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意义

一、“异化劳动”概念

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思维的对象化与客观化。他把劳动与异化联系起来并从对过去的探索中发掘了异化产生的原因,这为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虽然黑格尔的劳动观包含了深刻的异化劳动的思想,但他致命的缺点却是没有给“异化劳动”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费尔巴哈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并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他认为,异化的出发点是具有感性的人。异化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恐惧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感。费尔巴哈认为精神异化和宗教的产生是由人的异化所造成的,宗教不是克服异化和扬弃异化的方式,它本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果,人类对上帝的膜拜仅仅是人类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上帝并神圣化的结果。费尔巴哈的异化观是建立在人本学和唯物论的基础上的,他从人本主义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异化,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

来批判宗教异化,批判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这是他高于黑格尔的地方。但他只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世俗基础,而并没有看到对于这个世俗基础应当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对立,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概念有深

刻的影响,马克思在两人的异化概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把异化概念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的异化概念主要概括为:异化的主体是”人”,这个“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由自觉的,这个“人”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抽象的精神劳动而是现实的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工人是劳动产品的生产者。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表明,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这样导致了凡是成为工人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

动占有外部世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这种异化概括表现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反而越贫穷,工人生产出的产品越多,劳动力反而越贬值。

2.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

自由的、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需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了。劳动活动成为动物式生产,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他在劳动中体会不到快乐而是感到悲哀;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即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获得享受和满足,而是感到压抑和不自在。“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劳动活动成为强制性生产,劳动不是出于劳动者的意愿,而是由于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的生存压力,这样,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活动就相异化了。

3.人的类本质异化

第一个提出“类本质”概念的人是费尔巴哈,而“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说,人是类

存在物,人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才实际地确证自己是类存在物。换句话说,这种生产活动乃是人的能动的、类的生活。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即劳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劳动中,人的活动被贬低为维持个人的动物生存的手段,从而使人的类本质成为它与人的存在相对立的东西。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并没有证明劳动者自己本身的能力,而是反过来统治和支配了劳动者;不是出于劳动者的自觉自愿,不是使劳动者体会到愉悦和创造,而是反过来强迫、奴役劳动者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了。

4.人与人的关系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不是人同人相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个人把自己的劳动以及他人的、类的劳动活动等等,都只当做是为他自己谋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把人类本身当做他自己活动以及劳动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生产出与自己对立的劳动产品,而且生产出资本家对工人的支配权利:产品的绝大部分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而不是属于劳动者自己所有;活动过程不是自由、自觉、自愿的而是受强制的、被迫的、受约束的。由于人与其类本质的相异化,因此要表现为具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和对立。马克思指出,如果人同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以及他自己的劳动活动都不属于他自己,而这些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

他自己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他自己之外的他人是异己的关系,那么这些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的,这就一定要属于一个他自己之外的他人。这个他人,就是资本家。因此,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和劳动产品的相异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异化关系,而异化劳动必然造成私有财产和阶级对立。由于资本家同工人相对立和敌对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必然分化成两个敌对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阐释了劳动异化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

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1.它为研究和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钥匙,也就是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为建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道路。

第一,它彻底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一切唯心主义。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开始探索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他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因此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和物质生产;他认为劳动是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因此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和物质生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对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的批判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根本批判,更确切地说,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第二,它是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对人以及人类历史的表面的、不

深刻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及异化的观点充分地说明了人的本质及人的本质异化的发展,这是为了给处于困境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开辟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的出发点和主体都是人,而且他们都想用唯物主义去理解这个人和人的本质,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只是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马克思所理解的是从事生产劳动和实践的人,并在劳动中发展、异化从而形成实际的社会历史的人。所以实际上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仍然是抽象、唯心的,只有“劳动异化”概念才真正提供了科学理解人的本质的钥匙。

2.它为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开辟了研究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既然是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前提之上的,所以它的全部范畴和规律的体系都是在这个框框之内的。那么,随着它的根本前提的本质发现,它必然受到根本的改造。所以,正如马克思说,“我们通过分析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中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说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发现其中每一个范畴,例如商业、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这个线索开辟了直到《资本论》的全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研究道路。”

