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下列四个数中,与-2的和为0的数是( ) A .-2 B .2 C .0

D .-12

2.比-1大1的数是( ) A .2 B .1 C .0

D .-2 3.计算-1+|-1|,结果为( ) A .-2 B .2 C .0

D .-1 4.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小于每一个加数,那么( ) A .这两个加数同为正数 B .这两个加数同为负数 C .这两个加数的符号不同 D .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为0

5.313的相反数与-22

3的绝对值的和为 .

6.计算: (1)(-6)+(-8); (2)(-4)+2.5; (3)(-7)+(+7); (4)(-7)+(+4); (5)(+2.5)+(-1.5); (6)0+(-2); (7)-3+2;

(8)(+3)+(+2).

7.列式并计算:

(1)求+1.2的相反数与-1.3的绝对值的和; (2)423与-21

2的和的相反数是多少?

8.一艘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50 m ,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 m 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9.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3-1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图1-3-1

A .a +b <0

B .b +c <0

C .b +a >0

D .a +c >0

10.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1a +1b ,那么(-2)?(-3)= -5

6 .

11.已知|a |=8,|b |=2. (1)当a ,b 同号时,求a +b 的值; (2)当a ,b 异号时,求a +b 的值.

12.[xx·隆昌期中]下表列出了国外几大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小时数).

城市

纽约

巴黎

东京

与北京的时差-13-7+1

(1)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8:00,那么东京时间是多少?

(2)如果小强在北京时间下午15:00打电话给远在纽约的姑姑,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分层作业】

1.B 2.C 3.C 4.B 5.-2

3

6.(1)-14 (2)-1.5 (3)0 (4)-3 (5)1 (6)-2 (7)-1 (8)5 7.(1)-0.1 (2)-21

6

8.-40 m 9.C 10.-5

6

11.a +b =10或a +b =-10. (2)a +b =6或a +b =-6. 12.(1)上午9:00. (2)不合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3.熟练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 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 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 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 (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 (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 (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文字语言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b+a 加法结合律 文字语言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c =a+(b+c ) 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 382681 有理数的减法】 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 1.定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 (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 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 b a b -=+-. 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 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 1.3.1 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学会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中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活动1 学校的运动会刚结束不久,我们知道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那么,在本次运动会中,我们学校红队进4个球,失两个球。蓝队进一个球,失一个球。请问两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多少?如何表示? 红队:4+(-2)蓝队:1+(-1)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和我们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有什么不同呢?生:有了负数的参加 师:像这种有了负数的参加的加法运算我们称为什么?想知道有理数是如何进行

