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

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沈维华 ,朱子宗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3)

摘要:本文阐述了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直接还原工艺做了简明的分类。简要介绍了气基直接还原和煤基直接还原典型工艺的优缺点。根据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直接还原铁(DRI) 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展望了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关键词:直接还原;气基直接还原;煤基直接还原;新进展

Prospec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n Direct Reduction Technology

SHEN Wei-hua,ZHU Zi-zo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3)

Abstract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brief classifica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erspective of direct reduc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direct reduction iron(DRI)technology is displayed. Key words:direct reduction ;gas-based direct reduction;coal-based direct reduction ;latest development

1 前言

传统的高炉工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日益完善与成熟。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排放很高;(2)焦炭资源短缺(1)环保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炼焦废水、烧结粉尘、高炉CO

2

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3)基建等各种投资费用较高;(4)高炉工艺需要连续稳定的操作,不能适应生产率的快速变化[1-3]。为此直接还原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较快发展。

直接还原是指以气体、液体或者煤为能源与还原剂,在铁矿石低于熔点温度时进行还原得到金属铁的炼铁工艺,其产品称为DRI(状似海绵,也称海绵铁)[2][4]。DRI主要用于电炉炼钢,也可作为转炉炼钢的冷却剂,还可以用于高炉降低焦比[5][6]。直接还原技术是钢铁工业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4][7]。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纯净钢、优质钢比例提高,DRI作为电炉钢厂的优质原料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把DRI产业列入钢铁行业鼓励和支持的产业。

2 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1770 年世界上第一个直接还原法专利诞生以来,见于文献记载的直接还原工艺就有400多种,但绝大多数都未能实现工业化[4]。随着六十年代Midrex法等一系列的直接还原工艺的成功开发,DRI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70年其产量仅80万t,到2000年产量已经达到了4320万t,2007年则增至6722万t,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3%。除中国外, 联系作者:沈维华(1983-),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直接还原工艺和技术研究。Email:pursue001@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812862.html,

从1994至今,全世界新增的炼铁生产能力有一半是基于直接还原流程。同时,DRI作为电炉炉料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大,现已占全世界电弧炉炉料的14%。从DRI产量来看,印度是DRI第一生产大国,2009年达到了2200万t,占世界DRI产量的35.5%。其他还有伊朗、委内瑞拉、墨西哥、沙特、俄罗斯,这6个国家的DRI约占世界产量的75%,见表1。

表1 2004-2008年世界DRI产量(单位:百万吨)

目前,世界上已应用和正在研究的直接还原工艺有40多种,实现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有20多种。直接还原工艺按还原剂的不同,分为气基直接还原、煤基直接还原。按还原设备的不同分为流化床法、竖炉法、回转窑法、转底炉法、隧道窑法等[4][7]。其中流化床与竖炉法属于气基直接还原,回转窑法、转底炉法、隧道窑法属于煤基直接还原。表2为直接还原主流工艺的分类比较(含高炉)[9],表3为1999-2008年世界主要直接还原工艺产量比[7][10]。

表2 直接还原主流工艺的分类比较(含高炉)

表3 1999—2008年世界主要直接还原工艺产量比(单位:%)

在直接还原工艺方面,2008年Midrex工艺产量为3985万t,占世界DRI总产量的58.22%,已经连续30年保持DRI的主流生产工艺。采用HYLSA工艺的直接还原铁的产量为990万t,其他气基工艺生产直接还原铁110万t。2008年煤基直接还原铁产量为1760万t,较2007年增长了244万t,增幅达到了16.80%。

1.1 气基直接还原

1.1.1 竖炉法

竖炉法在直接还原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球团矿或者块矿物料,还原温度一般在800~1000 ℃,其产品为热压块HBI/冷压块DRI。竖炉法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率高,投资低,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单炉产能可达180-190万t/a),是目前能耗最低的直接还原生产工艺,仅为11GJ/t,2008年竖炉法DRI占市场72%的份额,其工艺主要有Midrex、HYL -Ⅲ、Arex工艺。但竖炉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要求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作保障,这使得竖炉法在广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的地区难以推广;其次,竖炉法使用球团矿或者块矿物料且反应温度不高,反应速度较慢,炉料在炉内要停留10h左右;另外,对于矿石中的S和Ti 的含量要求严格,炉料中的S和Ti通过炉顶煤气进入转化炉会造成反应管催化剂中毒失效,矿石的S含量一般不允许超过0.02%,Ti含量应控制在0.15%之内[4][11][12]。

1.1.2 流化床法

流化床法直接采用铁精矿或者粉矿物料,不需造块,还原温度较低,一般在700℃左右,其产品为热压块HBI。针对流化床法在还原过程中容易引起粘结失流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对该现象的实质及其形成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目前还不能彻底解决这问题;同时流化床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足,流化床对物料流化所需的气体量远大于还原所需的气体量,还原气一次利用率仅为10%,使得气体循环的能耗较高;另外,由于炉料的粒度不均,使流化床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夹带现象,并容易引起炉料的还原不均;尽管流化床法省去球团造块的投资与成本,但其运行能耗要比竖炉法高27%。为此,流化床法在直接还原中所占的份额还

