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

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

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

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

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一般而言,采摘方法如下:

(1)幼龄茶树的采摘应掌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高留低,多留少采,轻采养篷"的原则,如采用"打顶采"。

(2)成年茶树应掌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留部分芽叶采摘法。具体还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季节及栽培条件来决定。通常只采摘90%的芽叶,留下10%。但春夏季雨水充足、茶叶生长迅速,可采摘95%~98%芽叶;秋季多干旱,适当预留多一些芽叶,采80%~85%,冬季则可考虑不采或少量采摘。

(3)老年茶树的采摘留叶必须视树势强弱及衰老程度不同而用不

同的采茶方法。对于生理机理衰退,光合作用减弱,育芽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大量出现的老年茶树,在采摘时要酌情多留叶;树势好的一般可按成年茶树的采法进行。树势较老的可采取集中留养的采法,即停采一个季节留养,让其恢复生长量后再进行采茶。

(4)衰老严重的茶树需要实施重修剪或台刈更新树冠,因为茶树重新抽发生长,开始可按幼年茶树的打顶采法;到第二、三年时少采多留,采用留3叶和留1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当冠高达70cm以上,篷宽100cm以上时,可用成年茶树的采摘法。

4、及时分批采

茶树芽叶的着生部位不同,萌芽次序有先后,为了符合各种茶类加工对鲜叶标准的要求,及时分批采摘非常重要。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应多次分批勤采,即采摘达到加工标准要求者,留养未达到加工标准要求的芽叶,达到标准一批就采摘一批。这样,即可以缓解采摘洪峰,避免短时间内产量过大而无法及时加工造成损失,又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5、根据不同气候环境、季节变化而采取不同采摘方法

(1)春茶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3--4分成熟即开采,采摘主芽2—3叶,以3叶为最佳。春茶生长季节较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营养物质贮藏丰富,一遇气温升高,容易粗老,因此应掌握“初采适当早,中期大量采,晚期不粗老”。

(2)夏、暑茶生长季节较短,气温高,生长速度快,细胞组织发达,纤维素含量多,叶质易老化,应适当嫩采。

(3)秋冬茶季节温度、湿度均较低,气候较为凉爽,芽叶生长较慢,为了促进秋茶高香气质,在不影响叶质粗老的前提下,可选择气候较好的时间采摘,宜顶叶中至大开面采摘。

(4)低温和高温天气,若茶树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或已停止,此时,不适宜采摘,应尽量少采,注意保护茶树生长。

二、采摘技术

1、采摘时间:夏季外,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为宜,以晴天下午2~4时最优。此时气温较高,氧化酶活性较强,有利于茶青发酵进程。茶青要分批进行采摘,先熟先采,上午采次茶,下午采好茶,采下鲜叶要及时送到初制厂,在阴凉地方摊凉1~2小时。

2、开采时节:春茶在谷雨至立夏后(4月15日—5月15日)、夏茶在芒种至小暑(6月5日—7月5日)、暑茶在大暑至处暑(7月25日—8月20日)、秋茶在秋分前至寒露后(9月15-10月15日)、冬茶在霜降至立冬(10月25日—11月15日)。

3、采摘手法:采用“骑马采”方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梗,叶子分在手掌虎口两边,采下茶青最下面一叶贴在虎口内,轻力上折。

4、采摘时要做到三分开

(1)早、午、晚青要分开

早青叶面上还有露水,上午的日照弱,水份不易蒸发,芽叶含水量多,叶质挺硬脆;午青经微风吹动,日光照射,水份蒸发较多,芽叶含水量较少,叶质柔嫩,是制作高档茶原料;晚青由于日照强度降低,

含水量上升,又没有日光晒青。所以,早、午、晚青一定要分开,在做青工艺上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芽叶大小要分开

同一片茶园采摘时不宜一次性采完,可分三次采摘。在采摘时应留住“鱼叶”养丛,第一次先采最早开面的,隔二天采后开面的,最后再采最壮的芽叶。因为它们的叶片、芽梢大小悬殊较大,水份等内含物差别也较大。在晒青、摇青等做青过程都应采取不同的做法,免得造成发酵不匀、品质不好的后果。

(3)不同地方茶青要分开

不同的地方,其种植的土壤、水分、环境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其茶青品质也有所差异,因此应加以区分,方便茶叶的加工和各地区茶叶种植水平的跟踪。

