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模块二

任务5-4 脑血管疾病病人得护理

【案例】

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初步诊断:脑出血

思考:

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哪些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得患者进行受压皮肤护理得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脑血管疾病得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评估得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得能力;具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得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概念:就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得脑功能障碍

分类:

(1) 按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脑卒中

(2)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与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

1、短暂性脑缺血简称TIA,就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得症状与体征。动脉硬化后粥样物质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小血管堵塞而发病,但小栓子易自溶或被血流冲击击碎,使循环恢复、症状消失。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栓形成就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得一种,就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与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堵塞血管,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脑栓塞就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

区得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心房颤动时附壁血栓脱落多见)、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多见)与来源不明性栓子三大类,最常见得原因就是心源性栓子,原发病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

4.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得出血。可能与脑动脉受血流冲击形成微血管瘤,并在血压剧烈波动时破裂引起出血有关。高血压就是最常见病因,其次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她原因如血液病、抗凝及溶栓治疗等。好发部位:大脑基底节区,此处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冲击最大,故此动脉最易破裂出血。

5、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压突然升高;血液刺激脑膜发生无菌性脑膜炎。

三、临床表现

(一)短暂性脑缺血多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得症状与体征,历时短暂,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不遗留后遗症

1、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病变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就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得特征性症状,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可出现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对侧同向性偏盲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及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

特征性症状为跌倒发作(病人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与双眼视力障碍;还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交叉瘫等

(二)脑血栓

1、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前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部分病人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2、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病,次晨醒来时可发现一侧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多数病人意识清楚,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得意识障碍,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达到高峰;病情轻者经治疗在短期内缓解,不留后遗症;重者病情进展快,可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3、神经系统表现视病变部位与病变范围而定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病灶对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视觉障碍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眼震、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瘫或四肢瘫

(三)脑栓塞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为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快得一种。

2、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神经系统局灶表现与脑血栓形成相似,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而死亡。

3、部分病人可伴有肾、脾、肠、肢体、视网膜等血管栓塞得表现。

(四)脑出血

1、发病前多无先兆,常因用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深昏迷时四肢呈弛缓状态;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2、不同部位出血得表现

(1) 基底节区出血:就是最常见得脑出血;因病变累及内囊,典型病人出现“三偏综合征”, 即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与双眼对侧同向偏盲;如果出血累及优势半球常伴失语;累

及下丘脑可伴持续高热、消化道出血等;出血量较大时,临床症状重,可并发脑疝,甚至死

亡。

(2) 脑桥出血:小量出血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与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大量出血迅速波及两侧脑桥后,出现双侧面部与肢体瘫痪,头与双眼回到正中

位置,两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脑桥出血得特征性表现);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数

分钟内进入深昏迷,多数在24~ 48h内死亡。

(3) 小脑出血:常表现为一侧后枕部头痛、眩晕及呕吐,病侧肢体共济失调等,无肢体瘫痪,可有眼球震颤、双眼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1.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多有激动、用力或排便等诱因,血压急骤上升

2.典型表现: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持续数日不变,可伴有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得意识障碍,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症)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有特征性得体征;严重颅内压增高得病人可出现脑疝

四、辅助检查

1、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

脑CT扫描:可作早期诊断,脑出血在呈高密度影, 脑缺血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影;

2、脑脊液检查

脑出血可为均匀血性,压力增高200mmH2O

五、治疗原则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降低颅内压与控制血压为主要措施。降颅压首选药为20%甘露醇快速滴入。由于头痛剧烈可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镇静止痛剂,但禁用吗啡与哌替啶。

(二)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疗为主。脑血栓发病6小时内可做溶栓治疗。

脑血栓形成具体治疗包括:

1、溶栓治疗:发病后6h内应用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尽快恢复缺血区得血液供应。

2、改善脑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3.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或同时使用地塞米松。

4、调整血压:病后24~ 48h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时,可用卡托普利、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

