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管理_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多元化战略管理_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多元化战略管理_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2008/03 总第371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8)03-0048-04

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郭 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通过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回顾,总结多元化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流派,多元化战略管理理论对

中国企业进行多元化决策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程序中图分类号:F27017 文献标识码:A

D i versi f i ed Stra teg i c M anage m en t :D ec isi on M ak i n g Program and Theoreti ca l Founda ti on

G UO Kai

(B usiness S chool R e m in U 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 100872,China )

Abstract:Though a revie w of the diversified strategic research,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theoretical schools concerned and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t o the p ractice of Chinese fir m s .It uggests a fra me work of deci 2

si on making p r ogram on diversified strategic manage ment in hope f or narr owing the gap bet w een the theory and p ractice

of diversified strategy .

Key words:diversificati on strategy;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decisi on making p r ocess

 收稿日期:2007-05-24

作者简介:郭凯(1972-),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它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学者在研究中对多元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早期学者认为多元化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异质性增加,强调企业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更不是产品细分化(Berry,1975),后来扩大了多元化的概念,即多元化也指进行投资和合资,使单一组织能够增长或降低整体风险(Hoskisson &H itt,1990;Ra 2manujam &Varadarajan,1989)。按照W rigley (1970)和Rumelt (1982)的划分标准,一般当企业最主要的产品类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小于70%时,这种企业叫多元化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本身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一种发展战略的成功还是失败,关键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和有效运用以及适应战略的相关条件。笔者旨在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回顾和梳理,从诸多多元化理论中找出对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并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

二、多元化战略理论回顾

(一)多元化战略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安索夫(Ans off,1957)根据美国1909~1948年间最大的100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出企业成长的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开发新市场;(3)开发新产品;(4)多元化。他把他们高度概括为一张图表,即日后闻名于世的“产品-市场矩阵图”的雏型。

钱德勒(Chandler,1962)认为美国企业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了四个阶段,与每阶段的公司战略相适应则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四个阶段的公司战略可简述为:(1)数量扩大战略;(2)地区扩展战略;(3)垂直一体化战略;(4)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第四个阶段,与多元化战略相适应,产生了总公司本部和事业部———简称“事业部制”的分权管理结构,即现代大型工商企业最合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

1970年,赖利(W rigley,1970)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事业部制与多元化》,在企业多元化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提出了多元化程度的测量方法及类型划分。

在Ans off 、Chandler 和W rigley 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和战略选择研究的基础上,鲁梅尔特(Rumelt,1974,1982)于198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划分多元化类型的方法,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他对战略、组织结构与经济绩效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相关多元化、特别是有限相关多元化公司的绩效好于平均水平,非相关多元化公司绩效最差。

后来的很多研究者把焦点集中在多元化与绩效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由于公司实施多元化扩张同时存在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W illiam s on, 1970)、高负债能力(Lewellen,1971;1992)、范围经济(Teece,1980)、共享资源(Chandler,1962)等收益和代理问题产生的管理者追求私利(Jensen, 1986;Morck et al,1990)、保护措施(Shleifer& V ishny,1989)、管理者动机(Hoskiss on&H itt, 1990)等成本,因此,有关多元化战略的效果的实证研究(如:Hoskiss on&H itt,1990;Ramanujam& Varadarajan,1989;Reed&Luff man,1986)并不明朗。

近期在多元化战略研究领域形成了重新考虑相关性的含义(Farjoun,1998;Harris on,Hall and Nargun2 dkar,1993;Markides&W illam s on,1994,1996; Sti m pert&Duhai m e,1997)、国际多元化战略(H itt& Hoskisson and Ki m,1997)以及对多元化测量方法的检验(Hall and St.John,1994;Lubatkin,Merchant and Srinivasan,1993)等三个研究热点和组织学习(O 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高层管理团队(Upper Echelons Pers pective)等新观点,同时多市场竞争、成长的限制等新主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多元化理论框架

1989年,Ramanujam&Varadarajan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对公司多元化战略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依据“环境-过程-绩效”的逻辑,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框架。他们把多元化理论研究划分为多元化决策(多元化的动机)、多元化方向选择、多元化模式选择、多元化特征、多元化与结构、多元化与系统、多元化的协同效应等领域,并将前人有关多元化战略研究的成果纳入其研究框架中。笔者认为该框架能够反映多元化战略研究领域的全貌,以下对其中的几个领域进行概述:

1.多元化的动机。一般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直接动机是多元化企业的各业务间存在范围经济,而且这种范围经济不能在企业边界范围外实现。具体表现为:经营性范围经济(包括共享活动和共享核心能力产生的范围经济);财务性范围经济(包括通过内部资本配置、降低风险和税收等财务手段产生的范围经济)、反竞争性范围经济(包括多点竞争和利用市场势力而产生的范围经济)和隐性范围经济(包括雇员、供应商和客户等专用投资引发的多元化动机、债权人的风险降低引发的多元化动机和高层管理补偿最大化引发的多元化动机等因素带来的间接范围经济)。

2.多元化方向选择。多数实证研究表明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好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

3.多元化模式选择。多数实证研究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的企业绩效要好于自我扩张模式。

4.多元化与结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结构的影响大于企业结构对战略的影响。

5.多元化的协同效应。多数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多元化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多元化战略能否成功就要看多元化企业的各业务间是否能够发挥出协同效应。实际上,所谓协同效应就是在各业务间产生的范围经济。

三、多元化的战略管理理论流派及其对当前中国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有关多元化的战略管理理论流派

1.交易成本理论、能力逻辑和真实期权(real op tion)理论。这三个相关联的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评估企业多元化的必要性。企业实施多元化必须衡量: (1)通过市场方式进行交易的成本(专用性投资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2)投资价值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3)企业获得有价值的、稀缺的、模仿成本高的资源和能力的成本。如果(1)成本低,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方式(如签订合约或后续合约或关联合约等)进行交易;如果(2)成本低,企业可以通过联盟方式进行多元化;如果③成本低,企业才可以通过内部管理方式进行多元化。

2.多元化的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将影响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选择,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选择“正确”的行业,才能使多元化战略实现。

3.多元化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但并不是每个阶段都适合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一般在企业成熟期采用。这是由于企业在成熟期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1)企业在行业内扩张已呈饱和态势,已近垄断地位,进一步纵深发展已无太大可能;(2)积累了雄厚的人才、资金和管理实力;

(3)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以及销售渠道;(4)拥有大量未利用的闲置资源;(5)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4.多元化的成长理论。企业在推行多元化发展时,必须遵循多元化的成长阶段理论,即多元化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高度相关多元化、中度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

5.多元化的行业选择理论。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的行业选择条件,它要求:(1)主业在同行中已有一定的优势,拥有稳固的产业地位;

(2)准备进入的行业前景光明,自身的竞争优势明显;(3)进入新行业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有保障;(4)新行业与主业有一定的关联。二是多元化的行业选择目的,相关行业多元化是想借助于支柱企业而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减少进入的壁垒;而不相关行业多元化是通过多元化降低风险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6.多元化的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者提出要根据企业实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思想,这些观点强调了根植于企业中的专有知识和共同经验以及管理层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在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内部,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展开。

?

