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电压问题

安全电压问题
安全电压问题

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1、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电流(mA) 50Hz交流电直流电

0.6~1.5 手指开始感觉发麻无感觉

2~3 手指感受觉强烈发麻无感觉

5~7 手指肌肉感觉痉挛手指感灼热和刺痛

8~10 手指关节与手掌感觉痛,

手已难以脱离电源,但尚能摆脱电源感灼热增加

20~25 手指感觉剧痛,迅速麻痹,

不能摆脱电源,呼吸困难灼热更增,手的肌肉开始痉挛

50~80 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颤强烈灼痛,手的肌肉痉挛,呼吸困难

90~100 呼吸麻痹,持续3min后或更长时间后,

心脏麻痹或心房停止跳动呼吸麻痹

以工频电流为例, 当1毫安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会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毫安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毫安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

2. 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愈长,则伤害愈大。

3. 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电流的路径通过心脏会导致神经失常、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危险性最大。其中电流的流经从右手到左脚的路径是最危险的。

4. 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电流频率在40Hz ~ 60Hz对人体的伤害最大。

5. 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敏感;小孩遭受电击较成人危险;同时与体重有关系。

6. 伤害程度与人体电阻的关系

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就与人体电阻有关系。人体电阻因人而异,与人的体质、皮肤的潮湿程度、触电电压的高低、年龄、性别以至工种职业有关系,通常为1000 。 ~ 2000,当角质外层破坏时,则降到800~1000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2k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为

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GB3805—93是一项关于对人没有危险电压的

最权威的基础标准。充分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可知,

在最不利条件下(除医疗及人体浸没在水中外),这

种限值是:15~100Hz交流电压(有效值)不超过

16v;无纹波直流为35v。其中50Hz交流16V的数

值,较现今我国工程习惯(乃至初中物理教科书)还

采用的36V,低得很多;更低于1998年发布的

GB4706.1—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

求》中所规定的安全特低电压不超过42V的数值。

2008年9月1日起实施的《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2008中不知道又有什么新规定,现在还找不到全文。

[编辑本段]

安全电压值有哪些规定?

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安全电压值规定为:

在无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36V。

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

1.所谓安全电压(我国规定不超过36伏),并不是绝对的,是因人、因地、因环境条件所相对规定的,即安全之中也有不安全的因素,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荷兰和瑞典规定为24伏:美国规定为40伏;法国规定交流电为24伏,直流电为50伏;波兰、瑞士、捷克斯洛伐克规定为50伏;我国规定为36伏。但必须明确指出,即使在安全范围内,如果周围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安全电压也会变成危险电压,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实践证明,电源频率在50~60赫的电流对人体触电伤害的程度最为严重,使用频率在3~10千赫或更高的高频电气设备,是不会引起触电致死的,仅有时会引起并不严重的电击。但是,在电压为6~10千伏,频率为500千赫时的强力电气设备中,有使人触电致死的危险。

如果电流通过的是患有心脏病、结核病、精神病、醉酒的人体时,触电程度会更为严重。----------------------------

2.

其实电位不是人触电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电位差。通常电位是用与大地的相对电压来计量的,也就是说规定的大地的电位为零。直流电的电位差是按照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量的,而交流电的则是按照与地的电位差来计量的,相同电压的直流电一般比交流电安全是因为交流电的电压是按照有效值来衡量的,交流电的最大电压是有效值的1.4倍,而且交流电由于电压不断变化会对心脏等人体器官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伤害器官。但千万不要忽视了直流电对人的危害。由于直流电的电压是按照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衡量,所以,单级对地的电位差跟电压无关,比如说,对于220V的直流电,也许正极的电位为36V,负极的电位为-184V,所以,当人触摸到正极的时候,由于大地的电位为0,所以这个时候相当于加在人身上的电压为36V,这个时候人就是安全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单触摸到正极人不会出现触电事故,但如果人单独触摸到负极,则相当于加在人身上的电压为184V,那么人就肯定触电了……还有,对于36V的直流电,如果你的正极电位为80V,负极为44V的话,那么你单独触摸到任何一级都会被电极,但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直流电一般是用蓄电池等化学反应仪器产生的,一般两极电位有正有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直流电只要不会同时触摸到正负极就不会出事,也许你触摸到正极没事,但你触摸到负极就玩完了……----------------------------

3.