不到2%,目前仅有Finmet和Circored工艺仍在生产,其产能仅为设计能力的一半[8][11]。

1.2 煤基直接还原

1.2.1 回转窑法

回转窑法是煤基直接还原的主要工艺,除Accar法采用重油作还原剂以外,其余回转窑工艺都采用煤粉作为还原剂。入炉物料通常采用球团矿或者块矿,也有采用粉矿的,还原温度为1000~1150℃,产品为冷压块DRI。回转窑法目前的发展较为成熟,主要工艺有SL/RN,Codir,A ccar,DAV,DRC, T isco等,其优点是产品经磁选之后铁品位较高且质量较好,是电炉优质钢的优质原料之一。但回转窑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结圈现象而损坏炉衬;其次,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大型化,目前单炉产能最大仅为15万t/a;另外,设备投资、操作费用高,在能耗方面竞争力也不足,达到18—25 GJ/t[13];同时,回转窑在环保方面不具有竞争力,落后于竖炉、流化床以及转底炉工艺。因此,虽然回转窑法目前是最主要的煤基直接还原工艺,但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

1.2.2 转底炉法

近年来,转底炉法是煤基直接还原的开发热点,发展十分迅速,也是煤基直接还原工艺中产能最大的,单炉产能可达50 万t/a。主要工艺有Fastmet,Itmk3,DryIron,Inmetco,Redsmelt,Sidcomet。采用含铁物料与煤粉、粘接剂混合造球,还原温度较高,一般在1250~1350℃,在Itmk3法与恰普法(CHARP)转底炉熔融还原工艺中,还原温度可达1350~1450℃。转底炉法由于入炉物料采用含碳球团,矿碳接触紧密且还原温度较高,还原速度较快,生产周期短,效率高。另外对原料、燃料、还原剂的要求较低,在对低品位矿、复合矿、钢铁厂粉尘利用方面具有优势,这是其他直接还原工艺无法比拟的。转底炉还可以处理Zn、Pb含量高的粉尘[14]。

但是转底炉发展历史比较短,虽然已经走向了商业化生产,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配套设备较多,给运行维护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高温尾气带走大量热量,使其能耗较高,达到15—16 GJ/t;另外,采取辐射传热,炉内只能铺2~3层球团,剩余空间达90%,设备利用率较低。目前投产的转底炉工艺多数是处理含铁废料,单炉产能一般不到10万t/a[11][15]。

1.2.3 隧道窑罐式法

隧道窑罐式法通常采用粉矿,也可以采用球团矿,还原温度为1150~1200℃。该法是比较老的还原工艺,隧道窑罐式法的开发主要是用于高附加值的粉末冶金,在该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由于隧道窑罐式法能耗达25—30GJ/t,单炉产能小(最大产能仅为5万t/a),热损失大、机械化程度低等缺点,其在直接还原领域毫无竞争力[4]。

3 直接还原技术的新进展

随着DRI产能的高速增长,直接还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工艺都在不断进步,其中重大的有:[9][16][17][18][19]

1、气体还原剂的多样化

目前,煤制气技术、Corex炉气、焦炉煤气都实现了直接还原的工业应用,改变了过去气基直接还原只能使用天然气做为还原剂的局面,使广大石油、天然气匮乏的地区采用气基直接还原工艺有多种替代能源的选择余地。

煤制气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有鲁奇法、恩德法和德士古法。印度Jindal 公司、埃萨公司采用该工艺;我国海城东四型钢公司选用恩德法作为HYL竖炉直接还原的煤制气工艺。墨西哥希尔公司正在开发将焦炉煤气作为的HYL-ZR竖炉工艺的还原剂。南非萨尔达那钢铁厂将Corex输出煤气经过脱除CO

用于竖炉Midrex工艺。

2

2、还原气自重整ZR技术

无论是竖炉法还是流化床法,都需要配置一套重整炉装置,对还原气体进行催化裂解之

后再作为还原剂使用。自重整ZR技术可以实现不单独配置自重整设备,还原气加少量氧气在输送通道内部分燃烧送入炉内并经金属铁的催化而实现自重整,该技术投资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

2007年投产的阿联酋的AL Nasser公司、印度的Vikram Ispat公司、墨西哥的Mittal Steel公司以及2008投产的阿联酋GHC公司、印度的Jindal公司、巴西的Ceara公司均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

3、DRI热装技术

DRI热装技术是将出炉DRI直接送入电炉的储料仓,电炉直接使用高温DRI冶炼,减少能耗损失。该技术可节约电能约130 kWh/t,电炉的供电冶炼时间可减少30%,生产率可提高20%。

目前采用该项技术的有墨西哥蒙特雷公司,阿曼Shadecd公司,阿联酋Genera公司,美国Nashwaulk厂,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沙特钢铁公司和卡特尔钢公司。

