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MTI】语言学术语对照鬼谷一喵

翻译硕士【MTI】语言学术语对照鬼谷一喵
翻译硕士【MTI】语言学术语对照鬼谷一喵

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表

Glossary and Index

(备注:因教材改版,部分章节标注等内容有出入。) A

abbreviation 缩写词,略语3.3.1

Abercrombie 10.3.2

ablative 夺格,离格4.1.1

abstractness 抽象性1.3.2

accent 重音(符)2.4.4;2.4.5

accuracy 正确性11.6.4

accusative 宾格4.1.1

achievement test 成绩测试11.6.3

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1.7.1;2.1

acquisition 习得6.1.2

acronym 缩略语3.3.1

action process 动作过程12.2.3

actor 动作者4.4.2;12.2.3

addition 添加3.3.2

address form 称呼形式7.2.3

addressee 受话人1.4;9.4.1

addresser 发话人1.4;9.4.1

adjective 形容词3.1.2;4.1.1;5.5.2

adjunct 修饰成分;附加语12.2.3

adverb 副词3.1.2

affix 词缀3.2.1

affix hopping 词缀跳跃4.3.1

affixation词缀附加法7.1.4

affricate 塞擦音2.4.3;2.4.5;2.9.1

agreement 一致关系4.1.3

airstream 气流2

alliteration 头韵9.3.2;9.3.6

allomorph 词/语素变体3.2.4;4.3.1

allophone 音位变体2.8

allophonic variation 音位变体2.8.3

allophony音位变体现象2.8.3

alveolar ridge 齿龈2.2

alveolar 齿龈音2.4.4;2.4.5

ambiguity 歧义4.2.2;4.3.1;6.2.3;8.2.2;8.3.2 ambiguous歧义的5.5.2;6.3

America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美国描写语言学12.3 American English 美式英语10.3.5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美国印第安族诸语言12.3 American structuralism 美国结构主义10.3.2;12.3 analogical creation 类推造字3.3.1

anapest 抑抑扬格9.3.3

anaphor 前指替代4.3.3

anaphoric reference 前指照应4.3.2

Anderson 6.3.1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动物交际系统1.2;1.3 animate 有生命的4.2.1

annotation 注解10.3.4;10.3.5

antecedent 先行词;前在词4.3.2

anthropological 人类学的12.3.1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1.8.3;7.1.1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逆化协同发音2.6.1 antonomasia 换称;代类名7.1.4

antonym 反义词5.4

antonymy 反义(关系) 5.3.2

appellative 称谓性4.4.2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11

applied sociolinguistics 应用社会语言学7.2.4 appropriacy 适宜性11.6.4

appropriateness 适宜性;得体性11.2.5 approximant 无摩擦延续音2.4.3;2.4.5

Apte 7;7.2.1

aptitude test 素质测试11.6.2

Arabic 阿拉伯语3.3.1;4.4.1

arbitrariness 任意性1.3.1;12

argument 中项;中词;主目4.3.3;5.5.2

article 冠词3.1.2;4.1.1;4.2.1

articulation 发音2.6

articulator 发音器官2.4.2;2.4.3

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1.7.1;2.1 artificial speech 人工言语10

aspect 体4.1.2

aspirated 吐气;送气2.6.2;2.8.2 assimilation 同化2.9.1;3.2.4;3.3.2;6.2.4 associative 联想4.2.1

associa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5.3 assonance 准压韵;半谐音9.3.2;9.3.6 Atkinson, A.M. 2.1

attributive 属性;修饰语;定语4.2.2;12.2.3 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1.7.1;2.1 Austin, John Langshaw 8.1;8.1.2

authentic input 真实投入11.4.2

authorial style 权威风格9.4.3

authoring program 编程10.1.3

autonomy 自主性1.8

auxiliary 助词3.1.2;12.4.3

auxiliary verb 助动词3.1.2;12.2.3

B

babbling stage 婴儿语阶段12.4.1

back-formation 逆构词法3.3.1

Bally, Charles 9.1

Bar-Hillel 10.2.1

Barnhart & Barnhart 7.1.4

base component 基础部分4.3.2;12.4。4 Baudouin de Courtenay, Jan 2.8.2

behaver 行为者12.2.3

behavioural process 行为过程12.2.3 behaviourism 行为主义12.3.2;12.4.1

Bell, A.M. 2.5.

Bennette, James 9.1

Bereiter 6.4.2

Berlin,Brent 7.1.2

Berns 7.2.4

Biber, et al 10.3.3

bilabial 双唇音2.4.4;2.4.5

bilabial nasal 双唇鼻音2.4.5

bilateral opposition 双边对立12.1.2

bilingualism 双语现象7.2.3

binary division 二分法4.2.2

binary feature 二分特征2.10

binary taxonomy 二分分类学5.4

binding 制约4.3.3;8.3.3;12.4.6

binding theory 制约论4.3.3;12.4.6

Black English 黑人英语1.1

blade 舌叶;舌面前部2.4.4

blank verse 无韵诗9.3.4

blending 混成法3.3.1

Bloch 12.3.2

Bloom 7.1.3

Bloomfield, L. 2.8.2; 3.1.2; 4.2.2; 12.3.2; 12.3.3; 12.4.2 Boas, Franz 2.8.2;7.1.1;12.3.1

Bolinger 1.3.2

Bolto 7.2.2

borrowing 借用;借词3.3.1

bound morpheme 粘着语素3.2.1

bounding theory 管辖论4.3.3;12.4.6

bracketing 括号法12.4.3

Bransford 6.3.1

Bransford, John 6.4

brevity maxim 简洁准则8.3.2

bridging 架接8.3.3

Britian, D. 2.10

British English 英式英语10.3.5

broad transcription 宽式音标2.6.2;2.8.3 broadening 词义扩大3.3.3

Brown corpus 布朗语料库10.3.2

Burton, Dolores Burton 9.1

C

calculability 可计算性8.2.3

calque 仿造;仿造词语3.3.1

cancellability 可删除8.2.3

cardinal numeral 基数3.1.2

cardinal vowel 基本元音2.5.2

Carpenter 6.2.5

Carroll, B.J. 11.6.4

Carter and Simpson 9.1

case 格4.1.1

case grammar格语法12.5.1

case theory格理论4.3.3;12.4.6

category 范畴1.4;3.1.2;3.2.1;4.1;4.3.2;6.2.3;8.2.1;10.3.5;

12.3.3;12.4

categorical component 范畴成分4.3.2;4.3.3

causative 使役的;使投动词8.3.2

CD-I, compact disk-interactive 交互式激光视盘10.1.3

Cell 12.3.3

center 中心词4.2.3

central determiner 中心限定词3.1.2

chain relation 链状关系4.2.1

chain system 链状系统12.2.3

Chao,Y.R. 2.8.2

Chen 11.2

Chinese 汉语3.3.1;4.1.1;5.0;5.3.2;8.1.2;8.2;12.2.3

choice 选择12.2.3

choice system 选择系统12.2.3

Chomsky, Noam 1.9.4;2.11;4.2.2;4.3;6;6.1.2;7.2.1;8.3.3;10;

