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资料③统计学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见P5-9)

(1)总体与个体(总体单位):总体基本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

(2)样本与样本单位

(3)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区别联系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4)变异与变量(数量变异标志):

变量: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4、统计工作过程:①统计设计(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定量认识)③统计整理(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

*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两种:

(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对次级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他们的区别:原始资料只反映某个个体,次级资料反应总体。

他们的联系:次级资料是经过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一手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度过来的。

2、统计检查基本要求:①准确性(基础)②及时性(关键)③全面性(保障)

3、统计检查分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①连续调查(也称经常性调查,是时期指标)

②非连续调查(也称一次性调查,是时点指标)

(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

4、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③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④调查项目(标志)和调查表⑤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⑥调查的组织计划

注: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以不一致。为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可将多种调查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

5、调查表组成部分:表头、表体、表脚。调查表形式:单一表、一览表。

6、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指调查单位工作进行的时间。

7、我国常用统计调查方式:(详见P20-25)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普查遵循原则P21(时间准确、及时登记、有周期性)

(2)概率抽样调查:(也叫随机抽样调查、概率抽样):随机抽取调查再推断结果,以点代面。

特点:P22(随机抽取、个体抽中概率已知、根据样本推断总体)

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抽样、等距抽样)

③分层抽样(也称类型随机抽样、分类随机抽样)④整群抽样

误差因素:①样本单位数目②个体标志变动程度(方差)③抽样方法

(3)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

调查的重点单位,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且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4)典型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8、原始资料搜集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报表法):例:三上企业网上联报

(3)面谈访问法:可分为:①入户访问法②街上拦截访问法(手段:访问员访谈、电脑访谈)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可分为:①中心控制电话访问②电脑辅助电话访问

(6)互联网访问法

9、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10、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1)原始记录:必须具有:①最初性②直接性注:转录、推算、估测都不属于原始记录

(2)统计台账:在企业中应设立三级台账:①厂部(公司)②车间③班组

厂级各职能部门应当设置本部门职能管理范围内的专业统计台账。

11、统计调查误差分类:①登记误差②代表性误差

(1)产生登记误差原因:(登记误差是可避免的,是不可测的)

客观:计量(单位)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编码错误

主观: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是用部分推算总体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意义: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①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②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审查③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④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3、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需要,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4、统计分组作用:①凸显社会现象的规律②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③反应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

④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5、统计分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完整性原则③互斥性原则

6、统计分组体系:(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组)

(1)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

①简单分组:指对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组。

②平行分组体系:指对同一个总体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而形成的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指对研究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两个分组标志有主次之分)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构成了复合分组体系。

7、统计分布表示方法:(1)列表法

(2)图示法:①直方图②折线图③曲线图④饼图

8、统计表作用:①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②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③便于汇总和审查④便于计算和分析9、统计表的构成: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指标数值

统计表的内容:①主词②宾词

10、统计表分类:

(1)按作用不同分:①调查表②汇总表或整理表③分析表

(2)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①简单表②简单分组表③复合分组表

第四章: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空间、指标数值

2、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3、统计指标特点:①同质事物的可量性②量的综合性

4、统计指标分类:

(1)按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①数量指标(外延指标)②质量指标(内涵指标)(2)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①总量指标②相对指标③平均指标④相对变异指标

其中:①为原生指标,②③④为派生指标

5、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统计绝对数、数量指标。

6、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反应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分:①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个体的总数

②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个体标志值合计数

(2)按反应总体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分:①时期指标②时点指标

*7、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①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加总后表示更长时期内的指标值。

②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反映的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③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汇总取得的。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通常通过定期的一次登记取得的。

8、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①实物单位②价值单位③劳动时间单位

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9、相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

1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

①复名数: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算。例:能源消耗:吨/万元。

②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常用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百分点、千分数表示。

11、相对指标作用:①为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②提供了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

12、相对指标分类:(七种两大类)

