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时势在造就英雄的同时,英雄也在影响着时势。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在影响着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在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最伟大的思想学说之一,既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凝聚,也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思想动力。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从19世纪至今,从欧洲至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直

发挥着它的魅力和影响力。它的出现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主义的狭义定义,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以及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此外,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4

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成长。同时,随着

航海事业的发展,美洲大陆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度开始显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激化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固有矛盾的不断加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能够提供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具有活力的思想体系,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到了19世纪30年代,阶级斗争在实践力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1838年英国爆发了延续十余年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几次工人运动均遭失败。这在一方面表现出了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斗争中存在的不足,而这种不足最主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少强有力的思想指引,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是经济、社会、阶级和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产物;同样地,也势必会为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极具活力的思想,自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得益于其他革命领导人的拓展。

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胜利的历史条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统治的俄国成为东西方矛盾的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列宁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为中国送来了先进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觉醒,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90多年的奋斗

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下面是整理的海洋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华锋;海洋科学考察可视化航次设计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9 [2].刘峰;基于网络的海洋大气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架构设计与算法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李树华;面向海洋数值模拟的数值可视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 学.2013 [4].李庚泽;海洋环境参数与港口信息可视化查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2 [5].李文亭;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场景仿真系统设计与可视化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0 [6].耿丽丽;海洋环境空间数据管理及网络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0 [7].孟娟;海洋数据平台数据可视化查询与展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 学.2013 [8].王良武;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升降鳍板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9].周杲;地质科学计算可视化软件系统研究一地质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组件的设计与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 [10].金海丰;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1].秦勃;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网格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12].宋转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海洋资料共享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 [13].赵丹;基于黄河三角洲海洋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14].王加亮;基于云计算的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平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5].赖剑菲;海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表达的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十一五0期间世界史研究的进展# 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 张丽任灵兰 有关/中国海洋史0的记载和论述虽然可以上溯至久远的年代,但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台湾/中研院0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推行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计划,拉开了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序幕。而1996年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在我国的正式生效,5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6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开始,中国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才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厦门大学的杨国桢教授率先呼吁国内史学界关注海洋问题,并从1998年开始先后主编了5海洋与中国6和5海洋中国与世界6丛书,从中可以窥见这十余年来中国学者在海洋史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进步。可以说,他们的研究强化了海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 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与其先后成立的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以及厦门大学海洋研究院等,标志着我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阵容已基本形成,学科发展初具规模。他们开展的海洋史研究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囊括了从海洋的历史地理、考古、军事、科技、交通到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从海洋文化建设到渔文化、盐文化、海洋意识、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人文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这其中,中国台湾的海洋文化研究也曾一度形成高潮。而之后于2007年成立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更为重视海洋史的研究,/中国及世界大国海洋战略研究0和/中国东海、南海研究0是其重点研究课题,而其中的历史研究占有重要位置。2009年7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立足历史,面向现实,在区域史、海洋与世界前沿视野下开展海洋史理论探索与学科建设,并将定期出版5海洋史研究6辑刊,这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海洋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这些研究机构近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壮大了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队伍。 最近五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版了一批海洋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专著、文集及丛书。其中较有影响的有: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1、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6卷文集o、5海洋文化与社会6两部丛书?、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海洋环境与社会研究文库之一)?、5大国崛起6(丛书)等。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会 1o???杨国桢:5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6,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编辑:5中国海洋文化研究6第6卷,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4)5卷,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5海洋文化与社会6系列丛书已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两种。 王日根:5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6,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崔凤:5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详解

评分 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用铅笔阅卷无效。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xxx a,xxx b (a.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xxxx,武汉430063; (b.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反复较量中最深刻的影响因素。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人类生活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制度变迁中发挥的这种巨大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借鉴,论证了资本主义在回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制度优势,也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找到了借鉴。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科学技术革命所做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市场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①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科学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活动,而技术则是这种认识成果的运用,我们今天把两者连在一起合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过是说明了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马克思之前,事实上还没有人提出这种观点,即把科学和科学技术进步看成是由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带动一个主要因素。马克思说明了科学是“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其精髓的抽象的反映”,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道理。②根据科学和技术涵义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导致了牛顿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科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科学革命是指上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以及现代化学、生物学等的科学体系的形成。从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的视角来看,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本质含义是一样的,这样的革命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第一次的蒸汽机技术革命,科学还没有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深度参与到技术革命之中,从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开始,科学才开始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发挥其关键性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 ①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42页。 ②Ю·А·奥夫钦尼科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6页。