9

4

?

总第371期郭 凯: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7.多元化的资源理论(RBV)。该理论将企业内部分析同行业及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避免了核心能力理论的偏颇。该理论认为掌握有价值的资源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把握资源的特性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关键,顺利移植有价值的资源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决定因素。

(二)多元化战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交易成本理论、能力逻辑和真实期权理论对当前的现实意义在于企业应该首先衡量上述各种方式的成本,从中选择最能提高企业绩效的方式完成交易,不能草率做出多元化战略决策。多元化的产业组织理论对当前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前必须对打算进入的行业进行缜密的分析,不能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多元化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企业具有的指导意义在于提醒企业不要在本行业内没有精耕细作的情况下就想抓住看到的其他行业的机会而进入该行业。多元化的成长理论对中国企业具有的指导意义在于企业考虑多元化经营时必须循序渐进,注意把握好实施多元化程度上的次序。多元化的行业选择理论对中国企业具有的意义在于指导企业制定多元化战略时的行业选择决策。多元化的核心能力和资源理论对中国企业具有的意义在于指导企业制定多元化战略决策时要考虑企业是否具备多元化扩张所需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多元化扩张的方向是否与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延伸相一致,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要注意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培养。

四、中国企业如何应用多元化战略理论指导实践(兼谈理论的修正)

通过上述多元化战略理论的回顾和流派分析,笔者认为没有哪一种多元化战略理论或哪个理论流派能够单独用来指导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为此,笔者在此试图建立一个能够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的多元化战略管理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在各环节中都需要运用到各种多元化战略理论作为分析和实施操作的依据。将多元化战略管理大致划分为多元化战略分析、多元化战略选择及决策、多元化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绩效评估和多元化战略修正等五个阶段。下面就分别阐述在该流程的五个阶段中如何运用多元化理论指导实践以及运用这些理论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一)多元化战略分析阶段

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能够促成企业发生战略调整的多元化产业机遇,并及时发现现有产业内的威胁。在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时需避免仅仅根据该理论发现的多元化机会就贸然进入该领域,因为还必须对该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及核心能力的相关和匹配程度。目前中国很多企业都是机会导向型企业,他们在多元化产业机会面前没有冷静思考自身核心能力和资源是否能够与该机会匹配而贸然进入陌生领域导致不但新业务没有得到发展而且拖垮了原有业务。

企业在该阶段还需要运用资源能力理论对企业内部所具有的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评估,以衡量企业的核心能力与资源是否能够通过多元化共享而实现范围经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应该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展开,在选择新的业务领域时,思考的重点应是: (1)核心能力和战略性资产是否能在新旧业务间共享和转移。(2)新的业务领域是否有助于公司在强化已有的核心能力的同时,开发出新的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核心能力和战略性资产。

在运用该理论分析时要避免资源和能力的误用,因为核心能力和无形资源具有无形性,只能反映在业务间的共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中,当这些关系被描述为一个公司的主导逻辑或不同业务战略的共同思维方式时,这种无形性还会加强,因此可能导致核心能力的虚构,这种虚构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或者不会产生范围经济或者对范围经济的影响很小,这将使企业做出错误判断。为此,企业当局必须能够识别真正能够产生范围经济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以及考虑误判产生的多元化风险作为对上述理论缺陷的弥补。此外,企业当局还要通过成长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内部分析前的检验标准对多元化的可行性进行经验型检验。

(二)多元化战略选择及决策阶段

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真实期权理论来检验多元化决策是否有利以及其实现方式。根据权衡成本和收益来决定企业是否应该通过多元化来实现交易。如果通过交易成本检验可以利用多元化扩张,则需权衡是通过战略联盟的外部多元化形式还是内部多元化形式实现扩张。这些理论仅仅给出了定性涵义,而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权衡可能需要建立量化方法。

企业在该阶段还要运用核心能力理论决定多元化的方向,即多元化的程度,那么,如何判断呢?按照传统对“相关性”的理解,处于同一产业的公司、当该产业面临不景气状况时,几乎同时对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感兴趣;这些技术和市场相似的公司中有许多都会发现同一个“增长性产业”,而使得该增长性产业在较短时间内挤入太多的背景类似的公司,竞争变得空前惨烈;这样,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当初设想的“增长”潜力永远不能变成真正的利润;反而可能在原有业务发生衰退时,雪上加霜。在国内,如太多的电器厂家挤入VCD业务就是很好例子,电脑组装业也有类似情况,下一个可能就是手机生产业务。核心能力理论对“相关性”的理解是基于核心能力与战略性资产角度的。根据核心能力和战略性资产在新旧业务间的共享、转移及良性的相互强化来理解相关性程度。这一全新的视角,一方面可以避免公司加入因“整体性思考”带来的在新业务领域的恶性竞争;因为即使是同一产业的公司,也完全可能拥有不同的核心能力和战略性资产组合;另一方面,即使在新的业务领域面临竞争,也由于其已有的核心能力作为基础,使它更容易取得竞争优势。按照这种全新的对“相关性”的理解,将引导公司看到更有利的多元化机会,设计出更好的多元化路线。

企业在该阶段还要运用并购理论和国际商务理论决定多元化的模式。

?

5

?商业研究2008/03

图1 多元化战略管理流程及多元化战略理论的关系

在业务多元化模式选择方面,企业可以运用并购理论和并购实证研究,对行业内发生的自我扩张模式

与并购模式多元化间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以决定在业务多元化方面是通过自我扩张模式还是并购模式实现。

在地域多元化模式选择方面,企业可以运用国际商务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产业内发生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以决定是通过跨国并购还是国内并购/实现地域多元化战略。

(三)多元化战略实施阶段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运用组织理论、公司治理理论

(包括代理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等)设计符合多元化战略的组织架构。关于战略与结构的多元化理论已

经证明战略对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结构对战略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多元化战略的部署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及公司治理模式,以提高多元化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运用代理理论、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设计符合多元化战略的内部管理系统、管理流程、控制系统。在根据多元化战略进行企业组织框架

?

