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试题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 )而后件( )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 ),( )和(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 ),种差是( ) ,邻近属概念是(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8,"p∨g"的等值判断( )(1) p→g (2) p∨g(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2,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1,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1,在"有得犯罪不就是故意得"这一性质判断中得逻辑常项就是有得……不就是…… ,逻辑变项就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就是假得;在其它情况下,它都就是真得、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与排中排、4,在"刑法就就是规定犯罪与刑罚得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就是刑法 ,种差就是规定犯罪与刑罚 ,邻近属概念就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概念外延间得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得就是( D )。
A、主项与谓项B、主项与量项C、谓项与联项D、量项与联项3、“正当防卫不就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得主、谓周延情况就是( A )。
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与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就是故意犯罪”等值得判断就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就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就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就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就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得判断就是( D )。
A、某甲与某乙都有罪B、某甲与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就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某甲必然就是凶手B、某甲可能就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就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就是凶手8、类比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得相同点就是( D )。
A、从个别到一般得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得推理C、从一般到一般得推理D、或然性推理9、“ 调查中发现,凡就是普法教育搞得好得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就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得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就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得原因。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及解析一、填空题1、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犯罪集团”属于( 集合)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不正当防卫”是( 否定)概念。
3、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国”与“美国”具有( 全异)关系;“植物”与“昆虫”具有( 全异)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 真包含于(种属) )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 交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 全同(同一) )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有( 全异)关系。
4、“西安人”(a)与“在西安工作的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
义联项)这三部分组成。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的逻辑方法,由( 被定义项)、( 定义项)和( 定6、“法官是宣讲国家法律的嘴巴”这一语句,若被视为“法官”这一概念的实质定义,则违反了( 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规则,犯了(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7、从明确概念的角度看,“人文书店的书很多,有工具书、教学辅导书、辞典、期刊、杂志及励志方面的书、体育报刊、电脑方面的书刊等”。
这一议论作为划分违反了( “同一次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和“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相互构成全异关系” )的规则,犯了(“多标准划分”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任一正确的划分,所划分出的任一概念与被划分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须是( 真包含于(或“种属”) )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书不可不读”中的“书”是( ① )。
①单独概念②普遍概念③属性概念④复合概念2、“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一概念是( ④ )。
①否定概念②简单概念③单独概念④普遍概念3、若A的部分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则概念A就是概念B 的( ① )。
①属概念②种概念③交叉概念④矛盾概念4、“中国”(a)、“西安市”(b)、“西安理工大学”(c),这三个概念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② )。
法律逻辑学试题和答案解析(经典)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成心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成心).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根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认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以下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根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成心犯;这个行为是成心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认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那么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以下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根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1)所有的S是P(2)所有S不是P(3)有S是P(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4)(1)p∧g(2)p∨q(3)p∨g(4)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1)可能非P(2)可能P(3)必然非P(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_____________(1)p→g(2)p∨g____(3)p∧g(4)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1)p∧q(2)p∨q(3)p→q(4)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1.00分A. 集合概念B. 普遍概念C. 单独概念D. 负概念2.“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1.00分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1.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同一关系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1.00分A. 划分B. 定义C. 分类D. 限制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 ;1.00分A. 矛盾关系B. 下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反对关系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 1.00分A. 反证法——间接证明B. 定义项——定义C. 山脉——山D. 大项——三段论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1.00分A. 企业B. 动产C. 土地D. 财产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1.00分A. 负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D. 集合概念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A. 正确的划分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C. 错误的划分D. 分类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 1.00分A. 逻辑常项B. 语言表达形式C. 变项D. 思维的内容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定义是D;1.00分A.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B. 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C. 正确的定义D. 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 ;1.00分A. 普遍概念B. 单独概念C. 负概念D. 正概念1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B;1.00分A. 等值的B. 或然的C. 必然的D. 蕴涵关系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C;1.00分A. 定义过窄B. 定义用否定联项C. 以比喻代定义D. 定义过宽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 C ;1.00分A. 真包含关系B. 全同关系C. 交叉关系D. 真包含于关系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B;1.00分A. 选言判断B.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 联言判断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B;1.00分A. 