10.3.2;11.2.3;11.2.5;12.4;12.4.7;12.5.1

circumstance 环境因子12.2.3

Clahsen,H. 2.10

class 词类3.1.2;12.3.3

class shift 词性变换3.3.3

clause 小句;从句3.1.1;4.4.2

click 吸气音;咂音2.2

clipping 截断法3.3.1

closed class 封闭类3.1.2

closed syllable 闭音节2.11.1

cluster 音丛2.11.1

coarticulation 协同发音2.6;2.7

coda 结尾音节;符尾2.11

code 语码;信码1.4;3.1.2

cognitive psycholinguistics 认知心理语言学6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6.4.1

cognitive system 认知系统4.3.3

coherence 相关;关联6.4.2;12.2.3

cohension 衔接12.3.3

Cohort theory 6.2.1

co-hyponym 同下义词5.3.2

colligation 类连结12.2.2

colloca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12.2.2

color word 色彩词7.1.2

color word system 色彩词系统7.1.2

command 指令1.9.1;4.3.3

common core 共核11.3.3

common noun 普通名词5.5.2

communication 交际1.1;1.3;1.4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交际能力1.9.4;7.2.4;11.2.5;11.3.3 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 交际性动力12.1.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交际语言教学法11.2 communicative Sentence Pattern, CSP 交际性句子模式12.1.3 communicative syllabus 交际教学大纲11.3.3;

communicative test 交际性测试11.6.4

communicative-grammatical approach 交际-语法教学法11.3.3 compact disk 激光盘10.1.3

COMPACT DISD-READ ONLY MEMORY,CD-ROM 激光视盘10.1.3 comparative degree 比较级5.3.2

competence 能力1.9.4;12.4.1;12.4.7

complement 补语12.2.3

complementary antonym 互补反义词5.5.2

complementary antonymy 互补反义关系5.3.2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2.8.3;3.2.4

complex predicate 复合谓语5.5.2

component 成分1.1;3.2.1;11.3.3

componential analysis 成分分析5.4

composite proposition 复合命题5.5.2

compositionality 复合性5.4;5.5.2

compound 复合词;复合句2.12;3.2.1;3.2.3 comprehension 理解6.1.2

computation 计算12.4.3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1.8.4;10 computational system 计算系统4.3.3

computer 计算机;电脑10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CAL 计算机辅助学习10.1.1 computer corpus 计算机语料库10.3.1

computer hardware 计算机硬件10.2.1

computer literacy 计算机操作能力10

computer networks 计算机网络10..1.3

computer system 计算机系统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10.1.1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CALL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10.1 conative 意动的1.4;4.4.2

concept 概念4.2.1;5.1

conceptual meaning 概念意义5.3;5.4

concord 一致(关系)4.1.3

concordance 共现关系10.3.3

concrete noun 具体名词5.5.2

concurrent 同时发生的11.6.3

conjugation 词形变化3.3.1

conjunct 连接副词5.5.2

conjunction 连接词3.1.2;5.5.2

conjunction buttressing 连接词支撑8.3.3

connotation 内涵5;5.3;8.3.3

consequent 跟随成分5.5.2

consonance 辅音韵9.3.2;9.3.6

consonant辅音2;3.2.4

constant opposition 不变对立12.1.2

constative 表述的8.1.1

constituent command 成分指令4.3.3

constituent proposition 成分命题5.5.2

constituent structure analysis 成分结构分析12.4.3 constituent 成分3.1.2;4.2.2;8.3.3

construct 编制11.6.4

construct validity 编制效度11.6.3

construction 构建4.2.2

constructivism 构建主义11.4.3

contact 接触1.4

content analysis 内容分析10.4.3

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11.6.3

content word 实义词3.1.2

context dependent 语境依赖的5.3.1

context of situation 情景语境7.1.1;12.2.1;12.2.2

context 语境1.7.6;2.9.2;6.3;7.1.1

contextual analyses 语境分析12.2.2

contextual meaning 语境意义8

contrastive analysis 对比分析11.5.4

control theory 控制理论4.3.3;12.4.6

controlled language 有控制的语言10.2.1

convention 常规;规约1.3.1

conventional meaning 常规意义;规约意义8.2.3 conventionality 常规性;规约性1.3.1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含义8.2.3;8.3 conversational maxim 会话准则8.3.2;9.5.1

converse antonymy 相反反义现象5.3.2

conversion 变换7.1.4

Cook 11.3;11.4.3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合作原则1.7.6;8.2.1;8.2.2;9.5.1 coordinate construction 并列结构4.2.3

coordination 并列4.2.1

Corder 11.5.2

coreferential 互参的4.3.2;4.3.3;8.3.3

coronal 舌面前音2.10

corpus data 语料库语料10.3.5

corpus (pl. corpora) 语料;素材10.3.1;10.3.5;12.3.3

corpus 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10.3

context 上下文1.4;6.2.1

countable 可数(名词)4.2.1 counterfactual proposition 反事实命题5.5.2 couplet 对句;对联9.3.4

creativity 创造性;原创性1.3.2

Creole 克里澳尔语;混和语7.2.3

cross-cultural 跨文化7.1.3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7.1.1 cross-linguistic 跨语言的7.1.2

Crystal, David 1.5.5;2.8.1;7.1.1

Culler 12

culture 文化7;7.1;7.1.4;12.3.1

culturally-specific 文化特异的7.1.3 curriculum 教学大纲11.3

customizing 定制的10.1.3

D

dactyl 扬抑抑格9.3.3

Dani language 达尼语7.1.2

Darnell 7.1.1

data retrieval, DR 资料检索10.4

database 数据库12.2.5

dative (case) 与格4.1.1;4.3.1

dative movement 与格移动4.3.1 declarative 陈述句4.3.1;4.4.2

decoding 解码8.3.1

deductive 演绎的12.4.7

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4.3.1;12.4.4;12.4.5 defeasibility 消除可行性8.2.3

definite 有定的3.1.2;4.3.3

degenerate data 无用的语料12.4.1

deixis 指称9.4.1

DeKeyser 11.4.1

deletion rule 12.4.5

delicacy 精密阶10.2.3

Dell 6.4.1

denotation 外延;指称5;8.3.3

dental 齿音2.4.4;2.4.5

dentalization 齿音化2.9.1;2.9.2

derivation 衍生3.2.3

derivational affix. 衍生词汇3.2.1

derivational morphology 派生形态学3.2.3 description 描写1.9.1;11.5.3;12.2.3;12.3.3 descriptive adequacy 描写充分性12.4.2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描写语言学12.4