3.它为批判各种空想的、改良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为建立

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提供了思考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在《手稿》里着重分析批判了把私有财产只当做客体、物来对待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实际上不过是要求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马克思指责粗陋的平均的共产主义由于并没有消灭异化劳动,而不过使它普遍化,因而在他们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那社会共同体就代表了资本的力量和普遍性而同一切个人相对立,成为“普遍的资本家。”马克思进一步得出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和奴役制的解放,最终还是要靠工人得以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无产阶级的解放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这是因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劳动者同生产的关系中,包含在劳动的异化中,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异化劳动的表现、产物与后果。工人的解放是劳动者从异化劳动中获得解放,是异化劳动的扬弃,因而也就是全人类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外名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评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467752.html,/) 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编辑]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由于他们是把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和阶级结构看作是当时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无所顾忌的,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学生则越来越丢弃他们老师的科学性,把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关系作辩护当成自己的唯一任务了。政治经济学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编辑]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浅谈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及其四个表现,并且指出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异化现象的理论武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迫性分工和私有制依然存在,所以劳动异化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因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重读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和谐社会指导作用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u Xichao Law and Politic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alienation labor" theory is Marx in his book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proposed by. Marx criticized the 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 researc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of Hegel's idealism, view on the basis of feuerbach's humanism alien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labor. Marx's alienation labor view of comprehensive system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alienation labor and its four perform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sublating alienation is to realize communism. The view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 guide our 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a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s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 variety of ownership economy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compulsive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ivate ownership still exist, so the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on w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reread Marx alienation labo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the reality guiding sense. Key words:Alienation of labor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rmonious society Guiding role 一、前言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异化。 1 异化劳动的内容 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理论主要表述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对象的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生产者工人的异己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按一般经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内在本性,劳动产品是劳动主体的对象化,主体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己并理所当然地将其占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类劳动这一创造性活动反而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人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 (2)劳动本身的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此外,通过这种活动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暖,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活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半青神遭到摧残”。“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强制一消失,人们就回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构成了人的内在本质,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觉的、自由的劳动而是被迫的、被强制的。 (3)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生产活动本来是人类的生活.是产生人的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类的特性就在于蠹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但是,异化劳动使生产活动变成对人说来仅仅是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即人的生产劳动变成动物的活动..异化劳动的结果是:“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 (4)人和人的异化.由于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马立思的分析指出,既然人同自己的产品、他自己的劳动活动是异己的关系,这些产品和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那就一定是属于一个在他之外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既不会是自然界.也不会是任何神灵,而“只能是人本身”,因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这个人是不同于劳动者的人.是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在资本主社会,“这个人” {能是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活动、劳动产品都成了外在于劳动者的异己的东西,实质上都是归资本家所占有,为资本家所支配。人的异化表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_1:入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2 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尤其是他提出的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正好与我们当前建没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这对于我们建设现代

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正确性

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正确性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脑力劳动者 论文摘要: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起源和形成论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和作用,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当前的历史条件阐明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的认识,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弃传统观念和传统理论,确立起脑力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起源和形成 劳动价值论发轫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但这一理论内在所具有的革命性因素,使得它还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就已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迫不及待地以生产要素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价值、价格理论替代了。这样,这一由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杰出人物所栽下的绿树,便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浇灌成长了。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大优点和特点,是以商品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商品内在矛盾及其运动,揭示出价值的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劳动价值论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的一把尺子。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阐述,使马克思能够创立起剩余价值理论。而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恩格斯评价为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革命性作用,就是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科学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而存在的资产阶级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直接在20世 纪催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既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社会性质。从内容上:一是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二是分析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三是价值形式和交换价值。四是价值的社会性质。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价值理论以商品理论为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市场为条件。商品、价值、货币、价格构成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范畴。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多元价值论演绎而来的一元价值论,其理论目标是特定历史条件所赋予的为暴力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必然要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要结合新的现实,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当代意义 引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又是其经济分析的核心。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若离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所以,应该从本质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应该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概括的意义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问题既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 马克思严格区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不同概念。《资本论》正是从分析商品两因素,即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入手的。 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存在的物质基础,如衣服挡寒、食品充饥、车船代步、房屋供居、电灯照明等。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化分工条件下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一种特有形式,即通过物与物或者说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而间接反映的一种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两个因素对商品来说是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物质基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谁也不会要它,谁也不会同它交换。同样,不经过劳动、如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就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存,构成为商品的实体。 价值是劳动的产物,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从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内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不断减少,或者说单位劳动所能提供的使用价值量就会不断增多,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最后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现象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 (一)卢梭的异化观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异化思想的首推者。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异化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异化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伦理和道德方面阐述的。起初,他认为人们创造了财富的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幸,这一社会事实就是异化,而私有财产正是产生异化的根源。他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促进了风俗的淳厚》和《爱弥尔》中,批判了科学艺术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用来巩固王权的利器,并反过来驾驭人的异化现实。 (二)费希特的异化观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中,费希特首次用“外化”的概念,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异化问题。他企图利用这一概念来表现他全部的唯心主义哲学。他提出了“自我”和“非我”两个概念,并且认为二者是对立的。但是作为本原的自我具有外化自身的能动性,自我只有通过外化才能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从而才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具有扬弃性质的过程正是费希特所说的外化,即异化过程。自我外化为非我,从而否定自身,使原来与自我同一的东西变成异己的东西。费希特仅仅是注意到了外化及其结果,并没有更细致地考察结果背后的真实关系。因此,在他那里,异化仅仅是一种自我异化。 (三)黑格尔的异化观 黑格尔继承并且发展了费希特的异化理论,起初他在批判基督教“实证性”时,曾指出人们所创造的基督教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反过来排斥、压抑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效应价值理论的理解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以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作指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概述、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的差异性和内在联系三个方面分析,认为我国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效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价值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价值论价值表现价格形成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价值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相并列。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以各门特殊的具体的人文学科中共同性的、即一般的价值问题为对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研究。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的最一般基础部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而马克思在分析劳动价值论时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论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以下主要原理 1、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 3、价值形成过程的原理。 4、价值增殖过程的原理。 5、价值构成的原理。 6、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的原理。 同历史上和西方的各种价值论学说相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特征,表现为,在理论上以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在实践上坚持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念。其根本特征是以科学的、彻底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及其思维方式来考察价值问题。从而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价值理论。 效用价值论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它同劳动价值论相对立。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性: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载体。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成为商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马克思还认为,以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从经济学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这一现象。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并以此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私有制。从而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可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复归”。与马克思思想比较,其前的哲学家们也提出过关于人的异化的各种观点,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再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甚至联想到具体的人的劳动与异化会有怎样的关系。马克思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首先,马克思指出了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他首先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他把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1],并指出当时的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2]马克思用这样的逻辑得出的一个结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3] 然而,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是异化的一个方面,那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生产行为)本身必然也是异化了的。 其次,马克思阐述了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活动应该是

