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轴类零件加工的教案

螺纹轴类零件加工的教案
螺纹轴类零件加工的教案

项目^一、螺纹轴类零件加工

本项目是综合运用前几个项目所学加工指令进行螺纹轴类零件加工,首先要根据图纸要求制定加工工序一一工艺卡片,然后根据工序确定需要使用的刀具,制定刀具参数表。并写出加工程序,然后输入程序,进行安装与加工,加工完成后,根据评价表打分并总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1任务书

任务单

、咨询手段

4

1.2知识链接

一、指令回顾

1、外圆/内孔粗加工循环指令G71

该指令适用于毛坯料的粗车外径与粗车内径。 刀具循环路径如图所示,A 为循环 起点,A 为精加工路线起点,B 为精加工路线的终点。在程序中,给出 2A -B 之间的精加工形状,用 d 表示在指定的区域中每次进刀的切削深度,留出 U/2 和W 精加工余量。

编程格式:G71 UQd) R(e); G71 P( ns) Q( nf) U( N(ns) …;

N(ns)

式中:△ d-每次吃刀深度(半径指定),不带符号,模态;

e-- 退刀量,模态;

ns —循环程序中第一个程序段的顺序号; nf--

循环程序中最后一个程序段的顺序号; △ u--X 轴向精加工余量; △ W--Z 轴向精加工余量;

注意:在使用粗加工循环时,包含在顺序号 ns ?nf 之间程序段中的F 、S 、T 功 能对粗加工循环是无效的,只有在G71以前或含在G71程序段中的F 、S 、T 指令 有效 2、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

咨询任课教师

△ u) W( △ w) F(f) S(s) T(t);

螺纹切削循坏G92为简单螺纹循环,该指令可以切削锥螺纹和圆柱螺纹, 其循环

路线与前述的单一形状固定循环基本相同,只是 F 后续进给量改为螺距值。

指令格式为:G92 X(U) ____ Z(W) ___ R ___ F ___ ;

如图所示为螺纹切削循环图。刀具从循环起点 A 开始,按

A —

B —

C ^ D^A 路径进行自动循环。 图中虚线表示刀具

快速移动,实线表示按 F 指定的工作速度移动。X 、Z 为螺纹 终点的(C 点)的坐标值;U 、W 起点 坐标到终点坐标的增量值;R 为锥 螺纹起点半径与终点半径的差值,R 值正负判断方法与G90相同,圆柱 螺纹R=0时,可以省略;F 为螺距值。

螺纹切削退刀角度为45°。

3、螺纹切削多次循环指令 G76

G76螺纹切削多次循环指令较G32 G92指令简洁,在程序中只需指定一次有关 参数,则螺纹

加工过程自动进行。

指令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G76螺纹切削指令的格式需要同时用两条指令来定义。

指令格式为:G76 P(m)(r)(a) △(dmi n) R(d)

G76 X(U) Z(W) R(i) P(k) Q (d ) F(f);

式中:m —精加工重复次数(1-99,该参数为模态量。

r —螺纹尾端倒角值,该值的大小可设置在 0.0L~9.9L 之间,系数应为0.1

的整数倍,用00~99之间的两位整数来表示,其中L 为螺距。该参数为模态量。

a —刀具角度,可从80°、60°、55°、30°、29°和0°六个角度中选择, 用两位整数来表

示。该参数为模态量。

△ dmin —最小切深(用半径指定),当计算循环运行的切削深度小于此

值时,切削深度固定在此值。该参数是模态的

(R)—快速移动

X | (F)―进给移动

L 十 w —

]I 亦)i*T

U/2 h(R) ](R)|

d—精加工余量。模态值

—加工螺纹轨迹起点对终点的半径差。如果i=0,则作直螺纹切削

k—螺纹牙的高,用半径指定

△ d—第一次切削深度(半径值)

f—螺纹导程(螺距)。

h)

课堂讨论:请思考外螺纹车刀和内螺纹车刀分别在上面情景下使用?

