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提要: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本章规范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哲学流派;最后全面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另外还强调了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人文地理学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虽然人文地理学研

图3-1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究的课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阶段与一般的科学研究程序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典型模式是: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应用性、理论性、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三类。其中,应用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地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实践提供指导;理论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科理论,包括对已有理论的检验、

批判或发展,也包括对理论的概括和创新。

根据课题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类: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项目,由于国家计划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当前人文地理的大多数选题来自不同地方提供的应用性课题。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其中描述性研究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具体描述所研究对象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预测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研究事物“未来是怎样的”做出判断,对策性研究主要目标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以应用为目的。

课题选择既要根据各人的研究基础、特长、已有条件和兴趣爱好等,但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符合科学性、创造性、需要与可行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后,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等。

研究计划实际上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规划和指导,是关于研究的研究。一般来说,个人进行的论文型课题,在计划方案中包括三项内容:研究步骤、资料调查大纲、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向有关部门申报研究课题时,具体内容大致包括: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的立项依据(需说明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定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该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基础、工作条件。

3、经费预算说明。

三、收集、整理资料

凡是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以及经验事实、感性材料,甚至一些假说、设想和猜想等,都要尽力收集起来,尤其是那些与自己的选题相类似或接近的研究材料要特别注意吸收、借鉴、学习。收集的方法,不仅要大量地阅读图书、期刊、科研信息、报告,而且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的研究者和专家直接进行请教、讨论、交流,也是科研知识积累的重要环节。

在积累知识和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又不能只搜集一面的东西

或只是听“一面之词”。与本课题有关的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都要注意收集、积累、分析,要学会批判和借鉴。往往正是一些反面的东西给予了我们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另外,在前人的研究中,虽然有些观点、结论是错的,但他们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和积累研究经验却很有可能对我们非常重要。

在我们收集和积累材料的时候,及时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典型性、充足性和可比性。注意不要把理论、观点和与之相关的经验事实混为一谈,而要认真地对理论、观念的真伪进行识别或判断,同时也要检验事实的真假,防止真伪不分、以假乱真。

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严格来讲,也是一种资料收集工作。调查研究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方式,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直接观察和个案研究等方法。

地理学研究除了需要大量的间接资料外,更需要许多第一手或者第二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只有通过研究者的野外考察、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才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则是一次文献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的文献。人文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和自然地理学的野外考察不同,重点不是自然环境,而是各种人文现象和人文事物,因此,考察的方式也有差异。

通过实地考察,既可以加深对间接资料的认识,获得生动的直观印象,同时可以弥补间接资料时效性差的不足,取得更为准确的新材料。

五、分析研究

这个阶段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通常包括资料、数据分析,理论解释和假设检验,提出观点与结论等过程。往往人文地理学的课题分析,不是一次过程就能顺利完成,需要多次过程的反复,即重复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再收集补充资料——再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过程,需要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前人提出的人文地理学众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一些研究理论与方法等都应作为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项目和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理论,并进行整合创新。

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要采用多种方法,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地理模型,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研究对象的大量感性材料,这只是对事物的现象认识,而本质隐藏

在现象背后,不能为人们直接感知,为了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并找出其内部规律,必须进行科学抽象和理性加工工作。所谓科学抽象指的是在科学研究中,人们运用思维能力排除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从现象之中抽出其固有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的过程就是运用正确的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形成科学理论。但是,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次完成的过程。在观察、抽象、概括、推理的基础上,提出大胆的设想或假说,对提出的设想和假说进行实践或实验验证,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科学理论。

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调查材料等研究资料和技术归档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在调查、总结结束之后,将全部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图表、文字、音像等各种形式的载体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填写科技档案说明书,注明密级,由调查的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送档案室保存或输入信息数据库。如果是大协作课题,各协作单位应将所有技术资料送主持单位,保存在主持单位。这是调查、研究的历史记录,也是检查调查和研究工作质量、评价科技成果、考核科技人员、衡量科技管理水平等的科学依据。

最后,将研究报告与技术档案送请有关组织部门审查,进行成果鉴定。

第2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地关系的内容十分复杂,包罗万象。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因而,它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和单纯的社会科学研究有所不同。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交会。研究人地关系首先要了解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及其构成的自然环境综合体,主要受自然地理学基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就应该采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人与地的关系,既有受制于地的方面,也有影响地的一面,人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影响“地”,而且这种作用愈来愈强烈,那么,对于具有区位规律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就可采用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寻求空间活动的规律性;而至于人文地理学中那些文化历史方面的人文现象就难以应用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正是因为人的思维与行为的主观性强,所以只有采取人本主义方法论。但是,在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中,

人和地之间是不能割裂开来加以研究的,需要采用以上两种思想方法,在复杂的人地关系系

统中,大多采用结构主义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可见,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

每种方法论适用与某些方面,也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人文地理学需要博采众长,大力加强跨

学科交叉研究。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

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找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地理学就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对

象的复杂性(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的地理环境系统),研究内容的庞杂(笼统的地球表面、

抽象的人地关系、区域差异)使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往往局限于对复杂

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起了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

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解释途径见图3-2。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

价,得出结论。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

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地域分异论

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另一方面,强调

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

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由于归纳主义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

图3-2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

个有关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

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

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

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实证主义

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一方面,

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

理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例如物理学者斯图瓦特(J. Q. Stewart )早在1947年在《地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人口分布与平衡的实验数学规划”。另一方面,一些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因此,从50年代后期起,谋求地理学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的观点和行动在欧美地理学界扩展开来。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小组首开数量研究之风。60年代,计量地理研究的潮流传遍西方地理学界。由于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问题,经常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计量与理论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入空间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点从原先的区域方面转到空间分析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哈格特(P. Haggett )的《人文地理学的区

位分析》(1965)为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建立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把一个枢纽区