劳动者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东西,但是被异化后,“劳动对工人来讲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4],由于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为此劳动者受尽摧残,“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马克思将以上两个方面归结为“物的异化”。在此之上,马克思指出了“人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类的特性在于其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生命活动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而异化劳动则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即自己的本质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而已。 最后,马克思指出了人同他的类本质的相异化只有通过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即人与人的异化。“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5] 既然“异化”了的人不是合理的,那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这便是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引出来的一个必然要回答的问题。 黑格尔曾将劳动引入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述,“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但是黑格尔却唯心的将劳动抽象化为“精神劳动”,从而又回到了他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虽然站在唯物的立场上,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学,他将人的本质归为“理性、爱情、友谊”等等。他错误的将黑格尔的观点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思想渊源;表现形式;当代意义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近代以来,异化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其中,成就比较大的、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当属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一)卢梭的异化理论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先于马克思使用了“异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处在枷锁中。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和苦难的真正现实基础,而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依附的根源在于一个人的欲望、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进一步说,人的需求与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使异化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也使私有制的存在变得合理合法。在《爱弥儿》中,他曾提到,文明使人腐败,背离自然使人堕落,人变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隶。此外,卢梭还从经济、教育、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异化”一词,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材料。 (二)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说 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成为一种哲学范畴,被用来分析主客体关系,即主体创造的东西与主体本身相对立。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异化概念的人,他的异化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异化说”,这种异化主要表达的是自然实现的自在对象化与人类主体观念本质的物化,但实质上都是精神异化。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异化思想中劳动在人类自我形成方面的作用:“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此,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①但不同的是,马克思并不把异化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而是走出精神世界进入现实经济生活,把异化劳动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认为异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具体的人,异化的扬弃也应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直接来源之一。费尔巴哈用人的类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单行本.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发展意义;[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发现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我们正确理解商品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劳动价值论以及其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了意义。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通过劳动价值理论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也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我们也都知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现在的社会与当时马克思生活的社会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它所展示的市场经济规律可以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

