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时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快速转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死率、伤残率,维护和再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

自救互救是指伤员或者战友在战场上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初步急救处理的过程。自救互救技术并不复杂,所用器材也较为简单,如制式三角巾、绷带、止血带等,甚至可现场取材代替。

自救互救一般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

1.快速接近伤员,立即脱离危险环境,避开火力直接打击。

2.快速验伤,主要检查伤员意识、呼吸及有无出血、骨折等情况。

3.快速对损伤部位进行自救互救。

4.准备好搬运工具,及时后送。

一、出血与止血

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

⑴动脉出血。⑵静脉出血。⑶毛细血管出血。

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

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

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

⑵面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面部出血

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

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

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

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

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

⑸肱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

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

⑹股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

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

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

用于四肢止血,

⑴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或毛巾折成垫,压住伤口。⑵用三角巾、绷带等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1、无急救包时可用手边的清洁布类织物。2、加压包扎压力适度,以保证肢体远端能扪及动脉搏动为原则。3、包扎后抬高肢体,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4、伤口内有粉碎性骨折块突出时要慎用。

(三)屈肢加垫止血

适用于:没有骨关节损伤的前臂或小腿出血。

方法:将纱布垫、毛巾等物卷成圆筒状置于肘窝(前臂出血)或腘窝(小腿出血),然后强屈关节,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屈曲的肢体紧密包扎。

注意事项:定时放松屈曲肢体,防止肢体坏死。

(四)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止血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止血手段。止血带有多种,如橡皮管止血带、充气止血带、卡式止血带等。

适用于:加压包扎不能控制的肢体大出血。

⑴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敷料全周覆盖。⑵将止血带包绕2周后拉紧固定。如无止血带,可用三角巾、布带、皮带等替代。

注意事项:

1.止血带应捆在伤口近心端,不宜直接捆扎在皮肤上,须垫以敷料、毛巾、衣物等。

2.止血带松紧应以控制肢体明显出血为宜。

3.上止血带要有醒目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每1~1.5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松开5~10分钟。

4.放松止血带不可过急过快,以免引起血压下降。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并具有止血和固定的作用。目前列装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等。

注意事项:⑴操作轻柔、松紧适度、覆盖完全。⑵四肢包扎要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血运情况。⑶不要在伤口上打结。

(一)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包扎简便、易掌握,包扎面积大。

可将三角巾叠成多种形状,如燕尾状、双燕尾状或蝴蝶状。

1、头面部包扎

1.1、三角巾风帽式包扎

适用于:头顶部、颞部、前额部、枕部、耳部、面颊部、下颌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平放于伤员头后部,顶角打死结。⑵将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两侧边向前牵拉。⑶两侧边向前经下颌部交叉,再向后在枕后打结。

1.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

适用于:颜面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套在面部,顶角打结后置于下颌部;⑵将两边角拉到枕后;

⑶在枕部交叉后绕到前方;⑷在额部打结,并在眼、鼻、口部开窗。

1.3斜帽式包扎

适用于:单侧眼、额、颞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置于伤处。⑵双底角分别经耳下颌对侧颞部至枕后。⑶双侧底角在枕后压住顶角后交叉向前绕。⑷在额部打结。

2、三角巾

躯干包扎

2.1、三角巾胸部包扎

适用于:胸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放在胸部。⑵顶角绕过肩后背部,两底角向后侧牵拉。⑶两底角与顶角在后背部打结。

2.2三角巾背部包扎

适用于:背部伤口。

方法: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背部。⑵两底角与顶角在前胸部打结。⑶顶角过肩绕向前胸部,两底角向前牵拉后打结。

2.3三角巾腹部包扎

适用于:腹部、骨盆、会阴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顶角在下,底边在上。⑵两底角向后腰部牵拉打结。⑶顶角经会阴部拉至臀部,与底角打结。

3、三角巾肢体包扎

3.1、三角巾上肢包扎

适用于:上肢(大面积)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⑵另一底角向后绕向对侧肩上,顶角缠绕包扎伤肢。⑶前臂屈曲胸前,两底角在对侧肩部打结。

