它的姊妹艺术中也有相似的表现。比如,郑板桥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苏轼在《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赵鹘(GU)落,少纵则逝矣。”

例:①、《叶圣陶修改艺术》

原句:一阵的尘灰消散时,离壕沟七八尺远的有一条炸断的手臂,断

处渍着一滩紫黑的血,皮色灰白,瘦瘪得可怜。

“紫黑”应当为“殷红”,因为人的手臂是刚被炸断。

②、《青春之歌》

江华宣判戴瑜死刑却不杀,扔到车下,使得其能继续破坏北大的学生运动。(不杀的原因是想借敌特务之手来杀,因戴已失去敌人的信任。)特务王凤娟杀死戴时,戴的手中有北大进步分子的名单,王却说他无用,连一个王忠都领导不好。

(二)宏观规律

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指得是学习写作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①、由少到多:

一从字数来说,小学的字数400——600;初中是600——800;高中是800——1200;大学(本)学年论文5000——7000;毕业论文7000——12000;硕士30000——50000;博士15万——20万。

二从写作客体要素来说:人、事、景、物应当从少到多。

②、先简单后复杂:

A、先记叙后论说;

B、先写实后写虚。

③、先规矩而后巧

古语:“大匠能喻人规矩而不能使之巧”。

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说:“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④、由模仿到独创

茅盾:“持平而论,'模仿’不一定要不得”,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好形式。”

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谈起》中说:“各种体裁我大半都试作过,那时我的模仿性很强,学欧阳修、归有光有时居然学得很象。”

2、持之以恒

指得是学习写作不仅要有写作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要保持旺盛的热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从事写作实践,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比如,马克思在图书馆地板上磨的脚印;托尔斯泰、鲁迅坚持记日记。

3、多读多写

①、多读

"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白居易说:"苦节读书,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闲暇)寝息矣。"(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

习或教授)

②、多写

叶辛在知青宿舍那简陋的条件下写小说,最终发表了《蹉跎岁月》。[思考与练习 3 ]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课后记]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复习笔记 Ⅰ.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 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 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

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 1.圣经的记载 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 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 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 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 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 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 语音学(phonetics); 音系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 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对语言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它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比如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等等。(chapter 9/chapter1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s to look at language structur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nguage use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 这就是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语言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的分析了解社会构成的问题。 Research Focus1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 真正的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formerly un writte n Ian guages.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 nee of Ian guage and also with the diverge nee of Ian guages over thousa nds of years. They start with the comparis on of con temporary Ianguages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kinds of change in Ianguage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 diachronic ” study of Ianguage. 人类语言学家主要对历史和早期无文字语言的结构感兴趣,他们关注语言的出现和上千年

公文写作概论练习题

本章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文处理 2、公文处理流程 3、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 4、集中统一原则 二、判断题 1、无论就全国范围还是一个机关单位范围来说,公文处理工作都必须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2、狭义的公文处理是指围绕公文的撰制、传递、处理和管理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各机关单位的中心机关即办公厅办公室)是其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机构。 4、根据实际情况一些社会组织的公文处理组织中以同时采用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 5、办毕公文的处置包括立卷归档、清退、销毁和暂存等。 6、文件工作的集中式适合于一般的大中机关。 7、目前档案机构对于公文处理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能仍受到相当的限制,并未完全到位。 8、一个社会组织的公文处理工作属于组织内部的工作,与外部没有联系。 9、由于各社会组织层级有别,职能不同,任务各异,其公文处理流程具有本质差异。 10、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文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公文质量,也会间接影响档案质量,从而制约或促进整个国家档案事业的兴误成败,对档案事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11、遵循集中统一原则使公文处理工作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都行到有效控制和有序开展。 12、一个社会组织的公文规格和数量体现出该组织工作政绩和领导重视程度。 13、公文中涉及的秘密就是国家秘密。 三、单选题 1、机关办公厅室)主任、秘书处处长等属于文件工作人员中的()。 A 操作层 B领导层 C 执行层 D 控制层

2、某省水利厅负责指导所属下级机关公文工作的部门是() A 该厅党委办公室 B该厅行政办公室 C 该厅人事处 D 该厅党组 3、四川教育厅的文书处理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应该是() A 国务院办公厅 B四川省人民政府 C 四川教育厅办公室 D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4、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应该加盖() A发文机关生效章 B发文机关证明章 C复印机关生效章 D复印机关证明章5、以下由文书部门或人员负责的环节是() A承办 B拟办 C对内催办 D对外催办 6、直接由其综合职能(办公)机构作为其公文处理机构的社会组织一般()A规模较小 B规模较大 C具有专门职能 D 内设机构超过两层 7、相对于专门的公文处理机构来说,负责撰写和处理公文的职能(业务)机构称之为() A业务部门 B档案部门 C承办(办文)机构 D专门部门 8、阅读公文是特定社会组织有关人员法定的() A职权性行为 B自发性行为 C专业性行为 D强制性行为 9、公文销毁是对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进行毁灭() A整理 B清退 C处置 D鉴定 10、相对于专(兼)职文书人员,机关其他直接参与文件的创制和具体办理活动的人员,称为() A内收发 B外收发 C承办人 D办理人 11、负责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是() A副省级以上 B省级以上 C省级 D前三项均可 12、按照集中统一原则,在全国范围由中办和国办分别负责对党政系统的公文处理工作实行统一() A领导和指导 B管理 C指导 D领导 13、公文处理是社会组织综合职能机构(公文处理机构)的日常()

