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一、问题的提出

过渡语,就是指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所说的一种因逐渐接近标准普通话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言语系统,它主要是指口语.河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因而不少人认为河南话跟普通话差不多,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河南人说普通话存在着不少问题.此外,有人经常用普通话语音来读方言词语,这严重阻碍了人们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与其他方言区的人交往时,甚至会引起误解。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通话的认识失误,一提起普通话,很多人认为就是指北京语音,所以,在河南,普通话也叫北京音,其实,普通话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二是对河南话的认识失误,有人说,河南话就是北京南门儿的话,也就是说,二者的差别很小,主要是语音不同,词汇语法差别不大,所以,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语音上,提到词汇!语法就一笔带过"这样,语音水平是提高了,但说出来的仍是过渡语,里

面带有或多或少的方言词语与语法,造成了普通话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心理学的术语,指学习实践或

技能实践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仿佛不再有进步,似乎停滞在某一水平上,僵化不前。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过渡语中。

(二)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是重视读、写,忽视听、说,总是把读和写作为硬任务多讲多练,听和说则被列入第二课堂。学生读的大多是标准的普通话,写文章时也能够把方言词语、语法转变成普通话,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交通的发达,听普通话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说就不行了。很明显的方言词人们一般会回避,但有些方言词没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或者不知道对应的词语,人们只好用一些不太贴切的词凑合着往下说,这时候的口头表达肯定不准确、不通顺也有一些人内部语言依然是方言,在转化成外部语言普通话时,由于来不及多想,平常又缺乏训练,往往就用方言的词汇、语法,只是转换成普通话的语音而已。

(三)方言研究与普通话教学脱。20世纪50年代曾开展过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后来也编过一些手册帮助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但那次普查的重点在语音,而且没有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所以手册大多停留在语音的教。受它们的影响,现代汉语课也只是有语音辨。长期以来,普通话教师很少接触方言调查,而方言工作者也很少接触普通话教学,更谈不上二者的联合研究了。关于方言的研究,最近几年出版了大量的方言志、方言词典、方言调查报告,但大多停留在调查归纳音系,罗列比较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词汇、语法。词汇也没有进行应用方面的研究,比如,哪些方言词语经常出现在过渡语里面。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方言词语,过渡语的范围也大致框定在普通话测试成绩70~87分之间。

二、方言词语的分类

要想避免过渡语中的方言词语,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的方言词语不会出现在过渡

语中,有的即使出现,使用的频率、范围、原因也不相同,下文中提到的方言词语,有些在不同的地方读

音、意义并不相同,我们主要根据获嘉、洛阳、开封、商丘等方言,为了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注。

(一)不会在过渡语中出现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大多是日常生活用语,它们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而且这些普通话词语使用得很普。所以,在培训普通话时,这一类过于土俗的词语,虽然数量很大,但不必作为重。

1.有音有字或者有同音字

日头地儿:太阳月明地儿:月亮

铺底:褥子盖底:被子

小小子儿:小男孩儿地蹦儿:步行

扁食:饺子菜馍:包子

2.某些有音无字的词语,它们没有同音字或者没有合适的同音字

折断[] 放[tlsa] 吃力[nu7]

3.合音词:河南方言中,合音词不是太多,常见

的有:基数词、这、那+个

做啥[tsuA%] 弄啥[tsuA%] 不用[pi]

没有[miu1]

在单音名词后,里头读合音[Liuy]"/你!谁!人0

后是/家0时读合音,如:人家[iA%] 你家[niA%]"

2 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上!下0用于单音名词或动词后时,读合音,如:

顶上[tiay] 底下[tiAy]"

人们在说普通话时,最常用的是/俩!仨0,其他的一般会采用普通话的说法"

(二)在过渡语中出现的方言词语,它们都是以普通话的语音形式出现的

1.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即使是普通话相当好的人,也很难避免这些词语,如:

(1)反映方言区特有事物及风土人情的词语

食物名称

疙瘩:小麦面做的汤,汤里有面疙瘩"

糊涂:杂面做的汤"

焦圪渣儿:馒头切成长条用油炸"

大馍:春节蒸的送给长辈的很大的枣馒头"

风俗习惯

燎锅底儿:去乔迁新居的人家吃饭以示庆贺"

叫叫:小孩儿受惊吓后母亲拿着小孩儿的衣服

到门外叫:,回来吧!也有的是找巫婆念咒语"

儿童游戏

踢瓦儿:用一小片瓦片儿在一个个格子里按规则踢

星星过叶儿:晚上,几个小孩儿靠墙坐着,一边在背后传东西,一边唱着歌

特有的事物

猫头鞋:小孩儿穿连脚棉裤的时候穿的一种鞋,鞋头绣有老虎头,也有的地方叫老虎鞋"

苇窝子:以前,冬天下雨下雪天穿的一种鞋,木头底儿,鞋帮儿是用草编的,很暖和"

(2)象声词如:圪崩!圪答!咯喽!坷啪等

(3)词的重叠形式有些词,重叠形式不一样,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如:

稠卜几几:贬义" 稠糊糊儿的:褒义"

稠糊糊的:贬义"

(4)某些有音无字的词语,这些词语与第一类的有音无字词语不同,它们没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不想吃硬吃或别人不想吃硬让他吃[PcinH]"坐着向前移动[ui%]"[n^]打[n]小孩儿学站"用舌头裹食[nan7]"

(5)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还保留在方言中,由于普通话

中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它们经常出现在过渡语中这一类词语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由于没有对应

的词语,也许将来有一些会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

2.有些词语,虽然可以换用常见的普通话词语,但它们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如:

/薅!揪!扌赖!抢0是几个不同的动作,与/拔0并

不一样"缭!联!缉!缣0是几种不同的缝纫方法,一个

/缝0字无法反映它们之间的不同"

/馍0在河南方言里是馒头!窝头!饼等食品的总

称,而/馒头0与河南话里的/蒸馍0相同,只是/馍0的

一部分"

