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31305)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

参考学时:48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概率论、信号与系统

后续课: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2.课程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控制和利用。特别是迈入21世纪一一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信息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信息、通信、电子工程类专业的人才,而《信息论基础》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信息科学其它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掌握它,可以指导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本课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论述,并结合实例建立数学模型,给出推演过程,力求物理概念清晰、数学结构严谨和完整、逐步深入展开C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与之相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以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数字通信、信息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编码工作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分析方法及主要结论,为今后从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工作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该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适应数字通信、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方而的专业需要开设。该课程着重介绍信息论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提取、传输和处理的一般规律,提高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现信息系统的最优化。

信息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和测度;各类离散信源和信息蜻;剩余度;信道和互信息;平均互信息和信道容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测量理论;信息率失真函数和数据压缩原理;离散信源无失真和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和编码方法;离散有噪信道编码理论和编码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香农的三大编码定理;

掌握各类离散信源和信息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和数据压缩原理、离常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纠错码基本思想及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以及失真的测度、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以及有噪信道编码方法。

教学难点:

£典型序列以及由此推导出的香农三大编码定理即逆定理。

5.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讲学为主,习题讲解为辅。

6.教学学材及主要参考书

1.傅祖芸编著,《信息论一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2.姜丹,《信息论与编码》,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论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了解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的概念

知识要点:信息的概念及自信息

第二节信息论研窕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知识要点: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信息论发展简史

知识要点:信息论发展简史

三、本章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离散信源及其测度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信源的相关性和剩余度的概念,信息的概念,信息,信号,消息,数据的关系与联系。

掌握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平稳信源和马尔可夫信源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知识要点: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及其扩展信源。

第二节信息燔及其基本性质

知识要点:自信息及信息墙离散无记忆扩展信源炳,炳的基本性质及最大离散炳定理。

第三节离散平稳信源

知识要点:离散平稳信源定义,联合炳,条件炳以及极限炳。

第四节马尔可夫信源

知识要点:马尔可夫信源定义,马尔可夫信源炳

第五节信息剩余度

知识要点:信息剩余度以及自然语言炳

三、本章学时数

10学时

第三章: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一般信道容量计算。

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道以及一些特殊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道数学模型及分类

知识要点:信道数学模型及不同的分类,信道矩阵。

第二节平均互信息及特点

知识要点:信道疑义度,互信息和平均互信息及其特性,平均条件互信息。

第三节信道容量及一般计算方法

知识要点:离散无噪信道及信道容量,对称离散信道、准对称信道的容量计算。

第四节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容量

知识要点: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容量,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三、本章学时数

8学时

第四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其它一些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

理解渐近等分割性及£典型序列,算术编码方法及具体实现方案;

掌握编码的定义,码的分类,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编码定理,最佳编码方法:香农编码方法,费诺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等长码及等长信源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编码器的概念,码的定义,等长码及等长信源编码定理,£典型序列及其性质, 编码效率。

第二节变长码及变长信源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唯一可译码定义及其判断方法,即时码的树图法构造,Kraft不等式,紧致码, 变长信源编码定理。

第三节编码方法

知识要点:香农编码,费诺编码,香农一费诺一埃利斯编码,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术编码和其它一些编码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10学时

第五章:有噪信道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检错码与纠错码的方法。

理解渐近等分割性及£典型序列。

掌握的重点内容有:有噪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差错控制与信道编译码的基本原理,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与级联码简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错误概率与译码规则和编码方法

知识要点: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最大似然译码准则,最小距离译码准则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平均译码错误概率,错误概率与译码规则和编码方法关系,信道编码的编、译基本准则。

第二节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及其逆定理,信源信道编码定理。

第三节纠错码

知识要点:纠错码分类,分组码的最小距离与检、纠错能力,分组码的码率,线性分组码的特性,生成矩阵和一致监督矩阵及其关系,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汉明码,卷积码及其构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14学时

第六章:总复习

一、教学要求

总结掌握信息论基础课程学所内容

二、本章学时数

2学时

总学时48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离散信源及其测度10学时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8学时

―― 第二早

第四章无失真信源编码12学时

第五章有噪信道编码14学时

笫六章复习2学时

考核方案:

期末考试60%;考核形式:考试(闭卷笔试),教学环境:课堂作业与提问10%;

学习笔记10%;

平时测验20%

作业和提问10%:提问采用随堂随机形式,主要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于本课程没有实验,如信道容量的计算,信源和信道编码等的程序实现,采取在课堂上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算法实现的步骤,然后在课堂上简述。

学习笔记10%:主要是考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包括课后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与撰写简要的综述能力C

系主任审核签名:谭敏 平时测验20%:随堂测验,不定期抽取重要知识点检测学生掌握情况,2?3次,根据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次数可以酌情变化,根据测试批改的结果,对典型错误进行详细讲解。 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取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信源炳和信道容量的 计算、具体的信源编码,信道的纠错编码和纠错能力的计算等,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期末考试60%:卷而100分,采取笔试闭卷形式,规定卷而55分以上,总评才可以合格° 题型主要有,问答、填空、判断、作图、计算和证明等形式,其中基本难度题分值约为50%, 中等难度题约40%,较难题量约为10%。

教研室: 电子信息教研室 执笔人:

编写时间2005.2 修改时间2014.1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Accounting 学时:4节/周学分数:3.5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本大纲是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重在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全面巩固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 2、任务: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组成及保管, 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过程及特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结构以及设置方法,掌握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 三、基本技能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规范、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严格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实验学时分配

五、实训内容 实训1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熟悉借 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准备 1、用品:钢笔(红、黑各一)、直尺、计算器或算盘、练习本等; 2、证、表:试算平衡表等。 (三)实训要点 1、账户开设和登记方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试算平衡方法。 (四)实训资料(略) (五)实训步骤 本项实训不分岗位进行。具体步骤为: 1、开设“T”型总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2、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逐日逐笔登记总账;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熟悉部分有代表性原始凭证样式,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论基础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试卷第1页 《信息论基础》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连续信源的绝对熵为 无穷大。(或()()lg lim lg p x p x dx +∞-∞ ?→∞ --?? ) 2、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时,编码效率最大可以达到 1 。 3、无记忆信源是指 信源先后发生的符号彼此统计独立 。 4、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编码时,码字长度是变化的。根据信源符号的统计特性,对概率大的符号用 短 码,对概率小的符号用 长 码,这样平均码长就可以降低,从而提高 有效性(传输速率或编码效率) 。 5、为了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可以采用 信源编码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 信道编码 。 6、八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 0 ,最大熵为 3bit/符号 。 7、若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为1瓦特,则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高斯分布(或()0,1x N 2 2 x - )时,信源具有最大熵,其值为 0.6155hart(或 1.625bit 或 1lg 22 e π)。 8、即时码是指 任一码字都不是其它码字的前缀 。 9、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指出平均码长的理论极限值为 信源熵(或H r (S)或()lg H s r ),此 时编码效率为 1 ,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为 lg r bit/码元 。 10、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125,则自信息量为 3bit/符号 。 11、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 ,二是 信源符号概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 12、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记忆长度为 m+1 ,信源可以有 q m 个不同的状态。 13、同时扔出一对均匀的骰子,当得知“两骰子面朝上点数之和为2”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17 比特,当得知“面朝上点数之和为8”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2.85 比特。 14.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的数学符号“=,≥,≤,>”或“<” H(XY) = H(Y)+H(X ∣Y) ≤ H(Y)+H(X)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耳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基础信息论