2012年最新公文写作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 号,2012 年4 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

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word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一、公文概论: 公文古己有之,把公文作为一种学科知识来概括和总结,应当说时间并不长。所以说,公文基本知识应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文体应属于社会科学的管理学科。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具体解释为: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具有特定效力和较为规范格式的文书。 (二)公文的种类 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指示为党的公文独有) 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所独有) (三)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公文是党和国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操纵的工具,是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的。 2、法定的权威性。公文代表着一级组织、一级政权的职权和

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置若罔闻或与之相悖。 3、现行的实用性。发文是针对实际,切实管用,便于操作。可以说是合于时而发,合于事而做,要求下边贯彻执行。 4、严格的规范性。公文有统一的文种,每个文种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限定内容、限定格式、限定适用范围,不许独出心裁,胡乱发挥。 5、行文的明确性。公文的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要求明确,让谁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和究竟怎么干,都非常明确清楚,不含糊其词。 6、语言的简洁性。相对其它文稿来讲,公文则文字更精炼,条理更清楚,层次更分明,篇幅更简短,没有废话,不许冗长,能一句说清楚的不用两句。 此外,有的公文还有政策性、保密性等等。 (四)公文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组织领导和处理公务的工具作用。具体讲: 1、法规准绳作用。便于遵照执行。也叫明法的作用,党纪国法用公文发布于世。党的纲领、章程用“决议”这个文种发表;宪法用公告发表。 2、领导指导作用。部署当前工作。也叫传令作用。指示、决定、通知等下行文有明显的传令作用。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后习题

练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公文?怎样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 答: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公文的基本含义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分别进行简单阐述) 2 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简述我国古代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 答: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出现需要文字的沟通。这是公文出现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商代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在西周时期国家政权机构变得复杂起来,已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秦代出现了“书”、“奏”,它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到了汉时期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官员之间出现平行文“移书”,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令”、“教”、“谕”之类的下行文,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确立的时期。从秦汉以后至明清,各种公文形式不断变化出新。辛亥革命时期,南京政府对文书进行了全面改革。 3 比较文书、文件、公文三个概念的异同。 答:文书一词在机关的公务活动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极为普遍和广泛。它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也可以指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文件”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讲他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文也可以指私人文件。从狭义上讲文件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的正式行文。文书则特指国家机关的公务文书。 4 公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有法定的作者。(2)有法定的权威。(3)有特定的效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各个特点相应补充说明) 5 机关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各个作用补充说明) 6 为什么要给公文分类?常见的公文分类方法有哪些? 答: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关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入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的分类。公文分类的方法主要是:按照公文的来源分类分为,(1)对外文件。(2)收来文件。(3)内部文件。按照公文的行文关系分类分为,(1)上行文。(2)平行文。(3)下行文。按照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分类分为,(1)秘密文件。(2)普通文件。(3)公布文件。按照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分类分为,(1)法规文件。包括:法律文件、法令文件、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2)行政文件。(3)党的文件。按照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分为,(1)指挥性公文。(2)规范性公文。(3)报请性公文。(4)知照性公文。(5)记录性公文。 7 公文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我国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常用种类有哪些? 答:P20-P24 (特别记忆93年的类型)

1.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一. Why Study Language? 二. What is Language? 三.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at makes language unique to human beings?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which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language and any system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Arbitrariness is a core feature of language, 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Duality, which means the property of having 2 levels of stur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2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ans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Because of duality, the speaker is able to combine the basic linguistic unites to form an infinite set of sentences, most of which are never heard before. Displacement means tha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So all these features make language unique to human beings. Design features refer to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gae distinguishabl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RBITRARINESS By ‘language is arbitrary’ we mean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For example, there is no reason why English speakers use the sounds /dog/ to denote the animal ‘dog’, or /pig/ to refer to the animal ‘pig’ while Chinese speakers use different sounds (狗and 猪respectively) to indicate them.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arbitrariness. (1) Arbit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and its meaning. We must admit that there are certain word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onomatopoeia in every language which imitate natural sounds, such as ‘bang, crash, and roar’ in English, and ‘叮叮当,咔嚓,扑哧’ in Chinese. However arbitrariness and onomatopoeic effect may work at the same time. Widdowson’s illustration of a line ‘The murmurous haunt of flies on summer eves’ in Keats’Ode to a Nightinggale by attempting the substitution of ‘murderous’ for ‘murmurous’ shows that no connec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between sounds and the little noiseness of the flying flies. ‘It is only when you know the meaning that you infer that the form is appropriate.’(Widdowson, 1996:6) (2)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As to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there are 2 opposite points of view. According to some functional linguists (Halliday, 1985/1994), language is not arbitrary at the syntactic level because there may be a certain degre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equence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14.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1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6.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 17.一调查和比较:(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一~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语言的起源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 1.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 答: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3.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