3.义项差异词语:有些河南方言词语,有多个义项,其中,有的义项与普通话相同,有的义项是方言

区特有的"下面的例子中只把后者列出来"这部分词语相当多,对普通话水平影响很大,在过渡语里出

现的频率很高,最容易让人误解,所以,对这部分词

语应予以重视"如:

甜:味儿淡,与/咸0相对"

管:行!可以"

乱:有/过!等0的意思"如,我乱一天再去"

排场:指年轻人长得英俊!漂亮,大多用于男性"

疯:指年轻姑娘轻浮!作风不好"

掉了:流产了"

有了!不好嘞:都可以指怀孕"

板:棺材"

走了!出门儿:指出嫁"

鼻子:鼻涕"

4.歧义词语:这一类词不多,它们与普通话形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也很容易引起误解"如:

喝茶:在河南方言里,是指喝白开水,普通话里的/喝茶0在河南方言里说/喝茶叶水0"

冻着了:指感冒"

5.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但方言词语仍普遍使用:这类词语数量很大,普通话水平越低使用频率越

高"但有些普通话相当好的人,甚至是普通话测试员,在平常说话时也会用方言中的某些称呼语!量

词!代词!虚词等"所以,这一部分词语不容忽视"

(1)称谓

亲属称谓

父母称谓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是传统称谓,如,爹!伯!大爷!叔!大儿!娘!大娘!婶儿等,使用它们的

一般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使用这些传统称谓,但在说普通话时,一般会换成

/父亲!母亲0,所以,这些称谓对普通话水平影响不大"其他的亲属称谓,有的与普通话一样,有的稍有

区别,如,老爷!爷!姑!舅等,普通话一般是叠音;还有一些比较特殊,如:哥(大名+哥)可以是对姐夫的

称呼,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姐夫0这个面称,背称时,也不用/姐夫0,可以按面称,也可以用/姐+

家0;妈妈,在豫东,当第一个字念33调值!第二个字念轻声时是对姑母的称呼;客,是对女儿!侄女等晚

辈亲属的丈夫的称呼"

社会称谓

这里主要是说几组泛化的亲属称谓,如,大爷!大娘!叔!婶儿!大哥!大姐等,其中,前四个的使用频

率很高"在使用亲属称谓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直系亲属称谓不能泛化,二是有几个非直系亲属称

谓也不能泛化,如,舅,如果你用它称呼不是你舅的男人,你就是骂他;姨夫!姑夫之类也不能乱用,否

则,那是骂你自己"

(2)量词

在河南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是/个0,它可以与绝大多数可数名词搭配,5现代汉语八百词6说它是

/通用个体量词0"在书面语中,河南人大多知道该用什么量词,但在口语中,量词/个0却经常代替其他

的量词,所以,要提高普通话的口语水平,这个问题也要注意"

(3)代词

人称代词中需要注意的是:

/俺0,它在过渡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大家平常都这样用,反而觉得/我!我们0有点儿别扭了"在

人称代词中,/俺0的问题最大"

/恁0,它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你!你们0"二级甲等以上的人一般能自觉地换成/你!你们0"

/您0,在河南方言中,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敬语,

所以,总是不习惯使用/您0,在跟不太熟悉的长辈说话时,就显得不太礼貌"

复数,在河南的部分地区,人称代词没有复数,而是用/俩!仨!恁!咱!他+数词+个0来表示,在过

渡语中,这种表达方式也会经常出现"其他代词中,/咋0相当于/怎么0,/啥0相当于什么0,/恁0相当于/这么!那么0,但在过渡语中,/咋!啥!恁0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后者"

(4)助词!儿化!副词

助词中,河南话的结构助词是/嘞0,在说普通话时,好多人还是念/嘞0"在河南话中,也有儿化词,但是带后缀/子0的名词特别多,好多普通话中的儿化词在河南过渡语中就变成了子尾词"如:树枝子!米粒子!树叶子!针尖子等"还有些普通话词语不儿化,但方言中儿化,表示的意义较为特殊,如,老师儿:指有手艺的人"好儿:结婚的日子"

副词中,过渡语不怎么使用/很!十分0等程度副词,常常使用/可!怪!绷!飞!精!死!生!鼻句0等,在河南人的印象里,这些程度副词比普通话中的/很!十分0等词程度要重"

6.不知道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有些方言词语,人们知道它们肯定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但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就

很尴尬,明知道是方言词语又不得不用,那就只好换成普通话的声调"这一类词语很多"植物名,如,节

节草!水萝卜棵!圪巴草等;昆虫名,如,老砍刀!滋螬!老扁担;鸟名,如,瓷们差儿!咕咕咕"

7.在谚语!儿歌!歇后语里,方言词语一般不好用普通话词语替换,因为它牵涉到节奏!压韵!平仄

等问题"替换以后,会失去特有的韵味"如,

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大固堆"土地爷的胳膊麻缠"

#91#要饭的不要馍)))穷拿劲"另外,村名如果是方言词也不能用普通话词语替代,如,大固堆村毛固堆村"

三、结语

我们认为,应该把普通话培训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阶段,对于初学者,要让他们有普通话语感,我们必须加强语音训练,语音知识!对应规律!方音辨正是学习的重点"第二阶段,主要针对普通话水平在70~87分之间的人"这时的语音训练应有所变化,那些细小的错误也要纠正,比如:动程!开口度!儿化等"在这一阶段,还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训练,要让大家认识到,标准的普通话包括三个方面"如果不注意词汇!语法,普通话

水平很难再上一个台阶"第三阶段,主要针对普通话水平在87~97分之间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用方言,有时用普通话,不过,大都能用普通话思维,在说普通话时已不需要转换过程,所以,表达比较流畅,语音!词汇!语法错误不多"对于这些人来说,除了继续注意语音!词汇!语法外,还要把注意转向语用"在交际过程中,要想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语音!词汇!语法要正确,而且要考虑到语用的各个方面"如:在普通话中,儿化有表示亲切的作用,

喊晚辈的名字时,儿化显得很亲切"但在河南方言中,叫别人的名字时一般是不能儿化的,否则,会让别人不舒服"有些词语在河南方言中有特殊的义项,容易让人误解,在交际中就要注意语境因素"第四个阶段,普通话水平在97分以上,这个阶段语音!词汇!语法错误很少,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一致,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语用上"