前提的真假B. 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C. 结论的真假D. 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18.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C;1.00分A. 概括错,限制对B. 概括和限制都对C. 概括和限制都错D. 概括对,限制错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A;1.00分A. 必然肯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否定判断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C;1.00分A. 必然否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肯定判断21.求同法的特点是B;1.00分A. 去同求异B. 去异求同C. 寻异求同D. 寻同求异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C;1.00分A. 犯了"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B. 正确的定义C.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D. 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3.如果D,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1.00分A. A与B全异B. A真包含于BC. A与B同一D. A与B交叉2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A;1.00分A. 正概念B. 集合概念C. 负概念D. 普遍概念25."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 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D;1.00分A. 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B. 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 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D. 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26.“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B;1.00分A. 联言判断B. 选言判断C. 规范判断D.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7."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主要目的;"这段话运用的是D;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求异并用法D. 求同法28.“他不但口才好,而且充当辩护人辩护得也好”是一个C;1.00分A. 选言判断B. 假言判断C. 联言判断D. 规范判断29.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C;1.00分A. 有前件,必有后件B. 没有前件,有后件C. 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D. 有前件,没有后件30.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C;1.00分A.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B. 都是非集合概念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 都是集合概念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C D2.00分A. 子项相容B. 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C. 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D. 划分不全2.“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集合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正概念3.“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负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普遍概念4.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BD 2.00分A. 同一关系B. 反对关系C. 交叉关系D. 矛盾关系5.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 D 2.00分A. “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B. “中国”限制为“北京”C. “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D. “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6.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C D 2.00分A. 属种关系B. 矛盾关系C. 全异关系D. 反对关系7.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A B C2.00分A. 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 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D.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8.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 B C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 全异关系9.“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A C 2.00分A. 不相容关系B. 属种关系C. 反对关系D. 交叉关系10.“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A B 2.00分A. 先说内涵,后说外延B. 关系定义C. 性质定义D. 发生定义11.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 C 2.00分A. 全同关系B. 不相容关系C. A真包含于BD. A真包含B1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A 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全同关系C. 全异关系D. A真包含B13.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B D 2.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全同关系D. 真包含关系1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B C2.00分A. A真包含BB. 全异关系C. 交叉关系D. 全同关系15.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关系D. 全异关系16.“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 B D 2.00分A. 先从内涵,后从外延B. 仅从内涵C. 仅从外延D. 先从外延,后从内涵17.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A B C 2.00分A. 概括不正确B. 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 限制正确D. 概括正确18.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 C 2.00分A. 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 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C. 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 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19.“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A C D 2.00分A. 是单独概念B. 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C. 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D. 不能进行划分20.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B C2.00分A. B真包含AB. A真包含BC. B真包含于AD. A真包含于B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所以“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真;1.00分错误正确2.只有快车,才在这一站停车;上一列车是快车;所以,它在这一站停车;1.00分错误正确3.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1.00分错误正确4.“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5.我们队除非技术发挥好、配合好,才能战胜乙队;我们队总是配合不好,可见我们队不能战胜乙队;1.00分错误正确6.若是仇杀案的凶手,则罪犯与死者必然有仇;他是仇杀案的凶手,但与死者无仇;1.00分错误正确7.“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8.历史小说可能百看不厌,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所以三国演义必然是百看不厌的;1.00分错误正确9.物质是不灭的,这只笔是物质,所以这只笔是不灭的;1.00分错误正确10.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下次列车是快车,所以下次列车是带邮件的;1.00分错误正确11.“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12.已知若A不是B,则C是D;C不是D,因为A是B;1.00分错误正确13.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1.00分错误正确14.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但我不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1.00分错误正确1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16.“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17.如果桥梁被水冲坏了,汽车就不会准时回来,现在汽车没有准时回来,所以桥梁被水冲坏了;1.00分错误正确18.“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19.前提虚假可能不是正确的推理,所以,前提虚假必然不是正确的推理;1.00分错误正确20.“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21.“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2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23.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1.00分错误正确24.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1.00分错误正确25.他在20世纪里活100多岁;1.00分错误正确26.甲说:“这种陶瓷产品如果不是景德镇产的,就是唐山产的;”乙说:“不它既不是景德镇产的,也不是唐山产的;”1.00分错误正确27.物质世界不可能是静止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所以,自然界不可能是静止的;1.00分错误正确28.