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政治经济学(020101)导师

聂炳华

男,1955年11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汉族。1996年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硕士学位。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首界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

教学情况:承担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基本理论等多门课程。

科研情况: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有些成果还为国家有关决策所参考;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主要科研成果有:《农科教结合的模式与政策研究》、《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运行机制和政策研究》、《关于加快我省中心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建议》、专著《调研报告辑选及调研方法理论初探》等。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大奖10多项。

崔友平

男, 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校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主讲过、《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专题》等多门课程。《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科研情况:出版专著《走出通货膨胀之路》(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部。自1989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近几年作为主持人组织和承担的省级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以独立身份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董长瑞

男,1962年7月生,山东省黄县人,汉族。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协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问题、农业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问题。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讲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主持了省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项。在《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3部,参撰教材、著作多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厅级奖多项。参与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孟祥仲

男,1958年9月生,山东滕州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土地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共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获教学和科研奖4项。其中省级奖3项。参与和主持科研课题4项。主编教材3部。

李荣山

男,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学士、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毕业,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山东财政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以第2位、第3位参与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政法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山东财政学院“精品课程”。

教学与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男,教授,研究生。研究专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曾发表《“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现实选择》、《论和谐所有制结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等主持C级以上学术论文,并主持《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成因与对策研究》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两项厅级以上课题。

程冬民

女,副教授,本科。研究专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曾发表《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等C级以上学术论文,并主持《社会转型与劳动者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论山东省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两项厅级以上课题。韩玉玲

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级、部省级研究课题共两项。在《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海派经济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讲授《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和《消费经济学》三门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和政府采购。

臧传琴

女,副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和厅局级课题共5项。在《财经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学与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

姜绍华

女,1964年2月生,山东招远人,汉族。1984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教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近几年来,主要给本科生教授《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比较经济体制》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比较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研究》等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的研究,参与3项校级教学项目的研究,其中1项教学研究项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研项目三等奖。

科研情况:五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承担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

冯继康

男,1967年6月生,山东临朐县人,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12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委《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经济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山东财政学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第一、二届“跨世纪理论人才”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

教学情况:主讲《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等,主编教材5部,承担或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

科研情况: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14次;发表于《中国经济管理》、《经济管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当代亚洲》、《文史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软科学》、《农民日报》等核心报刊学术论文240余篇;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次,其他省厅奖励25次。

张卫国

男,1959年1月生,200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一、二批入选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届省政协委员。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有一定造诣,发表了《工农利益关系论纲》、《区域经济增长点选择及培育》、《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等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承担过10余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作为首位人员获得过省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10余项,1999年以来连年主编《山东经济蓝皮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女,1957年生,山东省平度县人,汉族,1983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现山西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先后从事行政和科研工作,工作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生态学会副会长,山东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生产力学会理事,济南市中区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省“百人工程”理论人才,2004年被评院优秀青年理论工作者。2005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聘为济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006年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对山东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独立主持和完成省、院级课题20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发表以及通过专家鉴定的科研成果共131多项,其中专著2部,合著3部,论文101篇,研究报告27篇。科研成果获得较好社会反响。如《21世纪山东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的观点和结论”(省计划委员会)被省“十五”规划采纳;还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新华文摘》转登和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另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实际部门应用和获得有关领导批示。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5项(独立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合作);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集体);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一等奖1项;省学会、征文奖、科研鼓励奖若干次。在第三产业发展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

孙矩

男,1953年10月生,山东莘县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教授。现任山东行政学院(省经干院)党委书记,山东省经济学会执行会长,山东经济学院、烟台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规划与布局、区域发展与城市互动关系。

科研情况: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和软科学课题6项。代表性的成果有《与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对象的生产关系》(1980年《经济研究》第9期)、《试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1987年《东岳论丛》)、《中国城市化到底走什么路》(1994年《山东社会科学》)、《关于建设济青城市带的战略构想》(《2002年领导干部调研报告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区域经济信息化分析》(2003年《经济学动态》)、《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体系研究》(2007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大成果》(著作,获2007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

刘冠军

男,1963年6月生,山东安丘人,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199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山西大学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学术/学位/教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和荣誉称号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理事,山东省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省管理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学年会理事,山东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科技经济学研究、科技哲学研究等。

教学情况: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开设《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经济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研究》、《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思维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概论》、《哲学方法论研究》等,编著《科学思维方法论》等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7人,其中已经毕业13人。

科研情况:主持“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走进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技劳动价值论和科技企业价值孵化机制研究”、“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和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10余项。出版《走进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等著作3部。在《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数十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有7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转载。荣获省部级奖10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其它地厅级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1995年7月,应邀正式参加“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和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胡锦涛等同志的接见,提交论文《论科技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被大会专家委员会认为“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

系系统论、“社会场”学说、科学问题哲学解学说等,目前正在致力于“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研究。

张志勇

男,1960年5月生,河北南宫市人,汉族。1997年7月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教授,学校“231人才”骨干岗位,山东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西方经济学说。

教学情况:承担《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课程,讲授《西方经济学名著研读》、《经济增长理论》等研究生课程;承担山东省学位办《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研究》教学研究课题。

科研情况:

(一)承担项目:

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项,其中:

主持《资本与经济增长》,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重点研究项目(04BJZ12)。

主持《山东实施新型工业化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用的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07CJG14)。

主持《山东实施新型工业化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新探》,山东省教育厅项目(S07WD21)。

