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无关。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B.方法扩散C.形态扩散D.用途扩散

16.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17.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桑代克C.杜威D.格拉斯

18.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20.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B.杜威C.格拉斯D.巴甫洛夫

21.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A.创造性B.无结构C.有结构D.一般性

22.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

2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的表现。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2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A.问题的呈现方式B.问题的具体性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D.知识结构

25.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即为()。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索D.问题解决26.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A.集中思维B.负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

27.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尝试错误法D.爬山法

2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29.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30.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聚合性

31.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纽厄尔和西蒙

32.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33.“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感性D.逻辑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无目的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

35.下面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3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3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3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39.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可找出多种解答方案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抽象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40.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A.《红楼梦》B.《四书集注》C.《爱弥儿》D.《金刚经》原文抄稿4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

4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分解问题

43.计算“50×[60-(32×2-53)]=?”属于()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一般性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__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检验和______两种。

3.同质不同形的呈现各种问题例证的方式叫做_______。

4.______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5.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______与质量可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6.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四个阶段。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______。

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有一定价值意义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9.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______等有关。

10.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______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1.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______的顿悟说。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实施有效的教学”属于______的问题。

13.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______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4.______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环境因素。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__是其首要的环节。

16.______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17.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______。

18.创造有真创造和______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刨性成品的活动。

19.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______的关系。

20.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______;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1.根据问题解决的新颖性不同,可将问题分为______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两种类型。

22.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_____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_____问题。

24.______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有三个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25.______是根据已有信息作出概括、推论,获取答案的思维方式。

26.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标分析法的关键是______。

27.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______。

28.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29.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_。

30.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______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31.______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32.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______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33.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孕育阶段、______和验证阶段。

3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______。

3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______。

36.______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需要探索的情况。

37.以______为代表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38.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__。

39.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40.有结构的问题是______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41.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______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成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及关系。

6.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7.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8.教学中如何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9.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10.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1.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2.简述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13.简述环境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

14.教师怎样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15.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注重个性的塑造?

16.简述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它与智力、发散性思维、人格的关系如何?

2.举例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7.对具体的学科问题的解决,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欠好的学生在问题表征上有何差?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A 11.C12.D 13.A 14.B 15.A 16.D 17.A 18.D 19.D 20.B 21.C22.C 23.A 24.D 25.A 26.C 27.A 28.D 29.B 30.B 31.A32.B 33.B 34.D 35.C 36.C 37.C 38.A 39.D 40.D 41.D42.C 43.A 44.C

二、填空题

1.创造性2.间接检验3.问题的变式4.问题空间5.数量6.验证假设7.个陛8.新奇独特的9.已有的知识经验10.起始状态11.苛勒12.无结构13.由内而外14.家庭15.发现问题16.提出假设17.独创性18.类似的创造19.互为因果20.给定的条件21.常规性问题解决22.深层特征23.无结构问题24.发散思维25.聚

合思维2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27.头脑风暴训练28.功能固着29.启发式30.好奇心31.表征32.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33.明朗阶段34.序列性35.定势与功能固着36.问题情境37.杜威38.功能固着39.创造性40.已知条件41.动物

三、简答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包含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

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2)明确问题。即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4)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问题解决各个阶段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线式的,而是反复的、交错的,并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反复循环。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5.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1)真创造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2)已有研究指出,不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7.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8.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9.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0.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11.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12.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1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

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14.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⑤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1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6.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包括:(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四、论述题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

(1)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

的必要条件。

(2)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基本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特征,发散性思维可为个体的创造性提供机会。

(3)创造性与人格。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相应的人格特征与品质。如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一,有毅力;独立性强,有高度责任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2.(1)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①培养兴趣,保护好奇心;②解决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支持其敢于质疑和探索;⑤培养责任感。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

(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

(5)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问题的能力。

4.(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方式来理解事物;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④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攻、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5(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儿童广开思路,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的习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

(6)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7.理解与表征问题。即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该问题的初步印象。人们对于问题信息的表征常常决定了其能否解决此问题,或至少是能否正确的认识此问题。对问题的表征包括了对问题表面特点的认识,也包括了对问题深层特征的辨析,且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具体学科问题的解决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比较完整,概念比较清晰,因而比成绩欠好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问题深层特征的辨析。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的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即找出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的细节:(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1.定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3.种类 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两类:结构良好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指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二)启发式 启发式指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在启发式法中,常用到的有:手段一目的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和类比法几种具体的方法。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牛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与创造性 (一)创造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意志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 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的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 A. 对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C 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_ A. 变通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先进性(C )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_ A. 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 给定途径(C) 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 认知性(A ) 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_的问题 A. 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C.无结构 (C ) 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一般性 D. 认知性(B) 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 C. 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B) 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问题检验 D. 问题解决( D) 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无目地的幻想 B. 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 比较 D. 发明创造(D) 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_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 理解问题(A) 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 问题结构 B. 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 问题空间(D ) 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 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 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

(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 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14.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15.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16.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7.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 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 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 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 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 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 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 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 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 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 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 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 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 】P139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P139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P138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注意力 B. 动机 C. 情感 D. 意志 2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 智力技能 B. 思维品质 C. 思维程序 D. 能力或特性 3 .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 算法式 B. 推理式 C. 启发式 D. 演绎式 4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 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指向性 D. 独创性 5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形象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辐合思维 D. 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 用途扩散