相加的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足球比赛引入,通过净胜球数说明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启发探索,获取新知 活动2 看下面的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8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①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8m.写成算式就是:(-5)+(-3)= -8 ②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O为运动起点: 设计意图: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一下几点: 1、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 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问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习题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2()61( ___;(7)(-3)×=-)3 1( 2、填空:(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_;(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3、计算:(1))32()109(45)2(-?-??-; (2)(-6)×5×7 2)67(?-; (3)(-4)×7×(-1)×(-0.25);(4)41)23(158)245(?-??-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3 2-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1))5(252449 -?; (2)12 5)5.2()2.7()8(?-?-?-; (3)6.190)1.8(8.7-??-?-; (4))251(4)5(25.0- ??-?--。 4、计算:(1))8141121()8(+-?-; (2))48()6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 5)13(317234.03213?--?+?-?- 6、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 5212+--的值。 7、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 1、(2009年,)若ab b a ,2,5-==>0,则=+b a ___。 2、(2009年,)计算)2 1(2-?的结果是( )A 、1- B 、1 C 、2- D 、2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1、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 2()61( ___; (7)(-3)×=-)3 1( 2、填空: (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2-的倒数是___,的倒数是_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3、计算: (1))32()109(45)2(-?-??-; (2)(-6)×5×7 2)67(?-; (3)(-4)×7×(-1)×();(4)41)23(158)245(?-??-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3 2-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 (1))5(252449 -?; (2)12 5)5.2()2.7()8(?-?-?-; (3)6.190)1.8(8.7-??-?-; (4))251(4)5(25.0- ??-?--。 4、计算:(1))8141121()8(+-?-; (2))48()6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 5)13(317234.03213?--?+?-?- 6、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 5212+--的值。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1、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 2()61( ___; (7)(-3)×=-)3 1( 2、填空: (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3、计算: (1))32()109(45)2(-?-??-; (2)(-6)×5×7 2)67(?-; (3)(-4)×7×(-1)×(-0.25);(4)4 1)23(158)245(?-??-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1、3 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 (1))5(252449 -?; (2)12 5)5.2()2.7()8(?-?-?-; (3)6.190)1.8(8.7-??-?-; (4))251(4)5(25.0- ??-?--。 4、计算:(1))8141121()8(+-?-; (2))48()6 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 5)13(317234.03213?--?+?-?-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计算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有理数)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60分) 1.小华在某个路口,规定方向以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他向东走了50m, 则可表示为;如果他向西走了100m,则可表示为;如果他走了-30m,向西走了30M 表示向西走了30M;如果他走了+80m,则表示向东走了80米;如果小华先向西走了 180m,再向东走了200m,则此时他的位置在路口。 2.按要求把下列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2.3、-0.5、-100、-8、88、4.01、 分数;负整数;正分数;有理 数 12.3、-0.5、-100、-8、88、4.01、 。 3.-2.1的相反数是2.1 ,0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4.|+2.4|= ,|-4.5|= ,|0|= ,-|-3|= 。 5.用“>”或“<”填空: -5 0,-9 -8,- - ,|-2.6| 0,|- | |- |。 6.(-31)+31= ,(-23)+(+34)= ,(-5)-4=-9 ,(-2)-(-3)= 。 7.最大的负整数是,比4小的正整数有。

8.的绝对值是5,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9.在数轴上表示的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a+|-a|= 。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3.在一个有理数前面添上负号,就可以得到一个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每一个加数。() 5.如果两数的差是正数,那么这两数都是正数。() 二.计算 1、(-二分之一)+(-五分之二)+(二分之三)+(五分之十八)+(五分之三十九) (-32)+68+(-29)+(-68)= (-21)+251+21+(-151)= 12+35+(-23)+0= (-6)+8+(-4)+12 = 27+(-26)+33+(-27)

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本节课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例1、计算 (-3)+(-9); (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3+9)=-12 (2) (-4.7)+3·9=-(4.7-3.9)=-0.8.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范文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2()61( ___;(7)(-3)×=-)3 1( 2、填空:(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_;(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3、计算:(1))32()109(45)2(-?-?? -; (2)(-6)×5×72)67(?-; (3)(-4)×7×(-1)×(-0.25);(4)4 1)23(158)245(?-??-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3 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0,那么( ) A 、a>0,b >0 B、a<0,b>0 C、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1))5(252449 -?; (2)125)5.2()2.7()8(?-?-?-; (3)6.190)1.8(8.7-??-?-; (4))25 1(4)5(25.0- ??-?--。

4、计算:(1))81411 21()8(+-?-; (2))48()6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5)13(317234.03213?--?+?-? - 6、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 5212 +--的值。 7、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 1、(2009年,吉林)若ab b a ,2,5-==>0,则=+b a ___。 2、(2009年,成都)计算)21(2-?的结果是( )A 、1- B 、1 C 、2- D 、2 1.4.2 有理数的除法 随堂检测 填空: (1)=÷-9)27( ;(2))10 3()259(-÷-= ;(3)=-÷)9(1 ; (4)=-÷)7(0 ;(5) =-÷)1(34 ;(6)=÷-4325.0 . 2、化简下列分数: (1)216-; (2)4812-; (3)654--; (4)3 .09--. 3、计算:(1)4)11312 (÷-; (2))511()2()24(-÷-÷-. (3)31329?÷.

