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推动创新文化,实现全民创新

当很多公司都高举“创新”大旗时,又有几家公司真正做到了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其实,创新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而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为顾客或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研究指出,企业创新具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创新的意义在于创造新价值,而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创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在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不能单一或是孤立的停留在某企业运营的某个方面。也就是说,组织中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都应该扮演起推动创新的角色。

在明确了员工创新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后,安利(中国)通过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营造创新的文化,来推动组织的创新,从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快消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战略先行,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完成全球业绩目标,美国安利总部在2007年提出了“创新推动发展”的全球变革目标,并将“体现创新文化”作为其中一项管理重点。

配合安利全球的战略,并以员工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根本,安利(中国)构建了完善的创新体系,以六大要素推动创新的文化。

方向:帮助员工清晰了解公司在创新方面对他们的期望,以及具体的行为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创新和自身行为的有机结合。

战略:明确了针对创新文化方面的两大基本行动——激发员工创造力以及吸纳、激励和发展有创造力的人才,为安利(中国)的行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角色:由安利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颜志荣先生亲自带领,成立了“创新委员会”,以及由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人力资源副总裁张玉珠女士带领的跨部门“创新特别小组”,并在创新活动中融入所有的部门以及员工,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创新。

范畴:通过绘制创新雷达图,将企业创新划分为12个维度,包括产品和服务、顾客、渠道、流程等等,从而帮助员工理解创新的范畴是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之中。

流程:对员工创意的管理包括甄选问题、征集创意、评估、奖励和实施等五个步骤,保证每一则员工的创意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将有价值的创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激励:对贡献出有价值创意以及积极参与的员工,安利(中国)都提供了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奖励方案,包括公开表彰、现金奖励、奖品、培训、特别工作项目委派等等。

创意孵化,打造互

动的创新平台

安利(中国)于2008年自主开发的创新互动网络平台,以“创新安利每一天”为口号,希望所有员工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全情投入,并将创新真正转化为企业业务的发展动力。互动平台的卡通形象代言人Mr. I(创新先生)生动地象征着每一位追求创新的安利人,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创新的足迹,运用智慧,锐意创新,共同推动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创新平台中的“我有创意”和“集思广益”两个互动空间为安利(中国)员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意舞台。“我有创意”栏目定期公布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的挑战问题,征求员工的创新建议,而“集思广益”栏目可以让员工随时随地的自由发表与工作相关的创意。

创意,往往产生于一点小小的火花。安利(中国)拥有大量店铺、工厂等一线员工,这类员工无法时刻接触到个人电脑。如何让一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创新?近期安利(中国)推出名为“拇指行动”的创新短信平台,员工只需动动拇指发送短信,即可将创意提交到创新平台。创新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更是延伸到了手机。

短信、网络,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到安利(中国)的创新文化当中。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迎合新一代员工的交流方式,安利(中国)还计划打造公司内部的创新智库。对员工的创意进行归类,沉淀,形成企业的“维基百科”。此外,还将通过更多功能的植入进一步带动员工之间、团队之间的互动。

内外兼修,激荡跨界分享的策略

除了便捷的互动功能,创新平台还承载着重要的分享功能。在资讯学习方面,平台每周更新资讯栏目,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创新举措,学习创新的知识和实践。例如“他山之石”栏目,推介外部企业的最新实践,还有创新工具和书籍等为员工提供理论和实战资源。在2009年,创新平台一周年庆之际,特别策划了一场“i创新分享季”活动,在员工间掀起了一场没有间断的脑力激荡。除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安利(中国)还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汇总了创新平台上产生的段段“花絮”与员工们分享,例如,创新最活跃的星座和最积极的年龄段;最热的挑战问题;更有“惊人”的最高创意日产量——一天内征集到956则员工创意。

在促进个人创新向团队创新转变中,安利(中国)也制定了相应的举措。例如,创新平台开设部门专区,以部门的视角征求创意,并在部门内营造创新氛围。同时,部门的创新实践也会定期呈现在创新平

台。迄今为止,共有50多个内部实践在平台亮相,其中既有生产营运部带动的技术改进行动,也有财务部追求卓越营运的“精益财务”项目等,力求透过分享借鉴,将团队的创新启示做到最大化。

除了互动平台的资讯和实践分享,安利(中国)还通过开展创新课堂培训和电子课程等方式,系统提升员工的创新力。另外,通过不断的宣传,如海报、邮件、员工会议、内部刊物、主题活动等,持续吸引员工的关注,保持创新的热度。

奖励机制,物质与精神并重

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奖励方案,对于员工而言,都是一种持续的认可和鼓励。安利(中国)每季度都对员工的创意进行评估。创意类的奖项主要分为“采纳奖”和“思想碰撞奖”,均有丰富的物质奖励。获“采纳奖”的创意,将由相关部门予以实施;而“思想碰撞奖”则是奖励那些虽然暂时无法实施,但对部门有所启发的创意。透过公开表彰、现金奖励、奖品、特别培训和工作机会、标杆学习、安利大中华行政总裁亲笔签名的感谢卡等方式,从各个层面覆盖获奖员工,鼓励创新热情。

例如,作为奖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度十佳创新员工评选可谓全年的焦点。创新平台根据员工的创意价值、创意采纳数及参与度综合评选出十大最具创新力的员工。透过安排他们标杆访问国际知名的创新公司,参观世博会,以及接受管理层的授奖,传递公司对员工创新的重视和认可。今年七月,这场名为“新光大道”的颁奖礼大幕开启,安利大中华行政总裁颜志荣先生为十佳员工分别颁发了“创新明星奖”和“创新先锋奖”。其中两位荣获“创新先锋奖”的员工,因其创意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价值,还获得额外的现金奖励。

公司透过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奖励机制鼓励每一位参与创新的员工,在全员中营造创新氛围,传达管理层对员工创新的重视和认可,从而为创新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春华秋实,创新推动成长

在实施创新战略的短短两年间,安利(中国)有超过2,800位员工(占员工总数40%)在创新平台上提交了10,000多则创意。其中,有300多则获得了管理层的认可或采纳,并在逐步实施。员工的创意覆盖运营的方方面面,如优化流程、节约成本、提升顾客体验等。在2009年,员工所提交的创意已为公司节约的有形成本达50万元人民币。例如,一位物流中心的员工建议公司购买膨切机以循环利用废旧纸箱。建议实施后,不仅每年为公司节约24万人民币的成本,还可少砍伐1000棵树木,这与公

司倡导环保的理念一致。

为了进一步量化创新战略的成果,2009年,安利(中国)对全体员工开展了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安利(中国)在创新方面的评分(74分)大大超出了中国基准(高15分)和全球高绩效公司的标准(高11分)。员工对公司的创新文化的认同表明,他们认可公司建立了以挑战传统的做事方法的工作气氛,同时也认为平时被鼓励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工作相关的问题。员工的高度认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推动创新文化中的成效。

创新能力是商业成功的“秘密武器”。可惜,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只有持续创新才是公司生存的关键,并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创造价值,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公司。

安利(中国)通过建立完整的创新体系和借力企业2.0平台,激励公司那些能坚持不懈创新的员工,使创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业务经营的需要。它还创立了“创新委员会”为员工提供创新需要的所有支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好的创意变为现实。正是这种是创新制度化的系统性努力使安利(中国)的创新能力扶摇直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