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研学项目教案——怒江州至昆明(1)教学内容

STEM研学项目教案——怒江州至昆明(1)教学内容
STEM研学项目教案——怒江州至昆明(1)教学内容

S T E M研学项目教案——怒江州至昆明(1)

研学教案

感谢贵方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以下是我们依据您的需求编制的研学教案,如您有进一步需求,可随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研学主题:知识,让家乡更美好

研学城市:昆明

研学时间:

研学人数: 100人(初中生+小学生)

参考报价:元/人(分项详见附件)

研学背景:云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彩云之南”的地方,昆明是云南省会,也是我国西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享“春城“之美誉,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

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

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昆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知识分子和一批开过将帅,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学特色: <真实的历史>昆明真的太老了,但是大量具有价值的文物却又使它显得那么的真实,那么触手可及,好似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将这些背后的历史与你娓娓道来,在洞鉴古今中明白什么叫做“活起来的历史”。

<厚重的历史>同样是古老的城市。昆明却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它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省份的省会城市

<辉煌的历史>昆明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知识分子和一批开过将帅,为我国的解

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学目标:本次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云南孩子了解云南、了解省会,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培育科学素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坚定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的信心!

研学课程

日期行程交通用餐住宿

第一天车程:怒江/昆明(车程约8H)

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集合,乘车前往云南省会昆明。当天车程较长,中餐于途中安排午

餐。抵达昆明后安排晚餐,晚餐后于会议室集中,举办“开营仪式”,或举办“知安

全、守纪律”为主题的宣讲会。后入住酒店。

大巴

中餐

晚餐

昆明

第二天昆明一地大巴早餐昆明

第1天方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至昆明

第2天方案:云南省博物馆+滇池海埂公园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海埂云南民族村旁,场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该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近40所全国大、中、小学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滇池海埂公园: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

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

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东西长约2.5

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

第3天方案: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翠湖公园

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

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

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

(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

武堂。

西南联大旧址: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

建而成的。三校一开始是迁至湖南合组为长江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

17日开始上课。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联大校庆。随着日寇的进逼,长沙危急,

三校又迁往云南昆明。

翠湖公园:昆明翠湖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昆明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北部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是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虽然面积不大,但很有特色。

昆明云映居酒店(准四星)

2010年开业 116间房

昆明云映居酒店位于,毗邻财政局、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国贸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昆明云映居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秉承“精益求精,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为您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

酒店建筑面积达8400多平方米,拥有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各式客房。

外观

大堂双标间

参考菜单

安丰营耀宗餐厅

1.滇味汽锅鸡

2.脆皮大烧

3.烤鸭

4.大红椒肉片

5.民族大团结

6.农家小炒肉

7.如意泡皮

8.酱香豆花

9.番茄炒蛋 10.素炒时鲜 11.素炒时鲜 12.青菜汤

兄弟渔庄(新店)

1.特色砂锅鱼

2.如意脆烧

3.苍山茉莉花蛋饼

4.风味烤鸭

5.西芹炒肉

6.素炒芥兰

7.炸洱海虾

8.蒜蓉菠菜

9.番茄炒鸡蛋10.青椒肉丝11. 苦菜汤

祥云驿站餐厅

1.大理白族砂锅鱼

2.自制烤鸭

3.红烧肉

4.酱肉三饼

5.驿站小炒肉

6.白切鸡

7.梅菜扣肉

8.番茄炒蛋

9.手撕包菜 11.青椒洋芋丝 12.素炒青菜 13.黄金大饼 14.水果拼盘

参考服装

研学报告

学校班级姓名课题名称知识,让家乡更美好指导老师

研学地点云南昆明活动时间

课程目标1、提高对云南历史、自然、文化的认知,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秀美风光,树立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

发展理念。

3、学习历史,接受文化的熏陶,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振兴中华、建设

家乡的远大志向。

研学前期准备一、物质准备

文具、研学笔记本、可拍照设备、地图

二、知识准备

1、研学活动前一周,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对此行所涉及的研学知识进行预习;