4、直接还原设备的大型化技术

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单炉的产能也在不断提升,米德兰公司推出的Super Megamode工艺,可以使单个竖炉产能达到270 万t/a,其产能已经达到大型高炉的水平。奥钢联正在开发的Finmet Megatrain工艺,其产能为110 万t/a,是目前Finmet流化床工艺的2倍。比利时研究院和希德马钢铁公司在Comet工艺基础上开发的Sidcomet工艺其产能已经达到75万t/a。

4 结论

1、直接还原是钢铁工业的前沿技术之一,虽然短期内无法撼动传统的高炉主导地位,但是也是钢铁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电炉冶炼高品质纯净钢、优质钢的领域中,DRI 是不可或缺的优质原料。

2、直接还原工艺技术的推广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生产灵活,能够适应生产率的快速变化等优势。

3、煤制气技术是直接还原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4、转底炉是直接还原的又一个热点,突破了传统的煤基直接还原规模小、能耗高的缺点,并且对原料的要求较低,这是其他直接还原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汪琦. 铁矿含碳球团技术[M] .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筱留.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3] 周渝生,钱晖,张友平,李肇,范建峰. 现有主要炼铁工艺的优缺点和研发方向[J]. 钢

铁,2009

[4] 方觉,郝素菊,李振国等. 非高炉炼铁工艺与理论[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5]Hans Bodo L?ngen,RolfSteffen.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工艺的发展现状[J] .第二届

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6] 赵培德. 直接还原铁的作用日益凸现[J] . 世界金属导报,2008

[7] 储满生,赵庆杰. 中国发展非高炉炼铁的现状及展望[J] . 中国冶金,2008

[8] 全红. 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技术综述[J]. 云南冶金,2007

[9] 周渝生,钱晖,张友平等. 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策略[J] .世界钢铁,2009

[10] 高文星,董凌燕,陈登福,温良英. 煤基直接还原及转底炉工艺的发展现状[J] . 矿

冶,2008

[11]张殿伟,郭培民,赵沛. 现代炼铁技术进展[J] . 钢铁钒钛,2006

[12] 王维兴,宋淑琴. 直接还原铁技术现状[J]. 冶金管理,2006

[13] 阴继翔. 煤基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J]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

[14] Larry Lehtinen,Steven D Rutherford. The Mesabi Nugget Project-New iron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A]. ISS Tech 2003 conference Proceedings[C],2003

[15] 孔令坛,郭明威. 转底炉炼铁新工艺[C]. 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05

[16] 赵庆杰. 我国发展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浅析[J]. 中国冶金报,2009

[17] 赵庆杰,储满生,王治卿,董文献,田青. 我国非高炉炼铁发展新热潮浅析[J].世界

金属导报,2008

[18] 王定武. 气基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新进展[J]. 世界金属导报,2009

[19] 胡俊鸽. 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J]. 世界金属导报,2009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艺以及研究现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艺以及研究现状张安玉1309050319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艺以及研究现状 张安玉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染料敏化剂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光阳极上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改性方法;阐述了敏化染料和氧化还原电解质的要求、特点和分类。指出高性能半导体薄膜、光谱响应宽稳定性好的敏化染料以及高效全固态电解质的研发与应用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敏化染料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何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可利用的能源是物理和化学界的重大课题.其中太阳能电池是研究的热点项目,目前发展最成熟的是硅基太阳能电池,该类型电池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25%,与理论值的29%非常接近。但是它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昂贵,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目前发展成熟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基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达到25% 以上[1],但是它对材料的纯度要求高、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昂贵,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1991 年,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的Gratzel 教授及其小组报道了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为7.1%[2],从此由于它简单的制作工艺、相对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低廉的成本等优点迅速成为广大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与重点。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结构与原理 1.1结构 DSSC 的结构是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光敏染料太阳能电池的构造和原理如图1,一般是由光阳 极、敏化染料、氧化还原电解质以及对电极(通常为铂电极)组成。其中光阳极包括:透明导电基底(这里为导电玻璃)、纳米多孔半导体。 图 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 (mirecle).又称鼓槌树、马萝卜、不死树、萝卜树等.属辣木科.原产于北印度亚喜马拉雅区域及非洲,广泛分布在印度、埃及、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古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辣木叶片、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食疗保健功能,也可用于医药、保健、T业等方面,因此被誉为“神奇之树”、“生命之树”。辣木生长快、用途多、耐干旱、易栽培,可适宜多种生态环境及农场系统,现栽种面积及需求量正不断增加。 辣木是多年生速生树,最高可达7~12m,树干直径可达20~40cm 树干直立,当达到1.5~2m时才开始萌生侧枝。侧枝的延伸无一定的规律,其树冠极像一把伞。在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叶,长20~70cm,小叶长1~2cm 花白色或奶黄色,气味芳香,花序长1O~25cm,瓣宽2.5cm,5萼片、5花瓣、5雄蕊与5退化的雌蕊果荚具有三裂,长2O~60cm,干时3开裂,每荚含种子12~35粒。种子圆形、褐色,其上有3个纸质白翼。 辣木堪称是一种神奇的健康植物。根据测定,辣木干叶粉所含的钙质是牛奶的4倍,蛋白质是牛奶的2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C 是柑橘的7倍,维生素A(B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4倍只要3汤匙的辣木叶粉,就含有幼儿每日所需的270%维生素A、42%的蛋白质、125%的钙、70%的铁及22%的维生素C。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不但对先进国家素食者有极大益处,而且对抗营养不良及提升免疫力也功效显著。在印度,辣木常被用于传统医学的配方,辣木子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辣木叶、花、果可作为蔬菜直接食用,可以加工制作多种功能性营养保健品,也可以开发作为牛、羊饲料,种子可以提炼油脂。 一、印度辣木的生产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木生产国,栽培面积38 000hm2,每年约生产110万~130万t果荚。印度辣木主要栽培于南部各邦,如塔米尔纳都、卡那塔卡、开瑞拉和安德哈普德西。辣木豆荚、嫩叶是印度夏季的主要蔬菜,辣木绿色叶粉是印度的出口商品,辣木的鲜叶则直接用于饲喂牛、羊牲畜。在印度南部,有5.2 万多人从事辣木栽培,当地辣木种植收益每年每公顷可达3000美元,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 (一)主要品种 目前,在印度南部约70%的辣木栽培使用一年生辣木品种,采用种子繁殖。在安德哈普德西邦采用种子繁殖的一年生辣木品种种植比例更是高达90%。塔米尔纳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及研究所选育出2个高产、一年生辣木栽培品种(PKM 一1、PKM一2),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多年生品种,且适宜性广泛,传播较快。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直接还原炼铁