design feature 结构特征1.3

determiner 限定词3.1.2;4.1.3;4.2.1;4.3.1;6.2.3 developing grammar 发展语法12.4.1

deviant 变体9.2.1

deviation 偏离;变异1.9.4

devoicing 清音化2.9.1;2.9.3

diachronic linguistics 历时语言学12

diachronic 历时的1.9.2;8.3.2

diacritic 附加符号;变音符2.3.2;2.6.2 diagnostic test 诊断性测试11.6.2

dialect 方言1.1

dialectology 方言学7.2.2;10.3.5

dialogue 对话9.5.1

dictionary 词典5.5.2;10.3.5

digitized sound 数字化语音10.1.3

dimetre 二音步诗行9.3.3

diphthong 二合元音;双元音2.5.2;3.2.4;3.3.2 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6.2.4;9.2.1;12.1.3

direct speech, DS 直接言语9.4.2

direct thought, DT 直接思想9.4.2

directionality 方向性7.1.4

discourse 语篇;话语6.3;9.4.1;1.3.3

discourse analysis 语篇分析;话语分析7.2.3;12.2.3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语篇理解6.3

discovery procedure (12.3.3)

discrete 分离的;离散的1.3.2

discrete-point grammar 离散语法11.4 discrete point test 分立性测试11.6.4 disjunction 分离关系5.5.2

displacement 移位1.3.2

dissimilation 异化(作用)3.2.4 distinctive feature 区别性特征2.10 distinguisher 辩义成分5.5.2

distribution 分布3.1.2;12.3.3

do-insertion rule do 添加规则12.4.3

domain 范围;领域1.7.1;3.3;3.3.4;12.4.5 dorsal 舌背音;舌中音2.10

dorsum 舌背(音)2.2

double comparative 双重比较3.2.3

Doughty 11.4.1

Downes 7.1.1

download 下载10.2.4

drama 戏剧9.5

drill-and-practice software 操练软件10.1.3

D-structure D结构4.3.3

dual 双数4.1.1;6.3.2

dualistic view 二分观点7.2.1;7.2.3

duality 二重性1.3.2

Durkheim,E 12

E

early Modern English 早期现代英语9.5.1 economy 经济性;简洁性8.3.2;10.3.2 ejective 爆发音2.2

electronic mail 电子邮件10.2.4 Elizabethan English 伊利莎白时期英语9.5.1 ellipsis 省略(法)12.4.3

elliptical sentence structure 省略句子结构9.4.2 Ellis, J. 2.5.2;11.4.1;11.4.3

embedded element 嵌入成分9.2.1

emic 位学的1.9.5

emotive 感情的1.4;1.5.4;4.4.2

emphasis 强调3.1.2

empirical 经验主义的12.3.3

empirical data 经验主义的语料10.3.5

empirical validity 经验效度11.6.3

empiricism 经验主义12.4.1

empty category, EC 空范畴12.4.6

enabling skills 使成技能化11.6.4

encoding 编码8.3.1

end rhyme 末端韵9.3.6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内向结构4.3.3;4.2.3

entailment 蕴涵5.4;8.2.3

entry condition 入列条件12.2.3

epenthesis 插音;增音2.9.2;2.9.3

equipollent opposition 均等对立12.1.2

equivalence 相等5.5.2

equivalence reliability 相等信度11.6.3

error analysis 错误分析11.5

EST 科技英语12.4.6

ethnicity identity 民族认同7.2.2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交际民族学7.1.1

etic 非位的;素的1.9.5

evaluation 评估12.4.2;10.4.3;11.3.2

event process 事件过程12.2.3

examp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基于例句的机器翻译10.2.2 exchange error 交换错误6.4.1

exchange sequence 交际序列9.5.1

exchange structure 交际结构9.5.1

exhaustive 穷尽的;彻底的12.4.3

existent 存在物12.2.3

existential 存在句4.4.2

existential process 存在过程12.2.3

existential quantifier 存在数量词5.5.2

exocentric 外向的3.2.3

exocentric construction 外向结构4.2.3;4.3.3

experiential 经验的4.4.2

experiential function 经验功能12.2.3

experimental psycholinguistics 实验心理语言学6 explanatory adequacy 解释充分性12.4.2

explicit grammar instruction, EGI 明显的语法教学法11.2 expression minimization 表达最底程度8.3.3 expressive 表达的1.5.4;4.4.2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EST 扩展标准理论12.4.5 extensive 引申的;扩展的12.2.3

extent-condition format 程度条件格式8.3.1

external evaluation 外部评估11.3.2;11.6

external qualifier 外部修饰语5.5.2

extrinsic sources of error 外在的错误来源11.6.3

eye movement 眼部移动6.2.5

F

face validity 卷面效度11.6.3

facilitation 便利;促进11.5.4

Fasold 7.1.2;7.2.2;7.2.4

feasibility 可行性11.2.5

feature 特征5.5.2

feedback 反馈10.4.2

felicity condition 适宜性条件;恰当条件8.1.1 feminine 阴性10.3.5

fiction 小说9.4.4;9.5.1

figurative language 比喻性语言;象征性语言9.2.2 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手段;修辞格9.4.4

Fillmore, C.J. 12.5.1

finite element 有定成分12.2.3

finite 有定的;有限的4.4.2

finite state grammar 有限状态语法12.4.3

Firbas, J. 12.1.3

first-person narrator 第一人称叙述者9.4.1

Firth, J.R. 7.1.1;12.2

Firthian phonology 弗斯音系学12.2.3

Fishman 7.1.1

flap 闪音2.4.3

flexibility 灵活性;变通性11.6.4

floppy disk 软盘10.1.2

Flower 6.4.2

focus 焦点;中心2.9.2

Fodor 5.2.2

folk etymology 俗词源学;民间词源3.3.3

foregrounded features 突出特征9.4.4

foregrounding 突出;前景话9.2.1;9.2.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11

form 形式3.1.1;3.3.2;7.2.2;11;11.4.1;12.2.3

formal difference 形式差异12.3.1

formalization 形式化12.3.3;12.4.7

formation 形成3.2

formative 构形成分;构词成分3.2.1

free form 自由形式3.1.2

free indirect speech, FIS 自由间接言语9.4.2

free indirect thought, FIT 自由间接思想9.4.2

free morpheme 自由语素3.2.1;4.3.1

free root morpheme 自由词根语素3.2.2

free variant 自由变体2.8.3

free verse 自由韵文9.3.4

French 法语3.3;4.1.1;9.5.1;10.2.3

frequency effect 频率效应6.2.1

Freud 12

fricative (摩)擦音2.4.3;2.4.5;2.9.1

friction 摩擦2.4.3

front 舌面前;舌前的2.5.1

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 FAHQT 全自动高质量翻译10.2.1

function word 功能词3.1.2

function 功能1.5;4.1;4.4.2

functional grammar 功能语法11.3.3;12.2.3

functional linguistics 功能语言学11.2.4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 功能句子观12.1.3