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36V,安全电流为10mA,原因如下: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

===============

可见所谓的“安全电压”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大小并非绝对,36V仅是对成年人在空气干燥的一般情况下的数值,并且可以看到其限定了通过人体的电流在5mA以下,也就是说,如果电流很大,再低的电压也可能置人于死地,尤其是小孩。

物理课本里讲过,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那小孩的电阻自然比成人小多了,所以对于小孩来说,安全电压的数值应远远低于36V,再加上小孩本身的承受力较成年人差得多,所以其能够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应该更小才对。。

希望大家看到此文后能够告知周围的家长,对未成年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万万不可大意!

直接造成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它是危险的伤害,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电击又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身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的特征是人体接触电压,就是人所触及带电体的电压;人体所触及带电体所形成接地故障电流就是人体的触电电流。直接接触电击带来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总是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极限电流。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或是电气线络绝缘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部分存在对地故障电压,人体接触此外露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主要是由于接触电压而导致人身伤亡的。

1.1触电危害人体的影响因素

发生触电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时间、人体阻抗、电流路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以及触电者的体重、性别、年龄、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影响程度,是由通过人体的电流(I)与电流流经人体的持续时间f(t)所决定的。在不同的参数时,由概率统计分析所得的I=f(t)曲线,在此,我们仅讨论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1.1感知阈和反应阈

感知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人稍有感觉的最小电流值。

反应阈:是指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线a为感知阈和反应阈。它与通电时间无关,电流值为0.5mA,它是区域1与区域2的分界线,在此直线之左,通常无生理效应。尚未达到该电流值时,一般人体无任何感觉,达到或超过该电流值,人体才有感觉和反应。

1.1.2摆脱阈

是指手握电极的人能够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即线b所示是交流电的平均值约为10mA。它是区域2与区域3的分界线,在区域2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区域3预计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它是到存在室颤概率难以划分的有害过渡区。

1.1.3心室纤维性颤动阈

曲线c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是存在较严重的病理生理效应的区域3和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区域4的分界线,在室颤概率曲线c1以下,不大可能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在该曲线以上,不但引起有害的生理效应,而且随着该区域的右移使室颤概率从小于5%,甚至到超过50%,其安全程度相应下降。

1.2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威胁也越大,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使流经处的皮肤发热、出汗,降低了皮肤阻抗,这样通过人体的电流也相应地增加,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1.3人体阻抗

1.3.1人体内阻抗

人体内阻抗是指与人体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忽略频率对人体内阻的容性及感性分量影响,那么人体内阻差不多是起电阻作用,虽然受电流路径的影响,但其值一般在500Ω左右,这对整个人体阻抗(约100kΩ)来说是相当小的,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它是个恒定为500Ω的电阻值。

1.3.2皮肤阻抗

皮肤阻抗是指皮肤表皮与皮下导电组织两电极之间的阻抗。皮肤阻抗是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体(毛孔)组成电阻和电容的网络。它是人体阻抗的重要部分,在限制低压触电事故的电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3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取决于一定因素,特别是电流路径,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频率,皮肤潮湿度,接触面积,施加的压力和温度等。在工频电压下,人体的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电压愈高,而变得愈小。

IEC综合了历年来关于人体阻抗的研究成果,严密审查了大量尸体的实测数据,得出人体在50/60Hz交流电时,成人的人体阻抗在1000Ω左右。

1.4电流路径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电流通过人体一定路径引起的。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最危险的电流路径是由胸部到左手,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路径。

2安全电压(即允许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的关系

关于人体阻抗的条件分类,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属建筑电气设备专门委员会分为三类。

其中第Ⅰ类是指住宅、工厂、办公室等一般场所,人体皮肤是干燥状态或因出汗皮肤呈潮湿状态,在接触电压作用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高,这时取人体阻抗为1000Ω,我们从I=f(t)曲线来看,在AC-3区域,设定通过人体电流为50mA,则50mA与1000Ω的乘积为50V,那是此接触状态时的允许接触电压,我国、西欧及其它多数国家的安全电压采用此值。

