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技术交底.doc

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技术交底.doc
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技术交底.doc

单位工程名称:工程

工程

.

安全技术交底书

年月日

C/D 匝道箱梁支架预压接受班组

及有关人

见签到表箱梁跨度: 36.9m ,压载重量: 632t

参照《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GJ/T 194-2009 )

.

一、支架预压范围

支架预压原则上选取跨径及荷载最大、支架最高的代表性的一跨,由于DP7-DP8为D匝道第二联跨径最大的一跨,跨径为36.9m ,且支架最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此选择此跨进行压

载实验。

二、支架预压的目的及方法

2.1 预压目的

一是检验支架及基础是否满足受力要求;

二是测出支架弹性及非弹性变形;

三是实测支架各处挠度变形量,为设置施工预拱度提供依据。

2.2 预压方法

为便于操作,采用砼预制块加载,预制块尺寸为0.8m (高) *1m (长) *1m (宽),单块重及

量 1.9t 。

施三、预压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按箱梁自重的 1.2 倍进行分级加载, D 匝道 DP7 ~ DP8 跨砼方量为 202.6m

3 ,压载总重 G=202.6*2.6=526.8t ,则预压砼块总重 N=1.2G=632t ,每个砼块重 1.9t ,总共需

方333 个。

四、变形观测点布置

压载时在支架上及支架基础设置沉降、变位观测点以便对沉降、变位进行观测。依据少支架的平面布置形式,支架上观测点设置于贝雷梁跨中和钢管中墩、支墩位置,共布置 6 个断面,每个断面 3 个点测位移值,每跨总共布置18 个观测点;支架基础观测点设置于每根钢管墩基础的顶

面,每跨共布置8 个观测点,监测点纵断面布置如图 1 ,平面布置如图 2 ,横断面布置如图 3 。

.

图 1 监测点纵断面布置图

2

测点 A-1测点A-2测点A-3测点A-4测点A-5测点A-6

5

7

2

墩柱墩柱

5

7

2

测点 C-1 测点 C-2 测点 C-3 测点 C-4 测点 C-5 测点 C-6

图 2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00 530 200

测点A 测点B 测点C

图 3 监测点横断面布置图

五、加载

.

按照加载总重的0→ 60% → 80% → 100% 逐级进行,分别为0 → 379t →506t → 632t ,砼预制块纵横向布置模拟箱梁自重的分布形式,前后左右均匀加载,防止局部过载造成支架不平衡失稳。

各级荷载施加完成后,观测各点变形值,无异常情况方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施加,加载至100% 后停止加载,进行24 小时的支架沉降、变位连续观测,加载布置图见图 4 ~图 9。

200530200

2525

砼预制块

0.8m*1m*1m

①①①①

图 4 横断面—加载总重的60% ( 379t )

1200

2752007510075200275

图 5 平面—加载总重的60% ( 379t )

200530200

35 25 25 35

砼预制块

③①①

0.8m*1m*1m

①①③

图 6 横断面—加载总重的80% ( 506t )

1200

140100 35200751007520035 100140 图 7 平面—加载总重的80% ( 506t )

200530200

35 ④25 25 ④35

砼预制块

0.8m*1m*1m

图 8 横断面—加载总重的100% ( 632t )

1200

140100 35200751007520035 100140

④④

④④

④④

④④

④④

④④

④④

图 9 平面—加载总重的100% (632t )

六、变形观测

6.1 、监测内容

1.支架预压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b)每级加载完成后监测各测点标高;

c)加载至 100% 后每间隔 24h 监测各测点表高;

d)卸载 6h 后监测各测点标高。

2.预压监测应计算沉降量、弹性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

3.支架预压监测记录于下表:

支架沉降监测表

6.2 、监测要求

1.支架预压监测采用 DSZ2 型水准仪进行监测,水准仪使用前应检定合格。

2.预压监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3.支架沉降监测计录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压荷载施加前,应监测并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监测点的初始值标高;

b) 每级荷载施加完成时,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沉降量,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 沉降

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c)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h 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当各监测点最

.

初 24h 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1mm 或最初 72h 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5mm 时,可进行支架卸载;

d)卸载 6h 后,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e)应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非弹性变形量。

4.监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测点布置图及沉降监测表。

七、卸载

全部加载完成后以天为一个观测单位进行连续观测,若连续24小时观测支架沉降、变位均

小于 1mm则可认为非弹性变形基本稳定,可进行卸载,卸载后对观测点进行复测,重新调整底

模并设置预拱度,准备绑扎箱梁钢筋。

八、预拱度设置

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δ 1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 2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 3

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 4

5)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δ 5

预拱度根据上述计算之和确定最大值,设于贝雷梁跨中,其它各点按二次抛物线公式y=4f挠X(L-X)/L 2 计算分配确定。

经支架超载预压之后,根据预拱度计算结果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预拱量采用厚度分别为1~10mm的各种木屑在相应位置支垫底模方木,调节预拱度时,由水准仪配合,精确测量。

九、预压时间安排

.

序号步骤单位时间备注

1 加载至 379t 天 1.5 加载至 60%

2 观测天0.5

3 继续压载至 506t 天 1 加载至 80%

4 观测天0.5

5 继续压载至 632t 天 1 加载至 100%

6 观测天 2

7 卸载天 2

8 合计天8.5

十、人员及设备

10.1 、人员安排

序号工种数量(人)备注

1 项目生产副经理 1

2 技术员 3

3 质检员 1

4 测量员 2

5 安全员 2

6 工长 1

7 物资管理员 1

8 设备管理员 1

9 电工 1

10 起重工 4

11 运输车司机 2

12 作业人员 5

13 合计24

10.2 、设备安排

.

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性能单位数量备注

1 25t 台 1

吊车

2 50t 台 1

3 塔吊125t.m 台 2

4 运输车20t 辆 2

.

1.支架预压遵循整体、均匀受力的原则,即预加荷载时整体、均匀、分层进行叠加,严禁

从支架一端开始堆高、加载,防止支架偏心受压,造成支架变形甚至支架倒塌的安全事

故。

2.支架搭设应按照方案设计所要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经过检算,

支架基础承载力符合要求。

3.当遇雨期时必须停止预压,已经吊装的预制块必须做好防水措施,避免被雨水浸泡增加

重量。

安全、文明

4.支架预压过程中,应设有专职安全员值班,一是随时检查处理支架搭设和预压时出现的

施工措施

变化,紧急情况及时向作业人员发出停止或撤离信号,并向上级单位领导报告;二是阻

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支架预压区域以防发生意外。

5.在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统一指挥,安全施工,起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

训、考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

附图见施工方案

主要附件资源计划见施工方案

进度计划见施工方案

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交底人

交底时间班组签知见签到表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