1.3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新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5 21小2的数是____。 6、若b a ,b a -<>则0,0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2 1,43,32-=-==c b a ,则式子=--+-)()(c b a 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7()3()2()8()5(++---++-+=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 A 、)3000()26000(+++ B 、)3000()26000(++- C 、)3000()26000(-+- D 、)3000()26000(-++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74)74 (0=+-;②417)417(0=--;③510)51(-=-+;④5 10)51(-=+-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 A 、12.25元 B 、-12.25元 C 、12元 D 、-12元 4、-2与414的和的相反数加上6 51-等于( ) A 、-1218 B 、1214- C 、125 D 、1254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 A 、17 B 、7 C 、-17 D 、-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 、10米 B 、15米 C 、35米 D 、5米 7、计算:2 1)7()9()3()5(+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2110- B 、219- C 、218 D 、212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计算(-3)+5的结果等于() A.2 B.-2 C.8 D.-8 2.比-2小1的数是() A.-1 B.-3 C.1 D.3 3.计算(-20)+17的结果是() A.-3 B.3 C.-2017 D.2017 4.比-1小2015的数是() A.-2014 B.2016 C.-2016 D.2014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零; ②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加数; ③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④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算式中:①2-(-2)=0;②(-3)-(+3)=0;③(-3)-|-3|=0;④0-(-1)=1.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 B.-3与5的差 C.3的相反数与5的差 D.-3减去5 8.一个数减去2等于-3,则这个数是() A.-5 B.-1 C.1 D.5 9.如图是一个三角形的算法图,每个方框里有一个数,这 个数等于它所在边的两个圆圈里的数的和,则图中①②③ 三个圆圈里的数依次是() A.19,7,14 B.11,20,19 C.14,7,19 D.7, 14,19 10.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潘图是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4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是22,24,27,20,

则这个四个数是() A.3,8,9,10 B.10,7,3,12 C.9,7,4,11 D.9,6,5,11 11.与-3的差为0的数是() A.3 B.-3 C.- D. 二、填空题 12.计算:-1+8= ______ . 13.计算1+4+9+16+25+…的前29项的和是 ______ . 14.大于-3.5且不大于4的整数的和是 ______ . 15.计算:-9+6= ______ . 16.比1小2的数是 ______ . 17.计算7+(-2)的结果为 ______ . 三、解答题 18.计算题 (1)5.6+4.4+(-8.1) (2)(-7)+(-4)+(+9)+(-5) (3)+(-)+ (4)5 (5)(-9)+15 (6)(-18)+(+53)+(-53.6)+(+18)+(-100)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①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②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初中数学冯老师 第 1 页 共 2 页 2.7.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 3.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 3,……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 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2.计算下列各题: (1)5×6; (2)3×16; (3)32×1 3; (4)2×234; (5)2×0; (6)0×2 7 .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计算: (1)5×(-9); (2)(-5)×(-9); (3)(-6)×(-9); (4)(-6)×0; (5)(-13)×14 .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1)5×(-9)=-(5×9)=-45; (2)(-5)×(-9)=5×9=45; (3)(-6)×(-9)=6×9=54; (4)(-6)×0=0; (5)(-13)×14=-(13×14)=-112 .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 探究点二:倒数 【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34;(2)22 3;(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 解:(1)-34的倒数是-4 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 8 ;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 5 .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 a +b m -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①当m =6时,原式=0 6-1+6=5;②当m =-6时, 原式= 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新定义问题 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 *b =ab -3a . 求3*(-4)的值.