参考文献 1..C.E.Shannon.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Vol 27 partⅠJuly 1948, pp 379-423;part Ⅱoct 1948,pp623-656 2.https://www.360docs.net/doc/3f8721608.html,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proc I.R.E.1949 37 P10 3.张宏基编著《信源编码》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 4.林可祥、汪一飞编著《偽随机码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8 5.钟义信编著《信息科学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6.孟庆生编著《信息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7.仇佩亮编著《信息论及其应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8.朱雪龙编著〈应用信息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陈运编著《信息工程理论基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1989 10.王新梅、肖国镇编著《纠错码—原理与方法》(修订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11.E.Schruefer.Signal-verarbeitung.Muenchen Wien:Carl:Hanser Verlag,1992 12.张应中等编著《数字通信工程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 13.贾世楼编著《信息论理论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4.陈运等编著《信息论与编码》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5.傅祖芸编著《信息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 (考点:信息论的研究目的) 2.电视屏上约有500×600=3×510个格点,按每点有10个不同的灰度等级考虑,则可组成5 31010?个不同的画面。按等概计算,平均每个画面可提供的信息量约为(610bit /画面)。 (考点:信息量的概念及计算) 3.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功能来分类信道可分为 (加性信道)和 (乘性信道)。 (考点:信道按噪声统计特性的分类) 4.英文电报有32个符号(26个英文字母加上6个字符),即q=32。若r=2,N=1,即对信源S 的逐个符号进行二元编码,则每个英文电报符号至少要用 (5)位二元符号编码才行。 (考点:等长码编码位数的计算) 5.如果采用这样一种译码函数,它对于每一个输出符号均译成具有最大后验概率的那个输入符号,则信道的错误概率最小,这种译码规则称为(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或(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考点:错误概率和译码准则的概念) 6.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纠错码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考点:纠错码的分类) 7.码C={(0,0,0,0),(0,1,0,1),(0,1,1,0),(0,0,1,1)}是((4, 2))线性分组码。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自信息量,即(11()log ()log ()()q i i i i H X E P a P a P a =??==-????∑)。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信息论的应用

学号:201122010835 姓名:李毅 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把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图像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从评估图像捕捉部分性能的评估、图像分割算法这两个个方面阐述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分析来说明使用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对图像处理的价值。 关键字:信息论;图像捕捉;图像分割 第1章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形图像认识越来越广泛,图形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不断扩大。为了寻找快速有效的图像处理方法,信息理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图像处理技术中。文章介绍了信息论基本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其价值。把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信息论应用于采样成像系统,对系统作端到端的系统性能评价,从而优化采样成像系统的设计,是当前采样成像系统研究的分支之一。有些图像很繁杂,而我们只需要其中有意义的一部分,图像分割就是将图像分为一些有意义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描述,就相当于提取出某些目标区域图像的特征,随后判断这些图像中是否有感兴趣的目标。 第2章 图像捕捉部分性能评估 2.1 图像捕捉的数学模型 图像捕捉过程如图1所示。G 为系统的稳态增益,),(y x p 是图像捕捉设备的空间响应函数,),(y x n p 是光电探索的噪声。),(y x comb 代表采样网格函数,),(),,(y x s y x o 分别为输入、输出信号。 在这种模型下的输出信号 ),(),()],(),([),(y x n y x comb y x p y x Go y x s p +*= 其中,∑--= n m n y m x y x comb ,),(),(δ,代表在直角坐标系下,具有单位采样间隔的采样设备的采样函数。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 (考点:信息论的研究目的) 2.电视屏上约有500×600=3×510个格点,按每点有10个不同的灰度等级考虑, 则可组成5 31010?个不同的画面。按等概计算,平均每个画面可提供的信息量约 为(610bit /画面)。 (考点:信息量的概念及计算) 3.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功能来分类信道可分为 (加性信道)和 (乘性信道)。 (考点:信道按噪声统计特性的分类) 4.英文电报有32个符号(26个英文字母加上6个字符),即q=32。若r=2,N=1, 即对信源S 的逐个符号进行二元编码,则每个英文电报符号至少要用 (5)位 二元符号编码才行。 (考点:等长码编码位数的计算) 5.如果采用这样一种译码函数,它对于每一个输出符号均译成具有最大后验概 率的那个输入符号,则信道的错误概率最小,这种译码规则称为(最大后验 概率准则)或(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考点:错误概率和译码准则的概念) 6.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纠错码分为(分组码)和(卷 积码)。 (考点:纠错码的分类) 7.码C={(0,0,0,0),(0,1,0,1),(0,1,1,0),(0,0,1,1)}是((4, 2))线性分组码。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自信息量,即(11()log ()log ()()q i i i i H X E P a P a P a =??==-????∑)。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互信息凸性