“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29.“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作为划分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30.“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概念是否正确1.00分错误正确法律逻辑学作业二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动物学家用一种苍蝇猩猩蝇做实验;如果在猩猩蝇生长期内给予全日光照,猩猩蝇经过208小时成熟;如果给予半日光照,则猩猩蝇需要212小时才能生长成熟;如果在生长期内无光照,则要219小时内才能成熟;可见,光照时间长短是猩猩蝇成熟期长短的原因;该实验运用的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D 1.00分A. 求异法B. 求同法C. 剩余法D. 共变法2.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3."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A的逻辑错误;1.00分A. 自相矛盾B. 模棱两可C. 推不出D. 转移论题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B 的逻辑错误;1.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5.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 C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6.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州市放映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800万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1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以下哪项假设 C 1.00分A. 各影剧院普遍更新设备,这一次的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B. 滨州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C. 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D. 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7.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8.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C ;1.00分A. SEP真且PES真B. SIP真且SOP真C. SEP真且SEP真D. SOP真且SIP真9.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 C 1.00分A. 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C.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D.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10."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以上议论C的逻辑要求;1.00分A.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B. 违反同一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11.“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A;1.00分A. 求同求异并用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12.光线的照射,有助于缓解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曾对9名患者进行研究,他们均因冬季白天变短而患上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让患者在清早和傍晚各受3个小时伴有花香的强光照射;一周之内,7名患者完全摆脱抑郁,另外两人也表现出显着好转;由于光照会诱使身体误以为夏季已经来临,这样便治好冬季抑郁症; B 1.00分A. 9名患者中最先痊愈的3位均为女性,但对男性的治疗效果较为迟缓;B. 每天6小时的非工作状态,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他们的心态;这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一种主要影响;C. 该实验均在北半球的温带气候中进行,无法区分南北两半球的实验差异,但也无法预先排除;D. 强光照射对于皮肤的损害义尽得到专门研究的证实,其中夏季比起冬季的危害性更大;13.据对一批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57岁,而在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9岁;这说明,目前企业中总经理的年龄呈老化趋势;以下哪项对于题干的论证提出的质疑最为有力A 1.00分A. 题干中没有说明,这些总经理任职的平均年数;B. 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仅是个近似数字;C. 题干中的信息,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D. 题干中没有说明,20年前这些企业关于总经理人选是否有年龄限制;14.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A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我不认为到会的都是好律师,也不认为到会的有些不是好律师;”这句话 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6.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 B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7.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1.00分A. SIP真且SAP假B. SEP真且SOP假C. SAP真且SOP假D. SOP真且SIP假18.间接反驳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基本规律是 C ;1.00分A. 同一律B. 排中律C. 矛盾律D. 充足理由律19.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位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如果4人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B1.00分A. 丁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纳税B. 丙的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 丙的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 甲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20.既断定“p←q”为真,又断定“p∧﹁q”为假,则B 1.00分A. 违反矛盾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21.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 A 1.00分A. 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B.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C.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D.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22.“如果构成犯罪,就要触犯刑法;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是没有触犯刑法;”该命题违反了什么样的逻辑规律B 1.00分A. 排中律B. 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23.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A1.00分A. 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B. 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C. 只违反矛盾律D. 违反矛盾律24.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 A 1.00分A.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同一律D. 违反矛盾律25.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D ;1.00分A. 必然P真且可能假B. 必然P真且可能P真C. 可能P假且可能P真D. 可能P假且可能假26.甲说:“请问,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呢”乙说:“这个罪犯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乙说的话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27."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其实也是遵循B;1.00分A. 矛盾律B. 同一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28.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百名男子调查,得出结论:“留大胡子者易秃顶;”他们认为,由于浓密的长胡子妨碍皮肤散热,许多男子秃顶是机体为了保护大脑免于过热而脱发;他们使用的推理是C 1.00分A. 完全归纳推理B.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 科学归纳推理D. 概率归纳推理29.“如果所有贪污犯都有作案动机,那么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和“有些贪污犯没有作案动机,或者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是不对的”,若断定这两个复合命题都真,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1.00分A. 自相矛盾B. 偷换论题C. 偷换概念D. 模棱两可30.某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搞的很好;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里的结论是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C得出的;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2.00分B. 违反矛盾律C. 不违反逻辑规律D. 违反同一律2.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B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3.甲说:“说并非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并非所有证人都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4.下列议论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A C D;2.00分A. 这个人一定不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是罪犯B. 这个人可能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C. 这个人不可能不是罪犯,当然他也不一定是罪犯D. 