茶叶采摘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班级:09级茶学2班姓名:陶珊珊学号:200941736205 课程论文题目:茶叶采摘技术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育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茶叶采摘技术 学生:陶珊珊 园艺园林学院09级茶学二班学号 200941736205 摘要:茶叶采摘技术是茶树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茶树收货过程,也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培养树冠、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采摘的方法、标准、技术是掌握茶叶采摘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及培育丰产茶园的关键。 关键词:合理采摘时期标准方法技术 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已经证明,茶叶采摘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茶树的新稍,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新稍上成熟的叶子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茶树新稍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多次萌发生长的特性。茶树新稍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长发育而成。顶芽和侧芽所处的位置和发育迟早的不同,在生长发育上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占有优势地位。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减慢,甚至呈潜伏状态。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稍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到3次,分枝少,树冠稀。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稍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茶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茶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1]采茶和养树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使得茶叶采摘与一般的大田作物的收货相比,要复杂的多。要正确处理好这两对矛盾,尽可能使其科学合理。通过采摘技术,抑制茶树生殖生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协调好采叶与留养、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达到茶叶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2]一、合理采摘 因采期不同、采法不同,获得的芽叶征状和性质不同,并影响到当时茶树或后期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合理采摘尤为重要。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过去茶叶生产中由于采摘不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幼年茶树采摘过度,茶树未老先衰,青壮年茶树不注意采养结合,覆盖度不大,单产不高;老茶树一直强采至鱼叶,长期处于衰老状态等。[10]60年代以后,各地在深入认识茶树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和加强水、肥、剪等管理基础上,进行不同

《茶叶加工技术》模拟试题

《茶叶加工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普洱茶熟茶的基本工艺() A、杀青—揉捻—干燥 B、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C、发酵—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D、萎凋—干燥 2、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A、微生物作用 B、酶促氧化作用 C、湿热学说 3、茶树鲜叶中水分含量约()%。 A 50 B 60 C 75 D 80 4、绿茶按干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 炒青、蒸青、晒青 B 炒青、晒青、烘青 C蒸青、炒青、烘青 D 蒸青、炒青、晒青 5、绿茶的汤色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6、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 ) A杀青 B 揉捻 C发酵 D干燥 7、下列属于黑茶的是() A黄山毛峰 B泾阳砖茶 C恩施玉露 D 六安瓜片 8、黄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艺是() A杀青 B做青 C闷黄 D 干燥 9、绿茶初制工艺分杀青、()、干燥。 A发酵 B揉捻 C渥黄 D 做青 10、红茶属于()。 A 全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不发酵茶 11、下列哪种茶,其制作工序中不需“杀青”工序的是()。

A绿茶 B青茶 C黑茶 D黄茶 12、“绿叶红镶边”是描述那类茶()。 A红茶 B绿茶 C青茶 D黑茶 13、绿茶茶汤中主要的色素物质是()。 A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 14、普洱茶采用()茶树鲜叶制成。 A小叶种 B大叶种 C中叶种 D中小叶种 15、莫干黄芽属于(B )。 A绿茶 B黄茶 C红茶 D白茶 16、下列属于绿茶的是()。 A铁观音 B碧螺春 C君山银针 D祁门茶红 17、下列哪类茶属于半发酵茶 ( )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18、湖北老青砖属于下列哪类茶( ) A 青茶 B 白茶 C 红茶 D 黑茶 19、下列哪个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 A乌龙茶 B花茶 C压制茶 D速溶茶 20、龙井茶因产地不同,产品各显特色,历史上有()、“龙”、梅三个类型。 A猴 B狮 C虎 D 雀 21、滇青是指()。 A炒青绿茶 B蒸青绿茶 C晒青绿茶 22、祁红产于哪里()。 A浙江 B安徽 C湖南 D湖北 23、下列属于黄茶的是()。 A广东大叶青 B竹叶青 C黄山毛峰 D湖北老青茶24、青茶产于福建、()、台湾三省。 A广东 B广西 C四川 D湖北 25、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开始。 A小种红茶 B红碎茶 C功夫红茶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技巧

