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规划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摘要:本文阐明作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概念、内容的看法,并从校长自身修炼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考核两个方面探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途径。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 在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则是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什么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每一位校长应该清楚的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1.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本来是一个管理领域的概念,关于领导、领导力,不同的学术流派有不同的研究,出现过诸多定义。笔者比较认同的领导定义为:领导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影响、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下实现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领导力应被理解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智慧。 相应的,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或校级领导团队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规划、建设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影响、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实现这个愿景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容 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教育技术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被定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两届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北京电教馆的潘克明教授,谈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三力”:“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曾提到“信息化教育领导力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教育信息化规制建设能力”。 我国于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4个维度规定了校长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至少应包括如下8方面的内容:学校信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校园资源的利用率及信息网络安全等角度来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 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 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 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 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 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本效益分析。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 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 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 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 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 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 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完成程度来看,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资金依旧不能有效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轻软件重硬件、轻应用重建设的现象,致使校园网软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特制订《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领导力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引领发展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二)协同创新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素养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

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三、实施建议 《领导力标准》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时代履行工作职责的准则,是各地开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园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可参照执行。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为实现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鉴于地区差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该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提升个人在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力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这样一个新背景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领导所体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加强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学校应当系统规划、有序行动。 第一,应当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进而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应当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实现的基本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基础,认识到高价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要确保体现技术的有效整合。 第三,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与家庭学校互动,将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基本素养。 第四,要关注教师信息化的专业成长。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教育技术能力。关注信息化教育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之间取得协调和共同促进发展,以取得信息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五,要从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应用队伍、课程改革、教学应用、规章制度等进行系统设计,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真正具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掌舵者,学校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使用水

平,取决于校长及中层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学校的引领作用是关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的认识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校的信息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学规律,要贴近教学实际,符合教师的工作需求,才能够被教师认可,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因此学校有关信息化方面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的的健全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还有待于继续加强学习、领会体悟,但通过这次培训,信息化这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做一名教育信息化的积极践行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1、名词解释: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①现代教育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6 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②现代教育理论。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4种 学习理论和4种教学理论。 4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 4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可分为物化形态的(硬技术)和智能形态的(软技术)两类。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种: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信息素养: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有8种: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学资源。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育方式:为了满足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如: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夜校教育、成人高考、自考等。 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技术教育的异同。 ①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称谓。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② 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

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 您的得分为98分

第 1 题 域名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国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真正水平。 第 2 题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带宽出口显著提高。 第 3 题 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活跃。 第 4 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 5 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 第 6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 第 7 题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第 8 题 北美洲域名占全球总域名的68.5%。 第 9 题 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度。

第 10 题 过去二十年,国家互联网的接入骨干直联点一直是、、三个点。 第 11 题 截至2013 年 12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年增长率为79.3%。 第 12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快,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第 13 题 目前,我国IPV6的地址数持续提高。 第 14 题 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亿。 第 15 题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战略选择。 第 16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中央电教馆承担。 第 17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物理设施的接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来具体负责。 第 18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电子政务和交易信息数据的搜集和管理,由教育部 信息中心负责。 第 19 题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第 20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 化目标任务。 第 21 题 目前我国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100%的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 第 22 题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主干网2004年建成开通。 第 23 题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4 题 我国将构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网络域名服务体系。 第 25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将积极运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及各 省厅布署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及应用。 第 26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会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基础应用纳入其中。 第 27 题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 第 28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 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 第 29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将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4%以上。 第 30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60%高校将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 第 31 题 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 32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展混 合式教学。 第 33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建于()。 第 34 题 ()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成功发出。 第 35 题 2000年,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 36 题 2014年,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 37 题 截止到2013年12月,全球网民数约(),普及率为38.8%。

2019年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

2017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 2017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 西塘小学冯敏 2017年10月23——10月28日,我和全市各学校的校长、管理干部们一起参加国培计划---《2017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在众多教育者中,我庆幸能成为这70名学员中的一员,接受这样一次及时的,有高度的,有深度的培训。 这次培训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株洲地区的各教育专家,同仁,也结识一群新朋友。感谢!感谢市教培中的领导、专家给我们安排了一场期盼已久的培训,感谢十三中、文化路小学,枫叶中学。