另外,我们还要把方言研究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方言研究帮助过渡语尽快向标准的普通话靠拢,提高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如何运用方言调查成果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这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时,哪些对应规律是可以自

发类推折合的,哪些是类推时容易出差错的;方言的字音和词汇,句型中哪些是容易被套用于普通话的,哪些是不会用错的;在所套用的方言成分中,哪些是可以宽容的,哪些是必须防范的"这就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方言调查,实际上就是过渡语的调查"0[3]就词汇来说,我们要考察方言词汇中哪些不会在过渡语中出现,哪些经常在过渡语中出现,不同阶段的过渡语中出现的方言

词语有哪些不同等内容,如果不加分析,把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都列举出来加以对照,效果肯

定不会好"所以,我们在进行方言研究的时候,一方面,要自觉地为普通话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普

通话教学要积极地吸收方言研究的成果,只有这样,普通话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词汇!语法区别不大0这句话并没有错,关键是我

们要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9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有些方言词没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或者不知道对应的词语,人们只好用一些不太贴切的词凑合着往下说,这时候的口头表达肯定不准确、不通顺--------客观上指出普通话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力不足,没有其他方言表达准确而且生动.

11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某些有音无字的词语,它们没有同音字或者没有合适的同音字-------别以为普通话刚开始就是文字语,它也有好多有音无字的.不过为了推广它,后来造了好多.

河南话如果不想被普通话灭于无形的话,想存在甚至想做大就必须把自己全部文字化!!!当然不一定走全部汉字化之路.还有别的选项.

12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有些河南方言词语,有多个义项,其中,有的义项与普通话相同,有的义项是方言

区特有的"下面的例子中只把后者列出来"这部分词语相当多,对普通话水平影响很大,在过渡语里出

现的频率很高,最容易让人误解,所以,对这部分词

语应予以重视"如:

甜:味儿淡,与/咸0相对"

管:行!可以"

乱:有/过!等0的意思"如,我乱一天再去" ----------------河南话首先反映的是河南的地域文化.

少那普通话的标准来要求河南话!!!

13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排场:指年轻人长得英俊!漂亮,大多用于男性"

-不好意思.在我们长垣(我想决不限于我们这里),排场是多形容女孩子的.如果有人用这个词来形容我,我会觉得尴尬.

14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有了:都可以指怀孕.-----这是委婉语,不是方言!

另一个在我们这里没有.

16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在河南话中,也有儿化词,但是带后缀/子0的名词特别多,好多普通话中的儿化词在河南过渡语中就变成了子尾词"如:树枝子!米粒子!树叶子!针尖子等--------------片面得很!

豫北在语言上有很强的差异,从地理的东西来分,可分为晋语区(尽管还未得到方言学家的一致认同)和中原官话区(尽管这一称呼有人建议改名以减少普通话的侵蚀),这两种方言区几乎各占一半.尽管被划分成两种方言区(前者保留了古入声,但几年来被普通话侵蚀得较为厉害),但是两大方言区去共享同一语法,而且这种特征十分明显.新乡的多半和焦作的大半都是晋语区,新乡的少半和焦作的小半是中原官话区,但多半与小半,大半与小半却都属于在方言学上被称为"子变韵"的语法区.以普通话的"筷子"为例,属于晋语区的辉县与属于中原官话区的长垣(中南部)都把这个词发作"筷(kiao)",安阳的绝大部分是晋语区,濮阳的全部与一少部

分安阳地区是中原官话区,但是两者的特征却是相同的,就是词缀的"嘚".仍以普通话的"筷子"为例,安阳与濮阳(及长垣的北部)都发作"筷嘚".不同的方言区却享有同一语法特征是豫北文化的一大特点.从南北来分,安阳与濮阳是一大板块,但安阳人却更多的把"嘚"儿音化.新乡与焦作是一大板块.南北两大板块是豫北文化的另一大特征.

说女孩子漂亮用俊,读zun,四声

21 回复: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你们”嘞合音字是“您”(nen54),宋元白话就是这样用嘞。

“恁”(nen312)当是“那麽”嘞合音字。

1、“中”:相当于川话中的“要得”,英语中的OK。意思包括:这件做可以“可以”,这个东西“很好”“答应”去做某件事。

2、“前半场儿,后半场儿”:上午,下午。

3、“响午头儿”:中午。

4、“擦黑儿”:傍晚。

5、“半夜合地”:一半指九点以后指凌晨三、四点钟的时间段

6、“清倒起”:早晨。

7、“老扎皮”:土老帽。

8、“这股劲气”:这个样子。例:“你这人咋这股劲气?”。意思是你不应该这样做,这样说,你却这样做,这样说了。

9、“较起悠儿”:有一点,稍微。

10、“招呼着”:小心点,有威胁的含义。

11、“统不中哩”:意思是这要做更是离题太远,谈不扰。“统”一般做为加强语气。意思是:“更加”

12、“不着儿”:不知道。

13、“牟”:没有。

14、“古堆”:蹲下。

15、“说到那儿”:竖着放那儿,也是站在那儿。

16、“没脸”:没面子。

17、“长脸”:增光,有面子。

18、“强势人”:欺负人。

19、“徐哩很”:唠叨得很。

20、“拾道你”:揍你。

21、“理料”:教育。“有理料”就是有教养的意思。

22、“吃哩开”:人头熟,混得走。

23、“啥?”:这是什么?“弄啥”就是要我做什么?