一、安全教育

(一)进入车间前应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等安全防护用品(女生必须戴工作帽,并将长发盘于帽中)。

(二)认真听取老师讲解,仔细观察老师演示。

(三)独立在数控车床上进行程序输入与编辑及加工操作练习。

1、准备工作

开机前应对数控车床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卡盘上所装夹的工件是否牢靠、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机床各部位安全装置是否正常等,当确认各部位情况正常后,方可开机。

要点提示:开机顺序:开电闸一一开电源一一开机床电源一一打开数控系统电源

1.3、工作单

、分析图纸

如图所示的螺纹曲面轴,毛坯尺寸为? 55mm 170mm 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要 求,完成数控编程。

任务分析:

1.工艺路线

三爪自定心夹盘夹持工件左端

1) 车右端面。

2) 粗车外形轮廓精车外形轮廓。 4) 车 M20X 2-6h 螺纹。 5) 切断。调头,车另一端面。

2.根据要求作出解题分析图

16 10

11

II (1)基点坐标

基点坐标值(x/z)

M2(2—6h螺纹切削参数

(2)相关计算表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3) 绪论 (5) 一、选择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5) 二、数控机床及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5) (一)数控机床的应用与发展 (5) (二)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 三、对课题任务的阐述 (6) 第二章工艺方案分析 (7) 2.2零件图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7) 2.3设备的选择 (8) 2.5确定加工方法 (10) 2.6确定加工方案 (10) 第三章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12) 1.粗基准选择原则 (12) 2.精基准选择原则 (12) 3.定位基准 (12) 4.装夹方式 (12) 第四章工艺过程 (13) 1.工序与工步的划分 (13) 2.工步的划分 (13) 第五章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14) 1.零件加工必须遵守的安排原则 (14) 2.进给路线 (14) 第六章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14) 6.1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14) 6.2选择数控车削用刀具 (15) 6.3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16) 6.4切削用量的选择 (16) 1.背吃刀量的选择 (16) 选择背吃刀量: (16) 2.主轴转速的选择 (17) 3.进给量的选取 (17) 4.进给速度的选取 (17) 7.1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8) 7.2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20) 7.3加工坐标系设置 (21) 7.4手工编程 (22) 第八章结束语 (25)

第九章致谢词 (26)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医疗、轻工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要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而数控加工技术是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人员长期从事数控加工时间的经验总结。数控加工技术就是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方法。在数控加工中,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者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尺寸和形状,把毛坯加工成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是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的旋转运动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适合加工回转类零件、内外圆锥面、端面、圆弧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的刀具主要是车刀。数控车削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航天、汽车、精密机械等。总之,它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已经成为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关键词:数控技术;车削加工;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轴类零件加工毕业设计

单位代码 学号 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院(系)名称工学院机械系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4月17日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来源:(1)教师拟订;(2)学生建议;(3)企业和社会征集;(4)科研单位提供 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艺术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要求(1)、(2)均要填,如AY、BX等。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摘要 轴类零件在整个制造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领域起着连接动力装置和运动装置的部位,在重型机械领域,起着传动动力,吊卸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阶梯轴作为轴类零件的一种,在整个轴类零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根据其零件特性,对其加工过程作详细分析,具体过程将在正文中得以说明,确定了加工过程中所选刀具的种类、型号及其注意事项,并总结出该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关键词:数控车床加工加工刀具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CNC lathe failure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of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uthor XXX Tutor :XX Abstract Abstract: a high precision CNC machine tools Zuowei automation equipment, its ability to secure reliable operation, the machine depends largely on the proper use and daily maintenance, machine tool Zhang Qi Weiliaobaozheng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maintenance Fei Yong Jiang Di, discover and eliminate risks, thereby enhanc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Maintenance of CNC machine tools through a typical daily work highlighted several practical fault diagnosis, repair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CNC machine tools, automation, diagnostics, maintenance, service

带螺纹轴类零件加工工艺14

目录 一.零件加工工艺 (2) 1.零件工艺分析 (2) 2.毛坯选择 (2) 3.加工方法 (2) 4.工艺路线 (3) 5.工艺装备 (3) 二.工序5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3)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3) 2.装夹方案 (3) 3.定位误差 (3) 4.夹具图示 (4) 三.数控加工<工序30) (5) 1.加工路线 (5) 2.数控程序 (6) 四.实训总结 (7) 附录机械工艺过程卡片 (8) 机械工序卡片 (9) 车削工序卡片 (10) 车端面工序卡片 (11) 钻孔工序卡片 (12) 磨削工序卡片 (13) 参考文献 (14) 一、零件加工工艺