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第二节关于原始语言 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1)手势论的内容 “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又如苏联语言学家马尔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他认为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最初劳动和交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2)手势论的错误 ①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以手从事劳动和进行交谈自古以来就是两回事,交谈是在劳动的需要下产生的,不等于劳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劳动与交谈不分工的时代。

[最新教程]2020年公文写作考点

第一章 一、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1)应用性(2)真实性(3)简明性 (4)规范性:应用文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种的规范,二是结构的规范。 二、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1)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2)知识面要广中有深 (3)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4)写作基本功要扎实 第二章 一、行政公文概说 1.行政公文的主要特点:(1)权威性(2)规范性(3)工具性 2.公文的作用:(1)指导作用(2)沟通作用(3)凭证作用 3.行政公文的种类(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4.公文的秘密等级:秘密等级根据国家保密法,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等。 五、印章:印章是机关权利的凭证,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均应在落款处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印章要端正地盖在正文的右下角成文日期的上方,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5.主题词: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次或名词性词组。一件公文一般标3-5个主题词,按类别词、类属词、文种词的顺序排列。主题词原则上不能任意创造。199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编制印发了《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收主题词15类1000个。 6.行文关系:机关之间行文,有一定的规则,不能任意违反。这些规则,已由《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确定,主要的几条是: (1)政府各部门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互相行文,可以向下一级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政府授权和职权规定,向下一级政府行文。 (2)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3)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4)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属于下行的文种是:命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报、批复、会议纪要;属于上行的文种是:议案、报告、请示;主要是平行,也可上行与下行的文种是:函;主要是下行,也可平行的文种是:通知;即可下行,也可平行和上行的文种是意见。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 第一篇总论 (5) 第一章广告概论 (5) 1.1复习笔记 (5) 1.2课后习题详解 (9) 第二章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12) 2.1复习笔记 (12) 2.2课后习题详解 (15) 第三章广告学与其他相关学科 (17) 3.1复习笔记 (17) 3.2课后习题详解 (19) 第四章现代广告业 (23) 4.1复习笔记 (23) 4.2课后习题详解 (25) 第二篇广告原理与运作规律 (28) 第五章广告基本原理 (28) 5.1复习笔记 (28) 5.2课后习题详解 (39) 第六章广告运作规律 (47) 6.1复习笔记 (47) 6.2课后习题详解 (51) 第三篇广告主体与客体 (56) 第七章广告主体 (56) 7.1复习笔记 (56) 7.2课后习题详解 (59) 第八章广告信息 (64) 8.1复习笔记 (64) 8.2课后习题详解 (68) 第九章广告媒休 (73) 9.1复习笔记 (73) 9.2课后习题详解 (79) 第十章广告客体 (82) 10.1复习笔记 (82) 10.2课后习题详解 (86) 第十一章广告效果的测定 (92) 11.1复习笔记 (92) 11.2课后习题详解 (95) 第十二章广告管理 (98) 12.1复习笔记 (98) 12.2课后习题详解 (102) 第四篇国际广告 (105) 第十三章国际广告及海外广告业 (105) 13.1复习笔记 (105) 13.2课后习题详解 (107)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广告概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广告溯源 广告的概念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广告概念 广告概念的定义 广告的构成要素 按照广告诉求方式分类 按照广告媒介的使用分类 广告的分类 按照广告目的分类 按照广告传播区域分类 按照广告的传播对象分类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广告环境的概念 广告环境 中国的广告环境 广告概论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告的概念 1.广告溯源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希腊、印度、罗马和中国,都较早出现了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关的广告活动。 但“广告”作为一个外来词在中文里出现,是近代的事情,含有“广泛地宣告”的意思。 2.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广告概念 (1)1890年以前,西方社会对广告较普遍认同的一种定义是:广告是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新闻(News about product or service )。 (2)1894年,Albert Lasher (美国现代广告之父)认为:广告是印刷形态的推销手段(Salesmanship in print ,driven by a reason why )。 (3)1948年,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委员会(The Committee Oil Definitions of the American Mar . keting Association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4)美国广告主协会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为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之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 (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引起的其他反应。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其中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招贴海报及直邮等,传递给他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信息的媒体一定的报酬。 3.广告概念的定义 (1)一般而言,广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如表1-1所示。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与非经济广告。狭义的广告特指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各社会团体的公告、启事、声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等。

实用公文写作大全-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第1章 一、公文写作的语言 (一)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言的准确 (1)认真辨析词义。 在汉语中,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公文写作也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2)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语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分。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分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予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谁给予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就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搭配必须符合道理和习惯,否则就不通顺。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在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

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入了计划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2.语言的简练 (1)用语精确,以一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讲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助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2)尽量使用短句。 “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分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推敲,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著名作家老舍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十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请看下面的文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优美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质的语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为了做到简练,不妨学学老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