5、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可应用肝素、阿司匹林。

6、高压氧舱治疗:病人呼吸正常、无抽搐及血压正常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

六、护理诊断

(一)疼痛头痛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二)急性意识障碍与脑出血有关

(三)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管破裂形成得血肿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七、护理措施

(一)对于脑血管疾病得患者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注意就是否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得情况。

偏瘫、感觉障碍者,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及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损伤及给予其它相应护理

(二)脑出血病人得护理

1、合理休息与运动,并采取适当得防护措施,避免跌倒与受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得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枕头不宜太高(以15°~ 20°为宜);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过大。

3.饮食护理

发病24h内应暂禁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严重消化道出血时,可进

食半流质食物,保证进食安全;进食障碍者可鼻饲,做好鼻饲管得护理;消化道出血不能鼻饲者改为胃肠外营养。

4.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可进行腹部按摩,为病人提供安全而隐蔽得排便环境,遵医嘱应用导泻药物,但禁止灌肠。

(三)脑血栓与脑栓塞病人得护理

急性期病人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头部禁用冷敷,以免脑血管收缩导致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为病人提供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足量纤维素得无刺激性饮食,防止误吸发生。保持大便通畅。

八、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1、向病人与家属介绍本病得基本知识。

2、教会病人康复训练得基本方法。

3、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二)康复训练指导

(三)生活方式指导

1、指导病人选择合适饮食,忌辛辣油炸食物戒烟限酒。

2、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适量体力活动,改变体位动作要慢,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课堂小结】

脑出血与脑梗塞得鉴别要点

脑出血脑梗塞

1、发病年龄 60岁以下多60岁以上

2、TIA史多无常有

3、起病状态活动中安静状态或睡眠中

4、起病速急(分、时) 较缓(时、日)

5、血压明显增高正常或增高

6、全脑症状明显多无

7、意识障碍较重较轻或无

8、颈强直可有无

9、头颅CT 高密度病灶低密度病灶

10、脑脊液血性,洗肉水样无色透明

【案例分析】

1、合理休息与运动,并采取适当得防护措施避免跌倒与受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得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过大。

【护考模拟】

1、患者男性,65岁,有糖尿病病史10年,情绪激动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即送医院急诊。若要确定诊断,首选得检查为

A、颅骨平片

B、CT扫描

C、磁共振成像

D、脑电图

E、DSA

2、患者男性,28岁,在登山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得表现。请问此病人脑脊液检查可为

A、脑脊液压力不增高

B、蛋白质增高

C、外观显均匀一致血性

D、细胞数增多

E、氯化物含量增高

3、患者女性,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病史10年,今晨出现左上肢瘫痪,口角歪斜,入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请问此疾病易发生在夜间休息状态下得主要原因就是

A、晚餐过饱或晚餐过少

B、气温较低、睡眠差

C、血压低、血液黏稠

D、低枕平卧

E、血糖过低

4、患者男性,55岁,一年内出现3次突然说话不流利,每次持续30分钟,第三次发作时伴有右侧肢体麻木,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疑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请问此病最常见得病因就是

A、糖尿病

B、吸烟、饮酒

C、高血压

D、动脉粥样硬化

E、血液动力学改变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特点就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8小时

B、持续时间不超过20小时

C、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D、持续时间不超过30天

E、持续时间不超过48天

6、内囊出血最具有特征性得表现就是

A、进行性头痛加剧

B、呼吸深沉、血压升高

C、频繁呕吐

D、“三偏征”

E、大小便失禁

7、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实行溶栓治疗最佳时间就是

A、发病6小时以内

B、发病8小时以内

C、发病10小时以内

D、发病12小时以内

E、发病24小时以内

8、患者男性,患高血压病15年,因与人争吵后突然倒地昏迷,查体有一侧上、下肢瘫痪,口斜眼歪。以脑出血收入院。请问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得主要治疗措施为

A、控制感染

B、降低颅内压与控制血压

C、抗凝治疗

D、抗休克治疗

E、糖皮质激素治疗

9、男性,56岁,晨起时觉上、下肢麻木,但可自行去厕所,回卧室时因左下肢无力而跌倒。护理体检:神清,左侧上、下肢瘫痪,口眼不歪斜。应首先考虑

A、内囊出血

B、脑栓塞

C、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外伤

10、患者男性,72岁,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出现左侧肢体瘫痪与语言沟通障碍,请问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人得护理措施错误得就是

