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推拿复习资料2013

保健推拿复习资料2013
保健推拿复习资料2013

保健推拿复习资料

第一章推拿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推拿: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或手的代替物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产生的直接生物学效应,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2.运动推拿:是随着推拿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而随之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指应用各种推拿手法,使运动员或体育运动参加者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消除疲劳和治疗运动性伤病。

二、填空题

1.推拿古称按摩,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

2.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是《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3.推拿的基本作用原理为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信息调整和

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相结合。

4.推拿对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作用包括理筋正骨、整形复位、舒筋活络、宣通气血、

活血散瘀、减轻疼痛和加速康复、恢复功能。

5.推拿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应用原则为明确诊断,对症应用、精力集中,位置得体、

操作卫生,时间灵活和手法有序,力量适宜。

三、判断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N )

2.宋代太医院开始设立按摩博士和按摩师职位。( N )

3.推拿放松肌肉的机理就是将肌肉充分拉长。( N )

4.推拿可以消除肌紧张,原发性压痛点是治疗中的关键。( Y )

5.推拿不但可以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 Y )

6.推拿能畅通气血,因而不能对高血压病起作用。( N )

7.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做腹部推拿。( Y )

8.按摩的方向一般说来应按淋巴流动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部位应重点按摩。( N )

四、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 B )

A.《黄帝内经》 B.《黄帝岐伯按摩十卷》C.《小儿推拿秘诀》 D.《小儿按摩经》

2.首次将按摩与其它内服、外治法并称,明确地将按摩作为一种疗法提出的是以下哪部著作:( A )

A.《黄帝内经》 B.《引书》 C.《五十二病方》 D.《阴阳十一脉灸经》

3.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较少,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法是( D )

A.按、搓 B.按、压 C.推、拿 D.按、摩

4.我国历史上太医院最早设立按摩科是在( B )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代

5.推拿流传至海外始于( B )

A.隋 B.唐 C.宋 D.元

6.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 D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椎骨错缝的原理为( A )

A.纠正解剖位置异常 B.改变内能 C.调整信息 D.活血化瘀

8.肌肉痉挛的治疗原理为( C )

A.纠正解剖位置异常 B.信息调整

C.改变有关系统内能 D.纠正解剖位置异常与改变系统内能的结合

9.关于推拿疗法的一般注意事项中,以下哪项不正确:( A )

A.妇女月经期的腰臀部、腹部穴位要重刺激

B.病人有思想顾虑或畏惧情绪时,应先做好解释工作

C.手法要尽可能轻柔以避免医源性损伤,特别是关节运动类手法,如颈椎斜扳法,常引发医疗事故D.病人在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推拿

10.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进行推拿? ( B )

A.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B.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后

C.极度衰弱者 D.骨折、骨肿瘤者

五、问答题

1.试述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原理。

答:①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②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

③信息调整④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相结合

2.试述推拿对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作用原理。

答:①理筋正骨、整形复位②舒筋活络、宣通气血

③活血散瘀、减轻疼痛④加速康复、恢复功能

3.试述推拿操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应用原则。

答:①明确诊断,对症应用②精力集中,位置得体

③操作卫生,时间灵活④手法有序,力量适宜

第二章推拿手法

一、名词解释

1.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或手持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

2.推法:术者用手掌、掌根或手指着力,紧贴体表,运用适当的压力,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压移动,称为推法。

3.擦法:用拇指或四指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手掌、掌根贴于皮肤上,做来回直线形往返运动,称为擦法,亦称擦摩。动作要柔和,力量均匀,速度稍快,作用力主要在皮肤上,亦可达皮下组织。

4.揉法:以指面、手掌或前臂吸定在治疗部位及穴位上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5.拿揉: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对称用力,将治疗部位夹持、提起,并同时捻搓揉捏的手法。

6.按法:按法是以手指、手掌或肘尖等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并稍作停留的手法。

7.运拉:推拿者在被推拿者的某一关节部位,根据关节活动的可能性,作屈、伸、内收、外展、内旋、

外旋、环转以及牵引等活动的手法,称为运拉法。

8.滚法:用手掌尺侧面的背部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处,在操作部位做来回翻掌、旋转动作的手法。

9.分筋:以拇指指端深按于肌腱部,着力按而拨动的手法。

10.理筋: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

11.扳法:用双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端或肢体的一定部位,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的手法。

二、填空题

1.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2.作用于人体骨关节类手法的施术原则是关节运动轴面原则、关节运动区位原则、

关节运动解剖学结构原则和省力原则。

3.按法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等,操作时用力下按,按而留之,不可暴力猛然按压,常与揉法结合使用成复合手法。

4.叩打法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叩击、轻拍和切击。

5.各推拿手法中,通常用于提高皮肤温度的基本手法是擦法,而通常应用于末端病的治疗手法则为刮法,治疗腰肌劳损为促使挛缩的筋膜得到舒展,则多用辗转拿法。

6.按法的用力方向应垂直体表,而理筋的操作方向则需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

三、判断题

1.推拿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 N )

2.推拿手法治疗的疗效与力度成正比。 ( N )

3.轻推法对神经系统起镇静、止痛作用,而重推法则能加速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可消肿散瘀、提高局部温度。( Y )

4.擦法有较强的温热作用,故一般不直接在患者衣服上操作,以防损伤衣物。( N )