(nodal region )分解为六个要素:相互作用、

网络、枢纽、等级、面、扩散,建立了区位结

构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维(D. W. Harvey )的《地

理学中的解释》(1969)一书,从逻辑实证主义

哲学立场上总结了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方法论,

也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

之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传统地

理学关注地区特点因而是独特的,理论发展受

到抑制。空间科学的地理学则寻求用空间分布

的普遍规律来解释各地区的独特事件。实证主

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

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见图3-3)。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负 反 馈 正 反 馈 图3-3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演绎模式

应当承认,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人的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第二,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第三,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多变量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种“物”,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因此,实证主义方法目前只在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而在文化地理与历史地理等方面则需求助于人本主义方法。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但总的说来,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向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只是从这两种哲学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的重视这样的观点,并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领域,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探讨。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结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故在这个领域只能依靠唯心主义方法,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这种思考是完全主观的,主要根据自身或他人感应的环境来推知历史上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机制。

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即人对地方的看法,如归属感,地方赋予人的安全感、地位等。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地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居住区研究等工作中有重大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还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只有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感应以及由这种感应产生的映象和意境地图出发,人们才能作出在空间中进行活动的选择。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

新综合趋向。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构是由各个部分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部分只能在整体

上才有意义。因此,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

现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

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解释不可能单凭对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就能完成,这与注重经验、观

察的实证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

有独特性,只是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以唯主体性出发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上

的分歧。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最有影响的有两点: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

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

解释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要真正解释则需把握人地系统中的

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主要

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如福利、财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离等,并把财富不均

等归因于社会制度等非地理因素,出现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但结构主义人文地

理学不像实证主义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那样完善、系统,影响力也较小。

第3节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是获取区域人文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偏重社会环境,社会的历史、现状往往需要调

查,社会成员的主观态度、意愿、行为倾向等都是人文地理学研

究要涉及的内容。人文地理调查方法,就是在社会成员中收集并

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和事件的趋势的资料,以查明区域人文地理环

境或事象。

1.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方案

(1)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及其特点:地理现象的社会调查是

指对一些地理现象或有关问题,通过到各机关单位收集资料、组

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问或观察了解一些有关事物的遗迹,取得

图3-4 社会调查一般程序

信息。所以说社会调查的目的是直接通过对人的访问或收集查阅有关历史文献、统计资料,以实现区域地理野外考察任务的完成。地理社会调查有调查内容广泛复杂、受人的主观影响作用大等特点。

(2)社会调查方案制订: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图3-4):

调查对象:包括个人、群体、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

调查方法:一般包括访问法、随机抽样法、资料收集法、专家系统法等。

调查提纲:对于不同的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目的应制定出详细的调查提纲(包括访问提纲和资料收集提纲)和具体要求,以减小调查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联系公文:主要是指介绍信,用于证明调查者的身分和与调查对象的联系、接洽。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内容,应出据不同级别的介绍信。

经费、人力:根据社会调查的任务的大小、时间长短、距离远近、地区范围和工作要达到的详细程度而定。

2.地理社会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访问法:对于一些现象当无法直接观察和获取有关资料时,可采用访问法。访问法可分单人访问和会议座谈两种形式。访问时应根据问题的性质确定访问对象;并且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列出详细的访问提纲;若在访问中发现有矛盾,则应重点深入调查,并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作出正确地判断。

(2)资料收集方法:现成资料的收集、使用是区域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域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资料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资料包括研究区域的有关地图资料、历史文献资料、考察报告、统计图表等。收集资料以前,也应作出详细的收集计划,做好与涉及单位的联系准备;对重要的机密图、文件资料应注意妥善保管,并做好保密工作。

(3)抽样法:对一些包含数量大,涉及范围广的社会现象,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来获取信息。如游客动机的调查,人口状况的调查可用此方法。抽样时应注意样点选择的随机性和样点分布均匀性,使抽样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的方式一般可采用填写调查表或询问等。表格和所拟问题应较简单,容易填写和回答;调查后要进行归类和认真分析,以得出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4)专家系统法: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和权威性,对其意见进行调查,可用于对地理过程的预测及认识上。典型的专家系统法如德尔菲(Delphi)预测法,亦称专家经济统计推断法。其基本做法是:就所要预测的项目向专家发出调查表,然后统计专家的意见作出预测。

(二)科技文献资料法

1.地理科技文献的种类

地理文献是地理学发展的书面记录和宝贵财富,是前人的科研成果或经验的总结。地理文献的种类很多,按表现形式分类:①书刊类。教科书、百科全书、词典、手册、论文集、丛书、专著、史书、方志、传记、游记、报纸、期刊、画报等,包括外文版在内的公开出版物。②资料类。文书档案、文件、简讯、汇编、报告、典型调查材料、内部刊物、会议论文等非公开出版物。③数据类。统计年报、经济年鉴、省情手册等。④文物类。照片、碑刻、建筑物、器物等。⑤图表类。各类统计图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⑥非资料类或非印刷品类。用音响、形象、形体、遥感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新型载体。例如,音像制品、电子计算机磁盘、模型、遥感图像及磁带、电脑数据库等。

按加工程度与使用程度分类:①原始性文献。是指作者本人的文字资料;收集到公开或内刊的文字、数字资料、论著、遥感磁带等,具有相对原始性,尚未“加工”,此类文献信息量最大。②工具性文献。是指文摘、索引、剪报等,是对一次性文献摘编、分类、合辑而成,具初步加工,具有工具性质,仅提供原始性文献的主要内容及出处。虽信息量大,但由于经过加工,多少带有摘编人员的影响,对专门研究人员还不够,可起到引子作用。③再造性文献。是指述评、综述、数据手册、卫片等,它主要是在原始性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而成的,有比较,有鉴别,是一种文献的再造。

