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肉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生猪肉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生猪肉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生猪肉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西安财经学院汤莉莉、刘艳锦、郑玉林

摘要

畜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而在畜牧业结构中,养猪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猪肉是我国人民肉食的主要来源。生猪肉及其饲料价格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最基本,也是最活跃并引起行业人士最敏感的信息。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状态。近年来,生猪价格的波动周期延长,波动幅度加大,价格的大起大落导致广大生猪饲养者不断调整产量,致使产量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的循环波动之中,这一现象反过来又加剧了价格的波动。所以说,价格与生产的波动是中国生猪产业最主要的内涵特征,它既影响着生产者的利益,也关系着消费者的福利,对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起着消极影响。因此,价格波动问题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其加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把握生猪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同时对形成这种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明确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影响机理以及一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价格波动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为基础,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缓解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探求解决对策。具体研究思路为依据2000年至2010年各月的生猪肉价格数据对我国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生产波动和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所用方法为统计描述和一元线性回归。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参考文献,选择一些影响我国生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所用方法有多层次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所用的数据为2006-2010年各月的数据,分别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析,重在分析其对价格的影响方式和机理,进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解析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带来的影响最终为缓解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生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剩余分析法多元回归模型

目录

摘要 (1)

一、绪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3)

二、我国生猪肉价格的变动规律 (5)

2.1价格变动的衡量指标 (5)

2.2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5)

2.3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的测度 (7)

三、生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10)

3.1影响因素的选取 (10)

3.2模型的提出、求解和检验 (12)

3.2.1模型的建立 (12)

3.2.2多层次分析和相关、关联度系数选取因变量 (12)

3.2.3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14)

3.3 回归结果分析 (15)

四、启示及政策建议 (17)

五、本文模型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附表2-1猪肉价格观测值及模型拟合值和计算的波动值 (21)

附表3-2生猪市场和饲养成本指标数据(一) (22)

附表3-2生猪市场和饲养成本指标数据(二) (24)

附录3-3MATLAB多层次分析运行程序 (27)

一、绪言

1.1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畜牧业是其支柱产业。目前,在我国畜牧业结构中,养猪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猪肉是我国人民肉食的主要来源。2009年,我国肉类产量为7649.749万吨,其中猪、牛、羊肉的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3.93%:8.31%:5.09%。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10年来稳居全球首位,国内生猪存栏目前占全球存栏量的48.9%,年出栏量超出6亿头。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070万吨,同比增长3.7%。另外,养猪业在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粮食转化、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进而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7年,温家宝总理指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鉴于猪肉消费的重要性,猪肉价格变化一直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是畜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猪肉价格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猪肉价格频繁波动,且波动周期延长,波动幅度大起大落导致广大生猪饲养者不断调整产量,致使产量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变动之中,而这一现象反过来又加剧了价格的波动,结果是时而使养猪农户严重亏损,时而使市场肉价快速攀升,干扰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同时极大的影响着养猪企业和养猪户收入的稳定性。所以说,价格波动和生产波动是中国生猪产业最主要的内涵特征,这不仅影响着生产者的利益,也影响消费者的福利,也对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认真研究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 确保生猪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其加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畜牧业、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由于猪肉价格是体现生猪市场、乃至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因此清楚的了解和研究我国猪肉价格的波动性,深入探讨价格波动的特点,造成波动的原因等一些列问题就成为深刻认识和把握生猪市场、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重要的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通过系统的市场价格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相关市场研究工具理论和模型,可以找出一段时间内价格变化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价格波动的原因,发现价格波动的规律,对未来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用以指导产业的发展,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探究中

国生猪业平稳发展的对策,本文对2006年1月-2010年10月间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影响及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生猪周期的研究,蛛网理论是最为突出分析理论。蛛网模型是在1930年分别由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舒尔茨)、意大利经济学家Ricci(里西)和荷兰经济学家Tinbergen(丁伯根)等人各自提出的一种进行动态均衡分析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由于该理论模型在坐标系中形似“蛛网”,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将其命名为蛛网理论。当时以其为基础研究美国生猪价格波动现象,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生猪循环模型。蛛网模型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论述诸如畜牧产品这类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1938年Mordecial Ezekiel写下了“蛛网理论(The Cobweb Theorem)”一文,蛛网理论或模型构成了早期分析及当代分析研究的基础。Arthur A.Harlow 是最早将蛛网理论运用于生猪周期研究的人之一,在1960年写了《The Hog Cycle And The Cobweb Therem》,文中分析了生猪产量屠宰量及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蛛网模型作为一个解释生猪周期理论框架的适用性。但他没有引入饲料成本和饲料供给这两个因素。1975年Itshak Borosh ,Hovav Talpaz 考查了生猪周期的可能性,通过综合并建立蛛网模型、调和运动模型和滞后分布模型对生猪生产者各种不同层次的决策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987年,Dermot J.Hayes,Andrew Schmitz在文章《Hog Cycles And Countercyclical Production Response》中分析了生猪周期的存在,通过运用1902-1981年间的几种不同周期策略,得出在大多数时期都可能从反周期行为中获利、生产者是从事着顺周期非理性经营的结论。1989年,Gene A.Futrell,Allan G.Mueller 和Glenn Grimes在文章《Understanding Hog Production And Price Cycle》中分析了美国生猪生产和价格周期的特征以及生产者如何运用周期知识做销售及定价决策,他们把获利能力看成决策的关键决定因素,变化的生产成本与生猪价格预期一起成为解释因素。1998年,Ruth,Clouthier和Garia建立了一个生猪周期的全新非线性和动态合成模拟模型,他们认为市场信息的缺乏和生产的延迟一起作用在影响着周期,阐述了在给定生猪及其产品是缺乏弹性条件情况下,生产者想要预测行业供给反应及使生产在短期与需求相协调时存在的困难使得生猪存栏量随时间不断地振荡。2000年,Robin D’Arcy和Gary Storey认为生猪价格与生产周期是生猪市场中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

对于生猪和猪肉价格频繁出现过度波动,国内学者从诸多方面探讨了造成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猪肉价格和猪肉市场的研究起步于90年代初期,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成因论和对策论。1997年,殷传麟、周兵兵在《生猪价格波动与抗波动》一文中认为,生猪生产社会化、科技化程度低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1998年,辛贤在博士学

位论文《生猪和猪肉价格形成研究》中针对猪肉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各影响因素的弹性进行测算,将生猪和猪肉的消费需求、供给和流通结合起来,采用弹性理论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投入品的价格通过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来影响到活猪的生产,从而影响到猪肉的供给,对猪肉价格的波动产生影响。2003年由于受国家粮食政策调整的影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了仔猪、生猪、种猪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杜宗亮,2006年)。此外,众多学者认为,传统节日,气候和疾病都是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还有专家认为流通体制不畅,农户养猪规模较小并且都是分散式饲养,自产自销,猪出栏后,又规定划片经营、一把刀屠宰。由于屠宰厂垄断了价格与市场,使许多散养农户不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对市场反应不灵敏,造成生猪生产与销售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殷传麟、周兵兵)。归纳起来,多数观点认为:生猪和猪肉产量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性是导致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频繁波动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生猪饲料价格、饲养方式、农村劳动力减少、需求上升、生猪疫病等突发事件均会对生猪的饲养造成影响,从源头上影响生猪及猪肉产品的供应量,进而成为影响猪肉价格的重要因素。也有学者认为消费者对包括生猪产品在内的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畜产品之间的需求替代性等也是是引起生猪及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猪肉供给层面,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我国生猪生产方式仍然是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即散养方式为主。散养农户的素质相对不高,信息不灵,决策不准,不容易承担市场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走在市场的前面,其生猪饲养量,乃至收入水平也随生猪市场上生猪及猪肉价格的涨落而涨落,特别是在生产方面,往往一哄而上,一落而下,在生产活动中简单地撵市场。

