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5册音乐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由教学班,有人。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较强,课上回答问题积极,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在演唱是的表情自然,情绪投入;对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较强的兴趣,希望在每首歌曲中都加入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学生上台表演是的热情很高,能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演唱和表演,但个别学生有些胆小和拘谨。随着学生的生活范围的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大,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力增强。学生王嫣然再演唱时表情自然,李吉星对研究音乐方面的问题兴趣非常浓厚,这几位学生可作为调动其余学生积极性的原动力。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专题性强,以歌曲、短小乐曲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有趣,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共十一课,每课有3—4音乐作品,课后设计了“音乐实践活动”,并加入了用色彩、线条表现音乐的内容,将音乐的各方面的领域加以扩展,便于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教材所选的歌曲体裁短小、简洁,旋律生动、形象,音乐情绪丰富、明朗,有浓厚的儿童的生活情趣;乐曲节奏欢快、有规律,旋律跳跃、有规律,易于学生演唱;歌表演内容便于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音乐游戏和音乐实践活动较多,内容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易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音乐审美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

应充分注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自然嗓音和灵巧的形体,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以聆听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的音乐素材为主。

1、通过情感世界感受美德感染和熏陶,从而建立对社会、自然的挚爱之情;

2、培养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和评价能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音乐创作活动;

4、培养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聆听音乐感受并描述音乐的力度、速度的变化,指挥手势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并说出音乐情绪的异同;

3、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辩童声、女声、男声和打击乐的音色,并有打击乐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4、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能背唱2首歌曲;

5、能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为歌曲伴奏;

6、能用唱名模唱简单的乐谱,并表现简单的节奏;创作1-2小节旋律;

五、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努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获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运用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2、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其原有基础上得以有效的提高;

3、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其他各科的知识领域进行有机的整合,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4、学习课程标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实际能力;

5、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新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

6、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前、课后的第二次备课。

六、业务学习及安排: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主动进行教科研和教改活动;

2、认真、有序地学习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丰富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有目的地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并写出学习体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学进度:

第 一 课 童 年

【教学目标】

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材分析】

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A 段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上行与下行交替,不断流动,显得明朗活泼,勾起了人们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 B 段的速度较前段放慢一倍,节奏舒展,旋律多平行与级进,充满了温馨亲切的情感。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时,A 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

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 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

断。

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x x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

4拍,D 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歌曲《小酒窝》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

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

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唱《小酒窝》、听《我们多么幸福》一组,这样时代性更为突出。当然也可以进行对比性的、不同时代的曲目的结合,唱《摇啊摇》与《小酒窝》为一组,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一组。注意从班级实际出发,灵活掌握。在编创与活动应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学边动;自始至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磁带、相映的律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感情交流;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熟悉已经形成的音乐课堂常规,回忆已学知识;

通过几种简单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巩固已学的简单节奏,让学生知道相互配合、团结合作;

通过律动表演,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课,也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课堂常规,巩固已学音乐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集

体协作精神,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设计意图:本节课所进行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堂常规而设计的。有的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有的是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游戏,难度不大,却很有意思。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进行音乐知识方面的教学,一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摇啊摇》;

教学目标:

流畅的唱好《摇啊摇》,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

可将教材内容组合为听《童年的回忆》、唱《摇啊摇》这样时代性更为突出。当然也可以进行对比性的、不同时代的曲目的结合,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教学,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学边动。自始至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人间的真挚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的高低,并能用动作感受音乐。

设计意图:

教师在教学中多用音乐的音响与动作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感受。少用语言的表述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画面描述三种速度的对比。在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能渲染《我们多么幸福》的意境?想法拓展学生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酒窝》

教学目标:流畅的演唱歌曲《小酒窝》,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进星际性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正确的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跳音记号。

设计意图:

教师范唱要注意以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表现出主人翁的喜悦心情,并进行角色化的表演。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教后记

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要求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而为一,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的关系。在教学中运用音乐的音响与动作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感受。少用语言的表述,例:从手势的划动中表达出乐曲《童年的回忆》中“童年”的欢快与甜美。将兔、龟、人的行进速度做成多媒体课件,用

动态的画面描述三种速度的对比。选择多种打击乐器渲染《摇啊摇》的意境,拓展学生的想象,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千万不能去限制或包办他们的想法。教师范唱《小酒窝》要注意以甜美的情绪、少快的速度表现出主人翁的喜悦心情,切勿用成人的口气来演唱,并进行角色化的表演。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来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第二课草原

【教学目标】

《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分析】

器乐曲《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同名动画片的主题歌音调,节奏轻快活泼,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断,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既有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满完整的艺术形象。

笙曲《草原巡逻兵》是一首笙独奏曲,又名《草原骑兵》。乐曲采用了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引子以悠长婉转、节奏自由的散板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苍茫辽阔的草原。在马蹄节奏的伴随下,主题由弱到强地出现,好像草原巡逻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随后,这个主题通过旋律简化的手法变为雄壮的进行曲,刻画了巡逻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这一主题又拉宽节奏,由笙用单音吹奏,清新优美,婉转如歌,抒发了战士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主题经过几次变化发展,乐曲最后在渐慢、渐弱的乐声中结束,宛如巡逻兵纵马远去,渐渐消失在一望无垠的草原深处。