有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计划。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 内容解析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 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 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 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 的符号法则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 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 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 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 本课要以正数、0 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 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的加法 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 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 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 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 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

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4、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设,则, . 因此,.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5、计算 (1);(2); (3);(4).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6、计算: (1); (2); (3). [分析]适当运用运算律.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小结](1)尽量把正数分成一组,负数分成一组分别计算; (2)遇到分数运算时,尽量把异通分的分为一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艘潜艇在水下50 m处,过了一段时间又上浮了15 m,现在潜艇在水下________米,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该怎样计算呢? 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6至1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同号两数相加,取__相同的符号__,并把__绝对值__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绝对值较大的加数__的符号,并用__较大的绝对值__减去__较小的绝对值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0__.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这个数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6至18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①②及对应的问题,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2.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③④及对应的问题,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观察教科书中算式⑤⑥及对应的问题,归纳互为相反数相加及有一个加数是0的法则. 【展示点评】(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小组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分几种情况?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哪些方面总结的? 【反思小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分三种情况:同号、异号、与0相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进行的归纳.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8页例1,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题(1)(2)分别是哪种类型?用什么法则? 【展示点评】第(1)题是同号两数相加,按法则1进行运算.第(2)题是异号两数相加,按法则2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有哪些? 【反思小结】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__和__的符号;三要计算和的__绝对值__.即“一辨、二定、三算”.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三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应用 例2 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零下10℃,下午上升2℃,夜间又下降15℃,则夜间的气温是多少?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步骤.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异号 0运算步骤

讲义-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讲-有理数的加减法

讲义

(1)2121213(3 )3585840 ????-+-=-+=- ? ????? ; (2)1 313131(6)(2)(62)8934341212 +++=++=+ = (3)21.1253 1.125( 3.4)(3.4 1.125) 2.2755? ?+-=+-=--=- ??? (4)220(5)533 +-=- (5)1 3 ( 3.5) 3.5 3.502 -++=-+= 例2. 邮递员骑车从邮局出发,先向南骑行2km 到达A 村,继续向南骑行3km 到达B 村,然后向北骑行9km 到C 村,最后回到邮局. (1)以邮局为原点,以向北方向为正方向,用1cm 表示1km ,画出数轴,并在该数轴上表示出A 、B 、C 三个村庄的位置; (2)C 村离A 村有多远? (3)邮递员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教法建议】建议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答案与解析】 解:(1)依题意得,数轴为: ; (2)依题意得:C 点与A 点的距离为:2+4=6(千米); (3)依题意得邮递员骑了:2+3+9+4=18(千米). 【试一试】 1. 计算:(1) -721+1061; (2) (-21)+(-7.3); (3) 14 1+(-231); (4) 751 +(-3.8)+(-7.2) 【答案】 (1)原式=11112 (107)(97)(1)262623 +-=-+-=; (2)原式=(0.57.3)7.8-+=-;(3)原式=111 (21)13412 --=-; (4)原式=7.27.2 3.80 3.8 3.8--=-=- 2. 计算:115112 36?? -++- ??? 【答案】1151151151111(11)12 36236236?? ??????-++-=--++-=-++-++-=- ? ? ??????????? 3. 计算: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法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教师寄语:没有那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的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一、【学习目标】 1.请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请学会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请熟练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请灵活运用多个因数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课堂必记知识】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个数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个因数为0,积等于0。 四、【课前预习】请你试一试: 1、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归納】 ※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你能看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1×302×(-257)×0 (2)7.6×(-8.9)×0×(-100) 【归納】 ※有一个因数是0的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 五、【课堂练习】请你做一做: (1)(-5)×8×(-7)×(-0.25)

(2)(- 125)×158×21×(-3 2) (3)(-1)×(-45)× 158×0×3 2 六、【课后练习】 (1)(-3)×6×(-2)×(-7) (2)(-331)×(-1141)×(-131)×(-0.3) (3)(- 311)×298 1×0×(-15) 【提示】几个非0的有理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为0. 七、【拓展探究】好好想一想 若a 、b 、c 为有理数,且|a+1|+|b+2|+|c+3|=0,求(a-1)(b+2)(c-3). 八、【进步与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