直接还原炼铁 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通过固态还原,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工艺过程。这种铁保留了失氧时形成的大量微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海绵,所以也称为海绵铁;用球团矿制成的海绵铁也称为金属化球团。直接还原铁的特点是碳、硅含量低,成分类似钢,实际上也代替废钢使用于炼钢。习惯上把铁矿石在高炉中先还原冶炼成含碳高的生铁。而后在炼钢炉内氧化,降低含碳量并精炼成钢,这项传统工艺,称作间接炼钢方法;而把炼制海绵铁的工艺称作直接还原法,或称直接炼铁(钢)法。 直接还原原理与早期的炼铁法(见块炼铁)基本相同。高炉法取代原始炼铁法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是钢铁冶金技术的重大进步。但随着钢铁工业大规模发展,适合高炉使用的冶金焦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摆脱冶金焦的羁绊,18世纪末提出了直接还原法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直接还原法得到发展,其原因是:①50~70年代,石油及天然气大量开发,为发展直接还原法提供了方便的能源。②电炉炼钢迅速发展,海绵铁能代替供应紧缺的优质废钢,用作电炉原料,开辟了海绵铁的广阔市场。③选矿技术提高,能提供高品位精矿,使脉石含量可以降得很低,简化了直接还原工艺。1980年全世界直接还原炼铁生产量为713万吨,占全世界生铁产量的1.4%。最大的直接还原工厂规模达到年产百万吨,在钢铁工业中已占有一定的位置。 海绵铁中能氧化发热的元素如硅、碳、锰的含量很少,不能用于转炉炼钢,但适用于电弧炉炼钢。这样就形成一个直接还原炉-电炉的钢铁生产新流程。经过电炉内的简单熔化过程,从海绵铁中分离出少量脉石,就炼成了钢,免除了氧化、精炼及脱氧操作,使新流程具有作业程序少和能耗低的优点。其缺点是:①成熟的直接还原法需用天然气作能源,而用煤炭作能源的直接还原法尚不完善,70年代后期,石油供应不足,天然气短缺,都限制了直接还原法的发展。②直接还原炉-电炉炼钢流程,生产一吨钢的电耗不少于600千瓦·时,不适于电力短缺地区使用。③海绵铁的活性大、易氧化,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困难。目前,只有一些中小型钢铁厂采用此法。 现在达到工业生产水平或仍在继续试验的直接还原方法约有二十余种,主要分为两类:使用气体还原剂的直接还原法按工艺设备来分,有三种类型,包括竖炉法、反应罐法和流态化法。作为还原剂的煤气先加热到一定温度(约900),并同时作为热载体,供还原反应所需的热量。要求煤气中H、CO含量高,CO、H O含量低;CH在还原过程中分解离析的碳要影响操作,含量不得超过3%。用天然气转化制造这样的煤气最方便;也可用石油(原油或重油)制造,但价格较高。用煤炭气化制造还原气,是正在研究的课题。 竖炉法在竖炉中炉料与煤气逆向运动,下降的炉料逐步被煤气加热和还原,传热、传质效率较高。竖炉法以Midrex法为代表,是当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直接还原炼铁法,其改进的生产流程示意见图1[ Midrex法生产流程示意]