第Ⅱ类是指人在隧道、涵洞和矿井下等高度潮湿的场所,人体出汗或因工作环境影响使皮

肤受潮,经常还会发生双手与双脚二者接触凝露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构架等情况,这时皮肤潮湿而使皮肤阻抗低到可以认为接近于零(即可忽略其皮肤阻抗),人体电阻仅剩500Ω内阻抗,我们假设通过人体内部电流为50mA,则50mA和500Ω的乘积为25V,现国际上对于允许接触电压按人体阻抗的条件进行分类时,将25V作为其中的一个等级,这值接近于我国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等级分类中的24V。

第Ⅲ类是指人在游泳池、水槽或水池中,人体大部分浸入水里,皮肤完全浸透,这时基本上为体内阻抗500Ω,同时考虑有导致溺死的二次事故的危险,所以允许通过人体的电流应为摆脱阈,这样,允许的接触电压为0.01×500=5V,这与GB380-83中规定的安全电压6V相近。

如果在不考虑导致二次事故的场所,则可采用12V的允许接触电压,于是流径人体的电流为12/500=0.024A,24mA的电流以在I=f?t的AC-3区域,是不会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

3安全电压的使用注意事项

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稳定电源供电的安全电压,其等级按GB3805-83中所示。

所列空载止限值主要是因为某些重载电气设备额定值虽符合规定,但空载时电压都很高,若空载电压超过规定的上限值,仍不能认为符合这个安全电压。

这个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大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Hz~500Hz)有效值为50V的电压值。

为了人身安全,采用安全电压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除采用独立电源外,安全电压供电的输入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安全电压如从输电线路上获得,必须通过安全隔离变压器,一般采用双圈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绕组分开的直流机以及蓄电池、干电池等来提供所需的独立电源,不得使用自耦变压器;

(2)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它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包括大地实行电气上的隔离;

(3)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防护措施,其电路必须与大地绝缘;

(4)设置在安全电压线路上的部件和导线的绝缘耐压等级至少为250V。

除此之外,安全电压系列用的插头应不能插入较高电压的插座,如使用36V插头则应不能插入220V插座。

LED灯具安规基础知识灯具分类打高压

LED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 I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5.接地要求: 按照国标GB7000.1-2002的分类和IEC60598-1∶2003最新标准,在取消O类灯具后,只有Ⅰ、Ⅱ、Ⅲ类灯具的新规定,其接地要求如下: (1)Ⅰ类灯具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接地:这是Ⅰ类灯具的附加安全措施要求所决定的;如果不作接地,就等于退回到O类灯具,安全无有效保证。 (2)Ⅱ类灯具不需要接地:因为他的附加安全措施不是靠接地,而是靠双层绝缘或加强绝缘来保证。 (3)Ⅲ类灯具不允许接地:因为它是用安全超低电压(SELV),低电压应使用隔离变压器与高电压隔离,并不应接地。 在新修订的国标GB7000.1-2007实施后,从立法上取消了O类灯具;而实际的灯具,大多数是Ⅰ类,所以应作接地。

我国安全电压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我国安全电压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引言 电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矿企业和家庭中都有品种繁多的电气设备。为保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以免使人体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 1、安全电压 交流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都不得超过50V。我国的安全电压的额定值为42,36,24,12,6V。如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场合,狭窄、行动不便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或12V安全电压,以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2、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电气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时不致误碰带电体,规定了工作人员离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击穿短路事故,规定了带电体离附近接地物体和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设备带电部分到接地部分和设备不同相部分之间的距离(见表1) 表1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注:上表格110kv、220 kv、330 kv、500 kv为中性点接地系统。 2.2、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见表2) 表2 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

注:上表格110kv、220 kv、330 kv、500 kv为中性点接地系统。 2.3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见表3) 表3 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 注:上表格110kv、220 kv、330 kv、500 kv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2.4电气工作人员在设备维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安全距离(见表4) 表4 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间的安全距离 2.5安全距离的其他规定 ,通常应不小于2500mm。 ,在屋内距地面2300mm处,在屋外距地面2500mm处,与围栏上方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表1中规定的数值。 ,外廓到无遮栏裸导体的距离,应不小于表4中规定的数值。 ,应不小于表4中规定的数值。 ,见表5。 表5 带电部分到建筑物和围墙顶部的安全距离