这个人一定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5.甲:“说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有的证人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6.“能否理顺工资、价格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句话 A C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没有违反逻辑规律C. 犯“自相矛盾”的错误D. 违反排中律7.下列情况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B C 2.00分A.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同真;B. 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C.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不能同真;D.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8.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 D;2.00分A. 混淆概念B. 模棱两可C. 自相矛盾D. 转移论题9.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是A B C 2.00分A. 推不出B. 理由虚假C. 预期理由D. 偷换概念10.下列各组断定中,既不违反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的有 B D;2.00分A. 同时肯定必须P和禁止PB. 同时肯定必须非P和禁止PC. 同时肯定禁止P和允许PD. 同时肯定允许P和允许非P11.下列复合命题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 B 2.00分A. 不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不必然火灾没有原因B. 火灾有原因是必然的,火灾没有原因也是可能的C. 火灾必然有原因,并且不可能没有原因D. 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火灾必然有原因12.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 D;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同一律C. 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D. 违反排中律13.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不会犯B C D的逻辑错误;2.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14.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不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A B C 2.00分A.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B. 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C. 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D. 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16.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17.在论证中,违反"论据必须真实"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B;2.00分A. 预期理由B. 论据虚假C. 循环论证D. 同语反复18.剖析法律体系的结构至少应有三个方面B C D;2.00分A. 法律规范体系B. 部门法体系C. 效力等级体系D. 逻辑概念体系19.“在那次空难中,飞机上的人员全部遇难身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上述这段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B. 违反同一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20.下列各组直言命题,若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陈述,则违反排中律的是 A B D 2.00分A. 某法官并不是如果受礼就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受礼而没有秉公断案B. 某法官并不是只有受礼才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没受礼却秉公断案C. 某法官并不是受礼或者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受礼并且秉公断案D. 某法官并不是或者受礼或者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既没受礼也没秉公断案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假说的验证不可能是绝对的、完全的、因为人类的实践是有历史局限性的;1.00分错误正确2.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任一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论断,任何一种观点,要被确认为真,必须要有真实而充分的依据;1.00分错误正确3.排中律表明,一个正确的思想必须要具有论证性和说服力;1.00分错误正确4.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1.00分错误正确5.同一律的公式:“A不是非A”;1.00分错误正确6.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1.00分错误。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做完必过)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负判断是( 4) (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8,\∨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 (1) p→g (2) p∨g _ _ _ _ (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 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期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有的犯罪不是有意的"这一性质判定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有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定,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形下,它差不多上确实.
3,一般逻辑差不多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确实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定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定是(1 )
(1) p∧g (2) p∨q
(3) p∨g (4) _______
p→g
4,与"不必定P"等值的判定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定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确实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一般逻辑差不多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定具有(2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差不多上有意犯;那个行为是有意犯罪,因此,那个行为是贪污罪."那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
8,"p∨g"的等值判定(3 )
_______ ______
(1) p→g(2) p∨g
_ _ _ _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定形式为确实是(3 )
(1)p∧q (2) p∨q
(3) p→q(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 同一律的差不多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一般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刻,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能够是概念,也能够是判定.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要紧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答: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假如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形,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幸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确实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形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假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共同犯罪确实是几个人共同犯罪。
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截了当或间接显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商品确实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和逻辑结构,说明其是否正确.假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所有的律师差不多上知识分子,所有的教师差不多上知识分子,因此有的教师是律师。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二格三段论关于"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定"的规则。
)
2,凡贪污罪差不多上有意犯罪,凡放火罪都不是贪污罪,因此,凡放火罪都不是有意犯罪。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为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一格三段论关于"小前提必须是确信判定"的规则。
)
3,凡盗窃罪差不多上侵犯财产罪,凡盗窃罪差不多上有意犯罪,因此,凡有意犯罪差不多上侵犯财产罪。
是三段论。
不正确.因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第三格三段论关于"结论必须是特称判定"的规则。
)
4,假如某甲是强奸犯,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现已知某甲不是强奸犯,因此,某甲不应受到法律制裁。
是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
因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5,吸毒者吸毒或有客观缘故,或有主观缘故;某吸毒者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主观缘故,因此,该吸毒者没有客观缘故。
是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
因违反"确信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确信一部分选言肢到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