functions of language 语言功能12.2.3

fusion 溶合3.3.1

fuzzy 模糊的10.3.5

G

Gao 7.1.4

Garrett 6.4.1;7.2.2;10.1.3

gender difference 性别差异7.2.3

gender 4.1.1;10.3.5;12.2.3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12.3.3

generalisation 概括1.3.2;12.4.2

generative grammar 生成语法12.4;12.4.6

generative semantics 生成语言学12.5.1

genitive 属格;所有格4.1.1

genre 体裁;语类9.4.1;10.3.5

German 德语3.1.2;10.2.3

given (information) 已给信息4.4.2;9.4.1;12.1.3

global task 整体任务11.6.4

glottal 喉音2.4.4;2.4.5

glottal stop 喉塞音2.2

goal 目标12.2.3

Gomulicki 6.3.2

government theory 支配理论12.4.6

government 支配4.1;4.1.3;4.3.3;8.2.3

grammatical analysis 语法分析4.4.1

grammatical function 2.12;4.2.3;4.6.2

grammatical structure 语法结构11.2.2

gradable antonymy 分等级的反义关系5.3.2

gradual opposition 渐次对立12.1.2

grammar 语法3.1.1;3.2.4;11.4.1;12.2.3;12.3.3;12.4.2 grammatical category 语法范畴12.3.3

grammatical concept 语法概念12.3.1

grammatical description 语法描写12.4.3

grammatical form 语法形式9.2.1

grammatical marker 语法标记5.5.2

grammatical meaning 语法意义3.1.2;3.2.4

grammatical organization 语法组成9.4.4

grammatical pattern 语法类型11.2.2

grammatical process 语法过程12.3.1

grammatical rule 语法规则8.3.3

grammatical sentence pattern, GSP 语法句形12.1.3 grammatical structure 语法结构9.2.1;9.2.3;12.3.1 grammatical subject 语法主语4.4.2

grammatical system 语法系统12.3.1

grammatical word 语法词3.1.2;9.4.2

graphitic form 文字形式2.3.2

Greek 希腊语3.3.1;4;4.1.1;7.2.2;11.2.1

Greenberg et al 7.1.2

Gregersen 7.2.2

Grice 8;8.2;8.2.2;8.3.1;9.5.1

Gricean maxim Grice准则8.3.1;9.4.2

group 词组12.2.3

guttural 腭音2.10

H

half-rhyme 半韵9.3.6

Hall, R. 2.11;12.3.3

Halle, Morris 12.5.1

Halliday, M.A.K 4.4.2;7.1.1;10;11.2.4;11.3.3;12.2;12.2.3 hard palate 硬腭2.2;2.4.4

Harris 7.2.1

Hartley 1.8

Hatzfeld, Helmet 9.1

Hayes 6.4.2

head 中心词;中心成分4.2.3

headed construction 中心结构4.2.3

heptameter 七音步诗行9.3.3

hierarchical structure 等级结构4.2.2

hierarchical system 等级系统12.4.3

hierarchy 等级体系1.3.2;3.1.1;3.1.2;12.3.3

Higgins 10.1.3

high 高(元音)2.5.1

Hill, A 12.3.3

historical linguistics 历史语言学1.9.1;10.3.5

Hockett, Charles 2.8.2;4.2.3;3;12.3.3

Holmes 10.3.5

holophrastic stage 单词句阶段12.4.1

homonym 同音/形异议词12.2.1

Hopi Hopi语7.1.1;7.1.2

horizontal relation 链状关系4.2.1

Horn scale 霍恩阶8.3.3

Horn, Lawrence 8.3.2

Householder 8.3.2

Hu 11.2

Huang, Yan 8.3.3

human cognitive system 人类认知系统12.4.2

human language 人类语言1.3;12.4.1

human speech 人类言语6.4.1

human translation 人译10.2;10.2.6

Humboldt, Wilhelm 7.1.1

Hutchins 10.1.3

Hymes, D. H. 1.9.3;7.1.1;11.2.5;11.3.3 hypercorrection 矫枉过正11.5.4

hyponym 下义词5.3.2;5.4

hyponymy 下义关系5.3.3

hypothesis 假设11.2.3

hypothesis-deduction 假设-演绎12.4.2

I

iamb 抑扬格9.3.3

iambic pentameter 抑扬格五音步诗行9.3.3

IC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法4.2.2;12.4.2

ICALL (intelligent CALL) 智能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10.1.2 ideational (function) 概念功能1.4;4.4.2;12.2.3 identifying 认同的12.2.3

idiom 成语;习语2.1.3;10.3.5

idiomatically-governed 习语支配的7.1.3

ill-formed sentences 不合适的句子12.4.4

illocutionary act 话中行为;施为性行为8.1.2 illocutionary force 言外作用;施为作用8.1.2 imaginative (function) 想象功能1.4;12.2.3

immediacy assumption 即时假定6.2.5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法4.2.2;4.3.1 imperative rule 祈使规则12.4.4

imperative 祈使语气;命令的4.4.2

implicate 意含8.2.2;8.2.3

implication 蕴涵;含义5.5.2;8.2.1;8.2.3;8.3.2 implication connective 蕴涵连接5.5.2

implicature 含义;言外之意7.1.3;8.2

implied meaning 蕴涵意义8.2.1

implosive 内破裂音;内爆音2.2

inanimate 无生命的4.2.1

inclusiveness relation 内包意义5.3

indefinite 不定的,无定的3.1.2

indicative 陈述式;陈述语气4.4.2

indirect object 间接宾语6.2.4;12.1

indirct speech, IS 间接言语9.4.2

indirect thought, IT 间接思想9.4.2

Indo-European languages 印欧语言1.9.3;3.1.2;12.3.1 inference 推论;推理5.5.2;6.3.1;8.3.1;9.4.4 inference drawing 推论6.3.1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推论交际8.3.1

infinitive不定式3.1.2;4.1.2

infix 中缀3.2.1

inflection 屈折(变化)3.1.2;3.2.3

inflectional affix 屈折词缀3.2.1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屈折形态学3.2.3

inflective endings 屈折结尾3.1.2

information retrieval 信息检索1.8.4;10.4

information structure 信息结构10.4.3

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1.5.1;12.2.3

innateness 先天性12.4.7

innateness hypothesis (语法)天赋假设12.4.1

input 输入10.4.2;11.4.2;12.4.1

input hypothesis 语言输入说11.4.2

instrumental (function) 工具功能1.4;12.2.3

integrative test 综合性测试11.6.4

intensifier 强调成分7.2.2

intensive 强调的;增强的12.2.3

interactional (function) 交互功能1.4;12.2.3

interdental 齿间音2.4.4

interface 界面1.8.4

interference 干扰11.5.4

interjection 感叹词1.4;3.1.3;9.5.1

interlanguage 中介语11.4.3;11.5.2

interlingua 国际语10.2.2

interlingual approach 语际法10.2.2

interlocutor 会话者8.1.2

internal evaluation 内部评估11.3.2;11.6.2

internal structure 内部结构4.2.2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国际音标2.10;2.3.2;2.3.2 internet 互联网10.2.4