5.以掌指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揉法。( Y )

6.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肩部等。( Y )

7.叩打法操作时不宜在体表有拖动动作。( Y )

8.搓法在临床应用方面,多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 N )

9.抖法在多用于四肢部尤以上肢最为常用。( Y )

10.滚法为最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Y )

11.按摩时的用力方向应为离心方向。( N )

四、选择题

1.推法的应用范围是( D )

A.头面部 B.四肢部 C.腰背部 D.以上各部

2.擦法的运动形式是( B )。

A.单向直线 B.往返直线 C.环形 D.弧形

3.操作时需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的手法是( B )

A.推法 B.擦法 C.搓法 D.抖法

4.下列按法的操作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D )

A.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B.用力要由轻到重

C.常与揉法结合运用 D.用力要小,均匀深透

5.叩打手法操作时用力必须( C )

A.深沉 B.缓和 C.快速而短暂 D.轻重交替

6.抖法操作的要点是( A )

A.颤动幅度小,频率快 B.颤动频率高,着力稍重

C.前臂边抖动边用力下击 D.可与滚法结合使用

7.抖法在临床上常适用的部位是:( C )

A.腰部 B.手腕部 C.四肢部 D.下肢部

8.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的是( C )。

A.擦法 B.按法 C.搓法 D.弹筋

9.滚法在临床上常用的部位是:( D )

A.肩背部 B.腰臂部 C.四肢部 D.以上都是

10.弹筋常用于治疗下列( A )种运动性疾病。

A.慢性肌肉损伤 B.髌腱末端病 C.狭窄性腱鞘炎 D.脊椎小关节紊乱症

11.通常应用于末端病的推拿治疗手法为( C )

A.弹筋 B.滚法 C.刮法 D.切法

12.用于牵伸腰背筋膜,放松腰肌,消除运动后腰背肌肉酸痛的按摩方法是( D )。

A.推摩 B.擦摩 C.揉捏 D.背法

五、问答题

1.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答:⑴原则:①持久②有力③均匀④柔和⑤深透

⑵治疗的时间要持久,手法要有力,有节奏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简述推法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答:⑴操作:

①掌轻推法:肘关节微屈,拇指分开,四指并拢,全手贴于皮肤上,沿着淋巴流动方向轻轻向前推动,动作要柔和均匀,力量只达皮肤。

②掌重推法:手法与轻推法基本相同,但用力较重,操作时,虎口稍抬起,着力点在掌根极大、小鱼际处。力量达皮下组织。

③拇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尖接触皮肤,向一定方向推动,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⑵注意事项:

①动作沉稳着实,保持足够按压力

②单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中间不可出现停顿

③方向:顺血液或淋巴液回流的方向,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运动创伤急性期:不痛点→通点;慢性期:痛点→不痛点。

3.简述按法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答:⑴操作:

①指按法:用拇指的指腹或指端按压穴位或痛点。如果用单手按感到力量不足时,可以用另一拇指重叠按压,以加强按压的力量。按摩腹部时,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手指指腹按压,必要

时还可用另一手的四个手指重叠按压。

②掌按法:将一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掌根(如用双掌压时,多将双掌重叠)贴于被按摩部位,腕关背伸,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用点在肌肉或关节上。

③拳按法:将手握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端的指间关节背面着力按压穴位或身体一部位,并作小范围的推压或拨动。可用单拳压,也可用双拳同时按压,以增强按摩效果。

④肘按法:用肘尖部按压穴位或痛点,刺激作用较强。

⑤踩法:是用足踩压的一种按法,多用于运动后按摩。

⑵注意事项:

①垂直体表,缓慢加力,达到得气,停留片刻,再慢慢放松

②切忌突然加力,突然减力

③按法后一般加揉法,以使紧张肌肉放松。

4.拨(分)筋与理筋在手法上有何区别,各应用于何种情况?

答:⑴区别:拨筋手法方向垂直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理筋手法方向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

⑵拨筋法具有解痉止痛、分解粘连、梳理肌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

理筋法具有调和气血、理筋归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第三章经穴推拿

一、名词解释

1.经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同时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2.经穴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古老而独特的防治疾病的方法之一,它以中医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手法技巧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上,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畅通气血、消除疲劳、防治伤病的目的。这种主要在经络、穴位上进行的推拿称为经穴推拿。

二、判断题

1.足三里的位置在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 Y )

2.手三里位于曲池穴下3寸。( N )

3.用指量法取穴时中指和食指的宽度为1.5寸。( Y )

三、选择题

1.用指量法取穴时大拇指的宽度为( A )寸。

A.1寸 B.1.5寸 C.2寸 D.3寸

2.用指量法取穴时中指和食指的宽度为( B )寸。

A.1寸 B.1.5寸 C.2寸 D.3寸

3.用指量法取穴时除拇指外四指的宽度为( D )寸。

A.1寸 B.1.5寸 C.2寸 D.3寸

第五章运动实践中的推拿应用

一、填空题

1.运动前的按摩推拿,应在训练或比赛前 15分钟内进行,推拿时间大约

而言,急速而重,时间较短的推拿手法具有兴奋作用;而缓慢而轻,时间较长的手法有镇静作用。

2.调整赛前失眠,推拿手法应缓慢柔和,而调整赛前紧张状态,推拿手法则需轻快柔和。

3.运动中短时间间歇项目的推拿,主要以经穴推拿为主,较长时间间歇项目的运动中推拿,则以局部及经穴推拿为主。

4.运动后的恢复推拿,一般在关节和躯干部以揉法为主,四肢肌肉以拿法为主。

5.运动后腰背部肌肉酸痛,其常用的局部治疗穴位为腰眼,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8寸。