(二)著作、论文:

独著、参撰著作4部,其中专著为《广义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B类以上及CSSCI论文13余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或索引。(三)成果获奖:

获奖4项,其中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马静玉

女,1962年6月生,山东昌邑人,汉族。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

教学情况: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

科研情况:近三年来发表论文十多篇,承担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各种科研奖励5项。

周宇

男,1969年9月出生,四川省内江市人,汉族。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获大专学历;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财政(金融)学专业,获本科学历;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经济哲学。

教学情况:长期从事《〈资本论〉选读》、《外国经济史》等课程的教学。

科研情况: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级课题六项,获各级科研奖励三次。

经济史(020102)导师

王传荣

王传荣,女,山东省蒙阴县人,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省产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委讲师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开放史等。近5年来,主持教育部课题以及省级课题1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世界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研网》转载,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周宇

男,1969年9月出生,四川省内江市人,汉族。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获大专学历;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财政(金融)学专业,获本科学历;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经济哲学。

教学情况:长期从事《〈资本论〉选读》、《外国经济史》等课程的教学。

科研情况: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级课题六项,获各级科研奖励三次。

商海岩

商海岩副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一项。在《投资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中国物价》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经济思想史(020103)导师

张志勇

男,1960年5月生,河北南宫市人,汉族。1997年7月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教授,学校“231人才”骨干岗位,山东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说;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情况:承担《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课程;讲授《西方经济学名著研读》、《经济增长理论》等研究生课程;承担山东省学位办《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研究》教学研究课题。

科研情况:

(一)承担项目:

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项,其中:

主持《资本与经济增长》,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重点研究项目(04BJZ12)。

主持《山东实施新型工业化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用的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07CJG14)。

主持《山东实施新型工业化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新探》,山东省教育厅项目(S07WD21)。

(二)著作、论文:

独著、参撰著作4部,其中专著为《广义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B类以上及CSSCI论文13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或索引。

(三)成果获奖:

获奖4项,其中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王文平

男,1971年10月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2008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金融业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经济增长理论。

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译著一部;先后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其中A类论文2篇,B类论文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5篇。主持和参与了10项课题的研究。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

商海岩

商海岩副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一项。在《投资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中国物价》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的《宏观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现代企业理论,服务业经济。

西方经济学(020104)导师

崔友平

男, 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校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研究方向: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研究。

教学情况:主讲过、《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专题》等多门课程。《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1998年)、《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部。自1989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近几年作为主持人组织和承担的省级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以独立身份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董长瑞

男,1962年7月生,山东省黄县人,汉族。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协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讲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主持了省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项。在《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3部,参撰教材、著作多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厅级奖多项。参与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于淑波

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校教学名师,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省级品牌专业负责人,学校第三批、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等共10余项。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消费经济,收入分配,农村与城镇经济。

孟祥仲

男,1958年9月生,山东滕州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土地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共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获教学和科研奖4项。其中省级奖3项。参与和主持科研课题4项。主编教材3部。

王文平

男,1971年10月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2008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金融业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经济增长理论。

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译著一部;先后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其中A类论文2篇,B类论文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5篇。主持和参与了10项课题的研究。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

王立平

女,1974年2月生, 山东省诸城人,汉族。1997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国际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消费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研究。

教学情况:讲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7年,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经济学院挑战杯一等奖,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经济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参与了两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

科研情况:现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课题。在经济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8年出版专著《消费、偏好与资产收益——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2006年荣获山东省保险学会征文二等奖;2007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荣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王谦

女,1980年4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人,汉族。2001年6月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税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参加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体制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2009年出版专著《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主持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山东省软科学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的国家级课题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商海岩

男,副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一项。在《投资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中国物价》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的《宏观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现代企业理论,服务业经济。

刘华军

男,副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共5项。在《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独立出版专著《品牌的经济分析》。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品牌经济学、低碳发展与环境政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导师

秦艳红

女,1979年10月生,山东蓬莱人,汉族。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城市管理。

教学情况:先后讲授过西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城市生态与环境等课程。

科研情况: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省教育厅的多项课题。在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

庞晶

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共6项,承担了多项地方政府的旅游规划项目。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3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城市化,旅游规划等。

李文东

男,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在《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

国民经济学(020201)导师

王静

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近年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多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第24次、25次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9山东省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王爱君

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近年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区域经济学(020202)导师

张红霞

女,教授,硕士。曾发表《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对策研究》、《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的SWTO分析及对策》等C级以上学术论文6篇,并主持《产业集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促进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和《以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

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闫庆悦

男,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政学院首届教学名师,山东财经大学(筹)保险学院教授。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两项,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共8项。在《北京大学学报》、《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计60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学。

李来胜

男,教授,主持教育部课题及省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

张亦工

男,研究员,现任图书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庞晶

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共6项,承担了多项地方政府的旅游规划项目。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3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城市化,旅游规划等。

李文东

男,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在《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

赵福春

男,副教授,主持省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产业经济学(020205)导师

郝书辰

男,1964年8月生,山东莘县人,汉族,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0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国有经济理论与实践。

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有经济管理研究》《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等课程;近年来,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财政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多项。

王传荣

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省产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委讲师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战略、劳动就业等。近5年来,主持教育部课题以及省级课题1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世界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研网》转载,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韩庆华

