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摘要】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

人民的健康,成为致残、致死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随着国民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的变化,糖尿病及

其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该文对糖尿病国内外的流行

病学、诊断方法及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

01-0319-0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

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等

并发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及致

残率已仅次于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三1。

1.糖尿病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25亿,

按现在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近7亿人患糖尿病,其中有80%的

患者来自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曾经在1980年、1994年、2007年、2010 及2013年分别进行了5次糖尿

病流行病学调查,由最初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 0.67%,快速上升至2007 年的 9.7%。2010年通过调查19个省市的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把糖化血红蛋白纳入诊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

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 3。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总诊

断和未诊断标准化患病率估计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 4,估计有糖

尿病患者接近1.14亿,占全世界约1/3,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此外,尚

有约4.93亿属于糖尿病前期,存在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趋势5-6。全国各省市也

进行了相关调查:2017年天津市在成人体检人群中T2MD的检出率为6.49%,糖

尿病前期的检出率为19.63 7;2017年安徽省糖尿病患病率为 11.8% 8;2016年临

夏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8.7% 9;2012-2014年开封市五区四县的调查中糖尿病发

病率11.30% 10。世界范围内调查显示:0.55%的美国成年人诊断出1型糖尿病,

约130万成年人;8.6%的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约2100万成年人11;2014年泰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为41.3% 12。从2007年到2013年,瑞典的糖尿病患病率从5.8上升到6.8% 13。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进行不同范围内的糖尿

病及其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对比与发现疾病发展的现状,更好的为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提供临床支持。

2.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国目前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仍为WHO(1999)标准14:1.糖尿病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以下3条中之一可诊断(1)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11.1 mmol/L (200mg%);(2)空

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7.0 mmol/L (126 mg%);(3)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200 mg%)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以上。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要高3倍;下肢坏疽的发生率约高5倍;尿毒症的发生率约高17倍;双目失明的发生率甚至高25倍等等。的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 我国在1980~1981年的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0.79%(其中,20岁以上人口的为1.21%);到1998年我国人群中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即升高为3.21%(其中,糖耐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50和60岁年龄组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经升至7%、1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接近10%。可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之间的确不无相关。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男、女患病率接近、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高于正常体重者、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等特点,且有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的态势。 糖尿病的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膳食能量摄入与消耗间呈正平衡,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而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过少等。故而肥胖者即成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如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50%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12倍。而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总能量消耗过少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根本原因。 2.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如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在50~70岁时为发病高峰;其次在20岁左右人群中有一个小高峰。前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后者多为1型糖尿病。 3.社会环境因素:一者社会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裕,以致体力活动减少;二者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应激反应增多,生活规律紊乱等,均有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或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平衡失调。 4.遗传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其遗传的一般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由此证明遗传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则低于60%。可见,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1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012005963.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糖尿病病人个案调查表 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 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 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 (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 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 2.身高: cm 3.体重: kg 4.血压: mmHg 5.糖尿病类型(1)1型(2)2型(3)其他类型口 6.首次确诊时间:年月日 7.现在(或曾经)是否吸烟(1)否(2)是口7.1若吸烟,每天吸烟支数(1)偶尔吸(2)1-5支(3)6-10支(4)10支以上口7.2吸烟年限:年 7.3是否戒烟(1)否(2)是口 7.4戒烟年限:年 8.现在(曾经)是否饮酒(1)否(2)是口8.1若饮酒,每天饮酒:两,饮酒:年 8.2是否戒酒(1)否(2)是口 8.3戒酒年限:年 9.请回忆过去5-10年的饮食情况 9.1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1)甜食(2)咸食(3)腌制食品(4)烤制(5)辣味口9.2经常所食油脂(1)动物油(2)植物油(3)两者兼有口9.3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肉类(2)动物内脏(3)豆制品(4)鱼类(5)蛋类(6)奶类 (7)蔬菜(8)水果(9)其他 10.是否患有下列疾病(1)否(2)是疾病口10.1高血压,患病年,服用药物 10.2高脂血症,患病年,服用药物 10.3冠心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0.4脑梗死,患病年,服用药物 10.5其他疾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1.是否有下列症状(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无(2)视力下降(3)手足麻木、疼痛(4)下肢水肿(5)肢体疼痛 (6)间歇性跛行(7)便秘(8)腹泻 12.是否患糖尿病并发症(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本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从而找出基层慢性病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就提高本社区糖尿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行了探讨。 标签:糖尿病;现状;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糖尿病末出现并发症以前,患者的器官功能无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笔者近两年在社区从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本辖区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要真正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1本辖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 1.1糖尿患者群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见表1。 1.2管理方式由一名全科医生负责管理275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将糖尿病管理手册发给患者,患者每季度凭手册到社区进行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并将所测结果记录在册,医生视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每2年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做1次免费体检,内容包括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和肾功能,常规心电图。对未到社区复诊者进行电话回访。 1.3糖尿病患者现状275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有165例,占糖尿病患者的60%,患有精神病1例;2年间已经死亡的糖尿病患者5例。在今年的体检中,应到270例,实际来检查的为138例,其中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92例,血糖在6.1~7.8mmol/L的为38例,血糖在7.9mmol/L以上的有8例,且这8例中有2例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2现状分析 2.1管理缺失研究表明大于20岁的中国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1%[2]。成都地区进行的中老年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调研发现,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 3.4%,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72.9%的糖尿病前患者和5 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3]。本辖区登记的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17331例,大致估算糖尿病患者有1600例左右,而本社区登记在册管理的仅为275例,管理率仅为17%。在我们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中,从未进行OGTT检查。

