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经典-教学大纲

儒学经典-教学大纲
儒学经典-教学大纲

《儒学经典》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186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一、教学目标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既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人文教育的经典,同时也是文学名著。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比较深入地研读一些儒学经典非常必要。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学生可望达到以下目标:提高解读古典文献的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素质和综合文化素养,最终为造就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拟对儒学经典中最关键的选文进行精讲,如《论语》中有关论学、论仁、论礼、论君子、论境界等方面的选文,《孟子》中关于性善、义利、王霸、养气等方面的选文,是儒学的关键内容,需要精讲。文字比较易懂的选文,主要让学生自己解读,如《大学》中关于治国、平天下的有关章节。为了突破难点,讲授过程中将结合现代社会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必要时还需借助西方的一些理论,通过对比,来加深理解。

教学环节主要有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老师讲授难点、讨论、背诵、写读书笔

记等。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以作业情况、课堂讨论情况等表现来评定,占总分的百分的40%;期末采用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占总分的6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论语》选读

第一节《论语》简介

第二节《论语》论“仁”

第三节《论语》论“礼”

第四节《论语》论“君子”

教学重点、难点:“仁”、“礼”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仁”与其他德目的关系;《论语》中的“君子”与此前“君子”概念之间的异同课程的考核要求:熟读全部选文;背诵关键选文;理解文本的确切含义。

了解:孔子的生平,《论语》的成书和体例,记住《论语》中的核心概念。

理解:“仁”和“礼”的概念,“仁”和“礼”的相互关系

掌握:孔子对“君子”概念的深化,其“仁”学的突破性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应用:通过所学,分析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优秀成分所在,辨别后人对孔子思想的某些误会。

复习思考题:

1.孔子的“君子”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意义?为什么?

2.孔子的“仁”、“君子”概念,比此前的“仁”、“君子”概念,含义上

有何发展和突破?

第二章《孟子》选读

第一节《孟子》简介

第二节《孟子》论“性”

第三节《孟子》论“义利”

第四节《孟子》论“养气”、“狂狷”

教学重点、难点:性善的含义,义利之辨,王霸之辨,狂狷精神,浩然之气

考核要求:背诵“牛山之木”章、“养气”章、“狂狷”章

了解:孟子生平、《孟子》的成书情况

理解:性善的含义、“四端”的性质、王霸的分别

掌握:孟子与孔子思想的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应用:分析后代文学所受孟子影响,分析孟子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复习思考题:

1,孟子论性对孔子思想有何发展?

2,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区分狂、狷?

4,《孟子》的文风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大学》

第一节:《大学》的古本、改本以及“经”“传”之分

第二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重点、难点:格物之说、慎独、诚意

考核要求:背诵三纲领、八条目

了解:《大学》的文本结构、经传之分

理解:三纲领、八条目的次第关系

掌握:格物的不同解释、诚意的关键地位

应用:运用《大学》内容分析修身、齐家、治国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大学》所说“本末”所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八条目”中,哪个条目最关键?为什么?

第四章《中庸》

第一节《中庸》上

第二节《中庸》下

重点、难点:“中庸”的含义,《中庸》所讲“慎独”与《大学》所讲“慎独”的区别与联系

考核要求:透彻理解“中庸”含义,背诵“经”一章

了解:《中庸》的思想特点、文章风格

理解:“中庸”与折中主义的不同

掌握:《中庸》中的天人关系

应用:通过《中庸》分析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

思考题:

1、《中庸》里面所表现出的“天人关系”是什么样的?

2、“中”与“和”的关系是什么?

3、“中庸”之德,为什么不很容易达到?