瀚茶园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技巧 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采摘标准是:以茶树冠顶叶形成小开面至中开面,或芽梢已形成驻芽时采2-4叶,以3叶为佳。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同时还应注意: 1、采摘期与时间。茶树的萌芽生长是有季节性的,而且与品种、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茶园管理等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术调节措施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优质高档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档生态茶的关键。 2、采摘方法。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的采摘。在长期实践中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刀割法和机采法,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差,对叶梢选采性能差,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和工时费用的增加,能降低生产成本。 3、采摘注意事项。一是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一般大多采摘3-6叶片,如果采2-3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整个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质量,为此建议,先采芽梢2-3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作,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质量,又能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以夏茶适当嫩,秋茶适度老的原则。采摘应做到“三不带”与“三分开”,即“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单叶”,和“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早午、晚青叶分开,不同地点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档生态“午青”茶。 @尚客果品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装茶菁之器具我国多用竹筐,采工每人背负一只,每区可置大箩四只,用挑茶菁至厂,印度多用麻袋或布袋,但不通空气,瓜哇印度有用椰袋者,而锡兰及巴达维亚等大茶园因用缆车输送茶菁,故用特制之沙网架装之,网上衬以Mara草,以免茶菁在运送途中,因摩擦而受伤。茶菁之运送,我国多用挑运或肩背,有用单车或牛车马车拖车者。外国大茶园,则用汽车电车或缆索,室内运送则可用升降机,循环带,或台车等。 茶菁采下后须注意下列诸点: 1.不可久握手中。 2.不可压置,以免生热而?酵,并生宿味(140F十分钟即红变曰?草)。 3.如发现有碎叶病虫害叶及变色变软之叶及其它夹杂物,应即拣除。 4.雨菁露菁,应先簸筛以去水分,并放于阴凉处以阴干之。 5.茶菁尽速运回工厂,不可久置茶园内。 6.茶箩应放于荫蔽处,并用物遮篮,忌与日光接触。 7.茶箩中间须留空隙,以免堆压发热。 8.一日至少分三次秤茶,勿使鲜叶堆置于茶园中时间太久。 9.采后之叶,尽速付制,以「即采即制」为原则。但亦须行活叶处理。 10.生叶务须当日制完,如万不得已,不能制完,则留下之生叶,明日应改制其它茶类,不可制绿茶。 11.茶菁堆置厂中,不可大厚,堆置地点,须阴凉而清洁。 12.粗嫩不一之茶菁,应分别堆置,以便分别制造。 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 1.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酵或受日光雨水。 22.每株茶树,中间宜探摘较深,外围较浅,则茶树发育较佳。

茶叶的采摘方法与技巧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⑶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一)及答案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鲜叶初制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六大茶类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是()。 2、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和()。 3、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 4、在烘青毛茶干燥(烘笼烘干)过程中,毛火应掌握(),足火应掌握()。 5、按鲜叶适制性要求,就红茶和绿茶相比较而言,叶色深的鲜叶适制(),叶色浅的鲜叶适制();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的鲜叶适制();大叶种鲜叶适制()。 6、我国现有名优绿茶外形,按造型方法和形状特点,可划分为()种类型。 7、茶叶中具有兴奋提神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8、比较眉茶和烘青初制揉捻工序的加压大小,加压较轻的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茶叶内含物中,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 A、茶叶碱 B、咖啡碱 C、可可碱 2、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黄茶类的是()。 A、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B、白毫银针,蒙顶黄芽 C、蒙顶甘露,蒙顶黄芽 3、形成红茶“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茶黄素、咖啡碱 B、氨基酸、多酚类 C、茶红素、咖啡碱 4、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青茶类的是()。 A、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 B、武夷岩茶,铁观音 C、铁罗汉,烘青 5、在生产中,控制()是鲜叶加工各工序适度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A、叶片成条率 B、茶叶主要内含物质成分含量 C、在制坯含水量 6、造成绿茶“叶底不开展”的主要原因是()。 A、杀青温度过高 B、揉捻压力过大 C、干燥温度过高 7、对匀净度不高的鲜叶,在揉捻中可采取()措施,以达到揉捻均匀的目的。 A、分筛复揉B增加揉捻时间C增加揉捻机转速 8、按创制时期的先后顺序,下列茶类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绿茶、黑茶、红茶 B、黑茶、黄茶、青茶 C、红茶、绿茶、白茶 9、“做手”是()类的加工工序之一。 A、青茶 B、黄茶 C、白茶 10、下列茶产品中,未经过揉捻工序的是()。 A、碧螺春 B、白毫银针 C、安溪铁观音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鲜叶保鲜技术的关键是控制两个条件,即保持低温和适当降低鲜叶含水量。() 2、嫩杀指杀青程度轻些,鲜叶减重率少些;老杀指杀青程度重些,鲜叶减重率多些。() 3、制造铁观音的工序有“包揉”,而岩水仙未经“包揉”。() 4、金玉茶在初制中经过了“渥堆”工序,而做庄茶未经“渥堆”。() 5、按茶类创制时期的先后,青茶早于红茶。() 6、品质好的铁观音有“音韵”,品质好的太平猴魁有“猴韵。() 7、六安瓜片茶叶属绿茶类。() 8、第二套红碎茶样的品质高于第三套红碎茶样。() 9、影响渥堆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温度和氧气。() 10、在青茶加工中,加温萎凋的品质要比日光萎凋好。()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某机制名优绿茶,其外形品质特点为“色泽翠绿,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设计出制造该茶叶的加工流程线并作简略