24、“得劲”:舒服,开心,如意。

25、“不得劲”“不舒坦”:身体不舒服,一般走微恙,小病。

26、“戳济哩”“糊弄哩”:做事不认真,敷衍。

27、“对导哩”:相互欺骗。

28、“蒙住了”:骗住了。

29、“媳子”:泛指结了婚的女人。“XX的媳子”,就是指谁的老婆。

30、“妮子”:泛指未成年的女孩子。“XX的妮子”就是指谁的女儿。

31、“外头人”:泛指男人。“XX的外头人”就是指谁的丈夫。

32、“家里”:“老婆”,“XX的家里”就是某人的老婆。

33、“小子”:泛指未婚男孩子。“XX的小子”就是指某人的儿子。

34、“没弹子”“没种”:骂人的话,指没有勇气,懦弱,不像个男人。

经典河南方言笑话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 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河南人唱歌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方言笑话 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河南人在南方 老吴是河南人,来到南方吃早餐,一进门就对服务员说:“小姐,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服务员很不高兴,就说:“没有。只有馒头。”老吴说:“哦,馍馍(摸摸)也行。”服务员极为恼怒,骂道:“流氓!”老吴极为惊讶,说:“六毛?太便宜了!” ★豫剧念白 有一次开联欢会,轮到讲方言这个节目,黄教授被逼无奈,来了一段豫剧念白:杨宗宝掏出那个雕,那个雕,那个雕翎箭,正中穆桂英那个鼻,那个鼻,那个鼻梁骨。 ★俺咋恁不中用类 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河南方言笑话(不是河南人看不懂的哦)来源:史东亚的日志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售货员不解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售货员扔是不解河南人怒了.说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 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经典驻马店方言

【转】驻马店人必看:经典驻马店方言 有了解的朋友们继续补充呀!!!!!!!~~~ 家乡经典方言``驻马店人必看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怼——舞阳的dui,可万能动词 可张——慌张的意思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嘎支(几)窝——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油——蟋蟀 各意人——恶心人 突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 气蛋——烦人 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摸肚——最后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芫荽(yan sui)——香菜 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老末——最后的意思 愚活——绣逗,迷瞪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白动——别动 天树杆——甘蔗 驭(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哋(dei)、加,卧,驭墩儿——板凳 阿(a音或e音)渣——龌龊 摆置——收拾

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毒气——狠的意思 幺火,协活——喊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清倒切——早晨 老渣皮——不时髦 马几妞——知了 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出绿——跑的意思 拉虎——邋遢 马虎瞪——迷瞪 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 糊肚——有点稠的粥 摸嘟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指人不踏实 扑狼鹅——蛾子 扁嘴——鸭子 花大姐——瓢虫 绑张——排场 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 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 住贵——贵重 滴瞎儿——刚下雨的时候 老鳖一——吝啬 这帮那帮,这腔那腔——这边那边 挨口,挨爽——被批评的意思 长虫——蛇 楚喘——蚯蚓 花椒——本是一种调味品,现指嘲笑讽刺的意思 熊样,熊货,熊脸——骂人的词 信球——白痴,傻瓜 欣——我去给你欣点青菜回家下面条,指白拿,白要的意思欣——你家的闺女欣下了没有?指出嫁的意思 猫——骗人 大鬼小鬼,大毛小毛——扑克牌里的大小王 库券(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弯身吧 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 拾捣——收拾,修理 坷拉蛋——小石头 当门——客厅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我来自湖北襄阳,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襄樊话的环境里,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大,襄樊方言说的不是很标准,甚至于有些词汇都不曾使用和明白。但还是能从襄樊话和普通话中比较出一些差异。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语音、语法、和语汇上的诸多差异。 一、语音方面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樊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音轻略带秦”。 (1)声母方面,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樊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樊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樊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樊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樊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读gai、鞋读hai。 (2)在韵母方面,襄樊话襄樊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

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 分得较为清楚;襄樊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 等。 (3)声调方面,襄樊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樊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樊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樊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樊话中则是降声调214。除此之外,襄樊方言中的个别词语有特定读法,例如:去读作ke。并且口语中多带儿化音和卷舌音,例如“子”在词尾时经常被读作卷舌音,显得诙谐俏皮。 二、语法方面 襄樊话的句子组合上在有些时候与普通话不同。例如: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还有就是襄樊话中多加语气词,例如:“靠边起走”其中“起”读轻声。整句话意思是靠边走。还有“是不是撒”中的“撒”也表示语气。 三、语汇方面 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襄樊话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尤其在亲属称谓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姑姑一词在襄樊话中叫“念儿”,甚至有人写作“女+念”,生造了一个字;最常用

郑州方言

歌词 在郑州,有种可以那叫做中 在郑州,有种哇塞叫乖乖嘞 在郑州,有种没有叫木任啥 在郑州,有种舒服叫做得劲 在郑州,有种干什么叫弄啥类 在郑州,有种不够长叫够不捉 在郑州,有种捉迷藏叫藏老闷 在郑州,有种聪明叫做能了不轻 在郑州,有种扫把叫做条帚 在郑州,有种铅笔叫做北 在郑州,有种勺子叫做硕(二声) 在郑州,有种板凳叫做蹲儿 在郑州,有种馒头叫做馍 在郑州,有种蹲叫做谷堆 在郑州,有种水平叫做抹 在郑州,有种知了叫麻叽鸟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怼——舞阳的dui,可万能动词 可张——慌张的意思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嘎支(几)窝——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油——蟋蟀 各意人——恶心人 突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 气蛋——烦人 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摸肚——最后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芫荽(yan sui)——香菜 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老末——最后的意思 愚活——绣逗,迷瞪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白动——别动 天树杆——甘蔗 驭(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哋(dei)、加,卧,驭墩儿——板凳 阿(a音或e音)渣——龌龊 摆置——收拾 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毒气——狠的意思 幺火,协活——喊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清倒切——早晨 老渣皮——不时髦 马几妞——知了 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出绿——跑的意思 拉虎——邋遢 马虎瞪——迷瞪 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 糊肚——有点稠的粥 摸嘟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指人不踏实 扑狼鹅——蛾子 扁嘴——鸭子 花大姐——瓢虫 绑张——排场 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 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是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河南话属于北方话,与普通话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语音包括“音”和“调”两个要素。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情况大致如下: 1. 音调完全相同的有50个,占1.4%; 2. 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3150个,占90.0%; 3. 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100个,占2.8%; 4. 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140个,占4.0%; 5. 音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30个,占0.9%; 6. 音调变化无明显规律的有30个,占0.9%。 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音调完全相同的如: 他、她、它(tā) 役、毅、疫、邑、译、肄、逸(yì) 哥(ɡē) 阁、格(ɡé)博、搏、驳(bó) 及、级、吉(jí) 结(jié) 把(bǎ) 华(huá) 国(ɡuó) 职、执(zhí) 菊、鞠(jú) 福(fú) 答(dá) 竹(zhú) 必(bì) 与(yǔ) 粒(lì) 叔(shū) 术(shù) 丛(cónɡ) 刊(kān) 绍(shào) 二、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以“马、妈、骂、麻”为例。这四个字在河南话中(以郑州、开封一带的语音为代表)分别是“第1声、第2声、第3声、第4声”,而在普通话中分别是“第3声、第1声、第4声、第2声”。对应起来就是: 河南话普通话 第1声→第3声 第2声→第1声 第3声→第4声 第4声→第2声 所以,这个对应规律不妨称为“3142律”。(下面用─、/、√、\分别表示第1、2、3、4声) 如:河南人忠厚老实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勇敢坚强