互信息函数),(Q P I 的性质2的证明。 对于确定的条件概率矩阵Q 互信息函数),(Q P I 是概率矢量空间S 上的上凸函数。 (其中S ={P :P =(1p , 2p …, K p ), ,,...2,1,10K k p k =≤≤而∑==K k k p 1 1}) 证明:首先由定义知:),(Y X I =)(Y H -)(X Y H 其中 )(Y H =∑=- J j j j b p b p 1 )(log )( =∑∑∑===- J j k j K k k j k K k a b p a p b a p 11 1)()(log ),( =∑∑∑===- J j k j K k k k j k K k a b p a p a b p a p 1 1 1 )()(log )()( )(X Y H = ∑∑ ==-J j k j j k K k a b p b a p 1 1)/(log ),( =∑∑==- J j k j k j k K k a b p a b p a p 1 1 )/(log )()( 可知对于确定的Q ,)(Y H 和)(X Y H 都是S 上的函数,且)(X Y H 关于P 是线性的。 下面将证明)(Y H 是S 上的上凸函数。即对?1P ),...,,(11211K p p p =, 2P ),...,,(22221K p p p =∈S ,及λ,λ,.1,10λλλ-=≤≤ 成立 ∑∑∑ ===++-J j k j k k k k K k k j k k k j k k K k a b p a p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1 211 211 ) ()]()([log )]/()()()([λλλλ≥ ∑∑∑ ===-J j k j K k k k k j k k K k a b p a p a b p a p 1 1 111) ()(log )()(λ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30004 适用专业:会计 总学时数:54学时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旅游与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李家华 编制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及经济管理类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对该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该课程中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等重要内容将在以后专业课程中频繁涉及,是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和理论基础,要求重点掌握。 二、总体教学目标 《会计基础》是一门重要会计学理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核算、会计要素、账簿、凭证、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等基本原理和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等基本方法,能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和基本账务处理程序,具备学习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更专业课程的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基本运算知识基础和能力。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将为会计学今后的专业性课程《审计学》、《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等提供和奠定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从课程的难度、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适合于大一上学期开课、授课。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 第一章总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信息服务对象。 2、会计的对象、目的与任务。 3、会计的方法:方法的组成;核算方法。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5、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 6、会计职业与管理。 7、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二)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任务 本章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职能、特点、对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学科体系,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会计的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任务与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会计学科体系、会计职业与管理、会计法规体系。 2、重点、难点

信息论期末复习

第二章 信源熵 一、自信息量 1. 定义: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后所带来的信息量称为自信息量,简称自信息。定 义为其发生概率对数的负值。若随机事件发生i a 的概率为)(i a p ,那么它的自信 息量为:)(log )(2i i a p a I -= (bit ) 2. 性质:在事件发生前,)(i a I 表示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事件发生后,)(i a I 表示事件发生所提供的信息量。 二、信源熵 1. 定义: 已知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数学模型 我们定义信源各个离散消息的自信息量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一般称为信 源的平均信息量: )(log )(])(1[log )]([)( 212i n i i i i a p a p a p E a I E X H ∑=-=== 2. 信源熵与平均自信息量之间的区别 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含义不同。信源熵表征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平均自信息量是消除不确定度所需要的信息的度量。信源一定,不管它是否输出离散消息,只要这些离散消息具有一定的概率特性,必有信源的熵值,该熵值在总体平均的意义上才有意义,因而是一个确定值, 。在离散信源的情况下,信源熵的值是有限的。而信息量只有当信源输出离散消息并被接收后,才有意义,这就是给予接收者的信息度量。 3. 最大离散熵定理:信源X 中包含n 个不同离散消息时,信源熵H(X)有: n X H 2log )(≤ 当且仅当X 中各个消息出现的概率全相等时,上式取等号。 4. 扩展信源的信源熵:N 次扩展信源的信源熵:)()(X NH X H N = )(,),(,),(),( , , , , ,)( 2121? ?????=??????n i n i a p a p a p a p a a a a X P X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论研究的ri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考点:信息论的研究目的) 2.电视屏上约有500X600=3X 1O,个格点,按每点有10个不同的灰度等级考虑, 则可组成IO’加'个不同的画面。按等概计算,平均每个画面可提供的信息量约为(I()6bit/画面)。 (考点:信息量的概念及计算) 3.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功能来分类信道可分为(加性信道)和(乘性信道)。(考点:信道按噪声统计特性的分类) 4.英文电报有32个符号(26个英文字母加上6个字符),即q二32。若r=2, N=l, 即对信源S的逐个符号进行二元编码,则每个英文电报符号至少要用(5)位二元符号编码才行。 (考点:等长码编码位数的计算) 5.如果采用这样一种译码函数,它对于每一个输出符号均译成具有最大后验概率的那个输入符号,则信道的错误概率最小,这种译码规则称为(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或(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考点:错误概率和译码准则的概念) 6.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纠错码分为(分组码)和(卷积也。 (考点:纠错码的分类) 7.码C=((0, 0, 0, 0), (0, 1, 0, 1), (0, 1, 1, 0), (0, 0, 1, 1)}是(Gb 2)?线性分组码。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自信息量,即 MB | q