interpersonal 人际的1.4;4.4.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1.5;1.5.2;12.2.3 interpretation 解释12.4.7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疑问句4.4.2;4.3.1;7.2.2

intonation 语调2.11

intra-linguistic relation 语言内关系5.3

intransitive 不及物的4.3.2

intrinsic sources of error 错误的内源11.6.3

invariable word 不变词3.1.2

invention 新创词语3.3.1

inversion 倒置,倒装3.1.2

IPA chart 国际音标图2.4.4;2.5.2

IPS symbol 国际音标符号2.8.3

irony 讽刺;反话9.4.2

isolated opposition 孤立对立12.1.2

Italian 意大利语3.3.1

J

Jakobson, Roman 1.4;4.4.2

Japanese 日语3.3.1;3.3.1;10.2.3

jargon 黑话;行语1.1

Jesperson, Otto 2.3.2;7.2.2

Johnson & Johnson 10

Johnson 6.4

Jones, Daniel 2.3.2;2.5.2;2.8.2;7.1.3

K

Katz, John 4.3.2;5.5.2

Kaufer 6.4.2

Kay, Paul 7.1.2;10.2.3

Kennedy and Graeme 10.3

Kenyon, J.S. 2.5.3

kernel sentence 核心句12.4.3

keyword关键词10.4.3

Kintsch 6.3.2

Kjelmer 10.3.5

Knott,T.A. 2.5.3

knowledge 知识6.4.2;10.2.2

known information 已知信息12.1.3

Krashen 11.4.2

Kruszewski, Mikolaj 2.8.2

Kuno, Susumo 4.3.3

L

label 标示;标记4.2.2

labial 唇音2.10

labiodental 唇齿音2.4.4;2.4.5

Labov, William 7.2.2

Ladefoged 2.5.3

Lado 11.6.3

Lakoff 7.2.2;12.5.1

Lakoff & Johnson 7.1.3

Lancaster 10.4

language 语言1;6;7.1;7.2;10;12.3.1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语言习得机制12.4.1 language attitude 语言态度7.2.3

language choice 语言选择7.2.3

翻译专硕和翻译学硕所考科目有哪些不同吗

翻译专硕和翻译学硕所考科目有哪些不同 吗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1. 老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往届生没有学位证能考研吗?报名的时候学位证号是必填项目吗? 答:可以考研,报考之前必须了解清楚目标院校的要求。 2. 想问一下老师应试宝暑期集训营特等奖免费是真的吗,问什么要打给刘彬老师支付宝500押金啊 答: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免费的,所以同学要慎重做决定。不要轻易支付任何费用。 3. 我想问下关于背英语单词的问题,我现在在用红宝书已经快背到必考词的第十单元了,因为想尽快刷完第一遍,所以掌握的不是很牢靠。现在我不知道是重新刷一遍1到10单元还是继续刷完剩下的单词?还有,是从暑假开始看政治还是等九月份大纲出来以后?希望能为我回答,谢谢! 答:现在先继续按照自己的原计划将单词背诵一遍,背完后需要即时的检测。这时可以拿近二十年的完形真题进行检测,主要查看是否还有很多单词不会,若仍是许多单词有问题,可开始第二遍单词,同时开始完形真题的精翻。政治暑假一定要开始学习了,尤其是马原部分和毛中特部分,全部9月份学习压力太大了。同学要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学习效果。 4. 请问英语三级考试有违纪会影响研究生录取吗? 答:不会影响的。同学正常好好准备考试,争取取得好成绩。 5. 你好,我想问问有没有管理类联考的资料。 答:有管理类的一些资料,同学需要可以私信我。我可以发给同学。 6.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翻译专硕和翻译学硕所考科目有哪些不同吗? 答:专业学位翻译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11)翻译硕士英语(357)英语翻译基础(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学硕翻译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42)二外语种+2门专业课。所以翻译学会根据学校的不同专业课会有所不同,学校自主命题。

重要哲学术语英汉对照

certainty 确定性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lass 总纲、类 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清楚与明晰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concept 概念 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ent 同意 consequentialism 效果论 conservative 保守的 consistency 一致性,相容性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 contingentnecessary distinction 偶然-必然的区分 continuum 连续体 continuum hypothesis 连续性假说 contradiction 矛盾(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反事实的条件句 criterion 准则,标准 critique 批判,批评 Dasein 此在,定在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defeasible 可以废除的 definite description 限定摹状词 deontology 义务论 dialectic 辩证法 didactic 说教的 dualism 二元论 egoism 自我主义、利己主义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消除性的唯物主义 empiricism 经验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思想) entailment 蕴含 essence 本质 ethical intuition 伦理直观 ethical naturalism 伦理的自然主义 eudaimonia 幸福主义 event 事件、事变 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进化认识论 expert system 专门体系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谬误论 family resemblance 家族相似

翻译学研究生一年级阅读书单

翻译研究生阅读书单 Bassnett, S. 1993.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ed). London & New York: Methuen. Bell, R.T. 199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Benjamin, W. 192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Trans. H. Zohn. In R. Schulte et al. 1992. 71-82. Dryden, J. 1680. “On Translation”. In R. Schulte et al. 1992. 17-31. Catford, J.C. 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ven-Zohar, I. 1978.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 he Literary Polysystem”. Holmes, J.S., Lambert, J. & van Den Broeck, R. (eds.)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Leuven: ACCO. 1978. 117-127. Gutt, E. 1991.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atim, B. & Mason, I.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Hermans, T. 1991. “Translational Norms and Correct Translations”. van Leuven-Zwart, K.M. & Naaijkens, T. (eds.) 1991.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msterdam - Atlanta, GA: Rodopi. 155-169. Hermans, Th. 1996. “Norm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la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lvarez, R. & Vidal, M. C. (eds.) 1996.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5-29. Jakobson, R. 1959.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chulte, R. & Biguenet, J. 1992.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4-151. 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Nida, E.A. & Taber, C.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J.Brill. Snell-Hornby, M. 1988.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Adams, H. & Searle, L.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Tallahasse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G. &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 Beaugrande, R. & Dressier, W.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Eds. P. Cole, P. & J. L. Morgan. New York and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5. 41-58.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附件1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试点单位名单(215所)序号院校名称序号院校名称序号院校名称序号院校名称 1 安徽大学27 南昌大学53 华南师范大学79 太原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8 江西师范大学5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0 山西师范大学 3 合肥工业大学29 辽宁大学55 广西大学81 西北大学 4 安徽师范大学30 大连理工大学56 广西师范大学82 西安交通大学 5 北京大学31 东北大学57 广西民族大学83 西北工业大学 6 北京交通大学32 大连海事大学58 贵州大学8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3 辽宁师范大学59 贵州师范大学85 复旦大学 8 北京理工大学34 沈阳师范大学60 海南大学86 同济大学 9 北京科技大学35 大连外国语学院61 河北大学87 上海交通大学 10 北京邮电大学36 内蒙古大学6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88 上海理工大学 11 北京林业大学37 内蒙古师范大学63 河北联合大学89 上海海事大学 12 北京师范大学38 宁夏大学64 河北师范大学90 东华大学 13 首都师范大学39 山东大学65 燕山大学91 河南科技大学 14 北京外国语大学40 中国海洋大学66 郑州大学92 河南大学 1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41 中国矿业大学67 山东科技大学93 河南师范大学 16 北京语言大学42 中国石油大学68 南京理工大学94 信阳师范学院 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 中国地质大学69 青岛科技大学95 黑龙江大学 18 外交学院4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70 济南大学96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 国际关系学院45 厦门大学71 山东师范大学97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 华北电力大学46 福州大学72 曲阜师范大学98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7 福建师范大学73 聊城大学99 东北林业大学 22 河海大学48 兰州大学74 鲁东大学100 哈尔滨师范大学 23 南京农业大学49 西北师范大学75 青岛大学101 武汉大学 24 南京师范大学50 中山大学76 烟台大学102 华中科技大学 25 徐州师范大学51 暨南大学77 山东财经大学103 东南大学 26 扬州大学52 华南理工大学78 山西大学104 武汉理工大学105 华中师范大学133 陕西师范大学161 大连海洋大学189 沈阳理工大学106 湖北大学134 西安外国语大学162 东北财经大学19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翻译哲学