男,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山东财政学院优秀教师,山东财政学院二、三、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财政学院中青年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材,山东省自学考试先进个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师。曾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山东省教委优秀社科二等奖一项,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省教委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主持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共十余项。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学。

刘瑞波

男,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山东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比较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管理学学会常务理事。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级课题项目20余项。在《投资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领域为产业投融资理论与创新。

付玉坤

男,教授,学士。研究专长为体育经济。曾发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奥林匹克运动》、《重新解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全球化视角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等C 级以上学术论文共9篇,主持《山东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奥运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厅级以上课题共6项。出版教材《大学体育教程》和《新编大学体育教程》,发表著作《民俗体育研究》和《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主持的《对驻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奥运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分别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年三等奖。

宫玉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哲》、《国际金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1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在《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100余篇。曾获山东省教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

教学与研究领域: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经济史。

联系方式:E-mail:gongyu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957442.html,

王庭东

男,1968年1月生,祖籍山东章丘,汉族,教授。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世界政治与经济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产业规制研究。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战略学》等课程。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拉丁美洲研究》《当代亚太》《世界经济研究》《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参编《世界经济》研究生教材1部、本科生《西方经济学》教材1部;曾主持研究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多项。独立获得山东省第23次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次,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4次。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规制、世界经济。秦宪文

男,1960年12月生,山东省人,汉族。198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长,兼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发展经济学。

教学情况:自2000年以来,共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两门,完成教学工作量3000学时,教学效果优秀,获东方奖教金和院优秀教师。

科研情况:自2000年以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 篇。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陈保启

男,1966年11月生,山东巨野县人,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先后在《人民日报(理论版)》、《财贸经济》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获厅级以上奖励3项。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服务经济。

蔺栋华

女,1957年生,山东省平度市人,汉族,1983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现山西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先后从事行政和科研工作,工作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生态学会副会长,山东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生产力学会理事,济南市中区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省“百人工程”理论人才,2004年被评院优秀青年理论工作者。2005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聘为济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006年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独立主持和完成省、院级课题20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发表以及通过专家鉴定的科研成果共131多项,其中专著2部,合著3部,论文101篇,研究报告27篇。科研成果获得较好社会反响。如《21世纪山东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的观点和结论”(省计划委员会)被省“十五”规划采纳;还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新华文摘》转登和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另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实际部门应用和获得有关领导批示。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5项(独立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合作);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集体);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一等奖1项;省学会、征文奖、科研鼓励奖若干次。在第三产业发展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

刘冰

男,1966年1月生,山东济南人,汉族。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2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获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12月毕业于辽宁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

教学情况:从教20年来,先后为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学生讲过《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公司治理》、《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管理名著导读》、《经营管理学》、《计划管理学》等8门课程,教学工作量将近1万学时。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担任山东省基础学科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负责人,山东工商学院校级品牌专业——经济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山东工商学院校级精品课《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负责人,2007年被评为山东工商学院首届教学名师。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自编教材1部。

科研情况:在教学的同时,长期致力于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在产业组织学、公司治理、企业理论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新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杂志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3部,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位),二等奖1项(首位),三等奖2项(首位),地厅级科研奖励8项,一些研究成果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并被采纳。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等厅局级项目4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技术企业集群治理及演进机理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与模型设计”。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企业领导人更替的决策机理与过程机制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山东临港经济增长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纵向交易关系治理的中国煤电企业协同发展研究”,作为课题助理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研究”。

郭庆

男,1973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汉族。199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反垄断与竞争。

教学情况:先后讲授过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曾获山东经济学院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一次,山东经济学院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位)一次、三等奖(第三位)一次。

科研情况: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一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环境规制监督系统设计”等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七项。曾获2008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郝国彩

女,副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曾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主持省级、厅级课题4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近几年,在《财政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城市开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的《发展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与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王孝莹

女,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横向合作研究课题共6项。在《运筹与管理》、《经济评论》、《东岳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博弈论、数量经济。

杨丽

女,1969年4月生,山东龙口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先后讲授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

省级课题5项。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

秦艳红

女,1979年10月生,山东蓬莱人,汉族。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城市管理。

教学情况:先后讲授过西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城市生态与环境等课程。

科研情况: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省教育厅的多项课题。在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

杨慧

女,1974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人,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规制、创新集群治理。200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近年来,杨慧先后在《经济研究》、《科学学研究》、《财经研究》、《改革》等国家自然基金委规定的管理学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国家经济管理类高水平核心期刊等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截至目前,发表CSSCI检索源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山东经济学院A类论文8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杨慧曾获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位)、2010年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五位)、2009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位)、2008年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位)。科研课题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东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国防科工委课题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劳动经济学(020207)导师

赵利

男,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学会会员,山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课题共10项。出版专著1部。在《人口与经济》、《经济经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

刘军

男,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劳动资源配置

靳卫东

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经济文化研究会理事,校级青年学术骨干成员。曾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山东财政学院移动教学奖二等奖一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共三项。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经济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教学与研究领域为教育财政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

葛培波

男,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资源配置

国防经济(020210)导师

王旭东

男,汉族,1971年12月生,山东济南人,199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高级会计师,曾在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学习或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在山东省财政厅工作,长期从事综合文秘、财政财务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是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省注册咨询专家,山东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山东经济学院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防经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重大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成员,山东画院画师。

会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1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财政与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理论论文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0余项。当选“山东省第一届社会科学学科新秀”。