1.零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特点是工序集中。 1该零件生产批量为中等批量,尺寸变化不大,因此最好选用自由锻造的圆棒。 2因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一部分为Ra0.8,其他为1.6,因此精加工后还需要磨削处理。 3零件中的螺纹因为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选择车削经简单复合螺纹车削完成。 4因零件需要钻沉头孔,表面粗糙度为3.2,可采用先经普通麻花钻再由平底钻完成。 2.毛坯选择 根据零件图可知,毛坯制造方式为45钢,退火处理,尺寸长宽为120*40圆棒,毛坯形状与成品相似,加工方便,省工省料。 3.加工方法 <1)选择毛坯; <2)用数控车床按图纸车削工件外形,再车螺纹,再切断; <3)调头装夹,车端面; <4)用钻床按图纸要求加工;

<5)按图纸要求磨削; 注:以上的数控车床加工采用的装夹夹具为三爪卡盘,钻床采用平口虎钳,磨削采用外圆磨削专用夹具。 4.工艺路线 10选择毛坯 20热处理 30车削 40车端面 50钻孔 60磨削 70检验 .5工艺装备 <1)数控车床,45度弯头车刀,90度车刀,断面车刀; <2)普通钻床,Φ20麻花钻Φ22平底钻,; <3)三爪卡盘,平口虎钳,游标卡尺。 二、工序5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由零件图可知,需要加工的表面为沉头孔,Ra=3.2,加工精度较高,加工难度低,用通用平口虎钳夹住可以达到六点定位的要求,工件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均得到限制,保证装夹的紧固性,工件各面互为基准,且基准统一。 2.装夹方案 虎钳装夹,装夹时装夹外圆表面需要铜皮包裹,以保证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3.定位误差 此道工序为外圆柱面支承定位,且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可认为基准位移误差为零,故定位误差为零。 4.夹具图示 夹具快照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6.4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6.4.1 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 (1)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1)基本加工路线 外圆加工的方法很多,基本加工路线可归纳为四条。 ① 粗车—半精车—精车 对于一般常用材料,这是外圆表面加工采用的最主要的工艺路线。 ②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对于黑色金属材料,精度要求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零件需要淬硬时,其后续工序只能用磨削而采用的加工路线。 ③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对于有色金属,用磨削加工通常不易得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因为有色金属一般比较软,容易堵塞沙粒间的空隙,因此其最终工序多用精车和金刚石车。 ④ 粗车—半精—粗磨—精磨—光整加工 对于黑色金属材料的淬硬零件,精度要求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常用此加工路线。 2)典型加工工艺路线 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外圆表面,也还有常见的特特形表面,因此针对各种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按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 对普通精度的轴类零件加工,其典型的工艺路线如下: 毛坯及其热处理—预加工—车削外圆—铣键槽—(花键槽、沟槽)—热处理—磨削—终检。 (1)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是指加工的准备工序,即车削外圆之前的工艺。 校直毛坯在制造、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常会发生弯曲变形,为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及装夹可靠,一般冷态下在各种压力机或校值机上进行校值, (2) 轴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和装夹