3.2、三角巾肩部包扎

适用于:肩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倒放在伤肩上,两底角经前胸和背部在对侧腋下打结。⑵左手拉住顶角,右手提起侧边中点。⑶顶角及底边中点分别向后绕向腋下和向前下包绕,腋下打结。

3.3、三角巾手、足包扎

适用于:手、足伤口、伤肢残端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手放三角巾中央,手指向顶角,顶角折叠覆盖手。⑵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⑶两底角于腕部和前臂交叉缠绕后打结。

3.4、三角巾下肢包扎

适用于:大腿、小腿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于伤处(底边可折叠),顶角向下或向上。⑵两底角向后或向前牵拉,在后或前方交叉缠绕。⑶压住顶角打结。

(二)绷带包扎

绷带包扎用于固定敷料或夹板,防止移位或脱落;并可固定骨折及关节,支持、悬吊肢体,加压包扎止血。注意用力均匀,松紧适度,观察远端肢体血循环。

1、环行包扎

适用于:额部、颈部及腕部伤口

方法: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缠绕数圈,每圈均盖住前一圈,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

2、蛇形包扎

适用于:较大伤口的敷料、夹板固定

用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

3、螺旋形包扎

适用于:躯干及四肢伤口

覆盖伤口,环形包扎数圈,再螺旋缠绕,每圈遮盖住前圈的1/3~1/2。

4、“8”字形包扎

适用于:肘、腕、膝、踝、肩等关节包扎。

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斜形交叉绕经关节作“8”字形缠绕。每圈叠盖前圈1/3~1/2。

5、回返包扎

适用于:头部伤口或肢体残端。

用敷料覆盖伤口,绷带环形缠绕两圈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作前后、左右来回返折,直至全部被包完为止。

(三)几种特殊伤的包扎与处理

1、开放性

颅脑外伤

⑴颅脑外伤无脑组织膨出者,按一般包扎处理。

⑵有脑组织膨出者:创口用清洁敷料覆盖,用小碗扣上,也可用纱布或绷带做成圆圈围绕膨出的脑组织,轻柔包扎。

注意事项:

⑴处理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包扎时应避免压迫脑组织。

2、开放性气胸

胸部伤口与胸腔相通,成为开放性气胸。

用急救包外皮带胶的一面,将其紧贴于伤口,再加多层敷料覆盖后,用三角巾包扎。

注意事项:

⑴包扎后保证伤口无气体溢出。⑵包扎应严密,防止敷料松动、位移。⑶如无消毒敷料,可剪裁雨衣、雨布或其他代用品。

3、腹部内脏脱出

以湿润的大块敷料覆盖后,扣以干净的碗状物,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⑴不要还纳脱出的内脏。

⑵浸湿覆盖在内脏上的敷料。

⑶伤员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

三、固定

固定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加重损伤,便于伤员转送。

损伤部位出现青紫、肿痛、变形或伤口处骨折端突出,即可判断为骨折,需要固定;

固定器材:

除制式固定器材外,可用木板、树枝、弹夹、胶鞋等替代。

固定需要超过关节、骨突出部位加垫。

1.锁骨骨折固定

用两条三角巾,分别折成5横指宽的条带。

固定时腋窝加垫,用三角巾条带环绕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把左右打结的三角巾一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使左右肩关节后伸固定。也可用“8”字绷带法挺胸固定。

2.上臂骨折固定

⑴夹板固定:

用一块夹板时,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用两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的内、外两侧。然后用布带在骨折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厘米为度。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腰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⑵上臂骨折三角巾躯干固定:

将三角巾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3.前臂骨折固定

⑴夹板固定:

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⑵三角巾悬吊固定:

先用三角巾将伤臂悬吊后,再用一条三角巾条带或一条绷带将伤臂固定于胸前。

4、大腿骨折固定

⑴夹板固定:

用一块长木板,放在伤肢的外侧。在骨突出部、关节处加衬垫,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分别在骨折上下端、腋下、腰部、髋部和踝关节等处打结固定。

⑵三角巾健肢固定:

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将伤肢固定在健肢上,踝关节和足做“8”字固定。

5、小腿骨折固定

⑴夹板固定:

用两块长于大腿中部到足跟的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放在小腿外侧)。骨突出部位加垫,用三角巾分

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中部、膝下和踝关节部打结固定。足部作“8”字形固定,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

⑵三角巾健肢固定

方法:用三角巾折成条带,在骨折上下端、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分别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

6、脊柱骨折的固定

伤后肢体不能活动或失去知觉,应怀疑脊柱骨折。

⑴颈部骨折固定头颈部不要移动,轻轻抬起肩部,在颈项部垫入一张毛巾卷成的小卷进行固定。在头颈部放置沙袋等重物,可用伤员的皮靴装入泥土代替。移动伤员时,须多人配合,移动后在木板或担架上进行固定。

⑵胸腰部骨折固定伤员俯卧时,维持该位置,保持呼吸通畅;伤员仰卧时,在腰部垫上用用衣物折叠的垫子。

四、搬运

搬运的目的是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隐蔽地,以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并能得到及时救护。(一)基本搬运方法

1.脊柱损伤搬运

三人平托,保持身体平直,其中一人扶持稳住头部,避免伤员身体弯曲或扭转。

2.侧身匍匐搬运

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腰部垫在救护者左腿上,伤员两腿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

3、匍匐背驮搬运

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前进。

4、单人搬运

适用于轻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扛、背、抱、拖、腰带抱运等。

⑴扛:救护者将伤员双腿屈曲,左手将其两臂并放于颈侧,右手抱紧伤员两腿,站起行进。

⑵背:救护者将伤员搭于肩上,然后双手抓住伤员双下肢站起行进。

⑶抱:救护者先将伤员单臂搭于肩上,一手托伤员背部,另一手托伤员下肢抱起行进。

⑷拖:用雨衣或床单包裹伤员,捆上背包带或绳索,挎于救护者肩上拖移。

⑸腰带抱运:将腰带结成一个环,首先套于伤员臀部,然后斜套于抢救者肩部,将伤员抱起行进。

5、双人搬运

双人搬运适用于头、胸、腹部的重伤员,但不宜用于脊柱、脊髓损伤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椅托式搬运、拉车式搬运。

⑴椅托式搬运:抢救者一人的右手和另一人的左手相牵托于伤员臀部,一人的左手和另一人的右手互搭,置于伤员背部成椅子形。伤员两手分别搭于救护者肩部,托起伤员行进。

⑵拉车式搬运:救护者一手抱住伤员腋下,伤员双手臂搭下,另一人双手分别抱住伤员膝关节部位,向前行进。

6、担架搬运

将担架放在伤侧,取下伤员的装备和坚硬物品。两名搬运人员单腿跪在伤员健侧,一人托住伤员头部和肩背部,另一人托住伤员腰臀部和膝下部。伤员能合作时,嘱其双手扣住搬

运人员颈部,同时抬起,将伤员轻移于担架上,固定号扣带。运送时,伤员头在后,脚在前,便于观察伤情。上坡时,伤员头在前,下坡时相反。注意保暖。

(二)注意事项

1.动作轻巧、协调一致。受伤部位应向上,头部和肩部不能着地。搬运过程中避免震动。搬运前,做好急救处理。

2.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和运送工具。

3.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伤员出现紧急情况应暂停后送,就地急救,好转后继续后送。

历次战争中,战场救护约半数伤员是靠自救互救完成的,比外科军医在手术台上挽救的生命更多。因此,战场上应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广大指战员必须掌握战伤救护知识和基本技术,平时反复演练,战时根据受伤情况选择正确的急救措施,快速施救。

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技巧

消防安全及自救常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日常生活中要具备防火意识,杜绝引起火灾的行为,能够消除火灾隐患。 2、知道报火警的方法,认识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制作防火安全标志。 3、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4、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学会防火知识,感悟火灾的危害之大,学会正确的报火警方法。 2、学习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预防火灾的发生是每个人的责任,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火灾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防火意识。 2、学会在发生火情时报火警以及学会逃生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及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身边的火灾案例及火灾报道,收集防火标志,彩笔,笔。 教师准备:关于火灾的资料,表格,媒体录像资料,防火标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报火警的常识: 1、报警时拨打“119”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 2、要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消防部门调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3、说清楚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 4、要注意听清消防队的询问,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对方明确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 5、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示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报警时要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着火物及火势大小,并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 二、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如使用的是内装式或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应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