林晖

男,1972年5月生,陕西西安市人,汉族。2001年毕业于国防大学国防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防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

教学与科研情况:自2007年以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学术论文4篇,2篇论文获奖。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做学术报告2次。招收国防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名,开设国防经济学专业课3门。

杨慧

女,1974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人,汉族,现为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规制、创新集群治理。200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近年来,杨慧先后在《经济研究》、《科学学研究》、《财经研究》、《改革》等国家自然基金委规定的管理学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国家经济管理类高水平核心期刊等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截至目前,发表CSSCI检索源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山东经济学院A类论文8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杨慧曾获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位)、2010年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五位)、2009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位)、2008年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位)。科研课题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东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国防科工委课题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山东财经大学专业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专业介绍本科类专科类 经济学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信用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法学法学社会工作 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广告学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管理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 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文化产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 理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农村区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财经财务会计类(中外合作办学) 经济管理经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 经济学(本科类)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培养层次: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方向侧重培养有志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应用经济学侧重于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具备从事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拥有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发展的动态及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课程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学分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学分 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意识,我院“体育锻炼”第二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的能力,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素质教育,习惯养成,终身体育为基本原则。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内容分类: “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学分分为限定选修学分和一般选修学分。限定选修学分是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一般选修学分是指群体竞赛活动、培训和实践、身心健康讲座等。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学院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内容和方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2015修订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2、群体竞赛活动 学生积极参加由体育中心组织的院级及以上的群体竞赛活动。 3、培训和实践 学生积极参加由体育中心组织的裁判员、运动员、技能、体测等培训和实践活动。 4、身心健康讲座 学生积极参加由体育中心组织的身心健康的讲座等。 三、体育中心第二课堂学分认定 - 1 -

- 2 - 四、第二课堂学分申报和组织管理 1、体育中心成立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并依第二课堂活动类别、层次、效果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负责学分的审核和认定工作。学分认定程序根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2、“体育锻炼”第二课堂限定选修学分即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能用其他模块学分来替代或抵免;一般选修学分可以由其他模块一般选修学分来替代或抵免。 3、中心根据《认定手册》的客观记载,对学生的申报资料进行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核,建议学生在第七学期结束前,修满第二课堂学分。学生所在分院必须在第八学期第8周前完成本分院毕业生第二课堂学分的统计情况,并指定专人将其所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录入教务系统。 分类 具体内 容 具体要求 备注 限定选 修学分(0.8)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在校各年级学生每年参加《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省教育厅的体测抽测,成绩60分(含)以上者,每年获得0.2学分。或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达到5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0.8学分。 不可替代 抵免 一般选 修学分 (0.2) 群体竞 赛活动 群体竞赛类的学分分配和认定方式参照《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执行。各级各类竞赛获得特等奖、1—2名,等同于一等奖,3—5名等同于二等奖。6—8名等同于三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同于优秀奖。 可以替代抵免 培训和 实践 参加由体育中心组织的裁判员、运动员、技能、体测等培训和实践,每年每参加一次(2课时)0.1学分,每人累计最高不超0.4学分。 身心健 康讲座 讲座类的学分分配和认定方式参照《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多少,2019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doc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多少,2019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 设置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多少,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多少,2018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目前正在高考录取阶段。很多报考了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考生都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相关信息,其中关于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费标准很多人都在关注。本文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8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以及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各专业学费标准,希望报考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考生可以多关注本文。 一、2018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简介及成就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由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被誉为“培养优秀应用型经管人才的摇篮”。 办学以来,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培育了“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东方精神”,明确了“一体两翼、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充分发挥高水平母体学校的支撑优势,又真正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费标准多少钱相关信息 第二十八条我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政府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我校还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我校将对录取新生中文理科前三名颁发新生入学奖学金。每年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按等级发放奖学金,奖学金最高标准为8000元/年。 第二十九条我校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申请的贷款最高不超过6000元。具体政策按山东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法执行,外省考生执行生源省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我校原则上不减免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获得各类奖学金、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参加勤工助学等方式解决。建议考生在报考我校前,认真分析我校收费标准并根据家庭实际经济条件慎重报考。 第三十一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本校设有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帮助和指导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学校根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税收筹划》课后判断题整理