A、平卧位

B、避免激动

C、头部冷敷

D、鼻饲流食

E、注意保暖

【课后作业】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 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 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 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 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制输液速 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 肠不适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 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模块二 任务5-4 脑血管疾病病人得护理 【案例】 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初步诊断:脑出血 思考: 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哪些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得患者进行受压皮肤护理得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脑血管疾病得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评估得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得能力;具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得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概念:就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得脑功能障碍 分类: (1) 按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脑卒中 (2)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与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 1、短暂性脑缺血简称TIA,就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得症状与体征。动脉硬化后粥样物质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小血管堵塞而发病,但小栓子易自溶或被血流冲击击碎,使循环恢复、症状消失。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栓形成就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得一种,就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与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堵塞血管,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脑栓塞就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

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病情危重,太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较高,在我国分别为:219/l0万,719/10万,116/10万及80%、41%[1]。主要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及脑出血为主,起病后多造成肢体瘫痪,影响语言及大小便功能。719/lO万,116/lo万及80%、41%川。目前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后遗症发生率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话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来,国内学者主张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致残牢.提高生活质量[2]。除了急性期应积极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格外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5年1月一2009年1月收治的158例患者。男97例,女59例;年龄36—77岁,平均58.7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脑梗塞96例,脑出

血62例。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脑梗组轻型56例,中型26例,重型14例;脑出血组轻型19例,中型25例,重型18例。全部病例给以静脉输液、应用脱水剂、神经细胞活化剂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合并其他病症者给对症治疗。住院15—38d好转后回家康复治疗。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2.1.1生命体征的监测①意识、呼吸、血压、脉搏,通过与病人对话,观察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来判定病人意识障碍程度。重症病例意识障碍严重,可通过刺激而判断。急性期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颅内压明显升高的病人可有呼吸循环及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如血压过高或突然下降,均是病情加重表现,对血压升高病人,应注意使用降压药物要适量,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在21.3kPa以上,以防止引起脑供血不足。由于昏迷可伴呼吸功能障碍,早期呼吸深而慢;病情进展,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出现不规则呼吸。早期血压代偿性增高,脉搏缓慢而充实,随病情好转,血压可下降至正常,脉搏恢复正常;如48h内血压下降或脉率不升、节律不齐,考虑病情加重,应及时观察分析、正确判断、及时报告。②瞳孔及颈部抵抗程度:出现一侧瞳孔散大。颈部强直,说明颅内压增高。而颈部抵抗双侧瞳孔针尖大小为脑桥出血,当双侧瞳孔散大时多提示严重缺氧或中枢性衰竭。若双侧瞳孔显著缩小,是桥脑出血的体征。瞳孔忽大忽小,提示有脑疝先兆。瞳孔的变化还可提示昏迷的程度。

护士资格考试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1、张老先生因脑血栓在家卧床2个月,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近日尾骶部皮肤呈紫红色,压不退色。为预防病人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着重指导家属学会 A、鼻饲灌 B、皮下注射 C、测量血压 D、被动活动 E、更换敷料 2、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A、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血栓形成 3、内囊病变常出现 A、偏瘫 B、交叉瘫 C、截瘫 D、四肢瘫 E、单瘫

4、一脑梗死患者在饭后突然出现呼吸深且慢,吸气时明显困难,护士应考虑为 A、气管异物 B、气胸 C、急性左心衰竭 D、支气管哮喘 E、重症肺炎 5、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 D、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E、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桥脑 B、脑干 C、大脑半球 D、内囊 E、小脑