15?总第371期郭 凯: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2008/03 总第371期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2008)03-0052-04

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基于当前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事一议”制度分析

陈定洋1,王泽强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建部,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一事一议”制度成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运行机制,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机制运行却存在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非合作博弈,即“农户选择不提供,基层政府也选择不提供”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中央和基层政府需要调整政策,从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化,培育多元的供给主体,确立公共财政理念等多方面入手,使基层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一事一议”制度;“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多中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24132 文献标识码:A

The Gam e From Non-coopera ti on to Coopera ti on:

———Rura l Publi c Goods Suppli esM echan is m about“One Ca se,One M eeti n g”Syste m

CHE N D ing-yang1,WANG Ze-qiang2

(1.School of Hum anies and D evelop m ent N orthw est A&F U n iversity,YangL ing712100,China;

2.Pa rty B uiding D epart m ent,CCP School of A nhu i P rovince,Hefei230022,Ch ina)

Abstract:"One Case,One Meeting"system becomes the main mechanis m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 lies,as is a re2 sult of the syste m transf or mati on.The mechanis m actually has"the govern mental malfuncti on"and"the market mal2 functi on"which constitute t w o non-cooperative ga mes in the p ractice,na mely"the peasants’choose not t o p r ovide while the govern ment als o choose not t o p r ovide".Therefore,the govern ment need t o adjust their policy t o guide the or2 ganizing of peasants,cultivate the multi-main body of supp lies f or the establish ment of public finance idea.I n this way can both non-cooperative ga mes move t owards cooperati on.

Key words:public goods supp lies;"One Case’One M eeting"syste m;"govern mental malfuncti on";"market mal2 functi on";multi-centered governance

 收稿日期:2007-05-28

作者简介:陈定洋(1968-),男,安徽宣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05级博士生,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王泽强(1972-),男,安徽合肥人,中共

安徽省委党校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CJL020。

的构建完成后,需要根据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和流程进行再造和重组以符合战略和结构的需要。

企业在该阶段还需要运用核心能力理论、资源理论、协同理论等分析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如何充分发挥多元化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多元化后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整合。在完成多元化的并购后需要对资产、业务、人员、组织和流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才能发挥协同效应,在自我扩张模式下也需要分析怎样将原有业务中的资源和核心能力转移到新业务中以发挥协同效应。这个过程中的整合难度通常是事先难以想象的,即使在多元化战略实施前做出了充分评估。

(四)多元化战略绩效评估阶段

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运用研究者建立的分析多元化战略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模型对本企业实施多元化后的绩效进行评估,以确定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表现。

(五)多元化战略修正

企业在该阶段需要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多元化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同时企业当局必须认识到多元化战略管理的动态性,企业有必要返回到多元化分析阶段,根据多元化战略实施后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变化及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跟踪调整和修正。

五、结语

以上笔者仅着重对多元化战略管理流程中的分析和决策阶段中如何运用的多元化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对理论的修正做出了说明,对于多元化战略实施、评估及调整等其他阶段只做了简要概括。

笔者相信通过企业管理当局、咨询公司的实践与运用,能够不断改进提出的多元化战略管理流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多元化战略管理实践。

所谓“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等集体公益事业时,所需要的资金和劳务要通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研究,实行专事专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当前,“一事一议”制度已成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运行机制。

一、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事一议”由来以及博弈主体特征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在人民公社制度时期,作为既是行政组织又是经济政治的人民公社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优势。但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乡镇政府成为政权实体,而不再是经济组织,乡村财政可支配的经济资源与改革前相比已十分有限。由于现实的需要,农村社区形成了向农民分摊公共产品的货币成本(乡统筹、村提留)、以及活劳动方式的人力成本(义务工和积累工,即“两工”)并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然而,由于农村行政体制改革等不配套等原因,这种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逐渐蜕变为乡、村两级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向农民伸手、损害农民利益的工具。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2000年开始在安徽推行税费改革试点,在《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到2003年取消“两工”,取消“两工”后村内兴办集体和公益事业,要通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研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地方政府应对村内实行“一事一议”的生产公益事业的投劳数额实行上限控制。

“一事一议”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际上体现了中央、地方和农民利益安排的一种博弈均衡。根据李琴等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政府作为强博弈主体,其利益并没有受到损伤,而是通过其强大的政治权力把维护公共产品建设职能推给了乡镇政府和农民,从而形成了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的“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格局[1]。另外,基层政府实际上包括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因为村民委员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但事实上成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成为政府职能行使的组织保障,其运行原则与乡镇政府基本相同。“一事一议”制度虽然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内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但实际上体现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因此在分析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博弈过程中,博弈过程发生在基层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中央政府作为博弈“局外人”,但在政策建议中,中央政府可调整政策以便解决问题。

(一)基层政府特征

1.按照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任何政府行为主体在其行动过程中都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基层政府由于层级低,制度约束弱,监督成本高,自利性明显。

2.在基层政府与农民长期博弈过程中,乡镇政府依靠其权力控制和信息不对称一直取得博弈优势,长期处于劣势的农民对乡镇政府最终会选择消极态度。而中央政府出于对弱势农民的保护,禁止基层政府对在公共产品供给中不合作农户实施惩罚,导致基层政府博弈优势丧失。

(二)农民特征

中国农民除了是“理性小农”,趋利避害外,同时,还具有以下表现。

1.农民日趋“原子化”,组织和监督成本过高。当前农村社区社会关联程度低、组织性差,组织和监督成本过高。一个行政村人数众多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时,村民们完全可以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的公共产品的效益。行政村成员越多,人们“搭便车”心理就越强,造成缺乏“有选择性激励”动力机制。

2.特殊公正观。贺雪峰认为,在行动中,农民往往不是根据自己实际能够得到的好处来计算得失,而是根据与周围人的收益比较,来权衡自己的行动,不在乎自身得到多少及失去多少,而在于其他人不能白白的从自己的行动中得到额外的好处,农民的这种心理构成了他们特殊的公正观念[2]。吴理财认为:农

参考文献:

[1] Ans off,H.I.(1957).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2

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35(5):113-

124.