七种:①结构相对指标②比例~ ③比较~ ④强度~ ⑤动态~ ⑥计划完成程度~ ⑦计划执行进度~ 两大类:(1)同一总体内部之比:①计划完成程度~ ②计划执行进度~ ③结构~ ④比例~ ⑤动态~ (2)两个总体之间对比:①比较~ ②强度~

13、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①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②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③注意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结合使用

14、平均指标(统计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区分:全员劳动生产率:强度相对指标。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指标。

15、平均指标特点:①抽象性②代表性③平均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16、平均指标分类:

(1)数值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①算术平均数②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③几何平均数

其中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和加权~。几何平均数多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中应用。(2)位置平均指标:①中位数②众数

17、平均指标作用:①可消除因为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的差异,从而使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②可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③可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④可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⑤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18、平均指标的统计要求:①在同质总体中计算平均指标②选择合适的平均指标

19、变异指标:平均指标用来代表个体某个标志的一般水平。变异指标则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个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指标。即:平均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而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常用变异指标:①全距(极差)②平均差③标准差(均方差)④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20、变异指标作用:①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②可用来研究现象的稳定性

第五章: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动态序列)基本要素:①现象所属的时间②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2、时间序列分类:按不同时间点上排列的统计指标分:

(1)总量指标时间序列:按反应时间状况不同分:①时期序列②时点序列

(2)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3)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3、时间序列编制原则:①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最好一致②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③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④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4、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增减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增减量)

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计算都要掌握,见P88-99)

第六章:统计指数

1、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特殊的动态相对数。广义: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狭义:为了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而产生的两组有关联的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2、指数的分类:

(1)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

(2)按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①数量指标指数②质量指标指数

(3)按对比场合不同分:①静态指数(区域性指数)②动态指数(时间性指数)

3、统计指数的作用:①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②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③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④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4、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①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上,两者方法不同②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③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

第七章:统计报告

1、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反映、指导和监督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统计报告作用:P118-119(综合反映、实时监测、跟踪监督、帮助指导、展望预测)

3、统计报告特点:①科学性②实用性③专业性④时效性

4、统计报告写作要求:①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②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③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④熟知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⑤培养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⑥掌握撰写统计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统计报告写作流程:(6条)

(1)选题定向: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选题应注意:①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②现则有新意有价值的题目

(2)收集资料

(3)标明观点: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新颖、独特的观点,而标题常常是统计报告中心内容、基本思想、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题目类型:①主题式②观点式③提问式④正负标题合用

(4)谋篇布局:谋篇布局、理顺纲目是撰写统计报告最基本的要求。

(5)遣词造句:就是要在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按照事先拟定的框架结构,把搜集、整理好的文字、数

(6)润色修改:初稿要成为定稿,需要有一个润色修改的过程,这一润色修改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文章质量的过程。

修改的方法:①征求意见法②自我推敲法③对比衡量法

修改的内容:①观点的审核②资料的核实③结构的优化④文字的斟酌⑤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

1、统计报表制度:是关于统计指标、统计表式、统计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等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计规定。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

2、统计报表制度分类: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①周期性普查制度(由国务院统一领导,例: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②经常性调查制度③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3、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4、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和实施:P139(普查制度、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5、统计单位:是指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

6、我国的统计单位包括(按照作用和性质分):

(1)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②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③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2)产业活动单位: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条件:①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②相对独立的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③能够提供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

注: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对于大多数法人单位来说,他们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这类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即单产业法人单位。

(3)个体经营户: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组织。

7、统计单位的统计原则:①在地统计原则②视同法人单位

8、企业一套表:P143-150

(基本定义、统计范围、确定调查单位、统计原则、实施意义、实施阶段、基本思路)

9、主要统计指标:P151-168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产量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第九章:统计标准

1、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

2、统计分类标准化作用:①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统计分组的规范③是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④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

4、统计分类标准化特点:①科学性与系统性(统计分类标准是以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②统一性与强制性(统计分类标准对每个分类对象的名称、定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代码都做出了统一规定)③通用性与稳定性