1)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轴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表面的同轴度,端面对旋转轴线的垂直度是其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若用两中心孔定位,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中心孔不仅是车削时的定为基准,也是其它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又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当采用两中心孔定位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 2)以外圆和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一夹一顶)用两中心孔定位虽然定心精度高,但刚性差,尤其是加工较重的工件时不够稳固,切削用量也不能太大。粗加工时,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可采用轴的外圆表面和一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这种定位方法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矩,是轴类零件最常见的一种定位方法。 3)以两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在加工空心轴的内孔时,(例如:机床上莫氏锥度的内孔加工),不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可用轴的两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当工件是机床主轴时,常以两支撑轴颈(装配基准)为定位基准,可保证锥孔相对支撑轴颈的同轴度要求,消除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4)以带有中心孔的锥堵作为定位基准在加工空心轴的外圆表面时,往往还采用代中心孔的锥堵或锥套心轴作为定位基准,见图6.9所示。 锥堵或锥套心轴应具有较高的精度,锥堵和锥套心轴上的中心孔即是其本身制造的定位基准,又是空心轴外圆精加工的基准。因此必须保证锥堵或锥套心轴上锥面与中心孔有较高的同轴度。在装夹中应尽量减少锥堵的安装此书,减少重复安装误差。实际生产中,锥堵安装后,中途加工一般不得拆下和更换,直至加工完毕。 图 6.9 锥堵和锥套心轴 a)锥堵 b)锥套心轴

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第三十一讲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一、套筒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用、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中,其装夹方法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加工 如图3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每批数量为200件。 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图31-67轴承套简图铜。其主要技术要求为: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轴承套外圆为IT7级精度,采用精车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精度也为IT7级,采用铰孔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的加工顺序为:钻孔-车孔-铰孔。 由于外圆对内孔的径向圆跳动要求在0.01mm内,用软卡爪装夹无法保证。因此精车外圆时应以内孔为定位基准,使轴承套在小锥度心轴上定位,用两顶尖装夹。这样可使加工基准和测量基准一致,容易达到图纸要求。 车铰内孔时,应与端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以保证端面与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在0.01mm以内。 2.轴承套的加工工艺 表31-1为轴承套的加工工艺过程。粗车外圆时,可采取同时加工五件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 表31-1轴承套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定位与夹紧 1 备料棒料,按5件合一加工下料 2 钻中心孔车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三爪夹外圆

3 粗车 车外圆Ф42长度为6.5mm ,车外圆Ф34Js7为 Ф35mm ,车空刀槽2×0.5mm ,取总长40.5mm ,车分割槽Ф20×3mm ,两端倒角1.5×45°,5件同加工,尺寸均相同 中心孔 4 钻 钻孔Ф22H7至Ф22mm 成单件 软爪夹Ф42mm 外圆 5 车、铰 车端面,取总长40mm 至尺寸车内孔Ф22H7为 Ф22 mm 车内槽Ф24×16mm 至尺寸铰孔Ф 22H7至尺寸孔两端倒角 软爪夹Ф42mm 外圆 6 精车 车Ф34Js7(±0.012)mm 至尺寸 Ф22H7孔心轴 7 钻 钻径向油孔Ф4mm Ф34mm 外圆及端面 8 检查 (二)液压缸加工工艺分析 液压缸为典型的长套筒零件,与短套筒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件安装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别。 1.液压缸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液压缸的材料一般有铸铁和无缝钢管两种。图31-2所示为用无缝钢管材料的液压缸。为保证活塞在液压缸内移动顺利,对该液压缸内孔有圆柱度要求,对内孔轴线有直线度要求,内孔轴线与两端面间有垂直度要求,内孔轴线对两端支承外圆(Φ82h6)的轴线有同轴度要求。除此之外还特别要求:内孔必须光洁无纵向刻痕;若为铸铁材料时,则要求其组织紧密,不得有砂眼、针孔及疏松。 2.液压缸的加工工艺 表31-2为液压缸的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定位与夹紧 1 配料 无缝钢管切断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

目录 引言 0 第一章轴类零件的加工 (1) 1.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研究对象 (1) 1.2 轴的类型及其功用 (2) 1.3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2) 1.4 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3) 1.5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分析 (3) 第二章零件图样及要求 (6) 2.1 设计技术要求 (6) 2.2 设计具体要求 (7) 第三章零件图工艺分析 (7) 3.1 零件几何要素分析 (7) 3.2 精度分析 (7) 3.3 加工方案的拟订 (7) 3.4 工件的定位及装夹 (8) 第四章编程尺寸的计算 (8) 4.1 上下偏差换算成平均尺寸 (8) 4.2 利用尺寸链解出图中未标注的尺寸 (8) 第五章加工路线图 (9) 5.1 工序一 (9) 5.2 工序二 (9) 5.3 工序三 (11) 5.4 工序四 (13) 第六章刀具调整图 (14) 6.1 加工左端台阶面及螺纹 (14) 6.2 调头加工工件右端锥面、曲面,钻孔并镗孔 (15) 第七章数控刀具表 (15) 第八章数控加工工序卡 (17) 8.1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 (17) 8.2 数控加工工序卡(二) (17) 8.3 数控加工工序卡(三) (19) 8.4 数控加工工序卡(四) (20) 第九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 (20) 9.1 工序一 (20)