歌曲《草原上》是首4

4的拍歌曲,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

喜悦心情。歌曲为2

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在教学时,按课标的要求应淡化视唱,重点放在强化听觉记忆上,让学生从反复唱曲调中感受蒙古族曲调风格特点,加强记忆,掌握其民族音调的语汇。通过反复的听赏,学生能流畅地唱好曲调,培养学生对唱名的熟悉程度及唱准曲调。音乐编创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手让学生去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要给予鼓舞和有利的指导。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录音机、磁带、相关图片材料、蒙古族律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聆听《草原放牧》,学唱《草原上》 教学目标:

感受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进行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

把听→唱→讲→唱→舞结合为一体。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流畅地唱好曲调,培养学生对唱名的熟悉程度及唱准曲调。但教学时,按大纲的要求应淡化识谱视唱,而重点放在强化听觉记忆上,让学生从反复唱曲调中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加强记忆,掌握其民族音调的语汇。编创活动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放手

让学生去创造,以培养它们的创新精神,也许他们的创造是非常粗糙的、幼稚的,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目标: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

教师范唱要注意以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表现出主人翁的喜悦心情,并进行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

教师范唱要注意以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表现出主人翁的喜悦心情,并进行角色化的表演。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教后记:

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流畅的唱好曲调,培养学生对唱名的熟悉程度及唱准曲调。但教学时,重点放在强化听觉记忆上,让学生从反复唱曲调中感受蒙古族曲调风格特点,加强记忆,掌握其民族音调的语汇。编创活动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许他们的创造是非常粗造的、幼稚的,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创作,教师要给予鼓舞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帮助。

第三课友谊

【教学目标】

《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

【教材分析】

吹奏乐《同伴进行曲》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了本曲,出版后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由此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用以表示对旧时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在4小节引子之后,由高音乐器奏出了刚健、有力的进行曲主题;主题旋律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多次大跳;音乐显得更为明朗、活泼;当主

题反复一遍时,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在主题又作了一次变化重复后,乐曲进入中部,中低音乐器奏出平静温和的旋律,音调上下回旋,好像是对昔日好友的深情怀念。随着第一部分的主题再次出现,乐曲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

合唱曲《船歌》是作曲家黎英海为我国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所写的一首插曲,它描绘了青少年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真诚友谊和远大理想。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包含各为3小节的四个乐句,旋律线条作波浪形起伏,6

8拍的节奏富有动感,形象地描绘了小伙伴们在水波上划动桨儿轻快行驶的情景。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但旋律高昂,坚定有力,展现了青少年的宽阔心胸和远大志向。合唱部分主旋律是第二乐段的紧缩,在歌中起到副歌作用。“啦啦啦”和“啊”的唱词增添了歌曲轻松、欢快的气氛。

歌曲《噢!苏珊娜》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中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全曲有六个乐句,其中三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仅是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整个曲调五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4小节)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只是在歌曲的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它是前半句节奏的拉宽,切分节奏的运用在情绪和旋律的色彩上起到了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点明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的表现。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呈现出起伏,好像在倾诉着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歌曲《原谅我》是一首3

4拍美国儿童歌曲,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由四个乐队构成的一段体,每个乐句都以弱起进入,采用了“×× | ×.× × ×× | ×-”基本节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稍作变化。歌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地表

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诚恳的神情。第三乐句在句尾作了“

”的音程大跳,

把恳求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点、承认错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 【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如《船歌》的歌词、歌谱能抄成歌片或投影片等。打击乐器有条件的要多准备些,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的伴奏不要只安排几个学生,让学生轮流操作,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安排】多媒体技术、录音机、磁带、相关图片材料、律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同伴进行曲》、《船歌》;

教学目标:

《同伴进行曲》、《船歌》,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进行曲,经常在集会或队列行进中演奏、播放,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听音乐进教室的活动,使学生真切感受进行曲的音乐形象。简单介绍该曲创作的背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原谅我》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设计意图:

歌曲比较短小,只有8小节,但有弱起,所以唱好并不容易。在教学时要注意弱起的分句,让学生掌握分句主要是通过教师范唱及歌词的分句两个层面进行听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噢!苏珊娜》

教学目标: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了解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设计意图:

这首歌的曲调学生比较熟悉,越是熟悉的曲调往往越容易唱走了样,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如弱拍的附点节奏,教唱时既不要过分强调(因附点音符的知识还没有教过),也不要随其自由。可进行对比的范唱,从听辨人手,教会学生

教后记:

教具的真备工作要做好,如《船歌》的歌词、歌谱能抄成歌片或幻灯片等。打击乐器有条件的要多准备一些,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的伴奏不要安排几个学生,让学生轮流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噢,苏珊那》的曲调也许学生都熟悉,但越是熟悉的曲调往往容易欠准确,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时既不要过分强调,也不要随其自由。可进行对比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

第四课放牧

【教学目标】

在上两课掌握“ 3 5 6”三音的基础上,学习“6 1 2”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的行“6 1 2 3 5 6”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民间乐曲《小放牛》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在不同的速度中多次出现。形成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为中庸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

这个旋律接着重

复了两次。第二个段落速度加快,仍采用完整的主题旋律。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为热烈。

最后速度放慢,

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小提琴曲《牧歌》是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改编的小提琴曲。原民歌的歌词为:“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撤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乐曲所表达的正是民歌所提示的意境。下例是民歌《牧歌》的曲调:

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2

4拍,五声徵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

歌曲《小牧笛》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商调式,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农村风情画,表现了纯朴真挚的感

情。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第1-4小节的前两小节,是2

4拍,

后两小节变为3

4拍;这一节拍延伸到第二乐句的第5-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前两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