程科长再给我们做培训,个人公众号的建立以及思维导图的使用。每个学校如果都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每天把学校的消息进行推送,跟利于促进家长及外界对学校的了解。 正如讲座中所说:未来课堂能够很好地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老师一起进步的教学目的。对于教学来说,真正的智慧性,只能来自于人,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思辨性启迪。智慧的课堂是思维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通过上课能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并得到智慧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 “未来已至,大势所趋”无论结局是忧是喜,我们都无力阻挡

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77586 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1 如何认识高校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中定义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

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这一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只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是要从宏观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方能准确把握其概念,全面掌握教育信息化的丰富内涵。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明确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全面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力求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一个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祁阳县肖家镇肖家完全小学陈彩霞 摘要:互联网——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事业中,相应的对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当前我国信息化领导力现状来看,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小学。而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信息化领导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所以说信息时代提升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一、转变理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校长是信息化工程的带头人,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校长必须转变陈旧思想观念,要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和背景;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要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与战略部署;要基本掌握跟信息化有关的法律和规范;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发展方向及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二、加强学习,掌握基本信息化技能。校长应该顺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推进信息化校园校长应有针对性地的充实自我:最起码要掌握信息的获取、挑选和传输的一般能力。这其一包括利用网络搜索资料、下载整理和使用邮箱等能力;其二是信息处理、保存和应用能力,例如懂得如何下载自己需要的材料,并懂得如何制作使用像PPT等简单基本的软件;其三是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即能够

使用一般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以及为新发现的安全漏洞打全补丁的意识;其四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三、组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从头从快从优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教育信息化转变教师的观念是首要任务。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老师认识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课本,而是集声音、图象、动画等为一体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次,加强全员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培训对日常教学及其办公管理的一般技术的应用操作,逐渐由易到难。对于年龄大的教师,接受起来比较慢,且易遗忘,可以以“青”带“老”一对一辅导。鼓励老师自学、交流、探讨,务必使各位老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技术的帮助。 四、建章立制,科学规划。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创新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信息化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1、建好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情况,对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其宗旨是“宣传学校、家校互联,服务师生、资源共享”。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校园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展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综述

教师教育中信息化培训的策略 天津师范大学教科院李凤来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方式、教师角色都将发生改变。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紧要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很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任务驱动式、支架式等。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培训策略自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素养;任务驱动;做中学;单元作品集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给学科教师的信”中说,今天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们都在寻求帮助,以期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他们的课堂中去。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理论以及学习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它们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和广泛的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未来教师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显著特征包括: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图(图1)如下: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 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张永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15000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技[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学校现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学校的管理、决策、服务和评价等信息化领导力提出的新要求,关键是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一、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 1.校长对信息化领导力的认识不足。多数校长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把信息技术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而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资源分配,信息化给教师、学生、学校带来的巨大机会,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往往只重“技术”,而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变化等“非技术”性因素却关注不够。 2.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低。目前,在学校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低的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首先,校长缺乏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决策力。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满足于原有的教育理念和领导方式,对教育信息化的前景和发展了解不够,对信息化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多校长保留着原有的、

静止的思维模式,对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学校管理的多维性变革(来自学生、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的)没有一个主动而敏锐的洞悉力,甚至是漠不关心。有些校长缺乏果断力,在遇到变革时顾虑重重,怕出差错、不愿改变,以致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面前裹足不前,错失良机。有些校长甚至还凭借个人的“热情”与“经验”,不讲究科学的领导规范与策略,不能使整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大家都认可,并愿为之共同奋斗的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愿景,所以,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中,许多计划难以真正实施,不能领导学校向所规划的方向前进。 3.校长对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不够。当前很多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主要表现为校长个人的领导能力,校长与其他领导、教师之间只是一种典型的“命令—执行”关系。校长在领导学校的过程中,把权力过分地当成了学校管理的法宝,不重视发挥团队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但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校长的权力却主要表现为一种非法定的权力,其强制性是十分有限的。另外,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的管理团队通常是由一个校长、一个或多个副校长以及一些中层领导组成,它是一个有机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产生的权力失衡或者意见、见解不一致,则容易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执行效率。经常会出现副手互相推委,不愿承担责任,不愿做决定,将所有的领导工作推给校长一个人,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校长团队领导力的发挥,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都不利。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笔记

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第一章 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 (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 (1)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 ①开放性。他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②非线性。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他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③交互性。他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4.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