2、查阅地图,了解云南省、省会、家乡在祖国的相对位置。

研学课程内容?数字里的家乡(云南省博物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滇池、翠湖)

?科技改变生活(主题讲座)

?文化的火种,民族的脊梁(西南联大旧址、云南讲武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XX年8月日

老年病人麻醉 (Anesthesia for the Elderly) 据文献记载,在所有手术中约有20%的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60岁以上的病人中有50%在死亡前经历过一次手术。为了提高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安全,麻醉科医生应熟悉衰老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改变,清楚术前存在的麻醉手术危险因素,评价机体的各重要系统笔器官的储备和应激能力,以及了解随增龄所致的药效学和药代学改变等。 一、衰老的生理改变 (一)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 随着年龄增中生命功能呈进行性退化,70岁时心脏指数约下降30%。可能由于心肌弹性张力降低或继发于老化所致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些病人伴有左心室肥大,使心血管储备功能降低。 (二)肺功能减退 70~80岁的老人肺活量减少40%,最大通气量减少60%。约从40岁开始,呼吸肌尤其是肋间肌逐渐失去弹性使胸壁顺应性降低,而且肺的弹性回缩力也下降,使肺活量每年减少20ml,而功能性残气量和闭合容量相应增加,最终导致肺底部的小气道趋于关闭,使关闭容量超过FRC。在这种情况下,吸入气体优先进入肺尖而不是肺底,造成通气/ 血流灌注比例不相匹配,产生老年性“低氧血症”。PaO2每增长10岁下降4mmHg。 (三)肾功能降低 老化的过程也表现在肾脏功能变化,包括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浓缩能力降低。这时部分或全部依靠肾脏排出体外的麻醉药和其他一些药物如肌松药等,将使这些药物药效增强,清除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四)肝功能下降 老年人肝血流量可减少40~50%,而且随年龄增长,肝脏微粒体酶系统可因肝脏疾病或药物治疗的影响而受损害,可使麻醉过程中所用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五)基础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改变 30岁以后基础代谢率每年递减约1%。因此,老年人对麻醉药的代谢与排泄均缓慢。代谢率降低容易产生术中体温过低,尤其是大手术。术中热量过度丧失使基础代谢进一步减慢,产热量减少。此外,老年人外周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进一步抑制体温调节功能,使老年人容易受室温改变影响。 (六)神经系统的改变 神经系统是麻醉药作用的靶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在结构和生理上改变也必然影响麻醉药的作用。例如增龄使神经系统储备功能降低,也使病人对麻醉药的需要量减少。增龄对脑、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影响包括: 1、大脑形态学改变:脑萎缩。 2、大脑功能改变:皮质功能抑制,精神异常。 3、脑神经化学改变:合成神经递质分子的酶显著下降。 4、脑组织学改变:神经元特异性结构和神经纤维结构水平和种构成消失。 5、神经功能改变:渐进性大脑传入功能障碍,视觉和听觉灵敏度下降等。 6、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神经元减少,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 7、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反射反应降低,反应发生速度减慢。 二、衰老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所需麻醉剂用量减少。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皮质神经元数量、神经元密度、脑代谢率、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递质分子活性减少等因素有关。老化所引起的血浆蛋白变化,体内脂肪比例增多,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基础代谢等因素均使药物分布、代谢和排出发生变化。显然神经生理的老化过程可能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麻醉药的量-效关系。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1)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优秀篇】 学习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要求: 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 一、听各种车的声音 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 车和卡车等) 二、观察比较 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警车 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 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

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 们的功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二:风 活动内容:风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相关 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 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 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能 够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的雨。 汪曾祺(1920—1997),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