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 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 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

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 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 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 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专题4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中华糖尿病学会最近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近1/10的患病率确实令人担忧,并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医学界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跟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某一共同特点地区生活的人群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具有不同地区特点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可以使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健康认识,同一年龄段人群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情况可以了解糖尿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确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工作。 我国糖尿病的城乡分布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大城市的糖尿病死亡率大大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城市人群的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人群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所以,由于对糖尿病知识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不了解,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城市人口的患病率大于农村。

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摘要 关于生态和移民的研究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相关性质。在最近几年来,从个人角度,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研究数据逐渐积累2型糖尿病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关于影响2型糖尿病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讨论了各种方式方法。随机性干预的研究表明,改变饮食和体力活动可以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通过身体肥胖的改变,但是也通过其他的途径。从合作研究和调查试验已经表明,高消费的谷物产品产品和用于交换的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几个新的有进展的假设关于饮食和2 型糖尿病的发展是最近正在被调查的。轻至中度酒精量也可能降低风险的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大量饮酒和香烟吸烟可能会增加风险,预防体重增加通过能量平衡摄入和支出,对于现在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最重要的。此外,其他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在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中可以发挥。 关键词: 究竟摄入量, 吸烟,饮食,流行病学, 病因, 生活方式, 身体运动,2型糖尿病 介绍: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大概1.35亿人,并且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已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国家[1]。此外,在几个国家的研究表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年中[2-4]。糖尿病的两种主要类型是1和2型糖尿病。从全球来看,2型糖尿病占有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2型糖尿病中是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诊断出儿童和青少年与糖尿病相关联,而且发病率过早。并发症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心脏疾病,中风,视力不佳,威胁性视网膜病,肾功能衰竭,这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由于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长期影响健康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预防措施,本文将给出一个简要的概述,关于生活方式和2型的糖尿病之间的发展关系,并且将讨论各种方法。 生态移民研究 移民研究和长期趋势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有较高关联。例如,印度

糖尿病调查报告

蚌埠市公安人员糖尿病调查报告 班级 0sss 学号 sss 姓名 ssss 摘要目的:了解蚌埠市公安人员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研究血糖与年 龄、体质指数(bmi)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全市公安人员进行了糖 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蚌埠市公安人员dm发病率6.21%, igt发病率7.60%, dm和igt 发病率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增大而上升。结论:公安人员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加强体育锻炼, 优化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对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调查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 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 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患了糖尿病的人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所 需能量不足,故感到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就出现尿 糖, 糖的大量排出必然带走大量水分故而引起多尿; 多尿失水过多, 血液浓缩又引起口渴, 因而多饮; 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功能, 严重时因消 耗多, 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平均寿命延长,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通过对蚌埠市789名公安人员全面体检,并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 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公安系统在职工作人员 545人, 离退休人员 244人, 年龄20-86岁。 1.2 方法 1.2.1 内科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及症状等。据身高和 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bmi20-25为正常,>25为超 重,<20为消瘦。 1.2.2 血糖测定采取隔夜禁食10h的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 >6.1mmol/l者再做餐后2 h血糖测定。测定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由上海荣盛生 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南京神州英诺华 d-2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卫生部临检中心 质控要求控制范围内检测。 1.2.3 诊断标准按who认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糖尿病(dm ): 空腹血糖7.0mmol/l或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11.1mmol/l; 糖耐量减低(igt): 6.1mmol/l<空腹血糖< 7.0mmol/l,7.8mmol/l<ogtt2h<11.1mmol/l。 统计方法[1] 采用 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2 结果 2.1 患病率 789名调查人员中,dm患病率6.21%,igt患病率7.6%, 血糖 dm与igt之比为 11.22。 2.2 年龄与dm和igt患病率的关系(见表1) 表1 年龄与dm和igt患病率的关系 年龄组受检人数 dm人数发病率 igt人数发病率 igt/dm 岁 (%) (%) 人数比值 20- 116 0 0 1 0.86 —— 30- 170 4 2.35 6 3.52 1.50 40- 163 7 4.29 9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 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 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 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一)城市化 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 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四)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根据我国2007—2008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超重人群占25%,肥胖人群占5%。肥胖和超重易患糖尿病。 (五)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米、面条,而西方人特别注重蛋白质、脂肪的摄取,主食量很少。碳水化合物多,也容易患糖尿病。 (六)体型不同 中国人体型偏瘦,欧美人体型多胖,所以中国人多吃了点东西就不能承受,稍微一胖就容易患糖尿病。综上所述,我国糖尿病具有自己的特点:①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西方,我国是以碳水化合物,以主食为主;②糖尿病血糖代谢状态不同于西方人,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高,因为馒头、面条、米饭含碳水化合物高,所以餐后血糖容易升高;③体型不同于西方人,肥胖患者较西方发达国家少;④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但β细胞功能减退更严重。