防灾自救手册—2012终极版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如: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水灾逃生与自救常识

水灾逃生与自救常识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防治水灾虽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业。但根除是困难的。至今世界上水灾仍是一种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水灾多发生在夏,雨多的时候。在高海拔的地带,很少出现水灾。水灾大多发生在低海拔的地区,如我国东南部。水灾分两种,人为水灾和自然水灾 水灾自救逃生方法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的食物和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消防安全教育知识手册

消防安全知识 我国消防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结合起来,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的发生,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火灾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有效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并且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一切防火灭火行为都是为了防止或终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二)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几类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

日常自救互救常识.

一、创伤急救 一、止血 1.直接压迫止血 将伤口冲洗干净后,在伤口处包上干净的布(或干净的手绢),紧紧压住。 止血点压迫法: 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 大腿动脉:用手掌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 桡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2.将伤口抬至高于心脏的位置。 3.对于四肢大出血时.就必须采 用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带止血:用弹性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带,上肢伤可 扎在上臂上部1/3处,下肢扎于大腿的中部。 布料止血带止血:在没有橡皮止血带的紧急情况下, 用三角巾、腰带、布条等环绕肢体打一活结,在结下放一短棒。 旋转短棒使带绞紧。等出血停止后,拉紧活结固定木棒。 ▲注意:

头顶帽式包扎 面具式包扎 胸背部包扎 臂部 包 止血带与皮肤间应加一层垫布;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止住血为宜; 止血带的部位要尽可能靠近伤口: 止血带每隔40—50分钟放松2—3分钟; 严重挤压伤的肢体或伤口远端肢体严重缺血时,禁止使用止血带。 4.标明绑止血带的时间。 5.大量吐血时: 让患者侧向躺好,解开衣扣和皮带,不要让身体有任何 束缚: 然后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腹部,保持静卧直到救护车到来。 二、包扎 伤口是细菌入侵人体的门户,所以受伤后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清创手术,就必须现场包扎。 1.三角巾包扎法: 头顶帽式包扎; 面具式包扎; 胸背部包扎; 腹部包扎; 臀部包扎; 上肢包扎; 膝肘部包扎。 2.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将绷带做环形的重叠状在腹部、脖颈等处包扎; 螺旋形包扎法:绷带绕受伤部位螺旋包扎; “8”字形绷带包扎法:适于手和关节处伤口的包扎。 环形包扎法 “8”安形绷带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

安全事故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青岛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一、自救、互救的定义 1、所谓自救,就是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2、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 二、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5、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 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 四、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

(完整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逃生知识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应急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应急预案体系分为:总体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2.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通常情况下,应急预案每 3 年修订一次,综合性应急实战演练每年组织 2 次。 4.发生各类事故有人员受到伤害时,现场作业人员首先要抢救伤者,并为伤者采取急救措施。 5.在扑救有毒物品时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尽可能站在上风向,必要时要佩戴面具,以防中毒或窒息。 6.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7.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 1/2 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大腿 2/3 处。 8.煤气的主要成为是一氧化碳,人体过量吸入煤气会导致中毒或死亡。作业人员进入存在煤气危害 ppm时,人员必须撤离现场并立即汇报部调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做好现场监护,防止人员误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妥当的是在室内遭遇地震时选择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 2.发现煤气中毒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报警并等待救援。(×) 3.发现人员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4.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5.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6.燃气钢瓶燃气不足时可以将钢瓶放倒使用。(×) 7.遇上发生火灾,应躲在有新鲜空气的窗户边等待救援。(×)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急救知识手册2016版

急救知识手册 目录 一、心肺复苏术 二、中毒的急救处理 1、氨气中毒的急救处理 2、氯气中毒的急救处理 3、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4、氰化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三、烧伤的急救处理 1、物理烫伤的急救处理 2、化学烫伤的急救处理 3、特殊烧伤的急救处理 四、外伤的急救处理 1、止血 2、包扎 3、固定 4、搬运 五、中暑的急救处理 六、触电的急救处理