(H(X) = E log—— =-£p(%)logP(q))。 P(q)/=i ■ ■ ■ (考点:平均信息量的定义) 9.对于一个(n,k)分组码,其最小距离为d,那么,若能纠正t个随机错误,同时能检测e (eNt)个随机错误,则要求(dNt+e+1 )。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纠检错能力概念) 10.和离散信道一?样,对于固定的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都有一?个最大的信息传输速率,称之为(信道容量)。 (考点: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源剩余度的大小能很好地反映离散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中符号之间依赖关系的强弱,剩余度越大,表示信源的实际嫡越小。(对)(考点:信源剩余度的基本概念) 2.信道的噪声是有色噪声,称此信道为有色噪声信道,一?般有色噪声信道都是无 记忆信道。(错)(考点:有色噪声信道的概念) 3.若一组码中所有码字都不相同,即所有信源符号映射到不同的码符号序列,则 称此码为非奇异码。(对)(考点:非奇异码的基本概念) 4.在一个二元信道的n次无记忆扩展信道中,输入端有2。个符号序列可以作为消息。(对) 5.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着约束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般情况下卷积码的纠错能力 劣于分组码。(错)(考点:卷积码的纠错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信源编码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3ACK002 2、英文名称:Accounting Basis 3、学时学分:60学时/4学分 4、课程性质:科学知识课程群 5、先修课程:无 6、授课对象:2014级会计学专业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教学安排 项目一现代会计记账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计产生的根源和会计的发展,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掌握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设置。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平行登记。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

难点:借贷记账法的平行登记。 【教学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4、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5、借贷记账法。 项目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资金的运转过程,掌握筹资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利润形成集分配过程的会计核算。 【教学时数】:20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资金运转过程的会计核算。 难点:掌握利润的形成和分配。 【教学内容】 1、筹资过程业务核算; 2、供应过程业务核算; 3、生产过程业务核算; 4、销售过程业务核算; 5、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业务核算。 项目三编写会计分录与填制记账凭证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方法,审核原始凭证。掌握记账凭证的的基本内容和填制方法,审核记账凭证。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难点: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教学内容】 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 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项目四登记账簿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账簿的种类和账簿的启用,掌握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掌握期末对账和结账,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目录 目录 (2) 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3) (1)对电子通信学科的认识 (3) ①对学科的简介: (3) ②培养方向: (4) ③培养目标: (4) ④就业方向: (5) ⑤主要课程: (5) ⑥专业特点: (5) (2)对学科导论课程的评价与认识 (5) ①优点: (6) ②不足与改进: (6) (3)有关本专业新技术——NGN新技术的简述。 (7) ①基本简介: (7) ②主要技术: (7) ③特点: (9) (4)通过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9) ①学习方法的改进: (10) ②我的简单职业生涯规划: (10) 1.学业为主 (10) 2.学业家庭并重: (11) 3.家庭为主: (11) 4.学习上的目标 (11) 5具体三年规划 (11) 6.短期计划: (12) 7.大学四年最终目标 (12)