6.肘关节的运动推拿中,最常用的局部穴位为曲池,位于半屈肘,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而小腿后群肌的运动后疲劳恢复推拿中,常用的局部穴位有承山、委中和足三里等。

二、判断题

1.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叩打、重推起兴奋作用;轻推、轻揉起抑制作用。( Y )

2.一般而言,急速而重,时间较短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 Y )

3.缓慢轻柔而有节律的推拿手法,反复刺激后对神经有兴奋作用。( N )

4.运动前推拿,应在训练或比赛前1小时进行。( N )

5.运动前推拿一般推拿时间以2-10分钟为宜。( Y )

6.调整赛前失眠,推拿手法应缓慢柔和。( Y )

7.调整赛前紧张状态,推拿手法应缓慢柔和。( N )

8.运动后恢复推拿时,应先推拿放松小肌肉,后推拿大肌肉。( N )

9.运动后推拿其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一般在课的结束部分或课后进行。( Y )

10.当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需马上对其进行推拿按摩。( N )

三、选择题

1.运动前推拿,如要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则推拿的手法应( D )

A.轻、慢、时间长 B.轻、慢、时间短

C.重、快、时间长 D.重、快、时间短

2.运动前推拿,如要降低运动员的兴奋性,则推拿的手法应( A )

A.轻、慢、时间长 B.轻、慢、时间短

C.重、快、时间长 D.重、快、时间短

四、问答题

1.运动前推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进行?

答:⑴目的:使运动员保持训练和比赛前的良好状态。

⑵操作:一般情况下应和准备活动结合起来。临场训练或比赛前的推拿,应在训练或比赛前15分钟内进行,推拿时间大约2-10分钟为宜。

2.试述武术专项训练后腰背部肌肉酸痛的恢复推拿。(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腰背部作大面积的推、揉、滚法或按压

⑵脊柱两侧肌肉立掌搓、推拨等

⑶膀胱经、腰骶部擦摩;阿是穴、肾俞、腰眼、八髎、环跳等处按揉、点拨等。

⑷腰椎关节压、迫、提

⑸腰背两侧骶棘肌叩、推结束

3.试述武术器械训练后肩部的疲劳恢复推拿。(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冈上肌:滚或揉、点穴(肩井)、拿揉、按揉或点拨、叩打

⑵肩关节前后肌群:滚、揉或对掌揉、点穴(天宗)、搓

⑶三角肌:滚、拿揉、点穴(肩髃)、叩打

⑷运拉肩关节、抖动上肢

4.试述武术专项训练后前臂及肘部的疲劳恢复推拿。(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前臂至肘关节上方肌肉、韧带:推、滚、揉或拿揉

⑵点穴:曲池、手三里、内关和外关等

⑶前臂肌肉:按压。若有肌肉条索,可加拨筋和理筋。

⑷前臂肌肉及肘关节韧带:搓揉

⑸肘关节运拉

第六章运动创伤的治疗推拿

一、名词解释

1.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2.急性腰扭伤:又名急性肌筋膜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或椎间关节等,因外力作用而受到的损伤。

3.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之因为较强的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4.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损伤性炎症病变。

5.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指腕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牵扯损伤,或肱桡关节滑囊的慢性劳损。

6.髌骨劳损:是指髌骨软骨软化症和髌骨肌腱末端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二、填空题

1.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和椎间关节等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伤病。

2.大腿后部屈肌拉伤的推拿治疗中为舒筋通络,常可点按环跳、承扶、阴门、和委中等穴位。

3.小腿肌肉痉挛的常见病因有寒冷刺、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连续收缩过快和疲劳。

4.肩袖损伤推拿治疗中,最常用的局部穴位为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而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推拿中,最常用的局部穴位为曲池,位于半屈肘,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

5.踝关节扭伤在损伤的急性期,手法要轻,以免加重损伤,恢复期手法宜重,特别对血肿机代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与功能锻炼相结合,以恢复功能。

三、判断题

1.在运动创伤的推拿治疗中,我们常常把治疗目标针对于疼痛和肌紧张这两个主要环节。( Y )

2.运动创伤患者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可与功能锻炼相结合。( Y )

3.推拿治疗颈椎病手法须轻柔和缓,力量大的手法不可应用。( N )

4.椎骨错缝的推拿治疗应该先用侧扳法整复错位的关节,再放松周围肌肉。( N )

5.急性腰肌扭伤患者在推拿治疗期间,病员应卧软床休息,腰部制动 5-7 天。( N )

6.推拿治疗腰肌劳损,可横擦腰骶部,拍击两侧骶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 Y )

7.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N )

8.三角肌肌腱炎时,常有外展上举45°一120°的疼痛弧。( N )

9.推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损伤)可以拇指按揉冈上肌以舒筋通络,剥离粘连。( Y )

10.大幅度摇肩适用于肩袖损伤疼痛较重,活动功能明显障碍的病人。( N )