中班科学课教案《圆圆的玩具》.doc

中班科学课教案《圆圆的玩具》 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课教案《圆圆的玩具》,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圆形的玩具,感知材料变圆的方法。 2、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扭扭棒、纸若干,笔、剪刀,作品呈现架,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说说圆圆的玩具。 1、谈话导入。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这是什么?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幼:太阳是圆圆的。 幼:西瓜是圆圆的。 师:许多水果是圆圆的。除了西瓜,还有什么水果也是圆圆的? 幼:苹果、橘子。 师:哟,他能一下子说出两种圆圆的水果。谁能一下子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梨、葡萄、樱桃是圆圆的。 师:除了圆圆的水果,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圆的? 幼:皮球是圆圆的。 幼:还有足球、乒乓球…… 师:看来,有许多玩具也是圆圆的。

2、圆圆的玩具。 师:还有哪些玩具也是圆圆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是圆圆的。 (析: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出并聚焦话题。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会有许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如:苹果和橘子都是圆圆的。或者在幼儿回答时提出挑战:你能一下子说出三个圆圆的东西吗?另外,教师也可适当进行分类,如许多水果是圆圆的,许多玩具是圆圆的,等等。) 二、变变圆圆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师出示PPT,情景导入。 师:小动物想要玩圆圆的什么玩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幼儿观察玩具展台及标志。 师:这里有三个柜台,谁能说出哪个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哪个是卖篮球的,哪个是卖飞盘的呢?为什么? 幼:中间的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因为它中间有个洞。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另外两个都没有洞,哪个是飞盘、哪个是篮球呢? 幼:第一个是飞盘,因为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个是篮球,因为它是鼓鼓的。 师(小结):原来飞盘是扁扁的圆,游泳圈的中间有个洞,篮球是个圆圆的球。 (析:这一环节主要创设了小动物买玩具的情景,并通过平面标志引发幼儿观察、发现、区别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球体的不同。当幼儿观察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中特有的事物、人物、情景等,表达作者对昆明的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篇文章中平凡之物,平常之景,在他的笔下都充满美感和诗意,学生欠缺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景物、滋味、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但又能紧扣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这根情感的线索,很好的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篇文章很值得品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 三、知人论世 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 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06年8月日 一、概述 1)概念 2)椎管麻醉根据注药部位不同分类 a)蛛网膜下腔阻滞 b)硬膜外腔阻滞 c)骶管阻滞 3)椎管的解剖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麻醉分类 a.轻比重 b.等比重 c.重比重 3、麻醉平面(围)的分类 a.高位腰麻 b.低位腰麻 c.鞍麻腰麻 d.单侧腰麻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脊液的生理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1、直接作用 ①作用部位 ②阻滞顺序 ③阻滞平面差别 ④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2、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①循环系统的影响 a.血压 b.心率 c.心排出量 d.心脏功能 e.冠状动脉血流量 ②呼吸系统的影响 ③胃肠道影响及其他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1、术前访视病人 2、术前用药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Lidocaine) 2、普鲁卡因(Procaine) 3、丁卡因(tetracaine)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a.各种局麻药配制浓度 b.使用以上局麻药的注意问题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体位 ①侧卧位 ②坐位 2、穿刺部位及消毒围 3、穿刺方法 ①直入穿刺法 ②侧入穿刺法 (六)阻滞平面的调节(注意问题,影响扩散因素) 1、穿刺部位(节段选择) 2、体位和麻醉药比重 3、注药速度 4、穿刺针斜口方向

5、脑脊液压力和病人年龄及病情 (七)麻醉中管理 1、麻醉平面的调节(管理) 2、循环稳定 ①血压下降 ②心率缓慢 3、呼吸管理(呼吸抑制) 4、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诱因 ①血压骤降 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③手术牵拉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 (一)头痛 1、原因 2、症状与体征 3、预防及处理 (二)尿潴留自学 (三)神经并发症 第二节硬脊膜外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硬脊膜外阻滞方法有: (1)单次法;(2)连续法 3、根据硬脊膜外腔阻滞部位不同可分: (1)高位硬膜外阻滞(C6-T6) (2)中位硬膜外阻滞(T6-T12) (3)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肢、盆腔) (4)骶管阻滞(肛门、会阴) 二、硬脊膜外阻滞的机制及其生理影响 (一)局麻药作用部位