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兴趣论文参考

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兴趣论文参考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可以说,能否将 大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为,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担 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另一方面,这一群体也 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呈 现出多种取向,在自身成长过程伴随着多重矛盾的出现,也存在着 很多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进入大学迅速迷茫。大学已然成为很多 同学的游乐场,令自身堕落颓废的温床,诸如此类。同学之间的合 作意识不强,沟通交流的效果不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处理各种 关系的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大学的正常发展。 使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有些大学生在理解马克思时,误认为 马克思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它主张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是彻底的科学性与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伟大的马克思倒是 从来没有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不变的,而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 史条件为转移的,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为思想 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行,甚至发生错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 此外要,与时俱进。作为大学生,需要坚持马克思崇高信仰,树立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有远大抱负,在心里彻底摒弃有神论,对于当 代大学生信仰众多的现象,其社会家庭的影响因素居多,将马克思 主义信仰作为人生指导,完成个人思想成熟,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也是必须解决的,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走很多弯路,实现人生价值。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 1.东西方海洋文化的不同模式与个性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环境这种生存和发展条件而创造的精神的、制度的、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在人们一般看来,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地”是陆地,而不是海洋。但是,一方面,就世界范围而言,人类生活其上的地球,总面积的70%多是海洋,陆地被海洋切割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人类社会就是分别居住、生活在“海洋地球”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的,古往今来,无论民族如何迁徙、国家如何变迁,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民族都是沿海或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另一方面,即使是不沿海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历史上也大多与“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发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联系,“海洋”的意识、“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对他们的影响,同样形成了他们的文明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于在当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由“海洋”和“岛屿”组成的世界,把整个“陆地”视为一个“大岛”、几个“中岛”和众多“小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工具与手段的全球性使用,随着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的全球性流通,“纯粹”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已经少之又少,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就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早期历史而言,其生存环境及其生活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早期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沿海、环海地区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是其早期历史上的基本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例如中国先秦时代沿海的齐国地区、燕国地区、吴越地区等1;公元之前先后不等的腓尼基地区、古埃及地区、古希腊地区等,都是这样的海洋文明区域。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和国家、民族的整合及其文化区域的扩大与演变,多种模式类型的海洋文化区域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以沿海、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为主体所形成的海洋文化区域,和以沿海、环海“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与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凝聚、整合、汇融为统一体所形成的海—陆兼具、互补互动型文化区域,是海洋文化区域的两大主要模式类型。前者以环地中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西方最具影响力;后者以环中国海海洋文明为代表,在东方最具影响力。 世界不同沿海国家、民族、区域的海洋文化,都既具有其作为海洋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其本国、本民族、本区域的海洋文化个性。 在环地中海海洋文明那里,由于后来埃及文明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各个政教合一派系的争斗和翻来覆去的战争,使得环地中海区域再也没有形成与广大内陆腹地统一的文化版图,因而环地中海海洋文明先是局限于环地中海区域各个较小的、内陆腹地不大的国家和民族那里。但这种“西方海洋文化”由于缺乏与其欧洲大陆统一的陆地资源和市场的先天的不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带来“人”的打破“禁锢”后的“自由”、“解放”和为所欲为,尤其是英法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大于人力的非自然生产方式,导致了对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张需求和对外部进而对东方世界的物质资源的贪欲,从而使得欧洲南、西、北部的岛屿和沿海各国走上了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道路。这就是扩张型的、竞争型乃至抢夺型的、畸形的“西方海洋文化”。 在环中国海海洋文明这里,自夏商黧定“九州”,至周“联邦”天下,中原与“四海”形成了统一的中国政治版图与文化版图,九州之中有五州沿海;及至秦、汉帝国以降,更是以中央集权统一中原,以羁縻或封贡的政治形式、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统一了中原之外的沿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海上交流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1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地大兴“渔盐之利”,就号称“海王之国”。见《管子??轻重五?海王》。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是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我们提倡市场经济,但我们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而且对于私营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竞争力和没有影响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全面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早日富国强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体系按劳分配合理性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结果确实发人深思。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横跨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种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这显然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 的历史使命 学校:南京工业大学 班级:H会升班 学号:5240115107 姓名:尹慧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科学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按照社会的需要,时代要求来塑造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个人成才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合格的大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同学面前的艰巨任务和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 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真正的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奠定了哲学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为我们明确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1、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正文: (一)世界观的概述 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