第三版教材章节部分课后判断题 1.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后,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规划与控制来进行。(错):发生在纳税义务之前才算是税收筹划。 2.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其资产、收益的维护,属于纳税人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错):筹划是一项权利。 3.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对税收筹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主要是由于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设计使得高、低边际税率相差巨大。(对) 4.各国税制中都有较多的减免税优惠,这对人们进行税收筹划既是条件又是激励。(对)5.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严格地同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公民税收管辖权和地域税收管辖权,在这一前提下,当各国税法的具体规定不同时,就为税收策划留下了可能性。(错):大多国家以一种管辖权为主,另一种为辅。 6.一般而言,关境与国境范围相同,但是当国家在本国设置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海关保税仓库时,关境就大于国境。(错):当设置自贸区保税区时,关境就小于国境。 7.从长远和整体上看,纳税人税收筹划势必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但从政策上来讲国家正是通过这种税收利益让渡的方式,来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水平的提高。(错):长远看良性循环,会增加税收。 8.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的关系,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 1.税收筹划中,应选择税负弹性小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小,税收负担就越轻,主动适用该税种会使得税收筹划的利益越大。(错):税负弹性大的,其筹划潜力才大。 2.如果从属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率比在华总公司的负担税率要低,那么在扭亏为盈之后,跨国公司就需要考虑将该从属机构改设为子公司,以便享受到低税率和新建企业的税收优惠。(对) 3.如果总公司所在地税率较高,而从属机构设立在较低税率地区,设立分公司后应独立纳税,由此子公司所负担的是分公司所在地的较低税率,总体上减少了公司所得税税负。(错):总公司所在地税率低,从属机构所在地税率高,设立分公司汇总纳税,负担的则是总公司的较低税率,总体上减少了税负。 4.在经营期间,境外企业往往出现亏损,分公司的亏损可以抵冲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对) 5.对于税负很轻的商品来说,课税后加价幅度较小,一般不致影响销路,税负便可通过提价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的) 6.从价计征的商品,税额随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而彼此不同,商品或生产要素昂贵,加价税额必然亦大,反之,价格越低廉,加价税额亦微小。(对)7.一般来讲,只有与商品交易行为无关或对人课征的直接税才能转嫁,而对商品交易行为或活动课征的间接税则不能转嫁或很难转嫁。(错):间接才能转嫁,直接税难转嫁。 8.寡头垄断市场上,由于存在严格的竞争关系,因此如果对某产品征收一种新税或提高某种税的税率,各寡头厂商很难达成提价的默契,税负将无法转嫁给消费者负担。(错):寡头默契提价来转嫁。 1. 销售者将自产、委托加工和购买的货物用于实物折扣的,则该实物款可以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按照折扣后的余额作为计税金额。(错):则该实物款项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且该实物应按增值税条例‘视同销售货物’中的‘赠送他人’计算征收。

山东财经大学《基础会计》最全练习题总结

山东财经大学《基础会计》最全练习题总结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 )。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利润表 D.利润分配表 2.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的哪种计量属性( )。 A.重置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3.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是指的哪种计量属性( )。 A.重置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4.1494年11月出版的 ( )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计算与记录详论”(简称“簿记论”)是至今认可的第一部会计学著作(严格意义上应称作“簿记学”),也可以看作是会计学的奠基之作。 A.劳伦斯·罗伯特·狄克西 B.乔治·利斯尔 C.蔡锡勇 D.卢卡·帕乔利 5.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 )。 A.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合理决策 B.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经济信息 C.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系列信息 D.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会计信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是以( )为主要报告对象的信息。A.外部信息使用者 B.内部信息使用者 C.管理当局 D.股东 7.( )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 A.安然事件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 )促使国际会计准则产生。

A.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B.市场竞争的加剧 C.互联网技术的的迅速发展 D.全球化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 9.( )实现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基本趋同。 A.2006年2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B.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颁布实施C.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D.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10.2006年2月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这次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 A.2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B.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C.1项基本准则和40项具体准则 D. 39项具体准则。 11.IASC以及后来的IASB已发布( )国际会计准则,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或与之趋同。 A.38项 B.39项 C.40项 D.41项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透视其本质可将它们分为( )。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集团企业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基本准则》)规定了企业可以选用的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E.公允价值 3.( )是自然人企业而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集团企业 4.会计的作用包括( )。 A.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B.按照公认或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格式化的财务报告 C.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合理决策和做好管理控制 D.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5.有了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划分,会计信息也相应地分为两大领域( )。 A.税务会计信息 B.管理会计信息 C.财务会计信息 D.国际会计信息

全国会计类研究生点和导师一览

全国会计类研究生点和导师一览 从各种渠道整理,目前共整理139家单位与1300余位会计硕士生导师,以供大家参考。 由于信息所限,少数导师的信息需要大家补充。如果您发现没有包含在其内的硕士点和硕士生导师,您可以自行添加,也可以提示管理员进行添加。 如果有您学习过的单位和老师,您可以对其进行评论,以便更多的朋友选择时有所依据。 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9 许龙德、王觉、牛彦秀、王棣华、李日昱、孙坤、姜楠、王振武、杨惠城、傅胜、崔凤鸣、任月君、刘继伟、王满、迟旭升、徐文华、乔世震、徐平、史德刚、陈艳、陈文铭、梁爽、吴大军、陈友邦、于显国、傅丹、姜欣、王春山、秦志敏、傅荣、池国华、陈立军、张捷、邓延芳、裴树田、俞机先、赵恒群、王诚明、王晓霞、李桂媛、王景升、张炜、贺蕊莉、陈国辉、张先治、刘明辉、万寿义、刘玉廷、刘永泽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7 汤湘希、凌志雄、贺欣、刘亚莉、张士建、张明瑜、唐伟敏、康均、李璐、陈保华、刘家松、季小琴、许亚湖、焦跃华、杨汉明、金静红、陈正林、毛洪安、曾小青、罗真、李秉成、唐本佑、张敦力、王雄元、张慧德、彭岚、陈辉、陈震、王征、聂曼曼、高文进、邓春华、张志宏、陈波、罗飞、施先旺、王清刚、詹雷、陈小林、罗殿英、孙贤林、沈烈、向德伟、袁天荣、王华、夏成才、张龙平 3、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2 余应敏、邢俊英、赵雪媛、刘桔、陈守中、林秀香、陈刚、张俊生、杨进军、白蔚秋、吴溪、郑海英、周苹英、王鑫、白玉芳、孙丽虹、刘俊勇、刘彩霞、廉秋英、袁淳、岳彦芳、李晓梅、宗文龙、于桂芹、梁俊娇、苗润生、杨金观、徐惠玲、雷沙力、潘秀丽、关新红、李玲、王尔康、吴晓根、陈均平、丁瑞玲、王君彩、王瑞华、孟焰、祁怀锦、刘红霞、李爽 4、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33 杨永辉、汤云为、蒋义宏、陈信元、张鸣、徐政旦、朱红军、储一昀、王松年、李增泉、朱荣恩、潘飞、袁树民、孙铮、原红旗、赵建勇、陈文浩、夏立军、张纯、陈振婷、戴欣苗、瞿灿鑫、乐艳芬、李荣林、林世怡、刘晓宏、刘华、钱逢胜、饶艳超、王蔚松、叶建芳、朱凯、薛爽 4、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33 薛祖云、肖虹、曲晓辉、黄志忠、王桦、王光远、庄明来、黄世忠、常勋、陈少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毕业实习手册 (双专业)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务管理部制