一、二、三类电动工具的分类及安全使用

二、三类电动工具的分类及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电动工具按电气保护的方式分为三类: a. I类工具; b. H类工具; c.皿类工具;类工具即为普通型电动工具,其额定电压超过50伏,I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 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I类工具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II类工具即绝缘结构全部为双重绝缘结构的电动工具。 其规定电压超过50VII类工具不允许设置接地装置。 一般为绝缘外壳。 通俗地讲,II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 II类工具必须采用加强绝缘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与软电缆或软线压塑成一体的不可重接电源插头。 II类工具只允许采用不可重接的二脚电源插头。 II类工具均带有标志回” ★III类工具即安全电压工具。 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在防止触电的保护依靠由安全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电压高的电压。 在一般性的加工场所应选用II类工具。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被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紧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一旦外壳带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后果。 因此,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倍注意以下十个安全问题。 1?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工具类型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触电防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I、H和皿三类。 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选用H类工具。 H类工具本身良好的双重绝缘性,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H类或皿类工具。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皿类工具。 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2?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要测量绝缘电阻对长期搁置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阻值,看是否符合要求。 其对绝缘电阻的要求是: I类不低于2兆欧,H类不低于7兆欧;皿类不低于10兆欧。 3?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和电气检查外观检查包括: 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是否牢固等。 电气检查包括:

安全电压范围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1. 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特低电压限值可作为从电压值的角度评价电击防护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数据。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 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cm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湿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3.安全电压额定值 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安全电压的系列,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当电器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撮施。 二、特低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 1.类型 特低电压电击防护的类型分为特地电压(Extra Low Voltage,缩写ELV和功能特低电压(Functional Extra Low Voltage,缩写FELV)。其中,ELV防护又包括了安全特低电压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1. 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特低电压限值可作为从电压值的角度评价电击防护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数据。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 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cm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湿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3.安全电压额定值 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安全电压的系列,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当电器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撮施。 二、特低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 1.类型 特低电压电击防护的类型分为特地电压(Extra Low Voltage,缩写ELV和功能特低电压(Functional Extra Low V oltage,缩写FELV)。其中,ELV防护又包括了安全特低电压(SafetyExtraLowVoltage,缩写SELV)和保护特低电压(protective Extra Low V oltage,缩写PELV)两种类型的防护。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的导则中有关慎用“安全”一词的原则,上述缩写仅作为特低电压保护类型的表示,而不再有原缩写字的含义,即:不

工频电压和安全距离

电压和安全距离 引言 电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矿企业和家庭中都有品种繁多的电气设备。为保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以免使人体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 1.安全电压 交流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都不得超过50V。我国的安全电压的额定值为42,36,24,12,6V。如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场合,狭窄、行动不便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或12V安全电压,以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2.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电气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时不致误碰带电体,规定了工作人员离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击穿短路事故,规定了带电体离附近接地物体和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设备带电部分到接地部分和设备不同相部分之间的距离(见表1) 2.2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见表2) 2.3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见表3) 2.4电气工作人员在设备维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安全距离(见表4) 2.5安全距离的其他规定 表1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表2 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 表3 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

表4 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间的安全距离 2.5.1电气设备的套管和绝缘子的最低绝缘部位对地距离,通常应不小于2500mm。 2.5.2围栏向上延伸,在屋内距地面2300mm处,在屋外距地面2500mm处,与围栏上方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表1中规定的数值。 2.5.3设备在运输时,外廓到无遮栏裸导体的距离,应不小于表4中规定的数值。 2.5.4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导体间的垂直交叉距离,应不小于表4中规定的数值。 2.5.5带电部分到建筑物和围墙顶部的距离,见表5。 表5 带电部分到建筑物和围墙顶部的安全距离 2.5.6屋内出线套管到屋外通道路面的距离:35kV及以下为4000mm,60kV为4500mm,110kV~220kV为5000mm。 2.5.7海拔超过1000m时,表3中规定的数值应按每升高100m增大1%进行修正。对35kV及以下的而海拔低于2000m时,可不作修正。