中班科学课教案

中班科学课教案 中班科学课教案:鸡蛋浮起来活动目标: 1、知道盐可以增加水得浮力,让有些沉下去得东西浮起来。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回顾已有沉浮经验: 教师:小朋友,星期天大家都在家与爸爸妈妈做了有关沉浮得实验,那么谁能来说一说您得实验结果呢?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把鸡蛋放在水里?那么鸡蛋放在水里就是沉还就是浮起来呢? 2、请幼儿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3、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得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4、提问:为什么小朋友放得鸡蛋沉在水底,老师放得鸡蛋浮在水面上? 5、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得东西,您知道就是什

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 我就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得一个,您们猜猜就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您们,让您们自己去发现! 三、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为9组,每组四个鸡蛋、四个杯子、一个搅拌棒,四杯水,进行实验,每桌放置三种调味料。 实验结果: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1、幼儿按自己得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您在水里加了什么,您得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与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得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得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四、延伸活动: 教师:“放了盐得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上网查资料,将自己查到得结果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课教案:神奇得影子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感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里面,雨是多情的,温柔的。那么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作者对雨又有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昆明的雨的特征,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 感。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写了昆明的雨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 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事?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段,选出你印象最深的景、物、事的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先单独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意见) 2、仙人掌让汪曾祺感到惊奇,菌子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味,果子与缅桂花让他感受到人美,心灵更美。 所以离开昆明后,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十一段都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删去一处? 3、出示作者、作品评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之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汪曾祺的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但有却说汪曾祺先生不会写作: 《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但这般的有味道却仅仅通过菌子、杨梅、缅桂花……这些微小的载体来表现是不是不太合适?如果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课题:椎管内麻醉 教材:《临床麻醉学》章节:第十章 年级:麻醉学专业2003级本科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学时):6 上课时间(分钟):240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问题式)课堂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师:教授,杜斌副教授,讲师,助教 教学目的: 1、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的作用机理;掌握其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2、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分类、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麻醉管理; 3、掌握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调节的因素、适应症和禁忌症,意外和并发症及其防治; 4、熟悉硬脊膜外腔阻滞的分类、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平面调节、麻醉管理; 5、熟悉确定硬脊膜外隙的方法、硬脊膜外腔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硬膜外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及其 防治; 6、熟悉小儿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掌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麻醉操作方法,术中麻醉管理,平面调节控制,麻 醉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 3、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常见的并发症防治。 4、了解硬膜外腔阻滞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 5、掌握硬膜外腔阻滞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穿刺术定位、平面调节,确定硬膜外腔方法, 置管方法,给药方法,麻醉中管理。 6、掌握硬膜外腔阻滞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进程及用时: 课堂交流(5分钟) 思考题:椎管内麻醉根据注药的不同,可分为几种阻滞方法?麻醉平面怎样划分?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管理?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术后并发症?硬膜外阻滞作用机制及生理影响有哪些?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判定硬膜外腔(间隙)有哪些方法?硬膜外的术中管理。硬膜外腔阻滞的并发症有哪些? 全脊麻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 辅助教材: 现代麻醉学 Anesthesia Ronald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看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预备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品尝茶水 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看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采茶舞