11.小腿肌肉痉挛时,可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踝关节背伸。( Y )

12.膝侧副韧带损伤以外侧损伤最常见。( N )

13.推拿治疗膝侧副韧带损伤可用拔伸法。( Y )

14.踝关节扭伤以外翻位损伤最为常见。( N )

15.踝关节扭伤,对韧带完全断裂有撕脱骨折者,不宜用推拿手法治疗。( Y )

四、选择题

1.韧带断裂的治法为( C )

A.弹拨或推扳手法促其回纳 B.解除关节交锁

C.用理筋手法抚顺理直 D.用分法疏筋

2.脊柱椎间关节错位的治法为( D )

A.弹拨或推扳手法促其回纳 B.解除关节交锁

C.用理筋手法抚顺理直 D.用被动运动手法

3.骶髂关节病变时,一般不会出现( B )

A.“4”字试验阳性 B.屈颈试验阳性

C.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D.床边试验阳性

4.一般不用于急性腰肌扭伤的方法是:( D )

A.腰部后伸被动活动 B.弹拔法 C.腰部斜扳法 D.牵引腰部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骨盆牵引的作用不包括:( A )

A.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C.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 D.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6.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不包括( A )

A.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B.改变突出物位置

C.调节后关节 D.松解粘连

7.肩关节外展60°一120°疼痛加重的疾病是( B )

A.肩周炎 B.肩袖损伤 C.网球肘 D.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8.关于肩袖损伤,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肩关节外展60°-120°疼痛剧烈 B.推拿治疗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C.急性损伤渗出期,疼痛肿胀较甚者,反复用按法重刺激 D.可揉、擦患部,被动运动肩关节9.下列哪项叙述不适合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B )

A.滚、揉交替施于局部 B.不能配合热敷法

C.点按痛点 D.急性损伤期痛甚者,制动于休息位。

10.小腿肌肉痉挛处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C )。

A.拿揉痉挛肌肉 B.点穴

C.持续牵引痉挛肌肉 D.活动踝关节

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57311.html,l试验阳性,提示( C )

A.肩关节脱位 B.冈上肌肌腱炎 C.网球肘 D.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12.肱骨外上髁炎的操作手法主要选用:( D )。

A.按揉法 B.推擦法 C.弹拨法 D.以上都是

13.肱骨外上髁炎手法治疗所取的穴位主要是( A )

A.曲池 B.合谷 C.少泽 D.小海

14.及早发现髌骨劳损的正确易行的诊断方法为( B )。

A.股四头肌绷劲试验 B.单足半蹲试验 C.浮髌试验 D.侧搬试验

15.髌骨劳损的诊断要点( D )

A.膝疼膝肿 B.关节积液 C.股四头肌萎缩 D.半蹲试验阳性

16.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内侧膝部疼痛 B.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C.侧向活动试验阳性 D.抽屉试验阳性

17.下列膝侧副韧带损伤,推拿最适用于( D )

A.完全断裂 B.合并胫骨髁部撕脱骨折 C.合并十字韧带损伤 D.扭伤及部分撕裂18.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治疗,不正确的是( A )。

A.新鲜损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宜重 B.手法先点按血海,阴陵泉等穴

C.损伤部位上、下方施推法、擦法 D.治疗时伤肢伸直并外旋

19.踝关节扭伤的确诊依据是( D )。

A.踝部疼痛肿胀 B.多有劳损史

C.足跟叩击痛试验阳性 D.足内、外翻试验阳性

20.踝关节扭伤的推拿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是( D )

A.点按穴位,通经止痛 B.揉伤处周围

C.拔伸、摇动踝关节 D.慢性损伤,肿痛减轻,手法更轻柔

21.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正确的是( A )

A.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柔 B.慢性劳损而致者,手法比急性损伤更轻柔

C.不能用拔伸法 D.禁用洗药薰洗

22.踝关节扭伤,较重手法剥离粘连,宜( A )

A.牵引摇摆,摇晃屈伸踝关节 B.点按风市、足三里、昆仑、太溪、太冲等穴

C.揉摩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施术 D.擦踝内外侧

五、问答或案例分析题

1.某大学生,女,19岁,腰部右侧疼痛,呈强迫体位,身体右倾,前来就诊。

病史:患者今天上午体育课时不慎跌倒,当时右侧腰部即剧烈疼痛,不能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检查:L4-L5右侧压痛明显,右侧骶棘肌痉挛,脊柱倾向右侧。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弯曲弧度减小,正位片显示:脊柱倾向右侧。

(1)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作出诊断。

(2)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急性腰肌筋膜扭伤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点穴移痛:环跳等

②肌肉松解:

推、滚、揉或按揉手法在腰椎两旁骶棘肌操作3—5分钟,轻柔拿揉腰背部肌肉,重点拿揉腰椎两侧骶棘肌和压痛点,以缓解肌肉痉孪,改善局部血循环。

③点拨止痛:

以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等背腧穴及压痛点。然后在痛点或肌痉挛处施弹拨手法,每处3—5次,以解痉止痛,松解粘连。

④腰部活动:摇晃提端法

⑤整理手法:揉按,擦。必要时配合局部湿热敷,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正痛的目的。

⑥固定与功能锻炼:

扭伤急性期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防止继续损伤。疼痛缓解后,宜做腰部后伸锻炼,后期宜加强腰肌的各种功能锻炼。

2.某大学生,男,19岁,武术运动员,以腰骶部酸痛月余,前来就诊。

病史: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两侧腰骶部酸痛。受寒、训练后加重,热敷、休息后减轻,未经治疗。

检查:双侧腰骶部酸痛,下肢活动正常。骶棘肌轻度压痛,肌张力高。直腿抬高试验(―)。腰部CT、X线检查均正常。

(1)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作出诊断。

(2)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肌劳损)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腰背部作大面积的推、揉、滚法,以松解腰肌、腰背筋膜。

②脊柱两侧肌肉立掌搓、推拨等。

③阿是穴、肾俞、腰眼、八髎、环跳等处按揉、点拨等。

④膀胱经、腰骶部擦摩,腰背筋膜展转拿法。

⑤腰椎关节压、迫、提

⑥腰背两侧骶棘肌切击或轻拍,轻推结束

3.某大学生,男,20岁,以左肩疼痛、活功受限2周,前来就诊。

病史:自诉近2周左肩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主要位于左肩外侧,疼痛有时向颈部、上臂及手指放射,夜间明显。无明确外伤史,患者平时喜欢打排球。

检查:肩部无肿胀,无肌肉萎缩,肱骨大结节及冈上窝处有压痛,肩外展试验:70°-120°疼痛,肩前屈及后伸无明显影响。

(1)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作出诊断。

(2)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肩袖损伤(左冈上肌肌腱炎)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放松肩袖肌群、三角肌+点穴(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冈上肌:滚或揉、点穴(肩井)、拿揉、按揉或点拨、叩打

冈下肌、小圆肌:滚、揉或对掌揉、点穴(天宗)

三角肌:拿揉或滚+肩髃

②痛点处:滚、揉、点拨

③摇按拔伸法(肩关节运拉)

④肩部揉、搓等结束

4.跨栏运动员大腿后部屈肌陈旧性拉伤的治疗推拿。

答:⑴大腿后部肌肉放松:推、拿揉(揉)、滚、按压、叩打等

⑵伤部:拨筋、弹筋、理筋

⑶点按穴位:环跳、承扶、殷门、委中等

5.患者刘××,男,32岁,干部。1998年5月12日来诊。

主诉:右肘外侧疼痛l周。患者平素喜欢打网球、保龄球。1周前在打网球后,感到肘外侧酸痛,逐渐增重,遂来诊治。

现症:肘后外侧疼痛,作推拉动作时痛剧。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检查: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处明显压痛,沿伸腕肌广泛压痛。密耳试验阳性,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

(1)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作出诊断。

(2)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肱骨外上髁炎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前臂伸肌及肘部肌肉放松:推、滚、揉(或拿揉)、按压等

②上肢穴位点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③痛点:按揉、拨筋、理筋

④肘关节运拉:Mill氏试验

⑤搓揉上臂及前臂

⑥抖动上肢

6.某篮球运动员,女,20岁,膝关节疼痛半年,剧烈运动、上下楼时疼痛加重,自觉膝关节不稳,打软腿,无外伤史。查体:右髌骨内面边缘压痛,单腿半蹲试验(+).伸膝抗阻试验(+),髌骨研磨试验(+), X线片未见异常。

(1)该病人可诊断为:( A )

A.右髌骨软骨软化症 B.右膝骨关节病 C.右侧半月板损伤 D.右膝慢性滑膜炎(2)该症常与髌骨肌腱末端病共同存在,其损伤原理亦基本相同,合称。

(3)试述髌骨劳损的推拿治疗

答:⑶推拿治疗方案:

①股四头肌放松:推、拿揉、按压、叩打等

②膝周推拿:髌骨周围、膝关节侧副韧带处揉、滚、搓

③取穴: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等

④刮髌尖和髌周、理顺髌韧带

⑤叩髌周

⑥活动膝关节

7.某大学生,男,19岁,足球专项。

主诉:右膝扭伤疼痛、肿胀、活动不便1天。

病史:患者诉昨日训练时与同学“二人对脚”,右膝呈外翻位受伤,伤后膝关节疼痛,跛行。今日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前来就诊。

检查:破行,右膝轻度肿胀,不能久站,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膝内侧间隙压痛明显,膝提拉研磨试验(—),麦氏征(—),侧向活动试验(+)。

(1)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损伤组织和性质)作出诊断。

(2)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右侧)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取穴:血海、阳关、膝眼、阴、阳陵泉等

②肌肉放松:膝关节周围小腿到大腿肌肉(重点股后肌群),推,滚,拿揉等

③痛点及周围:推、揉、滚等

④盘膝法:活动膝关节、理筋

8.某大学生,女,19岁,武术套路运动员。

主诉:右踝扭伤,疼痛、活动受限2天。

病史:患者诉在2天前练习腾空飞脚动作时落地不稳,将右足扭伤。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行走困难。经外敷中药后肿胀略有减轻,但行走及活动时仍有疼痛。

检查:走路轻微跛行,右踝前外侧肿胀,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右踝强力内翻时疼痛加重。

⑴请对本病例的损伤状况(损伤组织和性质)作出诊断。

⑵请写出本病例的推拿治疗方案(注意手法的选用及顺序)