说明 一、毕业实习手册主要用来反映学生毕业实习内容和实习完成情况,要求学生按实习进度并以周记形式详细记录每周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毕业实习手册每生一册,学生实习必须携带实习手册,实习手册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清楚。 三、毕业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在考评表上做出书面评定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 四、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把毕业实习手册、实习作业、实习报告交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批阅。 五、实习期间由学生本人妥善保管,毕业实习完毕后,留存东方学院教务部。 六、各类实习资料可见东方教务内网“表格下载—双专业辅修”栏目。 教务管理部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双专业学生第二专业 毕业实习工作安排 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及学校关于毕业实习工作安排,我院双专业学生第二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安排基本要求如下: 一、毕业实习形式和要求 1.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实习为主。 2.积极采取实习基地、实习协作单位集中实习形式。 3. 分散实习的单位应该是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内容比较齐全的单位。 4.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七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六周。 二、学生毕业实习手册、报告 1.毕业实习手册 毕业实习手册是指导、安排学生实习、记录实习内容、进行实习考核的基本教学文件。学生实习必须携带实习手册,并按实习进度记录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 2. 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学生对毕业实习的系统性总结,是考核学生实习效果的基本依据。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单位介绍、实习主要过程、实习主要内容、实习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要求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文字简短明确流畅。毕业实习报告的撰写格式参见《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毕业实习作业、实习报告撰写规范》,封面格式见东方学院教务部内网。 三、毕业实习对学生的要求 1.实行分散实习的同学可凭实习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参加毕业实习,同时,应将实习期间的联系方法告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 2.实行集中实习的同学应按基地和协作单位协议要求进行实习。 3.学生在正式开始实习后,应及时将《实习单位联系情况反馈表》送(寄)交学生所在系,并按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毕业实习规定的各项任务,并以周记形式详细记录每周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实习期间应每周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本周实习情况,并将作为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4.毕业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在考评表上做出书面评定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 5.实习结束后,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6.实习结束后必须按时返校,并向各系报到。 7.按规定时间把毕业实习手册、实习报告交所在系,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考评依据。

2016届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 1.中外财务报告比较及启示 2.企业整合报告研究 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4.中美会计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5.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6.政府职能转变环境下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7.会计监管与反腐机制建设研究 8.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9.会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 10.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11.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会计问题研究 12.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中不确定性分析的披露 1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研究 15.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16.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7.税务会计理论研究 18.苹果公司避税问题研究 19.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20.顾客忠诚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21.伊斯兰交易和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22.用益物权会计初探 23.反向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24.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 25.会计原则体系的构成及其逻辑协调 26.捐赠与补助会计研究 27.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建设研究 28.论会计确认标准与计量基础的发展 29.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确定与评价 30.会计准则导向的评价与选择 31.会计准则执行与效力研究 32.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33.会计领域的管制与政治活动分析 34.试论政府在会计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35.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36.国际板会计与审计问题研究 37.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38.资产组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39.企业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0.设定受益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41.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42.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问题研究 43.金融互换会计问题研究

经济、金融专家 吴怀山老师简介

吴怀山老师介绍 著名独立经济学者、城市智库特聘专家、《Open Nation 开 源中国》杂志荣誉顾问、中国创新创业企业家联盟咨询专家、国 家银河培训工程特聘专家、中企创优特聘专家、湖南省吴文化交 流协会顾问、浙江玖成文化传媒公司顾问。曾任中国社科院中小 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部主任、融资有道全国巡讲活动秘书长、中 国西部投融资高峰论坛秘书长、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 委。 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等授课,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城市智库专家年会、中国中小企业论坛、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选活动、中国西部投融资高峰论坛、中国地产高峰论坛、融资有道全国巡讲活动、国家发改委银河培训工程、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邮政读者系列讲座、亚洲教育北京论坛、新形势下的投融资趋势解读高峰论坛、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等几十个大型论坛、活动担任演讲嘉宾、对话嘉宾、主持人。 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国际商报》、《第一财经》、《聚商圈》、《晓芳耍大牌》、《前沿讲座》、《创骐云课堂》等多家权威媒体采访、报道、录制网课。