1.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国内外关于价格的研究起步较早,文献非常丰富,研究技术比较成熟和完善。这些文献对本文研究生猪价格波动问题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国外关于生猪周期的文献则包含着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对建立模型来解释生猪周期必须持谨慎态度,因为生猪周期问题本身充满了复杂性。而且,任一模型都需要考虑产业中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生产者,以及他们决策的不同之处。国内学者虽然从诸多角度分析了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问题,但对于波动特征,大多通过图形对价格波动做以描述,或是通过环比增长率来研究波动,缺乏价格相对于整体发展趋势的波动的研究,更缺少关于地区间和省际间的波动差别的研究。对于波动成因,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因素分析,尤其是关于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内在机理的研究,因而缺少强有力的实证支撑与微观基础。中国的生猪价格周期的存在已被普遍承认,但涉及到生产周期问题的研究,国内却无人涉足,原因主要是对养猪业行为参数的了解很少且缺少准确可靠的数据。而本文在研究价格波动的同时,也力求对生猪生产周期的进行研究,并对价格周

期与生产周期的关系进行分析。本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这样会使分析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本文借助我国猪肉价格的历史数据,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使得研究结果更趋精准

二、我国生猪肉价格的变动规律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的时效性,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分析我国自2000年以来的猪肉价格的变动规律。

从统计学看,猪肉价格的变动可以分解为长期趋势变动和短期波动。其中,长期趋势是指猪肉价格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表现出上升、下降或不变的趋势。它描述了较长时期内经济变量的持续稳定的变化特征。短期波动是指猪肉价格受到其影响因素的临时性突变而表现出偏离其变动趋势轨迹的现象。这种短期波动方向有可能是与长期趋势相同从而在短期内表现出夸大趋势变动的现象,也有可能是与长期趋势相反从而在短期内表现出削弱、抑制甚至是改变趋势变动方向的现象。按照以上分析,猪肉价格可以用如下数学模型表示: ()t t Y f t ν=+,其中,t Y 表示生猪肉价格,()f t 表示长期趋势,t ν表示短期波动。

2.1价格变动的衡量指标

对于猪肉价格变动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平均价格和波动水平两个指标。平均价格主要用于描述我国猪肉价格的年际变动情况,而波动水平则用于统计年度内月度价格的波动情况。设tn P 为第t 年n 月的猪肉价格,P 为平均价格,S 为标准差,ξ为波动水平,则平均价格和波动水平可以如下公式表示:

12

1

()/12t tn n P P ==∑, (t =2000,…,2010);

20102000

(

)/11n tn t P P ==∑

, (n =1,…,12);

(/)100%S P ξ=?.

2.2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1985年以来,生猪行业由计划体制向自由流通体制转变,整个行业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市场供求成为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而又由于猪肉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营方式以散养为主,以及缺乏市场价格信息等原因,猪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

表2-1 2000-2010年各月生猪价格数据单位:元/千克

注:数据来源搜猪网、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从2000年至2010年十几年的猪肉价格看,2000年6月为最低点9.46元/千克,而2008 年1月则达到历史最高的26.08元/千克,几乎是前者的三倍。由于价格的剧烈波动,给行业具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行情好的时候养殖户可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而如果处于市场低谷,则血本无归。2006年,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而作为饲料的玉米和豆粕等价格却比上一年上涨了10%以上,猪粮比在06年6月达到历史最低点4.37,全行业出现亏损,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只好大量宰杀母猪,把生猪提高出栏并减少仔猪的购入,加上夏季南方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蓝耳病,造成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使市场供给大大低于正常的需求,从而出现06年至08年的生猪大牛市,价格从10.58 元/千克飙升到了26.08元/千克。从2000年以来猪肉价格波动的情况看,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高点,2001年9月、2004年9月和2008年2月,期间价格都经历了价格从高位下跌至缓慢回升的过程。从时间长度来看,2001年以来的四个周期长度都在 3 年左右。用表2-1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我国自2000年以来的生猪肉价格变动曲线图,如图2-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生猪肉价格变动的特征及规律。

图2-1 生猪肉价格变动曲线

从各年的月度数据来看,除个别年份以外,一年间我国猪肉价格在月月之间都表现出大致相似的走势。即从2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开始下降,直到5、6月份停止下降并且延续到11月份,12月份猪肉价格又开始上升。猪肉价格这种变动走势与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猪肉主消费区,每年随着春节的到来,居民都有储备猪肉准备过年的习惯,所以在每年的12月、1月猪肉的消费需求将会明显提高,猪肉价格也会上涨,而在5、6月份,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炎热,居民对肉类消费需求会整体下降,所以猪肉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图2-2 我国生猪肉2000-2010的年内变化曲线

2.3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的测度

目前,经济变量波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速度法、剩余法和滤波法。速度法是以猪肉价格的环比增长率来衡量波动强度,但其测定结果不能剔除长期趋势,易受相邻数值波动的影响,HP滤波法计算比较复杂,本文采用剩余法对影响生猪肉价格变动趋势和波动成分进行分析。

剩余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变量的变动分解为长期趋势变动和经济变量的短期波动,按照某一方法将趋势变动剔除,剩余部分即为经济变量的短期波动。剔除趋势变动的主要

方法有回归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剩余法构建波动指数或变异率的数学表达式

为:?100()/t

t

t

t

RV Y Y

Y =-,其中,t

Y 为生猪肉价格的观测值,?t

Y 为生猪肉价格的趋势估计值,t RV 为波动指数,反映变量的稳定程度,可以作为周期的划分依据

为选择比较适合拟合我国生猪肉价格变动的模型,本文用SPSS17.0对2000-2010年各月份的生猪肉价格进行多模型拟合,拟合结果见下表。

表2-2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根据拟合优度2R 和F 值,我们可以看出指数模型和增长模型拟合的较好,因我国生猪肉价格总体趋势为上升,指数模型也是增长的模型之一,本文选择指数模型对2000-2009年我国生猪肉价格的长期时间趋势进行拟合。指数模型为:10()t t f t e ααμ=?+;估计的具体指数方程为:0.007()8.918t f t e =?

图2-3 我国生猪肉价格的观测值与其指数拟合曲线

根据上文中的模型:()t t Y f t ν=+;本文的具体模型为:10t +t t Y e ααν=?;取对数,使模型线性化,得到对数线性模型:01ln ln t t Y t ααν=++。用Eviews6.1利用表2-1中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模型及检验参数为:

?ln() 2.22680.0054t

Y

t =+ t = (97.37) (18.35)

20.7381

R=383.7469

F=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看,参数系数的估计值非常显著,其对应的t值分别为97.37和18.35,模型的可绝系数为0.7381,F检验的F-statistic为383.7469,方程明显显著,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比较好。

图2-4 生猪价格的对数指数拟合曲线及其残差图

根据估计模型,计算出生猪肉价格的预测值,再根据上文中波动水平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我国生猪肉价格的波动水平,见附表2-1。从图2-5波动趋势散点图,可以看出从我国生猪肉价格很不稳定,各个周期内的波动幅度及波动波长各不相同,是在06、07年的波动剧烈。我国生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大约为三年左右。