答:⑴右踝外侧副韧带损伤

⑵推拿治疗方案:

①点按穴位: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解溪等

②伤处周围:揉、滚等

③伤部活血散瘀:轻推等

④消肿:切压

⑤活动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理筋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图194)。 (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 (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 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 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 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 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 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 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 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 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此点切记切记啊! 摩腹法——健脾开胃 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这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全身保健按摩步骤

全身保健按摩程序 一、头部: 1、开天门: (1)操作:坐在前头,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眉门的印堂穴,自印堂穴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 (2)要领:两拇指指腹用力要均匀一致,和缓有力,经局部微红为度,局部有酸胀感,有温热及头目轻爽感觉。 2、抹双柳: (1)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再以指腹自攒竹穴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穴至眉梢丝穴穴止,推而抹之,往反数次; (2)要领:循环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掐鱼腰: (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摩到上关穴止。 (2)要领:摩动时循环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有力,掐鱼腰穴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指揉来消除。 4、揉太阳: (1)操作:以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穴分推至耳门穴止。 (2)要领:揉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5、掐白: (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视白穴,再以手拇指指腹自白穴分推致瞳子髓; (2)要领: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点巨骱: (1)操作:掐睛明穴,点巨骱,再以拇指指腹自四白,迎香,巨骱到颧骱,耳门止,反复推摩。 (2)要领:由轻致重,微红。 7、推颊车: (1)操作: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颊车穴,然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面军听会穴,沿上颌外缘,经颊车穴至大迎穴。 (2)要领:推动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8、双揪铃铛: (1)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2)要领:方向不能反。 9、分推前额: (1)操作:以两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穴、头维穴。 10、推正顶: (1)操作:自鼻尖的素骱穴,经鼻向上沿上沿头部正中线往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 (2)要领:往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 11、点按百会: (1)操作:点按百会穴,后掐四神陪穴。 (2)要领: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小儿推拿保健师初级试题库1--6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题(初级)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题满分 得分 一、A型题(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5、小儿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A.60% B.70% C.85% D.95% E.90% 6.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C.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脏气清灵,易趋健康 E.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7、小儿疾病谱中最为多见的是 A.肺肾系病证B.心肺系病证C.肺脾系病证D.心肝系病证E.肝肾系病证

8.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 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 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9.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A.风热犯肺 B热邪壅肺 C暑热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 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1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强调 A.轻快 B.柔和 C.平稳 D.着实 E.以上都是 12.在临床运用中,对小儿推拿手法描述错误的是 A.手法经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 B.手法刺激强弱不会影响补泻效果 C.手法操作时,常使用介质 D. 每个操作,常常规定具体操作时间或次数E.手法操作方向决定补泻效果 13.旋推法主要应用部位是 A.头面部 B.胸腹部 C.腰背部 D.手指指面 E.下肢部 14.掐法操作时,着力部位是 A.拇指指甲 B.拇指指腹 C.拇指指间关节突 D.拇指桡侧缘 E.以上都不是15.按法在临床上很少单独运用,多配合应用 A.摩法 B.推法 C.揉法 D.掐法 E.运法 16.水底捞明月的功效是 A.健脾消食、温中理气 B.清热凉血、宁心安神 C.开胸顺气、退热通便 D.养阴清热、退热通便 E.退热镇静 17.能治疗高热烦躁,神昏抽搐又能治疗上肢麻木等实热病症的操作是 A.摇斛肘 B.苍龙摆尾 C.飞经走气 D.打马过天河 E.水底捞明月18.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 A.头面 B.上肢肘以下 C.下肢膝以下 D.腰背 E.胸腹 19.肾经位于 A.拇指螺纹面 B.食指螺纹面 C中指螺纹面 D.无名指螺纹面 E.小指螺纹面20.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多用于治疗结束手法是 A.开天门 B.推坎官 C.拿肩井 D.拿风池 E.揉耳后高骨 二、B型题(从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每题1分,共20分) A.便秘B.腹胀 C.呕吐 D.腹泻 E.咳嗽 1按揉足三里常配合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疗 2按揉天枢常配合推下七节骨清大肠治疗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南补北法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手法篇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之手法篇 基本的原则是:沉肩垂肘,上身微微前倾,手臂一定要放松。手指不需要用力,按摩的时候基本是靠前臂自然推动或手腕甩出去的力量。这样就不会觉得吃力。 谈下推拿介质的问题,这个往往说法众多,有些书上写根据不同的病情宜采用不同的介质,比如生姜汁,茐白汁,薄荷水,橄榄油,滑石粉,还有白酒呀,不一而足。当然这也是前辈的经验总结,都无可厚非,但我想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准备如此多介质实在是件烦琐的事。从易渗透性和舒适的角度,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特别是夏季或手汗多的家长,滑石粉特别适宜。但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头部四法时,切记不能让滑石粉弄到孩子眼睛,做头部四法时我一般不用介质(只是个人经验)。 再说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揉法:比如说一窝风,外劳宫这种,指肚一定要像蚂蝗一样吸住穴位,揉的幅度不要太大,大了力量就不能集中。一般书上会说顺逆