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的分析

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的分析 世界上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根据Midrex 公司预测, 2010年全世界 直接还原铁产量将超过7300万t。于高炉流程存在着生产成本过高和环境污染的两大难题, 炼铁工艺由 高炉流程逐步向直接还原铁短流程过渡已成为定局。当今的钢铁企业对这一革命性技术工艺越早开发越 能占据主动; 不敢承担风险, 迟疑不前, 必将处于被动和落后的局面。因此, 直接还原铁的开发不是“有 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问题, 而是生产工艺的选择问题。 1 世界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现状 1.1 生产工艺发展态势 由于某些国家天然气资源丰富, 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在南美洲、南非和东南亚诸国的发展极为迅速, 而印度则后来居上; 特别是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 生产历史已超过20余年,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直接 还原铁产量已占本国钢铁产量的绝对份额; 而奥钢联、韩国合作开发的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技术与日俱进; 浦项钢铁公司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大有代替高炉炼铁之势。对这样的发展态势, 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的中国, 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 1.2 世界直接还原铁主要生产工艺 ??? 世界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气基竖炉生产工艺; 一种是煤基回转窑生产工 艺。前者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2%, 而后者约占总产量的8%。在这两种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又发展了熔 融还原生产技术。近年来, 将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技术加以组合, 形成了COREX-Midrex联合流程, 颇受 人们的关注。直接还原铁主要生产工艺见表1。 ??? 应该指出, 世界上Midrex法和HYL法应用的比较普遍,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亦趋稳定, 生产工艺成熟 可靠。特别是墨西哥的HYL法, 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由于开发了“自重整”技术, 使建设费用减少了 26% , 电炉的耗电降低了5%~6%。印度由于缺乏天然气, 但精煤的资源丰富, 因此多采用煤基回转窑 的生产方法。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煤基回转窑无论是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还是环境保护方面, 均不及 气基竖炉法。 1.3 熔融还原法 熔融还原法也是采用直接还原的原理, 将铁精矿直接还原成熔融铁, 通常以煤为还原剂, 将还原炉与 熔铁炉置于一身, 其最终产品不是海绵铁或热压铁块, 而是熔融铁。主要的生产厂家如下: (1) 南非的伊斯科公司: COREX—1000, 生产能力为30万t/a, 现已生产了300万t; (2) 韩国:COREX C—2000, 1995年11月投产, 1997 年市场上又出现了C—3000R, 其生产能力约为C—2000的13.5 倍。目前, 世界上采用熔融还原法生产的共有7家, 总生产能力超过500万t/a, 相当 于世界铁水总生产量的1%。 1.4 COREX-Midrex 联合生产工艺 ??? 该技术是奥钢联与浦项钢铁公司联合开发成功的。这项技术一出现, 即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 它具有 气基竖炉和熔融还原的优点, 又不需外来气源, 因此对天然气缺乏的厂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COREX-Midrex 联合流程示意图见图1。 对COREX-Midrex联合流程的三点看法: (1) COREX-Midrex联合流程(正准备建1台90万t/a 的装置, 并计划于2005年代替浦项1号高炉(1666m3) ) 虽有其先进性的一面, 但由于开发成功的时间较短, 因此工业生产的考验约在2010年才能有 结论; (2) 由于煤与熔融铁直接接触, 煤中绝大部分硫进入熔融铁中, 因此生产出的还原铁并非纯净铁, 其 铁中的含硫量(0.015%~0.020%) 相当于高炉铁; (3) 对高炉流程的系统设备和资源(包括技术资源) 未能加以利用。因此该工艺适合于新建的位于城 市周边的钢铁厂或轧钢厂。 2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直接还原铁技术工艺的选择 据专家预测, 在未来30~40年, 全世界钢铁生产工艺仍将以高炉流程为主。就是说, 高炉仍将长时 间存在。有高炉, 就必然有焦炉。如何在现有的高炉流程的基础上, 加以合理地、科学地改造, 使高炉 流程向直接还原铁生产的短流程逐步过渡, 达到既能生产高炉铁, 又能生产直接还原铁, 进一步降低钢材 成本, 改善生产环境的目的, 这是广大钢铁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1 铁精矿的准备问题 直接还原铁开发的初级阶段对入还原炉的铁精矿的技术要求非常苛刻, 一般要求块矿入炉, 铁精矿含 铁量在70%以上, SiO2含量在2%以下, 特别对煤基回转窑入炉铁精矿中低熔点金属的含量有更严格的要 求。随着直接还原铁技术的发展, 入炉铁精矿的技术条件越来越放宽, 并以直接还原本身的技术进步加以 补偿。例如, FNEX技术的开发成功, 使块矿入炉变为粉矿或氧化球团矿均可入炉, 这大大有利于直接还 原铁技术的开发。 ??? 西欧炼铁界开发的精矿加工处理技术, 使还原炉入炉铁精矿达到其技术要求, 保证了还原炉生产的顺行, 其流程示意图见图2。 2.2 气基竖炉还原炉两段反应机理 一段: 3Fe2O3 + H2= Fe3O4+ H2O