2.因特网——当今人文地理研究最重要的信息资料库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原子时代向比特时代转化的伟大变革。因特网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集合体,已迅速、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渗透到现代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科学研究和信息交流的方式,从而引发出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字化的信息革命,对地理科学的发展亦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信息资源的特点是:①信息的海洋,全球数据共享;②索取信息的场所,交流知识的渠道;③覆盖全球,界限消失;④传递快速,使用方便。

(1)与人文地理有关的虚拟地理图书馆

地理学虚拟图书馆(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www-vl-geography.html);

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mgg/mggd.html);

地理世界(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bowermanb/101.html);

环境组织遥感目录(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Science/Space-Science/Remote- Sensing/);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地理学信息资源链接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gial/netgeog.html);

爱丁堡大学全球地理信息资源链接(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

地理和GIS(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thxnc/geo.htm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on.ca/fss/geolinks.htm等。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也可以迅速查找一些人文地理信息和数据:例如yahoo、google、百度等。如果要访问中文的地理站点,可从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Science/Geography/开始。

(2)相关综合性网上图书馆和论文数据库

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网上综合性数字图书馆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 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

中文论文数据库主要有:Calis学位论文库、e线图情专业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网络版、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国研网、中国财经报刊库、中宏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库等。

外文综合数据库主要有: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BIOSIS previews、Business Source Premier、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CC)、CSA(剑桥科学文摘)、EI VILLAGE(包含EI Compendex)、Elsevier SDOS、Gale系列数据库、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Kluwer Online、LexisNexis Academic学术大全、Maney、netlibrary电子图书数据库、OCLCECO PSP、PQDD博士论文库、PQDD博士论文库、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PQDD博士论文库、RefWorks、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Science Citation Index(Web of Science-SCI)、World Scientific、World Magazine Bank ,等。

(3)遥感图像和地图信息数据库

这类站点主要有:

地球观察中心(http://www.eoc.nasda.go.jp/guide/homepage.html)含有ADEOS,ADEOS Ⅱ,TRMM,JERS-1,MOS,LANDSAT,SPOT和ERS卫星图像数据;

全国地图信息中心(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doc/edchome/nd-cdb/ndcdb.html)提供DEM,DLG和LULC数据下载;

SPIN-2(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提供俄罗斯宇宙飞船拍摄的2m和10m分辨率的全色图像;TerraServer(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含有1980年以来的卫星图像数据,其覆盖地

球表面面积超过2000000km2,通过该站可即刻购买和下载2km2~12km2范围的图像数据;利用微软的TerraServer搜寻站点(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terra-findaspor. html),能够很快查到地球上任一区域是否有可用的遥感图像。

其他相关站点如:

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图书馆(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gallery/photo/index.html);

NASA信息库(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nasa_subjects/nasasubjectpage.html);

遥感虚拟图书馆(http://www.vtt.fi/aut/rs/virtual/);

航空像片公司(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

加拿大国家地图信息服务(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m.emr.ca/naismap/naismap);

地图制图资源虚拟图书馆(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gess/jwc/car-togrefs.html);

德克萨斯大学地图库(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Libs/pcl/mapcollection/);

海洋和地球科学数据服务目录(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sio/dataserv/index.html);

全球土地信息系统(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glis/glis.html);

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seg/glob-sys/state.html)等,都有大量的地图或数字图像信息。

从太空看地球(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收集有25万张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NASA观测台(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693412.html,)提供大量有关宇宙的优秀图片并配有图片背景故事。这2个网站都被美国《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杂志评为“98年度最佳科技网站”。

3.地理文献的收集与积累

地理及与地理有关的文献很多,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收集与积累。

(1)确定查阅范围:首先应按照课题需要,采用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的顺序,分别查阅有关期刊文献、专著或统计年报,应经常查阅,然后逐步扩大线索,建立纵横方向的网络系统。

(2)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目录:每一专著、论文,一般在文后都附有参考文献,可以利用它来扩大信息,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还要利用目录和索引,每一期刊年末最后一期总附有该杂志全年总目录,有的图书期刊也有总目录;某些文摘杂志及一些单位编的资料索引(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索引资料)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

(3)注意间接文献的收集:在查阅过程中,应注意那些与自己研究课题看似无关的文献,不妨顺便看看目录和文献摘要,可能在这些文献中却蕴藏着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信息。

(4)认真摘录,勤于动手:在收集和参阅有关书刊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摘记、

归类和整理工作,对于互联网上的网络文献资源,要归类存储。这样做一方面是当用到这些资料时可轻易找到,但更重要的是这本身也是一个分析、综合过程,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或规律,同时,这也是很好的研究过程和思维过程。

(三)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1.遥感(RS)技术与地理信息获取

传统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无论是直接方法还是间接方法,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而且是无法克服的缺陷,即这些方法不能全面、迅速地采集到必要的地理信息。20世纪以来,遥感技术的发展,开拓了人类离开地球表面,从空中以至外层空间对地球进行观测的新纪元。地理遥感方法引进地理学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使用各种传感器,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收集、记录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经加工处理获得地物的图像和数据信息,从而揭示地物特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目前所应用的遥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近地面遥感、气球遥感、飞机遥感、卫星遥感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获取

对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学分析、数字地球,国际上统称为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是现代技术革命中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对传统的导航定位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变革。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测量控制网的坐标定位,还可用于地物坐标的实测,这无疑给野外实测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GPS对导航定位、测量等意义重大,它除了在航空、航海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外,同时,为地球表层系统研究,可提供高分辨率、多时相、高精度以及近地空间环境的数据和图像,也是获取丰富空间信息的先进工具。

GPS可以利用在自然资源开发评价中。例如,欧美一些国家的精确农业,其定位系统就是采用GPS技术,能按照预定程序完成多项农事活动。预计,在森林、草场、海洋等国土资源的调查和动态监测诸多方面用途广泛。又如,利用它跟踪珍稀濒危动物,了解它们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等;对识别和确定早期森林火灾的方位也是一种极有效的办法。