第五章《儒行》

第一节《儒行》上

第一节《儒行》下

重点、难点:对各种儒者行为表现的理解与体会

考核要求:熟记《儒行》种所论各种儒者行为方式

了解:儒者各种行为准则

理解:各种行为表现的意义

掌握:儒者各种行为表现之间的联系

应用:利用儒行分析现实中的社会风尚

思考题:

1,《儒行》中集中表现“志节”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2,在历史或现实中找到可以与各种“儒行”相印证的人物、事例,以加深理解

第六章《原道》

第一节《原道》上

第二节《原道》下

重点、难点:“道统”的含义,儒家“道德”与道家“道德”的区别

考核要求:熟读《原道》文本,背诵关键段落

了解:《原道》的写作背景、作者对佛教、道家的态度

理解:儒家与道家和佛教的分歧之处

掌握:“道统”之说的内容和意义

运用:用《原道》中的思想,分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思考题:

1,根据《原道》,韩愈对儒家的核心是作如何理解的?

2,《原道》中的道统说,是否有历史根据?

五、主要参考书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1月

2、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9月

执笔人:王瑞昌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大学生推荐阅读的100本经典书籍

大学生推荐阅读的100本经典书籍! 追寻生命的意义[奥地利] 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拖延心理学[美] 简?博克/ [美] 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宽容[美] 房龙 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宗教以血腥和仁慈维护着它几千年的统治,更迭变幻、不滞不流。从众神的黄昏到好奇的人,从宗教裁判所到新天堂,从耶稣基督到布鲁诺……历史席卷一切,也记忆一切。而在这一切之后,始终不离其左右,是利益抑或是人性?这是一部宗教的历史,一部宽容与不宽容的历史,也是一郜人性血腥与进步的历史。文图之间,《宽容》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 影响力[美] 罗伯特?B?西奥迪尼 影响力是改变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人们对影响力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不知不觉地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你为什么会说“是”,这一转变中究竟

蕴涵着怎样的心理策略?《影响力》这本妙趣横生的书可以告诉你。 策略思维迪克西特/奈尔伯夫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博弈论感兴趣的同学,也同样适合所有希望让生活决策更有条理的同学。 无价[美] 威廉?庞德斯通 为什么免费的巧克力让我们疯狂?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 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议价时,一定要抢先报价,而且一定要狮子大开口?威廉?庞德斯通告诉我们答案:价格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如果你想了解价格的奥秘,就来读这本书吧! 浅薄[美] 尼古拉斯?卡尔 “谷歌在把我们变傻吗?”当尼古拉斯?卡尔在发表于《大西洋月刊》上赫赫有名的那篇封面文章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开启了人们热切渴望的期盼源泉,让人急于弄清楚互联网是在如何改变我们的。卡尔在本书中阐述了他对互联网时代的看法:互联网会在现代人的心智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的另一面。 定位[美]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 儒学未来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60本

中外经典名著60本 (1)哲学与伦理学 1、[英]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下卷)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3 《论语》 4、《老子》 5、《庄子》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8、[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英]休谟的《道德原理研究》、亚里斯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9、[法]萨特《存在与虚无》 10、[美]罗尔斯《正义论》 (2)历史学 11、世界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12、中国史:[美]麦克法奈尔、费正清(Fairbank)主编《剑桥中国史》计划16卷,已出12卷,从中国秦汉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到1982年)当然范文澜、白寿彝,吕思勉三个版本的中国史也不错。 13、[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或[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西方第一推荐历史著作) 14、史马迁《史记》 15、司马光《资治通鉴》 (3)文学 16、[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7、[法]雨果《悲惨世界》 18、[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9、[美]马格丽特·米切尔《飘》(南北战争)