5、常用统计标准:P171-180

组织机构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划分代码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控股情况划分

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

1、基本单位统计:是一项基本的统计工作,它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

2、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

(1)在经济普查年份:全面调查。

(2)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作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

3、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

(1)组织机构代码(2)单位详细名称(3)行业类别(4)单位规模

(5)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驶职权的责任人。(6)开业(成立)时间:指企业开业或成立的具体年月。分一下几种情况:P183

(7)联系方式:包括:①固定电话②移动电话③传真电话④邮政编码⑤电子信箱⑥网站地址(8)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9)登记注册类型(10)企业控股情况

(11)隶属关系:是指本单位隶属于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

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地、县、街道、镇、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其他。其中街道、镇、乡平级,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平级。

(12)营业状态:是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

可分为:营业、停业(歇业)、筹建(试运营)、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其他。

(13)执行会计标准类别:①企业会计制度②事业单位~ ③行政单位~ ④民间非营利组织~ ⑤其他(14)机构类型: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其他组织机构。

(15)产业活动单位数

4、从业人员统计(两大类、三个指标):(具体见P186-188)

两大类:①从业人员期末人数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三个指标:①在岗职工②劳务派遣人员③其他从业人员(例:返聘、港澳台外企高管)

5、工资总额统计(两大类、三个指标):(具体见P188-190)

两大类:①从业人员工资总额②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三个指标:①在岗职工工资②劳务派遣人员工资③其他从业人员工资

6、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

7、企业财务统计主要包括:(具体见P191-199)

①资产负债统计②损益及分配统计③人工成本及增值税统计④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统计

8、生产活动统计:是人们对生产活动全过程各个方面的测算和计算。

9、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体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其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全民经济各个行业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①生产法②收入法③支出法(具体见P200-202)

10、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具体见P203-207)

①农业总产值②工业总产值③建筑业总产值④批发零售业总产值⑤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值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C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B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D )。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 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 )。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本质 D.时间先后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人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1.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 B.监督职能 C.执行职能 D.咨询职能 E.决策职能 2.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我国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A.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抽样统计调查项目 D.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E.定期报表统计项目 3.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问项中不符合问项设计原则的是()。 A.您家有几口人? B.您是否文盲? C.您有几个孩子? D.您的存款多少? E.您在哪儿上班? 4.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 A.交通运输

B.采矿业 C.制造业 D.建筑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不包括()。 A.花生 B.大豆 C.油菜籽 D.芝麻 E.野生油料 6.工业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的服务费用。

A.金融业 B.文化教育业 C.农业 D.邮电业 E.行政管理 7.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A.设备安装工程价值 B.建筑工程产值 C.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D.房屋修理所完成的价值 E.被修理的房屋本身价值

8.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 A.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B.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C.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D.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E.调出本单位的能源 9.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主要包括()。 A.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B.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C.盘亏的产品 D.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E.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10.企业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包括()。 A.企业信誉 B.土地使用权 C.商标权 D.长期债劵 E.著作权 11.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包括()。 A.现金 B.存货 C.无形资产

统计基础知识试卷(1)

统计基础知识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 1、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调查。 2、总量指标的特点是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呈__________变化。 3、对统计变量的分布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个是分布的___________;一个是分布的 _______________。 4、抽样调查是以__________数据推断___________数据。 5、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数有_____________相对数和__________相对数。 6、抽取400件产品,其中有8件次品,则成数标准差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6 人和201 () 1 - 4() 4 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9、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10、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 种抽查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工资总额 B 、单位产品成本 C 、出勤人数 D 、人口密度 E 、合格品率 2、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E 561211%,要求2 3、年比1989年增长 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一、1.全面非全面2.同方向3.集中趋势离中趋势4.样本5.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6. 0.14 二、1.A2.B3.C4.D5.A6.A7.B8.B9.A10.D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2010年1)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7.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2009年10) A. 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8.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2009 年 1 月)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C ) (2008年10月) A.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2012年1月)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 (2011年10月)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A ) (2011年1月)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C.定期报表和年报 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5. 下列哪项不是.问卷调查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 (2010 年 10) B.组织方式不同 )(2010年 1) B.准确性高 C.适用范围广 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6.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 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 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 A.普查 F 列属于专门调查的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小结