3.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如果说文字描述记载是说明地理现象的第一“语言”,用地图方法综合表示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话,那么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地理学的第三“语言”,它是将地理科

学研究推向现代科学行列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根据用途及工作范围,可分为以下三类:①专题信息系统。是为特定的专门目的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例如,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等。②区域信息系统。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可以有不同规模,如国家级的、省或地区级的、市县级等,是为各不同级别行政区服务的区域信息系统。也可以按自然分区或流域为单位的区域信息系统,如我国的黄河流域信息系统,即是这种区域信息系统。③工具系统。主要是为建立各类地理信息系统而研制的通用软件系统,如目前广泛使用的ARO/INFO等。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贮存、表达、分析的工具,是地图的延伸,其所以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由于它的特定性质属于空间型,以区别于其他统计型的信息系统。它最根本的特点是每个数据都按地理坐标来编码,即首先是定位,然后是各种定性(分类)、定量的属性。然后是以这些定位数据库为基础,具备愈来愈多的分析功能。所以,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数据结构、多功能综合分析能力的空间型信息系统。它已成为综合利用遥感信息,具备自动制图功能的研究地球系统的一种高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准确、快速的综合技术,其功能是:①它能将分散的各种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收集起来并以数字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建立起有相互联系的数据库。当外界情况变化时,只需要更改局部数据,维持了数据库的有效性和现时性。②贮存在计算机中的地理空间数据,通过GIS可进行查询、计算,其速度远远快于手工操作。③分类是GIS的重要功能,以揭示事物的某些规律。有单因素分类和多因素分类,后者比前者复杂得多。④从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上进行综合分析。GIS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数据综合在一起,获得一个新的数据。⑤在统一的软件环境下,构建和运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与智能推理,促进数据资料的归一化与共享,为目标决策服务。

总之,GIS的基本功能是对地理空间信息及相关属性信息的存贮处理,查询和分类则是GIS和其他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迅速及时地更新数据库,大规模、综合地管理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是计算机方式与手工方式的根本区别。毫无疑问,这是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质的飞跃,是解决地理学先进的综合整体观与实现整体系统综合研究的高难度之间巨大矛盾的强大技术手段。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对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进行记载和描述是地理学最古老的传统,描述有文字描述、数字和图形描述等方式,古老的地方志和近代的区域地理就是这一传统的产物。比较就是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比较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性质,通过空间上的比较,区域差异和区域个性可以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时间上的比较,区域过程和空间动态特征得以刻画。传统描述法和比较法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应用最早,现在仍然有生命力,甚至可以认为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某些空间分析技术,如专题属性图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从本质上讲是描述和比较方法的新形式和进一步发展。

比较分析法,是相当古老的一种研究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应用它。但它在方法科学中排位很低,认为太简单而不被重视。直到现代,人们发现,这种简单直观的比较方法能够开拓出许多其他方法无法揭示出的道理,成为寻找新知识生长点方面的有力工具。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论述科学概念时,比较方法得出的结论依据是最具说服力的。许多科学新论的确立、旧论的否决,由比较方法完成者居多。比较分析法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通用性很强。许多学科,在比较方法的促进下,正在形成门类众多的比较研究专门化学科。

人文地理学长期以来处于以综合归纳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阶段。归纳与推理是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研究范式,是经验主义方法论的核心部分,也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所接受。

地域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极为普遍的地理现象,仅凭表象的观察与记录是不够的。地理学家逐渐将注意力转到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研究,于是因果关系、发生学规律成为研究的主题,定性分析成为主要的手段。定性分析往往运用归纳法进行,正如英国学者莫斯(R.P.Moss)所说:“归纳法一般是从事实到概念,从观察到总结,从局部到总体,换句话说,是根据全部事实确定规律性。这种方法被许多学科采用,并在发展科学思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地理学性质与归纳法这种手段的结合,使近代地理学获得了发展。同时,也因为归纳法还具有明显的缺点。如在归纳时由于不能弄明全部连续的推理,在事实与假设之间就产生了逻辑上的“缺陷”,而推理是由观察走向判断的重要步骤;归纳的结论只适用于用以归纳的那些资料的范围,而不能扩充到这个范围以外的领域;在归纳过程中经常掺和有归纳者的主观因素。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有两个目的:①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地理问题,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②运用有关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揭示有关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人文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不断完善、成熟。目前,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已涉及到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它不但继承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计量运动的成果,而且还吸收了几十年来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现代计算理论及计算方法等领域内的有关成果,其内容已经十分广泛和丰富。按照用途,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三个方面。

1.统计分析模型

为了定量地揭示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概率论和数量统计知识为基础,主要有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马尔可夫预测等统计分析方法。

2.规划与管理模型

线性规划方法:用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诸问题的研究;

多目标规划方法:解决多个目标规划决策问题;

随机型决策方法和AHP决策分析法:用于主要用于区域规划与管理中人的行为决策研究。

网络分析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地理网络,将区域具体的人文地理事项抽象为图论研究中的“图”与“网络”。

3.系统分析模型

控制论:用于地理过程、地理系统的调控研究。

模糊数学方法:一种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新型数学方法,用于各种模糊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决策和系统评价研究。

灰色系统方法:地理系统,是一类典型的灰色系统。用于灰色地理系统的分析、建模、控制与决策研究。

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地理系统的仿真、模拟和预测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间)的关系。

(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不仅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理论演绎与逻辑推理的工具,而且也是定量分析、模拟运算、预测、决策、规划及优化设计的手段。其应用的方面,主要包括:1.分布型分析

这类研究,主要是对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定量分析。譬如,运用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峰度、偏度等统计量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运用概率函数研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等等。

2.相互关系分析

这类研究,主要是对地理要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譬如,运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地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地理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定量表达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等。