茶叶的采摘技术

茶叶的采摘技术 合理采摘是茶叶获得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生长势及不同肥水水平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机械采茶 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茶叶加工工艺

汉中仙毫 (一)原料鲜叶要求 1、要求不带茶蒂、不含鳞片、鱼叶及老叶,芽叶新鲜,无劣变或异味,不受污染,无其它非茶类杂物。 2、鲜叶运抵加工厂后,应摊放于清洁卫生、设备完好的贮青间,禁止鲜叶直接摊放在地面。鲜叶要分级摊放,堆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摊放时间不超过10小时。 3、鲜叶的运输、验收、贮存操作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 (二)加工工艺要求 1、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理条→做形→提毫→烘干→精选。 2、摊青: (1)环境:阴凉通风、不受阳光直射、干净卫生的室内。(2)用具:竹质匾盘或晾席上。 (3)厚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厚。(4)翻动:每1—2小时1次。 (5)时限:一般6—10小时内应付制。(6)程度:叶色变暗、叶质萎软、青气消失、失重8—10%。 3、杀青 (1)机械:常用30型、40型、50型滚筒杀青机(2)锅温:以50型杀青机为例,一般220—240℃。 (3)投叶量:以50型杀青机为例,一般800—1000克/次。 (4)程度:青臭气散尽、茶香显露、叶色变暗,含水60%左右为适度。 4、理条 (1)机械:常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理条做型机。(2)锅温:通常90—80℃。 (3)投叶量:一般每槽100—200克。(4)程度:初步成型,含水率40%左右为适度。 5、做形 (1)机械:同理条用机械。(2)锅温:通常80—70℃。 (3)投叶量:一般每槽150—250克。(4)程度:基本定型,含水率20—30%为适度。 6、提毫 (1)设备:目前常用炒茶锅手工提毫。(2)锅温:通常60—70℃。 (3)投叶量:一般150—250克/次。(4)程度:白毫初露,外形固定为适度。 7、烘干 (1)机械:名茶热风烘干机。(2)温度:初烘100—90℃,复烘80—70℃。 (3)程度:足干时,手捻成末,含水率6%以内。 8、精选 (1)拣剔:按产品实物标准样拣剔。(2)复火:对水分超标产品,进行复火,使含水率在6%以内。 碧螺春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2015-12-18 09:22来源:第一茶叶网浏览:305 摘要: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1. 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 树势整齐而旺盛。2. 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 产量。3. 采摘时应严格规 ... 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 1. 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 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 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 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 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 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 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 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 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 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 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 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 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 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 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 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 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 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 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 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 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