什么叫安全电压_标准答案

《什么叫安全电压》 问题: 什么叫安全电压? 答案: 在各种不一样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有必须的带电体后,其各部分组织不发生任何损害时,该电压称安全电压。 【相关阅读】 什么是安全电压? 大家都明白36V安全电压,却很少听说50V安全电压。这两种安全电压,前者对应于供 电电源的安全电压,后者对应于漏电安全防护的安全电压。显然,两者的好处和概念不尽相同。 对于安全供电电压,在国家强制性标准GB156-2009《标准电压》中有相关的规定。 什么是安全电压? 例如我们的充电器,它输出的直流电压有5V的,还有12V的,还有变压器,它输出的交流电压是36V的,这些都是安全电压。 毫无疑问,我们采用了这些电压,当然就是给自我构建了安全。 但是,当我们的电冰箱外壳因为内部漏电而带电,上述这些电源的安全电压能为我们构建 防护吗?答案是:当然不行。 IEC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虽然电器的外壳有接地,但接地处存在接地电阻,因此电器的外壳会因为接地电阻压降的原因,其电压会上升,电压上升的最高幅度不得超过50V。 这就是我们的第三道防线,50V安全电压的来源和用途。 注意:个性强调,那里的50V安全电压和36V安全电压要加以区分,它们的概念不一样,适用领域不一样,不可混淆。 在50V电压下,人体承受的电击相对较弱,再加上系统会采取线路保护措施,也即断路 器跳闸,所以人体承受的电击时间也很短暂,时间长度大约是十几个毫秒。 由于接地电阻较小,规范中规定接地电阻不大于2欧,但实际大约在0。2欧左右,用欧 姆定律把50V除以0。2欧,得到250A。由于居家配电的主进线开关一般是40A,把250A 除以40A,得到6。25倍。 对于居家配电的40A主开关,它的特性曲线如下: 什么是安全电压? 我们看到,横轴是实际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纵轴是断路器动作时间。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一)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一)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1.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特低电压限值可作为从电压值的角度评价电击防护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数据。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cm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湿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3.安全电压额定值 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安全电压的系列,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

方式等因素确定。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 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当电器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撮施。 二、特低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 1.类型 特低电压电击防护的类型分为特地电压(ExtraLowVoltage,缩写ELV和功能特低电压(FunctionalExtraLowVoltage,缩写FELV)。其中,ELV防护又包括了安全特低电压(SafetyExtraLowVoltage,缩写SELV)和保护特低电压(protectiveExtraLowVoltage,缩写PELV)两种类型的防护。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的导则中有关慎用“安全”一词的原则,上述缩写仅作为特低电压保护类型的表示,而不再有原缩写字的含义,即:不能认为仅采用了“安全”特低电压电源就能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因为只有同时符合规定的条件和防护措施,系统才是安全的。 可将特低电压保护类型分为以下三类: (1)SELV。只作为不接地系统的安全特低电压用的防护。 (2)PELV。只作为保护接地系统的安全特低电压用防护。 (3)FELV。由于功能上的原因(非电击防护目的),采用于特低电压,但不能满足或没有必要满足SELV和PELV的所有条件。FELV防护是在这种

(完整版)安全电压与安全距离

安全电压与安全距离 一、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带电体后各组织部分(如皮肤、心脏、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不发生任何损害的电压。它是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安全电压决定于人体允许的电流和人体电阻。 1、人体允许电流。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允许电流可以看成是受电击后能摆脱带电体,解除触电危险的电流。男性的最小允许电流为9毫安,女性的最小允许电流为6毫安。在线路和设备装有防止触电的速断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的允许电流可按30毫安考虑。在空中、水面可能因电击导致摔死、淹死的场合,人体的允许电流应按不引起强烈痉挛的5毫安考虑。 2、人体电阻。人体电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数值一般不低于500欧。皮肤电阻可随条件的不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也使得人体电阻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如表9-1。 表9-1 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欧) 注①相当干燥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②相当潮湿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③相当有水蒸气等特别潮湿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双手至双足。 ④相当游泳池或浴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体内电阻。 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并不一定是安全电压。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中规定: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上者为高压,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者为低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中规定:对地电压1000V及以上者