3.类型研究

主要是对地理事物的类型和各种地理区域进行定量划分。譬如,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别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等定量地研究土地类型、地带及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划分问题等。

4.网络分析

主要是对水系、交通网络、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等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在地理网络分析中,几何学方法和图论方法是常用的主要方法。譬如,交通网络中结点之间的接近度、可达性、最短路径,及最大流与最小运费流,以及行政或经济区域中的城镇体系及其等级-规模等问题的研究,均属于网络分析的范畴。

5.趋势面分析

趋势面分析,就是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出一个空间曲面,并以这个空间曲面去拟合地理要素分布的空间形态,展示其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曲面就称之为趋势面。趋势面分析所采用的数学方法通常是回归分析方法。其分析的步骤是:首先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所要分析的地理要素的趋势面方程,然后以趋势面方程计算出每一个地理测点上的该地理要素的趋势值,并以一定的间隔画出趋势等值线图。这种趋势等值线图就展示了所要分析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6.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方向与强度。譬如,运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某个大区域中各个小区之间的货流问题;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各

个区域之间产品的流动及分配与消费问题;运用一些已经建立的理论模式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问题、商品购销问题;等等。

7.系统仿真研究

就是针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即对象系统,在对各种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反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造系统结构,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适当的计算方法与算法语言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与运行的工作模型,通过模型的运行,对真实系统进行模拟与仿真,从而达到揭示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规律的目的。实践证明,系统动力学方法是地理系统仿真研究中可供借鉴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为许多复杂地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尝试的途径。

8.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

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都随着时间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即经历着特定的地理过程。这类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理过程的模拟与拟合,定量地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地球表层系统中,主要的地理过程包括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地貌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社会过程、文化过程等。对于这些过程的模拟与预测研究,经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回归分析法、马尔可夫方法、灰色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9.空间扩散研究

这类研究,旨在定量地揭示各种地理现象,包括自然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技术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规律。譬如,坡面泥流运动、各种污染物在水体和大气中的扩散、各种经济现象的集聚与扩散、文化与技术的传播等问题,都属于空间扩散研究的范畴。这类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微分建模方法、数学物理方法、蒙卡罗模拟方法等。

10.空间行为研究

主要是对人类活动的空间行为决策进行定量的研究。譬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问题、产业布局的区位问题、城乡区域规划问题等都属于空间行为研究的范畴。这类研究,经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数学规划方法,如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多维灰色规划方法等,以及决策分析方法,如AHP决策分析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模糊决策方法、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等。

11.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主要是运用系统控制论的有关原理与方法,研究人——地相互作用的地理系统的优化调控问题,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途径与措施。这类研究,经常

采用的是现代控制论方法、大系统理论及灰色系统控制理论等。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尤其在文化地理、历史地理以及政治地理学等领域愈益受到重视。

(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也是20世纪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胡塞尔是其创始人。自现象学创始之日起就渐渐地形成了一场运动,产生了一系列哲学派别如存在主义、哲学人类学,并超出哲学的范围延伸及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理论。但这场运动都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固有的内在的原则影响。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在70年代形成了地理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据R·J·Johnston编写的《人文地理学辞典》的“现象学”词条的参考文献来看,可知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对现象学方法的运用已趋成型。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西方现象学思潮的核心思想,而舒茨的社会学现象学是社会学中移植运用现象学方法的典范。

70年代,人文地理学家通过对把地理学作为一种纯粹空间科学的批判,依据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来构筑自己的现象学方法论。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作了一系列努力在“生活世界”的水平上解释社会的意义结构,而不是在更深的、超越的层次上来揭示。把传统经验理论及抽象的空间理论悬置起来。强调从具体的场所出发研究人类的行为,在研究人类行为空间及其类型时重视个人行为价值、个人地理物象对人类行为决策的影响。在研究地理物象过程中不把它看成单纯的环境刺激,强调行为过程个人知觉,认知能力可以修改与创造地理物象。要求地理学家研究人类行为时,通过与被研究的对象进行位置互易来理解行为者的意向,由此构造空间的意义结构。

具体说来,运用现象学方法时有五个步骤:

1.悬置一切理论及已有的经验;

2.通过介入观察,访问等手段去获取行动者真实的意向性意识;

3.依靠研究者的“自由想象”,变更第二步所得的内容,并按某种要求进行分类;

4.不停地对“分类”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现时研究的同类或相关课题进行比较,以便得以证实;

5.将研究所得与原先所悬置的内容对照分析,以便发现差异,去伪存真,形成最终结论。

不可否认,在地理学中运用现象学方法时常打破现象学的固有原则,但地理学者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方法是揭示真实世界图景的有效途径。虽然有的地理学家批判它不可能把握外在

的客观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唯心的地理学,但现象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证方法的运用形成一种张力,可以修正实证主义方法偏狭的视野。

(二)时间地理学方法

1.时间地理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中后期,人文地理学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间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地理学向社会学渗透的趋势。时间地理学就是在这一潮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时间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生活时间已经成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统计技术的精密化、人们对大众行为的普遍关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原因,已使作为国民生活整体质量综合指标的生活时间调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展示出多方面的应用可能性。正是在这种潮流之下,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瑞典地理学家及区域科学家哈格斯特朗(Hagerstrand)倡导,并由以他为核心的隆德学派(Lund School)发展形成了时间地理学方法体系。