“翻译哲学”这个概念是近年才出现的,准确地说,是黄忠廉①先生在1998年第1期《外语研究》上首问“什么是翻译哲学”而开始的。当然,对翻译活动的哲学思考是更早一些的:稍远一点,约半个世纪前,先后有艾思奇(1937②)、贺麟(1940③)、陈康(1942④)、朱光潜(1944⑤)、金岳霖(1948⑥/1983)等数位哲学家对翻译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哲学思辨;近十年,柯飞(1987⑦/1996⑧)、孙致礼(1996⑨)、但冰洁(1996[10])、阎德胜(1997[11])、刘邦凡(1998[12])、杨炳钧(1998[12])等人都对翻译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哲学思考。但总的来讲,尽管半个世纪前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就已引起几位哲学泰斗的重视,可“翻译哲学”并没有形成气候。近年来,对翻译进行过哲学思考的几人还都是搞语言研究的,足见,“翻译哲学”还是“小菜一碟”,没有引起哲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因 此,数十年前哲学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对翻译的哲学认识,足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当然,搞语言的人(包括搞翻译的人)对翻译搞哲学认识并不是没有长处的,事实上,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先见之明的,单就他们对语言及语言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熟悉程度而言就是如此。搞哲学的人去研究翻译哲学,其重大的长处(对比于纯粹只从事过语言及语言翻译的人)就在于他们多一些哲学的技巧与思辨。因此,搞语言的人与搞哲学的人联合起来,(如果有一些既搞语言,尤其是搞语言翻译的,又搞哲学的人,那另当别论),才是振兴翻译哲学研究的最佳选择。 五十年前哲学家们对翻译的哲学思辨并没有产生持久的回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恐怕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学术转移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近几年来,语言翻译界的人士回忆起翻译哲学来,原因也不外三点:一是改革开发的深入使学术研究掀起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回忆与再现,产生新一轮的学术转移;二是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的哲学认识的必然;三是西方语言哲学在国内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为翻译的哲学认识提供直接的借鉴。总之,翻译哲学不是泊来品,而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货。而这地道的中国货也必须要“卖”出去、走出国门的。因为只有“卖”了出去,才能让外国人认识它,才能使“翻译哲学”走向世界,才能使“翻译哲学国际化”。要把这个地道的中国货“卖”出去,首先要取一个洋名,不要让外国人来个先“注册”。我们取的名是Translation-philosophy(简称Trans-philosophy),而不是Philosophy of Translation。因为,我们主张,翻译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需要研究翻译的意义(价值)、真理、必然性、可能性、社会性、文化性等一般性质;需要形成关于翻译的一般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哲学的意义与功能,有助于哲学问题解决。同时我们也主张,翻译哲学也是一内容提要:“翻译哲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学术新概念,围绕这一概念本文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讨论,给出:翻译哲学就是关于翻译、翻译理论的精深分析及其总和的一般的看法。翻译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翻译和翻译理论。翻译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译者思维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翻译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确立译者思维与文本、译者与原文之间的关系。理论探讨个方法论和认识论,具有深刻的方法功能,要研究翻译的实际运用过程,对翻译在言语活动和语言实践的作用与性质作实际的尽可能详尽的分析(精深的分析就是哲学)。弄清翻译的意义(价值)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保证用正确的语言去实现翻译,以免除由于误用语言而造成翻译失败及其由此而造成的种种无休止的争论。另外,我们还主张,翻译哲学不仅仅针对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活动,而且针对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时代或地域而不得不进行的翻译工作,例如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与通用汉语的转译,以及同一语言或符合系统的不同形式之间所作的解释(interpretation)或翻译工作,例如把三段论的AAA式变成一个含具体语言的推理形式,又如通常语言中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即”等等语句都属于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翻译问题。 二 尽管如此,我们在谈论“翻译哲学”时,首先是把它作为哲学来论的。什么是哲学呢?这是我们必须表明的态度。事实上,凡属搞哲学的人都可能面临这个问题,只不过有些人(而且历

2018翻译硕士(MTI)考研学校排名

凯程葛老师为大家分析解读下翻译硕士院校排名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 1.引言 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国高校设置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到2017年,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已走过10个年头。开设MTI专业的院校已达到215所。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值此MTI专业成立10周年之际,2017年9月16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中译出版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2017)》。 本排行榜力求具有客观性、区分性、专业性、针对性、可比性等特点,但指标并非涵盖翻译硕士教育的每个方面,今后可不断优化和完善,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推动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的翻译硕士专业人才。本榜单对社会评价翻译硕士专业质量、本科考生填报研究生志愿、选择大学和MTI专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今后,我们将陆续发布“211”大学和普通全日制高校的翻译硕士教育排行榜。 2.榜单指标体系评价范围与方法 2.1研制概述 这是国内首次发布翻译硕士(MTI)专业排名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次专业排名的范围为37所985大学和16所公办外国语大学,共计53所。由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没有开设翻译硕士专业,中国科技大学只开设了在职MTI,浙江外国语学院尚未开设MTI专业,2所军事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由于撤并没有参加,最终实际参加排名的高校为46所。 《中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排行榜》(2017)研制工作始于2016年下半年,项目组多次邀请国内知名MTI教育专家、政府主管教育和测试的部门专家、标准化专家、译者、翻译企业家、海外汉学家、外籍人士、MTI教师和学生座谈,研讨指标体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组建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委员会,聘请了由53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见附录)。这些专家分别来自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他们对榜单指标和数据分析的不断完善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此外,成立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译出版社等多所大学和机构组成的专业化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项目组,组长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担任,项目组顾问为王继辉、刘智洋,张高里。本排行榜的问卷发放时间为2017年3-4月,在遵循数据易采集、可采集、具权威性的基础上,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指标体系评价范围 本次排行榜调查关注客观指标,不关注主观指标和一般性指标,调查的指标包括专业声誉、课程质量、学生质量、资源投入4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区分度较强,包括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研实践、国际化、在校实践、实习实训、就业竞争力、雇主认可度、经费投入、资源投入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观测点。 表1《中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排行榜》指标体系