吴怀山老师(左二)与时任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中)、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曾璟璇(右二)、雅虎中国总裁曾鸣(左一)、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右一)共同启动“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评选活动”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右二)“中国动力地产高峰论坛”作报告与郎咸平(左二)对话互联网金融 国家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讲授卫星课程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大一上学期计算机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一、计算题(30分) 1.进制转换(10分) (89.225)10 =(- )2(小数位保留4位,写出详细计算过程)(4分)(1001111011110)2 =()8 = ()16(4分) (B3E.F4)16=( )8 (2分) 2.二进制算术运算(4分) 1010110.01+111011.101=() 10011001-10101.11=() 3.二进制逻辑运算(4分) X=10011111 Y=11011011 X·Y=() X+Y= () 4.求机器数和浮点数(4分) -87的机器数是()(字长为8位) -43.0625的浮点数是()(字长为16位) 5.补码与真值互求(4分) -65的补码是()(字长为8位) 补码是10011000的真值是() 6.非数值型数据转换(4分) 已知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是65,则D的ASCII码值是(),e的ASCII 码值是()。 已知汉字“八”的国标码是(634E)H,它的机内码是()H. 二、简答题(70分) 1.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5分) 2.简述冯·诺依曼提出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思想。(5分) 3.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各有什么特点?请列举出至少3种外存储器。(5分) 4.内存储器主要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5分) 5.简要介绍一下微型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硬件组成部分。(5分) 6.主板芯片组一般由哪两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分别有什么作用?(10 分)

7.简述一下三总线结构的系统总线的基本组成及各个总线的作用。(10分) 8.什么是操作系统?(5分) 9.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5分) 10.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样的文件删除后不能恢复?(5分) 11.应用程序的启动方式有哪几种?(5分) 12.简述任务管理器的功能。(5分)

山东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山东二本文科大学排名山东本科大学排名 高校名称 所在地 录取线差 本科分数线 录取平均分 1 山东大学985211 山东 124 483(第一批) 607 2 中国海洋大学985211 山东 113 483(第一批) 596 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985211 山东

483(第一批) 592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11 山东 105 483(第一批) 588 5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84 483(第一批) 567 6 青岛大学 山东 81 483(第一批) 564 7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483(第一批) 558 8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63 483(第一批) 546 9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63 483(第一批) 546 10 济南大学 山东 60 483(第一批) 543 11 烟台大学 山东

483(第一批) 541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58 483(第一批) 541 13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55 483(第一批) 538 14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54 483(第一批) 537 15 鲁东大学 山东

483(第一批) 537 16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50 483(第一批) 533 17 聊城大学 山东 47 483(第一批) 530 18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46 483(第一批) 529 19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483(第一批) 527 20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43 483(第一批) 526 21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40 483(第一批) 523 22 临沂大学 山东 40 483(第一批) 523 23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胡军辉商业银行学完整版修订稿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胡军辉商业银行学完整 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名词解释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银行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外源资本: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和资本增值构成,如普通股和优先股内源资本:指银行自己经营所获得的利润中抽取一部分,如公积金 债务资本:后期偿付债券,也称次级债券 核心资本: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值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准备、包括长期次级债券在内的混合性债务工具等所组成 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 可用资金成本:指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是银行总的资金来源扣除应交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储备金后的余额 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自动转账存款(ATS):是一种存款可以在储蓄存款账户和支票账户之间按照约定自动转换的存款 回购协议: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欧洲金融债券: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发现并销售债券。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资金头寸: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主要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 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加总。 贷款承诺费:是指银行对已承诺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补偿余额:是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 质押贷款: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

以人为本_行为价值与人本管理会计机制研究_胡春晖

当代财经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 —收稿日期:2013-03-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行为科学的企业价值自发驱动机制研究———以管理会计为核心”(12C K -JJ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价值驱动导向下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研究”(201013062) 作者简介:胡春晖,中国海洋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人本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研究;徐国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本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研究。 以人为本、行为价值与人本管理会计机制研究 胡春晖,徐国君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围绕“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会计将价值管理的重心放在“物”成本的节约,这与 经济形态转变带来的管理重心转移是相背离的。架构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价值形成逻辑主线,决定 了“人的某种需求”与“企业价值形成”之间建立起持续的直接关联,可以成为企业价值实现自驱 动的关键。依据心理学、行为学观点推演的跳闸理论表明,摒弃“物”本,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本 管理会计可以成为企业价值实现自驱动的关键机制,而这种机制安排应以“行为-价值”为内核。 关键词:以人为本;行为价值;价值形成逻辑闭环;跳闸理论;人本管理会计机制 中图分类号:F 23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3)09-0109-09 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以知识和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形态俨然成形。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但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会计学科的面貌,使注重财务资本 的会计学科面临严峻的冲击和挑战(胡玉明、刘运国,2008 )。[1]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因自身秉性的不同,面临不同的压力和变革进程。管理会计基于自身的灵活性,决定了其相对于具有制度刚性的财务会计来说更易受到冲击,也因此成为会计学科变革的前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应如何变革就成为会计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实践的演变与研究的瓶颈 自19世纪末,铁路管理者利用庞大而复杂的成本系统计算运输不同类型货物的成本开始,管理会计就在工业经济当中孕育、发展起来。根据管理会计实践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实践演变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1950年以前。该阶段管理会计实践主要关注点是通过预算和成本会计系统的使用对“物”的成本进行确定和实现财务控制。(2)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管 理会计实践的侧重点转移到为管理计划和控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管理会计实践开始从严格地关注计划和控制转移到强调业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间接费用的精确分配,产生了一些诸如作业成本法(ABC)、流程价值分析和战略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技术或109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第8版配套题库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第8版配套题库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1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2章变动成本法 第3章本—量—利分析 第4章经营预测 第5章经营决策 第6章存货决策 第7章投资决策 第8章标准成本法 第9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10章全面预算管理 第11章业绩考核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2章变动成本法 第3章本—量—利分析 第4章经营预测 第5章经营决策 第6章存货决策 第7章投资决策 第8章标准成本法 第9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10章全面预算管理 第11章业绩考核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1一般情况下,可以改变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增加销售量 B.提高产品售价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降低固定成本 【答案】BCD查看答案 【解析】盈亏临界点=固定成本/(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因此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均可改变盈亏平衡点。 2某企业甲产品产量100件,单位售价1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45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7元,单位变动管理费用8元,固定成本2000元。则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A.55% B.45% C.40% D.2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100-45-7-8)÷100×100%=40%。 3下列哪些成本一般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A.研发费用