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每周二晚上尽管时间很匆忙,仍然坚持对学科导论的学习。尽管学习的时间很短,但通过对本专业《学科导论》的学习,我不仅仅对信息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本专业有了融厚的兴趣以及掌握了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我相信会为我以后的学习,给以很大的帮助。同时给我在成就美丽人生的路上,倍添了信心。 (1)对电子通信学科的认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网上查找资料,我得到相关的认识如下:本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其中详细包括了大科学观,信息基础,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执行,学科关系,学习方法,未来趋势,放眼社会。对科学、技术、信息等词语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以及生动的举例。技术,也叫工艺学,是人类创造的关于如何认识自然和如何改造自然的工艺方法体系,它从实践过程中被人们逐渐总结出来,或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被人们发明出来,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得到确认和应用。 这些使我了解了很多,同时激励我不断地对问题思考与总结。 ①对学科的简介: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差不多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 后续课程: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治理会计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治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差不多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理解企业各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紧内容、重点及深度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核算的目的、差不多前提与一般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与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与核算原则。 重点: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与一般原则 难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差不多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对象 第二节财务会计的目的、差不多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的差不多前提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紧阐述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核算任务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方式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意义、核算任务与有关的治理规定,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重点: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难点: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教学内容:

广义信息熵的推广与应用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广义信息熵的推广与应用 学生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9级02班学生姓名(学号)(20094052) 指导教师吴慧 完成时间 2012年6月28日 2012 年 6 月 28 日

课程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吴慧 论文题目广义信息熵的推广与应用 论文内容:本文先介绍了Shannon 信息熵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一 定的分析,介绍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其次,说明Shannon 熵的局 限性,以此引出了广义信息熵。然后对常用的Renyi 熵、Tsallis 熵 进行讨论,说明它们与Shannon 熵的联系。最后介绍了广义熵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 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文字要流畅、语言要 准确、论点要清楚、论据要准确、论证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 和见解。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结 论要写的概括简短。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6-5 完成论文日期 2012-6-19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长意见(签字)

广义信息熵的推广与应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吴慧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Shannon 熵,由Shannon 熵推广到一般的广义信息熵,使其适用范围更广。然后在Shannon 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最常用的广义信息熵:Renyi 熵和Tsallis 熵,说明了这两种广义信息熵的简单性质,以及与Shannon 熵的联系和性质上的差异。最后介绍了广义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Shannon 熵;广义信息熵;应用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ZhuMeng Tutor WuHui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it introduced the Shannon entropy.Then, it described the two most commonly used general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Renyi entropy and Tsallis entropy on the basis of the Shannon entropy.What is more,this article not only described the simple nature of the general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but also described their contact with the Shannon entropy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nature between them.Finally, it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in real life. Keywords: Shannon entropy; general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application

信息论基础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连续信源的绝对熵为 无穷大。(或()()lg lim lg p x p x dx +∞ -∞?→∞ --??) 2、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时,编码效率最大可以达到 1 。 3、无记忆信源是指 信源先后发生的符号彼此统计独立 。 4、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编码时,码字长度是变化的。根据信源符号的统计特性,对概率大的符号用 短 码,对概率小的符号用 长 码,这样平均码长就可以降低,从而提高 有效性(传输速率或编码效率) 。 5、为了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可以采用 信源编码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 信道编码 。 6、八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 0 ,最大熵为 3bit/符号 。 7、若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为1瓦特,则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高斯分布(或()0,1x N 2 2 x -)时,信源具有最大熵,其值为 0.6155hart(或1.625bit 或1lg 22 e π)。 8、即时码是指 任一码字都不是其它码字的前缀 。 9、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指出平均码长的理论极限值为 信源熵(或H r (S)或()lg H s r ),此时编码效率为 1 ,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为 lg r bit/码元 。 10、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125,则自信息量为 3bit/符号 。 11、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 ,二是 信源符号概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 12、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记忆长度为 m+1 ,信源可以有 q m 个不同 的状态。 13、同时扔出一对均匀的骰子,当得知“两骰子面朝上点数之和为2”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17 比特,当得知“面朝上点数之和为8”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2.85 比特。 14.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的数学符号“=,≥,≤,>”或“<” H(XY) = H(Y)+H(X ∣Y) ≤ H(Y)+H(X)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102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英文名称: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基础课 总学时:80 讲课学时:64 实验(实践)学时:16 学分:5 适用对象: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根据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和国家教育部审定的《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日常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编制成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会计报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问题。讲授时辅以相应的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课程结束时,学生应掌握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能利用相关资料独立编制会计报表。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继会计学基础之后,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务性均较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阐述财务会计的一般理论,又要注重财务会计基本方法的介绍,两者不能有所偏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需要。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选修课程为会计学原理,其后续课程依次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和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授。有关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