[2] Bergh, D. D.(2001)."D iversification strategy

research at a crossr oads:Established,emerging

and anticipated paths."I n H itt,M ichael A.;

Freeman,R.Edward;Harris on,Jeffrey S.,Eds.

The B 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Malden:B lackwell Publishing,2001,362-383.

[3] Berry,C.(1975).Corporate growth and diversifi2

cati o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 Chandler, A.(1962).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 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 en2

ter p rise.Cambridge,MA:M I T p ress.

[5] Hoskisson,R.E.&H itt,M.A.(1990).Ante2

cedents and perfor mance outcomes of diversifica2

ti on: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perspec2

tives.Journal of Management,16:461-509. [6] Ramanujam,V.,&Varadarajan,P.(1989).

Research on cor porate diversification: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0:523-551. [7] Rumelt,R.P.(1982).D 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 rofitabilit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359-369.

[8] Rumelt,R.P.(1974).Strategy,structure and e2

conom ic perfor mance.Boston:D ivision of Re2

search,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9] W rigley,L.(1970).D ivisi onal autonomy and D i2

versificatio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责任编辑:席晓虹)

?

3

5

?

总第371期陈定洋: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 制度正式版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指标适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前置审查。 3.内容及要求 3.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3.1.1公司遵循《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教育、预防为主,强化

责任、细化措施,安全发展、重在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3.1.2安全生产总目标、年度目标及控制指标 3.1.2.1 安全生产总目标:预防为主,消除隐患,落实措施,技术保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止因维修质量和机械故障造成的车辆事故。 3.1.2.2 20xx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3.1.2.2.1 生产岗位重伤以上事故为零; 3.1.2.2.2 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

方针目标管理控制程序

方针目标管理控制程序发行部门:品管部 制订日期:2020年11月10日 文件修订履历

1 . 目的 为建立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体系,对公司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各部门建立分项质量目标,确保公司总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程序。 2 .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建立质量分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所有单位。 3 . 权责分配 4 作业内容 4.1 方针的制订 4.1.1 质量方针应根据经营方针、客户需求和市场形势而制订。 4.1.2 将质量方针文件化并记入到质量管理手册中,并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方针的传达和教育。 4.2年度质量目标制订 总经理和质量代表以及各部门在考虑到下述观点及内容分析结果后设定与质

量方针相符合的质量目标。 a 重要质量问题的发生状况; b 顾客满意度; C质量的达成状况; d 产品不良发生状况(流入客户的不良工程内的不良); e 供应商的不良状况; f 内部监察结果; g 纠正预防处置结果。 4.2.1由管理者代表在每年的12月制定次年的质量目标,呈总经理批准后分发到各部门执行。 4.2.2质量目标包括质量目标的策划、统计及数据的分析,如:责任部门、统计分 析周期、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统计单位。 4.2.3 年度质量目标的展开 总务课通过公告,张贴,早会,培训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说明方针目标的内容,使大家理解并要求协助实施。 4.3目标达成情况统计 4.3.1统计:各统计责任单位依统计目标负责对本部门的质量目标项目进行统计并 形成部门的报表。 4.3.2统计工具应用:

当初步分析存在目标不达标或朝坏的方向发展或有改进机会时,统计部门应尽可能采用但不限于以下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分析: A、排列图 B、层别法 C、直方图 D、控制图 4.4统计数据分析 各质量目标统计单位负责对目标的统计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A、与目标对比是否达标; B、趋势分析是否有朝坏的方面发展; C、识别有无改进的机会。 4.5方针目标的修订评价 当初步分析存在目标不达标或朝坏的方向发展或有改进机会时,由品管部负责开出《纠正预防处理单》交责任部门,并由其制定改进的方案交管理者 代表批准后实施,改进措施的实施参照【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执行。 5 记录 5.1 纠正预防处理单

年度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

2019 年度公司经营管理总方针和目标 总方针:以管理创新求发展 总目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 主要措施(部门目标) 1、营销管理:把握客户脉搏,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提升销售业绩,及时反馈和分析客户要求与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客户的要求: 1.1、全面熟悉行业产品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1.2、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激情和氛围。 1.3、服务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2、工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生产技术工艺资料,根据不同状态条件下,制定出标准的产品工艺技术文件。 2.1、产品工艺文件包含标准产品的所有配置以及标准的工艺制造流程。通过1--2个月的时间对公司已有产品的技术工艺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并进行验证、修订和完善,最大限度的稳定产品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2.2、技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生产制造的需要,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设备的投入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质量管理:质量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进入市场的许可证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今年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的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加强过程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验收标准。 3.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根据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及近年发现的不适宜

的地方进行修订。 3.2、重点对检验规程进行细化,重新编制整顿。 3.3、体系运行:每两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监督抽查。 3.4、成品质量每月进行至少2次以上产品评审,进一步促进出厂产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参与到用户的最终验收以及质量问题处理。 3.5、质量沟通分析会:每月3号下午定期举行。将上期会议上的质量问题改进情况进行质询、落实与验证,汇报收集当月度存在的质量异常情况,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及具体措施。 3.6、针对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实施“定点超越”工程,使产品质量得以彻底改善。 3.7、供方的监督与评价:根据往年外协、外购件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外协配套厂家指定考查计划进行考查,向公司提交建议,与合格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3.8、质量考核:品质管理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改进计划、质量制度执行以及体系运行考核上,确保通过质量考核,使今年的质量损失率比去年降低10%--15%。 4、成本管理:抓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之根本。今年紧紧围绕“开源节流,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增收增效”开展工作。 4.1、根据财务工作统一管理、分别核算的要求,理顺、完善、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做到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结果。 4.2、强化财务预算、收支计划管理等资金管理工作,在确保生产、技术

新版GSP要求-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一、目的:通过实施质量方针目标管理,以保证质量方针目标顺利实现,质量体系正常 有效运行。 二、依据: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2013年新版GSP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 规,结合本企业经营实际制定本制度。 三、正文: 1.质量方针:是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本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公 司在一定时期内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 2.质量目标:主要包括质量指标、服务指标以及重点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领导小组负责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与监督实施,质量管理部为责任部门。 4.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 4.1质量方针、目标由公司总经理主持,质量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共同制订。 4.2质量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 4.2.1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 4.2.2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4.2.3公司现实问题和上年度目标未实现的问题。 4.2.4国内外市场信息、情报、经济发展动向; 4.3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制订时间:每年年底(即每年十二月份)。 4.4质量方针目标制订程序: 4.4.1质量管理部每年年底总结本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并制订下年度质量 方针及目标设想,形成质量方针、目标,提交总经理、各副总经理(含质量副 总经理)等公司领导进行审议。

