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一。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总体概括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小结: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二。辛亥革命巨大意义具体剖析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2)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实现共和宪政。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就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此得到较为充分的肯定。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法制观念仍为民众所接受。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共和宪政最大的特点。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新概念。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就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3)辛亥革命的当代启示

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

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

维系海峡两岸、世界华侨共同的历史记忆。辛亥革命的历史,还是今天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和所有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正确阐释辛亥革命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重要思想基础。华侨给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人力、财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门是当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港澳人民也给予孙中山巨大支持。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两岸尚未统一。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体中国人都要厉行孙中山振兴中华及中国应该统一的伟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华职业学院电子商务2班学号:201105005223 张明刚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性质都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力量。我想辛亥革命在驱动中国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绵延整整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历经了一代代王朝的变迁。这种历代政权的变迁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用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可以说是我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命途多舛,发展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从政治形态与体制上彻底推翻了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虽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使人们观念上引起的巨大转变却不容小觑。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背景,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我想政党政治是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对于国家政治结构与模式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皇权专制时代,政党不允许存在,即使在‘预备立宪’的清末,凡与政治及公事有关的结社集会,同样也不可以‘照常设立’。” 最后,我想以上海为例,尽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在帮助各大城市确立以后的政治地位,增大政治影响方面的重大影响。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后上海政治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伟大意义:“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辛亥革命给上海带来的进步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尤其推动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上海本身作为一个驰名中外的通商巨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政治突越的契机。“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士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等等,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上海整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可以算是一个意义显赫而无比重要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陈力张永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北京100872) [摘要]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意义;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前后经历十几年,在国内外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也许由于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制定民主宪法、创立中华民国的巨大成就,掩盖了其在文化上的意义,同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偏重于政治意义而忽视了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但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革命的思想文化,是革命的先导,为变革作舆论准备;而革命的过程,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任何一次大的政治革命,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启蒙运动,也没有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亦如此,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推翻封建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在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文化的斗争。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人们对其文化的改革评价依据主要是政府的政令,而忽视社会实际效果的考察,导致评价过高。”“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文化改革,主要是从属于政治的革命需要”,“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革命”,它对“社会文化改革是有限度的”。不可否认, 1912年1月1日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它只存在了三个月,而且它的各种措施甚至在南方各省也难以得到认真的实施。尽管中华民国的实际结局与人们的期望有极大反差,但不能就此认为它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能据此就认定它是一块毫无意义和实际内容的“空招牌”。而应该看到,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给人们燃起了希望之火,使他们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特别是在思想文化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辛亥先驱们把根深蒂固的专制神权一同捅了个大窟窿,其解放思想的作用及其历史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同时在“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而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时,不能要求他们比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更多更大,而应当看他们是否比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提供了更多新的东西。单就思想文化转型而言,辛亥革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相对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的变化、转型,思想文化这样一个有浓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就当时的历史实际来看,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与戊戌维新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相比,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一 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此时民主思想的传播重要特征就是它几乎抛弃了维新派“托古改制”的外衣,也不带任何神学色彩,而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琼州学院作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则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其次,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一方面深信,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异常之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振兴实业,成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曾提出过“反满”的口号。这个口号自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实质还是反对以满族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独裁政权,而不是反对满族这个民族。到了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的破灭,促使人们在怀疑和失望中另觅新路,为选择社会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3295707.html,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张海鹏 来源:《党建》2011年第10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 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试论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试论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摘要】19世纪中后期,各国列强开始露出其贪婪的一面,加上清政府后期的政治腐败,卖国行为日益严重,中国各组织团体积极救国的行为得到中外势力的迫害镇压,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危急,民族危急。中国处在各方列强的瓜分及国内政治分裂严重、分歧大的压力下,一批有极强爱国思想的新青年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的爱国性质的团体组织,在经过充分的组织准备后,在汉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革命尝试道路艰辛崎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意义影响 【正文】 1911年3月,武汉新军营里均已建立了文学社的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对象。 6月17日,四川民间各团体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清政府调武汉新军大部进川,武汉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抓住时机果断发动武装起义,以熊秉坤为首的革命军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起义,随后整个武汉光复。 武昌起义后,其他各省纷纷效仿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911年12月28日,孙中山先生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随后中华民国与清政府进行了激烈的对抗,终因力量的较大悬殊及内部势力的分化,革命党人开始动摇,与军阀进行妥协。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发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一。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总体概括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小结: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二。辛亥革命巨大意义具体剖析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首先, 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这是其最大的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其次, 辛亥革命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此,试图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刚要论文 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二班 学号: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从客观的角度看来,其实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又是不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它的成功在于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另外,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那样,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从另一方面看,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也因此,辛亥革命是一个不完全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局限性: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1911年10月10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天。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辛亥革命第100周年,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的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他们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辈志士,不惜牺牲、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代表,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辛亥革命,要以此激励自己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 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毋庸讳言,革命派曾经提出反清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特定环境下,以清朝皇帝亲贵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外屈膝,对内镇压,已经成为中

国进步发展的障碍。不推翻以清朝皇帝亲贵为代表的封建统治,中国就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从民族革命的角度说,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就是推翻封建王朝,反对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本身,而非某个特定的民族。孙中山创建共和之后,随即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主张,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辈的功绩,正确阐释辛亥革命的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增进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拉近两岸民间的距离,增强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思想意识和力量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意义。 记得今年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片中着重描述了华侨对革命的支持,体现了华侨对革命的重要性。而如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有着无数华侨遍布于世界各地,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动员广大华侨华人共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海外华侨华人曾经以极大的热情和行动支持了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对于今天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团结香港和澳门同胞共同奋斗,建设祖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辛亥革命的方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攫取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为了支付对外巨额赔款,清政府追加税收,巧立名目,各级官吏贪污,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商人的罢市斗争,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清政府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国内外困局,清华政府于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推出一些改革措施,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政治制度的落后,没有改变封建统治机构,所有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资产姐姐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但李鸿章并未有重视他的意见,同时,孙中山发现了清政府的更严重的腐败状况。于是,他确信和平改革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通知。同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孙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同盟会在批判改良主义思想的同时,派遭会员纷纷回到国内,发动了一些列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1907至1908年,孙中山在两广的沿海地区,亲自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失败了,但是并未使孙中山等革命派后退。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而且署理四川总督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独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建立中国民国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大几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和封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新海革命一百周年,那段风云岁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却不该忘记。辛亥革命是一次人们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反抗的革命,是我国人民为了拯救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 这次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立全新的体制。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但从此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二、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虽然还企图继续控制、欺凌中国,但中国民众的觉醒程度空前提高,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要求汇成巨大的潮流,迫使当政者不能轻易对外妥协,也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不顾及中国的民意,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从而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现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舆论传播更趋普及和活跃,从而为更大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准备了人才和舆论条件。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在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三、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的新局面,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当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国人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思想空前活跃,民意空前旺盛。随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蔚为潮流。中国共产党随之成立,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磅礴的气势领导中国革命奔腾向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20世纪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辛亥革命拉开的序幕、开启的闸门。革命后不久,虽然出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众困苦的混乱时期,但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从1911年到1949年,短短38年就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由乱到治的过渡时间并不是很长,与主要西方国家近代革命之后由乱到治的过程相比更是如此。 同时,这次革命也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辈志士,不惜牺牲、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代表,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提倡以人民为本位。这对于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是革命性的突破。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与廉洁自持,是孙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