9.2 工序二程序 (20) 9.3 工序三程序 (22) 9.4 工序四程序 (23) 第十章仿真验证 (24) 总结 (28) 致谢语 (29) 参考文献 (30) 附:A3图纸一张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轴类零件的加工进行工艺分析。轴类零件通常由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台阶面、螺纹、圆弧等组成,主要用于支撑传动零件,承受载荷,传递转矩等,有较高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为保证轴类零件的高精度要求,本设计针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尺寸计算、程序编写以及数控仿真,制定了正确的工艺方案,包括:装夹方案和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夹具,并能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实现了数控车床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快速度,短周期等功能。 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零件加工之前,进行工艺分析、编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典型的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给出了一般零件设计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高制造质量和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零件图纸分析加工工艺编程仿真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轴类,盘类,箱体类,齿轮类等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轴类,盘类,箱体类,齿轮类等 实际中,零件的结构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几何构成不外是外圆、内孔、平面、螺纹、齿面、曲面等。很少有零件是由单一典型表面所构成,往往是由一些典型表面复合而成,其加工方法较单一典型表面加工复杂,是典型表面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下面介绍轴类零件、箱体类和齿轮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 第一节轴类零件的加工 一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 轴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其中阶梯传动轴应用较广,其加工工艺能较全面地反映轴类零件的加工规律和共性。 根据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其技术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 ⑴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置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 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常为IT6~IT9。 ⑵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⑶相互位置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⑷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支承轴颈常为0.2~1.6μm,传动件配合轴颈为0.4~3.2μm。 ⑸其他热处理、倒角、倒棱及外观修饰等要求。 二、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1.轴类零件的材料 ⑴轴类零件材料常用45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40Cr、轴承钢GCr15、弹簧钢65Mn,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高速、重载的轴,选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 ⑵轴类毛坯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 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三、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 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一般以重要的外圆面作为粗基准定位,加工出中心孔,再以轴两端的中心孔为定位精基准;尽可能做到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并实现一次安装加工多个表面。中心孔是工件加工统一的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它自身质量非常重要,其准备工作也相对复杂,常常以支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车床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综合成绩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任务一、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由圆柱、槽、螺纹等表面形成 设计基准径向以轴线为基准,轴向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 未注倒角C1 表面粗糙度为Ra3.2,Ra1.6 工件材料为45钢 任务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1、表面加工的方法 粗车---精车 粗车1.5 精车0.5 精度等级 IT7,IT8 表面粗糙度 3.2,1.6 2、毛坯尺寸 ?15mm*145mm 3、工序划分 任务三、机床的选择 零件毛坯尺寸:?35mm*145mm 零件最高精度:IT7,IT8 刀具类型:外圆车刀、螺纹刀 机床:CK6141 机床参数 主电机功率:4000(kw)