4.4.2质量方针、目标经质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 5.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质量方针、目标自下年度的1月1日起实施,各责任部门 按目标展开图组织开展工作,适用于全体员工。 6.质量方针、目标的执行情况由质量管理部每年底对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组织检 查,对检查的情况记录在“质量方针目标检查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措施及时间期限,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复查。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审的管理程序,以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切实可行,达到预期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和各单位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下达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4 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策划、制定、颁布、实施质量方针、目标。并负责评审质量方针的适宜性,适时修改质量方针。 4.2 质量处负责方针、目标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工厂年度质量目标的起草工作。 4.3 各单位负责宣传、贯彻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制定、实施年度分质量目标。 5 管理程序 5.1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流程图见附录A 5.2 管理要求 5.2.1 质量方针 a) 与工厂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b) 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c)能引导工厂持续改进,向更高目标前进;

d)具有可行性,能为制定、评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5.2.2 质量目标 a) 体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b) 体现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c)具有可检查、可测量、可评价性,应能导致业绩的改进提高; d)目标的制定应是在以往数据、信息分析基础之上的,具有可操作性, 符合工厂实际,应具体化,尽可能的定量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达到 的; e)各单位制定的分质量目标,应符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工作特点: ──职能处室质量目标应体现各自的质量职责; ──研制单位质量目标应体现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生产单位质量目标应体现产品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文明生产和服务。 5.3 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实施 5.3.1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前,总经理提出方针目标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5.3.2 质量处根据总经理的总体思路,充分进行调研,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方针、目标的建议草案。 5.3.3 总经理召集有关人员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确定后由总经理发布。 5.3.4 质量处应根据工厂年度总体规划,提出工厂年度质量目标草案,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后修改完善,并对质量目标的项目目标值进行分解,制定年度质量工作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 5.3.5 各单位按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展开的项目目标值,结合单位特点提出本单位的分质量目标,对目标值进一步展开,明确责任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评价的依据,分质量目标应不低于工厂年度质量目标。 5.3.6 各单位年度分质量目标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4 质量方针、目标的宣贯 5.4.1 质量处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经常性地宣传质量方针、目标,务使所有人员都能准确地理解方针、目标的内涵。 5.4.2 各单位应明确职责,务使全体人员熟悉目标值要求。

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

一、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 1、宗旨:凭信誉赢得用户,靠实力占领市场。 2、承诺:优质工程,优质服务。 3、目标︰带过硬队伍,建知名企业,创精品工程,争最佳效益。

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严格按照GB/T9001-ISO9001标准,公司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质量体系并不断完善人、机、料、法、环管理的有效控制。 2、以依法办事为前提,充分满足业主和相关方的需求,严格按公司指导思想组织施工,保工期、保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科学管理,严密控制,加强施工班组的纵向和横向密切协调联系,合理节约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图

四、质量职能分配表

五、项目部管理职责 1.项目部经理职责: ①认真贯彻处级以上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②制定项目部生产、经营、上缴利费、成本降低、安全质量等各项措施和制度,保证履行与公司总经理签订的全年承包合同。 ③负责项目部职工工资分配、劳动用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④协调处理公司及集团公司有关部室的业务来往,组织工程月末和竣工验收、移交工作。 ⑤负责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将公司ISO9000:2000版标准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塑有机结合,提升项目部管理水平。 2.项目部书记职责: ①落实党建责任制,搞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 ②履行对项目部工会、共青团、综合治理的领导职责,搞好项目部的团结稳定。 ③结合企业文化的建塑工作,推动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 ④负责项目部人员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3.项目部生产助理职责: ①协助项目部经理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参加制定项目部的生产、经营、上缴利费、成本降低、安全质量等各项措施和管理制度。 ②根据公司年(季)度施工生产计划,组织编制季(月)度施工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的使用计划。 ③合理组织和管理现场人、财、物资,做好人力、物力、机械的调配与供应。 ④负责项目部、劳动用工、全员目标成本的考核工作。 ⑤负责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 4.项目部经营助理职责:

【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总则 方针目标治理是现代治理的科学方法之一。 工厂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工成效,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纲领和企业进展方向打算。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素养,提高经济效益。 制订方针目标的依据 第二条本厂的中长期企业进展规划、现代化治理规划、新产品开发规划、产品质量级及全面质量治理进展规划、技术改造规划、生产进展规划、安全环保综合治理规划及其它规划等。 第三条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分析、推测、情报信息资料(包括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平、治理水平等)。 方针目标编制的程序 第五条在每年初,由工厂各分管厂长、工程师提出下年度工厂目标设想,厂务会集讨论,形成工厂方针目标指导思想,并由厂长下达指令。 第七条部门分头组织可行性分析论证,形成各部方针目标打算。 第八条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依照反馈意见再讨论修订。 第九条经厂务会、工厂治理委员会、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由专人负责按系统图法行,在一月份编制出工厂方针目标执行图。 方针目标的执行

第十条方针目标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讲话的原则,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内容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治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交流工作、职工福利等。 第十一条工厂方针要按系统图法执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层层确保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分管副厂长、工程师方针目标展开,要依照工厂方针目标展开的内容和自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目标值和措施。执行方法与部门的方法相同,分管副厂长××编制完成××校对,厂长批准。 第十三条各车间、科室方针目标执行一样有分管责任人、部门方针、目标项目、现状目标值、采取措施、检查手段、评判、总结等。 第十四条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工厂方针目标以及分管厂领导方针目标执行,结合本部的实际,发动职员认真制订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保证工厂每个目标值都能落实到部门和人,确保工厂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要在一月底前完成方针目标展开图。 第十五条班组方针目标由班组长主持编制,要依照主管部门方针目标和本班组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班组治理、思想工作等内容、目标值、采取措施、责任人、进度和检查、评判、总结等执行标准。班组方针目标执行图要在××完成。 第十六条各部门方针目标执行由各部门要紧负责人主持编制,技术系统由负责分管人审核;生产行政系统由负责分管专人审核,分管厂领导批准。 方针目标的实施 第十七条为确保工厂方针目标的实现,工厂每年将组织两次"分时期PDCA 循环","阶段PDCA循环打算"由"三办"会同有关部门依照工厂年度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厂长的令制订。 第十八条各部门要围绕工厂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方针目标,认真组织月度"PDCA循环每月××号前制订下月份打算,总结本月打算的实施情形,并由主管厂长检查批示。 第十九条在方针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动职员,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性的质量治理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和完成。