心脏按压有效指征: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2、收缩压≥60mmHg; 3、肤色转红润; 4、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 5、自主呼吸恢复 二、中毒的急救处理 1、氨气中毒的急救处理 1.1氨简介 分子式为NH?,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1.2氨气中毒常见特征: (1)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2)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3)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4)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1.3 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1)最早发现氨中毒人员者:迅速拨打120通知医疗救护中心。 (2)在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之前,佩戴空气呼吸器立即将患者从污染区移至空气新鲜处,到公司气体防护站予以吸氧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呼

反恐防恐知识手册

反恐防恐知识手册 1 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2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3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4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及自护自救逃生常识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及自护自救逃生常识 一、自然灾害安全防范 (一)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遇到雷雨现象,人不要站在灯泡下,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二)户外避雷 1、雷暴天气时,在户外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同时打雷时严禁接近一些正在作业的电力设施。 2、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但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3、遇到突然的雷雨,当头发出现发硬竖起来,应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4、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5、遇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二、自护自救逃生常识 1、楼房火场逃生常识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要回忆楼梯和楼门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下楼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楼梯冲出去。如楼梯坏了冲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水漏管、或用绳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绳索)系在牢固的门窗、重物上从窗口滑下。如果在二三层又无上述办法被迫跳楼的,也要向地位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朝下滑,以缩小下落高度并保证双脚落地。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东西、打手电以求救。 2、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热、或容易涌入,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乘客难以承受烟熏火烤,在高温下电梯会失控甚至变形,救火时,水容易流到电梯内在水渍的作用下,会造成触电的危险,乘客很容易被困在里面危及生命。 如家用电器或燃气灶起火,应迅速关掉电源或炉灶开关,千万不能往电器、电线或燃气灶上泼水。 3、人身着火自救常识 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否则会越烧越旺。可设法脱去衣帽,来不及可撕开扔掉。如再来不及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或跳到池塘、水池、小河中。倘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人身上的火包起来,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药剂会引起伤口感染。

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试题.doc

应急处置与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培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伤员仰面平放,背部垫起 2、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紧贴伤员的嘴将气吹入,吹气占一次呼吸周期的 3、心脏胸外按压时,掌根重合,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使胸骨下按),按压次数以每分钟次。 4、创伤包扎时,应做到不可 以免引起出。 5、创伤包扎时,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 6、操作自救器时,带好口具后,应 转动氧气瓶开关后,用手指按动,气囊迅速鼓起。 7、发生火灾事故时,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有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穿戴

好,尽快通过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撤到安全地点。 8、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 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 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止休克、 固定,保存好断离的预 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9、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大腿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妥当的是在室内遭遇地震时选择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 (√) 2、发现煤气中毒人员,应立即拨打120 报警并等待救援。(×) 3、发现人员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4、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5、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 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6、燃气钢瓶燃气不足时可以将钢瓶放倒使用。(×) 7、遇上发生火灾,应躲在有新鲜空气的窗户边等待救援。(×)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9、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10、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用纱布包好, 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11、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中学生校园安全防范知识手册

校园安全防范知识手册 (校团委编)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顺利完成学业。校团委特编印《中学生安全防范知识手册》,请各支部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广大同学学习有关知识,掌握安全防范基本技能,提高中学生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证自身安全,维护学校秩序,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一、防火知识 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发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火灾,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一些防火知识,以备不测。 1.引起火灾的火源有哪些 火源一般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直接火源有:(1)明火、灯火,如火柴、打火机火焰,香烟点火,烧红的电热丝等;(2)电火花;(3)雷电火等。间接火源有:(1)加热起火;(2)本身自燃起火等。这些火源,同学们在学习生活、试验中都可能接触到,只有认识和掌握它的存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认真对待,一般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2.如何预防火灾发生 (1)注意用电安全,不违章用电,不乱拉电线、使用禁用电器。若发现火灾隐患,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向学校报告。 (2)不使用蜡烛等明火照明用具。 (3)不在教室、宿舍以及公共场所吸烟,不乱丢烟头、火种。 (4)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不在宿舍擅自使用煤炉、液化炉、酒精炉等灶具。 (6)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7)不在楼道堆放杂物,不焚烧垃圾。