刀具数量:4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最大加工直径:58(mm) 最大回转直径:224(mm) 精度级:IT6~IT8 卡盘:三爪卡盘 任务四、装夹方案及夹具的选择 通过对刀的方式找基准 径向基准为轴线 轴向基准为工件两端面 夹具为三爪卡盘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 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 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七、切削用量的选择 1.8切削用量选择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操纵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 本次设计确实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典型轴类零件,要紧侧重于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包括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要紧工序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典型轴类零件的设计又有了深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和提高了综合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控技术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摘要 (1) 目录 (2) 1.引言 (3) 1.引言 (3) 2.零件分析 (4) 2.1毛坯的选择 (4) 2.2 机床的选择 (4) 3.零件图加工艺分析 (7) 3.1零件的工艺分析 (7) 3.2 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11) 4.零件图加工程序编写 (21) 4.1零件左端加工程序编写 (21) 4.2零件右端加工程序编写 (22) 5. 程序调试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运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操纵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数控车床己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需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展及市场日益繁荣,其竞争也越来越猛烈,人们对数控车床选择也有了更加宽敞的范畴,对数控机床技术的把握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生产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显现实现了宽敞人们的这一愿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零件的精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预备、打算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高品质、高品种、高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这不但满足了宽敞消费者的目的,即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更新速度快的要求,同时推动了企业的快速进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数控工艺规程的编制是直截了当指导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它将直截了当阻碍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给出了关于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关于提高制造质量、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依照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表达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本人以严谨务实的认真态度进行了此次设计,但由于知识水平与实际体会有限。在设计中会显现一些错误、缺点和疏漏,诚请各位评审老师提出批判和指正。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ФФФФ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姓名曾庆龙 学号2014103210132 地点实验楼 时间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 指导老师:陈金舰职称:讲师

目录 1.零件分析 (5) 1.1零件的作用 (5)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5) 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6) 2.1选择毛坯 (6)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6) 2.2.1锻件的公差 6 2.2.2锻件材质系数 6 2.2.3零件表面粗糙度 6 2.3绘制套筒锻造毛坯简图 (6) 3.工艺规程设计 (7)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 3.1.1精基准的选择 7 3.1.2粗精准的选择 7 3.2拟定工艺路线 (7)

3.2.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7 3.2.2加工阶段的划分 8 3.2.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8 3.2.4工序顺序的安排 8 3.2.5确定工艺路线 9 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9) 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 3.5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4. 专用钻床夹具设 (12) 4.1夹具设计任务 (12) 4.1.1工序尺寸和技术要求 12 4.1.2生产类型 12 4.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12) 4.2.1确定工件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12

4.2.2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12 4.2.3确定导向方案,设计导向装置 13 4.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14) 4.4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14) 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轴类零件的加工说课稿

《轴类零件的加工》说课稿 周光永 一、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 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任国兴主编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教材。 教材特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际加工编程的操作技能为目的。 2.教学内容 实训篇课题六《轴类零件的加工》 3.地位作用 轴类零件是常见的机械零件之一,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并且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教材处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材要求将本节教学内容设计成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个教学课题。

二、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技能:学生初步具备机械识图和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会进行单个项目的程序编制和车削。 情感态度:喜爱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 养成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职业意识; 2 在加工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3.激发学生探究加工较高技术要求轴类零件的兴趣。 知识目标: 1. 会正确选用刀具及装夹方式,能制定一般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2.具备图形中基点坐标的计算、零件程序编制的能力; 3.具备轴类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能力。 认知目标: 1.能识读一般轴类零件的机械图样; 2.掌握轴类零件加工的基础知识; 3.熟悉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程序编制过程中指令的准确运用;

2、加工过程中,如何把单个项目进行连贯加工。 教学难点: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提高加工质量; 2、对工件质量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2.教学方法 3.学习指导 “做中教”,“做中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以课题一为例) 1.班前教育 2.项目分析,引入任务 3.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4.实操训练 5.自评、互评、交流讨论、分析总结 6.知识拓展 7.课题小结,布置作业 七、说课小结 围绕“职业教育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的理念和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