浅谈海洋国土论

浅谈我国海洋国土争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工程2010-1 姓名:毛正楠学号:1001130119 摘要:公元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战败甲午海战,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地台湾,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弹指一掍间就已逝100多年,尽管抗战胜利已走无数岁月,但台湾没有回归,中日依旧斗争于钓鱼岛的管辖权。目前,南海争端层出不穷,南海局势愈加复杂,这个问题并不只是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争端背后都有大国的身影。但我们必须知道南海是中国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所公认的,并具有法律效力。 关键词:海洋国土钓鱼岛南海 一、钓鱼岛的主权问题 1、中国宣称对钓鱼台拥有主权的依据 从地理学上分析,钓鱼岛等岛屿位于毗连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东中国海大陆架边缘,南接2000多米深的冲绳海沟。因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大陆型”岛屿,附属于台湾岛;而琉球群岛是“大洋型”岛屿,故不能认为钓鱼岛附属于琉球群岛。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岛最早由中国发现和命名。在明清两代钓鱼岛就被中国用作往返琉球时的航行指标,并被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和划属台湾的附属岛屿,其周围海域也一直是台湾人民的渔场。1940年东京法院的一个判决也被引用证明钓鱼岛附属于台湾岛。在该判决中,法院判决钓鱼岛归“台北州”管辖,不承认钓鱼岛隶属于冲绳县。国际条约的内容也被

引证作为支持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史实依据。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中日《马关条约》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中国将台湾及其一切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依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后应将割让给其的中国领土返还,其中就包括钓鱼岛。 2、日本宣称对钓鱼台拥有主权的依据 日本认为它对钓鱼岛的主权是以先占的方式取得的。其主要依据是直到1894年钓鱼岛的所有权仍未确定,尽管之前中国有文章提及钓鱼岛,但这不能作为中国行使过领土权利的证据。1895年日本内阁决定将这些岛屿并入冲绳县之时,才算首次确定了它们的所有权,且自那时起日本一直到钓鱼岛实施了有效占领。因此,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支持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日本在引用国际条约时,强调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未将钓鱼岛包括在根据该条约第二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三条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下。而且根据1972年5月15日生效的《归还冲绳协定》,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力移交给了日本,因此日本恢复了对钓鱼岛的“完全主权”。日本方面还引用了国际法上的“时效取得”概念,认为自1895年以来,它已连续地、和平地对钓鱼岛行使权力,理应获得钓鱼岛的主权。针对以上日本政府的主张,学者们纷纷提出质疑。 关于日本对钓鱼岛“先占取得”的主张,有学者认为其在事实或法律上均不能成立,日本的这种解说忽视了中国最先在钓鱼岛行使主权的历史事实。日本1895年决议将钓鱼岛划入琉球,是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积极窃取钓鱼岛,然后迫使中国在《马关条约》中

海洋发展史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海管131 201310114038乔丹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国际上仍面临诸多海洋主权问题。发展海洋力量,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维护我国海洋主权,从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海洋强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提出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些对策和措施,阐述了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关键词:海洋强国战略方针思考 海洋发展史上,不难看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洋强国。在这个海洋新世纪,各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海洋发展战略,为了成为海洋强国,巩固其海洋力量在做着努力。近代以来,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无一例外对海洋的战略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强调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而传统中国重陆轻海的思想和大部分人海洋与海权意识淡薄是中国在国际上面临诸多海洋权益问题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改变,就需要培育海洋意识,制定海洋大战略,大力加强海权建设。 1 我国海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给中国人带来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历史上中国也曾拥有成为海洋大国的诸多文化基因。秦汉时期就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明初的郑和曾率60多条军舰、300条商船,约25000多人的庞大船队一路西行。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令人乍舌,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早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以明、清两朝的“海禁”为代表的闭关锁国政策拱手把广阔的海洋让予了西方列强,而全然不知西方世界却借助海洋开始迅速崛起。从15世纪西方航海大发现开始,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雄世界。继之而起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把17世纪变成了“荷兰世纪”。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实力,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1840年鸦片战争的打响,显示了西方海权强国的威力,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兴海强国之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倡议引进西方先进的海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发展的理论,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其一,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它的一切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动力,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够如实、及时地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另一方面,哲学诚然要解释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为此,它坚持理论必须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最终检验。离开无限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其二,它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论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论文题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道路 院、所、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过程研究 级别2014级 学年2015-2016学年 学期第三学期 姓名董璇 学号112014332002002006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5年12月30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程类别①必修课 课程考试方式④课程论文 题号得分教师评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已被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主要形成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兼容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这期间主要形成了两种兼容模式,一种是以西方经济学思想或者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另一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历史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东欧国家和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导的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无疑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深化市场改革,坚定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结合起来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光辉一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上创立起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萌芽、初始、体制建立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实现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萌芽阶段 实际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就有了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萌芽。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重要文献以及八届三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定位才能为祖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其应尽的责任。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深入了解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潮流的前进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正确的社会实践导向和民族精神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就基本上基于以上四种影响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观是人们对所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在物质生活方面,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不同,人生观必然不同。在精神生活方面,人们的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不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私有制社会的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大学生寻求科学的人生目的和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出了正确和科学的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有客观规律可循。人们虽然不能创造与消灭规律,但却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作为物质世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领域,同样也是一个具有多种结构和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物质体系,它的发展也是合乎规律的正确的人生道路,是主观的人生目的与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的统一。 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代,只有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时代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促进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才是正确的。因此,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要自己选,自己走,别人无法代替,但正确选择的前提应是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从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或任所欲为地从主观愿望出发。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它体现了大学生在