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外: 20、[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2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22、[明]施耐庵《水浒传》 23、[明]吴承恩《西游记》 24、还有萧枫等选编的《唐诗宋词全集》(16卷,西安出版社) (4)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国际关系学 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27、[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28、[美]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29、[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 30、[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 31、[美]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32、[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册) (5)法学 33、[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34、[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 35、[英]詹宁斯、瓦茨等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36、[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 37、[英]戴雪《英宪精义》 38、[英]韦德《行政法》 39、[意]加罗法洛《犯罪学》 40、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6)经济学 4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2、[德]马克思《资本论》 43、[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44、[美]凯斯、费尔《经济学原理》(上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 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 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孔子和《论语》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名著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名著 读书与否,会决定大学四年的收获和厚度,它不能直接帮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却能为我们提供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请让阅读成为成长的自觉。 根据本馆馆藏,本期向广大读者,特别是2014级新生推荐其中的90种名著,让它们陪伴我们共同渡过四年的大学生活。 书名索书号 1、《万物简史》N49/B983 2、《科学的历程》N091/W786 3、《中国科学技术史》N092/L326:1(2) 4、《梦的解析》B845.1/F598/2 5、《美学散步》B83/Z959 6、《西方音乐史》J609.5/Z862 7、《第二性》D440/B840=2 8、《新工具》B561.21/P362-1 9、《美的历程》B83-092/L332 10、《寂静的春天》X-49/K095/2 11、《第五项修炼》F270/S471-1 12、《所罗门王的指环》Q95-49/L064 13、《物种起源》Q111.2/D006/2 14、《从一到无穷大》N49/J214 15、《别闹了,费曼先生》K837.126.11/F365 16、《精神分析引论》B84-065/F598-20 17、《时间简史》H319.4:P/S709 1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D5/H381 19、《经济学》F0/S006-4 20、《经济学原理》(上下册)F0-43/M315:1、F0-43/M315:2 21、《资本论》(1-3册)A123/M087-5:1、A123/M087-5:2、A123/M087-5:3 22、《经济表》F091.32-53/K951 23、《国富论》F091.33/S709

一生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推荐.doc

一生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推荐 一生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推荐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一、《审判为什么不公正西方审判史》 本书通过许多有趣的通俗历史故事,清晰地追溯了刑事审判的发展史,用广阔的历史镜头,展示了过去审判的缺陷如何顽固的出现在当下,说明司法审判制度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过程才达到现在的高度,使读者获得道德和政治上的洞察力,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二、《扫起落叶好过冬》林达 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不难感觉到思想的力量。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三、《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季卫东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以渐进方式演变至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身处历史三峡之中水流更为湍急凶险之处。中国改革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临界点,到了需要进行政治决断的时刻了。《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报章上的随笔合集,汇聚了作者对大变局下的中国以及中国法治何去何从这一主题的系统思考:通过先法治、后民主的路径,统筹兼顾、刚柔兼济,以社会代价最小化的手段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软着陆,从而成功建构起中国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四、《刑法的私塾》张明楷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

适合大学生阅读的30本经典图书

适合大学生阅读的30本经典图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新学期已经开始,特别为同学们挑选了30本荟萃了哲学、历史、军事、文学、经济、心理、励志、科学等领域经典的图书,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每周阅读1-2本经典图书,让读书成为自己大学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习惯,体味读书带来的无限智慧。 1、《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 你会阅读吗莫提默·艾德勒告诉你,阅读并非那么简单。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本书介绍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读书用手册。 索书号:G792/7124 馆藏部门:经管系 2、《拖延心理学》[美] 简·博克/ [美] 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索书号 4340 馆藏部门:文科图书室2 3、《心理学与生活》[美] 理查德·格里格 本书是心理学的入门经典,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这本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人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的读物。 索书号:B84:H31/4764 馆藏部门:文科图书室2 4、《人性的弱点》[美] 戴尔·卡内基 “世界成功学第一书”,戴尔·卡耐基被称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他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 of cultural 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doc

