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崔

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元旦民俗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

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陈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

旧时北京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

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北京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

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磨年糕”。各地式样不一,以江浙一带最为重视。冬腊水制成,可存贮数月之久。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年糕》:“黍粉和糖为糕,曰年糕。有黄、白之别。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曰糕元宝。黄白磊砢,俱以备年夜祀神、岁朝供先及馈贻亲朋之需。其赏赍仆婢者,则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曰条半糕。富家或雇工至家磨粉自蒸,若就简之家,皆买诸市。春前一二十日,糕肆门市如云。”按:吴人所制“糕元宝”,黄者代表黄金,白者代表白银,清代诗人吴锡

麒曾作诗嘲讽之。

五辛盘:

亦称“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唐宋以下,演变为立春日之“春盘”。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引晋周处《风士记》:“元日制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镜》曰:食五辛以辟厉气。”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肴列辛盘,觞称椒酒。”

糯花米:

用糯米淘净晒干,在锅中拌炒爆而成,南方作为新年食品,并有用来占卜之俗。起于宋以前。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撚粉团栾意,熬稃膈膊声”注:“炒糯谷以卜,俗名孛娄。见吴郡、姑苏二志,张司直寅《太仓志》因之。范志云:亦曰米花。李戒庵《漫笔》有《米花》诗:春入吴城千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抛下黄金栗,

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天涯。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髡斜。《姑苏志》云:‘又曰卜流言,卜流年也。’”

拜年:

正月初一起,由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等热情款待之。亦有士大夫之族,不亲自登门,仅遣子弟或仆役持帖代拜者,宋时已成风气,相沿至近代,改用贺年片。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宋《嘉泰会稽志》:“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曰岁假,凡五日而毕。”宋周辉《清波杂志》:“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名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贺年帖)以表到......吕荥阳公言:‘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司马温公在台阁时,不送门状,曰:‘不诚之事,不可为也!’”清顾禄《清嘉录.正月.拜年》:“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簿,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服,飞轿生风,幽巷静坊,动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江苏风物志.岁时风俗.新春贺年》:“接待贺年客人,除茶烟外,还有一茶生、瓜子、

糖果、糕点等品。扬州、仪征一带,有一种漆器‘桌盒’,盒为圆形或方形,有盖。盒内分九个格档,中间一格放一枚大福橘周围八格分别装着各色糖饵。主人从桌盒内取出果饵奉客时,每样都说点吉利的话,如花生谓‘长生不老’,瓜子谓‘瓜瓞绵绵’,糖块谓‘甜甜密密’,黑枣谓‘早早发财’(或‘早娶新娘’、‘早生贵子’)橘子谓‘走大局’等等。客人们略为尝食,但很少动那橘子。”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

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春节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 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 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月1日建军节纪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

1945年9月2日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1日国庆节纪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按时间顺序排位依次是: 按夏历节(阴历)排序: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按阳历节排序: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按阴阳节日结合排序: 元旦(1月1日)→春节→元宵节→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清明节→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中秋节→ 重阳节(9月9日)→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除夕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 2018-01-13 自2012年开始,元旦成为法定节假日,但对于元旦是不是传统节日许多人不清楚。那么元旦是传统节日吗?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元旦是传统节日不,法定节假日哪些是传统节日。 元旦是传统节日吗 现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以前农历的一月一日元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春节”。 只不过现在元旦一般是指公历1月1日,所以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元旦是不少传统节日了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国元旦的发展。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由元旦看中国传统节日的变迁

由元旦看中国传统节日的变迁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关于元旦的习俗,每个国家之间都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这一年孙中山让出最高权力,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刚开始,袁世凯还表示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继续推行新历。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农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当时,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国政府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完整版)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

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中国古代元旦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现在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中国元旦的风俗习惯-最新范文

中国元旦的风俗习惯 篇一:中国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

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篇二:中国元旦习俗 中国元旦习俗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崔

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元旦民俗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 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就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与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苗族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语称“奥道”),举行隆重文娱活动,称主办人为“尤厚道”。有的过年时用糯米饭喂牛,牛角上贴红纸,拉到井边给牛“照镜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这三天要杀猪祭“门主”,或称祭“火龙猪”,祭时外人与妇女不得参加,汉族人不得偷瞧。认为祭过“门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来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 路神生日 元月初五,“路头神”就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就是日为她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她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就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就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就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就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就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她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就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气的调查报告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本文主要通过网上资料而写 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我国各种节日的纪念意义及它们的发展,还有各种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成立日期,其中也包括在那些节日人们会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同学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关键词:打春、清明、劳动节、植树节、元宵节、儿童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三八妇女节等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众所周知,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其中光是传统节日就数不胜数,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有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是有各位前辈的精神,它们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而作为现在的我们更是应该发扬这些好的传统,让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得到个好的传承。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传统的节日吧! 打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愿望节二月五日 愿望节又称许愿日。 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和其它传统节日不同,属于新时代产物,迅速发展形成。愿望节为每年阳历二月五日,在当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挂到树上,挂得越高,愿望越有可能被实现。 妇女节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范文最新推荐------------------------------------------------------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 1 / 10