几种茶叶的制作流程

太平猴魁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太平猴魁虽然不是十大名茶,但是其制作工艺的考究程度可是一点都逊于那些十大名茶。下面我们来看看太平猴魁的制作流程。 1.采摘。想制作出好的太平猴魁茶,其采摘时间是非常的苛刻的。太平猴魁的采摘时间一般是在清晨太阳没出来雾还没散时上山采摘,在雾散之前收工。同时在采摘时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拣高不拣低;拣阴不拣阳;拣大不拣小;拣嫩不拣老。一般所采摘的茶叶嫩尖长约8-10cm左右,还要挑选三叶一尖的茶叶。 2.拣尖。采摘后的茶叶并不是所有都能用来制作太平猴魁的,所以要把采摘后的茶叶进行一次挑选。要把茶叶太大的或者太小的,颜色太浅的以及形状弯曲不直的都要去掉。还要把被虫咬的叶子去掉。 3杀青。现在的太平猴魁茶叶都是用专门的机械炒制的了,但是燃料仍然还是木炭。炒制出来的叶子要保持嫩绿和线条笔直。虽然用机械炒制太平猴魁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但是目前还不知道机械炒制的太平猴魁和手工炒制的太平猴魁的茶叶味道有多大区别。 4.排版压制。把机械炒制好的太平猴魁按茶叶顺序摆好,盖上纱布,然后把排版好的茶叶用一个专用设备压扁,这样是为了进一步把茶叶中的水分压出来。 5.烘干。烘干是最后一道工序了,烘干又分“头烘、二烘、老烘”。头烘就是用上下四个烘箱对杀青后的茶叶即行烘焙,温度由高到低,分别为100℃、90℃、80℃、70℃左右,茶叶烘到七、八成干时出烘箱。二烘就是将杀青后的茶叶合并在一个烘笼上烘焙,温度控制在60℃左右,当茶叶含水量低于7%时出烘箱。老烘就是出产前对烘干的茶叶进行最后烘焙,温度控制在50℃左右,烘焙过程中还要勤翻茶叶,以提高茶叶的香气。 这就是太平猴魁的制作过程,其实茶叶的制作过程总体上是非常相似的。随着茶叶机械的普及,传统的手工炒茶的技艺也在慢慢流失。我们希望传统的炒茶技术可以流传下去。 文章版权:https://www.360docs.net/doc/4216454765.html,/xinwen/4064.html 安吉白茶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安吉白茶虽然从茶汤上来看是透明的,类似于白茶。但是按照现代的制茶工艺来划分,安吉白茶属于绿茶。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看看安吉白茶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1.采摘:安吉白茶采摘时一定要选择选择茶叶白化程度最好的时候采摘。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开始采摘安吉白茶。采摘的整个周期大概半个月左右。茶叶应分批多次早采、嫩采,要勤采、净采、不漏采;越早采摘价格越高;嫩采则茶质就越好;勤菜、净采、不漏采则不造成浪费,提高产量。要求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叶,不带蒂头、老叶,不采奶叶、鱼叶,留柄要短。鲜叶要提手采,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防止重力挤压鲜叶,确保鲜叶质量。如此才能够优质的成品安吉白茶。 2.摊放:采摘后的新叶一定要及时摊放,厚度要均匀,摊放后的茶叶不要反动,还有避免茶叶被阳光直射到。摊放可以提高安吉白茶的品质,同时摊放后的茶叶也比较容易炒制。 3.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通过高温250-300℃左右,破坏酶的活性。防止红梗、

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五、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1、茶叶的采摘 茶树的新梢生长到可以采收的标准时,即可及时采取,采下的芽叶为制茶的原料。 茶树通过适当的采摘,可以不断减慢新梢顶端的生长势头,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更多的新梢,延长茶树的经济生产期,增加产量,且能提高成茶品质。 茶叶萌芽分为早生、中生、晚生三大类。视各地气候环境,早生种一般在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始采摘;中、晚生种则各依次延迟约十几日。 中国大部分茶区,对茶树合理采摘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的规则来进行的。不同茶类对原料茶叶要求有不同的采摘标准,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来制订。 目前我国大宗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质量兼顾,以收益最高为依据,一般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须等新梢生长近成熟,叶片开度达八九成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 名贵茶类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 边梢茶对原料嫩度要求较低,主要采用粗大的叶片,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均可。 采摘分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人工采量比机械少,成本高,价格也较昂贵。然而,人工采茶选择性较大,叶片也较完整;机械采茶成本较低,但是茶叶无选择性,茶梗、老叶、嫩叶混合在一起。由于成本的不同,售价也不同。人工