7、患者,女性,34岁,洗衣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检:意识清,失语,心律不齐,心率106次/分,脉搏86次/分,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偏身感觉障碍,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脑桥出血 B、脑栓塞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A、高血压 B、先天性脑动脉病 C、脑动脉硬化 D、风湿性心脏病 E、休克 9、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 B、脑血管痉挛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临床往往忽略并发症的诊断和护理,以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于严重并发症。为此,早期预防及时发现积极治疗与护理好并发症,亦是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消化道出血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尤为突出。其发病机目前认为主要可能是由于下视丘受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分泌增加,而引起ACTH勺高分泌,导致胃酸和胃泌素分泌亢进所致。临床表现多在发生脑血管病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前或后口腔常可嗅到一种难以耐受的腐臭味,临床上常以频繁地呕血和便血为主要症状,但部分病人呕血并不明显而血便相当严重,易被忽略。轻者贫血症状不明显,严重消化道出血常造成重度贫血或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实验室检查,发现有出血倾向及时查大便潜血,必要时急查血色素了解出血情况。治疗与护理:1.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禁食。2?呕血明显病人应即刻插胃管抽出胃内容物,灌注止血药和制酸

剂。3.精神紧张者给予心理安慰,躁动不安者除给予必要的镇静剂外应及时测血压,脉搏和注意便血呕血情况。4.每天记录呕血量和便血量,估计病人的出血情况和病情的好转与恶化。5. 出血量较多或贫血明显病人应积极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密切观察血压,必要时给予及时输血治疗。 二、肺部感染 由于脑血管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所以急性期很易发生合并感染。 一方面由于不少患者过去有支气管炎和其它肺部疾患史,另一方面由于发病后患者身体情况差,脑的整体功能紊乱,营养供应不足,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再加上卧床,咳痰少,痰液及分泌物排出不畅.食物及呕吐物的误吸,很易发生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发生在起病数日后,体温逐渐升高。大多数病人伴有心率增怏,呼吸加快,出汗及痰量增多,甚至呈脓或黄痰,肺部可听到水泡音等征象。周围血象,白细胞常增多。肺部摄片可发现肺纹理粗重或肺炎等改变。但也有部分病人,肺部本身的症状不明显,因痰液不能咳出而痰不多,因患者不能做深呼吸也可听不到水泡音,胸片因病变较弥散而显示不清,甚至周围血象的白细胞数也因机体的反应情况差而并不升高。故凡在病后数日渐起的体温升高,尤当伴同呼吸、心率加快时都应当首先考虑肺部感染的可髓性。治疗与护理:1.积极作好口腔护理。2.勤翻身,作好体位引流,鼓励咳痰。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如呼吸道阻塞不畅,应及时考虑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4.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5.机体抵抗力差的可酌情输血浆配合治疗。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目的:探索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无发生营养不良或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结论:有效地进行鼻饲护理措施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重症脑血管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指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患者病情重且常合并球麻痹,故合理的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鼻饲即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鼻饲主要作用是供给病人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等。本人结合临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85岁,平均73.2岁。临床诊断:脑出血6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2例,呈植物状态4例。 食谱:6时:牛奶250ml,鸡蛋1个;9时:水果200g;11时:米饭或馒头100g,青菜200g,精肉50g;14时:水果200g;16时:面皮100g,青菜25g,精肉25g;18时:温开水200ml;22时:豆粉皮米粉50g加入牛奶200ml中[2]。 鼻饲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重症脑血管的特点:重症脑血管疾病通常会损害双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皮质脑干束而导致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和肌肉功能发生了障碍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不能进食。吞咽功能障碍是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持续时间长,需置胃管鼻饲。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脑疝或呼吸骤停情况,需先采用降低颅压措施后再置管。 重症脑血管病进行鼻饲的意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复杂严重,不论是出血还是缺血都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病人常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刚发病的48小时内需禁食。48小时后,可采用鼻饲饮食,以牛奶、豆浆等流食为主。以增加病情恢复所需要的营养供应。鼻饲有利于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提高免疫功能。 胃管留置时间: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先留置1周后拔出,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逐渐延长留置时间。胃管硬的患者,留置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每10d更换1次。否则胃酸腐蚀胃管,胃管变硬,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 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 制输液速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 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4)运动障碍协助或提供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维持肢体功能位置,按摩瘫痪肢体肌肉,做好关节旋转运动,防止瘫痪肢体萎缩和畸形。 5.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 心理,护士应关心患者,积极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的康复水平。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按时的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饮食指导宜食清淡,低盐每天2-3克,低脂25克每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奶类,蛋类,每天1.5)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 (1)脑实质内出血 1)出血部位:内囊处出血最常见。 2)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 3)其发病机制: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最为常见。 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部位纤维素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后成为微栓子,进入颅内动脉,引起颅内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发病。但栓子很小,容易自溶或因血流冲击被击碎,使更小的碎片进入远端末梢血管,使得循环恢复,神经症状消失。微栓子可反复产生,因此本病可反复发作。 2.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风湿病、红斑性狼疮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是较常见的病因。在动脉壁病变(内膜肥厚粗糙)的基础上,管腔变窄,同时血小板破裂使红细胞、纤维素等黏附于粗糙处,血小板破裂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能促使血小板再聚集,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阻塞血管。