B. 结构扩散 C. 方法扩散 D. 形态扩散 7 .创造性与()无关。 A. 智力 B. 发散性思维 C. 生活条件 D. 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 头脑风暴训练 B. 自我设计训练 C. 发散思维训练 D. 推测与假设训练 9.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 算法式 B. 推理式 C. 启发式 D. 演绎式 10.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 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 明确问题 B. 模糊问题 C. 有结构问题 D. 无结构问题 12.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漫无目的地幻想 B. 走路 C. 联想 D. 发明创造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何特点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概括起来,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包含四个成分:(1)问题情境;(2)已有的知识、技能;(3)障碍;(4)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 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贮存下来,并成为学 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2.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有哪些 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许多,其中有代表性主要为试误说、顿悟说(相关内容参见第 3章)信息加工模式和现代认知理论等 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和西蒙。 现代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既不利用动物也不借助于计算机,而是研究人类解决某类问题的实际过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格拉斯的模式;基克等人的模式。 (1)奥苏伯尔和鲁宾森以数学问题的解决为原型,提出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呈现问题情境; 第二,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 起来; 第三,填补空隙,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 第四,解答后进行检验。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描述了解题的一般阶段,而且指出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各种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一模式是以数学中的几何问题解决为原型的,并不全适于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所以缺乏一般性。 1 2 3 4 5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_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整理)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简答 1)什么是问题?问题的成分及种类有哪些? 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两个基本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②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的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需要把一些知识综合起来。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物理化学、数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是无结构的问题。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3)什么是问题解决?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一般包括那些成分)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另外,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7)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 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 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 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 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 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 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 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 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 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 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 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 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容量大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 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人格。 4.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 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指给定 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结构不良的问题指给定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中有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界定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求解策略和启发式求解策略。算法求解策略是保 证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或程序,是一种规则系统。启发式求解策略是一种通用的、适应面较广的问题解决策略,较多地被应用于复杂的定义和不完善问题的求解。通常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纽韦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认知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选题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同学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公主”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 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情境性问题 D.程序性问题 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A.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2.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13.下列最符合真正的创造的是()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1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是()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 A.个性 B.好奇 C.创新 D.努力 19.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0.()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 B.解决问题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2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2.“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认知性 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D.无结构 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的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5.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6.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理解问题 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同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8.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9.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10.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方式是( )。 A.研究式 B.探索式 C.启发式 D.算法式 11.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A.推理式 B.启发式 C. 算法式 D.演绎式 12.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3.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 聚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 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 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5.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 )越高。 A.流畅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结构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 A. 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 要达到的目标D.多变的方法E. 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章节练习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 )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

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典型真题分析: 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2007年)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评析】答案为A。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反推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类比法:把两个形式上相同的东西(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类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2008年4月) 【评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态度 D.顿悟 2、()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情境。 A.疑问 B.限制 C.创造 D.问题 3、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的一项是()。 A.回忆 B.分析 C.联想 D.比较 4、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 A.提出假设 B.检验假设 C.发现和提出问题 D.分析和明确问题 5、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但却费时费力的方法是()。 A.算发式 B.启发式 C.手段—目标分析法 D.爬山法 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是()方法。 A.算法式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目标递进策略 D.爬山法 7.常常用于几何题的反证法,实际上是()。 A.算发式 B.爬山法 C.目标递进策略 D.目标递归策略 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 B. 手段—目标分析法 C.逆向工作法 D.尝试法 9、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提出假设 B.分析问题 C.检验假设 D.发现问题 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有()。 A.思维突破 B.思维创新 C.能力或特性 D.能力或经验 11、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法称为()方法。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2、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迁移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创新性思维 B.发散性思维 C.逻辑性思维 D.想象思维 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为()方法。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慧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很一般,但几何成绩非常出色,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慧具备很高的() A、逻辑—数量智力 B、视觉—空间智力 C、身体—运动智力 D、语言—语言智力 2.()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A.问题 B.问题认知 C.问题解决 D.问题陈述 3. “利用蓝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A.结构扩散 B.方法扩散 C.形态扩散 D.用途扩散 4. 以下不属于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的是()。 A.给定的条件 B.存在的障碍 C.欲达到的目标 D.问题假设 5.“7-X2=0”属于()。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伪问题 D.无意义问题 6.()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问题解决的倾向性。 A.功能固着 B.定势 C.迁移 D.习惯 7. 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环节是()。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 D.发现问题 8. 问题是给定的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思维状态 B.刺激情境 C.动态过程 D.既定设问 9.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B.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C.鼓励学生的独立型和创新精神 D.解除个体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10.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为()。 A.算法式 B.启发式 C.演绎式 D.发散式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形象思维 12.由于看到鸟的飞行而发明了飞行器,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思维()。 A.垂直迁移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定势 13.小明在面对同一问题时,能够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说明小明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指向性 C.独创性 D.变通性 14.()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灵活性 15.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头脑风暴训练 D.阅读训练 1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7.教师为学生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这属于() A.自我设计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头脑风暴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18.( )通常是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心理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性格 B.个性 C.态度 D.认知方式 19.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创造性的()特征。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主动性 20.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于好奇心对某一规律的发现或学生自己发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的窍门,这属于()。 A.真正的创造 B.类似的创造 C.伪创造 D.普通创造 21.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它们的名字,这属于()。 A.用途扩散 B.形态扩散 C.结构扩散 D.方法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