加工工艺练习题

加工工艺规程(2014-10-24)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5小题,总计25分) 1. 在机械传动中,常与轴配套使用的支承零件或导向零件属于套类零件。() 2. 轴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转矩,一般都有两个支承轴颈,支承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较高。() 3. 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特征是通常采用通用设备、一般刀具和通用量具,毛坯用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锻,要求操作工技术熟练,生产率低,成本高。() 4. 将原材料转变为零件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5.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把CAD的产品设计信息转为CAM的产品制造信息,在现代机械制造中有重要的作用。() 6. 展成法是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之一,是用与被加工齿轮齿槽法向截面形状相符的成形刀具加工齿形的方法,如铣齿、拉齿等。() 7. 缩写字母NC代表数控技术,CAM代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代表计算机辅助制造。() 8. 企业生产纲领指企业应当生产的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9. 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包括本身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 10. 成组技术的特点是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产量小转化为大,为提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1.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新型自动化生产设备,主要包括若干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用一套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由分布式多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以适应柔性的高效率零件加工生产。() 12.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安排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 13. 生产类型有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14. 套类零件中有些滑动轴承采用双金属结构,即用离心铸造法在钢或铸铁套的内壁上浇注轴承钢等轴承材料。() 15. 常用的齿轮齿形切削加工按齿形形成原理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 16. 螺纹按用途不同分为坚固螺纹和传动螺纹两大类。常用的紧固螺纹有普通螺纹和管螺纹等,螺纹牙型多为三角形。() 17. 为熟悉各类零件的加工程序,常将零件按相似的结构形状及其加工工艺特征,分为轴类零件、齿类零件、轮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等。() 18. 生产过程中,采用某种工艺方法,直接或按一定顺序逐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合格品或半成品所进行的全过程,称为工艺过程。()19. 箱体类零件是机械的基础零件。它将一些轴、套和齿轮等零件组装在一起,使它们保持相互正确的位置关系,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运动,构成机械的一个重要部件。()20. 数控技术使制造技术达到更高的加工精度,目前超精密加工精度达μm,表面粗糙度Ra 值达μm,已进入纳米级加工时代。() 21. 成组技术是一门管理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取得经济效益。() 22. 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位。() 23. 生产中,用一定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规程。() 24. 轴类零件大都承受交变载荷,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常选用45钢、40Cr 和低合金结构钢等的型材或锻件做毛坯。()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姓名:邢荣腾 职业:数控车工 身份证号:3723717 鉴定等级:技师 单位: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零件都具有很大的批量,单件与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批量在10~100件)约占机械加工总量的80%以上。尤其是在造船、航天、航空、机床、重型机械以及国防工业更是如此。 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够适用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它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了自动化的加工手段。 根据国家标准GB/T8129-1997,对机床数字控制的定义:用数字控制的装置(简称数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引入数字数据,从而对某一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叫数字控制,简称数控。用计算机控制加工功能,称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缩写CNC)。 数控机床即使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或者说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从应用来说,数控机床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松加工件、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选择刀具、供给切削液等)和步骤,以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都用数字化的代码来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将数字信息送入专用的或通用的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是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

一.前言 (2) 二.摘要 (4) 三.零件图工艺分析 (4) 四.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特点 (6) 五.设备选择 (6) 六.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7) 七.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定 (9) 八.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10) 九.刀具的选择 (10) 十.切削用量的选择 (11) 十一. 编程误差及其控制 (15) 十二.程序编制及模拟运行、零件加工、精度自检 (15) 结束语 (19)

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三十一讲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一、套筒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用、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 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中,其装夹方法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加工 如图3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每批数量为200件。 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图31-67轴承套简图铜。其主要技术要求为: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轴承套外圆为IT7级精度,采用精车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精度也为IT7级,采用铰孔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的加工顺序为:钻孔-车孔-铰孔。 由于外圆对内孔的径向圆跳动要求在内,用软卡爪装夹无法保证。因此精车外圆时应以内孔为定位基准,使轴承套在小锥度心轴上定位,用两顶尖装夹。这样可使加工基准和测量基准一致,容易达到图纸要求。 车铰内孔时,应与端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以保证端面与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在以内。 2.轴承套的加工工艺 表31-1为轴承套的加工工艺过程。粗车外圆时,可采取同时加工五件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 表31-1轴承套加工工艺过程