论的热点,也出现了不少争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我们也会受益匪浅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提出背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当时英美法等主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未被发明更不用说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论价值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价值论 1、马克思价值论的一般认识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吧价值定义为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是说: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1]。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也就是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视角谈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分配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视角谈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分配问题 摘要:在中国家庭中,女性承担了家务劳动的大部分,为家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一些人套用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片面强调家庭中女性的家务劳动没有参与商品交换的环节,只是在家庭内部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因此而弱化甚至否定女性家务劳动的价值,不主张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分配。文章认为,女性的家务劳动也需要成本,也能够创造实际收益,具备劳动价值,因此,家务劳动应该参与社会分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家务劳动;社会分配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解读为,只有商品才有价值,而中国家庭中的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由于没有创造出相应的商品,至少家庭中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的成果是为自己家庭所服务,而并没有进行交换,自然也就不具备商品的属性,因此,就没有价值可言,进而不能参与社会分配。实际上,这种分析和解读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读,混淆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尽管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念层面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不意味着家庭中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就不具备价值,只能所这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能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所特有的交换价值,然而,我们不能否定的是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所具备的使用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社会劳动,都属于平等劳动的范畴,都能够创造价值,都应该平等的参与社会分配。 一、家务劳动也属于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劳动的目的是自觉的改造自然。价值尺度仅仅是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之一,真理尺度和审美尺度也是衡量人类劳动价值的重要尺度,这样才能推到出人类劳动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从劳动的特点来看,家庭中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与其他社会劳动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科学家所从事的劳动能够帮助人类揭示科学的奥秘,使人类能够根据科学家所得出的结论对自然界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相比之下,家庭中女性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是为了让家庭正常的运转,包括整理家务、洗衣做饭、子女教育等等,这些劳动是每一个家庭所必须的,任何家庭如果缺少了女性所从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467752.html,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 作者:郭百庆刘利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6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制社会批判共产主义 作者简介:郭百庆,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利,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 A ; ; ; ; ; ; ; ; ; ; ; ;DOI: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467752.html,ki.1009-0592.2020.02.343 马克思通过赋予异化范畴以崭新的社会历史意义,将黑格尔“绝对理念”的异化形式转换为社会历史范畴,形成对现实对象的解读,为明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异”提供了指南。该理论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到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导致异化问题的阐述与分析形成多种学说。因此,站在21世纪的新时代背景,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重新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研究,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社会人”的解放,实现幸福美好生活。 “异化”是一个社会批判的概念,马克思之前的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希特等对它进行过论述,但真正对“异化”概念实现全面革新的是马克思。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马克思得出异化劳动的形式有四种主要框架是:(1)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己;(3)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关系的异化等,这表明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劳动成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人本质的对立物,资本下的异化劳动过在使生产劳动中折磨和摧残工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生产劳动已经彻底变成了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弄群众的异己力量。此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性就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深化批判资本主义开辟了新方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等社会劳动经济的分离,将异化范畴限制在商品经济范围的框架内,进而解剖劳动了在“商品、货币和资本”三大拜物教理论中的演绎过程,提出了“自然共同体-经济的社会形态“虚假共同体”-“人类自由联合体”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明确异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对抗性质的体现。 (一)异化劳动理论内涵需要明确 当前,“异化劳动”是社会学问题还是哲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讨论陷入各种学说中。部分西方学者将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简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学问题”,或者形式化为一种社会批判的技术方法,都是没有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本原。因此,导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面临着质疑: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杂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一)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价值源泉 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 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三)价值 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四)价值转化为价格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言提纲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途中的一级重要阶梯。也正因为《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引发了对这一理论广泛、热烈而持久的讨论。目前,流行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严重曲解,他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笔者就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一辩护。 一、“异化劳动”概念解读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在近代,欧洲哲学家霍布斯是第一个提出异化概念的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异化主要是指转让。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异化思想反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中,他主要从经济、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思想,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而真正从政治上探讨异化,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是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他的伦理学和社会理论中,汲取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概念。他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产生良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近代,异化概念是唯物主义或启蒙学派的哲学家们用来表达反封建社会政治观点的一个工具。真正把异化概念纳入唯心主义轨道,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是费希特。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一“自我”和“非我”中,异化是个基本概念。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在本体论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正源的对象化或物化和客观化;异化是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建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的异化观;马克思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关于劳动和异化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认为人的异化归根到底是劳动的异化,这是人的一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劳动价值论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劳动价值论;经济改革;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提出来的关于解释私有制主导下的工人工资大大低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原因的理论,创造性地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找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根源,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指针。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基。经济现象往往能够带来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动,经济层面的矛盾往往容易激化为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构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偏颇不足。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意义 一、“异化劳动”概念 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思维的对象化与客观化。他把劳动与异化联系起来并从对过去的探索中发掘了异化产生的原因,这为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虽然黑格尔的劳动观包含了深刻的异化劳动的思想,但他致命的缺点却是没有给“异化劳动”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费尔巴哈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并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他认为,异化的出发点是具有感性的人。异化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恐惧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感。费尔巴哈认为精神异化和宗教的产生是由人的异化所造成的,宗教不是克服异化和扬弃异化的方式,它本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果,人类对上帝的膜拜仅仅是人类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上帝并神圣化的结果。费尔巴哈的异化观是建立在人本学和唯物论的基础上的,他从人本主义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异化,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

来批判宗教异化,批判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这是他高于黑格尔的地方。但他只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世俗基础,而并没有看到对于这个世俗基础应当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对立,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概念有深 刻的影响,马克思在两人的异化概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把异化概念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的异化概念主要概括为:异化的主体是”人”,这个“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由自觉的,这个“人”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抽象的精神劳动而是现实的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工人是劳动产品的生产者。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表明,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这样导致了凡是成为工人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