2020年整理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程序.doc

1 目的 确保我司的质量方针、目标的指导性和适宜性,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2 范围 适用于我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宣传、贯彻实施、考核分析、修正涉及的所有部门和过程。 3 术语 (无) 4 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本公司质量方针的制定,及组织质量目标的制定. 4.2管理者代表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质量目标. 4.3管理部负责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宣传.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方针的贯彻,质量目标的实施和记录分析. 4.5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5工作流程 5.1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 5.1.1 总经理在综合考虑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公司质量方针. 5.1.2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在公司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当前状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要求制定公司质量目标。 5.1.3 管理者代表协助各职能部门对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各部门质量目标. 5.1.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包括部门质量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5.2质量方针、目标的宣传 5.2.1 管理部制定《贯标手册》,贯标手册必须围绕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的精神进行制定。 5.2.2 管理部可采用宣传栏、讲座、早会、贴标语等方式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进行宣传,确保质量方针得到全体员工一致的理解。 5.2.3 管理部可与营销部协调对顾客进行质量方针、目标宣传. 5.2.4各部门应将本部门质量目标在部门内进行传达和沟通,向部门员工明确努力方向。 5.3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 5.3.1 公司《质量目标管理表》由管理者代表制定并协调实施. 5.3.2 各部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质量目标管理表》并主导实施. 5.3.3《质量目标管理表》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5.4 质量方针、目标的考核分析 5.4.1 质量目标的考核频度依据《质量目标管理表》要求进行。 5.4.2 各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对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向管理者代表提交质量目标统计数据,管理者代表对各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5.4.3管理者代表每季度对公司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向总经理提交质量目标分析报告。 5.4.4总经理在下季度初通过组织集体讨论的形式对分析报告进行评审,采取相关措施,并确保相关改进所需的资源得到配备。 5.5质量方针目标的修正

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1、目的:为明确本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 2、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范围:全体员工。 4、质量方针:质量保证,诚信可靠 5、质量目标: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合法、安全、有效。 6、内容: 1)、质量方针是由公司总经理制定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2)、在质量管理部的指导督促下,各部门将公司总体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制订质量目标实施方案。 3)、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程序分为四个阶段:策划,执行,检查和改进。 A、策划:质量领导组织根据实际,于每年的十二月份召开质量方针目标研讨会,制定下年度的质量工作方针目标。质量方针目标的草案应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店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通过。质量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质量分解目标进行审核,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下达各部门实施。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的考核办法。

B、执行:公司明确规定实施质量方针目标和时间要求,执行责任人,督促考核人。每年年底,各部门将目标的执行情况上报质量管理部,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有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C、质量管理部负责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的日常检查,督促。每年年底,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质量目标的实施效果,进展程度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考核,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考核报总经理审阅。对未按企业质量方针目标进行展开、执行、改进的部门,应按规定给予处罚。 D、改进:质量管理部应于每年末负责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认真分析质量目标执行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质量方针目标的修订意见。企业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必要性质量方针政策目标改进意见。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向正确,目标清 晰,指标适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前置审查。 3.内容及要求 3.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3.1.1公司遵循《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教育、预防为 主,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安全发展、重在落实,建立健 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 产。

3.1.2安全生产总目标、年度目标及控制指标 3.1.2.1 安全生产总目标:预防为主,消除隐患,落实措施,技术保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止因维修质量和机械故障造成的车辆事故。 3.1.2.2 20xx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3.1.2.2.1 生产岗位重伤以上事故为零; 3.1.2.2.2 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 3.1.2.2.3 每月对全公司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3.1.2.2.4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3.1.2.2.5 车辆维修返修率≤0.5%。 3.1.2.2.6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大会,职工出席率达100%。 3.2保障措施

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目录 0修改记录 1目的 2范围 3职责 4工作程序 5记录

1 目的 公司建立、保持能源方针目标,并根据职能分解,以确保公司能够贯彻执行能源方针目标,持续改进公司能源管理绩效;公司制定、实施并改进能源管理方案,保证能源方针、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制定、分解、落实、考核及修订的管理活动。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定能源方针目标。 3.2 管理者代表者负责组织修订能源目标,组织制订管理方案。 3.3 设备处负责编制下发每年的管理目标并组织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并跟踪目标的完成情况。 3.4各部门负责根据公司分解目标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的目标及管理方案。 4 工作程序 4.1 方针的制定和管理 4.1.1 总经理制定公司的管理方针,并确保: a)与公司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b)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 c)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d)包括公司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e)为制定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f)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g)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h)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4.1.2 为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公司的管理方针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各部门采取适当的方式传达至全体员工及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使之理解并贯彻执行。 4.2 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4.2.1 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a)能源方针; 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c)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 d)可选技术方案、财务、体系运行和经营要求; e)已取得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绩效及管理评审的结果; f)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等; g)服务特点。 4.2.2 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于每年年底或年初根据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以及年度完成情况,起草下一年度(当年)目标和指标草案,提交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经设备处汇总形成公司当年度的《年度方针目标展开图》和《年度部门/分公司目标》,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2.3 目标和指标制定的要求: a)目标和指标应与方针相一致,并可测量; b)应体现其先进性、可行性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其中目标可反映公司中长期期望值,指标反映当年、短期的目标值; c)目标和指标的内容应考虑满足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 d)目标指标的制订应关注降低降低能源消耗;完善现场操作和管理制度等关键问题。

2020年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

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 经营方针是贯彻企业经营思想和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指导规范,是针对某一时期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接下来了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欢迎阅读! 一、经营方针 持续创新应对挑战,狠抓质量降低成本,管理细化创造效益。 二、基本工作策略 狠抓企业基础管理,全面理顺协助关系,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提高整体运作效能。 三、奋斗目标 水泥年计划35万吨,奋斗目标40万吨。出厂水泥质量合格率100%。 四、重要措施 1、整合公司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能,明确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责与权限,实行“三定”管理,即定编、定岗、定员,尽快落实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类人员。 2、解决管理人员思想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沟通,搞好团结协作,消除内耗,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3、拟定公司年度经营方针,实施目标管理,各部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公司定期对各部门进行责任目标考核。 4、加强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建设化,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到位。 年度计划编制说明

