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适用全国)

(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适用全国)
(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

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

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

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答案】C

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与a曲线相似;选项C,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学&科网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

关。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B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池塘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温带草原

3.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切除动物睾丸会导致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4.下列方法中,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引入该生态系统原本不存在的外来物种

C.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

D.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5.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定较乙长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营养结构会变得更简单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以下有关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中,落叶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分解者繁殖

B.藻类过量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消费者的增加推动了能量流动并加快了物质循环

D.四季更替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比例依然相对稳定

7.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养鱼塘中鱼的数量持续在K值可获得持续的高效益

B.防治害虫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进行

C.外来物种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往往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D.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到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在由下表种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植物种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

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A.草丛

B.针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10.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_ 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 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1.(2018·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12.(2016·新课标1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3.(2017·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温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它们具有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A、B、D均错误,C正确。

3.【答案】D

【解析】切除动物睾丸会导致性激素分泌不足,从而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属于负反馈调节,A不符合题意;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不符合题意;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C不符合题意;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原有物种的灭绝,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项错误;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只能保持稳态,并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错误;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区间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都少于乙,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食物链不一定比乙长,②错误;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了演替过程,种群类型越来越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③错误;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随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④,选B。

6.【答案】B

7.【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物种越复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A正确;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D正确。

8.【答案】B

【解析】养鱼塘中鱼的数量,应在大于K/2时开始捕捞,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持续在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持续的高效益,A错误;防治害虫,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可将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往往会使该生态系统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降低其稳定性,C错误;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9.【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种类最多,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所以D正确,A、B、C错误。学&科网

10.【答案】(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负正

(3)抵抗力稳定性强

(4)自我调节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4)雾霾的出现及PM 2.5爆表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1.【答案】D

【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12.【答案】B

13.【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9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在常有人说京剧的节奏太慢,不符合今天的生活规律。我以为统地说节奏慢是不对的。对于京剧表演艺术而言,有的节奏可以加快,有的却不能。细语微笑,浅斟. 低唱,这些地方必须放慢节奏,让人细细咀嚼. ,缓缓领略,才能辨出个中韵味。难道能说这是艺术的弊病吗( )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胧 B .垄 C .笼 D .陇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项是 A .zh ēn jiáo B.zh ēn jué C .zhuó jiáo D.zhuó jué 3.下列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把事情搞糟的不是别人, 就是你自己。 ②好书也不必本本都买,一人买一种,大家 看。 ③你这样删改我的作品,完全 了我的原意。 A .恰好 交换 篡改 B .恰好 交流 窜改 C .恰恰 交流 篡改 D .恰恰 交换 窜改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部小说的故事是围绕清明的内忧外患来展开的,情节扣人心弦.... 。 B .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再不值钱,我也会敝帚自珍.... ,毕竟礼轻情意重嘛! C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管理,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 。 D .他身上那种实事求是、光明磊落.... 的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6.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 .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使我们的生活比过去舒适多了。 B .本周二有几个学校的领导要来开会,请相关部门做好接待工作。 C .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是判定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D .这次考试能够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因为我作了充分的复习准备。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复习教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无答案)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问题解决式 四、学习过程 导入:亚马逊森林生态系统,亚欧大陆草原生态系统,以及苔原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灾,虫害等干扰但仍能保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能力 3.基础: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实例一: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增加时的调节机制(构建调节模型)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实例二:见PPT投影图片 问题思考(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2)虎丘外围河流在染坊废水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 1、生态系统具有体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举例:河水受轻度污染后的自净作用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到原状的能力 (2)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受污染后的太湖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的恢复 3、影响生态系统体抗力稳定性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食物网越,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弱。 例如比较抵抗力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4.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1)规律:一般来说,两者程的关系 (2)请用曲线图画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比较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4)思考:荒漠生态系统的体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吗?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

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

广东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1分)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2分) (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2分) (4)□□□□□□□?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2)月还没有落,……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3)我páo gēn wèn 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怜当的一项是()(3分)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 ..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 ..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 ....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

高三生物教案: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 四、教学课时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板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方式一 2016年5月4日,太湖蓝藻随着滚滚流水由西向东挺进无锡市梁溪河畔,入湖污染物总量偏大、蓝藻水华暴发程度超过往年。 如何让太湖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 方式二 在林业生产上,人工种植的单一纯种林很容易发生虫灾,但是天然混交林和原始森林一般不会发生虫灾,这是为什么?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结果: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 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3)基础:负反馈调节。 问题探究 1.材料1 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 材料2 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 从材料1、2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答案如图所示 (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答案如图所示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知识结构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决方法] 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存在,进而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教学,已为学生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打下了伏笔,再借实例说明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图片、动画。 七、学生活动 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导入:[问题探讨]教材P109,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讨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再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生存至关重要。那