为高压电气设备,对地电压1000V及以下者为低压电气设备。人接触到工频电压250V电压时,足足会把人电死。所以低压不等于安全电压。 交流工频的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都不得超过50V。我国的安全电压的额定值为42V,36V,24V,12V,6V。如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场合,狭窄、行动不便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V或12V安全电压,以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还有一些移动电器设备等都应当采用安全电压,以保护人身用电。 二、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电气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时不致误碰带电体,规定了工作人员离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击穿短路事故,规定了带电体离附近接地物体和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设备带电部分到接地部分和设备不同相部分之间的距离(见表9-2) ②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见表9-3) ③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见表9-4) ④电气工作人员在设备维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安全距离(见表9-5) 表9-2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表9-3 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拦间的安全距离

1安全电压级别我国有关标准规定36v24v12v三个电压等级为...

1.电路的组成 电路就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不论电路的结构如何复杂,但就其作用来说,一个完整的电路(如图6-1)由电源、负载、保护装置及导线等四部分组成。 图6-1 电路组成 2.电路图 在设计、安装或维修各种实际电路时,经常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如果是画实物连接图,虽然直观,但很麻烦。所以很少画实物图,而是画电路图。所谓电路图就是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电路的状态 电路一般有三种状态:通路状态、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 (1)通路状态:电源与负载连接成闭合回路的状态。 (2)断路状态:电源与负载没有连接成闭合回路的状态。 (3)短路状态:电源未经负载而直接由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的状态。 4.直流电 直流电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 5.交流电 交流电是指电流(及电压、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交变电流、交变电压和交变电动势统称为交流电。通常将交流电分为正弦交流电和非正弦交流电两大类,正弦交流电是指其交流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一般家庭用电为交流220V,50HZ。 6. 日常生活中取电用电都会使用到插座,常见插座有:

(1)电脑插座又称网络插座、网线插座、宽带插座、网络面板。电脑插座有一种从电话中分离,所以就有了电话电脑一体插座;电脑插座另一种从有线电视分离,所以有了电视电脑一体插座; (2)电话插座; (3)电视插座又称TV插座、电视面板、有线插座; (4)空调插座,又称16A插座,因为一般的插座都是10A电流,而空调插座是16A电流。 7.常见的灯具介绍 现代灯具主要应用于包括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特种照明等场所。家居照明从电的诞生出现了最早的白炽灯泡,后来发展到荧光灯管,再到后来的节能灯、卤素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灯和LED特殊材料的照明等等,所有的照明灯具大多还是在这些光源的发展下而发展,如从电灯座到荧光灯支架到各类工艺灯饰等。 8.日光灯照明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安全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 件(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新版) 安全电压是指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的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1.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我国的安全电压限值规定为: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V、直流

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温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3.安全电压额定值 我国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规定为:42V、36V、24V、12V和6V。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1)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3)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4)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PCB安全距离详解

PCB安全距离详解 (1)交流电源进线,保险丝之前两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6MM,两线与机壳或机内接地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8MM。 (2)保险丝后的走线要求:零、火线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3)高压区与低压区的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8MM,不足8MM或等于8MM的。须开2MM的安全槽。 (4)高压区须有高压示警标识的丝印,即有感叹号在内的三角形符号;高压区须用丝印框住,框条丝印须不小于3MM宽。 (5)高压整流滤波的正负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2MM。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参考文本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 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其保护原理是:通过 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 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 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定值 1. 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均不大于 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 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特低电压限值可作为从电压值的角度评价电击防护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数据。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 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cm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湿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3.安全电压额定值 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安全电压的系列,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

下面是各电压等级安全距离

下面是各电压等级安全距离 1千伏以下 1."0米 1-10千伏 1."5米 35千伏 3."0米 66-110千伏 4."0米 154-220千伏 5."0米 330千伏 6."0米 500千伏 8."5米 一是无害论: 专家们在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模拟电场强度达到国家标准的4千伏/米时,在场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其影响,发现确实没有任何不适情况。而在离该变电站不远处的500千伏线路下,测试人员测得的电场强度为 3."3千伏/米,低于4千伏/米的国家限值标准。环境辐射监测站副站长兼总工程师季成富介绍,我国的限值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因此,只要按照我国