河南话:\\\/√─ \\\√ \/\√√——/\ 普通话:///─ \√ ///\/—/\\√√—/ 三、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 1.第一声变第二声如: 仆(pū→pú) 扛(kānɡ→kánɡ) 焚(fēn→fén) 儒(rū→rú) 2.第一声变第四声如: 腹(fū→fù) 档(dānɡ→dànɡ) 设(shē→shè) 悼(dāo→dào) 隘(āi→àì) 3.第二声变第三声如: 北(béi→běi) 法(fá→fǎ) 塔(tá→tǎ) 铁(tié→tiě) 骨、谷(ɡú→ɡǔ) 曲(qú→qǔ) 尺(chí→chǐ) 乙(yí→yǐ) 渴(ké→kě) 甲(jiá→jiǎ) 轨(ɡuí→ɡuǐ) 冶(yé→yě) 4.第二声变第四声如: 末、莫、沫(mó→mò) 蜜、密、秘(mí→mì) 灭、蔑(mié→miè) 木、目(mú→mù) 质(zhí→zhì) 若、弱(ruó→ruò) 畜、蓄(xú→xù) 纳、捺(ná→nà) 妇、复、付(fú→fù) 恶(é→è) 各(ɡé→ɡè) 辣、蜡、腊(lá→là) 力、立、栗(lí→lì) 袜(wá→wà) 握(wó→wò) 物(wú→wù) 列、烈、裂、猎(lié→liè) 鹿、录、陆(lú→lù) 率、律、绿(lǘ→lǜ) 洛、落、络、骆(luó→luò) 怯(qié→qiè) 月、越、悦、阅、奥(yé→yè) 叶、页、业、腋、液(yé→yè) 入、褥(rú→rù) 日(rí→rì) 召(zháo→zhào) 赠(zénɡ→zènɡ) 5.第三声变第二声如: 娱、愉、舆(yǔ→yú) 什(shě→shén) 6.第四声变第一声如: 猫(mào→māo) 孵、敷(fù→fū) 四、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1.河南话中凡是由声母z、c、s与韵母i、ü 拼成的音节,z、c、s一律相对应地换成j、q、x。如: 挤(zi→ji) 千(ciɑn→qiɑn) 修(siu→xiu) 精(zinɡ→jinɡ) 秋(ciu→qiu) 须(sü→xü)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一、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 据科学统计,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极强的一致性。大多数相同的词语是基本词汇的核心词语:如大风,下雪,下雨,平原,荒地,阴天,松树,

经典河南濮阳方言

河南濮阳方言 门头-前额 耳啕-耳朵 嘴片子-嘴唇 格拉崩-脖子 格照窝-腋窝 格拉拜子-膝盖 脊娘骨-后背 肚肚腰子-肚脐眼 月门地儿-月亮 嘎嘎-月亮 野儿地儿-阳光,太阳年下-春节 扁食-饺子 当门-房子正堂 门嵌子-门口台阶 灶户窝-厨房 当堰子-院子 地把子-扫帚 清起来-早上 吃清饭儿-上午 吃晌饭儿-下午 晌午头-中午 黑家-晚上 傍黑儿-傍晚 天西-傍晚 恒恒-夜里 基门儿-今天 也儿嘞-昨天 欠儿嘞-前天 赶明儿-明天 过明儿-后天 基年-今年 过年-明年 年时-去年 霉啥-以前 老霉啥-更早以前 将吧将-刚刚好 般乏-同时,一块儿 多能-什么时候 梁桥儿-老婆的姐(妹)的老公 丈人大爷-岳父 丈人大娘-岳母小小得儿-小男孩 小闺女儿-小女孩 老嬷嬷-老太太 蝎虎子-壁虎 蛇伏蠊子-蜥蜴 瓜蜓-蜻蜓 呼啦蝶-蝴蝶 扑啦蛾子-飞蛾 嘟了子-蝉 嘟拉龟-蝉的幼虫 长虫-蛇 坏鼠狼子-黄鼠狼 蜗老牛子-蜗牛 壳泡-河蚌 河蟆-青蛙 疥河蟆-蟾蜍 玛皮-蚂蟥 面面瓠子-蝙蝠 千千木子-啄木鸟 麻嘎子-喜鹊 老老照-麻雀 小小虫-麻雀 咕咕-布谷鸟 板螳-田鼠 骚虎蛋子-公羊 雅狗-公狗 草鸡-母鸡 雅猪-公猪 颔褂子-上衣 河野头-河边 茅子-厕所 解小手-小便 解大手-大便 利撒-利索 藏麻跟儿-捉迷藏 将军包-剪子包袱锤 壶下-喝完酒壶里的为 止(喝酒时的言语) 盅下-喝完这一杯为止 (喝酒时的言语) 罗生-花生 长果-花生 七七牙-蒲公英 不咋-差不多 喝汤-吃晚饭 单悔儿-故意 谷基着-蹲着 歪会儿-躺一会儿 觉门子-感觉 革焉-(植物)蔫了 吃饭( 其饭) 坏了(毁了) 你怎么了( 抓了你?) 没有事?(谋事) 水饺(扁食) xu=书 xu=树 bei=笔 雪--说 fu 书 fu fu 叔叔 fuo 说 fei 水 feijiao 睡觉 罗身=花生 果子=油条 梨膏=糖 吃饭也叫喝汤如:你 喝汤喽呗?? 呀个肉西——昨天下 午呀个黑家~! 在村 口一古最~! 呀咯哼哼——昨天傍 晚叶个黑老(昨天晚 上) 干啥(抓啦) miu --没有 面托----油条 前儿个——前天 叶儿个——昨天 及门儿(个)——今天 明儿个——明天 过明儿——后天 大过明儿——大后天 踢拉版dei~----拖鞋 汗褂得—衬衣。 濮阳食物: 糊渎——玉米面粥,多 在冬季饮用; 疙瘩汤——用小麦面 粉煮成的粥,多在夏季 饮用; 面糊渎——由小麦面 粉和酱等熬制而成的 食品; 面坨得、面驼子、老鸹 头——像老鸹头且做 法类似油条的一种油 炸食品; 豆趁——由大豆、萝卜 条、白菜等腌制而成的 菜肴; 酱窝窝——主要由大 豆发酵制成的酱饼; 面鱼儿——用红薯淀 粉煮、冷却而成的类似 小鱼的食品; 凉粉——用红薯淀粉 煮、冷却而成的,切成 块的食品。 馒头(馍) 格拉拜得----膝盖 春节--年下 唢呐--响器 蛇--长虫 麻雀--小虫 昨天--耶个 晚间--后晌 蝉的幼虫--爬差 吃饭--喝汤 蝉--机料 自行车--洋车得 挨吵-----顿低,伤脸 留下来-----洛吨 爱上------相中 莫名其妙------韩末儿 利 下雨------滴点儿 毛毛雨-----孟僧 苍蝇------蝇dei 公牛------芒牛