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学生阅读教材P109相关内容。教师指出:只有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稳定性表现在结构相对稳定和功能相对稳定上。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尽管其中的生物生生死死,迁入迁出,无机环境也不断变化,但从某一阶段来看,该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大体相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设问: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学生阅读教材P109——110相关内容,动画模拟演示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的负反馈示意图。设置下列问题: 1、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 2、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 3、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 4、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P110——111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3、草原、北极苔原、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谁强谁弱?恢复力稳定性谁高谁低? 4、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自身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关系如何?恢复力稳定性呢? 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抵抗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了,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 1、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它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如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种群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主要依靠群落内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种群内的种内斗争而实现的。 2、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其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正比。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取决于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关系。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抵抗力稳定性不能发挥作用于,恢复力稳定性得以充分体现,最终使其恢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 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1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1分)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2分)(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2分) (4)□□□□□□□?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2)月还没有落,……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3)我páo gēn wèn 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zē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怜当的一项是()(3分)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 ..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 ..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 ....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doc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知识结构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决方法] 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存在,进而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教学,已为学生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打下了伏笔,再借实例说明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图片、动画。 七、学生活动 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导入:[问题探讨]教材P109,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讨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再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生存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学生阅读教材P109相关内容。教师指出:只有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稳定性表现在结构相对稳定和功能相对稳定上。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尽管其中的生物生生死死,迁入迁出,无机环境也不断变化,但从某一阶段来看,该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大体相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设问: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学生阅读教材P109——110相关内容,动画模拟演示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的负反馈示意图。设置下列问题: 1、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 2、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 3、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 4、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P110——111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3、草原、北极苔原、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谁强谁弱?恢复力稳定性谁高谁低? 4、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自身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关系如何?恢复力稳定性呢? 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抵抗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了,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 1、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它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如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种群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主要依靠群落内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种群内的种内斗争而实现的。 2、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其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正比。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取决于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关系。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抵抗力稳定性不能发挥作用于,恢复力稳定性得以充分体现,最终使其恢复接近原状或代之以另一全新的生态系统,并且重新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又表现出自动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 计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四、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六、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问题解决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运用于实践。 七、教学资源 利用PPT进行教学。 八、教学过程

2019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协调。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时重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典型例题 例1.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是() A.物种成分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平衡 C.呈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D.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 例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例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例4.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 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 例5.(天津理综卷,5)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例6.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__。 (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 a>y 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 a________b(>、<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若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根据表中的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 的影响。 例7.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本实验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授课过程 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能力。 微思考1:稳定性的表现?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9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慰藉/籍贯 B. 诛杀/茱萸c. 瓦砾/闪烁D. 绵亘/旦夕啜泣/拾掇 慎重/缜密 渎职/案牍 讪笑/汕头 数学/数见不鲜山脉 /脉脉含情 蹊跷/另辟蹊径 省略/不省人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砝 码 简练侯车室引吭高歌 B . c .辨 别 赡 养 九洲 琐屑 主旋律 斑马线 反腐倡廉 抨然心动 D .暧 昧 沧桑度假村发号施令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李明偶遇小学同学陈军;李明说:“多年不见;很是挂念;令尊身体可好?”

B. 王芳受邀到丽丽家参加生日晚会;王芳说:“我一定按时到寒舍赴约。” c. 王明挑选了一张个人照送给同桌丁莉作毕业留念;他在照片背面写上“丁莉惠顾”。 D. 郑经理因为堵车迟到;他一见到客户赶紧道歉:“不好意思;让您恭候多时了。”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目前网游市场竞争无序;相关部门严格监管;进一步规范经营者、开发者和管理者的行为。 (2)乘客信息安全是交通运营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应随便乘客个人信息。 (3)“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 A. 必需暴 露 截止 B. 必须暴 露 截止 c. 必需泄 露 截至 D. 必须泄 露 截至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B. 长江大保护不可能一挥而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进落实;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c. 浙江馆里;近3米高的新昌青藤编织工艺品“滕王阁”、五彩斑斓的仙居无骨花灯、晶莹如玉的龙泉青瓷等;令人目不暇接。 D. 动画电影《妈妈咪鸭》讲述了大雁和鸭子姐弟冒险的故事;影片卡通形象动作夸张;语言幽默;让观众忍俊不禁。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日;四川某县从全国近百名报名者中招聘了10名乡村规划师;他们特别的职业、优厚的待遇;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B.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成效明显;京津冀、珠三角等地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其中2017年京津 冀PM2. 5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3倍多。 c. 亚洲篮坛呈现出新的格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队的加入提高了亚洲篮球的竞技水平;对中国男篮在亚洲的地位造成了冲击很大。 D.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郑州大学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进行了大规模勘探;明确了帝陵墓家的基本特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7.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板“怕”顾客;何愁服务不周到?也许;这就是“怕”的本质。 ②第一次下地干活;真累!一天下来;腰痛得像断了似的。 ③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A. ①反问②夸 张 ③比 拟 B. ①设问②夸张③比拟

专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专题5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求:Ⅱ 考纲解读: 1.知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区分 3.知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考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技能方法】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表现 (1)由下面的图示可得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相对稳定。 (2)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可得出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相对稳定。

2.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例 由以上图示看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 5.生态系统稳定性易错点 (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4)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6.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