输变电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人体健康就不会产生损害。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压线塔修建在前,居民楼审批在后,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区修建在前,高压线塔审批在后。 如果是前者,应根据《城市规划相关规定》,一般1万伏的高压线塔与居民楼的水平距离是5米,11万伏的10米,22万伏的15米,50万伏的25米,超出这些距离,即使还存在辐射,也应该是在安全范围之内了。如果是后者,高压线塔则应尽量避开居民楼。 以某条220kV输电线路为例,环保部门实测的220kV该输电线路进变电站段最低点附近电磁场强度如下: 与220kV线路距离(米)0 10 20 30国家推荐标准 电场强度(kV/m) 1."25 0."7387 0."2865 0."1196 4 磁感应强度(μT ) 3."03 2."26 1."39 0."95 100 注: 表中数据为离地

1."5米处。对比国家规定的城市架空电力线路接近或跨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和环保部门实测的架空电力线路电磁辐射强度,可以发现,架空电力线路电磁辐射强度不但在安全距离内是达标的,就是在比安全距离更小的地方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二是有害论: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1992年,瑞士对 200KV-400KV高压输电线沿线500米范围内居住1~25年的50万名居民进行医学调查,发现肿瘤、特别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生与高压电磁场有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 2001年6月将工频电磁场(即输电线路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归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分类号为2B)。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才发病的。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一样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的处于电磁场中。研究证实,生活在 0."2微斯特拉以上的低频磁场环境中将对人体产生影响,造成中枢神经机能的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失调、影响人的正常生活。400千伏高压线下,磁感应强度可达13微斯特拉。 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微特斯拉(与我国的标准相同),但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和美国一些专家们已于1995年提出,把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标准(100微特斯拉)修改为 0."2微特斯拉,瑞典规定不超过 0."2微特斯拉。 许多迹象都使研究人员强烈地怀疑低频磁场的辐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后果,但人们目前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对此作用充分明确的解释。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尚不足以论证居民可以长期持续承受的低频辐射的最高限制。以及在这方面应采取哪些必要的限制。但许多专家仍然提出忠告:

安全电压SELV和PELV

安全电压SEL V和PEL V 7.3 特低电压配电 7.3.1 特低电压(EI.V)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交流50V。特低电压可分为安全特低电压(SELV)及保护特低电压(PEIN)。 7.3.2 符合下列要求之一的设备,可作为特低电压电源: 1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采用加强绝缘层或接地屏蔽层隔离开的安全隔离变压器。 2 安全等级相当于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电源。 3 电化电源或与电压较高回路无关的其他电源。 4 符合相应标准的某些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已经采取了措施,可以保障即使发生内部故障,引出端子的电压也不超过交流50V;或允许引出端子上出现大于交流50V的规定电压,但能保证在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情况下,引出端子上的电压立即降至不大于交流50V。 7.3.3 特低电压配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ELV和PEIN的回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1)ELV回路的带电部分与其他回路之间应具有基本绝缘;ELV回路与有较高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之间可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作保护隔离,也可采用基本绝缘加隔板; 2)SELV回路的带电部分应与地之间具有基本绝缘; 3)PELV回路和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地。 2 ELV系统的回路导线至少应具有基本绝缘,并应与其他带电回路的导线实行物理隔离,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SELV和PELV的回路导线除应具有基本绝缘外,并应封闭在非金属护套内或在基本绝缘外加护套; 2)ELV与较高电压回路的导体,应以接地的金属屏蔽层或接地的金属护套分隔开; 3)ELV回路导体可与不同电压回路导体共用一根多芯电缆或导体组内,但ELV回路导体的绝缘水平,应按其他回路最高电压确定。 3 ELV系统的插头及插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插头必须不可能插入其他电压系统的插座内; 2)插座必须不可能被其他电压系统的插头插入; 3)SELV系统的插头和插座不得设置保护导体触头。 4 安全特低电压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SELV回路的带电部分严禁与大地、其他回路的带电部分及保护导体相连接; 2)SELV回路的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与大地、其他回路的保护导体、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相连接。 7.3.4 ELV系统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SELV回路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且无分支回路时,其线路的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可由变压器一次侧的保护电器完成。 2 当具有两个及以上SEL V分支回路时,每一个分支回路的首端应设有保护电器。 3 当SELV超过交流25V或设备浸在水中时,SELV和PELV回路应具有下列基本防护:

电压和安全距离

电压和安全距离(2) 电压和安全距离(1) 引言 电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矿企业和家庭中都有品种繁多的电气设备。为保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以免使人体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 1.安全电压 交流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都不得超过50 V。我国的安全电压的额定值为42,36,24,12,6V。如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场合,狭窄、行动不便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或12V安全电压,以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2.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电气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时不致误碰带电体,规定了工作人员离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击穿短路事故,规定了带电体离附近接地物体和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设备带电部分到接地部分和设备不同相部分之间的距离(见表1) 2.2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见表2) 2.3无遮栏裸导体到地面间的安全距离(见表3) 2.4电气工作人员在设备维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安全距离(见表4)

2.5安全距离的其他规定 设备额定电压/kV 1~3 6 10 35 60 110①220①330①500① 带电部分到接地部分/mm 屋内75 100 125 300 550 850 1800 2600 3800 屋外200 200 200 400 650 900 1800 2600 3800 不相同带电部分之间/mm 屋内75 100 125 300 550 900 ——— 屋外200 200 200 400 650 1000 2000 2800 4200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表1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设备额定电压/kV 1~3 6 10 35 60 110①220①330①500① 带电部分到遮栏/mm 屋内825 850 875 1050 1300 1600 ——— 屋外950 950 950 1150 1359 1650 2550 3350 4500 带电部分到网状遮栏/mm 屋内175 200 225 400 650 950 ——— 屋外300 300 300 500 700 1000 1900 2700 5000 带电部分到板状遮栏/mm 屋内105 130 155 330 580 880 ———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登高作业等级、火灾分类原则、安全电压规定实用版

YF-ED-J908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登高作业等级、火灾分类原则、安全电压规定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登高作业等级、火灾分类原则、安全电压规定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什么叫高处作业?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答:凡在坠落高度基准2米以上(含2 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 处作业。 1级高处作业:2--5米 2级高处作业:5--15米 3级高处作业:15--30米 特级高处作业:30米以上 火灾分类有哪些?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实用版

YF-ED-J829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实用 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安全电压分类及说明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 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 施。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 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 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 的的范围内。 一、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安全电压额 定值 1. 特低电压区段 所谓特低电压区段,是指如下范围: 交流(工频):无论是相对地或相对相之间

均不大于50V(有效值); 直流(无纹波):无论是极对地或极对极之间均不大于120V。 2.特低电压限值 限值是指任何运行条件下,任何两导体间不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值。特低电压限值可作为从电压值的角度评价电击防护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数据。我国国家标准GB 3805—83《安全电压》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限值为50 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 我国标准还推荐:当接触面积大于1cm2、接触时间超过1s时,干燥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33V、直流电压限值为70V;潮湿环境中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16V、直流电压限值为35V。

安全电压及其相关标准

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指保持独立回路的,其带电导体之间或带电导体与接地体之间不超过某一安全限值的电压。中国国家标准规定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中国标准规定工频电压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和6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即III类设备。 安全电压 标准号:GB3805-1983 替代标准号:被GB/T 3805-1993 替代 发布单位:不详 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点击数:3453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直接伤害。 当电气设备需要采用安全电压来防止触电事故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本标准中所列的不同等级的安全电压额定值。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下等特殊场所,也不适用于有带电部分能伸入人体内的医疗设备。 本标准中的《安全电压》相当于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中的《安全特低电压》(Safety extralow voltage) 1 定义 1.1 安全电压 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500Hz)有效值50V。 注:①除采用独立电源外,安全电压的供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 ②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它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 ③直流电的上限值待以后补充制订。 1.2 人身直接伤害 因电流本身的作用而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2 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