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 时间不同 一、元旦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月1日。在最初的时候,古时候的元旦日期都是农历,不同朝代的元旦日期也都 不一样。 二、圣诞节,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15日。随着时代的转变,东西方文化融合,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流行。 由来不同 一、“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的古埃及,而我们中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 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二、圣诞节属于西方的宗教节日,是为了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圣经上实际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活动不同 一、在古时候,每年元旦都会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因为古代春节和元旦属于同一天,因此元旦的活动和现在我们春节的活 动相似,例如祭神祭先祖、舞龙灯、贴春联、放鞭炮等等。 二、每年的圣诞节,大部分会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举行弥撒(宗教仪式)。之后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圣诞节 大餐,然后一起交谈,回忆美好的过去,祈祷更加美好的明天。 传说不同 关于元旦节的传说

一、传说有一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它每到除夕之夜就到村里吃人和牲畜。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 起门,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 二、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在大门上贴红色的对联,挂起红色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 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 关于圣诞节的传说 一、传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当时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 二、在马利亚到达伯利恒时,无奈未能找到旅馆,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个时候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被迫在马槽里 生下耶稣。 三、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不是 公历上的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在中国现代,“元旦”是对公历新年的称呼即公历 1月1日,而中国传统节日都和农历(含节气)有关,所以它肯定不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公历节日。问一个年长的农民会说,中国那时只有被我们叫农历的历法,还没有公历,公历是从西方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元旦 (春节)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 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 “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 ‘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崔寔《四民月令》: “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

2020年最新中国传统节日_元旦节作文5篇800字范文合集

2020年最新中国传统节日_元旦节作文5篇800字范文合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下 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_元旦节作文5篇800字范文合集,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很早就起来了,往右边一看,诶呦,闹铃还没响!太好了,第一次!可你知道 我为什么这么早起来吗?告诉你吧,因为今天学校要举行庆元旦活动!有什么内容呢?别急,让我慢慢道来。 一进校门,只见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彩带,气球,窗花都是每个班级里不可缺少的物品。同学们到齐了,突然,集合号响起了,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去篮球场参加隆重的颁奖仪式。奖项有很多,有足球比赛最佳组织奖,有最佳射手奖,有最佳守门员奖等等,我们班荣幸获得了最佳组织奖,我们班每个人的脸都乐开了一朵花。更绝的是,我们学校的“花儿与少年”啦啦操队在全国啦啦操冠军赛荣获三等奖,奖状由黄校长和 杨校长颁发,听金老师说,在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学校可以代表中国去参加国际大赛呢! 颁奖仪式结束了,同学们排着队回教室了,不过,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上玩着好 玩有趣的游戏,我们班玩的是投乒乓球——一人拿三个乒乓球往两个垃圾桶里扔,最后冠军是任纹萱和安昕怡,三个都进了。 开始包饺子,做汤圆喽!校园里立刻欢呼声一片。现在,我来教大家怎么包饺子吧!先 拿一张饺子皮,再拿勺子挖一小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沾一点点水,抹在饺子 皮上,最后把两边饺子皮“对折”捏起来,一个饺子就做好了。做汤圆更简单多了,只要把 面团搓成圆形,(干的话加一点水)就可以了。 家长们把饺子和汤圆搬到厨房去了,在等待时间,我们玩了“传花球”——一个人敲“鼓”,“鼓声“停下来时,花球传在谁手里,谁就表演一个节目,不知玩了多久,一位妈妈说:”开饭了!”我们便拿着碗蜂拥而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等我们快吃完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惊喜出现在我们眼前----油炸鸡翅!我们欢天喜地,一下子吃完了,不过后来,一位妈 妈问“谁还要鸡翅?”“呼啦”一声,四十五个同学有三十九个都举手了,所以又得了一个鸡翅,我们的副班主任可好啦,让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电影,我们觉得可开心啦! 后来,老师们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袋夹心饼干,有草莓味,也有牛奶味。还有士力架 和巧克力味卷心酥。另外,每人还有一张2018年日历。并且老师让我们把自己做的一个 小饺子和一个小汤圆带回家,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想好了:把饺子给爸爸吃,把汤圆给妈妈吃。 放学的铃声响起,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不过,我们收获满满!回家以后,我把我 做的小饺子和小汤圆给了爸爸妈妈,他们感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700字 美丽的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700字美丽的元旦 导读:【网络综合-中国传统节日作文700字:美丽的元旦】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700字:美丽的元旦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元旦节那天,也是我三姨的生日。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妈妈,新年快乐!”“爸爸,新年快乐!”这是我一大清早做的第一件事。之后,我就梳洗起来。在洗脸时,我看见天上的`鸽子飞来飞去,好像也在忙着为人们传递着节日的祝福。 一会儿,我们出发到两江楼火锅店去吃三姨的寿宴。在街上,我看见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在金伯利钻石门口,有一位叔叔正在发气球。红色的气球上印着黄色的“金伯利钻石”几个字,真是红配黄,喜洋洋。我拿了三个气球又继续出发。一会儿,我们到了两江楼火锅店。开饭了,我们小孩的老一套是先为寿星敬酒。表哥坐在我旁边,他向我又晃了晃杯子,意思是说“准备好了吗?”我手指一弹,是说准备好了。接着,我向表姐发去了信号。表姐正在吃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等一下。一会儿,表姐向我们发来了信号,我们立刻端起杯子,走到三姨面前,与三姨的酒杯“嘭”的一声碰在一块,大家一起说道:“祝三姨生日快乐!” 吃完饭,我们到了三姨家,我们就开始准备送给长辈们的礼物,这可是我和表哥表姐事先约好的。出门时,我就准备了剪刀和花纸,咱们就开始剪起来。一会儿,我们就剪好了12张剪纸,家中只有10位长辈,怎么办?有了,今天是三姨的生日,加一张,外婆是一家之

