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I-徐继尚

地质学基础I-徐继尚
地质学基础I-徐继尚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地质学基础Ⅰ》是面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是本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地质学基础Ⅰ》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涵盖多个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学等。本门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说明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地质学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为学好地质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门课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由于这是本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课,故本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传授地球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专业兴趣,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发现并分析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逐渐建立地质思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绪论: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

- 4 -

殊性、地质思维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和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矿物:介绍矿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矿物;矿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矿物的成分和用途。安排常见矿物鉴定实验。

(3)岩石学:介绍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形成过程、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主要类型(分类标准、命名等)。安排常见三大类岩石的鉴定实验和野外地质考察。

(4)地质年代与地史学:介绍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历史及各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5)层序地层学:明确地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地层单位中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异同及各自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及确定角度不整合形成年代的方法。

(6)构造地质学:介绍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基本要素和判别方法;构造运动的分类和表现;构造运动的特征和地质记录;全球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证据(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

(7)外动力地质作用:介绍河流、冰川、海洋、湖泊、地下水、风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和地质作用特点。

(8)沉积相分析与古地理环境:介绍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和三角洲相的主要特征。

(9)矿床学:介绍矿床的有关概念、成因、类型和基本特点,介绍典型的矿产实例。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置课程:《地质学基础II》、《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教学实习》等。

- 4 -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2)理解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3)掌握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产物、地质年代及地球演化历史;4)初步建立地球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

技能目标:初步具备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和识别地质构造的能力;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初步具备地质图件的判读能力。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构建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具有一定地球科学观察、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及常规练习作业。这些实验报告及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4)通过课堂学习、室内实验和野外考察,逐步建立地质思维,学会用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地质现象和思考地学问题。

- 4 -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教材: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2010,地质出版社,第三版主要参考资料:

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地质学(吴泰然,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1995,地质出版社)

地球科学概论(汪新文,1999,地质出版社 )

普通地质学(黄定华, 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4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