采茶用手折还是用小刀切,制作出来的茶的品质是有些差异的,大量制作茶叶时,采用机械比较能稳定茶叶的质量。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决定的。所以,合理、科学地采摘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2、茶叶的制作 炒茶的工艺较复杂。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静置多长时间开始炒,是茶叶变化的关键,并由此而制造产生出三大系列茶叶,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 鲜叶即刻炒定干燥后制成的茶叶,称为不发酵茶。由于不发酵而对鲜叶的颜色改变不大,所以是绿茶。 鲜叶经过静置到一定的时间而炒定干燥的茶叶,称为部分发酵茶,或者有人说的半发酵茶。这类茶叶是最复杂的,因为静置时间的长短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发酵10%~70%都有。因为这类茶属于部分发酵,所有干茶呈现青色,发酵越高青色越深,甚至转为青褐色。总的来说,呈现的颜色是青蛙皮的颜色,因此称为青茶。 如果将鲜茶静置时间长,让它完全“渥红”,即是全发酵茶,做出来的干茶呈暗红色,也就是红茶了。 如今,茶叶的制造大部分是以炒青的方法来固定它的发酵度,绝大部分的茶叶外形属于散茶类。因此,喝茶是以沏泡的方式,喝泡出来的茶汤。煮茶、烹茶或点茶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喝茶的方式不同也影响到茶对人身体的保健功能和药理作用,同时也影响到不同茶文化的发展。 茶叶在现代已经是许多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茶叶的名称很多,并不是因为茶树的品种太多,所以不可把茶叶的成品名与原料名混淆。也就是说,这棵茶

《茶叶加工》作业及参考答案

《制茶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茶)鲜叶: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芽叶嫩梢,称为“鲜叶”,即制茶原 料、俗称“茶青”。 2、做手:指乌龙茶做青的摇青的方式之一,在水筛上双手拢住茶叶轻轻翻 动或拍打,补充摇青不足或者幼嫩的芽叶前期做青使用。 3、灰分:茶叶经过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 4、鲜叶嫩度:指芽叶伸育的成熟度。 5、摇笼浪青:指乌龙茶做青的摇青方式之一,手工摇动摇笼让青叶在摇笼 中做前后上下跳动,使青叶边缘摩擦破坏而达到摇青的作用。 6、抽针:指白茶鲜叶采摘后,把芽和叶手工抽取分开,芽付制成银针,叶 付制成红绿茶或寿眉。 7、开面采:指适制乌龙茶(铁观音)的鲜叶要求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 当新梢生育形成驻芽时,采2叶~4叶(或对夹叶)为原料,俗称“开面采”。按开面程度的不同,可将鲜叶开面分为小、中、大开面等三种。 8、走水:也称为“复火”。指茶叶含水量较高时或毛茶在付制之前,为了蒸 发水分、使茶身紧缩干脆,便于贮藏或筛分切碎、风选及拣剔,所进行的中等火温的烘焙干燥。 9、做青的“走水”(行水):指乌龙茶初制做青的“凉青”过程,随着时间 的推移,离体叶渐趋衰亡,叶组织的细胞结构整体趋于解体,细胞渗透性增强,通过摇青,促使细胞液泡中的内含物进入原生质中,与处于原

生质中的各种酶结合,促使酶促氧化进行,促进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促进色、香、味的形成。 10、清风:是指成品茶在匀堆之前,利用风力,清除原来留在茶叶中的砂、 石、金属和轻飘的碎片、灰末。 11、鲜叶新鲜度:是指离体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 12、大开面:是指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之一,即正形成驻芽后第一叶为第二 叶的2/3 ~一样大的新梢。 13、透兰:是指茉莉花茶在窨制过程中,需要少量的白兰花增香打底,若用 花量过多,则成品会透露出白兰花的香气,这就称为透兰。 14、起花:是指花茶窨制中,将已窨过茶的花渣筛出,使茶花由混合到分离 的过程。 15、开(收)筛:是指乌龙茶初制萎凋、做青时,将适量的茶青放在水筛上, 双手把持筛沿,使劲飘摇抖动,使茶青均匀平铺(或集中收拢成堆状)于水筛之中。 16、小白、大白、水仙白:用大白茶鲜叶制成的白茶叫大白,水仙鲜叶制成 的叫水仙白,菜茶鲜叶制成的叫小白。 17、制茶的“发酵”:是指制茶过程中,茶鲜叶在相应茶类加工工艺措施和 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生物化学反应,与一般微生物参与的发酵不同。 二、选择题 1、初制工序为杀青、揉捻、干燥的是( A ) A、绿茶 B、红茶 C、黄茶 D、白茶