《海洋对历史的影响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海洋对历史的影响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华南师大附中高一( )班 指导老师:廖耀良 一、选题依据 话说我某天在电子阅览室呕心沥血那份地理课件《海洋污染》,饭也顾不上吃了,可谓唏嘘不已。倒有赖Go ogle搜索引擎的出错带来福音,机缘巧合之下糊里糊涂喷出白底黑字n个乱码再夹“海#洋@$6意*(~`识?<:””之类……于是一声仰天长笑将整栋楼的声控灯亮个如同白昼:历史研究有着落了,哈………… 说正经的,事由廖老师出口成章、高谈阔论,富有魅力的讲授唤起了我对历史深深的向往。我是多么的想,多么的希望自己能够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带有湿度的感情,带有温度的表情,带有纬度的纵向,带有经度的拓展,带有力度的爱憎,带有深度的评论…… 况且学校异常讲究发散性思维,熏陶了一个学期,我多少是受点感染了。 于是自打听闻历史研究性学习,便多了个心眼去“处心积虑”,酝酿着什么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树一帜、别有用心的想法。终于秋冬之际傍晚时分,我在宿舍阳台洗衣服看见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至三、四楼交界处呈环状破裂开来而获得灵感。 少说也有几年接受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著作的学习(世界历史除外,因初三毕业班天昏地暗,难以兼顾矣),蓦然回首那些死记硬背的岁月,水一样涣散开来,我突然史无前例地清醒,不禁恍然:我们的目光竟然始终凝固在大陆版图上! 这是眼界的局限,这是视野的蒙蔽! 我要说:大陆,只是水球当中巨大的孤岛; 我们常用足迹来形容我们走过的路,何曾会讲我们游了多少海里? 这是千百年来的惯性,这是近大远小的错觉! 我们关注的重心聚焦在耳闻目见的常规生活,自以为高明,来定义什么叫不可思议。 历史的轮轴辗过四维空间一分一寸的领土,沙尘、硝烟、纷争全都系在“问鼎中原”四个字上。海洋算啥意思!那只是一个被遗忘的名词。 ∴ No wonder神州大地土生土长,管它海外什么风光! 纵然我国具备濒临海洋的客观地理区位条件,但毕竟海洋还是离我们的意识太远了。对,太远了。正如相对论晦涩难懂,就是离咱们的思想太遥远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事实上就是对不同视角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解释。——霍金视角异则不习惯,不习惯产生不和谐,不和谐造成不适应,不适应用直觉来衡量,直觉成就了执迷不悟的错。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 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认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主要战场。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实珠江口外存在一个沉积厚度大、由几个拗陷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1975年12月,确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1977年开始钻探。 评价、探索南黄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试验基础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从1974年开始,利用我国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取对外合作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协议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一种否定性活动的理解 (1)段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人类基本的实践矛盾就在于内在的自我本质对于自我自然的发现及创新。而人类由于实践的科学化,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化中外在矛盾的实践再反作用于自我本体形成对于自我本体的实践主导。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矛盾产生物质及意识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认识是实践的规律性规定。实践的内在矛盾是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自我解放。实践的基本主体是人,实践的基本矛盾就是人的基本矛盾,其规律就是人的运动规律。人的行为范畴就是实践的行为范畴,独创性见解。 在我看来,实践并不是一种否定性活动。一方面,实践是指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是以人为主体,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为对象(客体)的现实活动。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的自主性表现在,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从而使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达到物被人所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同时,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本质上就是

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实践是由人发动的同时又是为了人的活动,它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变成人支配物,由此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适合人占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发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既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 另一方面,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的性质和形式,这一含义把实践作为人以“感性”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用以区别人以精神的、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如认识、理论活动等等。在这种区别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所谓直接现实性,指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这种“感性的”活动同感性的对象一样具有现实的实在性。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不包含人的主观活动,因此它们不可能证实或证伪人的理论与认识。实践则不同,它既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又从人的主观精神的圈子里走出来,物化即外化为感性的客观实在。人通过实践活动的多次进行,不但能使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得满足,而且也检验着自己的主观目的、愿望、意图和计划等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着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理论实践面对面”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