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 学习法律专业的人,在学习好课程内容的同时,也需要看一些经典的其他法律相关的书籍,你看过哪些经典的书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1、《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王泽鉴 该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该书也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2、《安静的力量》 皮克·耶尔(Pico Iyer) 这一年,"信息爆炸"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困扰,每天看不过来的微信、听不过来的电话、和永远画不完对勾的任务清单。我们似乎永远在和另外一个自己竞争,和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竞争。 这本书不是教你放弃努力和生活,而是讲述如何在忙碌中给自己打赏片刻的宁静,享受和自己对话的同时,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3、《万物简史》 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本书的成功,是把深奥的科学通俗化,把抽象的科学形象化,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每一个理性的人,书架上都应该摆上这么一本《万物简史》。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4、《最好的辩护》 艾伦·德肖维茨(美) 《最好的辩护》是德肖维茨的法庭辩论实录,每个曲折的案子几乎都是一部惊悚小说。他在法庭中力挽狂澜,既为弱者伸张正义,也为受争议的人辩护,在精彩动人的情节中反映出真正独立的司法精神和对美国司法体制的批斗。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5、《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通往奴隶制、君主制和帝国之路》 肯特·弗兰纳里(Kent Flannery) 乔伊斯·马库斯(Joyce Marcus) 本书作者表明不平等并非仅仅由人口的增长、食物的盈余以及贵重物品的积累所致。相反,不平等源自处于每个人类社会中心的独特社会逻辑的操控。 以史前时期的社会群体和当下社会群体的广泛知识为基础,作者描述了变化了的社会逻辑创造出了规模更加巨大的、更具等级制的社会。当

儒学为何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儒学为何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它对xx 文化的影响如何? 原因: (1)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2)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3)儒学的主要思想是仁政,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 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4)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而儒学为统治阶级所用,为其打击其他学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5)宫廷儒学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一步促进了儒学的峰起。 影响: 儒学诞生于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年代,儒学与其他学说既对立又互补,相

反相成,互相激荡,从而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由于儒学思想的精华,更是促进了后代多家思想的兴起,崛起一股股新的文学思潮。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 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积极方面: (1) 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 (2) 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 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3) 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 (4) 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 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 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1)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 (2) 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3) 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

中国传统儒家司法伦理道德探究

中国传统儒家司法伦理道德探究 论文提要:中国古代司法道德的历史发展,儒家居主流地位。最初形态滥筋于西周,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汉,完成于唐。自宋后走向衰落,至近代瓦解。法律儒家化是以礼入法的活动,出现了儒家思想的法律条文。把伦理道德作为断案的依据,并施展了“曲法伸情”的局面。其特征具有宗法性、世俗性、强制性。在发生德刑矛盾的情况下,则据统治阶级利益而择之。它的综合治理观念和和谐的观念具有现代价值。(共184字) 关键词: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和为贵现代价值 以下正文: 中国古代的司法同立法一样,以富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而著称于世。在中国古代司法伦理道德的历史发过程中,儒家的司法道德思想基本上居于主流地位,而道家、法家的影响不大。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尚“无为”,否定礼法,主张无为政治,显得过分消极,这在根本上与封建君主政治异趣。封建君主政治都

是有为政治,不是无为政治。道家的影响主要在哲学、人生方面,而不是在政治、法律方面。法家贱德尚刑,重势、尚法、贵术,颇合君主专制封建独裁的需要,但又太露骨,太片面和极端化。秦代尚法家,二世而亡,封建君主不得不引以为戒。结果法家和道家一样,只能成为一股暗流。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在春秋战国之世,与儒家并为“显学”,至汉而“中绝”。从春秋末期到西汉中期,统治阶级经过四百余年的摸索、徘徊和挫折,终于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 虽然秦汉以后的儒学,不同于孔孟的儒学原型,但无论是董仲舒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为形式的汉代儒学,还是朱熹以“理”为核心,王阳明以“心”为根本的宋明儒学,其司法道德思想上的基本理论形态、基本内容、主要范畴、思维方式、讨论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主张等,与先秦儒家并无实质性的变化。所以说两千年司法伦理道德皆以儒家的司法伦理道德为主流,这是一个客观的结论。 一、中国儒家司法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 我国儒家司法伦理道德的最初形态滥觞于西周,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司法伦理道德的主流地位确立于汉,完成于唐,宋代以后,逐渐走上衰落之路,至近代而瓦解。儒家司法伦理道德的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书籍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书籍 2010-11-26 9:7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3、《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4、《正义论》——罗尔斯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20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 5、《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6、《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姓名:马焕系别:12级法本(1)班学号:201293120126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