中国染料行业发展概况研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染料行业发展概况研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行业发展现状 染料是指能将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主要应用于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食品、皮革、造纸、涂料、油墨等领域,染料的最大用户是纺织印染行业,其用量占染料产量的90%。 印染时需先将染料制成水溶液、有机溶液、悬浮液等染液,当染液与纤维进行接触时,染料分子通过吸附、扩散以及一系列其他物理化学的作用,从染液转移到纤维等染物上,从而使其着色。 染料工业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纤维工业和印染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代社会仅限于麻、毛、丝、棉等几种天然纤维制品的染色,染色品种和产品质量在几千年里并没有发生突跃性的革新与改变,而近代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合成纤维的不断出现,对染料的应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染料新品种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染料生产加工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染料工业的发展也与化学原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过去的天然染料主要是从动植物、矿物中提炼和生产加工,资源有限、工艺复杂、品质不一。现在的合成染料则以品种众多、技术成熟的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使得染料品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扩大至数千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

产。合成染料的出现使得染料生产加工真正成为有机化工与精细化工的重要结合点,有机合成技术、重结晶技术、研磨成型造粒技术、光谱学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配伍理论和配方技术、量子理论和辐射技术,这些物理学界、化学学界重大技术发明的不断出现和积累,催生着染料工业的不断衍变和发展,促成了染料品种的迅速扩大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 依据染料本身的性能、应用方法和应用对象,可以将染料主要分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等。该等主要染料的应用领域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众多染料产品中,市场应用最多的是分散染料及活性染料,上述两类染料产量约占染料总产量的75%。

200万吨直接还原铁项目概述(对外)

你好! 我们这项目的基本情况汇报给你。 一、项目内容 200万吨直接还原铁钢厂项目,建厂主要内容包括:码头、原料场、直接还原铁、炼钢、轧钢系统、发电、制氧等公辅设施及办公生活综合设施等。 二、主要产品 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年产60万吨,Φ5.5~16mm高速无扭热轧盘条。一条棒材生产线年产60万吨,生产高强度带肋钢筋和圆钢;另一条棒材生产线年产80万吨。生产高强度带肋钢筋和圆钢。 三、工艺及主要设备 序 号 工序项目规格座数 1 码头码头 2 料场原料场 3 直接还原多层炉Φ17.5m*1.5m*12 4 回转窑Φ6m*90m 4 熔分炉110mw 2 4 炼钢提钒设施 转炉100t,5机5流方坯 2 5 轧钢高线高线60万吨,棒材140万吨 3 棒材A 60万吨 棒材B 80万吨 6 公辅设施制氧10000m3/h 2 发电2*160MW 2 给排水 检化验 库房合金、耐材库;成品库 总图运输 检维修 7 综合设施生活、办公 四、直接还原铁工艺流程图

多层炉:干燥脱水、去除挥发分;炉料的排出温度500℃; 回转窑:还原,炉料的出口温度950-1000℃; 熔分炉:熔化、渣铁分离;渣1500-1550℃;铁水1450-1500℃; 五、原料燃料成分 海砂精矿粒度:0.05~0.25mm。 成分Tfe TiO2 V2O5 MnO SiO2 Al2O3 CaO MgO P S 典型值(%)56.8 7.7 0.45 0.66 3.9 3.7 1.5 3.4 0.18 0.04 煤的成分 名称M V A C S 数值21 34 4.5 40.5 0.22 粒度:≤50mm,100%;<3mm,≯20%。 200万吨年耗量 序号名称耗量(万t/a) 日耗量(t/d) 小时耗量 1 海砂矿380 11500 479.17 2 熔剂24 750 31.25 3 煤280 8484.848 353.54 六、我们想了解: 直接还原铁部分4座多层炉(多膛炉)、4条回转窑、2座熔分炉现在造价(估算)? 包含土建、设备、安装等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直接还原铁简介及伊朗ARFA直接还原铁厂实例