年计划水泥产量35万吨,包括矿渣粉产量6万吨,烘干物料总量7.7万吨。 1、全年水泥耗熟料总量14万吨,炉渣灰总量7.7万吨,石粒总量2.8万吨,石膏总量2.8万吨,矿渣粉总量7.7万吨,助剂总量350吨,(水泥计划配比:熟料40%,炉渣灰22%,石粒8%,石膏8%,炉渣灰22%,助剂1%)。 2、水泥磨、矿粉磨及烘干系统1月份停机待件,水泥磨、烘干机系统3月份全月检修,矿粉磨系统4月份全月检修。 3、水泥磨系统3月20日开始运转至10月31日,共计生产7个月,矿渣磨系统5月1日开始运转至10月31日,共计生产6个月。(其中粉磨系统在8月份有7天中修) 为使上述指标能够全面完成,公司各部门必须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做到: 1、加强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并保证备品、备件的及时供给,从而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台时产量。 2、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重要原、燃材料的库存,要满足生产的需要。 3、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质量内控标准》,努力提高水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磨机使用的不可磨体应为优质高铬材质。在水泥、矿粉的生产方面,公司有关部门要及时调度,盘活生产,避免库存积压或原材料

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一. 目的:确定质量方针,制定年度质量目标,促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二. 依据:2014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0号。 三. 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方针的确定和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以及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实施。 四. 责任:公司全员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五. 正文: 5.1质量方针是由企业负责人正式发布的本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5.2质量目标是企业一定时期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3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公司必须在各个相关部门将质量目标逐级分解和展开,以确保最终能得以落实和实现。 5.4企业负责人每年年底组织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重新审核质量方针,修订公司的质量总目标,并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发布。 5.5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程序分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改进四个阶段: 5.5.1上年度末,根据企业外部形势,结合本企业的质量工作实际,由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企业质量方针研讨会,提出下年度的质量工作方针目标; 5.5.2将方针目标的草案进行广泛讨论征求意见,经各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后确定,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公布; 5.5.3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各部门再进行分解,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落实实施目标的措施。 5.6执行阶段 5.6.1公司规定各项目标措施开始与完成时间。 5.6.2各部门围绕公司下达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5.6.3每年末,各部门将目标执行情况上报质管部,对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措施按规定完成。 5.7检查阶段 5.7.1质管部负责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的日常检查和督促。内容进行审核。 5.7.3各部门未按企业质量方针目标进行展开、落实的,将近规定给予处罚。 5.8总结改进阶段 5.8.1公司质管部负责对本年度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认真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经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提出修订意见,作出撤销或结转到下一年的决定。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加强质量方针、目标的系统管理,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实施、评审、修订加以控制,以便最高管理者有效地监控管理体系,促进体系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管理工作。 3 职责 中心主任负责策划制定、审批并颁布中心总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计划及考核方案。 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日常管理。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宣传本中心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部门质量分目标和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 质保办负责质量目标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收集、统计、汇总各种质量信息。文件的编号、发放、修订、回收、销毁等管理职责由两个职能科室承担: 4 工作程序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 4.1.1 中心主任对本中心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进行总体策划,提出完整的整体思路、要求、框架和过程。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在广泛听取各部门和员工意见后,结合中心主任的意图,提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草案; 中心主任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质量方针和目标草稿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最终由中心主任完成定稿。 中心主任签发文件,正式颁发本中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要求 质量方针、目标符合以下要求 a)与本中心总的质量战略目标相一致; b)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及顾客需求和期望; c)能引导中心持续改进,向更高的质量目标前进; d)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

e)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中心行动的座右铭; f)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质量目标应做到 (1)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2)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3)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4)具有可操作性,即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可以达到,且还适于将其展开、分解到各职能部门。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宣贯 务必做到全中心上下沟通,使所有员工都理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内容、内涵及其背景,并予以贯彻实施。 各级领导都必须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宣传、贯彻和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其负责。 质保办通过培训,集中地、系统地进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教育。 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标语、专题、橱窗和会议等经常性地宣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展开 质量方针应展开到各职能部门,转化为相应的工作方针,必须使每个员工懂得怎样做才符合质量方针的要求,才能使违背质量方针的行为得到有效地抵制。 质量目标的展开 根据管理需要,结合中心质量目标,各职能部门应将中心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分化解,建立本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确保中心质量目标的实现。 制订部门分目标的原则: a)分目标应与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保持一致; b)分目标应有明确性、时间性、关联性、可测性、可完成性。 职能部门管理分目标主要涉及: a)检验管理:检验工作管理、技术管理; b)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质量措施管理、质量责任制落实; c)安全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措施管理、安全责任制落实;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定质量方针,制定年度质量目标,促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等。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质量方针的确定和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以及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 四、内容: (一)概念 1、质量方针是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正式发布的本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2、质量目标是企业一定时期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3、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企业必须在各个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将质量目标逐级分解和展开,以确保最终能得以落实和实现。 (二)方针、目标的制定 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组织召开质量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企业发展规划,本年度的经营目标,上年度的计划完成情况及其成绩和经验教训,重新审核质量方针,修订企业的质量总目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 方针、目标制定的具体程序: 1、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方针、目标管理教育。 2、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年度质量评审的报告和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分析。 3、起草、制定方针、目标。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有关人员进行修改。 5、召开经理办公会审查通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下发。 (三)方针、目标的展开 1、方针、目标的展开主要是指:上、下级紧密配合。保证横向之间相互协调。 2、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方针、目标责任书。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 (四)方针、目标的实施 各部门围绕企业下达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按时间分进度,将要求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措施。 1、加强质量管理教育

目标管理-对方针目标管理的认识(1)

对方针目标管理的认识 目前,作为审核准则的各管理体系标准都提到方针与目标两项要求,但一些组织在应用这两项要求时,与实现组织的总宗旨有些“脱节”。在收集相关证据时,由于组织的方针、目标属于其战略层面在不同管理体系的体现,有的审核员对收集方针与组织总宗旨相适应的证据感到“怵头”;对管理体系目标,有的审核员却要求组织将其从经营目标中分离出来,独自存在,生生形成“两张皮”。 一、方针、目标与经营 置于社会之中的组织需要对其内外环境进行自我诊断(SWOT)分析,进而制定组织的战略。企业的总目标是以经营为中心的,组织通过经营自己的产品赚取利润,保持组织的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一员,组织应遵守法律法规,并作出对员工及社会负责的承诺。如果脱离组织的经营与发展而空谈面向顾客的“质量第一’的质量目标,对组织而言似是漂亮而不实用的,管理体系“两层皮”无疑。 例如,某拖拉机厂的外部形势很好,产品供不应求。但是,该厂也看到了竞争对手(新、老)亦在惜势上马发展,原来的管理方式和资源已不够适应形势的发展。该厂分析了内外形势,决定在内部加强管理体系应变能力建设,使组织结构、管理效率适应大好形势的需要,同时增加大马力拖拉机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并向国外市场倾斜。最高管理