水中取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 东西并进行分类。 2.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觉。 3.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教学预备: 磁铁;探索材料:回形针,玩具,一元硬币,夹子,茶叶罐等铁 制材料和非铁制材料:积木,塑料玩具,纸杯,玻璃球,气球、装水 的大盆两个;取物工具---篓子、盘子、有磁铁的钓钩、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个。 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师:陈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小弟弟把许多东西一 起扔到了这两个玩水的大盆里,这可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 方法吗?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关心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c)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新)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四单元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芦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积累鲜腴、方比、密匝匝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 3.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重难点: 1.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重点) 2.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雨季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它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这个地方是(昆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请生上去标注拼音,请生批注,请生强调字形,教师补充) 2.作家作品(请生填空,并结合注释补充) (三)自读课文——走近文本 1.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3.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做好批注。 读书方法指导:圈点批注 自读课文后,生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走进文本 1.文章开篇为何要描绘给宁坤的画?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教师引导 老师将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写进了一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在这首小诗中体会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 (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各种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想念雨中与友小酌的闲适、恬静……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生写后,展示交流)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平淡自然朴素美吟诗作赋古典美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2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平淡自然朴素美吟诗作赋古典美 ————《昆明的雨》语言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结构没有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他的散文《昆明的雨》。 (1)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粗俗却不失真,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和外形。 (2)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语言自然,不加雕饰,“滴溜儿圆”有意思,有趣,这样的短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口语化,活泼俏皮,极具人情味。 (3)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加任何雕琢,只是稍作改动,就把作者的疑问、惊喜、感叹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如果没有作者的仔细观察,也不会有这样让人读来有趣的画面。质朴无华、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好的乡村画卷。 (5)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简短的语言,平常的叙述,不仅写出了昆明杨梅的颜色和形状,而且“火炭梅”的称号让人不禁掩卷偷笑。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这些句子的语言十分典雅,引用了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半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后半句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句中的两个字:“深”“长”表现出昆明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作者把看似不联系的句子放在一起,仍让读者感到自然、典雅、别致、文白相衬。 (7)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结尾的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40年前雨中喝酒情景而作,用诗句寄托情思,这份闲情雅致,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得出。而作者自己写下的这首诗又提升了整篇文章语言的古典美。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骨折概论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外科学教师姓名:李溪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外科学 年级 专业 临床 授课教师 李溪 职称 讲师 课型(大、小) 理论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骨折概论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外科学》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实用骨科学》胥少汀主编.军医出版社2005年第3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骨折定义、骨折成因、骨折分类、骨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骨折并发症、骨折愈合的过程及标准、骨折治疗原则、骨折的急救处理。 二、熟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开放性骨折的处理,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处理。 三、了解骨折愈合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有初步认识。掌握骨折的并发症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发症有时候比骨折本身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能够正确快速的处理急诊骨折病人。 难点:初步接触骨折,解剖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受力点分析抽象,需要结合显而易见的解剖特征及力学特征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 骨折理论知识和相关解剖知识详细讲授与鼓励自学相结合。 骨折并发症结合临床病例讲解。 电脑幻灯片讲解、板书(解剖图)、简单的骨折影像学检查。 骨折急救的模拟实际操作。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结构条理,逻辑清晰,思路明确,讲解内容图文并茂,在多媒体图片或挂图、模型等教具的直观视觉感受下,通过精简,严谨的文字讲解,使同学能够在深入浅出中掌握知识,并通过各种图片及视频,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骨折定义Definition of fracture 四肢及躯干骨的解剖特点解剖概要;骨折的定义,成因。 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不完全骨折Incomplete fracture 完全骨折Complete fracture 稳定性骨折Stable fracture 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

中班科学课教案《泡泡上小秘密》

中班科学课教案《泡泡上小秘密》Lesson plan of science lesson in middle class

中班科学课教案《泡泡上小秘密》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观察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阳光下物体表面产生的色彩,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产生探索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水晶石、贝壳、盘子、 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教学过程】 一、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①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一定玩过吧!(玩过) 师: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谁来告诉大家?(请几位幼儿谈谈玩泡泡的体验) ②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吹泡泡,不过今天玩之前,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听清楚了。 在玩时,要仔细看泡泡在太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面会有什么秘密,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给我看,我吹给你看,一起来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诉我,好吗?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教师与幼儿尽情玩耍,自由观察 师:你们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来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昆明医科大学社区实习教学大纲