河南方言经典

河南方言(经典) 饺子---扁食 - 恶心---各一 - 玩----耍 - 头----低挠 - 可以----中 - 不可以----不中 - 可以不可以----中不中 - 算了---去求(拖了) - 膝盖---克旗盖儿 -

馒头---馍 - 自己---自个(都个) - 例子:我各一吃扁食,你自各吃吧,你吃了吃求不吃去求 -蹲---估堆 - 惹---犯塞 - 踩---拧死 - 扔---拌了 - 腋窝--胳劳只 - 不要--报 - 摔倒--绊倒 - 厕所--茅子 - 干净--清气 - 生气--操气 -

孬--操蛋 - 一起--厮跟 - 干什么--弄啥类 - - 两位80多岁老奶奶用正宗方言的一段对话: - 甲:他大婶子,你走路怎么个歪个歪(东倒西歪)的 - 乙:唉!可不是类,俺夜黑(昨天)老霉(不走运),到集上去割肉,打算包扁食(饺子)吃类,谁着一械儿(突然)把脚拨儿(踝骨)扭了,真叫俺疼死了(无法忍受)。 - 甲:你谬去看看仙儿(医生)吗乙:去诊所了。 - 甲:你的喊个车坐住去呀! - 乙:俺寻四离诊所谬多远儿(很近),一械(一会儿)就到了,谁知路上打了个滑溜呲儿摔倒了,边起(周围)的人见了都过来搀俺,一开面包车(轿车)的后生中年男子)把俺送到诊所类,俺给他钱,他还不要,俺说谢谢,他过说:一点小事,谢啥类,说完开着面包车跑了。 - 甲:真咱还是好人多呀,他大婶子,以后走路可得小心点啦。 -

乙:谁说不是,俺从根(从来)也没吃过这个亏呀,要是(如果)小心点,那能出这个乱子头(差错)啊。 - - 没关系--不抓 - 厨房--灶火 - 老婆--袖子 - 形容过分--作百住做死类 - - 一天A给B打电话。 - A:歪,你盖哪来 - B:我盖家来,你盖哪来 - A:我盖大街来,听说3维4楼开了个老大大来游戏厅,可活色来,咱俩四跟去瞅瞅吧! - B:中呀,啥时儿 -

河南话

河南话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河南省境内的方言有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官话中的中原官话,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晋语是北方唯一的非官话方言,中原官话是全国第一大官话方言。河南境内,晋语的邯新片方言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太行山山区一带,中原官话则分布在除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包括豫北平原。 古代河南话是古代普通话 河南古称中州、中原、中国,为南宋以前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通行河南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唐]李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宋]陆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宋]冠准: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宋]陈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天A朝得其正。《西塘集》[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元}孔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径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明]吕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明]郎瑛《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徵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清]周赟:夫中国车书一统,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北京长期居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逐渐完成官话由河南话向辽东汉音(普通话前身)的转变 河南方言的历史演变 现在最早的有关河南地区的方言记录便是《诗经》,语言学家从中已经基本整理出上古汉语的脉络,其虽记录不同诸侯国的诗篇,但是其音韵基础却是相同的,古人认为洛阳居天下之中,是为“中国”,《诗经》代表了先秦时代通用的语言“雅言”,也就是那个时代洛阳一带的方言。先秦的雅言,到汉代进成为扬雄《方言》提及的“通语、凡语”,与先秦一样,属上古汉语。唐代标准语便是以当时洛阳、长安两京的方言为基础的,唐朝强大的国力,使得通用语的使用更加普及,从而使现代汉语方言,除去闽语之外,均为《切韵》为代表的中古汉语变化发展而来,所有的变化做种都能归结到中古汉语的音系之中。北宋定都开封,洛阳为西京,宋代河南方言比唐代略为简化,但仍属于中古汉语范畴。由于首都的原因,宋代开封洛阳的方言仍为全国通行语。北宋败于金,一部分汴梁城军民随皇室南迁,一部分汴梁平民及工匠被金人大量掳掠到黑龙江地区,中原一带的大量移民对当时讲吴方言的南宋首都杭州的方言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 河南方言属于北方的地方话。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河南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不见,在英语中可见。有一部分在韵母和声母的区别上,除了在某些字的发音不同外,大部分为语调不同。 即普通话中的1234声对应河南话的3214声 普通话转换为河南话的简单方法。由于空间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各市县又形成了稍微不同的方言。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语音(音变,调变,儿化音) 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虞城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虞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读上声调。例如:他这个人呀,花类很!。 3.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虞城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上声,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虞城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上声调。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 6.寻“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虞城话中读作xin,阳平,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上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虞城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 8.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虞城方言里的“板”读作阳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9.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虞城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阳平调。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发音在英语中可见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光棍“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虞城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阳平。例如虞城话“你光棍啥?”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 3.老婆虞城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5.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虞城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6.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7.不管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读阳平 8.力量虞城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1.白在河南方言里,“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白说了,我早就着