直接还原铁简介及 伊朗ARFA直接还原铁厂实例 张风杰 (中国22冶集团有限公司,唐山) 【摘要】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12.197亿吨,中国粗钢产量为5.678亿吨,至此中国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显然我们早已步入了钢铁大国行列,但我们离钢铁强国还有很长距离,在某些冶金技术领域相当滞后,尤其直接还原铁方面还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学习和了解国际先进的直接还原铁技术,发现和弥补我们的不足迎头赶上,中国直接还原铁前景广阔。 【关键字】直接还原铁优势气基竖炉法施工发展空间 直接还原铁(DRI-Direct Reduced Iron),精铁粉或氧化铁在炉内低于融化温度的条件下还原成为多孔状物质,还原失氧形成大量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海绵而又名海绵铁。其化学成分稳定,杂质含量少,可直接用作电炉炼钢的原料,也可作为转炉炼钢的冷却剂,它还是冶炼优质钢和特种钢的必备原材料。作为一种非高炉炼铁工艺,它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美国米德雷克斯公司(Midrex)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直接还原铁产量达到6845万吨。自1990年全球还原铁产量从176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6845万吨,平均年增长幅度在6.0%,这已是直接还原铁产量连续30年增长,即使在2009年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世界直接还原铁产量仍保持在6200万吨。除中国外,在1994~2010年间,全世界新增的炼铁生产能力有一半是基于直接还原流程。 具体到各个国家,2008年印度已经连续6年保持世界最大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国地位,当年产量为21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伊朗位居第二,产量为744万吨;委内瑞拉位居第三,产量为687万吨;这些国家具有充足的铁矿石和燃料资源,具备发展直接还原铁充分条件。 另外,近年来俄罗斯直接还原铁产量增长较快,2008年较上年增长33.7%。2004年,我国直接还原铁产量为43万吨,2005年为41万吨,2006年为40万吨,2007年为60万吨,2008年产量为60万吨。可见我国的直接还原铁产量相对于印度、伊朗等国是微乎其微的。 直接还原铁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经分析得益于其产品本身和制作工艺的巨大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 产品优势:(1)还原铁化学成分稳定,炼钢过程中能有效稀释废钢中有害残余和夹杂金属含量,改善钢的质量;(2)还原铁本身P、S有害元素含量低,可缩短精炼时间;(3)可减少冶炼装料次数、减少停电作业和热损失,冶炼过程熔化速度快、电耗低、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4)电炉冶炼熔化期,供电作业稳定,允许大功率供电、低噪音、烟尘少、工作环境好;(5)使用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 工艺优势:(1)制作流程短,直接还原铁可直接提供于电炉炼钢;(2)不用焦炭,不受炼焦煤短缺的影响;(3)污染少,取消了焦炉、烧结等污染量大的工序;(4)还原铁中硫、磷等有害杂质与有色金属含量低,有利于电炉冶炼优质钢

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

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 1.引言 印染废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 量较大,每印染加工一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为废水。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 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传统 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以下就对其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概述。2.我国印染废水现状、特点 2.1印染废水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长。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阻碍之一就 是低碳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印染行业。实际上印染行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比重 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若以纤维加工量的70%需进行印染加工计,则年排放 废水在30亿吨左右。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 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印染厂废水处理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种情况:(1)印染厂未分析自身特点,照搬他厂经验。(2)把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用于印染废 水处理,仅改变一些参数,造成很大损失。(3)新技术新工艺未经中试直接用于工程, 造成很多失败。(4)生产工艺相近的废水,可采取相似的处理工艺,但仍需根据水质水 量适当调整参数。(5)实际运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当。 而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 去除率仅为30%左右。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2.2印染废水特点 在印染工业中,废水的组成和污染程度随着加工纤维种类、数量、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的 不同,水质和水量有很大的变化,污染物组分的差异也很大。①退浆废水,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浆料及其分解物、纤维屑、酸、淀粉碱和酶类污染物,浊度大。废 水pH值为12左右。用淀粉浆料时BOD、COD均高,可生化性较好;用合成浆料时COD 很高,BOD小于5mg/L,水可生化性较差;②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主要 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碱性很强,水温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直接还原铁的品质与用途