(8)遇火灾险情,先关闭房内电源,并拨打校内报警电话可视火情拨“119”报警。 3.怎样打火警电话 全国统一规范使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119”,拨打火警电话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沉着镇定。在任何电话上都可直接拨打。 (2)在听到对方报“消防队”时,要讲清火灾发生的地点和单位,并尽可能讲清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 (3)要注意对方的提问,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4)打完电话后,可立即派人在门口和消防车必经之处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 4.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关闭电源,可燃气、液体管道阀门;拆除与燃烧物毗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此方法不宜用于电器失火。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如1211)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5.火灾逃生自救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台风、暴雨的自救应急知识

急救自救手册:遭遇台风、暴雨如何保平安 【前言】: 台风、暴雨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会造成一定的人身财产的损失,所以掌握一些自救和危害常识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希望以下容能帮助大家提高对灾害天气及生命安全的认识。 【容】: 一、台风天气的危害有:1、强风;2、特大暴雨;3、风暴潮。 1、强风:10级大风就可以拔树倒屋,而台风伴有12级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强风会掀翻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遭受到严重损失。 2、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溃崩,洪水泛滥,瞬息之间使农田、村镇变成汪洋泽国。 3、风暴潮:严重的风暴潮会使潮位高出海平面5米-6米,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台风安全自救: ?台风来临前: 1、密切关注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气象

咨询、电视、气象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2、根据气象部门从轻到重发布的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3、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所需的食物、净水、药品、应急灯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 ?台风来临时: 1、台风来临的时候,要检查自己的准备措施是否完善,以及所处区域是否安全,要听有关部门的安排,不要在有危险的围活动。如果被通知撤离,要立即执行,以确保人身的安全。 2、关紧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线路是否正常。 3、应尽量躲在坚固的建筑物里,不要在大树、草棚或其他简易建筑物旁逗留,以防砸伤。 4、没有急事不要随意外出。 5、有急事外出时,尽量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千万不要在河边、海塘或小桥上行走,不要在强风影响区域开车。 6、行走应避开高层建筑,避免被高空坠物击伤。并注意来往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7、要停止一切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大型集会。 8、遇到危险时,拨打(110;119;120)求救。 二、暴雨天气的危害有:1、雷击;2、触电;3、溺水。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

地震前的预兆 大地震发生强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把观察到的那学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 2、动物异常 3、地光和地声 井水是个宝,骡马牛羊不进圈,临震前,一瞬间, 前兆来得早。鸭不下水狗狂叫。地声隆隆地光闪。 无雨水质浑,老鼠搬家往外逃,大震将至要果断, 天旱井水冒。鸽子惊飞不回巢。迅速行动快避险。 水位变化大,冰天雪地蛇出洞, 翻花冒汽泡。鱼儿惊惶水面跳。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如果一时逃不出去,做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者墙角下,躲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5、在体育馆、影剧院:护住头部,蹲、伏到排椅下面。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7、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儿童,避免走失。 8、特别提醒:地震时,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必须予以高度提防。 ●远离高层建筑、烟囱、高大古树等,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躲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 ●躲开危房、危墙、狭窄的弄堂、修有高门脸和女儿墙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险物。 ●不要使用电梯。

火灾逃生自救方法知识点讲解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消 防 知 识 宣 传 手 册 编撰人: 审核人: 时间: G227线壤塘友谊桥(川青界)至黑桥公路改建工程二标段

火灾自救逃生知识 火灾几乎是我们身边最普遍,也最可能遭遇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掌握一定的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在火场中的人可能受到烧伤、窒息、中毒、爆炸危害、倒塌物砸埋和其他意外伤害,所以火场避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逃生第一。 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 1、镇定第一。首先一定要冷静下来,如果火势不大,可尽快采取措施扑救。如果火势凶猛,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撤离。 2、注意风向。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在火势蔓延之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一般来说,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上时,就应迅速向楼下跑。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 3、毛巾捂鼻。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人员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也可找来水打湿衣服、布类等用以掩住口鼻。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4、结绳逃生。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顺绳滑下。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栓在门、窗柜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脚成绞状夹紧绳,双手一上一下交替往下爬),要注意把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破。