2.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体系

时间地理学从人本主义思想和微观研究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体系。

(1)在时空间坐标系上连续不断地表示和分析人文现象:哈格斯特朗构建的城市社会模型中,将社会描述为“物质”系统,认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由某一环境结构所包围的,有怎样的环境结构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获得的信息及占有的资源。每个人在时空间移动中所遇到的环境结构可以通过将空间压缩为二维平面,用纵轴代表时间的三维图加以表示,而个人的行为可用此三维空间中一条连续不断的折线来表示,这就构成了时间地理学最初的、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路径(Path)。这种路径根据分析需要,可以通过改变时空间坐标,在空间尺度(国家、地区、城市等)、时间尺度(一生、年、季度、周、日等)、对象尺度(个人、家庭、组织等)上自由设定。时间地理学正是通过路径以及时空框(reach)、时空棱柱(prism)、活动束(activity bundle)、活动企划(project)等一些特殊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单个行为分析(如购物行为分析、交通出行分析、通勤分析等)在时空轴上结合起来,使行为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传统的地理学研究十分注重空间视角,但对时间的考虑只存在于历史及过程的分析中。时间地理学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去认识人的行为及其过程的先后继承性,并且把握不同个体行为活动在不间断的时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摘要: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本文参阅已有文献的论点,就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Brieftalkthemethodologyonhumangeography Abstract:Human geography as a branch of geography, has its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Moder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 is a multi-level, multi-branch scientific system.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rticle's argum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Keywords: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目录 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3) 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3) 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 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 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4) 2.1经验主义方法 (4) 2.2实证主义方法 (4) 2.3行为主义方法 (4) 2.4现象学方法 (4) 2.5存在主义方法 (4) 2.6理想主义方法 (5) 2.7实用主义方法 (5) 2.8马克思主义方法 (5) 2.9唯物主义方法 (5) 2.10后现代主义方法 (5) 2.11后结构主义方法 (6) 2.12女性主义方法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6) 致谢 (7)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201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 ①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 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 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③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 的区域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式文化区(例如确定一个民族的总的界限): 1.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 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例如,我们选择某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先需要根据语言学家的成果,确定能反映该语言的典型词汇的语音,然后进行调查。 2.一般情况下,经过调查,把有关数据表现在适当比例尺的图上,就能发现该语言分布现 象的特征。大体上,在该语言分布的相对中心区域,典型词汇的语言表现不仅典型,而且掌握这种典型词汇语音的人的比例高而且集中,从这个中心区向四周扩展,举例越远,其典型性就越弱。到一定距离后,就会与其他语言相遇,开始出现操其他语言的人。操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交往,语言就出现相互混杂的现象。 3.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往往是根据语言、宗教、风俗、心理等因素来划分。这些因素划 分出个因素的文化区并非一定都彼此吻合,这样在确定该民族的总的界限时就会有取舍。

人文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环境与规划学院

人文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12级地理科学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在地理学的研究中,一切地理要素,如:区域的规模、道路的长短、人口增减等,均可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地理现象,可以做出确定性解释和精确预测与判断。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有着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数学方法研究地理问题的程序:观察实践→先期模式→提出假设→对资料进行筛选→建立模型→反复检验→建立理论和法则。数学方法所采用的推理方式以演绎推理为主。 关键词:数学方法地理学应用 前言: 将数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理学,探索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开展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建立定量模式,这种定量化研究之热潮,就是所谓的计量运动。经过40多年的发展,计量地理学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目前,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已经涉及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它不但继承了计量运动的成果,而且还吸收

了40多年以来数学、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科学、现代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方法等领域内的相关成果,其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一、 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为了成功的运用数学方法,达到定量化研究的目的,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问题(2)模型建造问题(3)与GIS的结合问题。 总结: 客观上讲,在地理学研究中,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数学方法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对于某些地理问题,目前人们还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去处理,这是外部局限性;另一方面,单纯的用数学方法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究竟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深度,这是内部局限性。只有认识这些局限性,并不断的寻求克服他们的途径与措施,才能使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不对发展和完善。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研究設計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四年級 B90208002 石瓊心 【題目】廣告中的女體操作-性別、空間與權力關係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大致上分為三個部份: 1.量化內容分析 蒐集市面上的廣告(以電視廣告為主),並進行整理,希望透過性別意識量表(Scale of Sexism)的建立,就其廣告的訴求與所呈現的性別訊息進行分析。 圖1 性別意識量表 由於電視廣告數量龐大,而類型也相當多元,而研究主要目的是要探究廣告中女體是如何被操作(指被當作推銷商品的工具,無論是直接地展示或以隱喻的方式),所以不會限定某種類型的廣告來做討論。 也因為廣告橫跨時段甚多,所以比較理想的方式是經由選擇幾個較熱門的時段,如晚上八點至十點、晚上六點到八點和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將廣告錄下來。先進行初步的分類,並從中建立性別意識量表(專門針對女性的地位與角色而論),其他如產品類型、訴求分布等也是會做出清楚的圖表來對廣告內容做初步的說明。

2.符號學分析 對於廣告內容進行三層意義的的解讀。 背後隱涵的意識形態 圖 2 符號表徵的三層意義(van Zoonen,1994) 如圖所示,廣告內容可分為這三層意義來做探討,一是明示義,為廣告 的表徵意義;二是隱含義和迷思,為廣告所反應的社會文化價值;三是意識 形態,乃是廣告背後隱涵的意識形態或其價值形成之體制。 3.深度訪談 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對廣告創業人做訪談,挑選幾個比較有爭議性或在黃金時段強力播放之廣告,訪問其廣告內容所訴求的對象、劇情的設定(女性在其中是如何被運用、被選擇的)以及由商品引申出來的意念或標語是如何制定的;另個是針對廣告訴求的對象做訪談,大致上會鎖定前面訪談過的廣告創意人所製作過的廣告為主,對觀眾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廣告訴求有無被消費者接受,或是訴求對象有無體察到廣告中充滿性別意味的訊息,或是有無思考過廣告內容的女體操作手法等。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课程期中作业 题目:人文地理研究第二手资料获取方法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不同 姓名:黄助群 学号: 专业: 人文地理学 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2014年5月