绿茶采摘技术

绿茶采摘技术 1、采摘和留养相结合。茶叶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茶树上留有适量并配置合理的成熟叶片,是维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在茶叶采摘的同时,要注意适当预留新叶,应保证每年有一批新生的叶片留在茶树上,待其成熟后形成主要的营养物质合成场所。当前我国名优茶畅销,一般应在春茶期间尽可能多采名优茶鲜叶原料,夏、秋茶可适当采摘名优茶或大宗茶原料,但应到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高山茶园或低丘生长不良的茶园,春茶后期就应留叶采,夏、秋茶少采或不采,要提早封园,集中留养。 2、采摘时要产量和质量兼顾。在茶叶采摘时,要强调鲜叶质量和数量相结合,严格采摘标准,防止鲜叶污染和变质,保证成茶品质和满足市场对茶叶的数量要求。 3、茶叶采摘要因地、因需制宜。栽种的品种和施肥水平不同,茶园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一样,导致茶园中茶树生长状况差异较大,同时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茶叶采摘标准、数量和采摘方式应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和所加工茶类对鲜叶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要因地、因时、因加工茶类和级别需要不同而灵活掌握。如对幼龄中重修剪茶园,在一定时间内要采用打顶采,对树势较弱的茶园可适当多留叶养护,而对生长良好的茶园,则可进行正常采摘。 二、鲜叶运输技术要点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除茶叶加工技术外,茶叶质量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的高低,做好鲜叶采摘后的运输,是保证

为无公害茶叶加工提供高质量鲜叶原料的基础条件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进行手工鲜叶采摘时,要求盛装鲜叶的容器是可透气的竹篮或竹筐,不允许使用塑料袋或尼龙编织袋一类的不透气容器盛装鲜叶,以免鲜叶受闷发热变质,尤其是名优茶鲜叶的采摘更要注意这一点。用机械进行鲜叶采摘时,从采茶机上卸下的装满鲜叶的盛叶袋,应及时转移到阴凉的存放处,避免阳光长时间曝晒引起鲜叶变质。 鲜叶采摘后,有的是直接送往茶叶加工厂,并由茶厂设专职验收员对鲜叶进行验收,然后统一进行贮存付制;但有的茶厂,鲜叶的过秤、验收是在茶园中进行的,即直接到茶园收购鲜叶,再送回茶厂验收,均应做到鲜叶验收、运输过程中,不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受到地面微生物的污染,在茶园进行鲜叶验收时,鲜叶过秤、验收处应设在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经验收、过秤收进的鲜叶,一定要用透气竹筐存放,竹筐的大小要与运输车货箱相匹配。 三、无公害绿茶手工加工技术要点首先,应要求手工名优茶加工有一个卫生的加工环境,加工场所要相对独立,与家畜栏舍、厕所、粪坑等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防止异味污染茶叶。其次,手工制茶要有专门的加工间,不得与厨房、住人房间等混用。炒茶间要求采光和通风良好,房顶和墙面粉刷清洁卫生,地面光滑不起灰尘。炒制间应足够宽敞,除可以摆放炒茶锅和相关用具,以及留有炒制人员的操作空间外,还应有足够的鲜叶摊放面积。加工间不允许与加工无关的人员随便出入,更不允

茶叶加工工艺

部分茶叶加工工艺 一、功夫红茶加工工艺 功夫红茶主要加工流程:采摘—委调—委调—揉捻—干燥四道工序。 1、鲜艳采摘:功夫红茶鲜艳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进厂后严格进行分级,分别加工。采摘时应掌握手提采摘法,严禁抓采。 2、委调: ①委调的目: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茶叶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损伤程度创造必要条件。 ②委调方法:委调方法有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委调机委调及各种形式的加温委调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委调槽委调和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摊叶厚度在20cm左右,摊放时叶子要抖撒,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度一致,是通风均匀,定时翻叶,委调程度掌握“嫩叶重委调,老叶轻委调”的原则。一般掌握“宁轻勿重”严防委调过度。功夫红茶委调叶以60%--64%为适度标准。 3、揉捻:揉捻是功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功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些都取决于揉捻叶的卷紧程度和细胞的损失率。 ①揉捻目的:揉捻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后茶计溢聚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 ②揉捻原理:揉捻使叶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成条索,同时使叶细胞