图2-52000-2010年猪肉价格波动趋势散点图

三、生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养猪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养殖模式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1996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猪肉价的波动先后出现了经济学中全部的3种“蛛网模型”,蛛网紊乱现象非常明显。影响我国生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而外部因素无法用数据进行分析,如国家的宏观调控、猪肉的流通、信息及时性等等。目前国家对生猪市场调控能力还比较弱,无法对养殖者进行适时的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在猪肉价格跌入低谷的时候,没有做好分析预测工作,提前采取措施保证生猪存栏数量的稳定,而在猪肉价格急剧上涨时大力扶持生猪生产有可能为下一轮的猪价暴跌创造条件,加剧肉价波动。目前生猪生产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而猪肉的供给却主要由定点屠宰厂和少数的生猪行业龙头行业所控制,猪肉价格很容易被流通环节加工商和贸易商控制。另一方面猪肉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仍然十分严重。由于数据的获得性和及时性,本文主要从内部因素对我国2006年以来的生猪肉价格变动进行分析。

3.1影响因素的选取

当前,我国生猪肉价格大幅涨跌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供求关系围绕价值规律的变化。影响生猪肉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生猪肉的供应和需求情况,间接的有生猪、母猪存栏情况、饲养成本等等,还有突发因素疫病的爆发,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以价格的行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要涵盖生猪生产、价格、盈利、疫病、饲养成本等方方面面。

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中的,要正确评价客观事物的整体状况,就必须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去描述和分析,这就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统计指标。这些单项指标在评价客观事物中都有着各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单项指标往往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整体情况。因此,为了克服单项指标的不足,我们常常用单项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即指标体系来评价客观事物。影响猪价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趋势性、周期性、季节性和偶发性。周期性因素是引发猪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正如蛛网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猪价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导致生猪养殖行业的盈利状况也表现出景气高位与低谷的交替。猪价的季节性波动是由于供应和消费在一年内随气温、节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但是这种年内的价格波动并不影响生猪运行的周期,季节性变化相对稳定。偶发性因素如国家调控政策、疫病等可能会改变猪价的运行周期。鉴于上面的叙述,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影响生猪肉(去皮带骨)价格变化的因素从生猪市场、饲养成本、生猪存栏和替代品市场四个方面

选择以下16个,分别是仔猪价格、待宰活猪价格、生猪供应指数、生猪需求指数;玉米价格、豆粕价格、麦麸价格、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全国生猪疫病指数、生猪总存栏指数、母猪存栏指数、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牛肉价格、羊肉价格、西装鸡价格、鸡蛋价格。所选指标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生猪肉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把我国猪肉市场看成一个封闭的市场,不考虑进出口及国外价格因素对我国生猪市场的影响。为了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我们采用月度数据。本文估计的猪肉价格函数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搜猪网的生猪预警系统。针对生猪出栏无固定时期且存栏期为四个月左右的特点,应选取

生 猪(去 皮 带 骨)价 格

生猪市场

仔 猪 价 格

待 宰 活 猪 价 格 生 猪 供 应 指 数 生 猪 需 求 指 数

饲养成本

玉 米 价 格 豆 粕 价 格 麦 麸 价 格

育 肥 猪 配 合饲料价格 生

猪存栏

全 国 生 猪 疫 病指数

生 猪 总 存 栏 指 数 母 猪 存 栏 指 数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 替代品市场

牛 肉 价 格

羊 肉 价 格 西 装 鸡 价 格 鸡 蛋 价 格

月度数据更为合适,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采用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这大致反映了生猪波动的最近的一个波动周期。猪肉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为了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更准确地分析问题,本文对数据都作标准化处理,即将数据减去其均值(平均数)后再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消除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本文采用Eviews6.1、SPSS17.0和Matlab7.0等软件进行分析研究。 3.2模型的提出、求解和检验 3.2.1模型的建立

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中的,要正确评价客观事物的整体状况,就必须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去描述和分析,这就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统计指标。这些单项指标在评价客观事物中都有着各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单项指标往往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整体情况。因此,为了克服单项指标的不足,我们常常用单项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即指标体系来评价客观事物。所以,当要计算某个未知数值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影响该数值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因素(指标),赋予这些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进行简单的加权综合。将观测到的各个指标数值带入即可近似得到所要计算的未知数。进行多指标综合的数学方法有多种,但归纳起来无非三大类:线性综合法、几何综合法和混合综合法。由上面的分析,鉴于搜集的数据和考虑模型的简单易计算,本文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后,对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进行简单的线性综合回归得到我们所要得到的影响我国生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模型方程。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1

1,2,,n

j i ij i y c x j m ===∑

其中n 为指标个数,m 为时间变量的月数,(1,2,,)i c i n = 为第i 指标的回归系数,

ij x 表示第j 个时间的第i 个指标值,j y 为第j 个时间的生猪肉价格。 3.2.2多层次分析和相关、关联度系数选取因变量

现实生活中,生猪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它们可能同时发生变动,因此,要把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其对生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上文中从影响我国生猪肉价格变动的各各方面选择了16个影响因素(见附表3-1、附表3-2),可这些因素是否真的与我国生猪肉价格变动密切相关呢?我们用层次分析

法(AHP )、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中选出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问题。研究发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在MATLAB 中可以轻松实现,使计算精度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软件程序见附录3-3,运行结果见下表。

表3-1 生猪肉价格影响因素体系层次总排序表(权重)

注:按概率乘法,C 层次总排序指标的权重值为B —C 层次指标的权重与相应上一层次指标A —B 层权重 的积,且总排序权重值的和为1.

3-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其联系用灰色关联度来衡量,计算公式是:设参考数列为:{}00n)X x =(,比较数列为:{}11()X x n =,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差的绝对值为:01()()()x n x n x n ?=-,1,2,,58n = 。比较数列对参

n

()[]]01(),()min ()max ()()max ()R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αα=?+??+?,1,2,,58n = ,α为分辨度,一般取α=0.5,1x 对0x 的灰色关联度为01((),())r R x n x n =∑,1,2,,58n = 。以此分别计算生猪肉价格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如下图:

图3-2. 生猪肉价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

从多层次分析得到的权重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数值,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我们选择出本文中用以分析影响我国生猪肉价格的影响因素:待宰活猪价格(1x )、玉米价格(2x )、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3x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4x )、牛肉价格(5x )5个指标。 3.2.3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本文对2006-2010年各因素各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把可以量化得到数据的因素直接应用到模型中,不可量化得不到数据的因素以随机扰动项形式拟合到模型中。回归函数形式采用简单的线性函数,011t n n t Y c c x c x μ=++++ .

时间序列数据是经济分析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类数据,只有模型中的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时,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才是有效的,而当模型中含有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基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估计和检验统计量将失去通常的性质,从而推断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有必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本文研究使用ADF 检验法,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3 指标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从上表中生猪肉价格及其影响因素数据的ADF 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原数据

皆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后都不存在单位根变平稳,均为一阶单整,符合Johansen 协整检验条件。

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0112255t t Y c c x c x c x μ=+++++ ,

式中t Y 为生猪肉价格,0c 为常数项,i x 为影响因素,t μ为随机干扰项。利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123451.033 1.32 2.8060.5140.0880.047t Y x x x x x =+++++ t =(1.436) (30.59) (0.994) (0.720) (0.054) (0.268)

F =1720.02 2?R

=0.979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10%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

不为0,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2R 很大 ,F 统计量值很大,表明方程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回归方程的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ADF 统计量的值为-4.9040,在1%显著性水平T 统计量值为-3.5527,相应的P 值 为0.0002,残差序列平稳,结果表明生猪肉价格(y )与待宰活猪价格(1x )、玉米价格(2x )、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3x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4x )、牛肉价格(5x )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3 回归结果分析

用线性回归方程,各变量参数值的统计意义在于说明解释对被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因此参数值的绝对值越大,该变量对生猪肉价格的影响也就越大。待宰活猪价格的