1备料棒料,按5件合一加工下料 2钻中心孔 1.车端面,钻中心孔 2.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 孔 三爪夹外圆 3粗车 车外圆Ф42长度为,车外圆Ф34Js7为Ф35mm,车 空刀槽2×,取总长,车分割槽Ф20×3mm,两端倒角 ×45°,5件同加工,尺寸均相同 中心孔 4钻钻孔Ф22H7至Ф22mm成单件软爪夹Ф42mm 外圆 5车、铰车端面,取总长40mm至尺寸 车内孔Ф22H7为Ф22mm 车内槽Ф24×16mm至尺寸 铰孔Ф22H7至尺寸 孔两端倒角 软爪夹Ф42mm 外圆 6精车车Ф34Js7(±mm至尺寸Ф22H7孔心轴 7钻钻径向油孔Ф4mmФ34mm外圆及 端面 8检查 (二)液压缸加工工艺分析 液压缸为典型的长套筒零件,与短套筒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件安装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别。1.液压缸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箱体零件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轴、轴承、齿轮等有关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装配到箱体上,连接成部件或机器,使其按规定的要求工作,因此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仅影响机器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影响机器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下面以图1所示齿轮减速箱体零件的加工为例讨论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 图1 某车床主轴箱体简图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分析 图3所示零件为某车床主轴箱体类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材料为HT200铸铁。一般来说,箱体零件的结构较复杂,内部呈腔形,其加工表面主要是平面和孔。对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应针对平面和孔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1.平面的精度要求箱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一般为平面,本箱体各孔系和平面的设计基准为G面、H面和P面,其中G面和H面还是箱体的装配基准,因此它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要求。 2.孔系的技术要求箱体上有孔间距和同轴度要求的一系列孔,称为孔系。为保证箱体孔与轴承外圈配合及轴的回转精度,孔的尺寸精度为IT7,孔的几何形状误差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之内。为保证齿轮啮合精度,孔轴线间的尺寸精度、孔轴线间的平行度、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误差和孔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均应有较高的要求。 3.孔与平面间的位置精度箱体上主要孔与箱体安装基面之间应规定平行度要求。本箱体零件主轴孔中心线对装配基面(G、H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4mm。 4.表面粗糙度重要孔和主要表面的粗糙度会影响连接面的配合性质或接触刚度,本箱体零件主要孔表面粗糙度为0.8μm,装配基面表面粗糙度为1.6μm。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箱体零件的材料常用铸铁,这是因为铸铁容易成形,切削性能好,价格低,且吸振性和耐磨性较好。根据需要可选用HT150~350,常用HT200。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情况下,为缩短生产周期,可采用钢板焊接结构。某些大负荷的箱体有时采用铸钢件。在特定条件下,可采用铝镁合金或其它铝合金材料。 铸铁毛坯在单件小批生产时,一般采用木模手工造型,毛坯精度较低,余量大;在大批量生产时,通常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较高,加工余量可适当减小。单件小批生产直径大于50mm的孔,成批生产大于30mm的孔,一般都铸出预孔,以减少加工余量。铝合金箱体常用压铸制造,毛坯精度很高,余量很小,一些表面不必经切削加即可使用。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箱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孔系和装配基准面。如何保证这些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孔系之间及孔与装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是箱体零件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箱体零件的典型加工路线为:平面加工-孔系加工-次要面(紧固孔等)加工。 图1车床主轴箱体零件,其生产类型为中小批生产;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该箱体的加工工艺路线如表1。 表1车床主轴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 析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图6—34为减速箱传动轴工作图样。表6—13为该轴加工工艺过程。生产批量为小批生产。材料为45热轧圆钢。零件需调质。 (一)结构及技术条件分析该轴为没有中心通孔的多阶梯轴。根据该零件工作图,其轴颈M、N,外圆P,Q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并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轴有调质热处理要求。(二)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确定主要表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传动轴大多是回转表面,主要是采用车削和外圆磨削。由于该轴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较高(IT6),表面粗糙度值较小(μm),最终加工应采用磨削。其加工方案可参考表3-14。 2.划分加工阶段 该轴加工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肩和修研中心孔等),粗精磨各处外圆。各加工阶段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3.选择定位基准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面,最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螺纹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而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就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能最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但下列情况不能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1)粗加工外圆时,为提高工件刚度,则采用轴外圆表面为定位基面,或以外圆和中心孔同作定位基面,即一夹一顶。(2)当轴为通孔零件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面的中心孔因钻出通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后还能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工艺上常采用三种方法。 ①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60o内锥面来代替中心孔; ②当轴有圆柱孔时,可采用图6—35a所示的锥堵,取1∶500锥度;当轴孔锥度较小时,取锥堵锥度与工件两端定位孔锥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