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作业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在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均值B. 标准差C. 众数D. 偏度答案:B3. 教育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指标是: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性数据5. 在教育统计学中,使用哪种方法可以计算出数据的集中趋势?A. 回归分析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统计答案:D6. 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的指标?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7. 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的指标?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D8. 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A9. 在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B10. 教育统计学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统计学中,数据的______性是指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
答案:偏度2. 教育统计学中,数据的______性是指数据分布的尖峭或平坦程度。
答案:峰度3. 教育统计学中,数据的______性是指数据的分布是否集中。
答案:集中4. 教育统计学中,数据的______性是指数据的分布是否均匀。
答案:离散5. 教育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的指标是______。
答案:均值6. 教育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中间位置的指标是______。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第 1 页 共 45 页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
2:
3:
4: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第一批次[判断题]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教育统计学是应用科学。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总体平均数属于统计量。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78、73、68、78、8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88分。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学生的百分制成绩属于度量数据。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60的样本。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图的标题要写在图的上方。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直条图是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假设检验只提出一个假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表的表注要写在表的下方。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分。
参考答案:正确第二批次[判断题]算术平均数不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68、59、53、87、7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3。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某班50个学生中有20个男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女生的概率是0.4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举例)15.简述符号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符号检验是以正负号作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关样本的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正号或负号)进行检验,以比较这两个样本差异的显著性。
适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检验。
在符号检验中,只考虑两个相关样本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即方向,不考虑差异的大小。
《教育统计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一组限为70—80,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考虑精确下限):()A 、69.5B 、75.5C 、79.5D 、74.6答案:C2. 向下累积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A 、对应次数的总和B 、以下各组次数的总和C 、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D 、对应的总次数答案:C3. 任何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 、0B 、0≤P<1C 、0≤P≤1D 、-1答案:C4. 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A 、单位是厘米B 、单位是米C 、单位是平方厘米D 、无单位答案:D5. 有8个数据4 、5 、2 、9 、7 、6 、1 、3,它们的中位数为:()A 、8B 、4.5C 、7D 、9答案:B6. 标准分数是一种相对的:()A 、集中量数B 、变异系数C 、差异量数D 、位置量数答案:D7. 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全距答案:D8.如果r=0.6,r:一-0.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为相反数B 、nullC 、null 士和:的相关程度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9.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间的相关强度最小的是( )A 、0.90B 、0.10C 、-0.40D 、-0.70答案:B10.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描述:()A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B 、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C 、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D 、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答案:C11.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数量变化方向一致的是()A 、-0.71B 、-0.65C 、0.31D 、0答案:C12. 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5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 、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B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D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答案:C13. 从数据来源的角度,找出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A 、50本B 、50人C 、50公斤D 、50所答案:C14. 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 、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 、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 、80%以上高于该生成绩D 、80%以下低于该生成绩答案:D15. 常用于描述离散性随机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 )A 、条形图B 、次数直方图C 、次数多边图D 、散点图答案:A16. 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所测出的气温量值是()A 、称名变量数据B 、顺序变量数据C 、等距变量数据D 、比率变量数据答案:C二、多选题1.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假设有( )A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方差相等B 、每个处理条件内的观察都是独立的C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D 、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符合球形假设答案: A B C D2. 以下检验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A 、X2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符号检验答案:A D3. 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 )A 、总体正态分布B 、各处理方差齐性C 、总体方差已知D 、各组样本容量相同答案:A B4. 为了了解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共有3种教学方法,选择高一年级六个平行班。
(0282)《教育统计学》大作业A答题

表120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成绩
组中值
频数
累积频数
累积百分比
95—
90—
85—
80—
75—
70—
65—
97.5
92.5
87.5
82.5
77.5
72.5
67.5
3
3
3
1
4
5
1
20
17
14117370 89297 9472 88 94 74
99 75 85 79 8798 79 76 70 66
答:根据上述,数据重新排列为:
66 70 70 72 73 74 75 76 79 79
84 85 87 88 92 94 94 97 98 99
按5分组距分成7组 65(66);70(70,70,72,73,74);75(75,76,79,79);
二)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估计或推测总体的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它是由部分推断全体、由已知推断未知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为指导实验而预先制定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和经济地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在实验以前就要对研究的步骤、抽样的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等作出严格的设计。