B.设备租金 C.财产税 D.培训费 E.广告费 【答案】ADE查看答案 【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者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由于这类成本的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 4某公司变动成本8元,单价12元,固定成本2000元,销售量1000件,欲实现利润3000元,该公司应采取的措施有()。[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A.单价提高1元 B.提高销量125件 C.单位变动成本降低1元 D.降低固定成本500元 【答案】AC查看答案 【解析】利润=单价×销售量-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2000(元),分别将变动后金额代入式中可知,单价提高1元或变动成本下降1元可以提高利润1000元,提高销量125件或降低固定成本500元可提高利润500元。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政治经济学(020101)导师 聂炳华 男,1955年11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汉族。1996年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硕士学位。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首界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 教学情况:承担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基本理论等多门课程。 科研情况: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有些成果还为国家有关决策所参考;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主要科研成果有:《农科教结合的模式与政策研究》、《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运行机制和政策研究》、《关于加快我省中心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建议》、专著《调研报告辑选及调研方法理论初探》等。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大奖10多项。 崔友平 男, 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校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主讲过、《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专题》等多门课程。《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科研情况:出版专著《走出通货膨胀之路》(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部。自1989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近几年作为主持人组织和承担的省级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以独立身份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董长瑞 男,1962年7月生,山东省黄县人,汉族。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协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问题、农业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问题。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讲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主持了省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项。在《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3部,参撰教材、著作多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厅级奖多项。参与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孟祥仲 男,1958年9月生,山东滕州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土地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共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获教学和科研奖4项。其中省级奖3项。参与和主持科研课题4项。主编教材3部。 李荣山 男,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学士、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毕业,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山东财政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以第2位、第3位参与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政法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山东财政学院“精品课程”。 教学与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春季高考14大类别本科招生院校名单

春季高考14大类别本科招生院校名单 机电类: 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临沂大学、泰山学院、菏泽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枣庄学院、潍坊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化工类: 青岛科技大学、济宁学院、青岛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财经类: 青岛科技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 齐鲁工业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菏泽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潍坊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齐鲁师范学院 护理类: 滨州医学院、德州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商贸类 德州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枣庄学院、烟台南山医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齐鲁师范学院 种植类: 德州学院、临沂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齐鲁师范学院 幼教类: 滨州学院、济宁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齐鲁师范学院 建筑类: 临沂大学、山东万杰医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餐旅服务类: 泰山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潍坊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烟台南山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医学类: 山东万杰医学院 服装类: 青岛大学、烟台南山学院 煤炭类: 山东工商学院 文秘类: 山东协和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院系划分一览表

山东财经大学院系划分一览表 1保险学院保险 2保险学院保险(保险精算方向) 3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 4财政税务学院税务 5法学院法学 6法学院社会工作 7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8工商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 9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10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跨校3+2专升本) 11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中澳2+2专升本) 12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13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14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15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升本) 16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 17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18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跨校3+2专升本) 19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 20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2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2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 2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管理 24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管理 2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6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原山财) 27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商务(跨校3+2专升本) 28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外包)29国际交流学院国际贸易实务 30国际交流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中英专科) 31国际交流学院经济学(中加办学) 32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33国际教育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中澳) 34国际教育学院会计(中新合作) 35国际教育学院英语(中新合作) 36国际教育学院英语(中新合作会计) 37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38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跨校3+2专升本) 39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 40国际经贸学院贸易经济 41会计学院财务管理

42会计学院管理学(创新) 43会计学院会计(原山财会计学院专科) 44会计学院会计学 45会计学院会计学(实验班) 46会计学院会计学(中新2+2专升本) 47会计学院会计学(专升本) 48会计学院审计学 49会计学院资产评估 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原山经) 5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校3+2专升本) 5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 55金融学院金融工程 56金融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原山财金融学院专科)57金融学院金融学 58金融学院金融学(专升本) 59金融学院信用管理 60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61经济学院经济学 62经济学院经济学(创新) 63经济学院经济学(校内1+3专升本) 64经济学院农村区域发展 65人民武装学院经济学(国防经济专) 66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67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68体育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体育高水平专) 69体育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体育) 70体育学院金融学(高水平) 71体育学院金融学(体育专升本) 72体育学院社会体育 73体育学院体育经济 74统计学院统计学 75外国语学院德语 76外国语学院法语 77外国语学院日语 78外国语学院英语 79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8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 81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 82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8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 84艺术学院广告学(艺术类) 85艺术学院美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