同数,顺主升,逆主降,其实对于点性穴位,不用那么讲究,很多人往往对于一会顺一会逆不习惯。可以单用顺揉,不会影响效果。 关于五经穴的推法:五经穴就是五个手指上的穴位,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推拿的时候手指末节的力量一定要足,不能指根处有力量而到有指尖那节就没力了,这很会影响效果。像大肠穴,小肠穴,道理也一样。 天河水的推法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注意从头到尾都得固定推在中线上,不能偏。初学的往往推久了就偏离了中线,这点要注意。 六腑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不大一样。三字经的六腑位处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其它派的一般是在前臂正尺侧。推拿的时候如果想两个位置都照顾到,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用除母指外四个手指去推,末节自然弯曲,这样不仅尺侧面可以按摩到,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也按摩到。效果会非常好。 三关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也不大一样,三字经中的三关是在手太阴肺经的路线,其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三、通便四大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二、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三、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四、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五、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 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 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二、周尔晋小儿推拿术的手法介绍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 ?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 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 补,而少用清。 2 ?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一一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 ?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 指根(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 ?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 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 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 .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 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 .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 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程序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程序 一、头面部 1、食指中指点按印堂(两眉中间)揉至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轻按几秒神庭,左右手各一次,再抹开。 2、食、中、无名指由额中揉至太阳穴三遍,轻按太阳穴,大拇指分三线点按前额指太阳穴(越密越好) 3、双手交叉按压太阳穴,双手逆时针揉按太阳穴,再用双手食指轻切额头。 4、蚂蚁上树额头,左右各一次。 5、小鱼际摆前额,大鱼际揉按前额至太阳穴 6、拇指揉按攒竹(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丝竹空(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再抹开,捏眉两次。 7、揉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至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中食指点按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揉上眼球。 8、拉眼皮,上下左右抖睫毛。 9、双手搓热后敷眼球,用四指弹上额。 10、单手食指、中指点按睛明滑至迎香穴(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并点按该穴再抖至神庭。 11、双手中指食指搓鼻梁至神庭,再点按睛明穴推至迎香穴。 12、点按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揉面部,扫脸颊。 13、双手拇指开天门抹至太阳穴 14、蚂蚁下树,扫至承浆(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分三次扳下颌,食指中指揉太阳穴至听 宫穴() 15、双手同揉耳廓,中指揉压外耳道,反耳后捂实耳廓轻弹三次 16、揉耳廓(顺逆各三圈)轻压几秒突然放开,点按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17、双手搓发梢放松 二、头部按摩 1、点按揉压印堂至百会穴,揉按四神聪(百会旁上下左右各一寸) 2、以百合位中心,由小圈至中圈最后大圈点按头部(垂直点按) 3、十指按压头部,放松。 4、指尖敲头,放松。 5、拳滚头部,左右各一次。 6、十指合掌敲头数下。 7、隔手掌敲头。 三、手部按摩 1、手捏肩部至手腕(内侧及外侧)再拍打放松。 2、双手叠手指拨手臂、揉法、放松、拿法各两边 3、分手拨手臂 4、挤压两边 5、掌根同时搓手臂两遍 6、抖手臂

小儿推拿保健师试卷含答案(2013年5月12号修改

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 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1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强调 A.轻快 B.柔和 C.平稳 D.着实 E.以上都是 12.在临床运用中,对小儿推拿手法描述错误的是 A.手法经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B.手法刺激强弱不会影响补泻效果 C.手法操作时,常使用介质 D. 每个操作,常常规定具体操作时间或次数 E.手法操作方向决定补泻效果 13.旋推法主要应用部位是 A.头面部 B.胸腹部 C.腰背部D.手指指面 E.下肢部 14.掐法操作时,着力部位是 A.拇指指甲 B.拇指指腹 C.拇指指间

关节突 D.拇指桡侧缘 E.以上都不是15.按法在临床上很少单独运用,多配合应用 A.摩法 B.推法 C.揉法 D.掐法 E.运法 16.水底捞明月的功效是 A.健脾消食、温中理气B.清热凉血、宁心安神 C.开胸顺气、退热通便D.养阴清热、退热通便 E.退热镇静 17.能治疗高热烦躁,神昏抽搐又能治疗上肢麻木等实热病症的操作是 A.摇斛肘 B.苍龙摆尾 C.飞经走气D.打马过天河 E.水底捞明月 18.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 A.头面 B.上肢肘以下 C.下肢膝以下 D.腰背 E.胸腹 19.肾经位于 A.拇指螺纹面 B.食指螺纹面 C中指螺纹面 D.无名指螺纹面 E.小指螺纹面20.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多用于治疗结束手法是

A.开天门 B.推坎官 C.拿肩井D.拿风池 E.揉耳后高骨 21.下列可主治一切虚寒病证的推拿法是 A.补脾经 B.补肾经 C.清天河水D.推三关 E.运内八卦 22.小儿肝经穴宜清不宜补,肝虚应补时,应取什么代之 A.补肺经 B.补肾经 C.补小肠 D.补大肠 E.补脾经 23.治疗小儿疳积的要穴是 A.小横纹 B.四横纹 C.掌小横纹 D.大横纹 E.以上都不是 24.按揉足三里常配合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疗A.便秘B.腹胀 C.呕吐 D.腹泻E.咳嗽 25.咳声重浊,痰黄质稠,多为 A.外感风寒 B.外感风热 C.燥邪伤肺 D.脾胃虚寒 E.气阴两伤 26.患儿,15个月,昨晚吃奶油蛋糕2块,夜间阵阵哭闹,呕吐两次,至今晨大便3次,便稀薄,便后哭闹减轻,不思进食,舌苔厚腻。其治法是

