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一地理行星地球单元测试1[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一地理行星地球单元测试1[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一地理行星地球单元测试1[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河外星系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D.月球

3.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4.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酸雨的形成 B.月相的变化C.电离层的强烈扰动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5.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圈)上的太阳的高度永远为0°

C.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由西向东推进

D.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6.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7.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杭州夏季昼长夜短 B.南半球河流右岸多沙滩

C.东海潮汐周期性变化 D.南极洲夜空常出现极光

8.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9.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昼现象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2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10.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

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11.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

12.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上不

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没有差异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热带范围变大了

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缩小了

13.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又是太阳系中独特的一员,她生机勃勃,生活在其上的人类不断繁衍生息,即将迎来太空时代。请回答14~18小题:

14.以下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料的运动和发展中

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15.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16.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正确叙述有:()

①地球上有水,其它行星上没有水

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

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

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7.太阳的能量来源是:()

A.黑子和耀斑爆发时放出的强烈射电 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18.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19.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20.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二、双项选择题

21.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与地球本身哪些特点密切相关:()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密度极大,且有坚硬的岩石外壳

D.地球处在比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B.波音747客机

C.天空中飘动的云D.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23.太阳日是:()

A.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B.昼夜更替的周期

C.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周期24.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

A.位置越靠南的地区白昼越长B.位置越靠北的地区白昼越长

C.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长D.纬度越低的地区白昼越长

25.关于北半球极夜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的地区极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越早

B.在极圈以内,纬度越低的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时间越长

C.位于北极圈上的地点,每年只有6月22日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

D.在地球的南北极点上,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为极昼

26.关于赤道或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赤道都比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大

B.一年中有某一时刻赤道和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赤道和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天

D.一年中大约有九个月的时间赤道比北回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27.在同一纬度的各地:()

A.地方时相同B.昼夜长短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太阳高度相同

28.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太阳直射点自东向西移动B.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上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D.北京与英国伦敦出现时差

29.在赤道上:()

A.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无变化

B.全年昼夜长短基本无变化

C.地球自转偏向力为零

D.地方时东档西水平距离的变化,与其他纬度相同

30.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B.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方比南方小

C.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长D.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三、综合题

31.读图1-5,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C点的地方时为12时,完成下列要求:

图1-5

(1)在图的右上方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3)若A点所在经线为东六区的中央经线,那么C点的经纬度是、;

(4)再过三个月,北半球的节气是,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度,D点正值(黎明还是黄昏)。

32.根据图1-6中海口、汕头、秦皇岛三城市的地理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三个城市中,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的城市

是__ 和;

(2)5月1日三城市按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月21日三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从大到

小是_____________。

(4)三个城市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

白昼最长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位

图1-6

于的时候;

(5)三个城市白昼等长的日期是日和日。

33.图1-7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用图中字母填空解答:

图1-7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地段是从到。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到。

(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长又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到。

(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到。

(5)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从到。

34.图1-8中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20XX,,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

图1-8

(1)D在F的方向;

(2)AB是线(晨、昏);

(3)E地方时是时;

(4)此时全球以经线和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

35.读图1-9 “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图1-9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3)按区时计算,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今天与昨天相比,今天占全球总面积之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选择填空) ________________。A.大于一半 B.小于一半 C.等于一半

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C D B D B A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B D D C D C 二、双项选择题

21-25:AB AD BC BC CD

26-30:BD BC AC BC BC

三、综合题

31.(1)略;(2)略;(3)135°E;0°;(4)秋分;0;黄昏。

32.(1)海口;汕头;(2)秦皇岛;汕头;海口;(3)70°;66°34′;50°;(4)汕头;秦皇岛;北回归线;(5)春分;秋分。

33.(1)a;c ;(2)b;d ;(3)d;a ;(4)c;d;(5)d;b。

34. (1)东北;(2)昏;(3)3;(4)90oE;180o。

35.(1)画图略;(2)A和B;C;(3)21时;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