附加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1()2)(1(n m m n n n n A m n ≤+---=Λ !n A n n =,n A A n n ==10,1 如:25203456757=????=A ,12012345!5=????= 2.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m A C m n m n =,m n n m n C C -= 如:3512344567!447 4 7 =??????==A C ,211 2672757757=??===-C C C 3.例题:(1)从1,2,3,4,5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6034535=??=A ____种取法。 (2)从0,1,2,3,4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 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483442 414 =??=A A ____种取法。 (3)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共有__1201234555=????=A _种排法。 (4)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其中有两人要排在一起,那么共有 _48)1234()12(4422=?????=A A ___种排法。 (5)袋子里有8个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共有___38C ____种取法。 (6)袋子里有8个球,5个白球,3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 取到2个白球1个红球的方法有___1 325C C ____种。

38876 56321 C ??= =?? 第一章、基础知识小结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A 发生必然导致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于A ,记作B A ?。 2.和事件 事件“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记作B A Y 或B A +。 性质:(1)B A B B A A Y Y ?? , ; (2)若B A ?,则B B A =Y 3.积事件:事件A,B 同时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记作B A I 或AB 。 性质:(1),AB A AB B ??; (2)若B A ?,则A AB = 4.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B 事件的差事件,记作()A B AB -。 性质:(1)A B A ?-; (2)若B A ?,则φ=-B A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简称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 6.对立事件:称事件A 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 性质:(1)A A =; (2)Ω==Ωφφ,; (3)AB A B A B A -==- 设事件A,B ,若AB=Φ,A+B=?,则称A 与B 相互对立.记作 。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随机变量 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等表示,它们的取值用相应的小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的个数点 (见图1.2-1)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离散随机变量,或离散型随机变量。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上一个区间 (a,b)( 见图1.2-2)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或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a可以是,b 可以是+ 。 [例1.2-1] [例1.2-1] 产品的质量特性是表征产品性能的指标,产品的性能一般都具有随机性,所以每个质量特性就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 (1) 设x是一只铸件上的瑕疵数,则x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它可以取 0,1,2,…等值。 为了方便,人们常用随机变量x的取值来表示事件,如“x=0”表示事件“铸件上无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有两个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的瑕疵超过两个"等等。这些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x取0,1,2 …等值是随机的。类似地,一平方米玻璃上的气泡数、一匹布上的疵点数、一台车床在一天内发生的故障数都是取非负整数 {0,1,2,3,…}的离散随机变量。 (2) 一台电视机的寿命x(单位:小时)是在[0,∞)上取值的连续随机变量。"x=0" 表示事件"一台电视机在开箱时就发生故障";"x 1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不超过10000 小时";"x>4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超过40000小时"。 (3) 检验一个产品,结果可能是合格品,也可能是不合格品。设x表示检验一个产品的不合格品数,则x是只能取0或1两个值的随机变量。"x=0"表示产品是合格品,"x=1" 表示产品是不合格品。类似地,若检验10个产品,其中不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 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共24 分,每小题2 分) 1.统计平均数反映()。 A.变量分布的一般趋势 B.变量分布的散趋势 C.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变量分布的典型特征 2.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人口年龄 B.产品等级C?家庭收入D.职工人数 3.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平均文化程度 4.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进行一次。 A. 3 年B . 5 年C. 10 年D. 20 年 5.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809元,最低为570元,据此分成6个组的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240 B.120C.60 D.40 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A.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B.总体总量和时点总量 C.标志总量和时期总量 D.时点总量和时期总量 7.下列数据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学生的专业 B.学生的性别 C.学生的年龄 D.学生的住址 8. 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1.9% B.167% C.60% D.97.9% 9 .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 10.以下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男女性别比 D.小学入学率 1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1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 分) 1.统计的基本职能有() A ?信息 B ?咨询 C ?核算 D ?监督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0.5×36=18分) ⒈记述学派的代表人是和,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是,数理学派是。 ⒉统计整理主要是对进行加工整理。 ⒊分配数列包括和两个组成要素。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⒋数值平均数包括、和;位置平均数是指和。 ⒌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数列中各项指标具有。具体要求是:第一,数列中各项指标、应力求一致;第二,数列中各项指标的和应一致。 ⒍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大小的尺度,也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过程的和等。 ⒎动态分析的任务除了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等分析指标外,还可以用来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和,并用来预测现象的未来。 ⒏编制综合指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复杂总体中各要素的问题,另一个是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 ⒐等距抽样按样本单位抽选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和等。 ⒑相关系数大于1,说明现象间存在;相关系数小于0,说明现象间存在;若相关系数等于﹢1,则说明现象存在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⒈要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全部工业企业 ③每一件工业产品④全部工业产品 ⒉要了解某学校全部职工的情况,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①该校每一个职工的学历②该校每个职工的工资 ③该校全部职工的学历④该校职工的平均工资 ⒊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是() ①职工人数②设备台数 ③学生体重④学校所数 ⒋某地区在收割前随机地选取5﹪的麦田,测算其小麦产量来估计该地区的小麦总产量,之中调查属于()①普查②典型调查 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 ⒌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540 ⒍某学校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①比较相对数②强度相对数 ③结构相对数④动态相对数 ⒎某企业的税后利润今年计划比去年增长4﹪,实际增长了8﹪,则该企业税后利润的计划完成程度()①8﹪—4﹪②8﹪÷4﹪ ③108﹪÷104﹪④104﹪÷108﹪ ⒏总体中如果各单位标志值的和等于其相应的总体标志总量,若要计算其平均数,则应选用() ①算术平均法②调和平均法 ③集合平均法④三种方法都可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5级《统计基础知识》试题(范围44-9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统计绝对数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 A.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单位总量 B.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C.总指标与标志 D.实物指标和价值标志 2权数对计算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 B.各住组距的大小 C.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3.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同一总体的不同的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单位数对比 C.总体变量值总量与总体总频数对比 D.不同总体的两个指标数值对比 4总体的标准差越大,说明() A.平均数的数值越大 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 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5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 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 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 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 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6下列总量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工业总产值 B. 商品销售量 C. 人口出生数 D. 水库储水量 7.有10个变量值,它们对数值5的离差分别是:-4、-3、-2、-1、0、1、2、 3、4、5,由此可知() A. 这10个数中有负数 B.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零 C.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 D.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5 8.假如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那么平均数 ()A. 不变 B. 减少到1/3 C. 扩大2倍 D. 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 9.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0.如果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值()。 A.也增加5个单位 B.增加10个单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某校2001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2.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1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4.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中,不用根据所有变量值计算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6..根据重复抽样调查资料,某小学一年级优秀生比例为2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例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相同 D.无法作出结论 17商品库存量是()。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卷及答案 (2)

第1页,共4页 期末测试二 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 B .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 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 )。 B .时点指标 C .总体总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 )。 B .标准差 C .离散系数 D .平均差 )。 )。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y 都落在回归直线y ?=a+bx 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r=1 B .–1

第 3章 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考资料 2、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将总体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20 B.215 C.230 D.185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B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8、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9、等距分组适合于( B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 10.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D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D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3、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B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1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习题及标准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D )(2012年1月)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 B )(2012年1月) A.10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 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2011年10月)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级别 D.工资收入 4.下列哪位是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2011年1月) A.威廉·配第 B.康令 C.帕斯卡 D.凯特勒 5.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B )(2011年1月) A.标志 B.统计数据 C.指标 D.文字 6.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2008年10月)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7.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 )(2008年10月)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相对数或平均数 8.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B )(2009年1月)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9.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所以( C )(2009年1月)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10.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D )(2009年10月)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11.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D ) (2009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