河南方言常用语

河南方言常用语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怼——dui,万能动词 可张——慌张的意思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哥老只儿——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油——蟋蟀各意人——恶心人 突鲁——下滑的意思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气蛋——烦人 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芫荽(yan sui)——香菜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老末——最后的意思愚活——绣逗,迷瞪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白动——别动天树杆——甘蔗 墩儿——板凳阿(a音或e音)杂——龌龊 摆置——收拾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毒气——狠的意思幺火,协活——喊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清倒切——早晨老渣皮——不时髦 马几妞——知了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出绿——跑的意思拉虎——邋遢 马虎瞪——迷瞪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做事冲撞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 糊肚——有点稠的粥摸嘟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指人不踏实爱炫耀 扑狼鹅——蛾子扁嘴——鸭子 花大姐——瓢虫绑张——排场 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 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 住贵——贵重滴瞎儿——刚下雨的时候 老鳖一——吝啬这帮那帮,这腔那腔——这边那边

全国河南话8级考试试题

全国河南话8级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50分,附加题50分) 第Ⅰ卷(80分) 一、听力理解(将所选的A、B、C、D四个选项或答案填入题后相应括号内,每段对话读两遍。难度系数:※※。共10小题,本题共20分) 一将下列河南话短语译为普通话或英语。(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会话。(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判断下列对话发生场景 ⑵下列哪种回答为河南话最佳回答方式 ⑶听下面一段独白,然后回答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判断下面哪种方言为河南方言,请在其字母标号后打钩 A (___) B (___) C (___) D (___) E (___) F (___) G (___) 听力部分到此结束 二、单项选择(将所选的A、B、C、D四个选项填入题后相应的括号内。难度系数:※※※。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方科学家牛顿在河南方言中会被叫做: A.无顿 B.又顿 C.偶顿 D.牛兔 2.《黑客帝国》里面“黑客”的“黑”字在河南方言中读: A.偶 B.歇 C.切 D.夏 3.河南方言中,“咕堆”的意思是: A.躺 B.坐 C.蹲 D.以上答案都不是 4.在外地人看来,最能代表河南话的一个字是: A.贼 B.咱 C.中 D.以上答案都是 5.曾经热播的贺岁片《手机》里面,讲河南话的演员是: A.张国立 B.范伟 C.葛优 D.以上答案都不是 6. 长辈称唿中“老娘”指的是? A.妈妈 B.大娘 C.外婆 D.姑姑 E.阿姨 7. 河南话之所以简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双字或多字“连音”现象非常普遍,河南话中的那“dia”是指? A.地瓜 B.地滑 C.顶啥 D.底下 E.店家 8.在形容“**”时,河南方言中表现得较为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非此意的词是? A.欣俅 B.二俅 C.二杆儿 D.欣 E.老二 9.咱私跟住去吧。句中的“私跟”意思是? A.私奔 B.一起 C.四个人 D.合租 E.搭子

普通话遇见河南话

《普通话遇见河南话》 (非诚勿扰)女嘉宾出场音乐响起),后音《各位朋友欢迎普通话代表队粉墨登场》甲出场 甲: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普通话代表队,我叫飞飞,我在这里给您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后音《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有请河南话代表队闪亮登场》,(非常勿扰男嘉宾出场音乐起,出去四个人员背对观众,一个人拿把折扇,一个接一个打开,一起转身戴墨镜面对观众,乙出现在四人后面,四人让出一条路给乙,紧跟乙后面,音乐停) 乙:咦,我哩个娘哎,咋嫩些人啊?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大家都知道我是河南人,那我用标准的河南话给大家问声好,nice to meet you,谢谢!!听听这掌声,还是河南话让人得劲哪,其实有时候我就纳了闷了,你说说河南人最多,在外务工的大多数也是河南人,在外上学的也是河南的帅哥美女,为啥不把河南话作为通行全国的方言呢?还搞啥普通话证?这不是气末人是干啥?有本事你让一个北京的来考河南话证?弄不死他!今天来和普通话代表队交流交流,还得说普通话,嗨,别嘴!!! 甲:你好,我是普通话代表队的飞飞,请多关照!! 乙:奥,奥……合着你就是来学河南话的仆人啊 甲:你怎么骂人啊? 乙:我没有骂你啊,我来问你,你是不是人? 甲:是