3.脑栓塞:颅外其他部位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气胸等均可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 二、临床表现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1.脑出血 (1)多在白天发病,如情绪激动、活动度,以内囊出血最多见。 (2)表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3)体检:颜面潮红、意识障碍、脉慢而有力,血压可高达200mmHg以上,出血常损害内囊而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征”)。 (4)因大量出血致颅内压增高、短期内迅速形成脑疝而死亡。 2.脑桥出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表现为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称交叉瘫。当出血波及两侧时可出现四肢瘫,瞳孔呈针尖样。 3.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4.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1.脑血栓形成 (1)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一般无意识障碍,进展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2)表现:起病先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早晨起床时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 (3)由于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引起病灶对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视觉障碍。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概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时间: 主讲人:李丽 参加人: 内容: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造成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又称“中风”,起病急,死亡率遍,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按病变性质可分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中,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

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系列临床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国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部分纤维素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后成为微栓子,进入颅动脉,引起颅内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发病。但栓子很小,容易自溶或因自流冲击被击碎,使更小的碎片进入远端末梢血管,使得循环恢复,神经症状消失。微栓子可反复产生,因此本病可反复发作。颈动脉受压或血液动力学改变也可以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风湿症、红斑性狼疮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是较常见的病因。在动脉壁病变(内膜肥厚粗糙)的基础上,管腔变窄,同时自小板破裂使红细胞、纤维素等黏附粗糙处,血小板破裂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促使血小板再聚集,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阻塞血管。 3.脑栓塞。颅外其他部位病变如风心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气胸等均可形成栓子,随自流进入颅内动脉当栓子直径与某直径相同时,则栓子堵塞引此血管,使此动脉闭

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救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救护理 作者:田玉爱,周秀梅,刘建敏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急救 Giving First Aid the Nursing of Acute Cerebral Disease Key words: Cerebral disease; Nursing; First aid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该病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其症状隐袭,进展缓慢,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等。现将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按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70.5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26例。神志清醒13例,浅昏迷31例,重度昏迷12例;发病前病人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眩晕、呕吐45例;意识朦胧、定向障碍24例,其中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面部呈古铜色或赤红色、皮肤干燥、发热13例;瞳孔不等大、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体征9例;言语不清、流涎14例;有高血压35例;大小便失禁11

例。 2 护理评估 病人表现为梗死部位相应的身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根据评估标准,神志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的轻度病人9例;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有轻度意识障碍的中度病人4例,其中进入浅昏迷状态31例;对检查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的深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度病人12例。 3 院前急救措施 保全病人生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一旦病情允许,应迅速将病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3.1 取合理舒适体位 13例神志清醒病人,采取半坐位,以利脑部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43例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 3.2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给氧;保持气道通畅,严防发生窒息。本组13例神志清醒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即给氧、脱水减压等处理;31例中度病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即给氧、脱水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发生窒息;8例重度病人病情发展迅速,持续昏迷,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水减压,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低氧血症明显改善;4例重度病人持续昏迷,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