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

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三、速度

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

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及温度有关,但于音调、响度、音色均无关,比如超声波与次声波的速度相同。

(V

空气=340m/s ,V

钢铁

>V

>V

空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与障碍物的距离>17m)。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弦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控制变量法)。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超声具有导航、穿透和破碎能力(或说成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的作用);

次声有危害,要远离次声源(一些动物如狗、大象能听到地震或海啸的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例:影子,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4、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5、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书本P55图4-7实验探究)(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8、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0.(课本58页图4-13实验)

11、典型作图

12、平面镜的应用(光的反射)(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视深度<实际深度);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海市蜃楼;一笔三折,彩虹,透镜成像,看日出(实际的太阳在地平线下方)等。

4、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5、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吸收与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反射与物体不同颜色的光);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所决定(透过与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与物体不同颜色的光)。

4、透镜及分类(光的折射)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F

F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本72页的实验探究过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正实倒要记牢。(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作图见本资料末尾)

8、眼睛构造: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图见上方)

ρρρm v v m v m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用字母m 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外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单位及换算:千克(kg )1t(吨)=1000kg ;1kg=10

3g(克)=106

mg (毫克) 3、质量测量:天平(重要的实验)

记忆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调平衡,指针中线才完成。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一起加,物体质量就不差。

4、量筒使用及体积单位:量筒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 1m 3=103(升)=106ml (毫升)

二、物体的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值。

2、单位及换算:kg/m

3或g/cm 3(1 g/cm 3=103 kg/m 3) 3、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延伸公式: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均无关(与温度、压强(气体)有关)。 水的密度:1.0×103kg/m 3= 1 g/cm 3

5、密度的计算:a g/cm 3 = a kg/dm 3 = a ×103kg/m

3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 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力的基本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2、 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2)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了解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④使用前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3、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3)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寻找重心的方法:作图法: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支撑法;悬挂法。 (5)提高稳度的方法:①增大支撑面积②降低重心。

4、(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阻碍物体 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直线滑动时,二力平衡(摩擦力f=拉力F )

结论:①当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②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如:用力捏刹车板;紧皮带;用力写字 ②接触面变粗糙,如:新的鞋底与轮胎;路滑时撒沙子或草;举重运动员手抹镁粉 ③变滚动为滑动,如车轮是圆的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拉重物时底部垫圆木④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悬浮列车;气垫船;加润滑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雾,白气,露珠) 6、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7、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干冰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长度的测量结果一定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放正紧靠——视线正对——注意估读——带好单位 4、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 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公式: ρ=m/v ρ——密度——千克/米3(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米3(m3)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纳米技术、锂离子电池、硅太阳能电池、记忆合金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运动的相对性)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公式:v=s/t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离在17米以上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4、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 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1cm=0.01m;1mm=0.001m ;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 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 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我们把选取的参照物看作是静止不动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积少成多”、测硬币、测细铜丝。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小时(h)、分(min)。 2、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会读停表的示数。 三、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规律和物质结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换算关系是1km=1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000μn lμm=1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原因:①与测量人有关;②与测量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方法:①选用更精密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工具是秒表,时间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运动快慢: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8、求平均速度::v=s/t 8、科学探究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制作、播放); 二、声音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声音叫回声(如:高山回声,北京天坛回音壁)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长度 ①基本单位:米(m)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千米(km)1km=1000m=103m 分米(dm)1dm=0.1m=10-1m 厘米(cm)1cm=0.01m=10-2m 毫米(mm)1mm=0.001m=10-3m 微米(μm)1μm=0.000 001m=10-6m 纳米(nm)1nm=0.000 000 001m=10-9m (2)时间 ①基本单位:秒(s)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小时(h)1h=3600s 分(min)1min=60s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常用:有刻度尺、卷尺等 精确度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刻度尺的使用: 先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分度值决定刻度尺的精确度。 ①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放: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 一般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可以从任意刻度值开始测量。 ③读:视线与刻度线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数字和单位。

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 (2)普通钟表测量方法:t2-t1 (3)停表的使用: 归零-启动-停止-读数 大表盘:一周30s,分度值0.1s;小表盘:一周15min,分度值0.5min 4、误差 (1)误差由于受到所使用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不能消除; (2)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能够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果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运动,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及介质的种类 和温度有关。V 固> V 液 >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及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及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d回声定位.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及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 v 气>v 液 >v 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常见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倒影、 三、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及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如:分度值为1mm时,读数:8.10cm;准确值:8.1cm;估计值(最后一位):0.00cm 分度值为1cm时,读数:8.1cm;准确值:8cm ;估计值(最后一位):0.1cm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贯穿整个过程。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一、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3、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可以以声波的形式表示出来,有规律的叫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 V空气=340m/s 声速V固体>V液体>V气体 回升的计算(略) 4、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引起鼓膜的振动。二、乐音三要素: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 次声和可听声。 物体越重,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音调高低频率波形个数)(响度大小强弱振幅波形高度)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隔声,吸声消声) 四、声音利用:1、传递信息:水下定位、通信等 2、传递能量:清洗精细仪器清洗手表,超声治疗,超声处理种子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看齐,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立干见影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用c表示,c=3.0X108m/s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气体>液体>透明固体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光路图画法:a法线(虚线)b入射角和反射角c方向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东西的为漫反射漫反射光比镜面反射光弱 黑板为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为漫反射。 6、光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倒影”镜花水月潜望镜汽车观后镜娃娃镜看到物体 (三)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四)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 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三、速度 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 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全套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km —→m —→dm —→cm —→mm —→μm —→nm 。(在箭头上填上换算进制)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h=60min 1min=60s 。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计算公式:v=s t S ——路程——m ,t ——时间——s ,v ——速度——米/秒(m/s) 1m/s=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t=分+秒。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回声定位、声呐探测、超声诊断)和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超声碎结石、电动牙刷除牙渍)。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装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门窗、装隔音墙、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塞棉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为37℃。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 3 m 1dm=0.1m=10 -1 m 1cm=0.01m=10 -2 m 1mm=0.001m=10 -3 m 1μm =0.000001m=10 -6 m1nm=0.000000001m=10 -9 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 7.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 音 的 传 播 1 2、光 的 传 播 (1 (2)相关概念 3、光 的 反(3)实验: 射(4 (5 (6 (7

、平(1)实验: 面(2)特点:①等大;②等距;③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④成虚像; 镜(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作图;b、求距离;c、求速度; 成 像(4)实像和虚像: (1 、光(2 的 折 射(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图②求角③解释现象:筷子向上弯折;池水变浅。 (4)实验: (5)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时可逆的。 (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 7、(1)光谱:把太阳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便成为光谱。 看 不(2)红外线 见 的 光 (3)紫外线 透 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总结成四句话表达: ①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u>f成实像;u2f成缩小的像; u<2f成放大的像);③实像一定倒立,且物像异侧;虚像一定正立,且物像同侧;④在凸透镜成实 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 1、 近视眼 眼 睛 与 (四) 眼 应 镜 远视眼 用 3、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度计算)Φf 1 (f 表示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物镜 2、显微镜 目镜 3、望远镜 物镜 目镜 4、视角的大小 1、 (1)温度:①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②符号 温 (2)温度 两种 ①摄氏温度(t ) 度 表示 方法 ②热力学温度(T ):单位: 开尔文 。符号: K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K (1 2、 温 (2)种类 度 计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②非晶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