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模板)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发展迅速风生水起 据IMS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0424亿美元,增长率8.2%,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13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13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13年-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7年受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7年略有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谓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年上市,2016年欧盟批准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16年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17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6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7年、2016年上市。

我国在审的DPP-4抑制剂产品中很多,如江苏恒瑞医药的 1.1类新药硝酸瑞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江苏豪森医药的 1.1类新药托西酸贝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山东轩竹医药科技的 1.1类新药盐酸依格列汀片在审请临床阶段。 近十年最热的小分子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两类,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与SGL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纳-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目前全球上市的格列汀类药物已有7个,默克的西他列汀销售规模已达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成为97亿美元的最畅销小分子药物。默克已经感觉到SGLT2抑制剂对DPP4抑制剂的威胁,和辉瑞联手共同开发Ertugliflozin(PE-04971729)。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6年共有30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实验批件,有6个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占比20%。分别是: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依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临床作用靶点SGLT2抑制剂;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PEG-GLP-1,临床作用靶点是GLP-1类似物;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HMS5552,临床作用靶点glucokinase激活剂;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PEG-艾塞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重庆富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复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

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

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 4310万。这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查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时,统计出来的农村患病人数,患病率为8.2%。家庭收入已不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是低收入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高。 那么,在这4310万人群中,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如何?血糖控制怎样?每年的花费是多少?为此,记者走访了河北省涞源县银坊镇的多个乡村,在这个镇上,目前统计出来的糖尿病患者共有760人。

探访“糖尿病村” ■文李文解朱俊平 冀家媳妇死了。 这则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寂静偏僻的黑窑沟村掀起了轩然 大波。以致到了15年后的今天,村里的老人依然还记得她死前的样子:双眼失明,脚后跟烂了个洞,流着脓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卧床2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据后来抬棺材的人回忆: 抬着她和没抬她的感觉一样。 村里人都知道,死之前,她患有糖尿病。所以,整个黑窑沟 村的人对糖尿病最早形成的印象就是:冀家媳妇那样,双眼失明,烂脚,卧病在床…… 去世之前,冀家的女儿也被诊断为糖尿病。女儿坚持认为自 己是在伺候母亲的过程中,被母亲传染的。所以,她拒绝继续伺 候母亲。 随后的几年里,冀家其他四个孩子,相继都被确诊为糖尿病。 与此同时,从黑窑沟嫁出去的王老太太也被确诊为糖尿病。 她生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也患上了糖尿病…… 因患糖尿病人数较多,该村被人们戏谑为“糖尿病村”。整个黑窑沟村,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糖尿病”这个词。然而,对于糖尿 病如何预防和正规治疗,依然一片茫然。 待到本刊记者前去采访时,整个黑窑沟村已经安静得让人害怕,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几个60多岁的老人,守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国健康教育网

问卷编号□□□□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您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正在开展我国6省市城乡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城乡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 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我国城乡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质控员:___________ 核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填写,或在相应选项的序号上打“V” 一、基本情况 1.1年龄: _______ 周岁 1.2性别:①男②女 1.3身高: _______ 厘米 1.4体重: _____ 斤 1.5腰围: _____ 厘米 1.6您现在或退休前从事的职业: ①公务员②教师⑤学生⑥农民 ⑨其他_____ ③医务人员 ⑦工人 ④其他事业单位人员 ⑧其他企业人员

1.7文化程度: ①不识字或识字很少②小学③初中

④高中/职高/中专⑤ 大专/本科 1.8 婚姻状况: 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婚/ 丧偶⑥ 硕士及以上④其他