损伤,茶计溢出,为红茶发酵创造必要条件。 ③揉捻技术:由于揉捻机的型号和性能不同,叶子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总体而言,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少投,大型的揉捻机一般揉90min,中小型揉捻机揉60--70min。揉捻遵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以组织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成条,条索紧卷,茶计充分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计溢而不成滴流为度。 4、发酵: ①发酵目的:发酵的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式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 ②发酵室要求:发酵室要保持高湿状态,以相对湿度达95%以上较好,有时必须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同时要求保持有新鲜空气流通。 ③发酵程度:叶温达高峰并开始稳定时,即发酵适度。发酵不足,带青气,叶色青绿或青黄;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叶色红暗。发酵控制原则“宁轻勿重”。 注意:在发酵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叶温,叶温过高,氧化过于剧烈,毛茶香低,味淡,色暗。因此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发酵叶叶层薄摊,降低温度等。反之,温度过低,氧化反应缓慢发酵难以进行,必须加厚叶层。最适发酵温度为30℃。 5、干燥|: ①干燥目的:干燥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化性质,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条索,使毛茶充分干燥,利于保持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 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 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

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 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一般而言,采摘方法如下: (1)幼龄茶树的采摘应掌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高留低,多留少采,轻采养篷"的原则,如采用"打顶采"。 (2)成年茶树应掌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留部分芽叶采摘法。具体还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季节及栽培条件来决定。通常只采摘90%的芽叶,留下10%。但春夏季雨水充足、茶叶生长迅速,可采摘95%~98%芽叶;秋季多干旱,适当预留多一些芽叶,采80%~85%,冬季则可考虑不采或少量采摘。 (3)老年茶树的采摘留叶必须视树势强弱及衰老程度不同而用不

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

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指导方案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摘要阐述了茶树生育特性对茶叶采摘的影响,介绍了茶叶采摘标准,从采摘时期、采摘方法、鲜叶集叶与贮运等方面总结了茶叶采摘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采摘标准;采摘技术 种茶是为了采茶,而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成品茶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1-3]。因此,茶叶采摘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茶树生育特性对茶叶采摘的影响 茶树新梢的生长特性,一是顶端优势;二是多次萌发生长。茶树上常年是否留有适量的叶片,往往是衡量树势强弱和分析茶园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合理采摘就是在认识茶树叶片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及时分批采摘符合制茶要求的鲜叶原料,又要适时适量地留养一定的当年新生叶片,以维持茶树正常生命活动和再生产的需要。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关性,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合理采茶就要通过人为手段。利用采摘不断打破两者相对的平衡关系,促进地上部新梢的生长,达到茶叶优质高产。新梢发育程度与茶叶品质,如果结合茶叶产量与品质综合考虑,目前生产中采用比较多的新梢长到1芽3~4叶,采去1芽2~3叶为宜。 2 茶叶采摘标准 一是高级名茶细嫩采。一般采摘1芽1叶或1芽1叶初展,有的甚至采1个茶芽,大多在春茶前采,对芽叶嫩度要求较高,花工大,产量不多。二是大宗茶适中采。一般以采1芽2叶为主,兼采1芽3叶和幼嫩的驻芽,要求芽叶嫩度适中,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三是特种茶类开面采。当新梢长到3~5叶快成熟,而顶芽则成驻芽,上部第1片叶6~7成开面时采下驻芽2~4叶较适宜(称开面采),采驻芽2~3叶中开面采新梢最适制乌龙茶。四是边销茶类成熟采。边销茶主要是为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而加工的,需要到新梢成熟,枝条基部已木质化时才刈下当年新梢基部1~2片叶以上的全部枝梢,只要肥培管理较好,时间掌握适宜,可先采摘1~2批细芽后再进行刈下当年新梢的做法,这样对提高茶叶经济利用价值有利[4-5]。 3 茶叶采摘时期 3.1 开采期 在手工采的情况下,一般大宗红绿茶,当春茶新梢在树冠上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夏秋茶有10%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采摘细嫩的名茶,一般当春茶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