乙:你是不是会说普通话?是不是来和我交流河南话的? 甲:是的呀 乙:那不就结了吗,会说普通话的人,简称仆人,这是河南话亲密的方言简称,大家伙说是不是?? 甲:奥,原来如此,对,对,我是仆人。 乙:飞飞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普通话? 甲:普通话啊,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以北方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乙:奥,原来如此啊,可是我老是感觉自己说普通话和听见别人说普通话的时候,别扭! 甲:那是必须的呀,别扭别扭,你不别怎么扭啊?你还是说得不够多,而且你接触的也大都不说普通话,说起来肯定呀,别……..扭! 乙:可是我感觉普通话没有亲情味,满是指令,命令,指责,凶巴巴的,一点也不好 甲:为什么呢? 乙:有一次我们系配合学院去参加驻马店一个重要节目演出,领导我们的学校某学生组织部门,在他们那我是看不出普通话有一点点亲情味,老是站在那里以为自己是中央首长,还说着话,对,就是普通话。甲:说的什么啊?你讲给大家听听呗 乙:站在那里,这样啊《动作》,你们几个干什么呢?你们几个快点给我搬东西?你们几个哪个系的?是不是想扣分了?你听听有点亲情味吗?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一、问题的提出 过渡语,就是指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所说的一种因逐渐接近标准普通话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言语系统,它主要是指口语.河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因而不少人认为河南话跟普通话差不多,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河南人说普通话存在着不少问题.此外,有人经常用普通话语音来读方言词语,这严重阻碍了人们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与其他方言区的人交往时,甚至会引起误解。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通话的认识失误,一提起普通话,很多人认为就是指北京语音,所以,在河南,普通话也叫北京音,其实,普通话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二是对河南话的认识失误,有人说,河南话就是北京南门儿的话,也就是说,二者的差别很小,主要是语音不同,词汇语法差别不大,所以,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语音上,提到词汇!语法就一笔带过"这样,语音水平是提高了,但说出来的仍是过渡语,里 面带有或多或少的方言词语与语法,造成了普通话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心理学的术语,指学习实践或 技能实践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仿佛不再有进步,似乎停滞在某一水平上,僵化不前。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过渡语中。 (二)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是重视读、写,忽视听、说,总是把读和写作为硬任务多讲多练,听和说则被列入第二课堂。学生读的大多是标准的普通话,写文章时也能够把方言词语、语法转变成普通话,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交通的发达,听普通话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说就不行了。很明显的方言词人们一般会回避,但有些方言词没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或者不知道对应的词语,人们只好用一些不太贴切的词凑合着往下说,这时候的口头表达肯定不准确、不通顺也有一些人内部语言依然是方言,在转化成外部语言普通话时,由于来不及多想,平常又缺乏训练,往往就用方言的词汇、语法,只是转换成普通话的语音而已。 (三)方言研究与普通话教学脱。20世纪50年代曾开展过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后来也编过一些手册帮助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但那次普查的重点在语音,而且没有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所以手册大多停留在语音的教。受它们的影响,现代汉语课也只是有语音辨。长期以来,普通话教师很少接触方言调查,而方言工作者也很少接触普通话教学,更谈不上二者的联合研究了。关于方言的研究,最近几年出版了大量的方言志、方言词典、方言调查报告,但大多停留在调查归纳音系,罗列比较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词汇、语法。词汇也没有进行应用方面的研究,比如,哪些方言词语经常出现在过渡语里面。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方言词语,过渡语的范围也大致框定在普通话测试成绩70~87分之间。 二、方言词语的分类 要想避免过渡语中的方言词语,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的方言词语不会出现在过渡 语中,有的即使出现,使用的频率、范围、原因也不相同,下文中提到的方言词语,有些在不同的地方读 音、意义并不相同,我们主要根据获嘉、洛阳、开封、商丘等方言,为了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注。 (一)不会在过渡语中出现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大多是日常生活用语,它们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而且这些普通话词语使用得很普。所以,在培训普通话时,这一类过于土俗的词语,虽然数量很大,但不必作为重。 1.有音有字或者有同音字 日头地儿:太阳月明地儿:月亮 铺底:褥子盖底:被子 小小子儿:小男孩儿地蹦儿:步行 扁食:饺子菜馍:包子 2.某些有音无字的词语,它们没有同音字或者没有合适的同音字

林州经典方言

林州经典方言 1.你瞧捏,曳死了 2.你就瞎达达吧 3.天天败症不少、仿些儿啥儿。 4.叶个黑来打麻将一本儿到地儿老艳踹,屎昂死了 5.你都就上课傻手机把,说不上哀多达就叫挪老师都没收了 6.昵就挪半片咯昵娘挪比 7.明儿考试类杂介整里就能个正了不杂,会了就瞎作做,不会了就蒙把,诺还有啥发儿阿 8.夜个儿黑来,月小春儿一直黑嚷,我可在上树去绿它,一出绿,跌类月仰八差,快饥死我了! 9.今儿晌昂在寝室捏诺孩哟说了一句怵死人了话:捏蛇挪皮料挪个斗断老还会再长置勒! 10.经典方言名词: 古嘴(蹲下)

矛四(厕所) 古出皮(皱纹) 和挡和挡(摇摇) 能个儿(那样) 不成古而(没出息) 皮聊(蛇) 囊都(那儿) 不直豆哦(不咋样) 雨,挪出转就都爬踹来了,黑么也蹦出来了 11.地记者崩溃的采访,林州人读的懂的快乐。“大爷,能说一下当年修渠的情况吗”“俺了老天登啊,正蛋叫俺想想寒黑涩力;挪顺在挪山给腰的狼刨了解不产就能个住立。干活使昂了呀,猛不等就给俺的流到诺半个接的狼,人在半也空的狼歇黑游;吸知诺脊梁汗直的乐,正但想想汗觉了心留难肉,真不顶啥瞬就割接了;汗有坡的狼的路都是俺都黑来夹用觉豆筑了就正个修好了”记者两眼发灰带癔症:我受不了了。等待,要多久!不?一种无奈 12.黑来一是额么注意掉昂碟一毛钱儿,争可接 13.他就而挪P精。。。精丝嘞。。。 14.硕了昂着汗用奥都再说脸贵嘴昂街听聂都说吧

15.俺热的娘。你都就续种死啦 16.学要弄拉桌时间还不地并还了,学拉时间样样儿了 17.出率坡儿--滑梯 鼓动饭儿--过家家 藏老门儿--捉迷藏 18.及个(今天)林州临淇方言 米个(明天)林州临淇方言 夜个(昨天)林州临淇方言 才个(前天)林州临淇方言 串儿[出去]林州临淇方言 歇虎(壁虎) 扑棱蛾儿(蝶类动物) 光的蛋(头发光) 小鹑(麻雀) 老阳儿(太阳) 明奶奶(月亮) 讨急(生气) 失急/慌六失甲(着急/慌慌张张) 你可叠了(你太过分了) 扣八(是啊)

最新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资料

关于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中国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河南话和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是音调的差别,大部分地区的口音十分接近普通话,只有声调的不同,但这种差别不影响同能听懂普通话的人的交流,能听懂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 下面介绍几种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

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 3.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成色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 2. 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河南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 3.力量河南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