暂时避难。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若暂时被困在房间里,要关闭所有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5、靠墙躲避。消防员进入着火的房屋时,都是沿墙壁摸索进行的,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者门口。同时,这样做还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6、判断火情。若是家中起火,应立即逃离。若起火部位在自家之外,用手先试一下门把手及门是否灼热。如果不觉得热,可用身体和脚抵住房门,小心地将门开一条缝,观察门外火情。若烟雾弥漫,热气由门缝逼进灼热难耐或用手伸到门外上方感到热气逼人,应立即关闭房门,向房门泼水,并用湿棉被、毛巾等物品封住房门,以暂阻火势蔓延进家。若门不热,表明火势不大,应尽快离开房间,并随手关门。如果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 7、利用空间。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占地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8、棉被隔火。时间来得及的话,可用浸湿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

逃生自救常识

逃生自救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8.若所有逃生通道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索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商场、市场火灾的逃生自救 商场、市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去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大家可以根据其特点选择逃生方法。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发生火灾后,商场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是逃生的良好通道。下楼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千万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电梯将断电或迫降。 2.自制器材逃生。商场、市场里的毛巾、口罩浸湿后可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可用来结绳自救。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可以用来开辟逃生通道。 3.利用建筑物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和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进行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这种逃生方法具有一定危险性。一般不予提倡。 4.寻找避难处所。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室外阳台、楼房平顶等避难处所。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战时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快速转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死率、伤残率,维护和再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 自救互救是指伤员或者战友在战场上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初步急救处理的过程。自救互救技术并不复杂,所用器材也较为简单,如制式三角巾、绷带、止血带等,甚至可现场取材代替。 自救互救一般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 1.快速接近伤员,立即脱离危险环境,避开火力直接打击。 2.快速验伤,主要检查伤员意识、呼吸及有无出血、骨折等情况。 3.快速对损伤部位进行自救互救。 4.准备好搬运工具,及时后送。 一、出血与止血 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 ⑴动脉出血。⑵静脉出血。⑶毛细血管出血。 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 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

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 ⑵面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面部出血 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 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 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 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 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 ⑸肱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 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 ⑹股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 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 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

地震逃生自救手册知识技能注意事项

不同场所遭遇地震如何应对 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注意避开外墙)。 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气源,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空调、电扇、吊灯。如在高层注意不要下楼。 在电影院、体育馆和商场。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地震后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 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避免家人走失,照顾好老人和儿童。 地震自救手册 A、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B、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新编版)

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新编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7

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新编版)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办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

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利用绳子或把床单、被褥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危险。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学生自救自护手册

学生自救自护手册 一、家庭生活安全 青少年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家庭生活中也有安全问题。 ●如何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3.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4.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如何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l.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2.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3.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如何安全使用刀具? 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菜刀、水果刀、剪刀等刀具,这些刀具锋利、尖锐,使用不慎,就可能造成伤害。在使用刀具时应当注意: 1.使用刀具时应当注意力集中,不用刀具比划、打闹,更不能拿着刀具互相开玩笑,以免误伤别人或自己。 2.刀具暂时不使用时,要妥善保存起来,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不要使刀具的尖和刃部突出、暴露在外,以防止刀具被碰落而伤人或者有人不慎触碰而受伤。 ●如何安全使用煤气? 人们通常把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可燃性气体都叫做煤气。煤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灾难。使用煤气要注意以下各点; 1.认真阅读燃气器具等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使用。 2.使用人工点火的燃气灶具,在点火时,要坚持“火等气”的原则,即先将火源凑近灶具然后再开启气阀。 3.经常保持燃气器具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漏气的情况,应该立即关闭总阀门,切断气源。 4.燃气器具在工作状态中,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止火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火灾。 5.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