参数系数为1.32,不言而喻,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相关性很大。玉米价格对生猪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饲料所占养猪成本为70%左右,粮食产量直接决定了饲料的可供应量,从而影响生猪的产量,粮食产量的波动造成了生猪生产波动重要原因。模型中,玉米的边际影响系数达2.806,远大于方程中的其它影响参数,这充分说明我国猪肉价格和生猪的饲养成本密切相关,玉米价格是当前生猪价格的主体。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的边际影响为0.514,与生猪肉价格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对生猪肉价格的影响不及玉米。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对生猪肉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程度,主要是因为我国生猪的饲养主要的散户饲养,受利润的影响他们会追涨杀跌,影响生猪的供给,从而影响生猪肉的价格。牛肉价格对生猪肉价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动物及蛋类食品呈多元消费趋势,牛肉替代品对猪肉的消费会有一定的影响。

四、启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借助于相关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我国生猪肉价格波动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生猪肉生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产业,必然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生猪肉市场价格也必将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生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对生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认识,利用养猪业市场波动规律和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预测,组织生产和调控市场价格。

(1) 使生猪养殖组织化,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散养饲养规模难以扩大,难以降低养猪的成本,同时散养户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技术等来抵御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应该鼓励规模养殖。比如,在经营形式上,应该大力推广“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提高产业化程度,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降低成本,加强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资源利用率。但养殖规模不能仅在数量上,“质量”也应该加强,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

(2) 建立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饲料工业是生猪生产的上游产业,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饲料工业的发展同样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我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要依靠本地丰富的资源建立起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适时建立饲料粮储备,平抑饲料价格的波动,减缓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

(3) 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发展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在财力、物力投入和相关政策方面继续大支持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立保险和补贴相结合的制度,逐步转变养殖方式,鼓励养殖者投保,防范疫病等市场风险。建立对生猪调出大的地方的奖励政策,引导地方发展规模化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

(4) 完善生猪肉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建设和管理。完善的猪肉产业链条涉及生猪生产的上、中、下游,从良种繁育、仔猪育肥、生猪屠宰、猪肉加工、运输销售,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对消费者对猪肉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仅仅从单个环节来控制很难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必须紧密各个环节之间的组织模式,使猪肉生产在一个封

闭的空间内运行,同时要使监督成本逐渐内化,交易费用减少,各个企业各负其责,保证猪肉产品可溯源,形成猪肉食品的安全链。

(5) 加强生猪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国家投入,虽然建立了从上到下4 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但近年来的猪肉价格无不与疫病的爆发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及时以及有效的进行生猪疫病的防治成为了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现阶段,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生猪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处理体系,确保生猪生产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还应强化猪场重点疫病净化工作,加强散养户疫病防治的培训工作,加强生猪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采取果断措施,从源头上提高生猪健康水平,杜绝带病猪肉进入市场。

(6) 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提高猪肉价格的预警体系水平。猪肉价格的剧烈变动在于供求失衡,而失衡原因在于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盲目判断,缺乏正确理性的价格预期。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产品信息网,加强监测和预警并及时公布信息,比如及时精确动态观测生猪存出栏量以及猪肉销售量等监测对象,以猪粮比等指标判断生猪养殖形势,通过建立生猪市场预测模型和生猪市场预警模型,对未来生猪市场供需变动和价格波动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生猪、饲料及相关产业的价格、趋势、预测预警等信息,指导养殖者提前安排生产,引导市场供求平衡。

2019淄博临淄生猪价格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2019淄博临淄生猪价格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专门走访了临淄梧台养猪专业合作社、齐御种猪养殖场两家生猪养殖企业。 据调查了解,临淄梧台养猪专业合作社生猪总存栏量1050头左右,其中母猪存栏量120头左右,仔猪(60斤左右)存栏量400-500头;齐御种猪养殖场生猪总存栏量13000头左右,其中母猪存栏量1600头左右,仔猪(60斤左右)存栏量4500头。 两家养猪场都是属于自繁猪场,所以每月的出栏头数较为均衡,不存在大规模集中出栏的情况。 生猪的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据调查了解,每头猪(210斤-220斤)的养殖成本在1400元-1500元之间,其中养猪饲料占80%,人工费20元/头、水电费10元/头、防疫费25元/头,等其他费用占20%左右。 随着近期玉米价格的上涨,饲料成本也在上涨,按照传统测算,玉米价格上涨0.1元/斤,生猪成本会上涨0.3元/斤。而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在6.25元/斤,玉米价格上涨到了1.13元/斤,猪粮比价为5.53:1,仍大大低于警戒线。 生猪的销售收益已经不足以支撑养殖成本。按照当前出栏价格计算,每头生猪亏损额在120-180元之间。从去年开始的低价运行,导致了临淄区的散养户大幅度减少。据了解,梧台养殖合作社周边的散养户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0家减少到目前的15家,和XX年的高峰期30余家相比减少了50%。 生猪价格近期上涨的原因 一是从去年开始,我区生猪出栏价格跌幅较大,全年价格较为低迷,造成了养殖户减少,市场上存栏量在减少。 二是由于价格长期低迷,养殖场普遍有压栏惜售的情况,人为的减少了出栏量。 三是去年10月至春节阶段,我区的生猪养殖出现了猪流感疫情,造成了100斤以上的生猪出现部分死亡的情况,而这部分死亡的生猪恰好是适宜近期出栏的,也间接造成了当季出栏量的减少。 四是玉米价格在春节过后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从节前的1.06元/斤上涨到了当前的1.13元/斤,间接推升了养殖成本。 后期市场走势 在本次调研中,临淄区物价局了解到,养殖户对未来的预期还是比较看好的。 由于去年前年连续两年的市场低迷,造成了部分养殖户被淘汰,市场总存栏的减少,后市预期生猪价格会有较好的局面。根据养猪大周期的估计,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应该是生猪出栏价格上涨的阶段。 梧台养殖合作社的王有永经理甚至乐观的预计,生猪出栏价格会重回8元/斤以上的价格区间。

市场经济下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下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原因与对策 养殖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 猪肉生产成本主要由仔猪、饲料、医疗、人工和经营等几大类。采购或者自养仔猪成本占整个生猪生产成本的30%左右,仔猪价格同时受仔猪料价格、母猪存栏量、疾病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影响仔猪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市场行情较好时,仔猪价格会有较大幅度提高,会进一步推高猪肉价格。饲料成本占出栏生猪总成本的大约60%,是影响猪肉价格的重要因素。而饲料的主要成分为玉米和豆粕受气候影响较大,自然条件适合玉米、大豆的生长,产量增加,价格降低,反之则会价格升高。饲料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生猪存栏量较低时,对饲料的需求会降低,从而会抑制饲料价格。但是,由于猪肉供应满足不了需求,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等到生猪存栏量升高以后,饲料价格会升高,但是猪肉价格反而会降低。医疗、人工和经营成本虽然也影响猪肉价格,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对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贡献较小。 生猪供应量是推动猪肉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属于供给侧。疾病是影响生猪产量的重要诱因。2000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平均以年均%的速度在增长,需求持续保持旺盛,

养殖户饲养意愿肯定应该持续增高。但是,由于疾病会导致在某个时间段内生猪生产量减少。比如2005年四川爆发猪链球菌病,2006年我国南方相继爆发高热病,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我国多个省取发生流行性猪腹泻,导致母猪、仔猪和生猪存栏量减少,直接导致生猪产量大幅降低,从而推高猪肉价格。政策因素影响生猪产量。因生猪养殖业不仅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就业问题,政府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出手补贴是情理之中的事。比如,2007年和2008年国家分别发放亿元和亿元生猪养殖补贴,2013年国家又给规模养殖企业发放了专项补助,直接推动了生猪产量,导致供应量增加。但是有些政策又会降低生猪产量。比如,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养猪业环保监管愈加严格,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大量设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降低。比如,重庆涪陵区生猪养殖户由于猪场被拆,退出养殖产业的近50%,浙江部分地区退出的养殖户业达到30%。该政策推动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迅速上涨。人为主动调整生猪产量。养殖户根据市场情况或是恐慌心理主动调整生产计划。在猪肉价格高时,养殖户会增加生猪存栏量,而当市场需求减少猪肉价格增加时,养殖户则会主动减少生猪存栏量。由于我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还比较底,大量中小养殖户对市场的判断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短期效应明显,影响猪肉供应量的稳定。