长也加一张,这不就解决完了。下一步就是“打包”。用长方形的花纸叠个小包,把剪纸放进去。叠小包,我最行,所以小包由我来叠。表姐是写字高手,祝福语由她来写。只剩下装剪纸了,就让表哥来做吧。分工完毕,我们就做起来。做完了,下面就是送礼物了。10个包,一人分3个,还剩一个,就给表哥。“一会儿咱们送过去,用普通话说:‘这是我们送给您的新年礼物,请笑纳。’好,就这样,出发”。我一声令下,我们付诸行动了。 夜幕降临,我们又玩起瞎子摸鱼的游戏。先用黑白板的方式,决定谁当瞎子。表哥和表姐俩都出黑板,我出了白板,啊!我当瞎子。我被表哥蒙上了眼睛,转了三圈,不知是谁关了灯,我就开始摸了。我竟迷失了方向,不过,我又很快摸清了方向。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人,便立刻上去,可惜人已经跑了。我又向其它地方摸,摸着摸着,我发现前面有个东西把我拦住了,我一摸,“是……是表姐。哈哈,我终于捉住你了。”我高兴地说。就这样,我们你摸我,我摸你,玩得不知有多开心。 这个元旦节,我过得真快乐。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700字美丽的元旦】 1.中国传统节日作文:春节 2.中国传统节日作文精编 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 4.中国传统节日随想作文 5.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

汉族节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

汉族节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关于元旦节的来历,可追朔到中国夏朝。在中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第一个早晨自然就是一年的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采用公历即阳历纪年,并把1月1日叫“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当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他们的元旦日期并

不一样。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元旦手抄报中国传统节日元旦手抄报文字稿

元旦手抄报中国传统节日元旦手抄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 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 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 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 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 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 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 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 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 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 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 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 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描写元旦节的古诗有哪些.doc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描写元旦节的古诗有 哪些 元旦每年的公历一月一日,而人们也会称这一天是新年,因为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那么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吗?下面就是我精心整理的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描写元旦节的古诗有哪些,欢迎阅读!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描写元旦节的古诗有哪些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不是 公历上的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在中国现代,"元旦"是对公历新年的称呼即公历1月1日,而中国传统节日都和农历(含节气)有关,所以它肯定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公历节日。问一个年长的农民会说,中国那时只有被我们叫农历的历法,还没有公历,公历是从西方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

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描写元旦节的古诗有哪些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 ,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 ,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 ,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 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 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桃符:亦名“桃板” 。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 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陈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旧时北京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 、宋代“闹蛾”之遗。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北京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 磨年糕”。各地式样不一,以江浙一带最为重视。冬腊水制成,可存贮数月之久。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 年糕》:“黍粉和糖为糕,曰年糕。有黄、白之别。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曰糕元宝。黄白磊砢,俱以备年夜祀神、岁朝供先及馈贻亲朋之需。其赏赍仆婢者,则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曰条半糕。富家或雇工至家磨粉自蒸,若就简之家,皆买诸市。春前一二十日,糕肆门市如云。”按: 吴人所制“糕元宝”,黄者代表黄金,白者代表白银,清代诗人吴锡麒曾作诗嘲讽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