小儿推拿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全身按摩基本实施手法

全身按摩基本实施手法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手法繁多,常用的手法大概20多种。本章介绍常用的基本手法,这是保健按摩方面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堂握和运用。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肢前部、背、腰、下肢后部、上肢的顺序依次进行。施术体位是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立或坐其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两眉间的印堂穴儿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3)要领 1)两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和缓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爽的感觉。 2、抹双柳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至眉梢丝竹空穴止,推而抹之,往返数次。 (3)要领 1)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 2)推抹时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术后眼前豁亮,头脑清爽。 3、掐鱼腰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丝竹空摩到上关穴止,反复摩动2~3分钟。 (3)要领 1)摩动时应循行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而有力。 2)掐鱼腰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的指揉来消除。

3)术时有酸麻胀感,有时放射到眼窝内,术后有视力倍增的感觉。 4、揉太阳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挠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3)要领 1)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2)术时局部酸胀及放射至额前,术后头脑清爽。 5、推揉颊车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侧颊车穴处,按揉1~2分钟,尔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听会穴处,沿下颌外缘,经颊车至大迎穴,反复推摩5~7次。 (3)要领 1)推动时手法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面部与下颌部有温热感。 6、搓掌浴面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掌相搓至热,迅速置于面部,由额面部向下,经眉、目、鼻、颧、口等,掌摩面部10~20次。 (3)要领 1)两手掌相搓用力适宜,手法不宜过重,注意保护皮肤。 2)术后面部温热,头脑轻爽。 3)此手法是美容按摩的一种手法。 7、推正顶法 (1)体位坐位,头略向后仰起,术者站或坐其侧。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端,自鼻尖部的素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反复操作2~3分钟。

小儿推拿讲解

小儿推拿讲解 1.定义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医生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2.形成标志 小儿推拿成为一种体系完备的推拿门类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婴神术按摩经》这样的学科专着,也出现了一批有临床经验和理论医学基础的医生。 3.特点 (1)穴位 中医常用的点穴穴位主要是点状、线状和面状。 (2)手法 其特点主要是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可以缓解慢性病、常见疾病。并通过经年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的八种主要推拿手法。 (3)经穴 在经穴上有“五指经穴通联”的论断。适合推拿的穴位分别对应了一种脏器器官,有些穴位会呈现点、线或面状分布。 (4)诊断 在诊断上,创造性的开创了腹诊法。腹诊法将归经施治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5)临床操作 临床上不仅要求按摩师有序规范的操作手法,还要求其使用的手法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要配合姜汁、滑石粉等,有利于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损伤,还能让手法的疗效得到最大发挥。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 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已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胲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提标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 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教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 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 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 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河南大学东京贝乐小儿推拿研究学院自成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儿推拿文化的研究与推进,覆盖学派,手法、技巧、起源等多项领域。一直坚持信息分享化,技巧公开化,知识平等化的理念,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感,有所学,有所享。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套不同的穴位(19种),不通的手法技巧(19种),以达到不通的疗效的小儿推拿组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一、脾经(脾在五行合土,故名脾土) 南朝齐褚澄《褚氏遗书·平脉》:“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土之寸为肺。”《红楼梦》第十回:“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推拿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保健按摩教学计划

6按法:以手指举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它部位,逐渐用力加压按而留之的手法或按法。 7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处微屈曲,用手腕部摆动,带动虚掌着力于按摩部位,平稳而有节奏地反复拍打的手法。 第六章全身按摩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繁多,这是保健按摩方面的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 全身保健按摩的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肢,再次背、腰、下肢后部,上肢的顺序依次进行。按摩体位是仰卧和俯卧。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顺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仰卧位,按摩师坐其头前 (2)操作:按摩师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顾客两眉间的印堂穴处,自印堂穴向上直推到前发际出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次-30次。 (3)两手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柔和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4)按摩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爽的感觉。 2抹双柳(推坎弓)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点按双侧攒竹穴处,两手指腹自攒竹穴。 沿眉弓,自内向外,从印堂经眉梢止太阳,推揉之,往返1-2分钟 (3)要领 ①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揉,不可逆行,速度与缓慢。 ②推揉时双手拇指同时对称用力。 ③按摩后眼前豁亮,头脑清醒。 3、揉太阳法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环转揉动1-2分钟,再以双手起于四肢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穴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1-2分钟。(3)要领 ①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少用力。 ②按摩时局部酸胀放射至额前,按摩后头脑清醒。 4、推正顶法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以拇指指腹端,自鼻尖部的素髎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推至凤池及哑门穴反复推揉2-3分钟。 (3)要领 ①往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按压穴位局部有酸胀感,按摩后有面部清爽之感。 二、胸部保健按摩秩序 (1)分推法 ①体位、仰卧位,按摩师立其侧 (2)操作、按摩师两手拇指分置于胸骨柄的两侧俞府穴,其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到腹部中线止。其余四指由上而下,分推各肋骨间隙至乳根穴平高处止。反复分推2-3分钟。 (3)要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