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幼儿心理学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幼儿心理学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幼儿心理学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1、人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2、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2岁~4岁 B、2岁~5岁

C、3岁~6岁

D、3岁~8岁

3、“视崖实验”可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4、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是()。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5、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现象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性

6、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

A、他人

B、同伴

C、自身

D、父母

7、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

、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8、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新异的刺激

B、运动的刺激物

C、有对比的刺激物

D、情绪状态

9、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想象

B、表象

C、感知

D、记忆

10、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自我中心性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11、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2、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这种认识属于()。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3、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 B、思维 C、动作 D、语言

14、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A、想象

B、无意想象

C、表象

D、有意想象

15、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表象储存

B、时间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16、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有两个重要的器官,分别是手和()。

A、嘴巴

B、眼睛

C、舌头

D、鼻子

17、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了,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8、以下关于幼儿再造想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幼儿的想象中,再造想象是非常少的。

B、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C、幼儿的再造想象中的形象是生活中没有见过的。

D、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

19、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0、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A、2

B、3

C、4

D、5

21、幼儿的无意想象不包括以下哪个特点()

A、想象的内容很逼真

B、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2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言语

D、连贯言语

23、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2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25、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26、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7、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28、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时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联觉

C、心境

D、表情

29、明适应和()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30、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情境中的“一点红”和“鹤”之所以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经验 D.感受性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总共10分)。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

2、想象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

3、3岁前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长大后直觉行动思维就会消失。()

4、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该新颖、鲜艳,使幼儿有新奇感。()

5、对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来说,孙悟空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对于每个读者则是再造想象的结果。()

6、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

()

7、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8、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个体历史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9、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时间知觉。

()

10、思维的特征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题卷(中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4小题,共12分)

1、感觉

2、思维

3、无意注意

4、记忆

四、简答题(共3题,选做2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如何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五、论述题(共1小题,共10分)。

在幼儿图画课中,我们常看到,如果幼儿画出的线条与飞机相似,就会引起他们头脑中飞机的形象;而且画的内容多是老师以前所教内容的再现,创造成分极少;他们的画大部分形象都是没有完整性的。

1、结合材料,谈谈幼儿想象的特点?(4分)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6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