一、人文地理研究中第二手数据及其获取方法 人文地理的研究中,要顺利的完成研究任务,取得有效的成果,不仅需要依靠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还必须有科学的获取数据资料的方法,尤其是二手数据资料的获取。如何省时、省力、省钱的有效获取二手数据,不仅是我们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更多科学研究亟需考虑的。科学的获取第二手数据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关于二手数据的概念和性质 (1)原始数据 又称原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指的是研究者基于当前的研究项目而专门收集的数据。 (2)二手数据 又称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指的是那些并非为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而是为其他目的已经收集起来的数据。 2.原始数据与二手数据的比较 表1 原始数据与二手数据的比较 3.二手数据的优缺点 表2 二手数据的优缺点 4.二手数据的评价标准

表3 二手数据的评价标准 5. 收集二手数据资料的要求 在收集二手数据资料的时候,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这是数据整理的重要一环,涉及整个数据资料获取的质量。 (1)真实性 即所要获取的二手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这样才能运用到人文地理的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2)及时性 及时性又可称为时效性,及开展人文地理研究所需的数据应该是最近几年的数据,而不是年代较为久远的数据。同时需要审核数据是否符合调查时间。 (3)同质性 即一致性或适用性。人文地理研究二手数据资料的来源于多种渠道,有些数据可能是为特定的目的通过专门调查而获取的,或者是已经按特定目的的需要做了加工整理。因此,对于人文地理研究者来说,首先需要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计算口径和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便确定这些数据是否符合人文地理研究的需要,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加工整理等。 (4)完整性 即开展人文地理研究需要的数据应该是达到规定的调查单位数目,调查资料中的各项目应该是填写齐全,没有不报和缺报,以免影响到整个数据收集与处理。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提要: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本章规范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哲学流派;最后全面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另外还强调了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人文地理学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虽然人文地理学研 图3-1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究的课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阶段与一般的科学研究程序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典型模式是: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应用性、理论性、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三类。其中,应用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地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实践提供指导;理论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科理论,包括对已有理论的检验、

批判或发展,也包括对理论的概括和创新。 根据课题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类: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项目,由于国家计划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当前人文地理的大多数选题来自不同地方提供的应用性课题。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其中描述性研究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具体描述所研究对象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预测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研究事物“未来是怎样的”做出判断,对策性研究主要目标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以应用为目的。 课题选择既要根据各人的研究基础、特长、已有条件和兴趣爱好等,但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符合科学性、创造性、需要与可行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后,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等。 研究计划实际上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规划和指导,是关于研究的研究。一般来说,个人进行的论文型课题,在计划方案中包括三项内容:研究步骤、资料调查大纲、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向有关部门申报研究课题时,具体内容大致包括: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的立项依据(需说明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定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该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基础、工作条件。 3、经费预算说明。 三、收集、整理资料 凡是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以及经验事实、感性材料,甚至一些假说、设想和猜想等,都要尽力收集起来,尤其是那些与自己的选题相类似或接近的研究材料要特别注意吸收、借鉴、学习。收集的方法,不仅要大量地阅读图书、期刊、科研信息、报告,而且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的研究者和专家直接进行请教、讨论、交流,也是科研知识积累的重要环节。 在积累知识和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又不能只搜集一面的东西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期末報告 B90208006 地理四彭鈞毅【音樂文化空間的分布變遷與搖滾樂的音樂實踐—以台北市為例】【關鍵字】:搖滾樂、次文化、文化空間、音樂地理學 【一】研究動機 去年的台北縣政府在貢寮所舉辦的海洋音樂季以及在墾丁所舉辦的春天吶喊音樂季,吸引了上萬人次的觀眾前往;每到夜晚就高朋滿座的河岸留言、地下社會和女巫店;越來越多人收集獨立唱片公司的音樂,而常常跑一些非連鎖店的音樂店,俗稱—音樂唱片雜貨店;許多音樂教室以及樂器行並不再被高檔社會族群所佔據,而可以看到了許多以年輕人為主的社會族群。在都市更新以及文化藝術的推廣之下,人們對於生活的水準與藝術逐漸有所要求。而這些要求,從過去地一昧的認為古典音樂或是某些藝術形式下開始有了轉變—越來越多人對於樂團文化或者是搖滾音樂產生興趣。 在政府推廣之下,地下搖滾音樂文化空間的興起,讓許多地下搖滾空間得以【地上化】,給予了民眾更多休閒的空間以及文化藝術發展的位置。在這其中,雖然真正了解或是親身體驗搖滾的人並不多,但在文化推廣以及個人風格的強調之下,使得這些族群有機會嘗試接觸不同於日常生活文化思考的另一個層面,進而去發展屬於自己的音樂或是其他藝術方面的思考。除了學術思考的積極意義之外,消極的意義在於提供民眾一個理想及安全的空間來安排其休閒活動,不同的文化也會匯集在此而形成一種兼有許多文化的新文化。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音樂文化空間的功能可以說是非常多功能的。 這樣的文化空間從以前純粹提供人們聆聽音樂的西餐廳或是簽名會到現在到處林立的音樂練團室、樂器行逐漸產生了一些改變,這起源於人們對音樂的實踐因新文化的注入和舊文化的轉型有了不同的作法。許多人並非像十幾年前般,迷著特定的偶像,或者是認為某個偶像的一舉一動都讓人著迷—他們開始聆聽音樂、開始發掘不同領域的音樂,他們希望能夠在大家都一窩蜂的情形下,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一個足以代表他們想法的音樂。在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好一陣子之下,更新的文化也加入了目前音樂的發展,而這樣更新的文化所帶來的是—人們想創作自己的音樂。藉由這一連串對音樂文化實踐的改變,使得音樂文化空間也逐漸產生了不同功能和作用。 為了了解這些文化空間所帶給大眾各種意義以及各層面的思考,我們除了理解它本身的建構之外,若能對其分布及變遷過程有所了解,便能更容易了解音樂文化擴散的過程,而在這過程當中也包含了很多進化的過程。除了了解他整個進化過程所加入的元素之外,這些休閒文化空間也代表了一些文化發源的起點,或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人文地理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201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 ①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 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 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③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 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式文化区(例如确定一个民族的总的界限): 1.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