1.9您的家庭年收入: ①<1万元②1万-3万元(包括3万元) ③3万-5万元(包括5万元) ④5万-10万元⑤>10万元 目前共同居住的人口数:______ 人 二、疾病信息(请您在相应选项的序号上打“V” o ) 2.1您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时的年龄: _______ 周岁。 2.2您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①1型②2型③其他________ 2.3您平均每月糖尿病的诊治费用是:元 其中,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是:_______ 元 2.4您的家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患糖尿病吗?①有②无③不知道 2.5您是否曾被诊断患有以下疾病?(可多选) ①高血压②冠心病③高脂血症④脑卒中 ⑤糖尿病足⑥糖尿病肾病⑦视网膜病变⑧神经病变 ⑨无 2.6您是如何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的? ①担心自己患糖尿病,主动检测 ②身体不适来就医 ③常规体检 ④看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⑤以上都不是 2.7您当时出现了哪些身体不适?(可多选) ①吃得多②喝得多③尿量多④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

儿童1型糖尿病

儿童1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分布特点 世界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DM)发病率高低不一,以北欧最高,东亚最低。1986年Drash 报道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发病率如表1。 表1 世界各国1型DM发病率[×1(10万·年)] 我国天津地区1981~1986年0~14岁1型糖尿病平均发病率为0.33/(10万·年),而1987~1991年增加至0.54/(10万·年)。其中0~4岁为0.22/(10万·年),5~9岁0.52/(10万·年),10~14岁0.93/(10万·年)。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患者10~14岁占52%,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型糖尿病占所有儿童糖尿病90%~95%,自1991年出现首例2型糖尿病以来,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已由95%降为90%,其中以1A型多见。2型糖尿病已由占糖尿病总数2%上升为8.8%。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1A型糖尿病往往与易感基因及抗病基因有关。具有HLA DR3或DR4的人较常人患病机会多4倍。如两者均具备,患病机会增加至12倍,另一个易感基因为HLADQ α1-52精氨酸;而抗病基因为HLA DR2及HLA DQβ-57门冬酸。天津儿童医院曾与WHO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对比中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发现美国Allegeny 县较天津地区发病率高20倍,原因之一是美方病儿多缺乏HLA DQ β-57精氨酸抗病基因,且多为纯合子缺乏,我国病儿虽亦有缺乏该抗病基因者,但多为杂合子缺乏。同时取正常人对照发现:美国人群中缺乏抗病基因者亦多于我国正常人。国外在1A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方面应用遗传基因、胰岛细胞抗体检测及胰岛素首相分泌降低三方面可提前8~9年做出诊断。 2.环境因素1A糖尿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等,均可以通过自家免疫反应或直接引致胰腺炎损伤胰岛B细胞发病。牛奶喂养可能与1A糖尿病发病有关,Dosch等发现芬兰1A型糖尿病小儿对牛奶白蛋白的片段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在极少饮用乳制品的小儿中却很少见此种反应,估计这些牛奶蛋白质可破坏胰岛细胞,故鼓励4个月内婴儿尽量母乳喂养。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4年08月26日14:20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杨兵全);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许樟荣) 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今后糖尿病足病工作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的现状 糖尿病足病学组(2011年改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成立1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全体学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期许樟荣教授就我国糖尿病足病专业的发展及糖尿病足病工作的成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工作还取得了以下成就: 1.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高达19.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 2.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7%。2008年Liu等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2009年,糖尿病足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中国14省市的17家三甲医院进行住院患者慢性皮肤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特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真菌。 2.与足病相关的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严励等开始应用足底压检测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其后俞光荣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足底压力参数(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5种生理状态下,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重和体质指数(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其后进一步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时间积分增高,后者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稿)修改后

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外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数众多,是各类慢性病患者之首。患病率高达30%以上,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及控制率不佳,是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上述情况均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应措施。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我县以山区、丘陵为主,居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人口的少数民族农业县,曾是国家和省(市)的老少边穷地区。目前我县尚无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县城乡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为了准确了解秀山县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填补相应空白,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在本地区的蔓延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将在本地区开展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县3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

尿病患病率及年龄分布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布情况,城乡患病率的差别等,为我县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全县27个乡镇及街道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地理方位分为5个片区,每片区中各乡镇及街道按照常住人口数比例分配调查人数,各乡镇及街道随机抽取1-2个村或居委会完成目标人群的调查(各乡镇将辖区内的村或居委会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然后根据各村常住居民人口数随机抽出1-2个村,不愿意参与的村民调查其邻居,直到完成调查任务数)。(2)调查对象及数量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常住(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本次调查拟定调查2000人,被抽到的居民自愿参加此次调查。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体格检查加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被调查者需接受专业医务人员测量三次不同时的血压,并做一份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四、调查员培训 由我县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及街道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各自居住地居住时间≥6个月的18岁及以上居民,旨在选取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成人样本。最终参加调查人数为98658,总体应答率为90.5%。 基于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调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