猪肉价格波动分析 管理经济学

姓名:张化超学号:20140208019 班级:2014MPAcc 猪肉价格波动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肉类消费都是以猪肉为主, 猪肉的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产量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生猪产品历来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但是猪肉价格一直波动剧烈,猪肉价格从十几元到接近三十元成周期性波动。猪肉价格成周期性变动,归根结底都是猪肉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而一些其他因素也只是影响供给与需求。 一、猪肉价格供需关系分析 由于我国猪肉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所有的生猪养殖户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各个博弈方,在决策过程中,每个养殖户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独自决定自己的养殖数量。当价格上涨时,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养殖户对其生产计划做出调整,从而使利润至少不低于在价格变化前的利润,养殖户将扩大生产,增加养殖数量,其他农户加入养殖,市场上猪肉供给逐渐增加,猪肉供给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此时对于单个养殖户来说再增加养殖数量,不但不会增加收益反而使收益减少,养殖数量不再增加,但由于受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生猪不能及时出栏,农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生猪全部售出,从而使市场上生猪供给长时间内继续增加,结果造成生猪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亏损。此后,农民开始缩小养殖规模,许多散户退出养殖,由于农民对市场的反应有高度的同一性,往往形成一种过度反应的总体效应,结果又造成猪肉供给的严重短缺,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就这样由一轮生产过剩而引发了下一轮生产的不足,从而使整个市场始终处于不停的波动之中, 再加上外部冲击机制的影响,波动更加剧烈,使农民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 二、猪肉价格波动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存量的增加。虽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国的人口生育率,但在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总量仍处在增长期。人口的增加必会增加猪肉的刚性需求。 2.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两方面影响猪肉需求:一方 面会增加猪肉刚性需求,但是中国猪肉需求缺乏收入弹性,会导致猪肉需求增加不大;另一方面在养猪补贴干预下,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猪肉需求。 3.替代品相对价格。猪肉产品的替代产品是影响猪肉需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替代品相对于猪肉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肉需求水平。在居民对各肉类产品偏好一致的情况下,替代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于猪肉需求的影响非常敏感。 三、猪肉价格波动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1.猪肉成本的波动。仔猪费用和饲料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这两项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引导生猪养殖成本的高低。除了仔猪和玉米等主要的生产成本之外,人工成本和医疗防疫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 2.市场流通。市场流通包括生猪收购、储存、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市场流通是连接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赛的重要环节,其流通渠道的多寡、快慢和方式都将影响猪肉的市场供给水平。 总的来说,各种因素影响猪肉的供给与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影响猪肉价格的变动。农户不应该跟风随大流,看到价格涨就增加养殖数量,价格跌就减少数量,要形成规模养殖,看清市场的需求,才能保证猪肉价格相对平稳,不至于有如此大的风险。

2019年生猪饲养成本收益调查报告.doc

2019年生猪饲养成本收益调查报告 2019年生猪饲养成本收益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服务职能,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分析农业经济效益、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制定农产品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为了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县生猪饲养成本及收益情况,我所成本调查人员对三个小规模生猪调查户的生猪生产、销售等情况通过查看养殖成本登记本与养殖户交谈、市场调查等方式,对今年上半我县生猪养殖成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户的生猪饲养成本及收益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生猪饲养价格变动情况 根据调查户生猪成本调查登记本、生猪价格监测点监测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近期市场猪肉价格为28元/公斤,生猪收购价格为17.4元/公斤,今年元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为15元/公斤,2月份13.40元/公斤,3-4月14.50元/公斤,5月份迅速上升,上升为17元/公斤,目前已上升为17.40元/公斤,市场猪肉价格、生猪收购价格波动变动较大。受市场生猪收购价格、市场猪肉价格上升的影响,仔猪价格也随着上涨,12公斤左右的仔猪,元月份为400元/头,3月份为500元/头,目前13公斤左右的仔猪为750元/头。 我县三个小规模生猪饲养户的生猪平均饲养天数为163.37天,较上年的166.43天,减少了3.06天,减幅为1.84%。主产品产量为116.60公斤,

较上年的119.10公斤,减少2.50公斤,减幅为2.10%。养殖天数减少,主产品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逐月上升,涨到了历史最高点,到了出栏期的生猪,养殖户预计后期生猪收购价格会下降,提前对育肥猪进行出售,使生猪主产品产量减少,养殖天数减少。 2019年上半年生猪调查点平均每头生猪主产品产值为1891.07元,较上年的1536.65元增加354.42元,增幅为23.06%。主产品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 二、生猪养殖成本减少 2019年上半年生猪调查点平均每头生猪总饲养成本为1551.92元,比上年饲养成本1793.19元减少241.27元,减幅为13.45%;每头生猪物质与服务费用1545.83元,比上年的1787.41元减少249.09元,减幅为16.73%。饲养成本减少的主要原因: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生猪养殖天数减少,精饲料费下降。 物质与服务费减少。根据调查结果,2019年上半年小规模生猪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1239.78元;比上年1488.87元减少249.09元,减幅为16.73%;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1、仔猪价格下降;上半年小规模生猪仔猪价格为288.73元,较上年的505.27元,减少216.54元,减幅为42.86%。 2、精饲料费下降,上半年小规模生猪调查户平均每头生猪精饲料费869.75元/头,较上年的898.35元/头,减少28.60元,减幅3.18%。精饲料费下降主要是主产品产量下降,饲养天数减少。上半年生猪平均饲养天数为163.37天,较上年的166.43天,减少了3.06天,减幅为1.84%。主产品产量为116.60公斤,较上年的119.10公斤,减少2.50公斤,减幅为2.10%。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6132818.html,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振东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11期 【摘要】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猪肉在我国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前些年,猪肉价格有着较大幅度的变化,超出一定范围的价格波动影响着猪肉行业的稳固发展,同时也对百姓生活带来了影响。本文将从我国的猪肉生产情况及价格的波动现象出发,解释其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价格波动成本垄断合作社 一、我国猪肉生产现状及价格波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第十二届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面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我国人均猪肉拥有量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准,该产业已由快速增长趋于平稳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数已达47411万,同比下降0.38%,生猪出栏数达71557万,连续6年保持增长,同比增加2.8%,而且超过7亿头。 近几年来我国的猪肉价格有了几次较大的波动。2004年之前猪肉价格一直都很平稳,波 动极小,没有太大的起伏。2004年之后猪肉价格略有上浮,随后价格回稳,2006年的价格跌入谷底,随后2007年猪肉价格强势走高,涨幅很大,之后价格又逐渐回稳,但是到2010年上半年猪肉的价格又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上涨,达到了新世纪以来的最高点,之后猪肉的价格一直在震荡并且处于正常水平。总的来说,2006年是猪肉价格的一个分水岭,前后稳定时期猪 肉的价格差距较大。 二、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一)生产成本变动引起价格波动 按照价格产生机理,生产成本是价格的首要组成因素,是确定价格的根据与经济范围。猪肉生产成本的是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化的首要因素,生产成本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息息相关,生产成本增加将推高价格,生产成本降低将拉低价格。对猪肉养殖业来说,猪肉生产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仔猪采购费用、人工劳务费、医疗防疫费这几部分组成。 (二)国家补贴政策引起的价格波动 2006年之前的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2007年自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之后,猪肉的价格就经历了一次大幅度上涨。补贴主