学术硕士和翻译专硕的区别

学术硕士和翻译专硕的区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开始第一年招生,大家对招生政策各方面都不了解,加上很多学校在出题的时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同学不敢报考,复习翻译硕士的考试科目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辅导资料。但是,专业硕士毕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报考翻译硕士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很多人看不上专硕的原因就在于:认为专硕是自费,没有公费名额,所以低学硕一等;但是从2014年开始,所有硕士都将改革为自费,以奖学金为主,不再有公费自费这个说法了。这时,专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年限短,注重实践,好就业,且享受国家同等奖学金。 那学术型研究生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两者的区别在哪呢? 第一,从发展方向说:学术型研究生是搞研究的,注重理论。而翻译硕士是搞应用实践的。国家为了改变人们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问题,现在大力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二,从报考难度讲,学术型研究生目前报考人数多,难度大,招生人数少,保送的学生多,再加上考二外,很多人对二外都不擅长。而专业型的翻译硕士的报考人数少且招生人数多,因此翻译硕士的难度偏低。 第三,从考试科目说,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二外上。学术型研究生要考:政治,二外,基础英语和综合英语。翻译硕士考:政治,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中文百科知识。 第四,翻译硕士在上学期间奖学金比较少,有可能需要缴纳一笔学费(当然不排除有的学校有公费)。 第五,毕业证一样,学位证不一样。 第六,从考博士角度讲,两种研究生都可以考博士,但是翻译硕士考博士,一般情况下,导师要的比较少。 第七,翻译硕士将来可以不写论文就毕业,主要看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报告。 以上所看,翻译硕士与学术型相比,优势多于缺点,有这么多好的因素,未来几年翻译硕士必然抢手,所以呀,想考翻译硕士的同学,报考翻译硕士要趁早。 1.我是跨专业的/我只是很普通的二本学校的,要不要去考呢?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有太大压力,有实力加努力就能上滴。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一.哲学家名称 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Plato 柏拉图 Aristotles亚里斯多德 Leucippus流西普斯 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 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 Italian philosophers 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 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 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 (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 Polish philosophers 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 German philosophers Kant: 康德(德) 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 (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 (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 Hegel: 黑格尔,Hegelian,黑格尔的 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 Marx 马克思 Engels 恩格斯 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 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 John Locke 洛克(英) Thomas Hobbes托马斯.霍布斯(英) 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 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 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 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Ricardo 李嘉图 French Philosophers (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 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 (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法) (Denis) Diderot 狄德罗(法) (Charles)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

专业硕士介绍之翻译硕士

【翻译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1)政治理论(3学分) (2)中国语言文化(3学分)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 一、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一)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诠释方法对中国哲学典籍的正确解读,是翻译的第一步。首先要求我们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整体脉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中国哲学典籍正是在对元典的持续性的阐释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经典文本。因此,从哲学概念和诠释者的历时性上考察经典文本,把握元典文本的“客观原义”以及在其后历代诠释者的“诠释意义”。要把经典还原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中把握其含义,即采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 法”(P20)。所谓“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儒家经典为例,是指紧扣儒学史中的重要概念或术语,一方面潜回元典对这些术语进行音读、训诂以及名物的考辨与疏通,理解其基本的概念意义,即是中国传统的考据之学,另一方面观察同一概念或术语在儒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诠释意义,及其同其他哲学派别之间的差异。“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把对经典的诠释,放置在诠释者所处的历史脉络中加以分析,“从而将经典诠释者身处的时空情境,及其诠释言论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含 义加以解明。”(P15)下面就以如何理解朱熹的着作为例,用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探讨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二)对朱熹理学的“概念史”诠释朱熹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他通过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元典的重新诠释,才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书》,并且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概念的哲学体系,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朱熹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解经方法的哲学家,他不仅注重义理的发掘,同时也没有摒弃对章句 的训诂,潘德荣(P57)认为朱熹把“意义整体的圆融和谐确立为对经典的理解之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朱熹的哲学着作包括《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朱子语类》等,都是在对元典文本的深入阐释的过程中,发展出的新的哲学理念,因此, 诠释朱熹的哲学思想,必须要潜回到相应的历史背景,把握儒学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典籍英译者,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典籍的诠释者,特别是经典的跨文化诠释者,但我们的任务不是像朱熹那样的哲学家,要去发展或建立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努力做到如何忠实地再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哲学典籍的内涵,并且要立足当下,使中国哲学典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参与世界哲学之间的对话,使中国文化的精神在异域发扬光大。朱熹把理学的主要概念:理、气、心、性、天理等都全部融入对《四书》的注解之中。如《论语·为政》中,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朱子的解释是:“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11](P56)

各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英文翻译及缩写

各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英文翻译及缩写 学士 Bachelor of Arts B.A. 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Education B.A.Ed., B.A.E. 教育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Computer Science B.A.CS 计算机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Music B.A.Mus,B.Mus 音乐艺术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Social Work B.A.S.W 社会工作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B.Eng., B.E 工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Social Science B.Eng.Soc 社会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anagement B.Eng.Mgt 管理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udies B.E.Sc., B.E.S 环境科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B.S 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B.S.B., B.S.Bus 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S.B.A 工商管理学理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B.S.Ed., B.S.E 教育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B.S.Eng., B.S.E 工程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Forestry B.S.cF 森林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ine B.S.Med 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al Technology B.S.M.T., B.S.Med.Tech 医技学理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 B.S.Nurs 护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trition B.SN 营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 B.S.S.W 社会工作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echnology B.S.T 科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B.CS 计算机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pecial Science B.CSS 计算机特殊理学士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B. Arch. 建筑学士 Bachelor of Administration B.Admin. 管理学士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B.A. 工商管理学士 Bachelor of Education B.Ed., B.E 教育学士 Bachelor of Fine Arts B.F.A. 艺术学士 Bachelor of General Studies B.G.S 通识学士 Bachelor of Liberal Studies B.L.S 文理学学士 Bachelor of Health Science BHSc 健康科学学士 Bachelor of Music B.M., B.Mus 音乐学士 Bachelor of Music Education B.M.Ed., B.M.E 音乐教育学士 Bachelor of Nursing B.N 护理学士 Bachelo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B.P.S专业进修学士 Bachelor of Law LL.B 法学士 Bachelor of Commerce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871313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8713138.html,. 商学士 Bachelor in Social Work B.S.W 社会工作学士 Bachelor of Technology B.T 科技学士 Bachelor of Kinesiology B.K., B.Kin 运动机能学学士 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8713138.html, 景观建筑学士 Bachelor of Nursing B.N 护理学士

