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简述

章鸿钊是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国地
质学会首届会长,教育家。

章鸿钊,字演群(又字爱存)。浙江吴兴狄港人。1877年3
月11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章鸿钊少年时,喜爱数学并博览了
中国算书。1904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东文书院;
又以优异成绩,于1908年到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理科留学,毕
业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11年6月,完成了毕业
论文《杭州府邻区地质》,获理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京
师大学堂农科地质学讲师。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
政司地质科长。同年9月,任北京政府农林部技正。1913年6
月,任工商部地质研究所所长,第二年任农商部技正科长。1916
年,章鸿钊创办我国第一个地质调查所,并兼任北京大学和高
等师范学校的地质学、矿物学教授。1928年,他受聘任故宫博物
院审查委员,后又被聘为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特约研
究员。1945年,中国地质学会为表彰章鸿钊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
的杰出贡献,授予他葛氏金质奖章。1945年后,章鸿钊为编译馆
编纂。1949年,新中国成立,章鸿钊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学专门
委员。次年,担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顾问。1951年9
月6日在南京病逝,享年75岁。

章鸿钊为了祖国的富强,献出了毕生精力,他的一生,是酷
爱科学,努力奋进的一生。他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大都用文字
留给后人,可以说著作等身。不研究其著作,难以反映其成就和
贡献。章鸿钊的科学著作及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岩石矿物的研究。著作有:《杭州西湖之成因》、《再
述用锌的起源》、《中国温泉之分布与地质构造之关系》、《石
雅》、《古矿录》、《岩石学名辞》、《三灵解》等。其中《石
雅》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岩石矿物等方面的总结性著作,具有
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至今依然被当作中国古代矿物学史方面的
经典著作。英国人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石
雅》以极高评价,说“在中国的文献中,最重要的要算章鸿钊的
《石雅》,此书全面讨论了中国文献中所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矿
物,还涉及命名方面的许多有争论的问题”。《古矿录》是凝聚
了章鸿钊将近20年心血的巨著,对我国经济建设时期找矿、采矿
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于地质理论的研究。著作有《地质学与相对说》、《从相
对论说检讨 地质同时》、《地质学界两种过度之信仰与今

后发展
之趋势》。章鸿钊反对学术界过分相信古生物效能的趋向,提倡
用相对论原理研究地质。他的这些观点在上述论文中均已明确提
出。

关于理论地质学的探讨。论文有:《中国中生代晚期以后地
壳运动之动向与动期之检讨并震旦方向之新认识》、《太平洋区
域之地壳运动及其特殊构造之成因解》、《就所谓震旦运动及对
于此之批评重加一省》、《从原子能推寻地史晚期地质地理同时
变迁之源》、《造山运动于地史且象征同时之规范并其施于对比
之效率》等。上述文章是章鸿钊关于震旦运动研究的主要论著。
他依据对震旦运动的研究,对“日 本三岛来自中国昆仑山脉,还
是来自岭南山脉”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日本三
岛即非全部出身震旦运动之赐,亦必与岭南山脉同为震旦运动区
域。”“震旦运动”是指震旦纪时地层运动变化的情况。“震旦”
又系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谓,故名。
关于地质学史的研究。发表有:《中国研究地质学之历史》、
《十五年来中国之地质研究》等。该著作虽个别观点和史料有欠
妥之处,但不失为有价值的科学史著作,受到国外地质学界的重
视。

章鸿钊还是一位教育家。1913年任工商部地质研究所所长
时,主张研究所招收中学毕业生,培养地质人才,修业期限为3
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培养地质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章鸿钊亲
任教授。到1916年,有22名学生毕业。这些毕业生有不少成为我
国有名的地质学家,如:叶良辅、谢家荣、王竹泉、谭锡畴、李
学清、朱庭祐、李捷等。后来,章鸿钊等所编撰的《地质研究所
师生修业记》,总结了教学和科研的经验。

治学何尝有坦途,羊肠曲曲几经过。
临崖未汗收奔马,待旦还应傲枕戈。
虎子穷搜千百穴,骊珠隐隔万重波。
倘内诚至神来告,倚剑长天一放歌。

这首七律诗概括了他一生坎坷不平,历尽艰辛的道路,和对科学
事业孜孜以求、坚贞不渝、充满信心的激情。

1951年,在章鸿钊去世的追悼会上,地质部长李四光亲致悼
词,高度评价了他的业绩,称他“为人正直而有操守,始终不和
恶势力妥协。……对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贡献尤大。因此,中
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不是别人,而是章先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