猪肉价格市场调查报告

猪肉价格市场调查报告 猪肉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猪肉价格对经济形势很敬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猪肉价格是当前国民经济势态的一个重要参照物,在08年体现地尤为突出。 自2007年,我国的猪肉价格突然发飙,将CPI推升到一个制高点后,猪的命运也首次与CPI指数紧密联系到一起,公众认为“是猪肉拱高了CPI”。随后,猪肉价格在经历了2008年上半年涨,下半年跌;2009年相对平稳;2010年开始反弹;2011年快速飙升期,到2012年的低迷,猪肉走势似乎始终与CPI紧密相关。CPI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 今年猪肉价格较平稳,但比去年低很多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1.9%,比上月小幅回落0. 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涨幅为 2. 5%,较上月回落0. 9 个百分点。13日,精猪肉价格大约为13元/斤 2012年10月17日猪肉平均价格为24.12元/公斤。其中最高地区猪肉价格: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区26元/公斤。最低地区猪肉价格: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3. 2元/ 公斤。 监测数据显示,,,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与,月,,日相 比,,,月,,日,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全国日均价分别下降,(,,、,(,,;分地区看,超八成省区市猪肉价格下降。其中广东、福建、广西的猪五花肉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为,(,,、,(,,、,(,,;云南、广西、广东、辽宁的猪后臀尖肉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为,(,八,(,,、,(,,、,(,,。

中秋节过后,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后肘由11. 5元/斤降至10. 28元/斤,五花肉、前肘价格也均有小幅回落。销售人员介绍,玉米等饲料价格开始下跌,养殖成本的缩减也促成了肉价的回落。未来走势: 就口前形势而言,下半年的猪肉价格将持续上涨。影响猪肉价格的核心因素之一是饲料价格,日前饲料主要以玉米和大豆为主。今年美国大豆和玉米的儿个主产地受灾较严重,今年全球大豆可能减产 20%-30%,而LJ前我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未来猪饲料价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存在导致猪肉价格波动的可能性。总体而言,今年末至明年初的猪肉价格将稳步上升。 直至目前为止,全国生猪出场价为14.8元/公斤左右,环比上涨1.3%以上。而8月20日-8月26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9. 85元/公斤,环比上涨0. 97%,同比下降22.22%。 回想去年通胀逐月走高的时期,肉类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无意识主要的助推力。尽管近两年个别蔬菜价格也出现了阶段性的攀高,却也无法起到改变通胀走势的作用,可见影响CPI走势的依然是肉类价格波动,此次猪肉价格回升必将会刺激物价有所反弹。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猪肉价格上涨一定会对CPI 造成影响,但下半年CPI水平仍将回落。LI前猪肉价格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小幅上涨,只要不是大幅快速上涨,对CPI的影响不会很大。虽然猪肉价格将上涨,但其他影响CPI的价格因素可能下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

猪肉质量鉴别

(一)猪肉质量的鉴别要点: 1、感官鉴别病死猪肉: (1)、看:病死猪肉呈黑红色并带蓝紫色,脂肪呈红色;宰杀口不外翻,切面平滑;杀口周围及病死畜宰杀时卧倒的皮下组织可风明显的浸润区,它没有明确有界线;血管中充满血液,胸腹膜下血管呈紫红色。 (2)、摸:对肉进行触摸、指压,病死猪肉弹力较差,肌肉切面上黑红色区域内按压时常流出血滴。 (3)、剖:用卖肉者的刀在鲜肉的浸润部位挖一切口,可见切口有血样液体流出。 2、查验印章、证明:看猪肉胴体背部两侧是否有两条“蓝色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查经营者是否能提供《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如有“验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说明该猪肉是经过检疫合格的,可以放心购买;否则,就不要购买。 (二)、病猪肉、公母猪肉的特征: 1、病猪肉的特征:放血刀口切线平整,切面整齐光滑,无血液侵润;放血不全、血管有较多血液,呈紫红色,血液中可见有气泡;皮肤常见有出血、充血点和黄染等病理变化;肌肉无弹性,呈暗紫色或暗红色,浑暗无光,松软发粘,切面有淡红色液体流出,肋骨间血管充满黑兰色凝血;脂肪由于放血不全而呈淡红色、黄红色;肉尸有异味或臭味,内脏常出现肿胀,色泽暗红,充血、出血、变性等。凡是皮肤发红,有出血或针尖状出血,有枕块形出血、丘疹的是病猪肉。 2、公母猪肉的特点:皮厚粗糙,毛孔明显,肌肉深红或暗红,肌肉断面颗粒大,肌纤维粗、纹路明显,肌间脂肪很少或缺乏,皮下脂肪脆硬、颗粒大,呈青白色。有的母猪肉在皮与皮下脂肪间有一层脂肪呈粉红色(俗称“红线”);母猪肉乳头长而硬,乳腺组织粉红色、发达呈海绵状,肋骨扁而宽、骨膜白中透黄,以前五根肋骨更明显,常闻到性气味。 1、良质猪肉:肌肉呈淡红色,均匀,外表干燥,或微湿润,肌肉切面有光泽,肉汁透明,肌肉指压后凹陷处立即恢复。脂肪洁白,烧熟后的肉汤透明,具有香味,滋味鲜美,汤表面浮有大量油滴。 2、次鲜肉:常温或高温环境中,储存太久或经过冰冻了的猪肉,其肌肉色稍暗,脂肪缺乏光泽,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常有氨味或酸味。 3、注水肉工:用眼看,猪肉注水后,表面看上去水淋淋的,瘦肉组织松驰且颜色较淡;用手摸,注水肉没有粘性;将普通薄纸贴在肉上,正常鲜猪肉有粘性,纸不易被揭下,注水肉无粘性,很容易被揭下。注水猪肉肌肉的色泽呈淡红色、灰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用手触摸会有细小水珠。注水的冰猪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的血冰。 4、死猪肉:死猪肉皮肤一般都有出血点和血痕,颜色发暗,脂肪呈黄色或红色,肌肉无光泽,用手指按压后,其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死猪肉周身淤血呈紫色,脂肪灰红,肌肉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暗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来,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之有腐臭味。 5、母猪肉:皮糙肉厚,肌肉纤维粗,横断面颗粒大。 6、病猪肉:猪囊虫肉和猪瘟病肉最为常见。猪囊虫肉俗称“豆肉”,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至豌豆大不等。这种肉对人身体危害极大,不能食用。囊包中心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瘦肉)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的地方。识别时可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一公分,每隔一公分切一刀,4—5刀后,仔细观察切面,如见肌肉上附有石榴籽大小的泡状物,此

中国猪肉市场数据与政策分析

中国猪肉市场数据与政策分析 本报告2015年4月完成。 全部为欧洲外贸人员英文编写,无中文版!无英文阅读能力请酌情购买!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畜牧业年鉴 海关统计年鉴 USDA EU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联合国粮农署 GIGA 海关分署 Etc. 引用文献51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中外期刊文献 无中文版,无纸质版,275欧元/1500人民币购买联系微信x12267