直接还原铁的品质与用途 直接还原铁即粉末冶金还原铁粉生产中的海绵铁。炼钢中的海绵铁的品质要求与粉末冶金用海绵铁的品质要求不同,其含铁量在90%以上,但要控制S,P,Pb,Zn,Bi,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用于生产还原铁粉的直接还原铁其技术条件为:TFe=97.5%~98.0%、金属化率≥95%、C=0.3%~0.4%、S、P≤0.020%、Si≤0.10%。用于炼钢的直接还原铁其技术条件为:TFe≥91%、金属化率≥85%、S、P≤0.020%、Si≤0.20%。 直接还原铁除了作为电弧炉冶炼原料以外,直接还原铁还是氧气转炉的优质冷却剂和炉料,对转炉的冷却效果是废钢的112~2倍。应用直接还原铁后转炉冶炼可获得多种效果,如稀释铁水中的S、P、Bi、Pb、Zn、As等有害杂质元素含量,消除废钢对炉衬的机械损耗作用,改善自动加料和终点控制,提高计算机自控水平,提高生产率等。 所以将钢厂的含铁氧化物为原料建立直接还原铁生产线,投产后其产品在钢铁企业的用途是广泛的、有益的。 基本特点: 1、化学成分稳定,有效稀释钢中残余和夹杂金属元素含量,改善钢的质量; 2、P、S有害元素含量低,可缩短精炼时间; 3、减少装料次数、减少停电作业和热损失,熔化速度快、电耗低、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熔化期中,供电作业稳定,允许大功率供电、口音低、烟尘少、工作环境好; 5、使用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编辑本段生产工艺:在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有铁磷还原法,铁精矿粉还原法等,即将轧钢氧化铁磷或精矿粉经还原铁压块机压制成块后,装入焙烧管进窑焙烧,生产出了优质还原铁。直接还原铁经粗破(将直接还原铁锭破成块状)中破(将块状直接还原铁破碎成0~15mm的颗粒状)后,再经过磁选,去除SiO2、、CaS和游离碳等杂质。用户可再次使用还原铁压块机压制直接还原铁颗粒,使直接还原铁颗粒成型并达到一定的堆比重g/cm3要求。直接还原铁破碎颗粒直接影响压块物理特性(压缩性、成型性、堆比重g/cm3)对特钢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铁磷还原法:轧钢氧化铁磷是钢材在加热炉中加热后在轧制过程中,其表面氧化层自行脱落而产生的。还原海绵铁可采用热轧沸腾钢氧化铁磷作原料,因为沸腾钢氧化铁磷中的TFe、C、S、P化学成分含量,能满足还原海绵铁生产的技术要求,在还原海绵铁中最好不要以高碳钢或合金钢氧化铁磷为原料。2. 铁精矿粉还原法: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经采用湿式球磨、湿式磁选、联合选矿工艺后产出的普通精矿粉,是生产还原海绵铁的优选原料。3. 隧道窑工艺即固态碳还原工艺。碳是通过与耐火罐中的氧在高温下形成一氧化碳以气相还原的,见下式:C+O2→CO2 CO2+C→2CO Fe3O4+CO→3FeO+CO2 FeO+CO→Fe+CO2 为了脱除固态还原剂中的硫配入石灰石粉通过炉中的化学反应吸收还原剂中挥发的H2S以免渗入海绵铁中,见下列反应式:CaCO3→CaO+CO2 CaO+H2S+C→CaS+H2+CO 氧化铁在隧道窑中加热被固体碳还原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炉料以预热到还原、冷却将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隧道结构和性能是影响海绵铁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控制和调节有关工艺参数使炉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从而达到还原目的。又是决定产品产量、质量的关键。编辑本段工艺流程:直接还原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如下五个工序:一.原料准备及其烘干破碎工序:将脱硫剂、还原剂两种物料装入定量料斗,定量料斗按两种物料的重量比,通过输送机将物料送到烘干室内对两物料进行烘干、混合。烘干后的物料含水量小于3%,烘干后的物料,通过输送机送到还原剂破碎机内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1.5mm以下。破碎后的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及现状

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及现状 【我来说两句】2010-8-4 9:59:55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80 次收藏 【摘要】:直接还原铁(DRI/HBI)是电炉冶炼纯净钢最佳的残留元素的稀释剂。直接还原是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气基竖炉和煤基回转窑是成熟的直接还原工业化生产技术。中国直接还铁的生产仍处于起步时期,2008年产量约60万t,占世界总产量不足1.0%。直接还原铁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国内铁矿资源为原料的氧化球团-煤制气-竖炉是中国发展直接还原铁的主要方向。 一、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及现状 直接还原是铁氧化物在不熔化、不造渣,在固态下还原为金属铁的工艺。直接还原产品统称为直接还原铁(Direct Reduction Iron,缩写为DRI),由于DRI的结构呈海绵状,也称为“海绵铁”,为了提高产品的抗氧化能力和体积密度,DRI热态下挤压成型产品称为热压块(HBI),DRI冷态下挤压成型产品称为DRI压块。 直接还原是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法有数10种。2008年世界直接还原铁(DRI/HBI)的产量约6845万t,约为世界生铁产量9.30亿t的7.23%。直接还原铁由于产品纯净、质量稳定、冶金特性优良,成为生产优质钢、纯净钢不可缺少的原料,是世界钢铁市场最紧俏的商品之一,直接还原是世界钢铁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世界直接还原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量持续增加,气基竖炉占主导地位 DRI的产量持续迅速增加,见表1。气基竖炉Midrex法及HYL法是生产规模最大的工艺方法,回转窑是煤基直接还原主要方法。气基工艺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煤基直接还原约占25%。直接还原铁各工艺产量的分布见表2。俄罗斯、印度、中东等地近年来都有大型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生产厂的建设计划。拉美、北非及亚洲天然气丰富地区是直接还原铁主要产地。印度是世界直接还原铁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2008年产量达到2120万t。 年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产量4032 4508 4945 5460 5699 5979 6722 6845 年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Midrex法66.3 66.6 64.6 64.1 61.3 59.7 59.10 58.2 HYIJ-Ⅲ17 18.4 18.4 18.9 19.7 18.4 16.8 14.5 HYL-I 2.7 1.3 1.3 1.9 Finmet 4.5 3.6 5.2 2.9 2.3 2.2 2.1 1.6 其它气基 1.0 0.2 0.4 <0.1 O.04 0.0 0.0 0.0 煤基8.4 9.8 10.2 12.1 16.5 19.7 22.6 25.7 (二)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为DRI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由Midrex公司提出,并在南非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COREX熔融还原尾气作为Midrex 还原气的工艺技术,以及墨西哥HYL 公司提出的HYL-ZR工艺直接使用焦炉煤气、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