昆明医科大学社区实习教案大纲 (年修订)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社区实践教案,使医学生掌握全科医生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职责和作用,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工作方法,初步具备处理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掌握家庭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建立及使用。 .掌握全科诊室的主要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掌握出诊、转诊对象的确定及工作方法。 .掌握儿童保健(包括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包括计划生育)、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的常用技术与方法。 .掌握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服务流程及服务要求。 .基本掌握院外现场急救的各种方法及对危急重症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及转诊指征。 .熟悉家庭病床的建立标准及日常管理。 .熟悉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服务要求和实施。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慢性病及残疾人的康复内容及基本技术。 .了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处理程序。 .了解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了解社区诊断的概念、实施及报告的书写。 二、实习时间与内容 实习时间共周,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教案内容。 三、实习安排 (一)社区预防 .社区预防接种:常规计划免疫、应急接种及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 .社区传染病预防:风险管理、发现登记、信息报告及处理等。 .社区非传染病性疾病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发现登记、信息报告及处理等。 .社区非传染病预防:社区基本情况调查、社区危险因素调查和社区慢性病报告等。 (二)社区医疗 .社区常见病的基本诊疗方法。 .全科诊室的主要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 .出诊、转诊对象的确定及工作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让纸站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活动准备: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白纸,引起幼…… 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提问:"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白纸) "这张纸宝宝想站起来,看看它能不能站起来。" "哎哟,纸宝宝老是摔倒!" 2、幼儿讨论:"小朋友小时候是怎么学站立的?" 3、小结:"原来,小朋友小时候是在爸爸妈妈手臂的帮助下,在小桌子、柜子、沙发的帮助下学习站立的。" 4、"那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纸宝宝站立呢?" 二、幼儿操作,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1、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体) "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你可以用这些工具让纸宝宝站起来。"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这是牙膏盒、橡皮泥,还有我们平时玩的积木、夹子,咦,这是什么呀?" (皮筋) "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怎么让它们帮助纸宝宝站起来。记住要轻拿轻放哦!小朋友们开始吧!"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的办法真不错!谁跟他的办法一样呢?你们真棒!" "那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呢?" "你来说。"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有没有小朋友跟他一样呀?"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2、第二次操作(用辅助物体),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让纸站起来。 "小朋友们都很棒!让我们再去试试自己没有用过的办法吧!" 3、第三次操作(不要辅助物体) "刚才小朋友请了很多工具来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如果不用这些工具,你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记住,能不能用工具呀?" "好,大家再去试试看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操作完毕,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示范。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用了折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真聪明!有跟他一样的吗?" "你们真棒!" "有不一样的办法吗?" "你来说!" "他用了卷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一起试试吧!" (3)教师总结:"让纸宝宝站起来,可以用材料来帮忙,也可以用折、卷的方法让纸宝宝站起来。" "那要怎么折、怎么卷,才能让纸宝宝站得更稳呢!小朋友回去后再去试试吧!" 活动延伸:1、提供更多辅助材料让幼儿玩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游戏。"2、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玩一玩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

昆明的雨 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诗词导入 雨是最寻常的。然而,雨的特点却给予了诗人们不同的体验。 杜甫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的绵绵细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张志和这样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陆游这样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激发了豪情壮志,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让我们随着汪曾祺,一起去听一场昆明的雨。 二、整体把握 1.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直接表明了汪曾祺对昆明的态度,你找到了是那一句吗?有没有敏锐地的同学已经找到了? 我想念昆明的雨。(请同学们用横线勾出这句话,齐读) 2.读完这句话,我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到底是怎样的雨,让作者40年后,还念念不忘?请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昆明雨的段落,用波浪线勾画描述昆明雨的句子,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 我想念昆明的雨季。 3.在大家的积极分享之下,我们迅速地探明了汪曾祺笔下,雨季的特点。让我们用诗歌小结我所思念的昆明的雨季吧。(配乐朗诵) 我想念昆明的雨。 你是悠长、浓绿, 你是吸饱了水的旺盛草木, 昆明的雨季啊,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4.“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作者除了想念昆明的之外,还想念昆明雨中的什么呢?请用波浪线勾画描述相关语句,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想念昆明雨中。(特点与对象) 让我们也用小诗来总结。(配乐朗诵) 雨中物: 生机勃勃的、肥大的、浓绿的仙人掌 多种多样的、味美、色美、形美的菌子 味美、色美、形美的果子 繁密、馨香的缅桂花 常见、繁密、馨香的木香花 雨中人与事: 倒挂仙人掌辟邪、种仙人掌替代篱笆的古朴的民族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