Pork market static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in policy view of PRC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igs 3 1.1 Definition of pig 3 1.2 Brief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igs 3 2. Global market introduction 4 2.1 global production and sales statics in general 4 2.2 Production and sales statics in regions 4 2.2.1 China 4 2.2.2 Europe Union 6 2.2.3 Brazil 8 3. Chinese pork market analysis 10 3.1 industry introduction 10 3.1.1 introduction to pig supply chain 10 3.1.2 the economic cycle of Chinese pork market 11 3.2 consumption statics 11 3.2.1 Market introduction 11 3.2.2 Pork market structure preference analysis 13 3.2.2.1 Demographics preferences 13 3.2.2.2 Cooking style preferences 13 3.2.3 Regional consumption/demand gap 14 3.3 import/export statics 15 4 Policies of pork market in P. R. China 17 4.1 general policies of domestic agriculture and pig industry 17 4.2 polici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import 19 5 Discussion 20 6 Reference 20 7 Appendix 29 7.1 appendix1. Price indices of farm hand tools, forage, farm machine and oil for farm machine 29 7.2 appendix2. Pork consumption, Engel’s Coeffici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urban/rural area 31 7.3 appendix3. Calculation of 10 regions pork surplus 2014 32

2012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图

2012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图

本文同时转载了商务部网站根据专家意见制作的示意图如下。 专家观点1:2012年育肥猪出栏价格波动幅度将远小于2011年。预计上半年将是持续下跌走势,二季度可能是全年价格的谷底,价格波动区间可能在15-10元/公斤;七月底至八月初,市场可能走出底部并出现反弹,反弹的高点可能达到16-18元/公斤,但高价格持续的时间会非常短暂;三季度末价格将再次小幅下行;下半年价格波动区间可能维持在12-18元/公斤。总体看,2012年下半年的价格会高于上半年。 专家观点2:预计2012年育肥猪出栏价格呈下降趋势,上半年价格在14-17元/公斤。 专家观点3:根据目前的生猪和母猪存栏量,结合近一年来的生猪高价位运行分析,2012年生猪市场行情将在逐渐下降状态下运行。鉴于饲料、人工等费用不断上涨,养猪成本逐渐增加,生猪市场价位虽会下滑,但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下滑太多。上半年生猪价位预计在(春节后)16.5-15.5元/公斤之间;下半年预计在15.5-15元/公斤之间,最低有可能跌破15元/公斤。 专家观点4:受今年养猪高利润的刺激和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养猪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能繁母猪和生猪总体存栏量都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进入2012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将得到改善,育肥猪价格预计回落至15-17元/公斤。到2012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猪价将继续回落,预计育肥猪出栏价将在13-15元/公斤之间波动。 专家观点5:2011年全年生猪生产比较正常,年底存栏同比上升,因此2012年的生猪价格比2011年一定有所下降。上半年价格在19-14元/公斤间波动,如上半年无大的疫情发生,下半年价格在14.5-16元/公斤之间波动。 专家观点6:预计2012年育肥猪出栏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价格在16元左右,下半年在17元左右。 专家观点7:2012年猪价会比今年平稳,呈季节性波动,两头略高,中间略低,养猪收益水平回归,符合正常年景走势。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上半年接春节后的跌势估计在13-16.5元/公斤,下半年猪价随饲料价格上升和春季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略有抬高,预计在13.5-16.5元/公斤。 专家观点8:对2012年生猪价格不太乐观,预计会出现逐步下降的走势,上半年14-16元/千克,下半年可能会陷入亏损,13-15元/千克。 专家观点9:2012上半年育肥猪出栏价格区间:16-17元/千克,下半年:15-12元/千克。 专家观点10:预计2012年在春节前猪价会稍微走高(估计到18元/公斤以上),但节后猪价可能会下跌(回到17元/公斤左右),之后会不断波动起伏,但趋势应该是向下。上半年价格波动区间预计16-18元/公斤,下半年预计在14-17元/公斤。 专家观点11:2012年育肥猪价格走势:上半年价格在14-16元/公斤,下半年毛猪价格逐步回升,预计价格在17-18元/公斤。

全县猪肉价格波动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1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全县猪肉价格波动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全县猪肉价格波动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今年端午节(6月19日)当天,我县猪肉价格首次出现异常波动,猪肉市场价格由原来的12元/斤(精瘦肉,下同)上涨到15元/斤,涨幅25%,而且上涨后的价格一直维持至今。为了了解和掌握全县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动态,我们进行了市场调查。 一、我县生猪养殖、存出栏及价格变化情况 我县生猪供应来源主要是农村散养户和少量小规模养殖户,约各占85%和15%,全县没有大型生猪养殖场,XX年全县生猪社会存栏量约20万头。今年以来,全县生猪社会存栏量以

中国猪肉需求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猪肉需求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08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一班 小组名单:200851102005 罗元榜 200851102040 李永钊 200851102006 卓丹瑶 摘要:文章运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猪肉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相关因素,建立了人均猪肉消费量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所建立方程进行了平稳 性检验、多重线性相关检验、自相关检验等,修复了回归方程。 关键词:人均猪肉消费量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引言 猪肉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自1985年以来, 猪肉市场从计划流通体制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过渡。始于2006年6月的这一轮价格 的大幅波动,由于其幅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见的,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猪肉价格有各自的供需均衡决定,本文目的在于研究猪肉需求的影响因素。 二、计量模型 1、模型的数学形式和变量的确定 需求函数是以商品的需求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收入、价格等作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国猪肉需求函数即选择收入和价格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猪肉需求主要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影响猪肉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可替代品的产量。因此,笔者将上述对猪肉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收入选择的是城镇居民家庭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选择的是猪肉生产价格指数即猪肉收购价格指数。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国内人均猪肉消费量(Y)。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大小和资料的可用性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本文选择以下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x1)、猪肉收购价格指数(x2)、猪肉替代品牛羊肉人均产量(x3)、生猪出口量(x4)。参照单方程线性需求的表达式,国内猪肉需求函数模型的形式确定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其中:Y代表国内人均猪肉消费量(千克); X1代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1978=100);

关于肉及肉制品的分析报告——猪肉的分析

关于肉及肉制品的分析报告——猪肉的分析

目录 一、肉的概念--------------------------------------------------------------------------1二.猪肉的性能及特点 (一)营养分析-------------------------------------------------------------------3(二)食疗保健作用------------------------------------------------------------4(三)适宜人群------------------------------------------------------------------4 三、猪肉的质量评价指标 肉色、PH值、风味物质、肌肉脂肪含量、嫩度、系水率-----------------5四、猪肉的检验 (一)肉制品检验的任务----------------------------------------------------------7(二)肉制品检验的作用----------------------------------------------------------7(三)肉制品检验的内容(方法)--------------------------------------------7(四)肉制品的卫生检验--------------------------------------------------------10 五、猪肉的包装特点-------------------------------------------------------------11 六、猪肉储运的基本要求------------------------------------------------------11 七、猪肉质量上存在的问题-----------------------------------------------------12 (一)遗传因素-------------------------------------------------------------------14(二)环境因素-------------------------------------------------------------------14(三)营养因素-------------------------------------------------------------------14八、提升该商品质量的建议---------------------------------------------------17

猪肉质量的鉴别方法

()外观鉴别 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地外膜,呈暗灰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 次鲜猪肉——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地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地色泽比新鲜地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气味鉴别 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地气味. 次鲜猪肉——在肉地表层能嗅到轻微地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地深层却没有这些气味.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地肉,不论在肉地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 新鲜猪肉——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却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 次鲜猪肉——肉质比新鲜肉柔软、弹性小,用指头按压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地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地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脂肪鉴别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于弹性. 次鲜猪肉——脂肪呈灰色,无光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喇味. 变质猪肉——脂肪表面污秽、有粘液,霉变呈淡绿色,脂肪组织很软,具有油脂酸败气味. ()肉汤鉴别 新鲜猪肉——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油脂地气味和滋味鲜美. 次鲜猪肉——肉汤混浊;汤表面浮油滴较少,没有鲜香地滋味,常略有轻微地油脂酸败地气味及味道. 变质猪肉——肉汤极混浊,汤内漂浮着有如絮状地烂肉片,汤表面几乎无油滴,具有浓厚地油脂酸败或显著地腐败臭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常州市畜牧兽医处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鸡肉质量地鉴别方法 ()眼球鉴别 新鲜鸡肉——眼球饱满. 次鲜鸡肉——眼球皱缩凹陷,晶体稍显混浊. 变质鸡肉一一眼球干缩凹陷,晶体混浊. ()色泽鉴别 新鲜鸡肉一一皮肤有光泽,因品种不同可呈淡黄、淡红和灰白等颜色,肌肉切面具有光泽. 次鲜鸡肉——皮肤色泽转暗,但肌肉切面有光泽. 变质鸡肉——体表无光泽,头颈部常带有暗褐色. ()气味鉴别 新鲜鸡肉—一具有鲜鸡肉地正常气味. 次鲜鸡肉——仅在腹腔内可嗅到轻度不快味,无其他异味. 变质鸡肉——体表和腹腔均有不快味甚至臭味. ()粘度鉴别 新鲜鸡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次鲜鸡肉——外表干燥或粘手,新切面湿润.