者根据经营战略亲自制定了2006年质量方针:“精耕细作,强化管理,突破外销,‘大拖’上量。” 该方什、目标体现了组织的经营战略(经营资源的分配、产品发展的战略),是全厂综合性经营方什的体现;管理体系在其下进行策划。 作为审核员,应明确收集方针、目标证据的关注点,考虑以下目标的建立与分解,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新产品设计开发的目标及管理。 (2)批量生产的目标和实施。 (3)加大外贸目标措施管理。 (4)识别管理现状与经营方向的差距和重点解决的目标、措施问题。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组织的质量目标来自经营目标,井以管理体系的模式更好地为经营目标服务。 由于各个组织的发展阶段不同,自身产品的成熟度不同,各自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不同,作为审核求证,是在识别组织上述背景情况的不同,尊重组织的考虑,在关注组织的目标是否满足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是否适应其经营目标。 二、目标是一种引导

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包括方针目标的制定

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包括方针目标的制定、展开、动态管理和考评四个环节。 1、方针目标的制定 (1)方针目标制定的要求 ①企业方针目标是由总方针、目标和措施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制定的方针目标应包括总方针、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并使其有机统一起来。 ②企业方针目标的内容较多,但每一年度方针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关键项目作为目标。 ③目标和目标值应有挑战性,即应略高于现有水平,至少不低于现有水平。 ④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以下原则: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并重、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并重、发展生产和提高职工福利并重。 (2)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掌握) 企业制定方针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需求和市场状况; 2)企业对顾客、对公众、对社会的承诺; 3)国家的法令、法规与政策; 4)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5)社会经济发展动向和有关部门宏观管理要求; 6)上一年度未实现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点。 (3)方针目标制定的程序(掌握) ①宣传教育——组织学习、研讨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兄弟厂的先进经验,分析企业形势及资源现状,在初步找出问题点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的思路;也可结合方针目标管理的当年诊断,在总结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的基本设想。 ②搜集资料,提出报告——由有关部门依照上述要求搜集资料,分别提出专题报告,如经营销售部门提出市场形势和预测的报告,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的报告;生产计划部门提出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点),以及上级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的估计值。 ③确定问题点——一般有两类问题点:一类是未实现规定目标、标准的问题点,例如上一年度方针目标中未完成的部分,制度标准中未执行的条款;未达到国家法令法规、安全质量监督和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事项(例如环保、工业卫生等)的要求等。另一类是对照长期规划、发展需要可能出现的问题点,例如如何适应国内外顾客需要,战胜竞争对手,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 ④起草建议草案——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召集专题讨论会,首先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设想,各专业口提出具体的目标草案;然后通过论证、分析和协调;最后由归口管理部门起草方针目标建议草案。 ⑤组织评议——组织广大职工对方针目标的建议草案进行评论,汲取各方面意见后,修改建议草案。 ⑥审议通过——按照决策程序,经过企业的决策机构进行审议后通过并发布。 (4)方针目标的修改 当企业面临的主、客观环境产生变化,原来设定的方针目标的条件已部分或全部丧失,导致原定的方针目标、措施或进度无法完成或无法如期完成时,可以修改方针目标或措施。但是这种修改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并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不可带随意性。 例题:方针目标的依据是 A. 法令、法规与政策 B. 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 C. 企业状况及质量方针 D. 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E. 职工的利益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QEO/HW-B-5.4.1(4.3.3/4.3.3) A/0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2009年xx月xx日发布 2009年xx月xx 日实施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 目的 制定并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保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和实施。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审批。 3.2 XX部门组织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监督和检查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制定 总经理以提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针对本公司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法律法规及相关方的要求,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确保: a) 与本公司的宗旨相适宜。 b) 适合于本公司活动、服务的性质、规模,适合于本公司环境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c) 对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对持续改进、污染预防和预防伤害与疾病作出承诺;对遵守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目标(指标)的框架。

管理学决策类型及其相关案例复习过程

决策的类型及其相关案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一个人决定成为一名顶尖科学家, 短期决策:这个人为了成为顶尖科学家,目前决定首先考一所著名大学。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某涂料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做出坚持涂料工艺技术创新的战略决策,即任何一个产品创新的实现首先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去实现,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整合才能保证一个新品的完好高效,低成本地落地。 战术决策:涂料企业为实施工艺创新支持战略,做出支持供应商、协作商的技术创新,从而达到努力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人数,提高技术质量保证,进而推进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和档次化的战术决策。 业务决策:为进一步执行创新的战略,涂料企业组建科研小组,并对科研进度进行了安排和监督。 (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人民代表大会做出的决策是集结众多人大代表针对国家事务做出的决策是集体决策。 个人决策:巨人集团曾在国内声名赫赫,企业的平均发展速度达到300%,更有甚者说达到500%。巨人集团靠电脑软件起家,到1994年已经达到总产值近8个亿,足跨电脑软件、房地产,生物工程三大产业。然而,到1997年1月时,巨人集团却爆发了全面的危机。巨人集团由极盛而到极衰,原因来自很多方面,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在投资巨人大厦上一系列非理性决策。 巨人集团初始计划投资兴建18层的巨人大厦。在一念之间又改为38层,后来又改为54层,并不断加高,从54层到64层到70层,设计投资额也从2亿增加到12亿。巨人大厦一再加高,这中间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一系列决策的变化用史玉柱的话说“完全是头脑发热的结果”。 大厦由54层加高到64层时,决策依据只是设计单位的一句话“由54层到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当决定由64层加高到70层时也未经过严密的论证,对地质条件也未曾考察。结果施工时,发现巨人大厦处在三条断裂带上,为解决断裂带积水,大厦支柱必须穿越40~50米的沙土而达到岩石层,打进岩石层30米。多投资了3000多万元。由于在此地基上面的原因,当70层的地基打完时,所筹楼花已经用尽。巨人集团只好从生物工程方面抽取资金。由于过量抽血,使得维护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无法到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