虽然教育统计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但是实验设计部分往往是放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或者教育实验等方面的课程中去学习。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掌握好描述统计的知识是学习推断统计的重要基础。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1.C2.B3.D4.C5.B6.C7.B8. A9. A 10. C11. D 12. B 13. A 14. B 15. C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分数大于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
(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
因此,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
标准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答案要点:首先对两个样本相应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提出没有差异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该抽样分布为以零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来考察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否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看样本平均数之差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如何。
当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大,大到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足够小时,就可以从实际可能性上否定零假设,于是应当接受备择假设。
这就意味着,样本平均数之差不是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说,两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确实有本质差异,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不同所致。
如果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小,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那么,应保留零假设而拒绝备择假设。
这意味着,两个样本平均数是来自同一个总体或来自平均数相同的两个总体,而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东师《教育统计学》19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中高等数学这一科,某县男生及格38人、不及格23人;女生及格32人,不及格35人,则高等数学考试成绩与性别间的相关系数为:A: 0.14B: 0.53C: 0.32D: 0.21正确答案:(单选题)2: 统计假设检验中要提出两个假设,下面关于原假设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无差异假设B: 零假设C: 研究假设D: 与备择假设对立正确答案:(单选题)3: 对于加减乘除运,等距变量可以进行的是:A: 四者都可以B: 四者都不可以C: 只能进行加减,不能进行乘除D: 只能进行乘除,不能进行加减正确答案:(单选题)4: 当一组数据的两端有个别数据模糊不清或分组资料有不确定组限时,应选择的差异量数:A: 平均差B: 标准差C: 全距D: 四分差正确答案:(单选题)5:A: -B: -C: -D: -正确答案:(单选题)6: 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的取值区间为:A: -0.6~0.6B: -1~1C: 0.6~1.8D: 0.5~2.5正确答案:(单选题)7:A: -B: -C: -D: -正确答案:(单选题)8: 某班英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6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5分,标准差为6分。
则英语成绩的离散程度比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A: 大B: 小C: 一样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9: 将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都乘10,则所得的平均数与原平均数相比A: 不变B: 除以10C: 乘以10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10: 在一组男学生中随机抽取28人进行A、B两种测验,其成绩间的相关系数为r=0.65;在同龄的一组女学生中随机抽取21人,A、B两种测验成绩间的相关系数为r=0.75,则男女学生两种测验成绩间的相关程度:A: 一致B: 女生相关程度高于男生C: 两种测验实质上不存在相关D: 无法比较正确答案:(单选题)11: 某测验包含32道四择一选择题,若受测者随机作答,其成绩分布的方差应为:A: 10B: 8C: 6D: 4正确答案:(单选题)12: 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属于:A: 简相关B: 复相关C: 完全正相关D: 积差相关正确答案:(单选题)13: 绘制累积次数分布图时,横轴的标数是:A: 组中值B: 精确上限C: 精确下限D: 精确上、下限正确答案:(单选题)14: 可否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下降速及平均下降率:A: 两者都可以B: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C: 两者都不可以D: 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正确答案:(单选题)15: 某小学为了研究学习环境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从三年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分成四组,在每组随机在一种环境下进行数学学科学习。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指的是:A. 数据的平均值B. 数据的中位数C. 数据的波动程度D. 数据的总和答案:C2. 在教育统计中,“相关性”通常用来衡量:A.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B. 两个变量之间的差异程度C. 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D. 两个变量之间的独立性答案:D3.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形状的图形?A. 直方图B. 箱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D4. 在教育研究中,使用“t检验”通常是为了:A. 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B. 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均值差异C. 比较三个或以上样本的均值差异D. 比较单个样本的均值与已知值的差异答案:A5. “回归分析”主要用于研究:A. 一个变量如何影响另一个变量B.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度C. 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D. 样本数据的分类答案:A二、填空题1. 在教育统计中,__________是用来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它表示数据点的平均位置。
答案:平均数2. 当我们想要了解两个变量是否有线性关系时,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__________来判断。
答案:相关系数3. __________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统计图表,它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中位数。
答案:箱线图4.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如果需要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均值差异,可以使用__________。
答案:配对样本t检验5. “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__________对某一结果变量的影响。
答案:多个自变量三、简答题1. 请简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于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帮助研究者量化教育现象,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规律。
教育统计学可以用于评估教学效果、优化课程设计、预测学生表现等多种研究场景,是提高教育研究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
A. F分布
B.χ2分布
C. t分布
D.二项分布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
A.全距(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
C.t分布
D.正态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
A. Z检验
B. t检验
C.χ2检验
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
A.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若r1=0.40,r2=0.20,那么r1就是r2的2倍;
B.如果r=0.80,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φ相关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
A.F值
B. t值
C.χ2值
D.Z值
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A.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11、统计分析包括()
A.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C.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B.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D.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B.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A.多元分析B.回归分析
C.方差分析
D.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最小二乘法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A.信度
B.效度
C.一致性
D.准确性
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A.效度
B.一致性
C.信度
D.准确性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二、计算题(每题5分,共2题)
1、某市中学某项测验成绩平均数为70.3。
该市甲校15名学生该项测验成绩为:68、70、65、7
2、60、62、68、75、70、60、72、62、65、62、68。
(1)求甲校该项测验成绩的区间估计。
(2)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是否一样?
2、在教学中甲乙两班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
现从两个班级中各随机地抽取10名学生,后期用统一试题测验结果如下,问两种实验方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甲班:20 20 16 12 19 13 16 16 20 16
乙班:18 17 16 16 12 9 7 15 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