2020中国猪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020中国猪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猪肉是我们都喜欢的吃的食物之一,那么今年之后的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前景?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中国猪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2019年因为猪瘟,猪肉涨价,如今猪肉依然还是贵,据悉,去年我国猪肉进口近200万吨。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近两年来,根据海关的统计,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额在1000亿到1400亿左右,出口额在750亿到800亿左右,进出口加在一起是2000亿到2200亿左右。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大豆、肉类和乳制品,这三类产品占到了农产品进口的45%。去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达到了482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猪肉进口近200万吨,同比增长67%。猪肉的进口对稳定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猪肉,又名豚肉,是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

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肌瘦者,皆可用之 作营养滋补之品。 猪肉作为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 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猪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从1994年中国建立畜产品及相关生产资料价格统计报表至今,猪肉价格经历了5个谷底,4个完整周期。生猪和猪肉价格以大约三年为一个猪周期上下剧烈震荡,被 称为"过山车"式价格波动。决定这种经济现象的经济规律是猪肉需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猪肉供给从养殖母猪到养殖仔猪再到养殖生猪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本期猪肉 价格决定本期养殖业者的养殖规模,本期养殖规模决定下期的猪肉供给量和价格,猪 肉价 格波动引起养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导致猪肉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最近一个 周期从2009年5月开始,预计将在2012年5月以后结束。在此期间,中国生猪和猪 肉价格将经历上涨和下跌两个阶段。其中,2010年6月以后,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4月与2010年6月相比,涨幅为40%。2012年猪肉价格不断下跌,截止2012年5月20日,已连续下跌16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5年一直稳居全球首位,2007-2012年,中国猪肉生产量占全球猪肉生产量的比值一直维持在45%-50%之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45%-51%,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2011年中国猪肉 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比率分别为48.95%和49.39%,2012年将达到49.58%和 50.11%。2007-201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全球的比率维持在52%-60%之间,出栏 量维持在54%-56%之间,2011年年存栏量为47711.5万头,出栏量为64125万头, 预计2012年将分别达到45914.6万头和65747万头。中国生猪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 于沿江沿海地区,如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 2019年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提出 了一系列要求,“不敢养”“不让养”“没地养”“没钱养”的症结正在被打破。通过政策引导 和生产扶持,预计2020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猪肉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猪 肉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猪肉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 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猪肉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

统计分析理论猪肉产量及价格指数预测

基于统计分析理论的猪肉产量及价格指数预测 四川大学杨利锋、陈秋燕、许小静 摘要 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往往受到多个指标的影响,各指标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往往对政府部门的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旨在关注市场经济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产量及价格指数,以我国猪肉市场为实例,在统计分析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猪肉市场的,对影响我国猪肉市场的两个指标的因素加以分析,考虑到产量及价格指数因地而异的特点,搜集历年统计年鉴及农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对于各类分别建立了产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及价格指数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成功地预测了2018年产量及价格指数,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猪肉产量价格指数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经济政策的提出,不断修正和完善着现有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从而赫然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众所周知,工业为强国之本,然而,农业为民生之本,受历史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大国,1952、195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346亿、381.4亿,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96%、46.603%<国内生产总值679亿、824.2亿),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有所发展,直至近年<如2007、2008年),我国的

农业总产值大幅增加<28627亿、34000亿),依然占国内生产总值较大的比重:11.13%、11.31%<国内生产总值为257305.6亿、300670亿),因此,在我国,对于农业的关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很大的必要性。 作为农业一大支柱的畜牧业,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畜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例如食物、绒毛产品等。自1985年以来,我过猪肉产量及平稳增长,猪肉价格指数趋于稳定,然而,在2008年,由于受到禽流感等疾病的影响,猪肉市场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猪肉产量猛降,猪肉价格在2008年大幅上涨,导致其价格指数起伏较大,因此,研究我国猪肉产量以及价格指数的走势有重大意义: 通过分析猪肉产量的走势,能够预测未来的猪肉产量。于宏观来说,通过对猪肉产量的预测,政府部门能够很好地调控猪肉市场,避免囤货居奇现象的出现,使得猪肉市场得以平稳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大国影响颇大;于微观来说,预测猪肉产量能够很好的引导农民饲养家畜,防止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而引起市场盲目性,而对广大饲养户造成经济损失,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意义重大。 通过分析猪肉价格指数的走势,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猪肉的价格指数。一方面,预测价格指数能够规范猪肉市场,控制市场价格,防止投机倒把行为;另一方面,预测价格指数从而又可以有效的预测价格,这给饲养户以及广大消费者一个正确的指引,防止其受到不法商贩的欺骗,损害其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猪肉产量及价格指数的预测,不仅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又对政府部门的决策至关重要,对整个国家的畜牧业乃至农业发展影响可观,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更是息息相关。 二、问题分析 考虑到我国气候、经济状况等特点,各个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猪肉的产量因地而异,同时,由于价格跟产量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各省猪肉的价格指数也是不尽相同。鉴于上述分析,在建立模型的时候需对全国各省进行聚类,即将地域<地域差异导致气候不同)等因素考虑进去,将全国各省分成几个不同的大类,再对各类依次建模,同时,可对全国的总体情况建模用以对比。 对于产量的预测,考虑到搜集到数据的特征,为随时间变化的序列,因而可考虑借助时间序列分析的工具来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具体来说,可在分析所得数据特点<包括平稳性、纯随机性等)的基础上对其建立ARMA等相关模型,从而分析产量走势并进行预测。 对于价格指数的预测,分析可能影响价格指数的一些因素,诸如产量、替代品价格指数、工资指数等,将这些可能因素综合起来,在经过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可考虑对每一类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猪肉价格指数的走势,对其进行预测。 三、模型假设 假设1:假设所搜集到的数据真实可信,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猪肉市场的相关信息。 假设2:在所考虑的年份内,不考虑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因素)引起的猪肉产量以及价格的巨大变化。 假设3:由于本文所考虑的猪肉产量及价格指数为自然性质的,因此在分析和讨论模型时不考虑政府部门的干预,不考虑政治因素对猪肉产量等的影响。 假设4:由于港澳台地区社会制度、经济发达程度均与内陆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所得数据中港澳台的数据信息予以剔除,不在本文所讨论的地区范围之内。 四、模型准备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猪肉产量的预测及其价格指数的预测,从而为国家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对于上述两个经济指标的预测,由于各省市气候、经济状况、农业发展程度的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不均衡,猪肉的产量也因地而异,因此最完美的做法是针对各个省市分别建立一个模型,分省市分别进行预测,然而作为本文所考虑的情况,预测猪肉产量及价格指数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对于猪肉市场的宏观调控,因此分省市分别建模的做法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