的历史必然。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 of cultural 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

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表

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题目:儒学与传统文化浅论 儒学与传统文化浅论 【摘要】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字】儒学传统文化和谐修身精神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一、儒家文化的源起 什么是儒家文化?回答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要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文化应该是社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自觉实现儒化的必然结果。儒家思想严格地说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不过,儒家学派的思想并非与史俱来,它是在我国的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由春秋末期伟大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

法学经典著作-读后感

法学经典著作■读后感 目录 一、《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0 二、《理想国》 (1)

三、《社会契约论》 (3) 四、《论自由》 (4) 五、《法律的概念》 (5) 六、《法律的道德性》 (7) 七、《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9) 八、《正义论》 (10) 九、《认真对待权利》 (11) 十、《德意志意识形态》 (13)

一、《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文明与社会控制(第一章) 作者在第一章中向读者展示了文明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即“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①文明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 依赖的。为什么要对人的本性实行社会控制呢?庞德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认为人性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人为了寻求最大利益具有合作的倾向,另一方面,在人自私自利心态的主导下具有扩张自我的本性。②作者在文中谈到,在文明社会中,人们必须能假定其他人不会故意侵犯他们,必须能假定那些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在其行为中将适当注意以免给其他人带来遭到损害的不合理危险,那么曾使物质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供人类之用的研究、试验和调查,就不可能进行了。正如作者所说的:“社会控制的任务以及我们称之为法的那种高度专门化形式的社会控制的任务,就在于控制这种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个人扩张性自我主张的趋向。”③人们对内在本性的控制,使人们得以继承这个世界并保有和增加他们所继承的东西。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认为的文明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即文明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就是文明的证明(表现形式)。 作为文明的社会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庞德论述文明与社会控制的内容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支配力”,这种支配力直接地是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通过对每个人施加压力来维护文明社会。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又是多样性的,具体包括道德、宗教和法律。从历史的发展史来看,道德与宗教都曾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近代世界,法律逐渐从道德与宗教中分离出来,并且成为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为什么会这样呢?庞德认为,“从十六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组织已经成为首要的了。它具有,或者要求具有,并且就整个来说事实上保持着一种对强力的垄断。所有其他社会控制的手段被认为只能行使从属于法律并 ①[美]庞德著,沈宗灵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②王常松:《社会法学的理论大纲一一读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第6期。 ③[美]庞德著,沈宗灵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页。 法律的任务>》,《政治学研究》1988年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大学必读的经典好书籍有哪些

大学必读的经典好书籍有哪些 大学必读的经典好书籍有哪些大学必读的好书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大学必读的好书2《幸福的尺度》 毕淑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圝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 圝圝何为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就,也有人说幸福是个虚无飘渺的东西。 圝圝幸福,这个我们平日里极少挂在嘴上的词,却以一种无比坚定的姿态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的,在不同的年代,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尺度因此而产生。尺度是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想度,而因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

幸福的理解度当然也不尽相同。还是毕淑敏老师说得好:幸福的尺寸始终在我们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 大学必读的好书3《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俞敏洪著中信出版社 俞敏洪:1991年从北大辞职,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开始了创业生涯。 圝圝俞敏洪每天晚上12点之后会坚持写一篇文章,书写50年心路历程,20载创业风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圝圝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俞敏洪的文字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阅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 大学必读的好书4《发现我的学习模式》 和云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圝和云峰:北京大学博士,专注于青少年成长教育和幸福家庭打造,擅长帮助孩子“另眼看世界”。 圝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也永远无法找到一个万能的学习方法。人与人的差别,归根结底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 圝圝因此,只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以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