哲学名词解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代易学用以说明矛盾运动法则的命题。语出《易传·系辞上》。主为天地万物及人类生活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两仪】中国古代易学范畴。两仪所指,说法不一,其哲学意义则指天地或阴阳 【四象】中国古代易学范畴,象征春夏秋冬四时,故称四象。在哲学上,含有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之意。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以元气为天地本原。 【贵无论】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创始人为何晏、王弼。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名教与自然】魏晋玄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则指天道之无为,人类无须以人力干预也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欲。儒家重名教,道家尚自然,二者长期有争论。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释儒,进一步展开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玄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认为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途径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治。主张超越名教的束缚,返归于自然,以虚静之心任性任情。极大地冲击了礼教的神圣性,为门阀士族腐朽堕落的生活作辩护。宋代学者以复兴儒学自命,重振传统纲常名教,以天理论证名教的绝对性和合理性,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枷锁。明李贽再次冲击名教是非观。近代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抨击封建纲常名教。以西方近代伦理原则和自然人性论反对名教,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 【崇有论】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理论和派别之一。与贵无论相对立,认为宇宙万物以有为本。指出宇宙万物皆产生于有,世界的本原是实际的物质存在,无不能生有。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法统)。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陆九渊则不承认程朱的正统地位,自命为道统传人。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 【理】又称天理。主要涵义有: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秩序和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宇宙万物的本体等。 【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

学术论文名词短语式标题的翻译原则

学术论文名词短语式标题的翻译原则 学术论文是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创新见解或新成果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主要提供给读者的是语言的信息功能,以便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以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标题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简短精炼,突出文章的中心观念和阐述内容。 就目前而言,常见的学术论文标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即动宾式结构标题、名词性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提示性或带副标题的标题。其中,名词性短语式标题最为常见。下面,蓝译编译就名词性短语式标题的翻译进行探讨。 由于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语言或是文化背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把这些论文标题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有必要从语法到词汇改变原标题的结构形式,以更好地为信息受者服务。 根据学术论文的典型信息特征,在翻译名词式短语标题的过程中,讲究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和文字形式背后的文理意脉相通,该调整时就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使译文准确地道,通情达意,力争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一、字数规范。在简洁完整的前提之下,应该尽量压缩英译标题的字数。根据惯例,一般英文单词不超过16个。那种动辄很多字数的表达方式是不规范的。 二、标点符号正确。名词式短语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标点符号的,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选用适当的标点符号。

三、字母大小写规范。名词式短语翻译的时候大小写原则一般是标题首字母大写,实词首字母大写,连词和介词小写(四个字母以上的连词和介词除外)。 四、力争结构简洁,主题突出。学术论文的标题重点是为了点明文章的主要论述内容,其他一些无关的话则没有必要翻译出来,如一些套话和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学术论文当中从标题到正文都会有很多抽象的专业名词,在语言的使用上则偏向使用名词性结构,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是由于英语当中的名词没有像动词那么多的语法规定和拘束,使用起来比较固定,能够有效地简化叙事层次和结构,因此有时候即使是动词式的短语标题,也会使之名词化。 六、具体易懂。在翻译论文标题的时候,对于一些有可能由于文化差异或专业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的词语应该加以解释。

翻译硕士笔译两年都在学什么

翻译硕士笔译两年都在学什么 翻译硕士(MTI)是我国专业硕士的一种,一般学制为2年,很多同学想要报考MTI,但不知道所谓的翻译专业硕士到底在学什么,其实每个开办MTI的学校在2年的学期内开设的课程都会稍有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笔者结合大部分学校情况给予总结笔译方向的,以帮助好奇的同学们。 翻译硕士(笔译)一般高校开设课程(包含实践)为五个部分: 一是专业必修课(通常为5门)。 常见的开设的课程有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英汉文本编译、近代翻译史与翻译理论、宏观经济学概论、语言服务项目管理; 二是限制性选修课(常见8门选择4门)。 常见的开设课程有译本比较与正误、翻译实践I:英汉笔译、翻译实践II:汉英笔译、企业社会责任及伦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古汉语阅读、英语口译基础等; 三是非限制性选修课(任选其中7门)。 常见的开设课程有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口语)、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史、研究生第二外语、文化心理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语言与文化、国际贸易、国际法基础; 四是翻译实践IV(课程外英译汉翻译实践作业)。 五是综合实践(专业实习)。 综合实践一般要求选择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的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20周的专业实习任务。选择撰写“翻译研究报告”的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12周的专业实习任务。研究生通常经自己联系或中心安排,于第二学年到一家管理规范的大中型语言服务企业或本中心的语言服务机构,参加一项有一定规模的翻译项目的管理及部分翻译工作,并在完成实习任务后向中心提交一份2,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及工作量做出具体描述,并对实习收获做出简单的总结。实习报告后面须附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的真实性及研究生实习表现的评语。目前来看,由于项目研究报告要求太高(通常要满足三个主要条件:1、语言服务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经验;2、独立或同企业项目经理共同完成20-30万字(以汉字计)的翻译项目;3、在全国范围内,或某一特定区域、领域内,通过互联网或实地作业等等)多数学校对此不做硬性要求,多数同学选择完成“翻译研究报告”。(一般要求万字以上,并要求翻译别人未曾翻译过的文章,以汉字书写) 六是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

翻译专业硕士条件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②(以下简称《方案》)共计13条。 第一条说明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原因:“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第二条提供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缩写为MTI,为本专业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很多空间。今后可以在翻译硕士下设若干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议传译翻译硕士”,即为MTI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文学翻译硕士”为MTI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方案》的第三、四条对培养目标做了说明,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突出强调了翻译专业人才所应掌握的“双语能力、口笔译技能及宽广的百科知识”三方面知识。第五、六条对招考做了说明,“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第五、第六条也对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基本专业素质做了导向性的说明,即报考者语言过关、至少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特长、有口笔译实践经验。 《方案》的第七、八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第九条对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素质做了要求,要求“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要求笔译教师承担过不少于30万字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有至少20场的口译实践经验。第十条是关于学位论文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可以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来完成学位论文,论文更加注重实践性。 2. 专业学位与研究学位的差别2007年5月15日,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了首批16所申报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进行答辩交流。答辩专家委员会发现有近乎一半的学校答辩者对专业硕士学位与通行的研究型学位的区别缺少了解。。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已达18类(含2007年新批准设置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和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西方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是后高等教育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职业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针对职业要求培养职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专业学位教育的对象来说,他们都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明确了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领域,从而选择攻读相应的专业学位。 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此外,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将逐渐与特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从业。比如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就会与目前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共同组织的“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