人文地理教学应采用的方法

人文地理教学应采用的方法 在进行了专题五《如何根据人文地理内容的特点组织教学》,我们认识到,人文地理,老师们老觉得特别难,同学也觉得特别枯燥,有点像政府报告似的,条条框框的东西比较多,很多政策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学起来,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比较多,就觉得非常的枯燥,在旧的教材里面,体现得特别的明显。那么新课程以后,包括我们对老师的一些了解,包括我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我们发现,这一块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内容上,理念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上面,我们都发现了变化特别大,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特别大的空间,让我们更好的组织教学。 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呢?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备好人文地理课 1、备好课需要把握新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第一对课程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这四个方面做出合理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来对教材进行解读,也就是说,依据知识点,能力要求,以及过程与方法,来寻找教材当中的落脚点。 2、备好课需要掌握学生情况 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过去我们从心理学上讲,生活体验一定是先了解身边的,然后再重新认识中国的,再到世界的,现在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实际上学生有的时候是会跳跃空间去了解的,可能不知道中国偏远的地区发生了什么,但是他马上知道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发生的大事,所以说,在获取教学资源的时候,我觉得身边的固然重要,但是可能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来说,可能媒体给我们的一些共享资源,比如说新闻联播,会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某个什么事情,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地区的人能够理解,这样一个资源可以跨区域的共享。 二、开展决策型教学 人文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开展决策性的教学,因为可能很多内容都有

人文地理学笔记(详细)

人文地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一)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人类社会的早期,出于生存的需要和好奇心的驱使,人类就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开始了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学的研究容也不断的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容;二是近代地理学时期,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理学进入近代科学阶段;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作用的综合体,一般来说,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各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军事地理学等。为此,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核:一是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的主线。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二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起发展变化的趋向。 1、注重区域与空间研究 2、人地关系研究的传统 3、对时间序列的关注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一)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比较强的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表现在其历史性上。人文地理研究主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饿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二)区域性:与其他人文科学的不同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绪论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4)学科的交叉性。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3.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思除灾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5.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6.传染扩散(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

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9.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10.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与地理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直链型关系。 11.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最佳文化。 12.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类型: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究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 13.和谐文化生态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人类利用自然应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协调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1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尖,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求尖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地理学的基本规律。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内容的庞杂是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其往往局限于对复杂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的只是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尖系。经验注意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得出结论。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区域分异论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但是由于归纳是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个有矢的肯定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搜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辑经验主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一方面,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理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例如物理学者斯图瓦特早在1947年在地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尖于人口分布与平衡的实验数学规划。另一方面,一些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谋求地理学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的观点和行动在欧美地理学界扩展开来。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小组首开数量研究之风。60年代,计量地理研究的潮流传遍西方地理学界。由于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问题,经常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间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计量与理论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人空间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点从原先的区域方面转到空间分析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哈格特的《人文地理学的区位分析》(1965)为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把一个枢纽区分解为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网络、枢纽、等级系列、面、扩散, 建立了区位结构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一书,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立场上总结了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方法论,也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之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传统地理学矢注地区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总结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⒉★人文地理学的特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 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

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 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 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①古代人文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 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②近代人文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始分化为一 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⑴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⑵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人文地理学习方法

人文地理学习方法 人文地理学习方法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地域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变的规律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布置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区位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并维持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内容应该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环境条件是为人的活动提供可能的物质和空间基础。同时,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之间,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我们所追求的人--地协调既要包括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还包括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当然广义地说,环境条件是只既包括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也包括作为人类社会局部群体甚至是人个活动的他人或他群活动的条件,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就是一个了解人类社会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

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我要提醒两点:思考人文地理的时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和等级差异。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结论。例如餐馆不能设在垃圾场附近;巴西迁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层针对国家均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气候凉爽才迁都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对。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就是要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去看待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等级差异则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级、媒体的等级、行政管理的等级、社会群体的等级。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方法。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 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3、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

第3章人文地理学地地的研究方法课后习地的题目解答

实用标准文案 第3章研究方法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典型模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一、确定研究课题:按课题研究目的分: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综合性课题。根据课题的来源分: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项目。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对策性研究。 二、制定研究计划:个人进行的论文型课题,计划方案包括三项内容:研究步骤、资料调查大纲、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申报研究课题具体内容包括: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经费预算说明。 三、收集、整理资料:广泛收集、辨别真伪、兼收并蓄、分类清晰。 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是资料收集工作,调查研究主要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有参与观察、直接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第一手资料是只有通过研究者的野外考察、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才能获得,第二手资料是一次文献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的文献。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简介资料的认识,弥补其时效性缺陷,获得直观印象。 五、分析研究(数据初步分析与处理、建立分析模型、数据补充、分析结论可靠性评价、征求意见):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包括资料、数据分析,理论解释和假设检验,提出观点与结论等过程。课题分析需要重复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再收集补充资料——再研究的过程。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科学理论。 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研究报告、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原始资料) 2、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是重点,区域研究最为典型,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2)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的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加强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人本主义地理学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在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方面,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1)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2)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那些途经和方法。 一、地理社会调查:访问法、资料收集法、抽样法、专家系统法。 二、科技文献 1、地理科技文献:按种类分为各种书刊、资料、数据、文物、图表、非资料类或非印刷品类;按加工程 度与使用程度分为原始性文献、工具性文献、再造性文献。 2、因特网信息资料库: (1)与人文地理有关的虚拟地理图书馆 (2)相关综合性网上图书馆和论文数据库 (3)遥感图像和地图信息数据库 精彩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